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劫营那日见识过黄巾军强悍的战斗力之后,陈旭心中对于他们十分忌惮,一心想着让他们粮尽之后,自动退去,也没有出城叫阵。

    这一日,陈虎指着城门不远处,一个脸上有刀疤,身材比较矮的黄巾士卒说道:“从前天起,我怎么一直看到这厮在城下晃荡?虽然换了衣甲,却是瞒不过我。”

    陈旭闻言,脸色一变。这段时间,黄巾军仗着兵力多于官兵,不分昼夜轮流袭扰城池。

    才开始他还担心黄巾军是在虚张声势,但是观察两日之后,发现黄巾军的确有一万多兵力,就不再注意。

    却不想这两日,黄巾军袭扰城池的士卒,一直都是同一批人,只不过每次轮班换了衣甲而已。

    陈旭走下城墙,传郡中将官前来议事,而后吩咐他们暗暗集结郡中士卒。

    四个城门全都留下两百守城士卒,而且多插旗帜,迷惑黄巾军,陈旭却带领将近四千人马,准备出城作战。

    “如今围在濮阳的只有五千黄巾军吧?而且他们分散在四个城门,若我集中兵力,消灭一个城门的黄巾军,必能使黄巾军元气大伤。”

    时间一点点过去,围城的黄巾军也有些疲倦,就在此时,濮阳东边城门大开,陈旭带领着四千兵马,杀向城外的黄巾军。

    黄巾军丝毫没有想到官兵会有胆出城,一千人马一时间被杀得人仰马翻。

    好在东门的黄巾首领也并非一无是处,一面令人吹起了凄厉的号角声,派人前去求援,一面组织黄巾士卒反抗。

    一时间,濮阳东门血肉横飞,喊杀之声四起。黄巾士卒们个个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不畏生死。

    不得不说,一支有信仰的军队,的确可怕无比,眼前的黄巾军正是真实写照。

    黄巾军在官兵兵力四倍于己,而且还有陈旭、陈虎这两个猛将带领的情况下,居然无人胆怯,死战不退。

    一盏茶的功夫已经过去,黄巾军虽然死伤大半,却依然顽强地抵抗着,官兵的伤亡也并不低。

    陈旭的心沉了下来,他知道黄巾军骁勇善战,却没想到他们的战斗力居然强悍若斯,再拖下去,黄巾军的援兵就要到了。

    “哪个人再说黄巾军不堪一击,我就跟他拼命。”陈旭一枪刺死一人,心中恨恨地说道。

    如果无法在黄巾援军到来之前,击溃这些人,即使仍然能够取得胜利,战场之上的战利品肯定无法得到。

    如此一来,仅凭郡中赏赐、抚恤,官兵必然心怀不满,后果不堪设想。

    一咬牙,陈旭气沉丹田,大声喝道:“诸位将士,只有杀掉贼人,才能获得战利品,想想你们家中挨饿的亲人,给我杀啊!”

    官兵闻言,果然精神一震,个个奋勇杀敌。黄巾寡不敌众,已经有了溃败的趋势。

    好几次黄巾都要被击溃,那位黄巾首领,却总是一马当先,往往能正确地带领众人守住阵脚。

    因为他知道,黄巾一旦溃败,必然士气崩溃,到时候就会变成一面倒的屠杀局面。

    看到这员黄巾将领出色的表现,陈旭心中感叹不已,这又是一个无名的豪杰啊!

    虽然陈旭欣赏此人,但是战场之上容不得他多想,他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看着指挥着黄巾军敌军首领,一挺长枪,就向前杀去。

    见陈旭杀来,黄巾将领夷然不惧,他虽然听说过陈旭的名声,但是眼前的情况容不得他退缩。

    将是兵之胆,不管是为了武者的荣耀,还是为了黄巾军的士气,他唯有一战!

39。第39章 王延之谋

    “锵!”

    长枪与大刀相交,发出一道悦耳的金戈交鸣之声。

    “咦?”

    见到自己刺出的长枪被荡开,陈旭非常惊讶。

    他自负天生神力,在认识之人当中,也只有典韦的力气远远超过他,没想到而今一枪刺出,居然被一个无名的黄巾小将挡住。

    “再来!”

    没有一招得手,陈旭继续与黄巾小将厮杀。

    刺、挑、砸、扫,这些最基本的招式被陈旭使出来,却是威力巨大,十几个回合下来,黄巾小将渐渐不敌。

    “杀!”

