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小郎中-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公公却笑了,说:“这个没什么,皇宫中早就有这东西啦,就是把水晶磨成这么突出来的形状,然后用来看书。黄某就有一副,也是请的波斯商人打磨的,他们打磨这些东西倒是很精致。黄某人年纪大了,眼睛有些花,用这玩意儿看书都很清楚,不过你这玩意儿比黄某人的那东西要大多了。这么看来也的确是个宝贝。”

    黄公公嘴巴上说是个宝贝,其实心里也不以为然,因为,他手里的那副水晶凸镜只不过是用来看些小字的时候用,别的没啥用处,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稀罕的。

    倒是杨仙茅爱不释手,拿着那水晶凸镜到处照,照着照着,照到一个大眼睛,扑闪着出现在后面,正疑惑而又好奇地瞧着他,却是红裳儿。

    杨仙茅高兴地把那东西递给红裳儿,说:“那,你也玩玩,这东西可好玩了,看东西比原先的大多了。”

    红裳儿小心翼翼接过了那水晶凸镜,拿着到处照,还跑到药柜后面抓了一把药渣,放在纸上仔细看,欣喜不已。不过,现在黄公公和通判都在一旁,她也不敢大声喧哗,只能按捺住心中的兴奋,在那儿自个儿玩儿着。

第161章 水晶凸镜

    杨仙茅把眼睛望向那锦盒,发现箱子下面还有一个厚厚的绒布包裹着的长柱形的东西。便又拿了出来,小心展开,却是一个黄铜做的圆筒,有半尺长,大概有小孩胳膊粗细。他拿起来两边看了看发现,这圆筒两头倒有两块小小的亮晶晶的水晶透镜,里面黑洞洞的,却不知道这玩意是用来做什么的。

    于是他把那玩意儿拿到眼前,凑着仔细观瞧,又倒过来看,里面都是花的,什么都没看见,只有一片模糊的光亮。

    他又发现这圆筒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螺母,用手拧螺母,里面的模糊的光倒是会发生变化,只是始终是模糊一片的。

    杨仙茅疑惑地望着黄公公。

    黄公公笑了,说:“这玩意叫水晶圆筒镜,两边都是打磨的水晶镜片,里面有什么不知道,因为是密封死了的。至于这玩意能做什么,很抱歉,杂家也不知道。当时吕端大人拿出来给我看的时候,我也琢磨了半天,大人自己也没弄懂,这玩意跟那水晶凸镜一起买的。卖东西的那波斯人不大会说咱们中土的话,所以,吕大人听了半天也没弄懂他到底说的什么。只知道这玩意儿是个宝贝,可以看东西,但究竟怎么看,他也弄不懂。”

    杨仙茅琢磨了一下,这水晶圆筒镜还不知道该怎么用,能不能用上还说不准,那个水晶凸镜倒是很有用处,自己虽然现在目力超强,已经能够看清楚很细小的东西,但是也是有限的,如果加上这个放大镜之后,应该能看到更细小的东西。这个在做手术的时候就很管用了,比如做眼睛手术的时候,就能更清楚地看见缝合针的走向和方位,在血管缝合的时候,就能缝合更细小的血管,而尽可能把血管重新连接上,对肌体的恢复是很有帮助的。

    杨仙茅对这一块水晶凸镜一下想到了用途,将来可以做一个支架,放在病人要动手术的部位上面,这样就可能可以更清楚地看见术野细小之处了。

    至于这水晶圆筒镜再慢慢琢磨吧,既然那波斯商人能把这玩意卖出重金,想必应该有他不同于普通物件的地方。

    于是杨仙茅正要把这个圆筒放回了箱子,发现下面还有一样东西,也是红绸子包裹着的,显得很是珍贵,便放下圆筒,拿起来打开红绸子,里面却是一本纸片都发黄了的线装书。一看就是很有年代的东西,封面上篆体写着《山海经》。

    《山海经》号称古今第一奇书,记载了各种神兽怪兽,以及药物、祭祀等内容,虽然神奇,但坊间早有流传,随便都能从书铺中买到。杨仙茅以前也通篇看过,当下翻了翻,果然跟坊间版本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坊间的是刻印本,而这一本则是工工整整小楷手抄本。

    既然是坊间都有,就不是什么宝书了,干嘛如此珍重地放在匣子里给自己当宝贝送来呢?

