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英雄-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它们除了在战争中为德国提供能源、物资,而且还组建了庞大的志愿部队跟随纳粹军队南征北战。

    这些第三帝国的仆从国名义上是德国的轴心联盟。实质上则是纳粹德国地附庸保护国。这会在侵略苏联的军队不仅仅是德***队,还有它的仆从军,加上那个被消灭地“中立国”西班牙的志愿部队。

    对于德国仆从国的定义有多种。国家的数量定义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是: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也有把日本也加进去的。

    不过对于这些仆从国为何跟着德国入侵苏联,对此林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原因,情况复杂:

    芬兰当然是由于苏芬战争和芬兰历史上和俄国的恩怨,再加上芬兰国内对红‘色’***地恐惧,以及芬军统帅曼纳海姆地深厚德国背景。

    巴尔干国家。主要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它们又有自己的原因。

    这些国家早在十九世纪就有很深地德国背景,德国在巴尔干国家中的影响也非常大。特别是一战后德国通过援助和经济引入手段,在大多数巴尔干国家中有传统影响。而以前由于俄罗斯…苏联一贯的对土地的渴望和一贯‘插’手巴尔干事务的做法,使巴尔干诸国对俄罗斯…苏联具有很强的恐惧意识。

    保加利亚等巴尔干国家在被土耳其统治期间,曾经把东正教世界最大的也是正统的力量………俄国视为“斯拉夫民族的救世主”、“所有受***斯拉夫人民的保卫者”,但个别为躲避土耳其而逃亡到俄国去的爱国人士却在俄国看到了沙皇***制度的残暴和俄国对吞并他国有着的极度渴望,即使到了苏联时代,这种传统仍旧未能改变,‘波’罗的海国家的命运使巴尔干诸国保持了对苏联的足够警惕和距离,而和德国拉近了关系。

    虽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原来的俄国一样也是***君主国家,但他们的统治只是在“斯拉夫人自决”的前提下,并不是沙皇俄国那种“泛斯拉夫主义”。

    匈牙利成为德国仆从是因为奥匈帝国的传统,作为一个习惯的日耳曼…斯拉夫民族的双体制国家,匈牙利采取的是亲德主张,其统治者霍尔蒂本人就是奥匈帝国皇帝的近卫武官。因此在德国合并奥地利后,匈牙利加入德国战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斯洛伐克是弱国,在捷克被强行并入德国后,选择站到德国一方是迫不得已但也是唯一的办法。'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出于对俄国和土耳其的传统敌视,只能加入“德国战车”。但与罗马尼亚地情况又有一定得不同之处:保加利亚是考虑再三后再加入地,这与他们历史上是巴尔干政治斗争的最大失败者有关。

    但在保加利亚犹豫的时候。‘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合并入苏联。对林俊而言这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保加利亚是被苏联自己“吓”进“德国战车”的!

    有一个“仆从国”没有出现,主要是因为突发情况希特勒和该国统治者意料之外的***导致南斯拉夫没有加入,甚至后来成为入侵对象。其实南斯拉夫早就想加入轴心国,理由同所有巴尔干国家一样。

    而它***前不加入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与意大利的传统仇恨:意大利对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土地一直不怀好意,因此南斯拉夫没有加入。

    情况真地是复杂无比,让林俊都脑干发疼,不过他手头上幸好还有一个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主义运动发展等方面贡献巨大、但也错误不少的***国际和莫斯科“柳克斯“宾馆(流寓苏联的其他各国***党总部所在地)。

    沙皇俄国式的继续大规模土地吞并显然不能再继续实行,希特勒就不明白在20世纪,“罗马式地千年帝国”已经不可能继续存在,但建立紧密而强有力的同盟是可行的。

    这就是林俊的“全球战略”通过战争的推进和支持各国的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建立一个将来能同以美国为首地帝国主义同盟相对抗的强大社会主义同盟!牢牢把战略对抗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要避免***国际曾经出现地那些工作失误,大国沙文主义错误的干扰要降到最低,各党的**自主和各党之间的平等关系要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这样***主义同盟体系才能长久而牢固。

    林俊知道历史上那些法西斯的仆从国地理位置靠近苏联一侧的,战后都基本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红军强大的军力和各国***党地斗争下。这很容易实现。

    但更西侧呢?需要时间、战略、速度和把握时机!

    在欧洲,林俊要把社会主义制度一直推行到英吉利海峡、大西洋沿岸!那个英国不在考虑之列,它太顽固了。除非用原子弹把它彻底轰***类***或占领它、彻底采取希特勒对犹太人地政策,这显然行不通!

    林俊从伟人对香港、澳‘门’(不是“一国两制”哦)和金‘门’的策略里学习到很多东西,要是都把对方打到大西洋对岸去了,看不见、喊不着,没法接触那还做什么文章?!

    对于那些欧洲大陆上地“中立国”,林俊没打算“放过一个”,包括那个名声似乎不错的瑞士,因为它看着“中立”。其实也是货真价实的纳粹帮凶!

