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笑道:“就是,太师言之有理。”

    蔡京又马上接口道:“但陛下仁德温和,自来也没有亏待过高家,您不欠他们。所以也不能为了他们的功劳和苦劳,就一味的纵容。总体上何执中和张克公言辞少许夸张了些,但据政务堂所知,空穴不来风,他们所凑之事是的确有的。”

    高俅想操刀过去把老蔡给宰了,妈的皇帝都忘记了,结果老蔡又绕回来了。

    这下被提醒,赵佶又想起来何执中和张克公刚刚说的是非来,便有些担心的道:“果有其事吗?”

    蔡京道:“确有这事。老臣以为这也不算是太大的问题。执政并非一成不变,有时需要父母官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施政。此点来说高方平做的还算不错,在一定程度上他荒废了盐税和碳税,却于其他地方弥补了过来,对朝廷的税收有增无减。但是陛下,张克公和何执中所说也自有他们的道理。盐税和碳税乃是国朝财政之中流砥柱,高方平虽然执政风格不同,另走别路获得了成功,但不代表别人也能成功。若是一味的对其放纵,颠覆朝廷基础和权威,导致其余执政官纷纷效仿,则会把我朝之财政至于险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顿了顿,蔡京缓缓又道:“另,郓城之外长,时间聚集几千逃户,而永乐军不对其追缴处罚,或许高方平有他的特殊理由和原因,但这终究对国朝的整体政治环境造成影响,老臣认为此举不可提倡,若做逃户可以不付代价、堂而皇之的逃避国朝税务,则老臣当心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抗税……”

    张叔夜出列打断道:“避重就轻,胡说八道。陛下,老臣这里有另外的看法,另外的解读。”

    蔡京表面上说高方平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其实他成功勾起了赵佶的注意,也吓到赵佶了。

    赵佶是贪财又喜欢和谐的人,当然不愿意越来越多的人抗税做逃户,所以真被老蔡给吓到了。但介于以往对小高良好的印象,赵佶在感情上还是有些不愿意承认高方平在乱来。

    这下听张叔夜有不同的解读,赵佶也很高兴道:“张卿速速说来,朕恰好很关心这些问题。”

    张叔夜道:“太师说的情况总体是存在的,是实情。然而太师却未能把真相剖析给陛下知晓。关于盐税和碳税确是我朝财政根本。但总体上是偏重的,富庶地区能够承受,不代表所有地区都能承受。老臣恰好认为这是高方平在因地制宜的施政。郓城并不富庶,民风相对彪悍,所以自来多有豪强和山寨,一大原因就是律法严峻而他们又无法承担较重的赋税。高方平的施政策略,总体方向无问题,世间既有妖星现世山东之说,而事实上又有八百里水泊那样的毒瘤已经形成了造反。那么在此情况下,过重的赋税,是增加水泊声势土壤。老臣认为在治疗水泊这个毒瘤之上,高方平乃是反其道而行,从源头上改变毒瘤做大的水土环境,才是治本良方。”

    赵佶听老张说的很有道理,然而听来似乎会损失比较多的税收,所以一向贪财的赵佶不说小高不对,只担心的问道:“为了治疗祸妖星毒瘤,张卿你老实告诉朕,高方平会损失朕的多少税收?”

    张叔夜神色古怪的道:“一文不少,相反他现在一个月的财税收入比其他一州之地还要多些。”

    赵佶一听就嘴巴笑歪。虽然那些钱他还没有拿在手里,但他就喜欢听这样的好事,笑道:“这下朕就放心了,小高总归是一把能手。目下到处都在说钱不够用,到处问朕请旨免税,朕的皇后一向节俭,还下令皇城用度缩减一层,弄的怨声载道。朕不是小气,而是类似的事听多了,总觉得国朝不够安泰富足。于此情况下,有小高这个赚钱能手在分忧,朕便可安心了。”

    “……”蔡京和张叔夜面面相视一番,对皇帝很无语,听到有钱赚就罔顾其他一切,也是没有谁了了。

    蔡京急忙再次围绕张克公找出来的理由说事,出列道:“高方平的财税能力的确不容质疑,陛下高兴也就行了,朝廷便不再追究这事,容许郓城便宜行事。但他去郓城的目的是代陛下守望水泊,震慑祸害世间的水泊妖星。早先张克公没能说清楚,其实老臣也在对此担心,迟迟不给水泊颜色看,恐对天下的安稳不利。换别人或许有难处,但高方平出生将门,骁勇善战乃是出了名的,迟迟不予土匪决战实在有损朝廷威严。老臣不是质疑小高的忠诚度,而是无法理解这样的安排。”

