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英雄-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单是老路线的甲弹之争——穿甲弹对钢板,这个死胡同的出现还会稍微晚些,至少不是一下子无计可施。

    但破甲弹的出现,导致实战中t34根本挡不住使用聚能破甲战斗部的火箭弹的攻击,连“斯大林型”有时候也不行——红军坦克部队装备的聚能破甲弹从理论上能击穿自己所有的坦克前装甲!

    近三倍的破甲厚度,而一直沉溺于改进破甲弹‘性’能的那些工程师认为,3倍于口径只是破甲弹设计的初创阶段,距离其技术还远得很!等到聚能破甲弹的工艺趋于成熟,破甲弹高温金属‘射’流至少能击穿8倍于炮弹口径的均质装甲板!

    105毫米的破甲弹在将来某一天能击穿800毫米厚的钢装甲?!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能挡住这样攻击的坦克的装甲该要有多厚才行?!破甲弹的工艺成熟有可能让“甲弹之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设计师们也会对此一筹莫展!

    用几何的方式计算,要具有坦克前部相当于厚度800毫米钢装甲的坦克会有多重?估计没什么发动机能让它跑起来!

    科金的发现似乎为将来解决那个死结出现了一线曙光——这辆坦克炮盾上有一个被火箭弹击穿的痕迹,但后边的炮塔本身装甲上只留下了小小的烧灼痕迹!

    “间隙!是间隙!”科什金已经抓住了脑子里的那一丝灵感:空间间隙打‘乱’了金属流的连贯‘性’,让它对于后边的主装甲无能为力!

    “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如果有一种坦克的装甲就像个大馅饼,装甲板分成几层,外边的薄些,后边的厚一些,这破甲弹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科金一脸“你也明白”的表情,说:“不仅仅是对破甲弹,对穿甲弹也有类似的效果。我们已经做了几次试验,把一层30毫米厚的钢板竖在前边,后边隔开一段距离安放了一块50毫米厚度钢板,测试结果是防弹效果远远大于一层80毫米装甲板。”

    “当然,这中间的空间不能太大,我们不是气球设计师。”

    这下听懂的众人都笑了:这空隙当然是越大越好,但太大了不是坦克成员没地方挤,就是坦克外形越来越大——这得取个最合理的中间值。

    科什金还有点灵感:“空隙引起金属‘射’流的不稳定,对于穿甲弹也是相同道理,弹丸在击穿第一层钢板后,运动轨迹已经不稳定,只要角度发生变化就会减弱其穿甲能力。如果我们在两层装甲中间加点什么东西,那会出现什么效果?”

    科金这几天都被自己的新发现套在思维的框框里,除了要拿出虎式坦克的‘性’能参数、给部队以应对的战术之外,计算、计算;试验、再试验都围绕着装甲之间空隙的大小、两层装甲采取何种最坚固完善的固定方式在进行。

    现在科什金的话就像给他打开了一扇窗!

    “米哈伊尔…伊里奇,我记得普伦雅科夫元帅在一次克里姆林宫聚餐时提到过,陶瓷有时比钢铁还有用。”

    科什金连忙问:“你说说?”

    “分散冲击力。那次布琼尼元帅前边的一个盘子掉到了地板上碎了,普伦雅科夫元帅拿起一片碎瓷片说陶瓷很硬、看似很脆,但如果工艺合理,薄薄的陶瓷片都能挡住子弹。”

    “布琼尼元帅不信,普伦雅科夫元帅就说到了冲击力分散的概念。”

    “冲击力分散,如果在空隙中间加入某种陶瓷,当然要最能分散冲击力的陶瓷,效果有可能比任何金属材料都要好!”

    科金没说那次布琼尼元巳醉了,差点把餐桌当作他的跑马场:碎的盘子也不是一个,而是一堆!

    “这说明我们的思维不需要沉溺于某个固定的思维,老和钢铁打‘交’道,谁能想到陶瓷有分散冲击力的能力呢?”科什金说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不过,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这项技术哈尔科夫还用不着,t34这会无法使用间隙装甲的构思,不然我们就是惹大麻烦了。”科什金说话的时候敲了敲坦克炮塔,“就像它,技术高,不过法西斯能造多少?”