    附近的黄巾军,也看到自家主将身处劣势,过来了一些人想要相助黄巾将领。

    “来得好!”

    陈旭见状,不惊反喜,高喝一声,舞着长枪连杀两人。

    黄巾军人数本来就少,处于劣势,现在又过来了十几个士卒,与官兵交战的战线越发不济。

    黄巾将领看着败局已定的战势,甩了甩麻木的双手,心中苦涩不已。

    陈旭以勇武闻名州郡,果真名不虚传,下次交手的时候,他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挡住陈旭手中的长枪。

    这次若非有十几个士卒拼死阻拦,他可能已经丧命。

    想到大贤良师远大的抱负,他鼓起勇气,大声喊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这道声音拖得有些长,亦有些悲壮。

    黄巾将领用尽全身力气,抡起大刀砍向陈旭,丝毫不顾陈旭刺向他的长枪。

    “他想要跟我同归于尽啊。”

    陈旭心念急转,猛然收住长枪的攻势,身子一侧,又一枪刺了出去。

    用枪之道,当使力七分,留力三分,如此长枪才能运转如意,能攻能守。

    陈旭虽然并没有经过名师教授枪法,这些最简单的道理,他仍然懂得。

    因此从中途变招,再到一枪刺向黄巾将领,并无丝毫停顿。

    鲜血,顺着枪尖留了出来……

    黄巾将领眼中充满了不甘,他不畏惧死亡,只是遗憾,自己并未带着这个黄巾军的大敌一起死亡。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黄巾将领低声呢喃了一句,身体随着陈旭拔枪的动作,在原地旋转了一圈,轰然倒地。

    战场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主将被杀,自家兵马又处于劣势,黄巾军再如何勇猛,除了极少数黄巾将领的亲兵,其他所剩无几的黄巾军,全部开始崩溃。

    兵败如山倒。

    这一场仗虽然官兵胜利了,然而顽强的黄巾军,依然给官兵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官兵们看到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的袍泽,不依不挠,奋力追杀着逃跑的黄巾军。

    陈旭仍然停在原地,面色复杂地看着死不瞑目的黄巾将领。

    他敬重此人,同情黄巾,然而战场之上,没有对错,只分生死。

    收回思绪,陈旭扬起手中的长枪,高声喊道:“传我军令,穷寇莫追,命令各部官兵打扫战场!”

    官兵们看着主将高大的身影,脸上露出敬畏的神色。

    所谓的战利品,也不过是一些武器、旗帜、衣甲。

    由于战利品的私有化,士卒们打扫战场起来,个个龙精虎猛,一脸喜色。

    五月的天气不冷也不热,正是打仗的好季节。

    很多郡中士卒初经战阵,战斗的时候因为精神紧绷,还没有感觉,打完仗之后,看到尸横遍野的场面,有不少人忍不住呕吐起来。

    估计了一下时辰,陈旭知道其他三个城门的黄巾援军即将到来,立刻下令收兵回城。

    这个状态下的官兵,虽然大胜一场,士气大振,也根本无法与黄巾军相抗,陈旭只好暂避锋芒。

    回到城中不久,城外灰尘大作,王延带着围拢南门的黄巾军,率先来到东门。

    看到尸横遍野的黄巾军,他的脸上满是悔恨。

    他本来对自己想出来的计策十分满意,甚至有些得意,却不想虚张声势的计谋,这么快就被陈旭看穿,一千黄巾军就这样死者七八。

    半柱香的时间过去,王延刚刚派遣黄巾士卒收好袍泽的尸体,北门、西门的黄巾军也相继赶来。

    见友军战死,很多黄巾将士满脸悲色,有好几个将官向王延请命,前去攻城,为死去的袍泽报仇。

    王延虽然心中悔恨、愤怒,但是他自幼熟读兵书,知道‘将不能因怒兴兵’,没有理会求战的众多将官,直接下令撤军。

    黄巾军兵力本来超过官兵,但是这一场战斗下来,就与城中官兵的数量相差无几。

    虽然黄巾军骁勇,但是己方新败,再加上官兵有城墙为依托,若是贸然进攻,必定有败无胜。

    远远望着离去的黄巾军,陈旭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两次受挫而军心不乱,他真没想到,历史上真实的黄巾军居然强悍若斯。

