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小郎中-第4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嬷嬷听到这不由心中一动,忙问道:“那你爷爷呢?他是做什么的?”

    杨仙茅摇头说道:“不知道,我爹是我奶奶一个人养大的,她这一辈子就没嫁过别人。我爹曾经问我奶奶,爷爷做什么的,她只是不说话。有一次我奶奶喝醉了,说我爷爷是天上的神仙,飞到天上去了。我就纳闷了,我爷爷如果是神仙,怎么不来照顾我们一家人呢?看看我们过得这么苦。”

    陶嬷嬷跟掌柜的相互看了一眼,都是又惊又喜,陶嬷嬷忙说道:“要是这样的话,那你的父亲母亲还在城外吗?在哪个村子?”

    “就是五里铺村,不过不知道这次金军围城他们跑了没有,我想去看,可是又出不去。”

    杨仙茅故意说的很隐晦也很含糊,但是却给陶某某和掌柜的一个清晰的感觉,那就是这个长得极像杨太医的年轻人,可能就是杨太医跟这年轻人的奶奶好了之后怀了他爹爹,然后他爹爹娶妻生了他,也就是说眼前这年轻人的亲爷爷就是杨太医。

    陶嬷嬷和掌柜的两人都同时想到了这个推测,相互看了一眼都缓缓点头,觉得太有可能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没有谁会长得这么像。如果一个人像他年轻的时候,可能只有六七分,毕竟年岁会改变容貌。但是杨仙茅现在的形象跟他四十年前是完全一样的。

    杨仙茅是直接通过时空隧道穿过来的,容貌没有改变。因此在两个人记忆之中完全一模一样,所以他们才会如此惊骇。而在他们心中,这个年轻人和杨太医长得这么像,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他就是他亲生的直系孙子,也是他的嫡孙。

    杨仙茅刚才含含糊糊似是而非的一番话,更让他们确信了这一点,毕竟在孩子面前不可能说的太详细了。

第886章 嫡孙

    陶嬷嬷心疼的拍了拍杨仙茅的脸,拉过了杨仙茅的手摸索着瞧着他,满脸慈爱道:“我明白了,你肯定就是杨太医的嫡孙。只是你爹和你奶奶都不肯把这个事实告诉你,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可能杨太医根本不知道你奶奶怀了你,又或者你奶奶和杨太医好了之后怀了你,又偷偷离开了杨太医,他不知道你奶奶在哪里。要不然以杨太医的性格,一定会把你奶奶娶走的。”

    杨仙茅懵懵懂懂的样子说道:“是这样的吗?难怪小时候我奶奶经常跟我说杨太医的事情,说了好多。”

    “哦?她都说了什么?”

    “我奶奶说杨太医娶了两个郡主,其中一个叫药香郡主,她有一个很奇怪的病,是从娘胎带来的,这病是天生羸弱,连太医都治不好,后来是杨太医治好了的。还有京城发大水,当时他们去峡谷还是杨太医救了两个郡主。因为这个缘分,他才娶到了其中一个郡主,但是因为皇家不让两个郡主嫁一同个人,因此娶第二个郡主着实费了很多周折。”

    一听这话头,陶嬷嬷眼泪都快下来了。到现在她已经完全肯定,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杨太医的后人。因为两个郡主的事情,外人绝对不可能知道的。这属于皇家的秘密,除了真正在杨太医身边做过事,又或者跟杨太医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之外,他人是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么详细的内幕的。所以也就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这个年轻人的奶奶跟杨太医关系非同一般,才可能知道这么核心的秘密。

    陶嬷嬷看见了恩人的后代,忍不住眼圈都红了说道:“太好了,孩子,你刚才说你是在城外进来卖菜,被堵到城里头的,这么说你城里没有其他亲人了?”

    杨仙茅点点头说道:“是呀,也幸亏这位好心的掌柜让我在这跑堂。”

    陶嬷嬷嗔怪地瞧了一眼掌柜的说道:“怎么能让恩人的孩子做这种粗活呢。”

    虽然陶嬷嬷的话没有更多的责备的意思,但是还是把掌柜的闹了个大红脸,期期艾艾的说不出话来。陶嬷嬷慈爱的瞧着杨仙茅说道:“孩子,你有什么本事说来给嬷嬷听听,嬷嬷给你找个更好的差事。”

    杨仙茅心头早就已经想好了,当下说道:“小时候我奶奶给了我一本书,说是杨太医给她的,是一本医书。本来是给我爹的,可是我奶奶说我爹太笨学不会,就把这个医书给了我。我从小就一直在背,在村里还经常给人看病。只不过村里的人都没多少钱,所以家里也没怎么挣钱,但是村里的人都说我看看病看得的挺好的。我曾经想到城里来找医馆当个学徒什么的,可是我爹和我娘舍不得我走,也不让我进城。总说让我在家种地就好,我们家有几分薄田,把地种好了,一样能够养活全家的,不要去好高骛远。还不让我听我奶奶的,可是私下里我还是把那本书背了个滚瓜烂熟,时常也给人看病。”

    陶嬷嬷又惊又喜,说道:“你学会了你爷爷杨太医的医术?”