    “德国战车”不是德国人自己就开得动的。如果德国人自己就是装甲和大炮机枪,那那些“中立国”就是保证这辆战车开得动、打得响的***和油料。

    战争说白了打得就是战争潜力和战略资源。德国很多资源匮乏,德国人心里也清楚自己的资源危机,所以在战争爆发前就建立了完善的各种战略资源储备,这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比如1939年德国仅一笔业务就由法本公司从美国进口了2000万美元的航空汽油,这种‘交’易一直持续到美国完全参战。

    历史上至少到43年德国还没有出现什么严重的资源危机,4年之前,德国有足够的钢铁、煤炭等主要资源、由于德国本身的战略储备和从欧洲其它国家的掠夺,此种资源危机还不是非常的明显。

    至于43年年末德国的回光返照可以说和意大利这个废物有很大的关系:意大利也建立了相应于本国实力的战略资源储备,可是意大利投降使得其在战争中地储备落入了德国人手中,这些暂时弥补了德国本身资源地严重消耗。

    第三帝国还有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资源来路就是当时欧洲的五大“中立国”了(土尔其,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瑞典)。实际上在战争没有真正明朗化之前,这五个国家都在大量的向德国提供其所需要的战略资源。

    瑞典的优质铁矿砂(可以生产出高级合金钢,对德国的国防生产尤其重要,希特勒甚至为此推迟了对西欧的入侵,首先占领了丹麦和挪威以确保铁矿砂的运输安全。比如瑞典轴承公司(s&kbearins)是与纳粹勾结最密切的瑞典公司之一,向德国出口了大量滚珠轴承。由于美国同样依靠s&k公司地轴承,这就又给美国出了个难题:如果对s&k公司及瑞典施加制裁,极可能引起s&k的报复,限制对美国轴承的出口,并中断军需品生产。美国最后只得选择是让s&k公司继续正常运营。这样无论谁赢得这场战争,通过向双方提供轴承,瑞典人都是最后的赢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提供地钨矿砂(这点,他们也是两头做生意。甚至还制约了英美的军工制造业,因为它们也没有足够的钨,德国的机械工业使用高强度碳化钨车刀和钻头,而美国只能使用次等的钼合金!葡萄牙人还通过类似的贸易一举扭转贸易逆差!)、土耳其地铬矿石(也是两头做生意,美国人甚至还得贿赂土耳其。)。

    最后一个说说瑞士,为什么能“中立”。而不被希特勒吞并呢?它的“你敢来我就每个士兵开三枪,一切ok”的豪言壮语那是可笑地表象,作为一个洗钱机器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获得的平衡得以生存下去是皮层!

    深层次的原因有很多。而违反“中立”的地方更多:

    1、在经济上向法西斯国家输血,还向德国卖电,让德国工厂保持生产,直至1945年3月德国败局已定时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厂还同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还向德国提供高‘射’炮。

    2、二战时瑞士一直让贯穿阿尔卑斯山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15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这也是世界上最长地公路隧道)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满载战略物资地火车也不断穿过瑞士往来于两国之中。

    4、瑞士银行侵吞犹太人财产(这点就不用多说了,犹太人的“死户头”现在还是瑞士人口袋里地巨款。),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

    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

    对于此,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曾经非常干脆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这一切还只是那些“中立国”违反“中立”的一部分行为,而苏联就根本没从那些国家身上获得什么战略利益,除了提供了些情报人员能够活动的空间林俊可以将其归纳为战时同苏联的敌对国家、纳粹的帮

    1907年海牙第五公约规定了陆战中的中立规则:中立国的领土、水域和空域不能做为战区,‘交’战国的军队不能通过这些地区。中立国无权向‘交’战各方提供武器、***和其他军事物资……对于林俊的计划来说,这就足够了!

    既然成为了纳粹不折不扣的帮凶,不管是什么原因,就要有将来承受苏维埃怒火的意识!

    世界社会历来是以拳头说话,战争只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文雅一点的表述就是“理由”:那些国家都成了纳粹的后勤基地、运输通道,理由足够了!

    不过林俊也没头脑发热的要在所有欧洲国家实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不大可能,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国特‘色’来具体实施,“拉拢”、“改造”等等方法区别对待。当然。对于那些芝麻绿豆大小的国家。比如什么列支敦士登和摩纳哥,就没存在地意义了,那些所谓地国家根本就是人类社会的毒瘤!

    什么是林俊实行这一计划的后盾呢?上千万官兵的强大红军和他身后强大的苏联!当一个人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支持时,就有可能实现那样的庞大计划而无所顾忌!

    接下来是对于亚非拉的政策,林俊是要在将来广泛的支持其民族解放运动,将其牢牢地团结在一起,对抗帝国主义国家集团;而对魂牵梦绕地中国,林俊更会将其支持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一个强大的中国和苏联在地球上背靠背团结在一起,这个世界上就再没有一股势力能够实质‘性’的威胁到***主义事业了!