    赵佶完全不懂兵事,便看向了他最为信任的大将军高俅。

    高俅一阵头晕,他甚至比赵佶还不懂兵事,豆大的汗顿时从额头上滚落了下来,急忙往后踩了种师道一脚。

    种师道出列前快速的凑近高俅低声道:“您欠我三百贯。”

    老高一听就放心了,一副不差钱的样子微微点头。

    赵佶见种师道这个戾气深重的流氓出来,竟然要打断高太尉说话,便有些不悦的道:“老种卿家难道有心得?”

    高俅笑道:“陛下可放心,种家一门三代都是兵法名家,种师道平时也和老臣多有讨论,他的许多想法和兵法,经过了老臣的提点和把关,总体上还是过得去的,大可听听他要说什么,若有未尽之处,老臣会负责把关。”

    “……”

    满朝的官员不论文武,都想把高俅拖下去群殴致死才解恨。

    唯独种师道很喜欢老高,目下住的宅子都是老高的,老高也的确给了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而且还雪中送炭的赠送三百贯奖金,所以种师道认为高俅是个很讲义气的混混。种师道恐怕是整个朝堂之上,最能接受混混和流氓的人了。

    yy完毕,种师道白发苍苍的样子凑道:“陛下有所不知,所谓的兵法其实并不玄乎,无非四字:小心谨慎。一场战争的关键其实不在于决战,决战往往只是简单粗暴的血肉横飞,几天就过去,甚至更短。但战前的准备,派兵布阵,粮草、军械、阵地等等后勤安排,消息的收集、汇总、分析,所有的一切盘根错节,真真假假,这都需要主将事无巨细的过问,选人、用人、分析属下的长处短处,加以统筹,等等这些事务才是最耗费时日、旷日持久的。根据情况的不同,以老臣的心得来说,纵使是百万大军的对决都可能在七日之内结束,但战前的准备以及运筹帷幄,甚至需要推演至数年之前。也就是说一个成熟合格的统帅要打赢一场战争,需要早在数年之前就开始对其准备。其实这才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真正释义。”

    顿了顿,种师道再道:“郓城直面八百里水泊,具体情况我等后方并不知情,这就是需要高方平知军的缘故。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主动权始终被高方平握在手中,济州之地,造反土匪的危害不但不增还在减少,已经说明了永乐军部署在水泊的必要和意义。至于作战时机的成熟与否,老臣认为这点不能由朝廷判断,该由陛下您钦点的守臣高方平判断。”

    赵佶听着似乎也合理,但兵事不同儿戏,于是赵佶又看向了高俅。

    “老臣觉得种师道言之有理,老臣想说的他都说了,于是……老臣也没有要补充的了。”高俅很无耻的说道。

    赵佶又看向了陶节夫。

    陶节夫作为曾经带兵的帅臣,可不是毛事不懂的棒槌,不会被种师道和高俅这两个流氓忽悠。

    不过总体上,老陶虽然知种师道在说废话套话,却是陶节夫知道高方平也是懂军的人,区区梁山当然没有种师道说的那么严重要备战数年。不过陶节夫肯定,以高方平的猥琐而言,他肯定有另外的作战计划,朝廷在不了解具体情况的时候,的确不该对前方的守臣指手画脚。

    于是陶节夫真不想和种师道同流合污的,却也被逼之下无奈的出列点头道:“陛下英明,总体上种师道说的在理。具体情况,应该交由永乐军知军高方平判断。”

    看似这个问题也到此为止被定调了,张叔夜和张商英纷纷担忧的相视一眼。

    这次麻烦的在于蔡京实太阴险,带起了这样的节奏“捧杀”高方平。

    虽然看似是压住了,然而事实上两个老张明白,蔡京的节奏掌控下,已经成功勾起了皇帝对“高方平决战水泊”的期待心思,且朝上不止一次的有人在强调“高方平骁勇善、击败水泊乃是轻而易举”这个概念。严重的在于,这个概念也被皇帝接受了。

