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小郎中-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花烛夜。他连洞房都没进,就急匆匆星夜兼程赶到了京城来了,这种精神实在让人赞叹。”

    一听这话,文武百官都纷纷点头,觉得一个人能放弃洞房花烛这样的人生快事,为一个病人紧急千里赶来救治,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是足以让人挑大拇指赞叹的,很多官员也从宋太宗这句话中听出了宋太宗对杨仙茅的宠信,都心中暗自琢磨,这侍御医一定要好生与他结交才行。

    宋太宗又故意停顿了一会儿,等着下面的官员们相互挑大拇指议论咱交谈片刻之后,这才又咳嗽两声,接着说道:“杨爱卿赶到秦王府给陈国夫人检查之后,说陈国夫人的病或许开颅做手术能够治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是开颅可跟开膛破肚不一样,脑袋是人最重要的部位了,脑袋砍掉人就没命了,但是把脑袋剖开了再缝上,人还会不会有命,这个可真拿不准,就是杨爱卿他自己也说过他以前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手术,也只是提供了一种治病的可能而已。另一方面,陈国夫人是君,给陈国夫人动这样的手术是否属于大逆不道,这也是有争议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秦王非常慎重,跑来问朕。朕也觉得这事十分棘手,所以今日早朝跟诸位爱卿商议一下这件事,究竟该如何处之为妥当,请诸位爱卿发表高论吧。”

    宋太宗说完之后,台下一片安静。先前还叽叽呱呱在低声议论着,而现在谁也不说话,甚至也不相互看,只是瞧着地面,仿佛地面有锦绣文章让他们读得津津有味似的。

    宋太宗眼神却一眨不眨地扫视过每一个官员。他发现,不少官员虽然低着头,眼角却偷偷往站在前面的文官之首宰相赵普身上望去。可是赵普却抱着笏板站在那儿也不说话也不动。而他不说话,群臣竟然连一个人说话的也都没有。

    见状,宋太宗嘴角那神秘的微笑更浓了。

    等了良久,宋太宗这才咳嗽了一声,说道:“诸位爱卿,怎么都不说话呀?病人还在那等着呢,陈国夫人病情危重,可耽搁不得,究竟是否要做开颅手术,就等各位一句话。——今日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赵廷美见赵普始终不开腔,终于忍不住,迈步出列,说道:“皇上,微臣母亲对微臣有生养之恩,如今太医院太医束手无策,母亲危在旦夕,只有开颅手术能救一命,即便是只有一成的希望,也总比眼睁睁看着家母病故的好。所以,微臣恳请皇上下旨,请杨爵爷给家母做开颅手术,同时也拜托各位就赞同杨仙茅给家母治病。——家母的命可全在各位手里了。”

    赵廷美说到后面,声音哽咽,既然无以为续。随即,双手抱拳,深深一礼。

    众人瞧向他,眼中多了几分同情,可是,随即望向一言不发的宰相赵普,那一份同情的眼神便很快淡下去了。

    赵廷美说了这番话,群臣依旧没有人出来附和宋太宗。嘴角的神秘微笑消失了,脸上浮现出一丝阴冷,淡淡的说道:“赵宰相,你说说你的意见吧。”

    赵普这才慢吞吞上前一步,手持笏板,躬身说道:“依老臣所见,开颅手术断不能做。从古至今,从无人听说过开颅手术的,若是一般人等,死马当成活马医那倒也罢了,可是现在病的是圣上的庶母,秦王的母亲们陈国夫人,贵为君王亲眷,那可万万不能开玩笑的。君臣父子,纲常伦理,半点都不能僭越。一个小小郎中,居然想在君王亲眷的头上动刀,这不是大逆不道又是什么呢?所以老臣所见,谁要敢给陈国夫人脑袋上动刀子,就先给他脑袋上砍一刀!——对于这种违背纲常伦理的无耻小辈,那是不必心慈手软的。”

    赵廷美浓眉倒竖,怒道:“赵大人,生病的是我的生母,我能眼睁睁看着生母病死不去救她吗?要换成你的母亲也患了这样的病,你也会这么说吗?”

第326章 奉旨手术

    赵普却半点不生气,淡淡的声音说道:“秦王爷这么说就不对了。老臣母亲如何能跟陈国夫人相提并论?若是老臣的母亲也患了这样的病,或许只是要考虑一下这小郎中究竟真的有没有开颅的本事来给老臣的母亲医治。若是他真有这样的本事,那也未尝不可。可是陈国夫人那是君王的亲眷,君臣之礼不可僭越的。。”

    赵廷美道:“你是说我娘因为是皇亲国戚,所以不许任何人给她动刀子,即便是为了救她的命也是不行,是也不是?”

