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公将军与人公将军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地公将军仍在,我张玲也还在这里。”

    “更重要的是,你们这些黄巾军的将士们仍然还在。既然这样,我们黄巾军就没有失败!”

    张玲握紧她的小拳头,挥舞着手臂,大声说着。她的声音非常清脆,也非常好听。

    黄巾军的将士们,也都不发一语,细细倾听着。

    “将士们,黄天未死,黄巾犹在!抬起你们的右手,擦干自己脸上的眼泪吧。我们黄巾军,现在需要的是战斗,而不是悲戚。”

    “若是你们心中仍有热血,若是你们仍然记得我阿翁的遗愿。那么,站起来吧,朝阳已经升起,乌云又怎能遮住天空?”

    陈旭目露奇色,在远处默默注视着一切,不发一语。他知道,现在是张玲表现的时刻。

    他虽然是大贤良师的女婿,但是毕竟时日尚浅。他在这些黄巾军心中的分量,远远无法与张玲相提并论。

    “好一个张玲,好一个奇女子。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站在远处看着张玲的表现,陈旭在心中暗暗感叹着。

    听着大贤良师女儿的话,跪在地上的黄巾军,一个又一个的站了起来。他们抹去脸上的眼泪,眼中再次散发出希冀的光芒。

    是啊,黄巾犹在,何谈绝望?

    陈旭看着广宗黄巾军的表现,知道他们又重拾了信仰,脸上露出的笑容。

    就在此时,王延一身戎装走了过来。他方才也带领着士卒奋勇杀敌,身上早已被鲜血染红。

    来到陈旭身旁,他向晨陈旭施了一礼,而后急急忙忙问道:“渠帅,你欲救者,仅是这些黄巾军,还是包括广宗的那些黄巾家眷?”

    “若仅是这些人,我等目的已经达到,只需返回界桥,休整完毕便可回转泰山。”

    “若是包括光宗的那些黄巾家眷,我等不趁官兵立足未稳,复夺广宗,更待何时?”

    王延一语惊醒梦中人,陈旭一拍额头,大声说道:“若非君阁告知,某恐误大事!”

    皇甫嵩虽然趁夜攻破了广宗,但广宗是黄巾军的大本营,里面有痕多黄巾军的家眷。甚至于,还有很多黄巾军躲在城中,没有被赶到清河这里。

    若是陈旭这时率兵攻打广宗,广宗城内的黄巾军以及那些家眷,必会从内策应。如此,黄巾军便可一举攻破广宗。

    相反,若是陈旭等人现在就裹足不前,等皇甫嵩彻底控制广宗以后,陈旭等人再想攻破城池,无异于痴人说梦。

    想通这些,陈旭顾不得身上的疲惫,他疾步走到张玲身旁,拔出利剑,对着那些黄巾军大声喝道:“尔等虽然得以逃得性命,然尔等家眷仍在广宗,我等不趁势夺取广宗,更待何时?”

    听到陈旭的话,这些黄巾军才回过神来。这时,他们才开始担忧起城中的家眷。

    随着陈旭的振臂一呼,这些救人心切的黄巾军,立刻应者如云。

    考虑到自己带来的一万多黄巾将士,他们的体力已经达到了极限。陈旭就下令,让他们把武器铠甲,交给那些从广宗逃出来的黄巾军,而后带着众人朝广宗杀去。

    他让剩余没有武器的黄巾军,驻扎在界桥休整。

    广宗紧邻界桥,与清河比邻而居。陈旭带着众人,刚到广宗城外,就看见城内仍是黑烟滚滚,火光冲天。

    陈旭率领众人紧急攻城,奈何城门已关,黄巾军手上又无攻城器械,所以一直无法攻克东门。

    此时,王延再次向前献策:“我军众,贼兵寡。若是我军分别攻击四门,官兵兵力必定分散。届时,城内黄巾再里应外合,我军必可趁势攻破城门。”

    陈旭深以为然,依计行事。令王延、陈虎、陈静各率一路人马,分别进攻西、南、北三门。

    皇甫嵩站到城墙上,看着黄巾军兵分四路前去攻城,在心中暗暗叹息一声,而后下令:“全军听令,弃城而走。”

