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小郎中-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一时都没了话语,旁边的红裳儿赶紧插话说道:“少爷、少奶奶,该喝合欢酒了。”说罢提起酒壶,在两个小巧的精致的酒杯里斟满了,用托盘托着,送到两人面前。

    二人相视一笑。杨仙茅伸手托住韩雪娥的手,将她拉了起来,然后从托盘中端了一杯酒递给她。自己也端了另一杯,瞧着韩雪娥柔美的双眸,深情款款说道:“持子之手,与子偕老。”

    韩雪娥眼中噙泪,郑重的点了点头,满是温情地望着杨仙茅,一字一句说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两人含情脉脉对望着,手中酒杯碰了碰,都一饮而尽。

    喝了合欢酒之后,两人深深拥吻,红裳儿、白菊红着脸悄悄退了出去。

    良久,韩雪娥这才推开杨仙茅,娇喘吁吁说道:“好了,你先赶紧去给诸位大人和亲戚朋友们敬酒,他们还都等着你呢,只是别喝醉了。”

    杨仙茅点头答应,出门叮嘱韩雪娥的丫鬟白菊好生照顾奶奶,这才带着小丫鬟红裳儿出来。

    他不着急到前院敬酒,先径直来到了太子妃的闺房。

    太子妃正坐在窗边,望着天上慢慢飘过的白云出神。杨仙茅进来她都没有注意。

第322章 洞房夜突变

    杨仙茅生怕吓着她,所以轻轻咳嗽了一声,就这一下,太子妃还是打了个激灵,这才转身过来瞧着他,站起身勉强一笑说:“你还不出去招呼客人?我怀里有孩子,就不能跟你出去了。”

    杨仙茅走过去,揽她入怀,轻轻抚摸着她光滑的脸蛋,说道:“对不起……”

    杨仙茅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说这样一个词,但是他是觉得很歉意,不管是因为不能给太子妃以妻子的名份,还是今天突然出现的这样一件让人尴尬的事。

    太子妃却笑了,说:“有什么对不起的,你可别忘了,我现在可是诰命夫人,跟你一般大。即便是知府大人见到我,也得称一声下官的,嘻嘻。”

    太子妃虽然在笑,但是笑声中却没有什么欢愉之情。杨仙茅心疼地捧着她滑嫩的脸蛋,在她冰凉的红唇上深深吻着,一直吻到红唇温暖才松开,低声说道:“谢谢你。”

    他不知怎么冒出这样一个词来。说完之后,觉得只有这个词才能代表自己的心声,不管是因为太子妃顾全大局,主动让出了妻子的位置,还是今天已经得到了皇命册封为正四品夫人之后,却还是拿着圣旨索要妻子之名。若她这样做,只怕也无人会反对,因为那是皇帝圣旨,皇命大于天,即便拜了天地又能怎样。可是,太子妃却没有这样做。这就维护了整个家庭的安宁,也免得让人家看热闹,损害杨家声誉,不由得让杨仙茅心生感激。

    太子妃嫣然一笑,这一笑风情万种,说:“一家人还说什么谢不谢的。今晚上,你不用想着我,好生对韩姑娘。来日方长。”

    杨仙茅捧着她的脸,在她光滑的额头上轻轻一吻,说道:“我前辈子不知积了什么阴德,才得到你这样可心的一个好女人。我会用心呵护你和我们的孩子。”

    太子妃幸福的闭上双眸,靠在他肩上,只要有丈夫的这句话,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杨仙茅与太子妃温存片刻之后,在太子妃再三催促下,这才离开了她的房间,来到了前厅大院,跟魏文德等官员举杯畅饮。

    大家谁也不提先前尴尬的事情。也知道杨仙茅肯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一顿酒一直喝到深夜,魏文德等官员都已经醉意阑珊,实在顶不住了,醉眼朦胧对杨仙茅说:“爵爷,多谢你盛情款待,一直陪着卑职等人饮酒,你今日可是大喜的日子,可别把弟妹冷落在屋里。你这就去洞房花烛吧,我们也该回去了陪我们的黄脸婆去了。”

    众人都哈哈大笑。

    正开心时,忽然,有仆从飞奔进来,喘着气对杨仙茅说:“少爷,京城八百里紧急快马到,有皇上谕旨传给您。”

    杨仙茅等人一听,不由大吃一惊。八百里加急,那可是最高级别的紧急状态,表明发生了十万火急的事情,哪里还敢怠慢,慌里慌张急急忙忙来到前厅。魏文德等官员也忙跟在身后。

    前院大厅里,两个大内侍卫风尘仆仆神情焦急地在屋里转着圈子,见到杨仙茅进来,赶紧上前躬身施礼:“卑职拜见杨爵爷。”

    杨仙茅认得这两位是宋太宗身边的贴身侍卫,便知道肯定是宋太宗有紧急的事情要传旨给自己,忙道:“免礼!什么事这么急?”