    “秦王不要生气,这是老臣的愚见,当然不能作数的。最终还得请大家多出主意,最终由皇上裁决。皇亲国戚的事情我们外臣其实是不便多言的。既然皇上问到了,所以老臣这才斗胆说上两句,如果不妥,还请皇上恕罪。”

    几句话,把秦王赵廷美气得脸都白了。

    眼见宰相赵普执意坚持他的观点,不让杨仙茅给陈国夫人做开颅手术,虽然他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总觉得拿君臣之礼来阻止郎中救治一个垂危的病人,总是有些不大合适的,但是满朝文武又有几个愿意公然跟宰相赵普唱对台戏呢?

    宰相赵普的一众以他马首是瞻的大臣便纷纷站出来,赞同赵普的观点,有的还引经据典的给赵普的观点找论据。

    当然也有少数官员支持赵廷美这一方,但人数相比对方明显要少,而且官职相对要低一些。这样一来,支持赵普意见就占了绝大多数。

    赵普却并没有得意洋洋的样子,只是静静的站在那,也不说话,听着众人唇枪舌战的辩论,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他们谈的事情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似的。

    眼看吵得热闹,赵廷美神情沮丧几乎都要哭了,金銮殿龙椅之上的宋太宗忽然一拍手,说道:“行了,说得差不多了。”

    听了这话,众人这才闭嘴不说,都一起望向台上的宋太宗。

    宋太宗道:“众爱卿都已经畅所欲言,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咱们还是商议国事。”

    说到这,宋太宗侧脸过去看了黄公公一眼,黄公公微微点头,退后两步,到屏风后面去了。

    黄公公出了金銮殿后面,来到皇帝上朝之前休息的屋子,从放在桌上的一个锦盒中取出一个卷轴捧在怀里,吩咐备轿,随后坐着轿子,带着几个护卫太监急匆匆出了皇宫,一路来到了秦王府。

    杨仙茅早就起来了,按照惯例修炼完了之后,便在秦王府东游西逛,其实脑海中一直在盘算着陈国夫人这病情,并在心中将华佗的《青囊经》涉及到头部肿瘤手术的内容又背了一遍,在脑海中将手术方案一遍遍琢磨,各个细节都要想清楚。

    头部手术他从来没做过,而陈夫人的身体状况并不容乐观,虽然营养一直比较好,但是毕竟年纪大了,再加上病的时间比较长,正气亏虚,所以他要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但是最关键的是手术绝对不能出错,因为大脑手术一旦错一点,恐怕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尽管他在花园中好像很闲暇的样子,实际上脑海中却反复琢磨着手术方案,因为他知道宋太宗一定会让他救陈国夫人的,否则宋太宗就没有必要派八百里加急将他从宣州紧急招来。

    他正在东游西逛的时候,忽然,有丫鬟气喘吁吁跑来,说道:“杨爵爷,皇宫来人了,带来皇上手谕,你赶紧去接旨吧。”

    杨仙茅便赶紧快步来到前厅,见香案已经摆好。黄公公手里捧着卷轴,站在那儿瞧着他。

    杨仙茅赶紧来到香案前,躬身而立。黄公公在香案前站定,展开卷轴,念道:“皇帝诏曰,着侍御医杨仙茅为陈国夫人开颅手术,其他人的不得干预。有干预者,杨仙茅得持尚方宝剑诛之。钦此。”

    杨仙茅忙躬身道:“微臣领旨。”

    黄公公将卷轴卷好,交给杨仙茅,说道:“身上可说的清楚,叫你放心大胆救治,谁敢阻拦,就用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把他脑袋砍了,不管是谁。另外,皇上说了,这开颅手术你没有经验倒也不打紧,你只需要尽心就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你不必担心。手术即便失败,也不会追求你任何责任,你尽可放心大胆的做手术。”

    杨仙茅点了点头,说:“多谢圣上如此厚爱,微臣一定尽最大努力救治陈国夫人性命。”

    黄公公道:“爵爷有所不知,就在今天早上早朝的时候,皇上把是否给陈国夫人做开颅手术这件事交给文武百官商议。赵普那老家伙不识时务,明明知道皇帝要救陈国夫人,可他偏偏搬出些歪理,要跟圣上顶着干。还真以为他是前朝元老,开国功臣,无人敢动他?朝廷中的那帮不长眼的家伙,也跟到屁股后面瞎起哄,皇帝都看到眼中,以后有他们好果子吃!”