    杨仙茅有些疑惑地瞧着他,说道:“我爷爷真的是杨太医?”

    “确凿无疑。对了,那本医书在哪,能不能给我看看?杨太医写的药方在我们皇宫里头的尚药局存的有,他的字我一眼就能认出来。之前他给我开过方的,他的字很特别,跟别的人不一样。还可以从尚药局拿药方来对比的,只要比对之后字迹一样,那你就一定是他的孙儿。若是真是这样,你可是太医的孩子,又是我们京城的恩人的后代,我禀明官家之后,官家肯定会给你一个好的安排。”

    杨仙茅一听顿时十分高兴的样子,随即又有些沮丧的说道:“可是那本医书我平时怕丢了,都放在家里头的,没带在身上。在城外头,现在金军围城,我出不去啊。不过从小我爹就让我学写字,而且写字的字帖就是那医书上的字。因为我奶奶说那本医书的字写得极好,就要我照着那本医术来写。所以我的字跟我爷爷很像的,应该差不多。”

    陶嬷嬷急忙道:“那太好了,快拿纸笔来,你写几个字我瞧瞧。你就写个方子给我,我正好身体也不大好,你给我查一下,顺便给我开个方。我瞅瞅你的字,有几分像你爷爷的。”

    掌柜的亲自跑到礼物拿来了笔墨纸砚铺在桌上,杨仙茅并不着急写方子,而是瞧了瞧着陶嬷嬷,然后说道:“嬷嬷,你先不要告诉我你是什么地方不舒服,我先看看你的手相和摸摸你的脉,我看我说的准不准。”

    陶嬷嬷更是大吃一惊,上下又瞧了瞧杨仙茅说道:“你真的真有这本事啊?好好好,孩子,你先看看吧。”

    杨仙茅先看了她的舌相,然后拿过她的手腕诊脉后沉吟片刻说道:“嬷嬷,你的胃口不好。”

    就这一句话便让陶嬷嬷吃了一惊,再次凝视杨仙茅,不过她没有说话,也没有点头摇头。

    杨仙茅接着说道:“嬷嬷这病至少有三年了,而且近一年来症状加剧。时常感到胃脘部胀痛,也没力气。吃东西不香,每餐也就小碗稀饭,晚上还泛酸水。大便溏泻,每天三到五次。”

    这一次没等杨仙茅说完,那陶嬷嬷已经赞不绝口了,笑逐颜开的说道:“对对对,全都说对了,原来你当真学到了你爷爷的本事,好好好,太好了。”

    杨仙茅微微一笑,说道:“嬷嬷,你这病还没说完呢,得把病症说完,还要给你开处方呢。你不是要看看我的笔迹是不是跟杨太医的笔记相同吗?”

    陶嬷嬷实际上已经完全确认杨仙茅就是杨太医的孙子,但是听到杨仙茅这话,她呵呵笑了,点头说道:“行啊行啊,那你接着说。”

    杨仙茅拿过她的手继续诊脉,瞧着她满是皱纹的脸说道:“嬷嬷你面色不华,形销骨立,精神疲惫,皮肤干燥,畏寒怕冷,四肢麻木无力,尤其下肢特别厉害。行走没有力气,平时老想打瞌睡,而且嘴巴两侧很难受,不知道我说的对是不对。”

    陶嬷嬷连连点头说道:“说得再对没有了,你比太医院那帮太医都说得准。而且他们还是根据我平时的症状来归纳的,都没你说得准呢,呵呵呵。那你说得这么准,这病到底该怎么治呢?”

    杨仙茅摸了摸下巴说道:“治痿独取阳明。我给你开个方子,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川桂技,炒白芍,炙甘草,淡干姜,淡附片,云茯苓,乌梅,焦山楂,绿萼梅,饴糖,大枣。”

    说罢,杨仙茅提笔在纸上将方子写了下来。他写的很快,行走龙蛇很快便将一套方子写好了,递给了陶嬷嬷。陶嬷嬷只看了一眼,并没有伸手过来接,泪流满面的说道:“如果不是因为你这么年轻,我一定认为你就是杨太医本人。如果杨太医没有飞升成仙,他此刻至少有六十岁了,不可能像你这么年轻的。”

    “嬷嬷莫哭,难道我的字跟他真的很像吗?”