    一个侍卫从后背取下一个圆筒,打开了,从里面取出一道明黄色卷轴,双手递给杨仙茅,却是一道圣旨。

    随后跟来的魏文德知府等人原本是要回避的,不过见到这一道圣旨并没有加封火漆保密,也就是说,这道圣旨虽然紧急,却并不属于机密,他们倒也可以在一旁听的。

    杨仙茅接过圣旨匆匆展开一看,不由呆了,只见圣旨上写的是,宋太宗的庶母、赵廷美的生母陈国夫人突发疾病,病情垂危,请杨仙茅紧急赶往京城会诊。

    杨仙茅一看就呆了,杨明德夫妇刚才也紧跟了过来,赶紧从杨仙茅手中取过圣旨匆匆看了一遍,也呆在当场。今晚可是杨仙茅洞房洞房花烛夜,但是皇帝的八百里加急紧急诏书,那是片刻都不能耽误的呀,这可怎么办?

    众人一齐都望着杨仙茅,不敢乱出主意,生怕乱了他的方寸。

    杨仙茅咬咬牙,说道:“人命关天,耽误不得,我得紧急赶往京城。

    两个侍卫忙说道:“圣上命我二人护送爵爷进京,驿站已经备好了快马,一路换马前行。”

    杨仙茅见他二人眼睛布满了血丝,显然是昼夜星辰顾不得睡觉,已经极度疲惫,便说道:“不必了,我赶时间,可能要先走一步,我骑我的毛驴,毛驴的速度更快。”

    两个侍卫面面相觑,他们还是头一次听说毛驴比马的速度更快的。

    杨仙茅顾不得跟他们解释自己毛驴的神奇,转身吩咐红裳儿赶紧准备毛驴,然后他要去跟韩雪娥、太子妃等人说一声,免得惦记。

    魏知府等人见杨仙茅着急着走,恐怕要忙着处理家事,不便在此耽搁他,于是便拱手告辞,都离开了杨府。

    杨仙茅请自己父亲送他们到大门外辞别,而自己则快步如飞奔回韩雪娥的房间。韩雪娥正又羞又喜地坐在床边,跟丫鬟白菊两人说话,见她匆匆进来,满身酒气,赶紧娇羞地站起身迎了上来,同时吩咐白菊准备醒酒汤。

    杨仙茅将手里的圣旨递了过去。一看到圣旨,韩雪娥下意识便知道有紧急事情发生,只怕今晚的洞房花烛要泡汤了,颤抖的手接过圣旨,匆匆看完,抬头说道:“救命要紧,你赶紧出发吧,不用担心我这儿,我会等你回来。”

    杨仙茅伸手过去将她揽入怀中,紧紧抱着,深深一吻。说:“那我先走了,治好病会立即赶回来的。”

    韩雪娥黯然点头:“路上要小心,不要太着急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路上可别出什么事。”

    “知道了。”

    杨仙茅又亲了亲她的额头,这才快步如飞出了洞房,又跑到了太子妃的屋里。把圣旨交给她看了。太子妃抱着他亲了亲,然后焦急地催促他赶紧走,让他不要惦记家里,她会跟韩雪娥和睦相处,共同侍奉爹娘的。

    杨仙茅这才出门,门外他的小毛驴已经准备好了。

    杨仙茅还想跟璇儿公主说一声,但得知她已经睡下,就不再说了,只是让丫鬟云雀转告她,让她好好呆在杨府等自己回来。又叮嘱蛇仙姑让她护卫好公主。

    红裳儿替她牵过毛驴,毛驴后面还有一个大包裹,装的应该是些衣服和食物什么的。

    杨仙茅翻身上驴,骑着毛驴一阵风来到了大厅外,两个大内侍卫牵着战马正等着他,见他出来,便也翻身上马。

    杨明德夫妇送魏知府他们走了之后,也返回大厅,见杨仙茅已经上了毛驴,那毛驴个头比两个侍卫的马要矮半截,便想劝杨仙茅骑马算了。杨仙茅却已经挥挥手,鞭子一甩小毛驴,甩开四蹄,朝前门飞奔而去,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两个大内侍卫都吃了一惊,这才相信杨仙茅先前不是开玩笑,这不是一头普通的毛驴,赶紧策马紧跟着杨仙茅往城外狂奔而去。

    杨仙茅并没有放快速度,带着两个侍卫到了城门口。两个侍卫亮出大内侍卫的腰牌和圣旨,城门官赶紧放行,三人出了城,一路往北。

    杨仙茅回头对两个侍卫说:“两位兄弟后面慢慢来,情况紧急,我先走一步。”

    说罢,杨仙茅拍了拍赤阳驴的脖子,说道:“走,到东京汴梁去,最快的速度!”