    黄公公看出了杨仙茅的疑惑,当下微笑道:“来之前,吕大人告诉杂家,说这本书是他随同皇帝出征时,从距离宣州不远的池碧峰一所毁于战乱的一处道观中得到的,当时道观道长被乱兵所伤,生命垂危,将这本书交给他,说是镇馆之宝,请他留待有缘。但是他仔细研读过,找不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吕大人说他跟你就很有缘分,既然是留待有缘,那就把这三样东西都交给你这有缘人,或许你能靠你的本事破解其中的奥秘。”

    杨仙茅拱手道:“多谢公公,请公公向吕大人代为转告小可不胜感激之情。”

    黄公公微笑点头:“放心,杂家会把公子的话带给吕大人的,听吕大人说,你也帮过他一个大忙,从他言语之中,能听得出来,你这忙的确帮得很大哦,他也很感激杨公子你的啊。”

    又寒暄了片刻,黄公公便起身告辞,要去监督赈灾放粮的事情去了。

    送走黄公公和胡通判等人之后,杨明德非常高兴,回到药铺,把杨仙茅叫过来说:“我想不到你既然认识了朝中重臣,连皇帝身边的太监都对你如此赏识,我们杨家将来光宗耀祖可就全靠你啦。”

    杨仙茅笑了笑,说:“其实我也是很碰巧帮了他一个忙而已,他居然恋恋不忘,可见这位大人是重情义的人。”

    杨明德点头说:“今天咱们家里来了大宋皇宫的公公,还有衙门的通判大人,你又结识户部郎中吕大人,为父很是高兴,咱们爷两要好好做几个菜,喝点酒庆贺一下,告慰列祖列宗,杨家有你这个出息的子孙。”

    一家人都笑了。

    从这天开始,他们药铺时来运转,每天到他们药铺求医问药的病患就络绎不绝,比被打压之前还要多。只不过,除了姚助教等人知道其中缘由之外,其他人几乎都不知道。

    这天下午,文馨画完画,出了自己的药材仓库闺房,便看见红裳儿手里还捧着那椭圆形的水晶凸镜到处东照西照很是稀罕。见到她出来,红裳儿蹦蹦跳跳过来对文馨儿说:“文姐姐,少爷得了个宝贝,就是这,能把东西看得老大,你瞧!”

    红裳儿把放大镜凑到桌上杨仙茅写的处方单,上面的字迹立刻变大了许多。

    文馨扫了一眼,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红裳儿不知道这位文馨姑娘原来是吴越国的公主,吴越国皇宫之中也早就有这种水晶凸镜,也是从波斯、大食等西域传来的。文馨从小就见过,自然没什么稀罕的,只是这一块比她见过的都要大一些,这一点倒是有些意外。

    红裳儿眼见文馨并不是很感兴趣,便撅起了小嘴,眼珠一转,又说:“对了,少爷还得到一个宝贝,只是我们一直在琢磨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用。文姐姐,你要不帮忙看看?”

    红裳儿也不管文馨答不答应,便跑去把那水晶圆筒镜拿了出来,双手递给文馨说:“就是这东西,那传旨的公公说,送这东西给少爷的吕大人说过,从一个波斯商人那买的,那波斯商人说这玩意儿能看东西,可是我们怎么琢磨也看不到,不知道是怎么用的。”

    文馨接了过来,反复瞧了瞧,也拿起来两头看了看,却什么都看不出来。

    她性格倔强,越是难事就越想解决,所以并没有气馁,拿着那水晶圆筒镜迈步进了自己位于药材仓库里头的小闺房。

    红裳儿跟过去一看,见文馨坐在自己写字画的书桌前,翻来覆去研究那水晶圆筒镜。于是便吐了吐舌头,也不打扰她,回头去忙自己的去了。

    红裳儿去厨房里帮着张氏做饭炒菜,药铺生意逐渐好起来了,已经可以吃上白米饭和鸡鸭鱼肉,红裳儿在厨房帮着张氏忙碌着。

    杨仙茅则一直在琢磨怎么设计一个架子,用来安放那个水晶凸镜,帮助做精细手术。眼见到了傍晚时分,病人已经渐渐稀少了,杨仙茅拿着那水晶凸镜,坐了一辆马车去来到木匠铺,定做一个能安放水晶凸镜的木头架子,要能延伸到手术台中部,以便看清手术情况。

    杨仙茅走了不久,一直在自己闺房里研究那铜管的文馨迈步从闺房走了出来,他脸色有些苍白,似乎看到了什么让人惊骇的东西,站在药铺的大堂中,寻找杨仙茅。没看见,便来到厨房,招手把红裳儿叫了过来,说:“你不是说不知道那水晶圆筒镜怎么用吗?”

