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且,也不排除有些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之辈,主动卖掉家中田地之事。”

    听到张角的话,陈旭一时间有些哑口无言。

    是啊,若不是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又有哪个愿意卖掉自家田地?

    就像陈旭刚来到这个时代一样,他的叔父为了救醒自己,不惜卖掉家中田地。若果真如此,那买田者与卖田者,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如此,又有什么好怨恨的呢?又怎么能怪罪那些买田之人呢?

    说到底,还是农民们的小农经济太过脆弱。若是遇到天灾**,或是家中亲人生了大病,就很有可能导致一个家庭的败落。

    张角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人云亦云。

    虽然不知道陈旭说的这些,跟黄巾军的未来到底有什么关系;虽然他也讨厌那些豪强、大户,但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想了一想大汉国遍地的流民,陈旭眼神坚定,仍是固执的说道:“诚然,也许在我们看来,很多买土地的人,他们确实在短期之内,帮助了那些家中急需钱财之人。”

    “然而,从长久来看,这种买卖行为,却是留下了极大隐患。”

    “日积月累之下,失去田地的百姓,越来越多。若是遇到天灾**,收成不好的时候,更是会产生大批流民。所以说,土地的兼并,是整个国家霍乱的根源。”

    张角细细咀嚼着陈旭的话,越想越觉得有理。他手下的这些黄巾军,绝大部分都是失去田地、无家可归的流民。

    心念急转之间,他继续问道:“那么依文昭之言,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陈旭沉吟半晌,忽然问道:“大贤良师可曾听说过王莽新政?”

    张角捋了捋胡须,回道:“略有所闻!”

    张角这话,有些谦虚的成分。王莽是汉代人物,曾一度篡位成功,虽然称帝没多久就被拉下皇位,却仍是张角需要仰视的对象。

    他既然决意造反,对于王莽这个前辈,自然是细细了解了一番。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后来,他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

    陈旭说道:“王莽正是看到了土地兼并的坏处,才决意改革。他废除土地私有制度,将其收归国有,不允许人们私下买卖。”

    陈旭讲到这里,张角突然插言道:“我对王莽其人有些了解,知道正是因为他的改革,才使得他所建的王朝走向败亡。”

    “听文昭的语气,似乎对王莽新政颇有推崇。他的这个新政,难道能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不知文昭可否为我讲解一番?”

    听到张角的话,陈旭感觉有些牙疼。

    他前世喜欢看,每本书的主角,往往都是说出一大堆话,就能忽悠大堆谋士、猛将为他效命。为什么到他这里,却总是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前世对于王莽的理解,只是曾听过有人戏言,说王莽可能是个失败的穿越者,这才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直到认识王延以后,他才从王延口中,得知了一些关于王莽新政的具体内容。他前世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却也知道当时的制度,正是土地收归国有,不得私下买卖。

    可以说,他虽然知道这个政策是好的,却有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他只好祸水东引:“我虽然比较推崇王莽新政,但是对于新政的具体内容,了解的远远不如王君阁多。王君阁乃王莽后人,大贤良师若是对新政有兴趣,不妨向君阁兄询问。”

    他生怕张角继续发问,只好转移话题,说道:“我们现在扯得有些远了。”

    “末将先是举出了商鞅变法的例子,而后又举出了王莽新政的例子。末将本意,并非是为了谈论改革,而是为了谈论黄巾军的未来。”

    张角、张梁两人肃然而立。

    他们虽然不知道这两次变法,与黄巾军有何关系。但是陈旭思路清晰,言语流畅,并不像是一个无故放矢之人。

    两人一直等待着陈旭的后话,现在听到他这么说,知道陈旭准备开始讲黄巾军的未来了,都用心倾听起来。

    陈旭侃侃而谈:“商君也好,王莽也罢,他们的改革,都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商君有秦孝公的支持,尚且变法如此艰难;王莽篡位,大权在握,仍是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两位将军有没有想过,这是何故?”