    一但这样的观念在心里直根是非常不妙的,高方平拿出答卷便也罢了,而一但出现幺蛾子,或结果不如皇帝预期,则会出现刚刚对连绵之雨讨论的效果,在皇帝认为“形势一派大好、高方平骁勇善战”的前提下,高方平哪怕交出八十分的答卷都不是功劳了,若是再低,譬如七十分在以往及格的答卷,则就在这种气候下变为罪过了。(未完待续。)

第291章 来自八百里水泊的动静

    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讨论,赵佶早就不耐烦了,就带着高俅老儿溜走去踢球了。最近成立了皇城的第二只球队,乃是太监队,赵佶自封主教练,高俅乃是助理教练,折腾球队,可比折腾政务有意思多了。

    皇帝离开了,蔡京这才阴谋得逞的样子,面带微笑的留下大家,说是还要补充两句。

    张叔夜铁青着脸一甩手袖,不给面子的转身就走。

    “张叔夜你放肆,蔡相身为宰执他未走,你缘何先走,你这是哪来的优越感?”何执中大为不满的道。

    张叔夜在大殿的门口停下脚步转身,微笑道:“老夫和你不同,我这辈子会不礼貌,会不儒雅,会放错,还会犯傻,但我老张却事实上做成了一件事就是‘挺直腰板’。我的官帽不是依靠崇拜太师而来,所以在我的世界里,太师高兴或是不敢高兴也就那样。但你何执中和我不同,你真的需要看蔡太师高兴与否,懂了吗?”

    何执中不禁大怒,拉着手袖就要上前来pk,妈的老张的言下之意是说:留下来的都是蔡京的走狗了?

    蔡京如何会让何执中胡闹,于是拉住了,摆手道:“不强求,不愿意留的走吧。老夫既是宰相,宰相的肚子里当然要能撑船的。”

    张叔夜微微点头,作为礼貌对蔡京微微拱手,便离开了朝堂。

    身体很不好的时彦紧随着张叔夜的脚步离开,张商英是个近乎腐儒一般的人、最是注重孝道礼仪,乖乖的在身边搀扶着时彦离开。

    种师道作为蔡京的大仇人当然不会留下来,但老奸巨猾的大将刘仲武选择了留下听取蔡相的指示。

    出来后,天空依旧下着雨,张叔夜仰头看着连绵的雨水,叹息一声喃喃道:“高方平,朝局决定了短期内你若不在方方面面拿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来,则形势不妙了。现在就看你的运气,以及能力了。”

    ……

    八百里水泊湖面波澜起伏。

    暴风骤雨中一片昏暗,但水的世界中,忽然出现一些小黑点,一条两条……十八条。

    竟然在这个时候,自梁山的方位出现了十八条不小的渔船,朝郓城方向前进。

    入云龙公孙胜和军师吴用,站立在船头冒着大雨一副指点江山的“卧龙”之像。

    “军师此番建议出兵,为何有如此大的把握?”公孙胜问道。

    吴用微笑着,用鹅毛扇遮掩着雨点道:“我有消息,那狗官此番后院起火,遇到了大水灾祸,不但永乐军离开了郓城,几乎全部的青壮年都不在城中,都受了那狗官的蛊惑前往抢修河道,如今的郓城是一座空城。此实乃天助我也,若是不趁虚而入,劫了他的钱庄粮库,那不是太对不起机会,太便宜狗官了。若是没有那些钱粮我梁山又如何维持,如何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军师说的好。”阮小七笑道,“平日里,这些狗官坑害百姓,剥削民众,以至民不聊生,逼迫我等上梁山,如今趁他病要他命,截取了郓城的财富,正是替天行道之善举。”

    公孙胜捻着胡须仰头看着风雨,微微点头道:“此局势,青龙戏水不,水患已成,预示着天数不可违背,旧天已死,新天当立,所有的迹象已经表明东京狗皇帝的江山,已到了强弩之末,回天无力,军师高见,替天行道说的真是好,干脆就定为我梁山的宗旨和口号了?”

    “自当如此。”吴用捻着胡须道,“只要成功劫了郓城钱粮,回去便禀报天王,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招揽天下好汉义士”

    “替天行道!替天行道!”