    “简直是如出一辙,他的方子我一直藏着呢。因为那是我唯一的一次病得几乎要死的大病,而且这之前太医都是束手无策的。是杨太医给救回来的一条命,我心中无限感激。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他不会在意我的,但是我一直很感激他,想留下他的一点东西,日夜为他祈祷。因此我就把他给我开的方子自己抄了一份,把抄的那份拿去抓药,并存到了尚药局。尚药局的人也没有细看,他们也不会在意我们这种小宫女搞什么鬼的。这样我就把他的方子留了下来,我每次感念杨太医的恩德的时候都要拿这药方出来瞧瞧。所以对他的字烂熟于胸,而你跟他的字完全一模一样。”

    杨仙茅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说道:“只可惜我没见过他。”

    陶嬷嬷说道:“好孩子,你不用在这儿了。待会儿跟我进宫,我去跟娘娘说一下,把你安排在太医院做学徒吧。因为你太年轻了,要做太医只怕有些困难。你虽然给我看得很准,但到底才二十来岁,而且太医院现正缺人手呢。”

    “太医院缺人手吗?”

    “是呀,现在金军围城,打的太过激烈。我们很多将士都受伤了,所以官家派太医院的学徒上去给这些受伤的官军疗伤,结果有不少学徒就这样死于乱军之中,因此需要招新的学徒了。不过你放心,最近官家已经下令,不让太医院的学徒上城楼了。而是叫城里的民壮上去,把受伤的将士运下来,到城下医治,这样就不会再受伤了。不过城里各处都有伤员,这些太医和学徒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最近一直在扩充人手。咱们的将士死伤太多,需要很多的懂医的,像你这样年轻的学徒去帮忙。不过你是杨太医的后人,我跟娘娘说一声,把你留在宫里,不让你到前线去,免得刀剑无眼。”

第887章 意外之喜

    杨仙茅原先听她那话,似乎要把自己送到城墙上去给那些受伤的兵士治病,那就与他自己的料想完全不同了。好在后面紧接着陶嬷嬷又说了,是把他留在宫里,不由暗自舒了口气。赶紧躬身致谢。

    这时桂花糕也准备好了,陶嬷嬷便拉着杨仙茅的手,生怕他溜走似的。跟掌柜的说了一声,便带着他上马车往宫城回去了。

    往皇城而去的这一路上,陶嬷嬷不时的会问杨仙茅一些往事,主要是关于他奶奶和杨太医的一些事。杨仙茅半真半假的说了,时不时露出一些真话,让陶嬷嬷越发确认杨仙茅肯定就是杨太医的嫡孙。

    车子很快到了皇城,杨仙茅被护卫严格的进行了检查。陶嬷嬷说是太医院新招的学徒,所以检查了杨仙茅身上没有携带武器之后就放行了。

    杨仙茅知道,进入皇城检查是不会太过严格的。因为皇城里头主要住的是一些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之类的,而不是皇帝和娘娘小王爷,那些人是要进宫城以后才能接触到的。

    而要进宫城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必须要得到皇后或者嫔妃娘娘甚至皇帝的旨意才能够进入。

    唐嬷嬷带着他径直来到了太医院,找到了太医院的院判。这院判是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人,有些耳背,需要陶嬷嬷扯着嗓门跟他说才听得清。

    待他听说杨仙茅竟然是神话般存在的杨太医的嫡孙时,顿时异常的兴奋。反复的说他一直没有见过杨太医,实在是遗憾。还听陶嬷嬷说杨仙茅长得跟杨太医完全一样,不禁一个劲的端详杨仙茅。

    听陶嬷嬷说她要推荐杨仙茅在太医院当学徒,这院判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而且陶嬷嬷还专门叮嘱院判,就让杨仙茅跟着他当学徒,不可亏待了他,因为她是要去禀报娘娘的。吴院判连声说不敢,让她放心,自己会好生带着这位当年京城的救命恩人的嫡孙的。陶嬷嬷又着实交代了杨仙茅一番,让他好生的在太医院跟着吴院判学本事,等她禀报了娘娘之后,听娘娘下一步安排。