    那赤阳驴脑袋一扬,打了个响鼻,立刻摔开四蹄,犹如腾云驾雾一般,沿着驿道风驰电掣往北方快速奔去,瞬间便消失在黑夜之中。

    两个侍卫惊讶的目瞪口呆,也紧接着打马扬鞭想追赶,可是追了半天,连毛驴的影都没见到。这才知道杨爵爷这匹毛驴非同凡响。

    杨仙茅骑着毛驴风一般往前飞奔,只看见两边的树嗖嗖往后飞,天上的月亮都似乎在往后移动,这飞奔的速度简直不亚于射出去的弓箭。他甚至都不需要去操纵缰绳。

    一路狂奔到天亮,毛驴速度没有丝毫减弱,依旧如先前一般迅猛,路边的行人甚至都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从他们身边风一般飞驰过去,刮起的风都能把行人的头发吹得飘起来。

    天亮之后,路上有不少行人、马匹、车辆,在不紧不慢的往前移动,杨仙茅的赤阳驴却能够准确的避开这些行人和车马,在他们中间迅速穿行,速度几乎不受什么影响。

    在路上,赤阳驴并没有停歇下来的意思,似乎知道背上的主人同样具有耐疲劳的本事。的确如此,杨仙茅一路上不需要吃东西,只是拿着挂在驴屁股搭袋上的葫芦喝几口水。只不过,在临近东京汴梁的时候,为了保持体力,维护良好敏锐的判断力,他从收纳袋中取了一枚元气丹吞服,很快就神采奕奕了,也感觉不到疲惫和饥饿。

    深夜时分,杨仙茅便赶到了东京汴梁府。从宣州到汴梁,正常快马加鞭星夜兼程至少要三四天,他只用了一天一夜而已,这赤阳驴的速度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第323章 陈国夫人病危

    杨仙茅来到东京汴梁城的时候,城门已经关了。杨仙茅将圣旨交给守城的城门官,告诉自己身份,守城官看过圣旨,查验了杨仙茅要牌之后,知道他是赶去给陈国夫人治病的,慌忙打开城门,让杨仙茅进去。

    进城之后,他不知道病人究竟是在哪里,所以决定先去皇宫见皇帝,因为是皇帝下旨招自己进京的。杨仙茅骑着赤阳驴一路狂奔到了皇宫门口,同样将圣旨投入,禀报自己身份要求马上面见皇上。

    皇城守城的太监赶紧飞奔跑去禀报,并让杨仙茅先进皇城,在等候上朝的屋里等候,很快圣旨传下,急招杨仙茅在上书房见面。

    杨仙茅来到便殿,见到穿戴整齐的宋太宗在龙案后批阅奏章,这才知道宋太宗这么晚还没睡,当真勤政,十分惊讶。

    宋太宗则更是惊讶,瞧着杨仙茅说:“你怎么这么快就赶到了?朕预计还有好几天才能到呢。”

    杨仙茅顾不得解释,急声道:“不知道陈国夫人病情如何?”

    宋太宗摇摇头说:“很不好,已经昏迷了好几天了,太医都说让准备后事,没有办法。秦王不肯放弃,面见朕,要求朕招你紧急进京医治陈国夫人。这个建议据说是太医院的院判说的。院判说你在看陈国夫人病历的时候,似乎有些话想说,凭他的经验能感觉到,你应该是有着办法救治的。——杨爱卿,你果真有法子救得陈国夫人吗?”

    事已至此,杨仙茅把心一横,说道:“微臣可以试一试,因为微臣看过陈国夫人的病历,初步推断陈国夫人应该是脑部长了肿瘤,必须开颅进行手术,看看能否治疗。但是开颅手术不仅危险性高,而且病人及家属如果不能理解的话,往往容易认为我别有用心,那样,我帮人不成反而害了自己。所以上一次的确是心有顾忌的。再说那时候陈国夫人的病情还没到危重的程度,我希望汤药能够达到目的,却没想到还是。”

    宋太宗频频点头说道:“听你这么一说,朕就知道缘由了,你是害怕说出这种手术办法来,朕会像三国曹操一样认为你是想谋害陈国夫人,所以对你不利。呵呵,你大可放心,朕和秦王都还不至于如此心胸狭窄。你尽管把开颅手术告诉他,朕相信,他完全能够理解,因为你没有任何要谋害陈国夫人的理由,所以,你放心大胆的医治吧,即便治不好,也没人会怪罪你的。”

    杨仙茅一听这话,感激地长于一礼,说道:“微臣领旨。”

    宋太宗派黄公公陪同杨仙茅前往秦王府。

    黄公公见杨仙茅骑着一头浑身赤红的毛驴,很是有些惊讶,说:“杨爵爷能够一天一夜从宣州赶到京城,不会是骑着这头毛驴来的吧?”

