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英雄-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坦克篱笆后面的火力支撑点很多是从旧式坦克上拆下的炮塔,基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战壕相连,有些干脆就是把旧坦克大半身埋进土里这样对进攻的德军而言可不是好消息:小小的目标不显眼又难以命中,可红军能很清楚的击中对手。

    对防卫者而言在这里作战简直和实验场打靶一样,命中率会非常高,因为所有的‘射’击参数早就‘精’确到了以米为单位。

    。。。

第三百七十二章 斯大林防线2

    。”

    当然有营养。对于薏米林俊可很清楚。估计比他还了解薏米的苏联人还真没几个,因为在苏联它一般就是当做粮食来用: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又是一种美容食品,里面富含的维生素b1、b2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薏米还是补身‘药’用佳品:薏米含蛋白质162%。脂肪46%,碳水化合物792%。冬天用薏米炖猪脚、排骨和‘鸡’,是一种滋补食品;夏天用薏米煮粥或作冷饮冰薏米,又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

    战士们可不知道它有什么“美容”功效,能填饱肚子就行,它煮地稀烂后良好的口感最受欢迎,更别说还有点‘肉’丁在里面。

    林俊借过大铁勺,从铁桶里兜了一点尝尝:还‘挺’热。很稠,咸咸的味道不错,还吃到了点‘肉’丁。

    把勺子还给炊事员,问:“粮库里粮食够不够?水源怎么样?”

    “至少能吃一个月,副统帅。我们有专‘门’的蓄水池和水井。饮水不是问题。”

    “尽量给同志们多烧点开水。”

    “是,副统帅。”

    转过身,问一个年轻的上等兵:“每天吃几顿?能吃饱吗?”

    “报告副统帅,每天能吃三顿,要是值夜哨还能多哪点面包。基本能够吃饱。”

    “这里都还有一个月的存粮。但外围不可能守上一个月。”林俊心里想着,对带路的军官说:“这段时间战士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只要不‘浪’费,后勤不足指挥部会想办法。”

    “副统帅,那样这里的库存大概能满足25天地供应。”

    “就这样安排,这段时间战士们体力消耗大,多吃点。”林俊话这么说,心里还有其它的考虑:这里一定会遭受最猛烈的进攻,到时候粮食再多也是白搭,吃饭的脑袋也只会越来越少。

    留给德国人还不如让战士们吃的舒服点按照自己地估计,一旦德军进行总攻,这里能坚守个一星期就已经是奇迹。

    德国人最晚会在这个月的中旬发动总攻,要是再拖下去那真是活见鬼了当然,万一德国人脑子短路和自己僵持,战士们“猛吃海喝”之后也不会饿肚子,后方会运上来补给。

    总之就一个决定同志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把贮备的维生素‘药’片也发给同志们,现在蔬菜供应不上,不能忽略了。”

    “是,副统帅!”

    林俊这个“后勤大总管”当得都习惯了,对于后勤供应上的点点滴滴很有心得虽然俄罗斯人习惯‘肉’食,但老不吃蔬菜、缺乏维生素人也受不了!

    离开厨房,转了个弯就能看到几个构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座上的坦克炮塔和火力点。林俊随意走到其中一个后方进口处,看到钢板地掩体‘门’是从里面关上地。

    “从前端时间开始值班的掩体都这样,随时准备战斗。”

    林俊很满意,点点头:“我要看看里面。”

    叫开了‘门’,这是个有一‘挺’马克沁水冷机枪地掩体,三名战士正在值班。让同志们出来,进去后林俊看到这里有可以提供照明的防爆电灯,一‘挺’马克沁被固定在一个熟铁和钢板制成的半环形转动‘射’击座上,具有大约120度的‘射’界,还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俯仰。

    近乎方形的‘射’击口直径大概四十多公分,四周是铸钢。枪架以下是厚达40多公分的钢筋‘混’泥土墙体。从‘射’击口往前看视野非常好,因为整个装甲掩体从外边看是在一个近一米高的缓坡土堆上,西侧几米外还有用钢筋和铁丝网构起的简单环形防御,为的是防止敌方步兵‘摸’上来。