    听得皇甫嵩军令,官兵将士们虽然心中不愿,却也知道,如今广宗内有隐忧,外有大敌。如此情形之下,很他们难守住广宗。

    官兵从西门突围,弃城而逃,陈旭不废吹灰之力复夺广宗城。

    攻下光宗以后,陈旭发现城内完全变成了一团糟。

    官兵临走之前,一把火烧掉了广宗黄巾军存储的粮草辎重。陈旭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前去救火。饶是如此,黄巾军也只救回十之一二的物资。

    广宗城内,尸横遍野,不少房屋都被官兵顺势一把火烧掉了。他们心中有怒气,所过之处,还屠杀了不少广宗的百姓。

    皇甫嵩知道广宗城内,有很多人都与黄巾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也没有禁止众人的行事。

    况且,官兵到嘴的食物又被夺了去,他们都憋了一肚子的怒火。这个时候,让他们适当的发泄一下,才能让官兵军心更稳。

    好在陈旭等人来得迅速,官兵并没有大把的时间杀戮百姓、玩弄妇女。不然的话,广宗的状况,回比陈旭现在看到的更惨十倍。

100。第100章 议事

    皇甫嵩回到威县,安抚住了军中士卒,走进县衙以后,他脸色阴沉。

    明明已经就要全歼广宗黄巾军了,界桥居然让黄巾军这么快就夺了过去,他心中如何不恨?

    皇甫嵩以前,虽然知道有一支黄巾军离开了广宗,朝平原郡方向赶去,他当时也没太过在意。

    毕竟,官兵兵力有限,他只能一个个的消灭黄巾军。待剿灭广宗黄巾军以后,再去关注其他黄巾也不迟。

    “清河国国相阳奉阴违,欺我太甚!国相乃两千石官吏,吾不能杀之泄愤,但是却可以杀一批他帐下的官吏。至于此人,我定要将其罪状禀报朝廷。”

    皇甫嵩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若不是清河国国相阳奉阴违,官兵现在已经在广宗城庆功了。

    当时那个情况,只要清河国的郡国兵有五千人马,他们以逸待劳,纵然陈旭等人有万余人,亦难攻克界桥。

    若是给皇甫嵩争取到一些时间,他一定能够将被逼到清河河畔的黄巾军,悉数斩杀。

    清河国国相,一开始就拒绝派兵前往界桥,皇甫嵩倒还没有这么愤怒。大不了皇甫嵩自己提前派官兵,前去驻守。

    怪就怪在清河国国相自作主张,把界桥的郡国兵调了回去,却没通知皇甫嵩,这才使得他的计划出现了漏洞。

    “来人!”

    皇甫嵩越想越气,他对着门外大声喊道。

    一个亲兵进来,向他施了一礼,问道:“将军有何吩咐?”

    皇甫嵩说道:“你带上数十人马,前往清河国,查探一下为何界桥只有几百郡国兵。查清以后,除了清河国国相,其余与此事有关的官吏,全部诛杀!”

    持节虽然只能杀无官位之人,但是皇甫嵩现在统领大军,剿灭叛乱,那么他的身份就与使持节一样。只要是两千石以下的官吏,他都可以不经上报,一律斩杀。

    这一次,皇甫嵩是铁了心要立威。

    若是在以后剿灭黄巾的战役中,其他郡国亦是如此行事,还让皇甫嵩如何平定叛乱?

    只有杀鸡儆猴,才能震慑住那些自以为是的郡国官吏,才能让他们不敢违背自己的军令。

    清河国,甘陵城内。

    当陈旭伏兵半路,大败回援的清河国郡国兵以后,消息传回甘陵,那个向清河国相建议,将郡国兵调回来的官吏,面如死灰。

    直到陈旭夺取界桥,使得皇甫嵩剿灭黄巾军的计划,变成泡影之后。清河国国相亦是惴惴不安,大骂那两个向他献策之人。

    那个献了在界桥虚张声势,把郡国兵拉回来的官吏,回到家中,便自刎而死。

    另外一个官吏,认为相国最终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还心存侥幸。一直等到皇甫嵩的亲兵来了之后,才被斩杀。

    最后,就连清河国国相,亦是丢官罢职。

    当然,以上的这些都是后话。

    却说陈旭攻占广宗以后,一边安抚城中百姓,一边让军队进行休整。如此,过了将近三日,广宗城才恢复成以往的模样。

    但是那些烧毁的房屋,仍然控诉着官兵的恶行。

    这一日,陈旭正在处理军中事务,突然看见陈静走了进来。

    “大兄,今日是人公将军下葬的日子,你可不要忘了。”

