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沉声说道:“国家有你们这样的青年,我很高兴。”

    “可是我再重申一遍,孔融之事朝廷自有决断,你们身为太学生,没有资格在此指指点点。”

    一个太学生昂然上前,喝道:“大将军方才也说过,这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我等既然身为天下人之一,自然有资格商议天下大事。”

    文昭道:“可孔融之事,不是天下大事。”

    那个太学生怡然不惧的盯着文昭,说道:“如何不是天下事?”

    文昭大笑两声,道:“驱除异族,远征塞外,为天下事;征讨诸侯,剿灭叛逆,为天下事;发展内政,关乎民生,为天下事。”

    “他孔融一人何德何能,些许鸡毛蒜皮之事,如何称得上天下事?”

    那太学生被文昭这么一说,居然无从反驳,只能强撑着说道:“少卿名声著于四海,深受天下士人敬重,他的事情自然称得上是天下事。”

    文昭眼神忽然变冷了,道:“我不愿与你争辩,最后再问一遍,你们是想要退去,还是准备继续留在此地?”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右手按住剑柄,冷峻如电的眼神,从这些人身上缓缓扫视而过。

    有几个士子,忍受不住文昭那双具备压迫性的眼神,居然忍不住往后退了两步。还有几人看到文昭手按剑柄的动作,脸色微变,心中有了退意。

    可是为了不惹人笑柄,这些人最终还是大声吼道:“绝不退去!”

    “陷阵营,杀!”

    这一次,文昭没有再继续跟他们废话,直接拔出了腰中佩剑,指着剩余的二十来个学员,厉声高呼。

    “杀!”

    整装待发的陷阵营士卒,听见文昭命令以后,没有丝毫犹豫就扑向了前面的学员。

    手无寸铁的二十来个学员,在如狼似虎陷阵营士卒面前,迅速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惊恐以及不可思议的神色。

    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陈旭居然会如此冷酷,杀起人来没有丝毫犹豫。

    须知,当年把持朝政的宦官,为了报复屡次与他们作对的太学生,也只是先将学员们抓起来,罗织罪状以后才敢痛下杀手。

    像陈旭这样公然屠戮请愿的太学生,却是从未有过之事。

    那些刚刚退去,尚且没有完全离开的学员们,看到大将军府门口血肉横飞的场景,一个个都是脸色煞白。

    他们虽然有热血,有勇气,有气节,可终究只是长在温室中的花朵,很少有人真正见过血。

    遇到现在这种情形,许多人也感觉心中恐惧,不可抑制涌了出来。

    他们在震惊之余,也不由感到非常庆幸。若是方才自己没有离开,现在可能都已经成了,与那些尸体一样的东西,凄凄惨惨躺在地上。

    文昭乃沙场宿将,早已见惯了生死,比眼前情形凄惨百倍的场景,他都曾经见识过。

    可是现在,他旧感觉心中有些难受。

    不是因为受不了这种血腥味,而是因为陈旭对于这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而感到难过。

    若是换成以前的陈旭,他绝对不会如此行事,可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而不能改变的,却是他心中仍旧坚守的良知。

    也许他会冷酷的下达命令,将这些人全都杀死,可是他内心深处,并不会为此而感到快乐,反而有些惋惜与淡淡的痛苦。

    这不是虚伪,而是此时陈旭内心的真实写照。

    树叶随风而落,慢悠悠飘荡在空中,掺杂着血腥味的微风吹过,它们仿佛是那些无根浮萍一般,显得凄凉而无助。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离开了大树的落叶,就没有了根。

    大将军府外面,陷阵营迅速将二十来个学员屠戮一空,就如同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再次回归原位。

    对于陷阵营而言,杀了区区一些学员,也的确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街道上面,学员们的尸体横在原地,却大多都保留完整。

    陷阵营士卒虽然凶猛,可是他们杀人会尽量节省体力,不会去做分尸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一切,也是他们在战场上面学来的技巧,只是被无意之间使用出来罢了。

    街道之上忽然安静了下来,甚至连落针之声都能够听到。

    文昭缓缓将手中宝剑插放入剑鞘,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街道中央,丝毫没有在意那些鲜血,染红了他的鞋底。

    “这些学员不好好学习,反而与孔融结为党羽,围堵大将军府,扰乱城中治安,已被当场诛杀。”

    “日后敢有再犯者,犹如此例!”