    不待二人答话,陈旭继续说道:“不为其他,只是因为阶级中的矛盾罢了。”

    ‘阶级’这个词语,在这个时代,可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词汇。好在这个词的词面意思比较好理解,张角两人虽然感觉新奇,却也没有理解障碍。

    “商君变法,引发了百姓以及新贵族,与老士族之间的矛盾。王莽新政,更是引发了无家可归的流民,与所有豪强富户的矛盾。”

    “商君变法的成功,固然有秦孝公的支持,但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却是新崛起的贵族与秦国百姓。”

    “反观王莽,他的想法虽好。但是他下达的政策,却要剥夺整个国家所有的私有土地。如此一来,利益受到侵害的人,更是包括世族、豪强、以及富户。”

    “王莽的敌人如此强大,焉有不败之理?”

    “反观现在的黄巾军,我们的敌人,甚至要远远超过当初的王莽。”

    “我们每攻破一处,都会劫掠当地豪强大户,这就为我们树立了第一个敌人。世家大族,他们是现阶段国家的统治者,高高在上。黄巾起义,亦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除此之外,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汉室。大汉虽然腐朽没落,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强大的力量,远非现阶段的我们所能抵挡。”

    “我们现在的敌人,有汉室、世族、豪强、富户。树敌如此之多,黄巾焉能不败?”

90。第90章 中意

    陈旭的分析,使得张角、张梁肃然清醒。他们突然感觉,自己身后的衣服,已经完全被汗湿了。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陈旭以一个后世之人的眼光,将事情分析的如此透彻。若是张角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也不配成为百万黄巾的统帅了。

    张角思前想后,微微叹息,问道:“依文昭之言,黄巾军的生路,在何方?”

    黄巾军的未来,陈旭也一直在思考。

    藏兵于民,发展信徒;不计一城一池之得失,保存己方实力;以农村贫穷之地,包围城市;坐等天下大变,浑水摸鱼。

    这是后世伟大的中国领袖,在借鉴了国外的革命历史以后,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来的战略。

    那时红军的困境,其实要远远超过现在的黄巾军。他们不仅要面对国内虎视眈眈的当权者,更是要防备国外帝国主义的干涉。

    然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这个战略的部署,是成功的,更是空前绝后的。

    陈旭比其他那些伟大的战略家,无疑要逊色很多,甚至没有丝毫可比性。

    然而,他来到汉末,比其他人多了将近两千年的见识。得益于后世的教育,他脑海中所学很杂。若是能够好好梳理一番,他的见识,不见得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差。

    陈旭的这番说辞,张梁以前已经讲给张角听过。所以,听到陈旭着惊世骇俗的言论,他还能保持镇定。

    沉吟半晌,张角突然出言:“文昭来投我黄巾军,可还习惯?”

    陈旭费尽心机讲出这么一大堆话,其实还是希望张角采纳自己的建议。却不想,最后他一言不发,反而转移话题。

    陈旭将自己代入黄巾军的身份以后,真的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自然不想黄巾军兵败。

    暗叹了一声,他终究没有说什么。无论如何,张角是黄巾军的最高统帅,他不采纳自己的建议,自己又能如何?

    说到底,他终究只是一个投奔黄巾军的新人,没有很高的威望与影响力。

    陈旭定了定神,对张角说道:“自旭投奔黄巾军一来,蒙人公将军厚爱,授予我渠帅之位,旭不胜感激。军营之中,也颇得士卒爱戴,每日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旭喜不自胜。”

    张角定定看了看陈旭的脸色,见他丝毫没有不满神色,心中对他更是高看一等。

    “此子虽然年轻,却颇有见识,领兵打仗也非常不错。更为难得的是,他没有大多数年轻人的轻狂,多了一丝稳重。提出的建议没被采纳,亦是不骄不躁,如此甚好。”

    张角在心中,暗暗给了陈旭这样一个评价。

    忽然,张角又问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我记得文昭今年刚刚及冠,可有此时?”