    一拍额头,陈旭才发觉这段时间,自己忙得有些糊涂了。张梁战死已经过了三日,按照风俗,是应该让他入土为安了。

    忽然,他想到历史上,皇甫嵩攻破广宗以后,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

    陈旭不可能一直守在广宗,若是最后城池被官兵夺取,张角、张梁的尸体都可能会被挖出来,遭受侮辱。

    思考了一下,陈旭走出县衙,来到张梁的灵堂。

    这段时间,张玲一直披麻戴孝,守在自己叔父灵堂之中,并且还将她父亲张角的灵位放在那里。

    陈旭看着张玲有些憔悴消瘦的脸庞,心中闪过一丝痛惜。此时,他才发现自己每日忙着军中事务,对张玲的关心太少了。

    来到张玲身旁,陈旭轻轻说道:“玲儿,你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张玲听到陈旭的话,抬首轻声说道:“妾多谢君之关怀。然,今日乃叔父下葬之日,还请君负责其中一应事务。”

    陈旭皱着眉头,说道:“我想派人将人公将军秘密安葬,而后把外舅遗体挖出来,也寻一个隐秘的地方重新安葬。”

    张玲闻言,脸上满是惊愕,眼中甚至有些怒火。

    掘人坟墓,挖人尸首,这可是大忌!况且被挖之人还是自己的父亲。

    汉代对于岳父的称呼,都是叫做外舅,或是妇公。陈旭刚说把他外舅遗体挖出来,就是想要挖张角的坟墓。

    看到张玲的脸色,陈旭连忙解释道:“小君切莫误会。”

    “外舅与人公将军,都是黄巾军中的大人物,若是哪日广宗叫官兵攻破,他们岂不会掘开坟墓,侮辱死者遗体?”

    “所以我才想寻找一个僻静之处,而后派遣心腹,将外舅与人公将军秘密安葬。而且还不能为两位长辈立碑,免得官兵寻到。”

    张玲闻言,这才豁然惊醒。

    她连忙起身,向陈旭躬身施礼,轻启红唇:“若非君思考周密,妾恐误大事。方才误解与君,还望君能够多多见谅。”

    陈旭并非小气之人,如何会因为这事怪罪张玲?

    而后,虽然张梁的葬礼办得轰轰烈烈。但是他与张角真正的尸体,却被陈旭心腹寻到一个隐蔽的深山中,悄悄安葬了下来。

    待城中诸事安定下来以后,陈旭就找来了军中的将官,商议黄巾军日后的发展战略。

    众人意见不一。

    有人认为,黄巾军应该以广宗为据点,先击溃皇甫嵩,再攻打附近郡县,而后构建太平世界,实现大贤良师的理想。

    这个想法是好的,然而理想却是残酷的。

    先不说能否击败皇甫嵩,就算是黄巾军能够获得暂时的胜利,汉室还会不断调度兵马前来围剿。

    所以,以广宗为据点这个提议,被陈旭毫不犹豫的否决了。

    第二个提议,是那些曾经受过张角嘱咐,让他们把陈旭、张玲,安全护送到泰山山脉,而后等待天下大变的人。

    他们坚信大贤良师的战略部署是正确的,强烈要求前往泰山。

    说实话,陈旭一直也有这个打算。就目前而言,黄巾军除了躲进山中,貌似已经没有了很好的退路。

    然而,支持第三种观点的黄巾军也不在少数。他们说,下曲阳的地公将军仍然还在,自己这些人应该北上下曲阳。

    就连张玲也有这个想法。

    其实,她也赞成第二种提议。但是,她的父亲、三叔已经去世,只剩下一个二叔。

    若是广宗黄巾军不北上的话,张宝战死也是迟早的事情。对于这个最后的长辈,张玲放心不下。

    众人激烈争论着,陈旭却呆在一旁,皱着眉头思考。

    说实话,他投奔黄巾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更是娶了张角的女儿。日后若是起事,有了这重身份,招揽黄巾将变得非常轻松。

    他在心里思量着北上的得失。

    上次来救援广宗,他是真得不愿看到,广宗的黄巾军悲惨的死去。

    但是,张宝虽然是张玲的叔父,陈旭却从未见过他,而且他也没有见过下曲阳的黄巾军。

    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让陈旭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救援下曲阳,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良久,当他想到历史上,曹操明明知道自己必败,还要率军前去追击董卓。而后以几千兵力的损失,换得天下士人的尊敬之时。