    就这一‘挺’重机枪,‘射’手能够在这里给正面距离一公里、宽度一公里多的来敌致命威胁,而这样的坚固火力点是‘交’叉部署、相互衔接又能相互提供掩护。德军想要突破这样的防御只能靠坦克和重炮,但‘交’叉火力中又有很多掩体中隐藏着45毫米和762毫米的反坦克炮,加上后面坦克和炮兵的掩体,德国人想占领这段防线就要付出相当承重的代价。

    退出掩体,两翼是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战壕这不是‘露’着脑袋开枪的那种简陋战壕,战士们有“牙台”支撑胳膊,每隔一段就有专供机枪使用、有一定保护的机枪台,战士在其中只要不是直接被炮弹命中就相对安全。

    弯着身子走了一大段:这已经在最前线,不得不提防着点………虽然前面有雷场和铁丝网,谁都不能保证有没有德军的观察哨或狙击手在昨晚乘着夜‘色’靠近潜伏在前面的平原。

    林俊可很清楚那些狙击手的能力,只用一个小小的伞架和一堆茅草就能很好的隐蔽自己,在平原上从前方走到很近的距离都看不到,用望远镜也是白搭,因为自己的卫队中就有几位‘精’于此道:要是自己让德国佬发现,估计别说狙击手,整个第九集团军的大炮就是拼着***位置也会对这里猛轰一气!

    注意到瓦西里几个一直都在注意这里的地形和工事,知道他们是手痒痒了,但林俊没打算把他们几个留在这里虽然狙击手能在这种视野良好的地形上给己方的防御作战提供很大帮助,但他们四个再厉害在这里还不如一‘挺’马克沁:你是一枪一个,马克沁是一扫一***!

    自己卫队的狙击手,等到城区防御开始再派出去。

    一线有几个火力点是圆形和长方形的地堡,内部要比那些只有一‘挺’重机枪的掩体大得多,也做为前线观察哨和连级指挥部使用。

    林俊走进一个长方形掩体………这个掩体和其它的一样,西边都是缓坡,钢筋‘混’泥土结构的顶盖还有一层厚厚泥土覆盖,从外部看已经很好的融入到环境中,西边远处看应该就是一个长着青草的土堆。

    这就是一个前沿观察哨:三个‘射’击口,中间的放置一架炮队镜,掩体里有电话随时可以和后面联系,能为后方炮兵指示目标,而电话线都是深埋地下的………前面不到300米就是原来的国境线。

    林俊用20倍倍率的炮队镜观察了一会,但什么目标也没看见:看来德国人隐蔽的非常好,现在并没有将部队靠上来。

    。。。

第三百七十三章 打完仗寄给我一份

    。而整个明斯克正面有两道环形铁路,中间还有多条纵向支线连接,确的畅通。这些都是随着“斯大林防线”的建设而修建地配套工程:这样大的工程不会只为了运输,而是成为整个防御体系中的一部分,因为装甲列车和庞大的列车炮需要它们!

    国内战争的经验和感情让苏联西部的几个大城市都修筑有,就是为装甲列车服务:装甲列车、列车炮,这些就快进博物馆的巨无霸将在卫国战争中爆发出最后的能量,而在明斯专为它们设计的防御体系里,他们能够爆发地能量将是巨大地!

    刚才来的时候,林俊就看到第二道环形铁路的一个小转换站上有一列远程列车炮。(小说)三‘门’180毫米列车炮的炮口就对着西边。在离开一线后。林俊坐上步兵战车往东南方向,就是想看看那些远‘射’程的列车炮。

    列车炮还在那,但林俊在抵达后并没有直接去看那些大家伙,因为一列浑身黝黑的列车缓缓驶进转换站,应该是来加水的。看着眼前这列长长的列车,古谢夫几个注意到***‘露’出了笑容这是一列重型装甲列车,卫队地成员们有些都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庞然大物,而它中间的指挥车厢上用很大的字体写着车名:普论雅科夫元伺!