    陈旭虽然不知道张角为何询问自己年龄,亦是不敢怠慢,恭敬的说到:“今岁六月,刚满二十。”

    这时,张角忽然促狭地问道:“似文昭这等青年才俊,一定有很多女子钟情与你吧?”

    说到这里,张角摇头晃脑,自言自语说道:“可惜我年轻的时候,就没有那个女子看上我。”

    话毕,张角故意重重叹息了一声。

    “额?”

    陈旭被张角跳脱的思维,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才开始心急火燎的把自己叫来,想要谈论黄巾军的未来。

    自己好不容易搜肚刮肠,说出一大堆话来。结果,他却是东扯西拉,左右言他。

    看着张角有些遗憾的神色,一时间,陈旭有些哭笑不得。黄巾军都到这个地步了,他这个黄巾军的最高统帅,居然还有心情谈论这些。

    “蒙大贤良师关怀,旭心中感激不已。然,旭之父母早亡,再加上家中贫困。如今虽然年龄不小,却一直没有姑娘钟情于我。”

    “文昭自己可否有中意的姑娘?”张角继续追问。

    这时,陈旭回过味来。心中暗暗想到,莫非大贤良师想给我找个媳妇?

    想到这里,陈旭居然有些期待起来。最近他感觉自己总是精力过甚,况且自己年龄也不小了,若是能够找个婆娘暖床,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但愿张角介绍的姑娘,不会太差。

    陈旭也不欺瞒,如实答道:“末将自杀人逃亡开始,一直没有闲暇,更是极少能够见到其他女子,如何会有中意之人?

    “哦,原来如此啊。”张角脸露笑容,捋了捋胡须,说道,“那么,文昭是否还有其他事情?”

    听着张角明显是逐客的话,陈旭更是心中一愣。

    说实话,陈旭今天愣得时候真的很多。他不知道是张角的思维太跳脱,还是自己跟不上他的脚步。

    本来依照常理,一个长辈在你面前询问年龄,询问是否有中意的人,不是明摆着给你说亲么?

    按照剧本来讲,现在张角应该来一句:“我有一女,年方二八,美貌端庄,温柔体贴,欲将其许配给你,不知文昭可否愿意?”

    可是,这个张角,不但不按照剧本行事,反而要赶自己走。所以,现在的陈旭很郁闷,非常郁闷。

    向张角施了一礼,陈旭说道:“末将军中尚有军务需要处理,若是大贤良师没有其他指示,末将先行告退。”

    张角没有挽留,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同意。

    陈旭心中郁闷,也不他言,再次向张角二人施礼,而后徐徐退出房门。

    “文昭且慢!”

    就在陈旭走到门口的时候,张角的声音突然响起。这时,陈旭感觉自己的心脏,已经有些受不了了。

    他只好转过身来,向张角走了过去。还没走出两步,张角的声音再次响起:“文昭先停在那里。”

    感觉莫名其妙的陈旭,只好止步,眼巴巴的望着张角,希望他不要再折腾自己。

    张角细细打量了陈旭一会,才说道:“嗯,文昭一身戎装,看起来英姿飒爽。”

    被一个男人打量半天,陈旭顿时感觉浑身上下都不舒服。这时,就连张梁,也用奇怪的眼神看向自家兄长。

    他不明白,兄长今日为何会这般失态?平常的他,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依我看来,文昭这身盔甲,完全配不上你的身份。这样吧,三弟等下去库房之中,为文昭挑选一副好的盔甲。”

    张梁闻言,这才在心里舒了一口气。自家兄长今天举止如此奇怪,若是手下是个小肚鸡肠、脾气暴躁之人,恐怕早已憋了满腔怒火。

    好在最后,自家兄长没有再进行他奇怪的举动。虽说只赏赐了一副盔甲,却也表明了他对陈旭的看中。

    “知道了,兄长。”

    张角的脸上看起来非常疲惫,他挥了挥手,对着陈旭说道:“文昭,回去之后,好好操练士卒,恐怕不久之后,我们又要与官兵打仗了。”

    闻言,陈旭心中一凛。张角的这句话,已经表明了他不会采纳自己的计策。

    再次向两人施了一礼,陈旭疾步退出房门,他深怕张角再次叫住他。

    待陈旭离开以后,张梁不由对着张角问道:“兄长,你今日举止,为何会这般失态?”

