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小郎中-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直接指挥军队作战,但他要参与统帅作战计划的制定,同时他有一项特别的权力,那就是他有权否决最高统帅的作战计划,并要求统帅另外制定新的计划,这就是监军最大的权力,也就是说他有否决权。而根据宋太宗的圣旨,杨仙茅这个监军甚至可以否决李继隆这个监军的意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杨仙茅监军地位要高于李继隆。杨仙茅这样的高级指挥官如何能放到前线去冲锋陷阵呢?

    因此,就算他们相信杨仙茅是真的这么想,这些人也绝对不会让他真的这么做的。

    入夜时分,大军扎营,因为第二天就有可能会与辽军迎面撞上,进入决战,所以必须养精蓄锐,以便战场上拼死搏杀。

    这些军士大多都是身经百战,知道战前养足精神的重要性,所以很快便各自熟睡了,除了担任警戒的哨兵之外。

    中军大帐中却灯火通明,几位最高指挥官正在这研究作战计划。

    前方探马已经把辽军的大致方位和人数、行军速度都通报来了,他们要根据这些军情来研究如何应对,在什么地方与对方决战以及如何排兵布阵。

    排兵布阵没有多少研究的,因为宋太宗已经授予了阵图,他们必须按照来行事,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阵图上的八个兵团布置在具体的哪个位置,这是需要他们来解决的。

第333章 新的发现

    刘廷翰让传令兵将李继隆等将领到他的大帐来商量作战计划。此刻他忐忑不安地坐在中军大帐,眼巴巴等着各位将领的到来。

    杨仙茅是最先来的,他发现刘廷翰神情紧张,还以为他是大战即将开始,身为统帅责任重大所以紧张,却没想到这一次刘廷翰主要紧张的还不是大战将临,而是如何向这几位级别都高过他的部下下达作战命令。

    他的这几位手下,杨仙茅不用说了,皇帝面前大红人,官居四品,而崔彦进是河阳节度使、孟玄喆是定州节度使、李汉琼是郑州节度使,节度使可是从二品,侯崔翰是殿前都指挥使,也是从二品,而他刘廷翰,只不过是正五品的观察,却要指挥从二品的几个大将,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大校指挥几个上将,叫他如何不忐忑。

    皇帝把他们各路大军的统一指挥权交给了他,让他一个低级别的将领指挥高级别的将领作战,这对刘廷翰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他打定主意,所有作战方案全部跟这些高级部下商议,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做部署,这样他们就能听从指挥了,因为是他们自己的意见。

    过得片刻,其他几个人也都到了,坐在各自的交椅之上望着统帅刘廷翰。

    刘廷翰拿出了宋太宗授予的阵图,摆在桌子上,另外又拿出一张当地的军事地图,地图画得相对比较简略。

    刘廷翰说道:“诸位将军,蒙皇上赏识,任我为统帅,可是论行军作战,我比不上诸位将军,这一仗该如何打,如何把皇帝八阵图部署下去,不差分毫,以便赢取战争的。所以,希望各位将军畅所欲言,这作战计划咱们共同商议着定。”

    李汉琼和李继隆等人相互看了一眼,李汉琼抱拳道:“刘大帅太客气了,此次出征,皇帝已经任命你为统兵官,你就尽管发号施令,我们一定听从指挥。”

    李隆基等人也纷纷附和,表示坚决听从大帅刘廷翰的统一指挥。

    刘廷翰很是感动,团团作了个揖说:“多谢各位将军。”说完这话,他转头望向坐在自己身侧的杨仙茅,陪着笑说道:“杨爵爷,你有何高见也请说出来,我们一并商议。”

    杨仙茅说:“实不相瞒,我出征之前虽然看了五天的兵书,可还是一头雾水。在进大帐之前,我脑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兵法要诀,可是到了真正要排兵布阵了,这才知道我那些可都是纸上谈兵,脑袋此刻已经空空如也,所以我是不敢乱说的,还请五位将军自行商议,我旁边听听就行了,顺便见长长见识。”

    这几个人见杨仙茅身居高位却如此谦和,都跟对他多了几分亲切感,忙拱手连声说爵爷太谦虚了。

    客套了几句之后,几个人便开始研究布阵。

    因为关系到战斗的胜负,而他们也都知道刘廷翰虽然身为统帅,可是实际上领兵作战的经验并不多,因此李汉琼和李继隆两个人倒也不客气,直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以便一起参考。

    商议的结果,决定由崔彦进率所部北上黑芦堤,绕到辽军的侧后方伺机进攻,而刘廷翰率大军与李汉琼、崔翰陈兵于徐河,在这里按照宋太宗的阵图布下八阵,等着辽军进犯,以八阵迎敌,绕到后方的崔彦进趁机进攻,形成两路夹击之势,必然能大败辽军。

    作战计划制定完毕,刘廷翰陪着笑对杨仙茅说:“杨爵爷,你觉得这个计划怎么样?”