    杨仙茅明白了,皇帝要给让自己给陈国夫人治病,却没有直接下旨让自己直接医治,而是故意把这件事放在朝堂之上,让文武百官商议,便是想看看有多少人跟随赵普。

    在赵匡胤时代,身为开封府尹的赵光义,就跟赵普一直明争暗斗,赵匡义登上皇位当了皇帝,赵普的势力依旧很庞大。宋太宗因为皇位还没坐牢,赵普的势力又盘根错节,把持朝纲。宋太宗必须要笼络赵普巩固自己的皇位,想着等皇位巩固了再腾出手来跟赵普较劲。所以对他一直是采用怀柔政策,而现在,他要借着给陈国夫人治病这件事,开始逐渐发力了,要让赵普认识到,宋家天下到底是谁说了算。

    杨仙茅是不想插手这种权力争斗的,所以他没有插话。

    黄公公说完之后,见他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甚至没有发表感慨,不久心中暗自赞叹,这少年虽然年轻,但是却沉得住气,知道朝堂之上水很深,不愿意轻易插足,这是最聪明的,他只需要施展他的医术,唯皇帝马首是瞻那就错不了,将来更是能飞黄腾达。

    黄公公说道:“治病如救火,我就不耽搁,爵爷就请给陈国夫人治病吧,咱家告辞。”说罢,黄公公回去复命去了。

    在旁边听宣读圣旨的只有赵廷美的夫人,听了圣旨之后,激动得眼圈都红了,等黄公公走后,忙上前福礼,问:“爵爷,该怎么给家母做手术?需要我们做什么?”

    杨仙茅道:“给我一口干净的锅,新的,从来没用过的。里面装满水,再来一个生火的炉子,把水煮开,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一切交给我就行了。”

    说罢,他快速来到了陈国夫人的寝室,进去之后,吩咐所有人都出到门外去,把房门窗户关好,没有他的吩咐,谁也不许进来。

    赵廷美夫人让丫鬟婆子很快端来了一个崭新的锅,装了一锅水放在火炉上煮沸了,然后退出去,把房门关好,亲自守到门口,不许旁人打扰。

    杨仙茅迅速从收纳袋中迅速拿出做手术的药物和需要的器材,这些都经过了消毒的。

    随后,杨仙茅从收纳袋中取出手术台,然后用鸭嘴壶将麻沸散给陷入昏迷的陈国夫人强行灌了进去,又灌了一壶抗菌消炎的消毒生肌液,然后抱到了手术台上准备开始手术。

    杨仙茅用手术刀在陈国夫人右颞顶部做马蹄形切口,完整剥下颅骨骨膜备用。见切口内颅骨表面有渗血,用颅骨钻在颅骨上转了四个孔,剥离颅骨与硬膜间隙,取下骨瓣,便看见一个肿瘤赫然在眼前,呈菜花样增生,而且骨瓣跟肿瘤有粘连。检查后发现肿瘤质地坚韧,边界清楚,脑皮质受压明显,周围硬脑膜明显增厚。

    看见肿瘤这个样子,杨仙茅顿时舒了口气,因为华佗神医《青囊经》记载,头部中的肿瘤如果与脑组织界限清楚,质地坚韧,这样的肿瘤一般是良性的,预后良好。假如肿瘤跟脑组织界限不清楚,甚至匍匐生长,切除的时候就容易损伤大脑皮质。那样既便把命救下来了,因为伤到了大脑,也会造成病人功能障碍。

    同时,有的脑部肿瘤,因为生长时间长,体积大,肿瘤内的血窦较多,切除的时候会造成大出血,也会危及生命。还有的脑部肿瘤基底较小,位于硬脑膜,瘤体较大,突入脑内,再进行完整切除的时候,也容易损伤脑皮质。

    或许是老天有眼,陈国夫人的大脑肿瘤手术风险相对较小,而且可以完整切除。看来老天爷对杨仙茅还是不错的,他做的第一个脑部手术,给了他一个相对容易的手术来做,给他锻炼的机会。

    不过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十分谨慎的将肿瘤连同周围增生的硬脑膜一并切除。然后将颅骨骨瓣修整好后,在锅里面煮了一顿饭功夫,安回了陈国夫人的头部。

    彻底止血之后,依次关颅,结束手术。

    杨仙茅因为手术方案准备周密,反复斟酌,加上病人的病变部位比较方便做手术,所以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手术结束之后,他检查了陈国夫人的生命体征都相对比较平稳,这才放心。