    十八条渔船之上,九百人之众,举着少量的刀兵,外加大多数的农具大喊口号。

    这些人多数没什么文化,不懂历史,但书生吴用给他们画过饼了,历史的规律是造反有理,替天行道之后就是天的班底,晁盖会坐在龙庭之中,吴用是宰执,公孙胜是国师,其余的这些大头兵作为元老至少有将军做,所以他们非常的兴奋……

    大雨磅礴的荒郊野外,几乎到达了无法行军的地步。

    但一只人数近百的军伍,在年轻的刘光世率领之下朝郓城加速行军。

    这个未来的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是秦凤路经略使刘延庆的儿子,却不在老爹的麾下效力,隶属于永兴军路保安军的麾下。他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乃是受宗泽之命赶来郓城支援抗灾。与此同时,还肩负了催促押运第三批饲料回京兆府的重任。

    西军不缺少行动力和人力,但是无奈军法所限,超过百人跨防区调动必须有枢密院文书。所以哪怕现在永兴经略使童贯比孙子还乖,要多少人给多少人,但仓促之下根本来不及找东京请旨了。只能派遣刘光世百人队上路。

    宗泽是个能臣,执掌过工部,对于水患的心得可以说在当朝是无出其右的。眼见六月末依旧违反常规的雨水太旺盛,了解过几乎全部工部资料的宗泽,甚至比高方平更早的知道郓城要出事,于是就派刘光世带队来支援了。

    八百里水泊怎么形成,宗泽当然是知道的。郓城不是他的治下,但总体老宗是很讲义气的人,不会坐视不管,而且目下支援西北的饲料就来自郓城,宗泽也对此非常的担心。

    “小刘将军,雨太大了,行军实在太困难,一路到此,咱们的军马累死了四匹了,这可是咱们西军的宝贝,不能砸糟蹋了,距离郓城只是百里之地,停留一日等雨小了再去,不会悟了军期。”一个手下对刘光世道。

    刘光世大骂几句直娘贼,童贯宗泽纷纷都骂了,却是最终摇头道:“既然雨势不衰竭,说明郓城危急。宗泽相公的规定期限的确不会误,但兄弟们啊,你们没有领教过高方平的心黑手狠,他一着急起来是不会讲道理的。老子们虽然是来帮忙的,也不是他的麾下,不会被杀,但只要他不高兴,随意下绊子,就能耽误了老子们押送饲料的归期,那个时候老子们就背负黑锅,被高方平借刀杀人了。目下西北赤地千里,粮食未到收成之际,算是黎明前的最黑暗时期,妈的那群文人的猥琐程度千万不要去怀疑,一但耽误了饲料到达西北的期限,宗泽不会手软的,别说你们这些野狗,就是老子身为将门,上次也险些被宗泽给绑去砍,脑袋要紧啊,传我命令,继续急行军,没死的,就到达郓城了。而到达郓城就是胜利。”

    于是大头兵们开始加速行军,目下的西军还都是一群爷们,赶路不含糊,也很有办法,几乎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的在赶路。当然与此同时,这一百人也都在大骂直娘贼,高方平作为不知道这事的人都中枪被骂了个不亦乐乎……

    大雨不停的下着,郓城之内一片沉寂。

    梁红玉带着几个十二岁的少年军在街道上巡逻,觉得自己此时的责任非常重大。

    “天干物燥,小心烛火。”一边巡逻,梁红玉学习着茶坊里说书先生的说辞念叨了一下,却发现说错了,目下在下大雨呢,于是很尴尬的抬手捂着嘴。

    呼——

    从城门方向,雨幕之中有一个小骑士快速朝这边靠近。

    “咦,是小锦毛。”梁红玉扭头发现后,一提“马缰”指挥大黄狗转身迎了上去。

    到了面前,小锦毛担心地说道:“禀报虎头,少年军在城头布防,结果发现了一股人数众多的势力正在接近咱们郓城。大家都怀疑是附近遭灾的难民。目下相公不在,只有虎头您有权利决定要不要安抚难民?”

    听闻这样的消息之后,后梁红玉先是一喜,觉得总算可以于长辈不在的时候,有机会去做点事、安抚一下灾民找点存在感看起来不错。

    却是梁红玉也是个小神童,思维是相对奇特的,特别跟着高方平这么久的时间里,她虽然还是小孩子,最大的收获,却是学会了用不同的思维和视觉,去看待事物。

    所以,梁红玉当即心里一紧,含着指头思考片刻,摇了摇头道:“小锦毛,你快些去传本小将军的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