    都是专家中的专家,不说科金,科什金刚才在车间里那一会功夫,就发现这种虎式坦克制造工艺极端优良、复杂,这生产成本和工时绝对少不了!

    这钢材都是最好的合金钢,德国制造高质量装甲合金钢需要的有‘色’金属就有限,工艺复杂了,这产量就上不去!(事实就是如此,虎式坦克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它非常高的生产成本和大量工时!对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49234辆的美国…34系列坦克,虎式坦克就1355辆的产量,虎王更是只有500辆的生产总量。德国的设计在时间、原材料和费用都是非常昂贵的,就是同自己的三号和四号比较也是一样:虎式坦克的成本相当于四号号坦克的两倍,三号突击炮的四倍!)

    要是科什金和科金两人都把坦克防护的设计思维转到新发现的“间隙装甲”上,而红军坦克也那样造,这产量就会是个噩梦!

    t34kao的是简单、可kao、管用加数量优势,而不是高技术,“t34技术还是不能追求高指标,不过你倒是可以‘花’点时间在新式装甲上。”

    科金主管着重型坦克设计,高技术都用在他这了。

    听到科什金的话,科金也是摇摇头:“任务太紧了,上头不断有增加生产指标的命令下来。斯大林型的制造数量一直就是上不去,没法和哈尔科夫相比,不过自行突击炮倒是有新动作,我们已经完成100毫米反坦克炮和你设计的t34车体的结合,生产线也已经高速运转。

    我们做了实验,用海军炮改进而来的100毫米反坦克炮使用钝头穿甲弹对虎式坦克有不错的毁伤能力,如果使用钨合金弹芯高速穿甲弹效果更好。”

    105毫米坦克炮生产能力上不去,它太‘精’密了,科金只能选择次一等的100毫米坦克炮。

    “走,去看看那个靶子。”

    这次是步行,走了几百米,那辆虎式坦克千疮百孔:不过这百孔有点水分,基本都在两侧和坦克后部,炮塔正前方和前部车体上被穿甲弹击中后留下的凹坑是不少,但击穿的弹孔不多。

    “我们老式的用762毫米f…34型坦克炮的t…34使用钝头穿甲弹,在任何距离上都不可能击穿虎式的前装甲,100米至200米只能击穿处它的侧面装甲。但如果使用高速钨合金弹芯穿甲弹,可以在中距离,大约600至700米内击穿其侧面,对于车体正面,高速穿甲弹要kao近至200米之内才有百分之五十的击穿概率。

    t34…85的85毫米坦克炮使用钝头穿甲弹最近能在800米击穿虎式坦克的车体正面,要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那还得近些。对于炮塔正面,最佳的情况下也要kao近至500米以内,不过零距离也无法击穿它的防盾。”

    虎式的那个防盾大得可以,也就是说85毫米穿甲弹命中它的炮塔正面无效!

    “如果使用新式高速穿甲弹,85毫米坦克炮可以最近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它的首上装甲,在600米击穿炮盾装甲,但对后边的炮塔主装甲就无能为力了。”

    听到科金的话,科什金文:“它的坦克炮对t34…85的摧毁距离是多少?”

    “至少两公里!”

    真是个坏消息!当做靶子的t34空壳就在不远的地方呆着呢!

    。。。

第六百零七章 强大突击炮

    !(注意了,二战时的穿甲弹中钝头穿甲弹占了生产、使用中的很大比例,结构和我们现在熟悉的滑膛炮用长杆尾翼稳定拖壳穿甲弹有很大不同,结构类似于海军舰炮用的穿甲弹,一般是有‘药’室的,只不过装‘药’要比高爆弹少得多,引信也一般采用弹底引信。'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有没有缴获德军配用的高速穿甲弹?”

    这张表格已经让科什金够犯愁的,而照理88毫米坦克炮不会只配备钝头穿甲弹,还应该有高速穿甲弹。

    “一发也没有,也许德国人还没有生产配合这种坦克炮的硬合金穿甲弹,也可能德国人的钨矿供应问题越来越严重。”

    德国本身可以说没有钨矿资源,战前从中国进口的那些对于战争的消耗而言几乎就是杯水车薪(大概说明了德国为什么日光灯的普及那么早,节约钨?——个人联想,呵呵。),各处都要省着用,就是加上西班牙的那些也不够。

    “如果它有钨芯穿甲弹,那穿透厚度在1500米内大概增加百分之四十!”科金摆摆脑袋——也就是说在1000米距离上能够击穿大约140毫米/30度的装甲,近距离威力增加更大!