    现在西班牙师地覆灭,对于那些法西斯仆从国都会是一个警告。林俊希望因此而能减轻红军的正面压力,不过这会不会变成现实还需要走着瞧。

    目前单靠苏联彻底打败第三帝国还极端艰苦,而更难的是林俊的全盘计划的实现。历史的原因和世界局势地微妙变化甚至是‘逼’迫,让苏联在前期做的一些事并不得人心。更不用说帝国主义国家和二战将来可能出现的进程对其计划地干扰、甚至是决定‘性’的干扰!

    为此,林俊甚至和斯大林等统帅部成员在前段时间做出过一个有违作战规则、危险的决定………在日本对美国实施武力之前,“红‘色’旋风”就不能结束!

    “相持”!“相持”!还是“相持”!要让日本人坚定的认为苏德间的战争德国还很有可能获胜,进而坚决的去袭击珍珠港!

    佐尔格等无数情报工作者是这项冒险计划的后盾,而林俊的分析是斯大林下定决心地最终筹码,而且时间上也容许所有情报显示日本人在12月中旬前必定会进攻夏威夷。而那时“红‘色’旋风”就是卯足了劲也才可能圆满地落幕。

    只要“多困一困、等一等”,让“钢铁口袋”更牢固些,时间上就不会出现倒置。

    英美的态度和将来可能出现地政策最能影响林俊的计划。因为历史和林俊的记忆中已经让其很清晰的了解了一切:

    30年代中期苏联在外‘交’上倡导集体安全政策,试图与英法共同遏制德国的对外扩张,但屡遭挫折。39年苏英法三国莫斯科谈判的失败迫使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是“绥靖政策”的后果,苏联只是被迫的选择。

    二战期间,苏联极力维护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在美英等国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的情况下承担抗击德军的重任。并在构建战后世界格局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几年前欧洲局势开始急剧动‘荡’。无论是在德国吞并奥地利还是苏台德危机爆发期间,苏联均一如既往、坚持集体安全的原则。呼吁欧洲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制止法西斯的侵略,但均遭英法的拒绝。

    “绥靖政策”害死人!

    苏联是在莫斯科三国谈判进入死胡同时,才被迫采取同德国签约。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要么和英法结盟,要么和德国妥协,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当和英法达成协议遥遥无期,而德国却朝前跨出一步时,苏联自然无法加以拒绝,否则便有提早爆发苏德冲突的危险,甚至可能形成英法德携手反对苏联的大联盟!

    所以,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本身是无可非议的,甚至当时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都说:“英法外‘交’家们对待苏联政fu是那样的随便,以致于假若是这样对待我们工党,我们也会像斯大林那样签订1939年8月23日的条约”。

    39年的莫斯科三国谈判是欧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个机会,但主要由于英法,尤其是英国的举棋不定,致使集体安全最终成为泡影,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

    这会苏英两国已经签订对德作战采取联合行动的协定,美国的租借法扩及苏联,林俊等地就是“珍珠港”后美国参战。这会促使美英苏三国进一步联合起来。

    但是。林俊知道别人不知道地未来: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庄严宣告将全力以赴,共同与德意日法西斯及其仆从国作战,直至最后的胜利,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苏联一开始便对这一同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存在着巨大的意识形态的差异。

    美英苏三大国如何协同作战,尽快击溃德国法西斯是摆在反西斯同盟面前的首要任务,而不用说苏德战场是欧洲的主要战场。苏联军民承担着抗击德军的重任。

    斯大林和林俊在几个月前就要求开辟第二战场,地点在法国的北部,***也即将出访伦敦,而历史是:42年‘春’。***访问华盛顿和伦敦,和美英政fu达成在该年开辟第二战场地具体协议。

    但是!不久之后美英在丘吉尔的坚持下未与苏联磋商,便将登陆地点改在北非!而在北非战役结束前后,丘吉尔又突然倡导地中海战略,认为“既然能够朝地中海这个鳄鱼下腹部进攻,为什么要在布勒斯特把脑袋往鳄鱼嘴里送呢?”明确反对在法国的北部登陆。

    等着苏联和德国死拼。打个两败俱伤,“绥靖政策”升级版!

    林俊不用说对那个死胖子是恨得咬牙切齿,希特勒是铁杆、丘吉尔估计都能用“金刚石般顽固的***产主义者”来形容!

    派特工干掉丘吉尔。如果能干地干净利索不留后患,让希特勒背黑锅,林俊绝对会第一个举手赞成!斯大林估计是第二个举手的。

    林俊很明白如果说在41年和42年盟军进军欧陆确有困难的话,那么到43年美英和德国力量之间的对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盟军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对欧陆地任何一个地区发动攻击年夏美国已拥有多达700万人的一支庞大武装部队,北非战役结束后,美英在地中海地区集结了150万人的军队和大批飞机及战舰,以致英***备大臣李特尔顿在43年5月声称:盟军“已有攻击地一切手段和可靠的基地。可进行大规模的战役”。

    而德军那时虽有900余万人。但部署在西欧的仅占其总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