    在他们制定作战计划的整个过程中,杨仙茅虽然也坐在桌子边,但却一言不发,只是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又看一会儿地图,刘廷翰也多次询问他的意见,杨仙茅只是微笑,示意他们继续。

    作战计划制定完毕,刘廷翰问杨仙茅的意见,杨仙茅才说:“打仗我是真不会的,全靠你们几位将军了。我就来凑个热闹,皇帝让我来,其实更主要是给你们做后盾的,若是哪位将军在阵前受伤,我可以给他救治。”

    刘廷翰等人也知道杨仙茅医术高明,出发前也听说了杨仙茅治好了所有太医都束手无策的秦王的母亲陈国夫人,名震整个京城。他们得知杨仙茅要参与出征之后,其实他们是非常高兴的,他们更多的认为这是皇上给他们的一个后盾,在他们受伤之后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听说这位小郎中特别擅长金创手术,能开膛破肚,还能开颅手术,十分了得。

    不过,杨仙茅在皇上委任他出征的时候,并不是让他以随军郎中的身份参加进来,委任他为监军,也就是此次出征的最高统帅之一。同时,从头到尾,宋太宗也没说过杨仙茅负责战地救治,所以,这位监军大人是否救治全靠他自愿。

    宋太宗之所以没有明确杨仙茅军医身份,是因为杨仙茅此前已经跟宋太宗有个明确约定,除非是御驾亲征,他才随同出征,担负救治责任,而这一次不是御驾亲征,所以宋太宗不好要求杨仙茅这么做。但是他知道,就算他不说,真正遇到将领受伤,杨仙茅同样会出手救治,不会袖手旁观。说不说都有这样的结果,又何必要说,白白毁约呢。

    但是对于刘廷翰等人来说,杨仙茅这位监军可是最高统帅之一,而现在,他甘愿当起随军郎中的角色,使得这几位将领异常感激,连声表示感谢。

    刘廷翰已经打定主意,除非高级将领受伤,并且是受了其他随军郎中不能医治的伤,否则不能劳他大驾救治,因为军中也有众多的随军郎中,一般的金创他们也都能治的。

    制定好作战计划之后,便各自回帐篷休息。

    次日一早,大军启程,继续赶赴满城外的徐河。

    中午时分,大军来到徐河,按照头天晚上商议好的作战计划开始布置八阵。几个统兵官,各自带所帅兵士前往八个兵团集结点。

    杨仙茅已经在中军大帐刘廷翰给他安排好的临时大帐中等待了。一旦开打,有大将受伤,就要在这儿动手术,他禁止其他人进来,药品器材都放在收纳袋中,这之前他不会取出来,因为谁知道会不会像上次那样辽军铁骑突然杀入宋军阵中,那时这些器材和医疗用品来不及收拾,那可损失可就大了。他宁可冒点险,等受伤的将领送来后再取出做手术。

    他正等着战鼓擂响,开始冲锋打仗,忽然听得有人撩开帐篷走了进来,却是统帅刘廷翰,身后跟着一位身穿铠甲的大将,介绍之后得知,此人是右龙武将军赵延进。

    刘廷翰陪着笑对杨仙茅说道:“爵爷,有件事跟你商议,你得帮卑职拿个主意啊。”

    杨仙茅道:“什么事?大帅尽管说,我们一起商议。”

    刘廷翰回头看了一眼跟到后面的右龙武将军赵延进,说道:“你来向杨爵爷禀报吧!”

    赵延进神情有些紧张,咽了口唾沫,抱拳拱手说道:“回禀杨爵爷,刚才末将登高远望查看敌情,发现情况不对劲。”

    杨仙茅哦了一声,问:“有什么不对劲的?”