    杨仙茅忙答应了,说道:“我也特别想进皇宫去瞧瞧,特别是听说皇宫有好多奇珍异兽,都是从各地搜罗来的,我还从没见过呢。我曾经在我奶奶给我的医术中看到,有很多医药其实都是用各种珍稀的野兽的骨头或者肉什么的做的。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连普通的老虎豹子都没见过,真是遗憾。不知道嬷嬷方不方便,到时候带我进去瞅瞅。”

    杨仙茅不能把事情拖得太久,就算他能等,在外面的城外的中了毒的罗老汉可等不了。

    听到这话陶嬷嬷并不知道杨仙茅另有所图,还以为他当真是好奇。心想他毕竟还是个刚刚长大成人的孩子,竟然对老虎豹子之类的动物感兴趣,不过想想也是可以理解。

    陶嬷嬷说道:“这个没问题,我先去禀报娘娘和官家,娘娘和官家都非常感激你的爷爷杨老太医的,能够见到他的后人,他们会非常高兴的。所以你想去御花园看一看奇珍异兽,他们应该会答应。老身先去禀报,你等我的消息。”

    杨仙茅一听不由大喜,连声称谢。他没想到无心插柳,居然能有这样的好结果。如果是自己按照扮演老嬷嬷的方法进入的话,未必能够进入皇帝的御花园。而奇珍异兽又是藏身于御花园之中的,那是皇帝和各位娘娘们去的地方,戒备很森严。而现在如果能够名正言顺进入,那就方便多了。

    陶嬷嬷告辞走了后,吴院判眯着一双老花眼,瞧着杨仙茅频频点头。然后示意他坐下,考较了他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杨仙茅没有表现的太过张扬,只是基本的应该会的他都说了。这些已经足够让吴院判感到满意了,频频赞叹杨仙茅,果然是老太医的嫡孙。

    吴院判心中想着,这传奇般的人物杨老太医的后代真是名不虚传。接着给杨仙茅安排了住处,其他伙计在太医院不可能有自己单独的宅院的,看在杨老太医的份上同时又是陶嬷嬷亲自带来的,才给他安置了一个单独的小院,可供他专心研读的。

    尽管金朝大军已经围困京师,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京城百姓其实并没有特别害怕,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毕竟生活还得继续下去,整天害怕又能怎么样。

    杨仙茅以为这一天应该不会有什么结果了,因为皇帝都在忙着料理应付金军入侵的事。没想到才过一小会儿,陶嬷嬷就带着两个宫女来了。欣喜地告诉杨仙茅说皇上和娘娘听说是杨太医的后人非常高兴,马上传见,在就在皇上的龙德宫。

    杨仙茅跟着陶嬷嬷进了皇宫,这是时隔四十年杨仙茅再次进皇宫。当年他曾经在这边为皇帝皇后和娘娘小王爷他们治病,现在看见这些景色倍感熟悉。

    只是现在的皇宫比他当时在的时候要更加辉煌,可见这宋徽宗还是很会玩儿的,简直把这皇宫弄得富丽皇堂皇。到处都是各地运来的奇峰怪石,让人赏心悦目,其间还不时有仙鹤漫步。

    路上陶嬷嬷告诉杨仙茅神宗皇帝也就是让位给儿子的太上皇宋神宗有一个专门的御花园,用来圈养那些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和奇特的异兽。她已经给皇后和皇帝说了,他们也说完全没有问题。

    说话间陶嬷嬷带着杨仙茅到了皇帝的寝宫,面见皇帝和太上皇。

    杨仙茅想不到皇帝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有心思见他,而且是两个皇帝同时见他。一个是当今皇帝宋钦宗,另外一个是宋钦宗的老爹太上皇宋徽宗。

    一见之下,杨仙茅才知道,这两个皇帝实际上已经被金军弄得身心疲惫,形容憔悴。而他们之所以在金国围困京城的如此紧要关头还抽空来见杨仙茅,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宋徽宗的母亲陈美人当年跟宋徽宗一起也患了瘟疫,得到了杨仙茅的救治,最终才转危为安。虽然当时宋微宗年纪小,但是对这段经历牢记心中。

    当时京城瘟疫流行,皇城里头伤病无数的凄惨景象,和后来得到杨仙茅救治之后很多人起死回生的那一幕,对幼小的宋徽宗的印象太深了。

    见到杨仙茅之后,宋徽宗顿时想起当初的一幕幕。加上现在京城被金军围困。连日来的惊恐和心伤,禁不住落下泪来。

    宋徽宗让宋钦宗一定要好好对待杨仙茅,这位杨太医的爷爷是当年救了他和母亲的恩人。没有他宋徽宗,当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