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大盘鸭肉,一盘荷叶饼,一碟甜面酱,再加上一大盘的萝卜条。黄瓜条和葱丝作为晚饭端上桌。鲁先生被请坐在了上座,连蔓儿先拿起一张荷叶饼,抹了酱,又夹起两片鸭肉,加上些萝卜条、黄瓜条和葱丝,卷起来递给鲁先生。

    “请先生品尝。”连蔓儿道。

    家中有美食,自然要先给鲁先生吃。而且,鲁先生见多识广,是个美食家,他的意见举足轻重。

    鲁先生结果荷叶饼卷,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一家人都看着鲁先生,连蔓儿更是恨不得将鲁先生的任何一个表情变化都看在眼里。

    看着鲁先生的表情从惊讶到舒展到享受,一卷荷叶饼吃完,鲁先生幽幽地吁出一口气。

第六百七十一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六百七十一章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一更,求粉红

    “怎么样,鲁先生,好不好吃?”看鲁先生的表情,连蔓儿已经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过,她还是笑着问道。。。

    “妙极了。比我这一路吃的那些烤鸭、熏鸭都好吃。好,很好。”鲁先生捻着胡须笑道。

    饭菜没上桌之前,连蔓儿已经试吃过了,听到鲁先生这样的评价,她并不吃惊。第一次试做出来的烤鸭,似乎比她前世吃过的略差些火候,但却相当的美味。连蔓儿是如此认为的,而且又得到了“美食家”鲁先生的认可,这让连蔓儿信心大增。

    如此的美味,依旧还有很大的改进的余地。比如说操作烤鸭的时候火候掌握的更精确,还比如,用肥美的填鸭代替现在的鸭子之后。而且,现在是夏季,并不是吃烤鸭最适宜的季节。如果是冬春秋三季,做出来的烤鸭还会更加的美味。

    这怎么能让连蔓儿不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那。

    “那我就自己动手了。”鲁先生用旁边的布巾擦了擦手,笑着道,神情中颇有些迫不及待的意思。当然,这肯定有一多半是装出来的。这是鲁先生的善意,也是对大厨的最高赞赏。

    一家人纷纷笑着,都学连蔓儿的样子吃起来。

    “好吃。”

    “真香。”

    “一点都不腻人。”

    “尤其这鸭皮是真好吃。”

    连蔓儿吃了几片鸭肉就停下了,听着一家人的议论,看着他们开心的表情,连蔓儿的心里十分的受用。即便是不考虑以后要用这个开店赚钱,只想到带给一家人这样的美食,让一家人如此享受、高兴,这也是足够让她开心的理由。

    吃烤鸭除了这鸭皮鸭肉,那鸭架也是好物。连蔓儿用鸭架熬了乳白色的汤汁,里面加了些白菜和栗子。就是那些内脏,也没有浪费掉,由韩忠媳妇爆炒了一盘的鸭杂。

    这一顿饭,一家人吃的相当的高兴。

    饭后,大家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慢悠悠地聊天。

    “……想开烤鸭店?好啊,这是个好主意。”鲁先生听了五郎和连蔓儿说的要开烤鸭店的想法,点头表示赞同。“打算什么时候开?”

    “这个不着急,要好好准备。”连蔓儿就道。她对烤鸭店的计划很庞大,要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实施。

    第一次试做烤鸭的成功,不仅让连蔓儿充满了信心,也极大地鼓舞了张氏和连守信。一家人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试做。

    这个年代没有温度计,对于适当的炉温的判断,只能根据经验。连蔓儿的记录在这方面帮了大忙,张氏积累了这些年做饭的经验,很快就能够根据炉子里火焰的颜色等来确定烤鸭最适宜的温度,烤鸭的火候也掌握的越来越好。

    而连守信片鸭肉的手艺更是突飞猛进。

    第三只烤鸭,被分成两半,一半留给鲁先生吃,另一半被连蔓儿用食盒装了,送去了念园。之前连蔓儿就跟沈谨和沈谦说过烤鸭的事,这姐弟俩都颇有几分期待。

    沈谨用荷叶饼卷着鸭肉吃了一些,又喝了一碗鸭汤,就冲连蔓儿点头,说很好吃。沈谦更不用说了,看他以前的身材,就知道他的饮食偏好。这烤鸭非常合他的口味。他听小七描述烤鸭如何好吃,如今真的吃到了嘴里,比沈谨还要高兴。