    72号重型装甲列车今天刚刚在明斯克铁路总站修理站整修完毕。那些大大小小的破‘洞’和损坏的机件,经过铁路部‘门’同志和战士们三天的努力终于基本修复,在补充了部分***给养后,上午驶出修理站执行它新的任务,成为明斯克“斯大林防线”的巨型移动炮台。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列车还加挂了两节平板车,上面共有8‘门’762毫米野战炮:一战留下来地老货‘色’,但还能靠得住。密布的环形铁路能给它足够的活动自由。只要战斗打响,哪里需要它就能出现在哪里,甚至能跑到防线外面(当然这样有点不理智。)。

    一旦某个点出现危机,这列浑身长刺的庞然大物能以每小时50公里的时速赶到,密布地大炮和机枪会让德国佬明白:苏维埃的装甲列车还没到要进博物馆的程度!

    两个月的战争给72号重装甲列车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虽然已经修复,但那些新修补地地方一眼就能看出它被坦克炮击中过,也被飞机扫‘射’过,开战时地221名指战员现在还有175人在车上,其他不是牺牲就是受伤。

    当列车驶进转换站时。士兵们看到有几十个全副武装的军人站在铁道边地几辆装甲车旁。为首的赫然就是普伦雅科夫元帅!

    车还没‘挺’稳,别克里耶夫少校就跳下车。向林俊跑过来!

    少校同志一脸沧桑,“啪”的向林俊一个敬礼:“您好,普伦雅科夫元帅!”

    为什么叫元帅,而不是副统帅?大大的称呼就在身后的车厢上写着,还是昨天重新涂刷的,称呼为副统帅那多别扭!

    林俊很正式的回了个军礼,“别克里耶夫少校,你们在作战中非常勇猛,祝贺你们!”

    “为苏联服务!”

    可以下车的军官都聚集过来向林俊致敬,其中几位在几年前见过林俊,车上的士兵们都站在装甲车‘门’旁向林俊敬礼。别克里耶夫很‘激’动,他没想到副统帅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少校是自己唯一一个认识、一起呆过一段时间的装甲列车车长,林俊当然记得:在乌拉尔那次,这72号列车可是让自己好好的长了长见识。

    由于这只是个营级单位,虽然兵种特殊,但林俊不可能在前期战报中看到他们的表现,刚才那句赞扬的话不过是看着车体猜测的:都修补成这样了,一定是经历了‘激’烈的战斗。

    “你把你们这些天的战斗经过和我说说,有点好奇。”老朋友了,虽然自己的身份摆着,但对于老友林俊还是比较热情的。

    “普伦雅科夫元帅,我们在6月3日上午就参加了布列斯特要塞防御战,一直在那坚守到6月15日。在德军暂停向布列斯特强攻后,北上调往与立陶宛‘交’接的突出部支援,后来在上个月的撤退中返回明斯克,现在归属明斯克城防司令部指挥。”

    别克里耶夫说得简单又清楚,‘激’战的具体情况就不需要详细说了,元帅同志不是爱听故事的小孩子两场战役都是艰苦卓绝,林俊能够理解。

    “伤亡情况怎么样?”

    “牺牲28人,还有16人在医院,刚刚补充了40名新战士。请您放心,72号装甲列车不会给您丢脸!”

    少校的表情非常坚决,俊相信他们能做到这是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列车,对于其中的成员而言是种荣耀更是责任!

    林俊向自己的随员们介绍了眼前这位他曾经提到过的装甲列车指挥员,而别克里耶夫一看副统帅有相互介绍的意思,也向林俊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军官。

    一边是副统帅的随员,一边是装甲列车的尉级军官,这似乎不是一个档次,但林俊不仅仅将别克里耶夫当普通军官,还是半个老朋友,这次相遇就不会显得过于等级森严。

    “要停多久?”

    “一小时,还要补充些炮弹。”

    “走,到你的指挥车坐会。不会打你们工作吧?”