    “辽军的兵力比探马报的数字要大,漫山遍野望不到边,恐怕会超过十万,人数上多过我们。同时,他们铁骑列于阵前,分成几个纵队,准备突袭,将我军分割之后包围,这是辽军使用骑兵惯常的战术。”

    杨仙茅点点头,他吃过这个苦头,上一次跟着宋太宗出征幽州,就是被辽军的铁骑杀入宋军之中,将宋军分割成若干块围歼。而宋军主要是步兵,一旦落入敌军骑兵包围中,会非常慌乱,迅即溃逃,辽军铁骑乘机追杀,步兵是跑不过骑兵的,兵败如山倒,那样一来,死伤惨重。

    赵延进又接着说道:“我军现在把兵力分成八处,每一处之间相隔百步以上,那不正是辽军希望的吗?他们不会吹灰之力就可以将我们包围,连穿插分割都不用,直接往我八个兵团中间的缝隙冲过,就可以形成包围之势,那时候我军必然军心大乱,必定全线溃败,那时候就完了。”

    杨仙茅频频点头,心想这话没错,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说明自己临敌经验太少,也没有像这位赵延进将军那样亲临前线视察敌情,所以没这样的发现。

    杨仙茅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变阵!立刻将八阵为前后两阵,前后呼应,前阵冲杀,后阵支援,以拳头对拳头与辽军来个硬碰硬,看谁厉害。”

    杨仙茅点头道:“我觉得可以,我不懂兵法,你们最好还是召集李汉琼将军和李继隆将军他们一起商议。”

    刘廷翰苦笑说道:“杨爵爷,他们几个都已各自领兵赶赴自己的集结点,人已经走了,我找谁商量去啊?所以才找你。爵爷你是监军,你说这件事该怎么办?”

    杨仙茅好生看了一眼这刘廷翰,心想这人倒不傻,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领导的部下全都比他官高得多,他不敢妄做主张发号施令,一定要征求诸位比他官阶高的部下的意见,当真深谙为官之道。

    杨仙茅说:“辽军惯用的战术伎俩是用铁骑撕开几个口子,强行穿插,将我军分割包围。上次幽州之战我们就吃了这个大亏,不能重蹈覆辙。而现在敌人铁骑还没把我们撕开,我们自己却主动分成了八块,别人包围起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一旦我军八个阵营相互之间联系被切断,各阵营各自为战,又是步兵打骑兵,必然军心大乱,一旦溃败可就惨了。所以,我个人认为赵将军刚才的建议非常好。把八个阵营变成两个阵营,前后呼应,辽军铁骑无法从正面冲击将我军切割包围,因为我们前后有两个阵营。就避开了辽军擅长的穿插分割。这主意很好。应该马上变阵。”

    赵延进一听得到爵爷的赞赏,十分兴奋,对杨仙茅抱拳说道:“爵爷熟读兵书,深谙战法,果真是久经沙场的大将。末将十分佩服。”

第334章 担当

    刘廷翰听到杨仙茅赞同,一下有了主心骨,说道:“那好,既然监军也同意这个方案,卑职就立刻派人去把其他几个将军找回来,紧急商议。”

    赵延进道:“辽军已经列好阵营,随时准备冲锋,必须要让辽军先不出击,等我军调整阵营之后,就不怕他们了。现在需要的时间,我怕辽军等不到我们将他们召集起来重新布阵,就会发动进攻,那样可就全完了。”

    杨仙茅眉头一皱,说道:“现在需要拖延辽军,不让他们进攻,以便我们有时间重新布阵,是不是这个意思?”

    赵延进郑重的点了点头,面有忧色:“可是现在,有什么办法能让辽军暂时不进攻呢?”

    杨仙茅皱眉思索,回想这几天看过的兵书,忽然想到看过的一则古代战例赤壁之战:三国时曹操的大军攻打吴蜀联军,周瑜为了稳住曹操,不让曹操抢先发动进攻,以便火烧战船,便让黄盖使苦肉计向曹操诈降,然后用快船沾满了干草和油脂,加以伪装之后,借着东南风快速向曹军连在一起的战船接近。曹军还以为是黄盖来投降了,所以不加戒备,结果战船被烧成了一片火海,溃不成军。吴蜀联军趁机发动进攻,曹操的军队结果大败。

    自己何不使用诈降之计来延缓辽军的进攻,同时还可以利用辽军的懈怠,主动出击,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

    想到这,杨仙茅道:“我倒有一个计谋,不知道行不行?”