    “现在这个天,还是有些热。等秋下了,那个时候的烤鸭会更好吃。”连蔓儿就笑着告诉沈谨和沈谦,“我挑几只鸭子,拿好料专门养着,到时候烤给你们吃。”

    “好,”沈谦立刻答应道,“蔓儿,你可要说话算话。”

    “那当然。”连蔓儿笑着点头。

    “秋下啊……”沈谨脸上带笑,语气中却有些惆怅,“也不知道到时候我还吃不吃得到。”

    十月份,沈谨就要进京了。

    “五姐,你放心,肯定吃得到。”连蔓儿就忙道,“到时候不管五姐在不在府城,我许下的烤鸭,一定会送到。”

    连蔓儿估计着,到十月份的时候,她的烤鸭店已经已经办起来了。她的第一家烤鸭店就选定要开在府城里。到时候,沈谨若没有出嫁,自然吃得到。而如果沈谨那个时候已经去了京城,也不要紧。连蔓儿已经初步打算要将烤鸭店办成全国连锁的形式,将来京城里肯定会有她的烤鸭店。沈谨就算是天天想吃,也没问题。

    “好,那咱们一言为定。”沈谨看着连蔓儿笑道。

    “一言为定。”连蔓儿认真地道。

    “蔓儿,你的烤鸭店要开在府城是吗,那以后,我是不是天天都能吃到烤鸭了?”沈谦凑过来,眯着眼睛笑问连蔓儿道。

    “嗯。”连蔓儿点头,“当然可以,只要你自己吃不腻。而且,你要是去店里吃烤鸭,不用付钱,全都算我请客。”

    “也算我一份。”小七也凑过来,笑着道,“小九哥,你看我们够意思吧。有啥好吃的,我都想着你。以后,这烤鸭你爱咋吃就咋吃。”

    “那,咱们也一言为定。”沈谦的一双细长眼睛弯成了两道月牙。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小七一边说着,一边勾起了尾指。庄户人家的小孩在做出重要的约定的时候,经常这样。

    “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沈谦笑着也用尾指勾住了小七的尾指,然后笑看着蔓儿,“蔓儿……”

    连蔓儿心里觉得好笑,不过也将尾指伸出来,跟小七、沈谦勾了勾。

    烤鸭可是非常高热量的食物,沈谦啊刚刚摆脱沈小胖的封号还没有多久吧,以后,会不会因此而变成沈大胖?

    连蔓儿表示她很期待。

    连蔓儿在念园只玩了半天,沈谨现在每天被那两个嬷嬷看着学宫廷礼仪,而沈谦和小七玩耍的时间也不多,楚先生又给他们多安排了许多的功课。连蔓儿对此不仅没有微词,反而相当高兴。因为小七这些天的进步很明显。

    连蔓儿从念园回来,就先到张氏的屋里来。赵氏和连叶儿都在,正和张氏一起给连老爷子准备的装裹铺盖缝面,有细细的棉絮绒绒飘在半空中。张氏、赵氏和连叶儿的头上都沾上了一些。

    “……就是不知足……”赵氏一边手里不停,一边说道,“就咱这庄户人家,有几家装裹铺是新做的,那不都用用过的吗。还有那个布料,绝对都有富余,还嫌少,要是咱,咱就张不开这个嘴。”

    一般的庄户人家,装裹的衣裳都要用新的,但是铺盖一般就用老人平常用的,极少有另外新做的。

    连蔓儿听得赵氏说话,就猜到老宅那边这是又有什么幺蛾子了。

    “三伯娘,娘,这是又出啥事了?”连蔓儿坐到炕沿上问道。

    “还不是你奶,。嫌给的衣裳料子不好。说啥现在讲究用棉绫料子,她不要那白布,让我都给换棉绫的。还骂你爹抠搜,舍不得给她花钱。”张氏皱着眉道。

    “我爷没拦着她?”连蔓儿就道。

    “拦了,老宅那边今天因为这个事,吵吵了半天,又招一街筒子的人。”连叶儿就告诉连蔓儿道。

    各种不省事,不知道好歹。连蔓儿暗自摇头,周氏这是彻底地不顾脸面了。当然,这是旁观者的看法,周氏肯定认为她自己是不得已,别人都对不起她。她这么闹,丢的是别人的脸。

    “那后来咋说的?”连蔓儿又问。

    “老两口子脸对脸地骂,最后老爷子认输了。老爷子说,他就用那个白布的,老太太非要棉绫的。”张氏就道,“你爹就手就把白布拿回来了,老太太就坐在门口嚎,刚才你爹把买的新料子给送过去,还是按着她要的数给买的,这才不嚎了。”

    “她要棉绫,怎么一开始不说?”连蔓儿就道,“她听谁说的,现在讲究用棉绫?”