    冷酷的声音,做着最后的宣判……

    待众人散去之后,街道也很快被打扫干净,只是那浓烈的血腥味,却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

    ……

    却说孔融有一儿一女,女儿七岁,男孩九岁,两人在家中下棋。当下人报告孔融死讯以后,两人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就继续下棋。

    左右见状,不由问道:“家主身死,两位小主人为何无动于衷?”

    男孩答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中午十分,下人端来肉汁,男孩口渴喝了,女孩却说:“阿翁遭遇这等祸事,难道我们还能久活?兄长何须再贪恋肉味!”

    男孩闻言嚎啕大哭,遂不再喝肉粥,兄妹两人从此滴水不进。

    而此时,程昱却带了一队甲士,直奔孔融的府邸。

    程昱待人闯进来以后,将两人以及孔融家室全都拿下,两人说道:“如果死后还有思想,能够面见父母,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了!”

    随后两人引颈就刑,至死颜色不变,就连程昱也感到有些唏嘘。

    随后,孔融一家二十余口,亦是尽皆被杀,。

    (因剧情需求,把他们年龄提高了七岁,事迹也稍微改了一下。我觉得写孔融,就不得不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故事了。)

第662章 操纵舆论

    大将军府内,文昭听着程昱的汇报,心绪久久不宁。

    污人清名,杀人全家,也许他一直没有想过,自己有一日也会做这种事情。

    想起那两个小孩面带微笑着赴死,一种难以言喻的愧疚之情,不可抑制充满心头。

    又想起了在大将军府门口,那些誓死请愿的学员,想着一条条鲜活生命倒在血泊之中,文昭心中更是有种难以忍受的痛。

    直到此时他才明白,政治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有时候人在朝堂,纵然大权独揽,亦是身不由己。

    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他只有恩泽百姓的同时,再辅以铁血手挽镇压四方,才能成就大业。

    站在孔融的立场上,他有错么?孔融的两个孩子以及全家,有罪么?那些前来请愿,充满热血的学员,真的该死么?

    不,他们没有错,没有罪,更不该死。

    可错就错在,他们不应该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参与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既然参与了,就会无可避免成为牺牲品。

    程昱站在一旁,看着文昭脸上挣扎的神色,微微叹了一口气。

    他追随陈旭这么长时间,如何不晓得自家主公的性格?可是大势所趋,非以残酷手段不能震慑朝中众人。

    不可否认,程昱带领甲士灭孔融满门,的确有报复孔融的心思。可是如此行事,对于文昭亦是非常必要之举动。

    他轻声安慰着说道:“主公无需愧疚,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与之相对等的代价。”

    “他们落得今日之局面,完全是咎由自取。”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当主公夺取天下之后,这些人也只不过是螳臂当车,妄图阻拦天下大势的跳梁小丑罢了,何足道哉?”

    文昭嘴角扯出了一个难看的酷弧度,问道:“那些太学生的尸体,处理的怎么样了?”

    程昱道:“他们尸体,已经全部被挂在了城墙上面。”

    陈旭再问:“可有通知这些人的家属,让他们前来收尸?”

    程昱道:“已经派人过去了,并且文优还派遣了死士,前往探查这些人所在家族的态度。”

    听到这里,文昭揉了揉眉头,而后说道:“这些人所在家族,若有不满者,以孔融同党论处,灭族!”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真正残酷的政治斗争,可不想小说中那样,总是会为自己留下仇敌与后患。

    要么不动手杀人,只要举起了屠刀,文昭就不介意让其沾满鲜血。

    无论如何,文昭终究是一个,在尸山血海中成长出来的男人,早已见惯了生死。

    他心中虽有遗憾与愧疚,可是却不会被这些情绪所左右,该杀人的时候,他仍旧不会手软。

    现在的他,与初来汉末的那个人,已经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可以说,这不单单是一场杀戮盛宴,更是文昭在以强硬手段,以堆积的尸骨与鲜血,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辈。