    杨仙茅笑道:“正是,这毛驴脚力到还不错。”

    黄公公惊讶无比瞧了瞧这头红色的小毛驴,便上了马车,前头带路,杨仙茅骑着毛驴跟在旁边,出了皇城,一路来到秦王赵廷美的王爷府。

    这王爷府果然气度恢宏,不过,门口却多了好几个带刀侍卫紧张的戒备着。黄公公嘀咕了一声:“这不是秦王府上的亲兵,谁在这里呢?”

    通报进去,很快从里面出来了一拨人,领头的一个气宇轩昂,长得颇有几分象宋太宗,正是秦王赵廷美。

    赵廷美曾经跟着赵德昭出城到城外迎接大败而回的宋太宗,跟杨仙茅见过面,但是当时人很多,没有人给杨仙茅介绍,所以他并不认识秦王,当时秦王站在前面,他见过的,看着面熟。

    赵廷美快步上前,拱手道:“杨爵爷,可把你盼来了,听说爵爷已经往返回宣州老家,估计还有好几天才能到呢,爵爷来得真快,真是太好了。苍天有眼,家母有救了。杨爵爷也快快请进。”

    杨仙茅忙拱手还礼,也顾不得过多解释,快步进去。路上,杨仙茅问:“令慈的病情经过你给我说一下。”

    赵廷美说:“家母一直有偏头痛,面部麻木涨胀痛,前几天疼痛突然加剧,很快陷入半昏迷状态。太医众说纷纭,但汤药都没什么用。”

    说话间便来到了内宅,一张宽大奢华的大床旁,坐着一个老者,须发皆白,身穿官袍,正在满脸忧色的望着陈国夫人。听到脚步声,那老者这才回头过来,望向杨仙茅。

    赵廷美忙介绍说:“杨爵爷,这位就是当今宰相赵普。”

    原来是当朝宰相,难怪门口戒备一下增加了许多,连到秦王府都要布置众多护卫警戒,这赵普还真是摆谱。杨仙茅上前躬身施礼道:“下官拜见宰相大人。”

    赵普点了点头,说:“本相听说你擅长医术,能给人开膛破肚疗伤,救过不少军中大将,降将杨继业都是你救了性命的,本相很是赞叹,果然少年才俊。现在陈国夫人病情危重,皇帝急招你入京,太医已经束手无策,就看你有没有良方。你上来诊治吧。”

    说罢,赵普站起身,背着手,踱着方步走到了一旁,把位置让开了。

    杨仙茅没有多说,点了点头,走上前,在床边坐了下来,瞧着躺在床上白发苍苍的陈国夫人,先凝神片刻,这才拉过他手诊脉,过了片刻又,望了望她的舌象。

    杨仙茅低头沉吟不语,半晌都没有说话。

    赵廷美有些焦急,低声问道:“杨爵爷,家母病情怎么样?”

    杨仙茅之所以沉吟不语,脑海中想着一件事,从他先前看的陈国夫人的病历情况,结合刚才赵婷所说的,以及自己诊脉望舌之后得到的结论,都确认病位应该在头部。头部跟肚子不一样,肚子急腹症剖腹之后探查是很方便的,很快就能找到病变的部位,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头部是人最重要的部位,可不能像肚子那样翻箱倒海的到处去找,必须锁定具体的病变部位,这样才能够准确的进行手术,要不然,手术风险太大。

    所以,他需要一种方法来确定病变的部位,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手术。

    但是,华佗的《青囊经》中并没有记载这样的办法,只记载什么样的病如何手术。至于如何探测到这个病,却说得并不详细。特别是头部,实在不清楚当时华佗是怎么来确定头部的病变部位的。

    他正在沉吟之间,赵廷美问了他,他便嗯了一声说道:“我需要一种办法来探测令慈头部的具体病变部位在哪,以便相应采取手术。若是有办法能探测到人的内部情况,那就好了……”

    杨仙茅刚说完这句话,忽然心中一动。——自己搜魂玄阴真火可以对法器内部进行探测,并将元气包裹输送到法器内部,却不知道对人的身体有没有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