    “不会、不会!”欢迎还来不及,怎么会拒绝。

    走进曾经熟悉的车厢,有一股男子汉的气息充斥其间,还‘混’合的淡淡的硝烟和其它一丝说不清的味道:这就是一个男人的世界,要不是刚完成一次大整修,这里的味道更不好闻,能这样就已能说明成员们平时的内务做得很好。

    指挥车箱还是老样子,只是几年的时间已经让那些设备留下了些印记,这让林俊有点故地重游的味道。

    车厢左边墙上显眼的位置有个大镜框,里面是自己和别克里耶夫等几名列车军官的合影,那是上次在列车上拍的,他们也给林俊寄过一张。林俊看了看四年前的自己:年轻的上校,自信又活力十足!

    “看来岁月不饶人,那会我都还没皱纹,呵呵。”林俊的话有点意思道:现在他都才28周岁,但就这几年的功夫都让自己眼角长皱纹了!

    “24岁的年轻上校,28岁的苏联副统帅,就像一场梦。”林俊心里有点感慨。

    也就在车上待了十几分钟,没停留太久,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离开时根据列车成员们的请求,林俊和他们在指挥车外以车名为背景再次拍了张合影,林俊还故意和别克里耶夫两人照了一张。

    “打完仗寄给我一份!”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德国的难题

    。希特勒很明白:只要美国由罗斯福总统领导一天。希特勒征服世界、与意大利和日本瓜分地球地狂妄计划就一天无法实现。

    “早晚要对付美国,要狠狠地对付!”但是一次只能对付一个国家这是希特勒的战略到41年入夏前得到成功的秘诀之la'对付美国地时候一定会到来,但只有在打败英国和苏联之后才能这么做:到那时候。他将在日本和意大利的帮助之下,对付暴发户美国人,胜利了的轴心国家将轻而易举地使孤立无援的美国人屈服。

    希特勒尽力想在对美国下手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前,保证美国不卷入战争;要做到这一点,日本是关键所在。

    早在40年初,里宾特洛甫曾对墨索里尼指出:日本拥有牵制美国的力量,它可以阻止美国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出兵欧洲对德国作战。

    德国是如何看待美国的呢?:美国只有在认识到他们面对的是坚定不移地决心以后才会后退,美国的人民是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子弟地。因此是反对参战的。

    对于和日本的关系,希特勒很明白那个东方岛国还得靠他:在太平洋地区,日本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已经很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如果欧洲的德国出现问题。用不着多久日本就将发现它自己已经处在全世界的围攻之中。所以德国和日本坐的是一条船:德国的失败也就是日本帝国的理想地告终。

    同英国的一年多较量让希特勒感觉有点无可奈何,为什么会这样?他明白、毫无疑问的:若不是罗斯福总是给丘吉尔打气,英国早就不会打下去了!

    这“打气”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还有那些数量巨大的战略援助,英国人在岛上可以说是靠着美国地援助在坚持:德国必须用尽一切办法阻止美国参加到战争中来,并且阻止它过于有效地援助英国!

    在四个月前,希特勒和里宾特洛夫在同日本外‘交’官的会谈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的就是让日本放心地向南进攻新加坡,而不必担心俄国的牵制,为此甚至默认日本可以同苏联签订一份“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希望迅速打败苏维埃俄国特别是如果日本在东方采取行动地话。就足以说服美国使其相信:跟完全孤立地英国站在一边、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联盟(德意大利、日本。)相对抗,是徒劳无益地。

    希特勒希望日本参战越早越好,德日两国的最佳目标当然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会师可惜这样一个令人头晕目眩的大好前景并没有能打动日本政fu,哈桑湖和诺‘门’汗给了它们足够的教训。两个月的战争从表面看德国已经占领了广大的苏联国土。但战线目前不过是只推进至39年之前的苏联西部边境附近,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家体系遭受的打击并不大。

    最重要的是:按照日本人的看法:德国想在今年冬天之前就打垮苏联已经是个笑话以日本的陆战经验分析,这已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下德国指望“西部利亚会师”已不可能,就指望日本尽早进攻太平洋。

    日本自己也有烤着的栗子取不出来,它坚决不肯为希特勒从俄国的火中取栗:因此对德国来说。在征服苏联以前。不让美国卷入战争就成为最为重要的事情。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