    黄巾军虽然退去,陈旭心中仍然感到不安,他不知道离开的五千黄巾军去了哪里。

    在城墙上来回走动几次,陈旭突然高声喝道:“如今黄巾军已经退去,当广派斥候,侦查其余五千黄巾军的动向。”

    ……

    当天晚上,濮阳城派出去的斥候还未回来,突然城外喊声大作,陈旭惊醒,快速来到城墙上。

    到来墙上之后,陈旭看着在城墙上戒备的陈静,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指着城外一群衣甲不整的溃兵,陈静说道:“这些人说是白马的守军,如今天色昏暗,我怕黄巾军诈城,不敢放他们进来,不成想这些人就在城外叫骂。”

    陈旭就着月光向城下看去,来者大约有一百余人。

    很多人衣甲不整,满脸血污,一看就是一群被击溃的溃兵。

    然而,他们的旗帜、衣甲,的确表明他们大汉官兵。

    好似想起了什么,陈旭脸色一变,对着城下的人大声喊到:“你等休要慌张,如今我军正与黄巾交战,用心防备并无过错,若是证明尔等果真是白马守军,定然开门让尔等进来。”

    陈旭让人放下了两个箩筐,把溃军之中官职最大的两人拉了上来。

    就在此时,桥瑁也率领郡中官吏赶来。

    他虽然没插手濮阳兵事,但他毕竟是东郡太守,听得城外喊声大作,以为是黄巾军攻城,也顾不上休息,胡乱穿些衣服就来到城墙之上。

    两个满脸血污的汉子被拉上来,新任兵曹掾史失声叫道:“你不是白马的门下贼曹么,怎么这副摸样,莫非白马已被黄巾军攻破?”

    郡中官吏闻言,都是脸色一变。

    白马官兵虽然不多,但是很多豪强富户都躲避到县城之中,县兵加上这些人的私兵,也有一两千人,黄巾军又怎么可能不动声色的就攻破白马?

    白马的门下贼曹定了定神,将前因后果一一道来。

    原来,前几日白马县令派遣斥候侦查濮阳战况,由于黄巾军防备得非常严密,他们无法靠近濮阳,只是每日听到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昨天晚上,突然有濮阳的信使带着一封求援信来到白马,说黄巾军粮草被毁以后,攻势很猛,濮阳已经支撑不下去,要求白马派兵支援。

    白马县令考虑到,若是眼见濮阳城破却不发兵救援,日后肯定会是一桩大罪。

    况且濮阳城破以后,白马必定独木难支,早晚必被黄巾攻破,所以白马县令就让门下贼曹尽起县中守军,支援濮阳。

    却不想半路遭受黄巾军埋伏,官兵几乎全军覆没,而且回白马的路都被黄巾军封锁,他只好带着残军来投濮阳。

    国相闻言,跌足顿首:“如此,白马危矣!”

    能成为一郡官吏的,没有几个是蠢人,其余郡中官吏亦是脸色大变。

    濮阳从未向白马写过求援书信,那封书信肯定是黄巾军假造的,目的就是引出白马守军,先将白马守军消灭,再去攻破白马。

    如此一来,黄巾军这段时间的奇怪举动就能解释清楚了。

    围而不攻,却每日喊声大作,就是要让其余县城知道黄巾军在猛攻濮阳,之后他们再诈书求援就顺理成章。

    郡丞眉头皱了一下,说道:“就算白马守军全部被黄巾军消灭,白马城内还有千余豪强私兵,若是白马处于生死关头,他们又岂会坐视不理?”

    其余官吏闻言,脸色稍荠。

    陈旭揉了揉自己的眉头,叹了一口气,说道:“白马城必定已被黄巾军攻破!”

40。第40章 出战

    第四十章出战

    一石激起千层浪。

    白马虽然只是一个县城,但是却城郭高大,易守难攻,再加上上千豪强私兵驻守,黄巾军绝无可能一日之内攻下白马。

    众人的神色落在陈旭眼中,他如何不知这些人的想法?就将自己的猜测告知众人。

    如今黄巾军缺粮,攻城只欲速战。

    若是他们杀退官兵以后,换上官兵的衣甲前去诈城,则白马县城即日可破。

    白马城破,豪强私兵绝无战心,众多豪强也会让自家私兵保护自己逃离白马,绝不会想到要和黄巾军拼死一战。

    如此,黄巾军就可轻易获得这些豪强富户的家产。

    郡中官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色都非常难看。

    他们虽然并没有上战场,与黄巾军面对面地交战,但是这几场战争他们都看在眼里。

    官兵每次都以绝对优势攻击黄巾军,却每次都打得极为艰苦,黄巾军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若是黄巾军攻破白马,得到粮草辎重,再合兵一处,则濮阳城危矣!