    想必看到了文昭如此暴虐的一面,有许多人再想着与他作对之时,必定会心惊胆战,不敢再胡言乱语。

    程昱微微点了点头,对于一个腹黑、狠辣的谋士而言,杀人灭族只不过是间微不足道的事情罢了。

    两人又聊了一阵,文昭忽然说道:“太尉杨彪居然也看不清局势,对于天子如此忠诚。只杀孔融一人,恐怕难以震慑所有公卿。”

    “吾欲再杀杨彪,不知仲德以为如何?”

    听见文昭这些话,哪怕在寒冷的冬天,程昱也感觉后背差点被汗湿了。

    他急忙说道:“明公万万不可,杨氏乃弘农名门,其先祖杨敞,曾于昭帝时官至丞相;其高祖杨宝,乃名闻天下之大儒,隐居不仕。”

    “更为重要的是,其曾祖杨震曾官至太尉;祖父杨秉,官至太尉;其父杨赐,官至太尉、司空,封临晋侯,卒赠骠骑将军,谥曰文烈。”

    “杨彪本人更是闻名海内,官至太尉。杨氏四世四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绝非孔融所能比拟。”

    “孔融虽然乃圣人后代,祖上几代都未出现显赫人物,杀之无妨;明公若杀杨彪,天下士子必定与明公离心。”

    听着程昱这番话,文昭居然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他知道弘农杨氏非常显赫,却没想到居然显赫到了这种程度,四世四公,哪怕比起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亦是更胜一筹。

    杨氏数代积累下来的人脉,绝对是一股庞大到不可想象的势力。这股隐形势力,哪怕实力乃是诸侯之首的文昭,也不敢轻易触动。

    震惊过后,文昭心中不可抑制涌出了忌惮的心思。

    直到此时,他才晓得为何历史上曹操在迎献帝之时,宴席中看到杨彪脸色不愉,就心中害怕了。

    他也明白了,曹操为什么会因为鸡肋之事,义无反顾的杀掉了杨修。

    杨氏势力实在太过庞大,纵然曹操有信心能够压制住弘农杨氏,却也没有信心自己的儿子,可以压制聪慧异常的杨修。

    杨修之死,不仅仅因为他自作聪明,犯了曹操的忌讳;更主要的原因,却是因为他背后势力太过庞大,以至于让曹操都感到了不安。

    在屋内来回走动几次,文昭忽然说道:“纵然不能杀掉杨彪,也不可以让其继续在朝中任职。”

    程昱听到这里,才常常舒了一口气,他还真怕陈旭脑子一热,非要杀死杨彪。如此一来,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单单将杨彪罢官,也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罢了。

    敲定了杨彪之事以后,程昱却是说道:“明公此次给孔融治罪,杀掉请愿的太学生,固然能够震慑心怀不轨之辈,可是太学生以及天下士子,也会对此颇有微词吧。”

    陈旭闻言,却是满不在乎的说道:“想要解决这件事情,并非太难。你与文和可以筹备晨报,用以操纵舆论走向。”

    程昱却是一头雾水,问道:“何为晨报,何为操纵舆论?”

    身为一个汉代人氏,程昱自然不了解报纸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这东西用来操纵舆论,引导百姓思维,是个多么犀利的工具。

第663章 游行法

    自从天及冠以后,整个蒲坂都动荡不安,哪怕是普通百姓,都感觉到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先有孔融被朝廷治罪,满门灭绝;后有太学生作乱,陷阵营将他们诛杀一空,尸体被挂在了城墙上面许久。

    后来这些学员的家人,来到大将军府再三请罪,才把尸体领走。

    有两家却是对此感到愤怒,意图谋反,都被关中兵强势镇压,满门灭绝。

    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那就是海内闻名的太尉杨彪,因为与逆贼袁术乃是姻亲,并且试图和袁绍里应外合劫走天子,差点被诛杀。