    相比较“斯大林型”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倾角70度、厚120毫米,侧面装甲板厚90毫米,后部装甲厚22-64毫米,炮塔正面厚度102毫米,对付虎式差不多旗鼓相当,但如果德国人使用钨芯穿甲弹,在正常距离上两边都能有效击毁对手。

    “斯大林型”目前被当作攻无不克、无法撼动的攻城锤在用,在正常距离上没有一种德国坦克能对它构成危险,但将来就不好说了!

    “米哈伊尔…伊里奇,看看我们的坦克手用德国坦克对靶标的‘射’击‘精’度。”科金跳下车体,不远处设立着炮击标准靶标——90毫米厚度的一块装甲板。

    科什金走进了一看,“这么密集!”

    上头有5个穿透弹孔,都快挤到一块了,有两个还是几乎重合的,用手丈量了一下:“四十乘五十公分,多少距离?”

    “1000米,连续五发。”

    ‘精’度惊人呀!

    “如果我们的76型t34遭遇它,只能想办法使用迂回战术,从侧翼近距离gan它!85型也要接近尽快至正常‘交’战距离‘交’火才有胜算。”

    “我们已经把初步报告送到委员会,各部队在几天之内就会接到同它对抗的战术意见表。”

    科金把能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意见表中不仅仅说明了虎式本身及其坦克炮的各项‘性’能,还附带有图纸,上头是虎式的外形图,画出了各种反坦克武器对其的有效杀伤部位及距离标注。

    “希望能给我们的坦克兵点帮助……”

    科什金说着话的时候,远处开来一辆突击炮:远看就能感觉到其外形敦实、防护优异、火力强大!

    “这是我们最新式的su…100突击炮,火炮使用的是彼得罗夫同志基于红海军100毫米b…34型舰炮设计的Д…10t式100毫米膛坦克炮,经过试验,穿甲弹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25毫米厚的优质装甲,它的技术特‘性’可以保证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德国虎式坦克除炮盾外任何部位的装甲!”

    科金说得很自豪——它生产简单,威力可kao,不过也有设计师的无奈之处:导致“斯大林型”坦克生产被小规模压缩,而“斯大林型”才是科金设计中最为自豪的产品,也代表着重型坦克发展的将来。

    “前装甲厚度75毫米,72的部件是和t…34通用的,4的部件取自su…122,还有75的部件和su…85通用,只有165的部件是新设计的。目前使用br…412b型穿甲弹和of…412型破甲/爆破两用弹,也可是使用红海军的标准高爆弹,不过一线部队估计不会用它去对付步兵。”

    “我那也到了两‘门’,要哈尔科夫设计一种能使用这种火炮的中型坦克,作为一两年后同你的“斯大林型”做“高低搭配”使用。不过现在br…412b型穿甲弹的质量让人担心,前后送了两批过来,质量差了很多!”

    “委员会已经责成工厂改进工艺,要不然在我这它早量产了。”科金指着那辆突击炮说。

    炮弹上的问题是延迟了su…100批量生产的时间,不然它在几个月前就会将su…85突击炮挤出生产线。

    说着科什金示意陪同自己一起来的技术员把他的包拿过来,他从里边取出几张‘精’细的坦克外形图:“今年是没法量产了,只管t34…85型,生产线不能动。”

    科金接过来一看:近乎于半蛋型的炮塔,30度倾角的车体前部装甲。

    “图纸外形草图最早是副统帅让人送来的,元帅还说了这个设计可能存在的两个缺点:因为防弹外形的原因可能造成‘操’作上的不便,还有***布置可能坦克一旦被击中后生存力差,容易发生殉爆。”

    科说金有点不明白元帅为什么会那样说,按照自己的图纸设计,目前标准的坦克兵‘操’作起来还是可行的,再说全世界的坦克都是这样存放炮弹的。

    “优点是和t34一样会成本低廉、简单,适合大规模战争使用。”

    科金看完了图纸,话里有话、意味深长的说:“副统帅的天赋不是我们能琢磨透的,想想ak47吧。去年元帅还给我了一个在坦克上使用***隔舱的设计构思,和我们目前使用的***布局方式有很大不同,不过说明了要我在发展下一代坦克时再使用。”

    “对了,你的新设计有没有定名?”