    随后,他将手术器械进行了清洗消毒,然后重新放回了收纳袋中,这才开门出来。

第327章 另有用意

    门外,赵廷美夫人带着孩子守候着,紧张地望着他,问道:“爵爷,怎么样?。”

    “手术已经完成,很成功,下面就是恢复的问题了,不用担心,有我在,我会给她开药按时服用,慢慢就会好转。”

    赵廷美夫人一个劲表示感谢,然后快步进屋,查看陈国夫人,见她沉沉昏睡的没有清醒,又紧张的回头望向杨仙茅。

    杨仙茅说:“不用担心,她服了我的药,可能还需要一顿饭工夫才能醒过来。这一天都会昏昏沉沉的,先不要跟他说话。等到明天差不多就该清醒了。我就住在府上,有什么问题随时叫我。”

    杨仙茅说完,背着手回到自己的小院子。

    杨仙茅休息了一会儿,这台手术虽然并不很耗费体力,但是,却非常耗费精力。因为这是他做的第一台头部手术,而且手术的对象又是皇帝的庶母,这样的身份容不得半点闪失,所以高度紧张,让他稍稍有些疲乏。

    他刚在床上躺下,忽然听到外面丫鬟惊喜的说道:“哎呀,下雪啦!”

    杨仙茅便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扇窗往外一看,果然,天空飘起了一朵一朵棉花似的雪花,在空中洋洋洒洒飘落下来,很快,地上便铺满了,这可是入冬以来第一场雪。

    赵夫人显然心情很好,因为婆婆的病终于得到杨仙茅的救治,康复在即,而且是皇帝亲自下旨让侍御医杨爵爷给医治的。因此,赵夫人也走到廊下看雪景,还伸手接了几片雪花,看见雪花在手心里化开,心情格外舒畅。

    就在这时,从院子外进来了几个人。当先一个,正是一年沮丧的赵廷美,在雪花中拖着步子,走了进来,身后随从举着一把大的油纸伞,为他遮挡风雪。

    赵廷美夫人犹如燕子一般从廊下飘了下来,踩着洁白的瑞雪,兴冲冲来到丈夫面前,道:“王爷,你回来了?杨爵爷已经给母亲做了手术,手术很顺利。母亲现在还在昏睡,稍晚些时候就能苏醒了。”

    赵廷美原本是十分沮丧的,可以听到这话,身子猛地一颤,一把抓住了夫人的肩膀,道:“你说什么?杨爵爷已经替母亲做手术了,他,他怎么能……?他怎么敢……?”

    赵夫人眼睛大大的,奇怪的望着他说:“有什么不敢的?皇上下旨,让杨爵爷给母亲做开颅手术,还说了谁敢阻拦,就砍谁的脑袋呢。”

    赵廷美听了一愕,说道:“皇上下旨?不可能呀,早朝讨论完这件事之后,皇上一直在大堂之上,根本就没有吩咐下旨。而且,当时大堂之上,大多数官员都是向着赵普那老贼的,难道皇上……”

    他刚说到这,自己就明白了,原来皇上在召集群臣来商议这件事之前,就已经打定主意让杨仙茅给自己母亲开颅手术,而且事先已经写好了圣旨。难怪在后面黄公公转身出去了,却是宣旨来了。

    皇上既然已经打定主意,有为什么还要召集群臣商议呢?赵廷美只是略一沉吟便想出了其中的关窍,那自然是跟权倾朝野的宰相赵普扳扳手腕,让他知道谁才是皇帝,谁才能做决定。

    皇帝当时在朝堂之上没有公然违抗群臣的意思,而是私下下旨意,就是一方面不想当面跟赵普翻脸,同时,事后这件事肯定会传到赵普耳中,也让他知道皇帝的意志不是谁能动摇的,赵普也不行。

    赵廷美一听心花怒放,赶紧快步来到了寝宫母亲的床前。散朝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了。陈国夫人神智已经开始清醒,所以听到脚步声之后,她眼睛稍稍动了两下,慢慢睁开。

    赵廷美声音发颤坐在床边凳子上,用手捧着母亲的枯瘦的手掌,说:“娘,你觉得怎么样?好些了吗?”

    陈国夫人视线慢慢集中在赵廷美的脸上,认出儿子之后,她缓缓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了舒心的微笑,说:“头不疼了,感觉也好多了,我儿不用担心。”

    赵廷美听到母亲说话,这可是昏迷这些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