    张氏和赵氏对视了一眼,连蔓儿的话问在了节骨眼上。

    “还能有谁。”张氏哼了一声道,“那不是城里她大闺女那天来了一趟吗。”

    二郎和罗小燕的事情闹了几天,城里的连兰儿自然知道了消息。在二郎去了罗家村的第二天,她就带着银锁回了三十里营子一趟。

    “……老太太那样,秀儿那样,我都忍了,啥话也没有。知道为啥我最烦她吗,就是因为这个。”张氏道,“可会背地里下绊子,调理坏了。”

    “那天我还碰见银锁了,看见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蔓儿姐有好事都带着我们,芽儿都跟着得了好处,就她啥也没有。她们心里气不过那。”连叶儿就道。

    “她们自己不是好样的,能怪的了谁。她这样闹,更没好处给她。”连蔓儿就道。

    “这以后还得麻烦那。现在还有老爷子在,以后要是老爷子没了,那就无法无天了都。”张氏叹气道。

    连蔓儿听了张氏的话,不由得心中一动。这些日子,周氏虽然性情不改,但是却再没有这么敞开了闹过。这次她敢这么闹,是因为有了底气。

    连兰儿肯定不止是挑唆,还给了周氏底气。

    “这回她给老宅那边买了不少东西吧。”连蔓儿想了想,自言自语地道。

    ******

    先送上一更,稍后会有二更。

    二十九号了,月底倒数第二天,急求粉红支持,求1100粉红o(n_n)o(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二章 整治(二更,求粉红)

    第二更,求粉红。。

    “听说是给拿了不少东西,大包小包的,比过年的时候给的都多。”张氏就道。

    周氏为什么一直将大闺女连兰儿抬举的高高的?这可不仅仅是出于感情,出于对比儿媳妇和孙女们的优越感。周氏这么做,是有着极精明的打算的。

    嫁出门的姑奶奶,尤其还是居长的姑奶奶,在娘家的一些事物上面是有着独特的话语权的。举例子来说,一户人家的老爷子、老太太要由儿子媳妇们负责发送,也就是办理后事,而姑奶奶们是最有权力挑眼的,而且风俗里也纵容这种挑眼。

    姑奶奶们并不负责娘家老人的莽老和发送,但是她可以指摘兄弟和兄弟媳妇们。即便你已经尽力做的很好了,可要是有姑奶奶不满意,那么舆论就很可能导向姑奶奶那一边,事情就会变得不好办。

    当然,这也是事在人为,有的人家的姑奶奶根本就不济事,而有的人家的姑奶奶们则被抬到很高的位置,在娘家有相当的话语权。

    周氏一直抬举连兰儿,就是为了辖制儿子和儿媳妇们的。而连家的众媳妇中,还的说原来的古氏最为精明。古氏把和连兰儿的关系处理的相当好,肯花心思、撒钱,那也是她原来在连家那样如鱼得水的原因

    只是,从连秀儿的事情上,连兰儿让周氏失望了,因此周氏对连兰儿的心也淡了一些,但是该有的礼节周氏还是一直保持着。现在,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连兰儿又终于哄好了周氏,而周氏也需要一个位置高高在上的“姑奶奶”来进一步保证她在连家至高无上的地位。

    装裹衣裳这件事,本不该周氏来闹的,而是应该由连兰儿来闹。可连兰儿却是个人精·她并不肯正面得罪连守信和张氏一家,而且,她想阄,立场也没那么稳当。连老爷子和周氏的装裹·连兰儿可是什么都没出。

    因此,便由周氏出面闹了,还特意在连兰儿走后忍了一天才闹,以为这样大家就不会想到连兰儿身上去了。

    只可惜,这样的遮掩,根本就瞒不过任何人,即便是老实的张氏都瞒不过去。就这么几口人·谁不了解谁那。

    张氏说以后还有的麻烦,就是怕连兰儿以后再一次次地挑唆周氏阄腾。一个拿捏儿子儿媳妇出神入化的周氏,再加上一个在县城生活多年,颇见过些世面的连兰儿,可想而知,会造成怎样的烦扰。