    得失之间,陈旭顿时有了计较。

    “救,一定要救!哪怕最终不能救出张宝,这个姿态也一定要做出来。”

    ‘名’的作用,真是妙不可言啊。有名望的人,藏在深山有人请;没名望的人,主动投靠无人要。

    特别是作为一个集团的主公,名声的作用更是巨大无比。

    陈旭若是只仗着张角女婿的身份,虽然能够使得一部分黄巾军投奔,但是想要让他们从心底敬佩自己,却仍要下很大功夫。

    若是他能够先救援广宗,再救援下曲阳,而后再与官兵的交战中打几场胜仗。

    到时以他的名望,肯定能够吸引无数黄巾军前来投奔。

    想通这一切,陈旭心中已经有了定计。

101。第101章 诡异

    广宗城,留下了一万人两个月的粮草,王延等人全部离开这里,朝泰山郡的方向赶去。

    城中的粮草辎重,被官兵一把火烧掉了十之七八,已经所剩不多。

    好在当初陈旭离开之时,张角将城中缴获的所有战马,都一并交给了陈旭,并且还送给了他们很多粮草。

    如此,黄巾军中的粮草,才不显得那么缺乏。

    上次众人议事完毕,陈旭就决定让王延、陈静带领其他黄巾军,以及他们的家眷进入清河国,而后赶往泰山郡。

    由于黄巾军的家眷众多,再加上其他兵卒,一共有将近十万之众。

    陈旭生怕官兵半路拦截,就把王延、陈静,以及几个渠帅一起派了出去。让他们带领其余的黄巾军,一起前往泰山郡,只在广宗留下了一万人马。

    陈旭率领一万黄巾精锐留守广宗,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掩护王延等人离开,防备皇甫嵩衔尾追击。

    王延所率领的那支人马,其中夹杂了太多的老弱妇孺。如此,他们的行军速度必定不会很快。

    陈旭若是想要保证他们不被皇甫嵩追击,就只能固守广宗,吸引官兵的注意力。

    第二个目的,待官兵彻底无法追上王延等人以后,陈旭就打算率领手下这一万黄巾精锐,北上与张宝合兵一处。

    这一次,陈旭挑选的都是会骑马,能够使用长兵器的黄巾军。

    冀州靠近北方,与幽州、并州接壤,乃是产马之地。历史上,袁绍取得冀州以后,袁术就曾向袁绍索要马匹。

    可以说,生活在冀州的男子,很多人都会骑马。再加上这里民风彪悍,很多冀州男子,只要稍加训练,就能成为一支合格的骑兵。

    陈旭在后世,知道女真人与蒙古人的骄人战绩,深知骑兵的重要性。所以他就想将自己手下的这一万人,全部训练成骑兵。

    其实,黄巾军剿灭威县的官兵,再加上曲周黄巾守将那次大破皇甫嵩,一共缴获了四千多匹完好的战马。

    再加上黄巾军自己从豪强、富户家中抢来的,也才只有五千多匹战马。

    而且这些战马良莠不一,既有西凉好马,又有仅仅比耕马强一些的驽马。

    虽然战马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广宗的黄巾军。但是,为了保证王延那队队伍的安全,陈旭至少要在广宗坚守半个月才行。

    半个月下来,不知要和官兵交战多少次。届时,一万黄巾军能否剩余五千人马,还是一个未知数。

    威县县衙,皇甫嵩听完斥候的汇报,面沉如水。斥候回报的情报,正是王延等人撤离广宗的事情。

    思考了半晌,皇甫嵩叫来门外的传令兵,让他宣军中将官前来县衙议事。

    众人被皇甫嵩传来没多久,就知道了自家主将的计划,他们纷纷按照皇甫嵩的将令行事。

    “报告渠帅,威县已经派出大队人马,杀向广宗。”

    听到传令兵的报告,陈旭问道:“观其旗帜,有多少人马?”

    传令兵答道:“斥候并未禀报,他们只说,官兵旌旗蔽日,灰尘遮天,看不清多少人马。”

    “再探,让他们报告详细情报!”

    陈旭走出县衙,带了一些人马来到城墙上。自从王延等人撤出广宗的那一刻,陈旭就等着威县官兵的到来。

    没过多久,又有斥候骑马回来,向陈旭禀报道:“从旗帜来看,官兵出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