    红裳儿一听这话,不由大喜,说:“文姐姐,难道你琢磨出来了吗?”

    文馨却没有她那么兴高采烈,反而面有惧色,低声说道:“那水晶圆筒镜能看见的东西太可怕了。不看也罢!”

    红裳儿这才发现文馨的脸色很难看,原先她一直以为文馨是泰山崩于前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仿佛世间没有什么能够引起她感情的波动,没想到这一次,居然,见她眼中有畏惧,不觉有些奇怪。

    于是,红裳儿将一双小手在围巾上正反擦了擦,快步出了厨房,径直进了文馨的闺房,来到那张大大的书桌前。她已经看见水晶圆筒镜被绑在桌上的笔架子上头,放在桌上,在水晶圆筒镜正下方的基座上,一些水渍。她好奇地把眼睛凑到那上面去瞧。

    这一瞧之下,不由吓得一哆嗦,哎呀一声叫了出来。却原来她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全身长满绒毛的怪物,正在水里游来游去。

    红裳儿吓得蹬蹬往后退了好几步,差点一屁股坐到药材堆里。终于站住了,右手抚摸着不停起伏的丰满胸脯,紧张的望着笔架山下的基座,可是基座上并没有她看见的那个可怕的怪物。她又环顾四周,依旧什么都没有。

    难道自己眼花了吗?

    红裳儿又凑了上去往镜子里瞧了一眼,那可怕的怪物还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把她吓得又是一哆嗦,赶紧抬头起来,退了一步。她奇怪,难道这怪物是在这个圆筒里吗?仔细看看又不像,究竟怎么回事。

    这时,文馨走了进来,用手指了指水晶圆筒镜前端的笔架子基座上的水渍,道:“那怪物是水里的,肉眼看不见。”

第162章 四万八千虫

    红裳儿瞧了瞧水渍,怎么都不相信这里面会有那可怕的怪物。

    文馨见红裳儿疑惑的望着她,说道:“刚才我在研究这玩意儿怎么用,我想着既然那位波斯商人说过这水晶圆筒镜能看到东西,所以我就用来瞧东西,我无意中发现,靠得很近的时候,似乎能模糊地看见一些小东西,但是手晃动太厉害,看不清。所以我就把水晶圆筒镜绑在笔架上面,正好笔架的基座上有我洗完笔滴落的一滴水渍,我就拧动水晶圆筒镜上面的螺口,发现看东西变得越来越清楚,一直到我看清楚水里这只怪物。吓死我了……”

    红裳儿想了想,用手抹掉了基座上的水渍,又重新滴了一滴在上面,然后按照文馨教的办法,再转动圆筒上的螺帽,直到看清位置,这下子,水里不仅有一只,而是有好几只游来游去的怪物,各种形状的都有。吓得她脸都白了,但又更加兴奋。

    红裳儿也不敢再看,扶着胸口朝着文馨:“这东西能看见水里的怪物,怪吓人的,是不是专门用来吓唬别人的呀?我可不相信水里有这些东西。”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只怕就说的这个。”

    “可是这里面不是虫,而是怪物!”

    “以前没见过,觉得怪罢了,见惯了也就不怪了。”

    余晖落尽的时候,杨仙茅这才回到啦药铺。

    文馨和红裳儿互看了一眼,正准备把他们的发现告诉杨仙茅,张氏已经招呼杨仙茅赶紧坐下吃饭,因为饭菜早都已经准备好。这两人便不再说,也担心他看了之后恶心不想吃东西。想着等饭吃完再告诉他。

    饭菜吃完之后,文馨把自己的发现跟杨仙茅说了。

    杨仙茅一听,文馨居然找到了那水晶圆筒镜的用途,不由得又惊又喜,赶紧拿着灯笼进了文馨的房间,将灯笼放在桌上,然后按照文馨所说,点了一滴水在镜头前,再凑到笔架山上往下看。

    文馨和红裳儿在一旁紧张地瞧着他,红裳儿已经留心生怕他吓得像自己一样往后退摔倒,所以准备在他惊叫的时候就将他扶住。想不到杨仙茅瞧了半晌,却疑惑地抬头瞧着她们说:“什么都没有啊,里面黑咕隆咚的。”

    文馨和红裳儿相互看了一眼,红裳儿走过去瞧,说:“不对呀,先前明明看到水里有各种游来游去的怪物的,吓死人了,怎么会看不见了呢?”

    红裳儿也凑上去瞧了,说:“是不是光线太暗了?”