    刘廷翰赶紧说道:“杨监军的计谋,那绝对是妙计。”

    杨仙茅听他叫自己监军,而不是爵爷了,显然想锁定自己是指挥官,在进行战略决策部署,那样将来出什么问题他责任也轻一点,不由笑了笑,这时候不去跟他计较这些,说道:“请刘大帅亲笔写一封投降书,派人送到辽军去诈降。这样辽军准备接受我们的投降而不会进攻了,我们不就赢得了时间吗?还可以利用,对方准备迎接我们投降的懈怠之机,接近对方后迅速突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或许能大败辽军。”

    刘廷翰听了听完之后,没有立即表态,眼睛转向旁边的赵延进。

    赵延进却一挑大拇指,说道:“真是妙计!末将对爵爷的文韬武略当真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这句话都是发自内心。宋朝时代书籍并不很普及,很多人都是目不识丁,特别是武将。这位大将赵延进虽然识字,但是读的书却不多,也没读过什么兵法,所以也就看过赤壁之战的战例,特别是没有了解的这么详细,所以听到杨仙茅说的这一番作战计划之后,并不知道杨仙茅这灵感来自于赤壁之战,还以为杨仙茅只是凭空想出来的,所以特别惊诧,对杨仙茅当真是十分佩服。

    刘廷翰便也点头称赞果真妙计,不过,刘廷翰又道:“诈降赢取时间这个很不错,不过,皇帝授予阵图,我们要变阵,必须征得其他几位将军的同意,要不然……”

    杨仙茅心头一凛,这倒是个实在的问题,便道:“那好,那赶紧让他们回来商议。”

    刘廷翰立即派出快马去将李汉琼等同各路统军紧急召回商议军情。与此同时,他写了一封诈降书,派出兵士送给辽军,宣称仰慕辽朝天威,准备率军起义投诚。

    李汉琼他们按照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各自率着自己的部属前往集结点。收到刘廷翰紧急快马传令让他们立刻回中军大帐商议军情,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所以都令所帅大军原地待命,他们几个则紧急赶了回来。

    他们几个回到中军大帐,刘廷翰将事情说了一遍,又把杨仙茅的计划说了。

    这几个大将对杨仙茅的诈降之计一致表示赞成,所谓兵不厌诈,即便是诈降,能够赢取商议是否变阵的时间也是好的,但对于是否变阵,则面面相觑难以抉择。

    监军李继隆最先出言反对,因为他是监军,他的职责就是监督各位统兵官能够尊崇皇帝的旨意,排兵布阵。这样一来,就算打了败仗他也不用承担多少的责任,但如果不按照皇帝的阵图作战的话,打败固然要严惩,打胜仗也没什么奖赏,又何必劳累着一番呢。

    赵延进听李继隆坚决反对之后,又气又急,也顾不得多说,一把抓住李继隆的手,说道:“李将军,你不要说别的,跟我走,我带你到前线看看辽军的阵势,你就知道,那时候再商议是否变阵。”

    说罢,不由分说拉着李继隆出到大帐之外,坚决让他上马带他去看敌军阵型。李继隆也想实地看看敌军阵形,便决定跟他去看看。

    李汉琼等几个将领见李继隆跟着李延进往小山上走,便也就后面跟着,上到了小山岗。一看之下,李继隆等人顿时傻眼,因为辽军已经做好了突击准备,很明显的数道突击纵队已经列队成行,正准备出发了,宋军分兵八处,相互至少有百步距离,正好给辽军骑兵的穿插之用,宋军这是自己伸长脖子等着挨刀啊。

    李继隆是久经沙场战将,立刻便知道辽军是准备干什么,不由得脸上变色,而其他李汉琼等人也看出了宋军的险境,不由得紧张的望向了刘廷翰。

    刘廷翰说:“刚才杨爵爷也赞同变阵,八阵变两阵,现在看各位将军的意见了。”

    这几位都曾经跟随太祖和太宗身经百战,征战沙场,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看出辽军的意图之后,他们立刻就知道,八阵图的确非常不适合的,甚至可以说是会带来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如果坚决按照宋太宗的阵图来布阵,那他们只怕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李继隆还是有些犹豫,如果变阵,他的责任最大,变阵之后若打败了,他可能掉脑袋,因为监督阵图的执行是他的主要职责。不变阵,打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