    “和t34一样,副统帅给想了个型号,t54。”

    科金心里咯噔一下:科什金说漏嘴了,因为连委员会里边都一直以为t34的命名是哈尔科夫方面自己定的。

    (今天忙了一天,明天爆发、暂停“坦克之旅”。用了不少数据,所以这张字数实惠些,算是补偿情节损耗)

    。。。

第六百零八章 “扔货”与废物利用

    。'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相当简陋的火控系统,‘操’纵起来有些费力,让空、陆‘交’流的飞行员们即感觉新鲜又费力:21世纪落后坦克的代名词,但放在20世纪40年代就是极端先进的中型坦克,‘性’能能够领先世界很多年!

    多年以后世界空军中流行“高低搭配”,不过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各强国空军都是一种“万‘花’齐放”的实情;而坦克几十年后将是主战坦克的天下,但主战坦克很长时间之内是不可能推广的:技术是一个原因,资金也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没几个国家买得起、用得起“昂贵的主战坦克”。

    苏联能造主战坦克,但全用最先进的就是金元帝国也吃不消,更不用说亚非拉弟兄们。

    在林俊的计划中苏联坦克工业的将来就要两条‘腿’走路——就像21世纪航空工业流行的那样高低搭配着生产:先进的型号数量少一些,而余下大部分坦克是‘性’能管用、便宜的坦克(有点像t64、t80和t72、t55的关系。),后者还可以向各盟国和友好国家进行倾销、技术转让!

    让大半个世界能够装备起一支装备得起、仿制得起的坦克部队,红‘色’的钢铁洪流!

    作为目标,t34将是第一种进行倾销的坦克,而再过些年,t54(其实林俊给出的意见更像是没有装备火炮稳定器的t55。)就是第二种选择,再将来……。

    、、、、、、

    4月3日上午8点,林俊在莫斯科城里住所一楼的一个套房内,伊凡…伊万诺维奇…亚历山德罗夫高级准尉同阿里克谢…耶费莫维奇…沃斯托夫中尉正在整理自己的仪容。

    元帅喜欢自己的随员们在莫斯科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不同于在前线你爱怎么穿都行:今天是由他们担任元帅的贴身保镖,兰德斯科奇、萨沙、阿廖沙是难得放假一天,有家室的都回家去了。

    亚历山德罗夫仔细检查了自己的m1911a1式手枪,而沃斯托夫也在检查他的武器:一支折叠托的ak47!

    元帅无所谓自己的保镖是否使用长武器,中尉同志就选择了使用这种火力强大的新式突击步枪,平时就用枪带跨在‘胸’前。

    威猛、‘精’神,战争时期嘛,联大街上都能看到荷枪实弹巡逻的民兵和警察同志,贴身卫士用突击步枪很正常——布琼尼同志的卫士gan脆清一‘色’的突击步枪!喜欢ak47的元帅不止林俊一个。

    “古谢夫同志有没有通知元帅今天的行程?”

    亚历山德罗夫将枪套盖上后问沃斯托夫,“还没有,不过昨天的消息是元帅会在9点参加统帅部的一个会议,如果时间来得及,下午还要去趟茹科夫学院。”

    高级准尉看了下表,“差不多了。”

    两天一同出‘门’,和刚刚抵达的半队轮班卫队成员就等了一会功夫,元帅就出现在楼道口。

    “去克里姆林宫。”古谢夫告诉大家,而这会正走进车厢的林俊脑子里还在盘算今天会议的内容,没有和大家打招呼。

    9点会议准时在二号会议室召开:今天参加会议的不多,就斯大林、伏洛希洛夫、林俊、加里宁还有两名空军的将军:刚监察完喷气式战斗机试验的苏维埃空军一号王牌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格里采韦茨、空军总监雅科夫…弗拉基米诺维奇…斯穆什克维奇上将。

    属于统帅部非正式扩大会议。“谢尔盖同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