    桥瑁环顾四周,见到众人脸色,若有所指地说道:“我濮阳豪强、富户家中私兵不少,若黄巾军果真攻城,就算他们心中不愿,也要遣家中私兵前来助战。”

    郡中官吏,有不少人家中都藏有私兵,闻言脸色一变。

    家族中的私兵,都是他们花费大价钱才组建的,若是派他们上战场,众人自然是肉疼不已。

    然而休戚与共的道理众人都懂,黄巾军若是攻破濮阳,他们家族几代积累的财富,就会添作他人嫁衣。

    心念急转之间,众人皆是说道:“若濮阳果真处于危难之间,我等定然遣家奴前来助战。”

    陈旭冷眼看着众人,心中颇为不屑。

    这官吏家中虽有私兵,然而这些人大多都是乌合之众,不听号令。若非迫不得已,他绝不会启用这些私兵。

    城门打开,白马的溃兵全部进城,陈旭派遣陈静前去鼓舞士气,他却将白马的门下贼曹留下,向他详细询问黄巾军状况。

    陈旭虽然只是一个义兵首领,白马的门下贼曹却不敢轻视陈旭。

    且不说门下贼曹只是个败军之将,无论是陈旭的名声,还是现在执掌濮阳数千兵马的身份,都是他需要仰视的存在。

    陈旭提出的问题,门下贼曹一一回答,不敢有丝毫隐瞒。

    听完门下贼曹的回答,陈旭脸色颇为阴沉。

    桥宇与陈旭相识已久,见状心中一凛,急忙问道:“文昭,可是有何不对之处?”

    郡中官吏们此时也都尚未离开,听到桥宇之言,齐刷刷地看向陈旭。

    深吸一口气,陈旭也不答话,打开东郡地图,思量半晌,用手指着一个地方,说道:“东武阳危矣!”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郡中官吏,刚从白马失守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听到陈旭如此说话,全都大惊失色。

    东郡下辖十五县,其中濮阳、白马、东武阳相邻,全都是大县,人口众多,豪强富户集中。

    若是黄巾军果真先破白马,再破东武阳,以黄巾军喜好屠杀富户、豪强的习惯,不知能够敛得多少钱财、粮草。

    而且,濮阳、白马、东武阳三座城池呈掎角之势,守望想助,若是白马、东武阳城破,其他县城必定畏惧黄巾之威,若濮阳危急,他们必不敢出兵相助。

    桥瑁急忙问道:“文昭何出此言?”

    陈旭答道:“我方才问过白马的门下贼曹,他说埋伏他们的黄巾军只有两千余人,而且打得是‘李’字大旗。”

    “如今围城的黄巾军,加上后勤辎重兵,亦不会超过五千,但是埋伏白马官兵的只有两个千余人,还有两千余黄巾军去了哪里?”

    “况且我军上次劫营,卜己只是受了一点轻伤,他作为一军主帅,不可能一直躲在营帐之中休息。”

    陈旭说道这里,众人才恍然大悟。

    黄巾军这是要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姓黄巾贼将带领袭击白马,一路由卜己亲自率领,奔袭东武阳。

    卜己那一路,若是使用袭击白马的计策,东武阳城破之日必定不远。

    长史想通这些,急忙说道:“如今东武阳溃兵尚未来到濮阳,我等何不发兵前去救援?”

    其余人闻言,亦是点头称是。

    桥瑁看了看地图上濮阳与东武阳之间的距离,颓然说道:“晚了!”

    从濮阳到东武阳,就算星夜兼程,也要一天一夜才能到达,黄巾军谋划这么久,必然有备而去,说不定这个时候已经攻破了东武阳。

    桥瑁有些意兴阑珊。他胸怀壮志,但是以前由于濮阳张家处处掣肘,这个东郡太守当得很不如意。

    好不容易等到张氏被陈旭灭门,整合了郡中势力,原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却不想黄巾起义突然爆发。

    若是能够在乱世中击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