    现在有连老爷子在,在装裹衣裳这件事上,连老爷子坚决不要棉绫·只这一样,不用别人说什么,就已经将周氏比到极不堪的位置上去了。那以后·如果连老爷子走在了周氏的前头,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能这样放任了,必须得找出一个解决的法子来。

    连蔓儿并没有跟张氏说什么,而是往前面书房,单独找了五郎说话。

    “哥,咱得想个法子。”连蔓儿对五郎道。

    以后五郎必定会走上仕途,然后就是小七。官声在这个年代是十分重要的,而官声包括的不仅仅是处理公事所得到的评价,还包括家事。有个隔三差五就要跳脚闹腾的奶奶,即便大家都知道是她不对′五郎的脸上也好看不了。

    要真正的解决问题,当然要从根本上来。

    “哥,你说她这么撺掇着老太太阄,图的是啥?”连蔓儿问五郎。

    只是为了给她们家添堵,给她自己出气?不,显然不是。这一年来·她回三十里营子的次数比以前几年回来的次数都多,又肯花钱给连老爷子和周氏买东西,当然不会只想要给人添堵、给自己出气。

    “图的当然是好处。”五郎想了想,就道,“要不咱受不了老太太三天两头的闹腾,知道她在老太太跟前说话算数,咱上赶着找她。那以后,她在咱这就算有了功了。咱能不给她好处?要不,就是事情阄的不像话,她主动出头来说和,自然得向着咱说和,这样,也是对咱有了功。外头人也得说她好,咱再对她带搭不理的,人家就该说咱做的不对了。”

    “没错。”连蔓儿点头,五郎将事情看的很透彻,和她想到了一处去。

    “想的是挺好,可咱们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五郎冷笑道。

    “可老太太发话,咱们就被动了。”连蔓儿就道,尤其还有一个连守信,那是无论连老爷子和周氏对他们怎么样,都对这老两口子有感情的。

    “是啊,我也再想。法子也不是没有。”五郎就道,“还挺容易就能办得到。”

    “那就去做。”连蔓儿就道,“咱们什么都不做,还真让人当咱们是泥捏的了。总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再不敢打咱们的主意。

    连蔓′和五郎低声地商量了半晌,最后两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那就见点真章吧。”五郎就道,“虽然说,打从心底里,我不愿意这么做。”

    “这也是没办法。”连蔓儿道。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心想做一个好人,也没必要一定将自己束缚在一个框框里面。连蔓儿还记得她前世看过的某个喜剧片,那里面的一句话其实说的很有道理,想要做一个好官,那就要比贪官、恶官更聪明、更“奸”。

    面对好人,同样做一个好人,甚至比她更好。面对恶人,那就做一个恶人,比她更恶。

    周氏她老人家是不能动的,但是能动的人很多、很多。

    连蔓儿和五郎相视而笑。

    当天,五郎和鲁先生就坐马车去了府城,管事韩忠和两个小厮随行。路过镇上的时候,五郎还带上了吴家兴。第二天一早,连守信也带着陈掌柜和另外一个管事出了门,牧场那边有些事,需要连守信去处理。

    连守信和五郎都出门了,连蔓儿一家立刻紧闭门户。当家的男人们不在家,女人们自然要更加谨慎,闭门做针线,不闻门外事。当然,小七依旧还是去念园读书的。

    赵氏和连叶儿过来帮着做活计的时候,就看见张氏有些闷闷不乐的。

    “五郎得去书院,鲁先生跟着一起去了。昨天下晌就走了,估计在县城住一晚,这个时候差不多能到府城了。得好几天才能回来。那边牧场又出了点事,孩子他爹带人过去,也得个两三天的工夫。”张氏告诉赵氏道。

    丈夫和大儿子都不在家,张氏的心里还是有些空落落的。

    外面天气炎热,屋子里却阴凉许多,张氏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做了半天的针线,吃过了晌午饭,娘儿三个就都各自去歇晌午觉。

    连蔓儿睡的正香,就听见外面急促的脚步声响。那响声去了东屋,一会的工夫,又往西屋来。

    是丫头小喜。

    “姑娘,醒醒,出事了。”小喜叫醒了连蔓儿,说道。

    “小喜,有啥事?”连蔓儿坐起身,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