    说实话,当陈旭举了商鞅变法与王莽新政的例子,阐述了阶级之间的矛盾,并点出黄巾军强大的敌人以后。张梁对于黄巾军未来的发展,居然也失去了信心。

    他以为,自己兄长心急火燎的把陈旭召唤进来,再听到这样一番话以后,肯定会采纳陈旭的计策。却没想到,自家兄长居然无动于衷。

    揉了揉眉头,张角对着屏风后的张玲喊道:“玲儿,出来吧。”

    张玲走了出来,张梁看着自己的侄女,居然有些不知所措:“玲儿他不是去给兄长弄粥了么?”

    张角也不答话,直接问道:“三弟以为,文昭此人如何?”

    没有丝毫犹豫,张梁答道:“懂军事,善谋略,非常人也!”

    捋了捋胡须,张角把目光投在自己女儿身上,问道:“玲儿,对于此人,你可中意?”

    张玲满脸羞涩,小声说道:“此事但凭阿翁做主。”

    方才,她在屏风之后,看到陈旭谈古论今的样子,早就心动不已。

    现在既然自家父亲询问,出于女孩的羞涩,她不好直言,只能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思。

91。第91章 包办婚姻

    张梁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家兄长,而后再看向满脸羞涩的张玲。想起自家侄女刚才躲在屏风之后,一时间,他有些恍然大悟。

    怪不得兄长今日举止如此奇怪,怪不得陈旭要离开时被突然叫住,要走近时被突然叫停。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侄女,看清楚陈旭的相貌。

    陈旭刚刚停留的位置,张玲正好可以从屏风后面,将他看得清清楚楚。

    “兄长,你的意思是,要将玲儿许配给文昭?”

    张角看向低着头,满脸羞涩的女儿,对她说道:“玲儿,我有些饿了,你去帮我弄点稀粥吧!”

    “啊!”

    张玲闻言,也顾得不羞涩,‘嗯’了一声,踏着小碎步,急急忙忙跑了出去。

    张角看着自己女儿的背影,脸上满是慈祥。

    待张玲离开以后,张角才反问道:“三弟以为,将玲儿许配给文昭可好?”

    稍微思考了一下,张梁狠狠点了点头,说道:“玲儿年龄已经不小,是到了出嫁的时候。纵观黄巾军中,似文昭这般的青年才俊,并且尚未婚配之人,却并不多见。”

    “若是将玲儿许配给文昭,未尝不是一桩好姻缘。但是,但是……”张梁想说些什么,只是欲言又止。

    张角摆了摆手,说道:“三弟心中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张梁一咬牙,说道:“文昭此人,我也非常爱惜,但是他毕竟是一员黄巾将领。自古以来,将军难免阵上亡,就连我兄弟两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身首异处,更不用说似文昭这等将领了。”

    “若是可能,我宁愿将玲儿嫁给一个大户人家,让她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

    自从张玲母亲去世以后,她就跟随在自己的两个叔父身旁。可以说,她的两个叔父,都把她当做亲生女儿来看待,对她疼爱无比。

    张梁的担忧,张角何尝没有?他的本意,也是把张玲嫁给一个普通人家,隐姓埋名。到时候,哪怕他兵败身亡,也可以保住自家女儿。

    但是,自他见过陈旭以后,心中就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他似乎有一种感觉,这个现在还稍显稚嫩的年轻人,日后必成大器。

    沉默良久,张角眼中爆发出精光,说道:“我相信文昭,一定会帮我照顾好玲儿。而我,也会为他的未来,铺平道路!”

    陈旭回到校场,感觉非常郁闷,无意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