    朝中大臣再三求情,天子才赦免的杨彪的罪行,只不过将其官职全部罢免。

    当然,以上都是官方给出来的说法,私底下却有各种版本议论纷纷,不少士人对于陈旭残暴的手段感到不满。

    可是有孔融与太学生的前车之鉴,却再也没有人胆敢公然与文昭为难。饶是如此,现在舆论仍旧对文昭极度不利。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只知道自己在大将军的统治下,生活得非常之好,绝不会说文昭坏话。

    哪怕流言四起,百姓们也只会愤愤的认为,这只是某些人,刻意诬陷他们敬爱的大将军罢了。

    为了这件事情,还有不少百姓聚集在一起请愿,要求惩治那些诬陷大将军之人。

    对于这些百姓,文昭态度却是极好,不但没有阻止他们的行动,反而让陷阵营维持秩序,确保这些人不会在混乱的情况下被伤着。

    不仅如此,中午时分,文昭还专门让官府为这些人置办食物、清水,而且都是免费发放。

    如此一来,许多正在观望的百姓,居然纷纷加入请愿的队伍之中。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想要免费获得午餐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力挺文昭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聚集起来的队伍亦是越来越庞大。

    又不少士子当街议论文昭暴政,官府尚且没有出面,他们就已经被愤怒的百姓打伤。对于那些行凶的百姓,文昭亦是不痛不痒的派人斥责了几句。

    而那些百姓,却因为维护了大将军声誉而洋洋自得,哪怕在游行的时候也会昂着脑袋。

    在文昭的刻意放纵下,百姓自发组建的这群粉丝团,已经有了向脑残粉转变的趋势。只要有人说文昭不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会遭致这些百姓们的殴打。

    一时间,那些士子纵然对于文昭所作所为极度不满,居然也不敢出声了。

    ……

    大将军府内,几个谋士看着端坐高位的文昭,脸上都露出了佩服的神色。众人都没有想到,这场隐形的风波,居然如此轻易就被自家主公化解。

    文昭来自于后世,知道百姓是具有盲从性,只要稍加引导,就会成为官府手中的一个大杀器。

    其实最开始聚集起来请愿的百姓,只不顾是官府秘密找来的托罢了,正是因为官府一点点的引导,那些爱戴陈旭的百姓,才会越聚越多。

    以往整个社会的舆论,都由大儒、士人所掌控,根本与普通百姓没有丝毫关系。

    文昭突然使出了这个必杀技,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震惊过后,田丰却是忽然说道:“虽然仰仗百姓之力,那些心有怨气的士子,一时间不敢再说些什么。”

    “然而这种方法却是治标不治本,主公还应该想想,如何能够引导士人放弃心中怨气,复为主公所用。”

    听到田丰的话以后,程昱却是笑道:“对于此事元皓无需担忧,过了今日事情就会有所转机。”

    贾诩亦是捋着自己的胡须,微笑不语。

    田丰面露狐疑之色的看着两人,却猜不透他们在干什么。其实这段时间,田丰也知道两人有什么秘密任务在身,可是并不了解详情。

    程昱、贾诩对于晨报之事更是瞒得很紧,除了极其有限的一些人以外,外人根本不得而知。

    投奔文昭没有多久,一直寸功未立的张既,却是忽然说道:“利用百姓压制士子,引导舆论走向,虽然是个极好的计策。”

    “然而凡事都应该把握好尺度,须知过犹不及啊。”

    陈旭闻言一愣,继而细细品味这里面的意思,这才霍然惊醒。

    他急忙起身向张既行了一礼,说道:“若非德容提醒,吾恐酿成大错矣!”

    操纵百姓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都可能会酿成大错。

    须知,百姓们是盲目的,今日你可以如此利用他们达到目的,难保日后别人不会以相同的手段,这样对付自己。

    而且现在百姓们已经开始有些盲目,甚至有些个人崇拜,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个人崇拜固然可以提高文昭在关中的声望,却也能够扼杀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