    于是两人赶紧把灯笼靠到了那圆筒旁边,光线亮了些,又凑上去瞧,这下终于能朦朦胧胧瞧到一些东西,但是还是看不真切,不知道是什么。

    文馨摇摇头,对杨仙茅说:“太暗了,等到明天太阳升起来之后你再看,就能看到了。”

    因为红裳儿这句话,这一晚杨仙茅都没有睡好,脑袋里总是想着水里面究竟有什么怪物,这水晶圆筒镜又是如何能看见水里的怪物的。

    第二天早上,等杨仙茅从小山岗锻炼回来,天还没有亮,他就坐在书桌前盯着那笔架绑着的水晶圆筒镜。昨天晚上他已经把这东西从文馨的闺房转移到了自己的屋子。

    红裳儿也陪着他坐在桌边,等着天亮。

    终于,天一点点亮起来,杨仙茅不时探头观察圆筒里的东西,随着光线一点点增强,笔架山绑着的圆筒下,水里的东西也越来越清楚。

    当天色大亮的时候,他终于看清楚,水里游动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小虫子,或者说小怪物。

    杨仙茅并不害怕,却兴趣盎然观察了好半天,这才说道:“这玩意还真好玩,竟然能看见水里的虫子,看来佛祖说的是没错的,水里当真有四万八千虫啊。这莫非就是佛祖的信徒弄出来证明佛祖所说是正确的东西吗?”

    “文馨姐姐也是这么说的。”

    “嗯,已经见识过了,收起来吧。”

    这证明佛祖所说是真理的水晶圆筒镜和那本看不出名堂的《山海经》一起被放进了锦盒中束之高阁了,倒是那水晶凸镜帮了杨仙茅很大的忙。

    因为这几天杨仙茅遇到了好几个眼科需要手术的病人,主要是丐帮的乞丐,杨仙茅依靠水晶凸镜帮他们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另外有几个是城里的百姓,来杨家医馆看病,当杨仙茅提出要用刀子给他们的眼睛开刀时,顿时吓得连连摆手,坚决不同意。毕竟,现在他们只不过是看不大清楚,但是大致还能看见光亮大或者大致的轮廓,要是一刀下去眼睛瞎了,那可怎么办?天生的恐惧让他们断然拒绝了杨仙茅手术建议。

    ………………

    回春堂的隔壁是一家珠宝行。掌柜的正好姓朱,当初回春堂连房租都交不起,拖欠药材穷困潦倒的时候,朱掌柜是看他们不上,所以从来不跟他们往来,即便是两个人一起站在门口,也不会斜眼看看杨明德和家人的。

    杨家当然也是有骨气,既然对方一副势利眼,也就不跟对方交往,所以,虽说远亲不如近邻,却是多年没有什么往来,连见面打招呼这么的客套也都基本上没有过。

    这几天尽管杨家的生意有了起色,但是这一点起色在珠宝行的眼中朱掌柜的眼中,却还是不值一提,他也没想过要跟一个郎中交往,他们家生病买药全部都是去韩氏医馆。

    朱家的珠宝行生意越做越大,朱掌柜开始寻摸着扩大门面。他的另一侧是一家胭脂水粉铺,生意做得也是很红火,不可能把店铺让给他的,于是便把主意打到了回春堂。

    这天晚上,关了店铺门,朱掌柜跟夫人两个合计。

    朱掌柜对夫人说:“今晚上你去找房东孙婆婆商量一下,让她把回春堂杨郎中房子收回来租给我们,叫杨郎中另外找地方去开药铺。”

    朱夫人有些迟疑,说:“这个只怕不大好吧?人家药铺这些日子可日渐红火。”

    “那又怎么样?我们珠宝行可比他好多了,他就是卖上一个月的药赚的钱也比不上我一天赚的钱。你平素跟孙婆婆关系不错,你去跟孙婆婆好好说说,叫她狠下心来去把房退了,我们可以给她加一点房租。——我知道这婆婆是个老好人,不大愿意干这种事,所以你得私下跟她好好说,大不了,给她带份礼去。”

    朱夫人又犹豫片刻,压低声音说:“我听说杨家跟官府关系不错,县衙的钟县尉挺关照他们的。”

    朱掌柜撇撇嘴说:“那又如何?他现在得罪了新来的知府,医药局的学徒阻拦病患上门求医问药,没见到他们一个来月没什么生意嘛!他们都开不下去要关门大吉了。再说了,知府和通判大老爷都是我们珠宝行的老主顾,逢年过节我们可没少给他打点呢,新来的知府上一次接风,我们可是送了一大笔银子的。魏知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