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是担心因为老宅的事情,而让连枝儿受到刺激,影响情绪,继而影响到她肚子里的孩子。

    “你姐没事。”吴家兴虽然也是风尘仆仆,不过态度颇为镇定,笑容也依旧温暖,“估计现在还在家里陪着娘那。有娘,还有姥姥照顾着,准保没事。”

    吴家兴称呼连守信为岳父,但是对于张氏却一直跟连枝儿一样喊娘。

    听说连枝儿没事,连蔓儿也就放心了。

    一行人疾驰向前,三十里的路,用了平时三分之二的时间就赶到了。进了三十里营子,也不停留,直奔老宅。

    这个时候,天已经大亮。村内街上的人明显比往日多了许多,大家看见连蔓儿家的车马来了,都在旁边嚷嚷说来了,来了。

    老宅的大门前,聚集着更多的人。

    马车在老宅大门口停下,连蔓儿和小七下了马车,就跟在连守信和五郎的身后往院子里走。吴家兴带着人,跟在连蔓儿和小七的后头。

    院子里,也站了不少人。大家自动地给连守信这一行人让路。张氏被韩忠媳妇扶着,从上房里出来。她的眼圈红红的,看见连守信,就落了泪。

    “可回来了,赶紧的吧。”张氏让连守信赶紧往屋里去。

    连守信看见张氏这个样,心里本能地预感到了什么,脸色一时间变得惨白。他撩起袍角,一边嘴里喊着爹,一边几步就奔进了上房。

    “娘?”连蔓儿几个落后了一步,就将询问的目光落在张氏的脸上。

    “都进屋看看,给你爷磕个头吧。”张氏就低声对几个孩子道。

    五郎、连蔓儿和小七交换了一个眼色,他们知道,连老爷子怕是不行了。

    张氏、吴家兴就留在了外头,五郎、连蔓儿和小七进了上房。

    连老爷子直挺挺地躺在炕头,周氏盘腿坐在他的身边,半垂着头,眼圈红红的。连守仁、连守义、连继祖、六郎都站在炕下,也都红着眼圈。连守信正半跪半趴在连老爷子跟前,一声声地叫着爹。

    “爷。”几个孩子进了屋里,齐声叫人。

    站的近了,连蔓儿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连老爷子的脸。连老爷子是红黑的脸膛,不过现在,却成了一张金纸的颜色。他双眼紧闭,因为消瘦和衰老而有些瘪进去的嘴巴轻微地动着,不是说话,而是在呼吸。

    任由连守信怎么在连老爷子耳边叫,连老爷子都没有任何的反应。

    “从昨个开始就啥也不知道了,你叫也是白叫。”周氏拖着哭腔说道。

    也就是说,连老爷子摔到炕下之后,就一直是昏迷不醒的。

    “郎中、郎中那?”连守信大叫。

    …求粉红(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一章 瞑目

    “老爷,李郎中陪了半宿,天亮的时候刚走。”管事韩忠正好和连守礼从外面进来,听见连守信这样叫,忙上前答道。

    连蔓儿回过头,就看见连叶儿也从门外挤了进来。连叶儿的目光跟连蔓儿的对上,就忙走到连蔓儿跟前。

    “蔓儿姐,你刚回来?一宿没睡吧?”连叶儿似乎看出连蔓儿脸上有些倦容,就轻声地问道。

    “嗯,接到信儿,正好天擦黑了,我们马上收拾了,连夜赶回来的。”连蔓儿就点头道,她又有些奇怪地看了连守礼一眼,将声音略压低了问连叶儿道,“叶儿,你爹刚才干啥去了?”

    这种时候,事事有连蔓儿家的管事、伙计,还有村里的人帮忙,连守礼就应该和连守仁、连守义、连继祖一样,守在连老爷子的跟前。

    “我爹刚才上山了,村里老人说咱爷看着要不行了,得准备后事啥的,得上山看看墓址。”连叶儿就告诉连蔓儿道。

    “哦。”连蔓儿点了点头,心想这倒是正事,只不过,“这件事,不应该是……”

    连蔓儿眼睛朝连守仁的方向瞟了瞟,看墓址这种事,应该是身为长子的连守仁所应该做的。

    “他不去,说离不开咱爷,就让我爹去了。”连叶儿就道。

    “哦。”连蔓儿意味深长地又哦了一声。是啊,这个时候,连守仁怎么会离开连老爷子那。虽然大家伙都说连老爷子要不行了,但是万一他还能醒过来那?哪怕是好不了。能明白那么一小会也好啊。老人家的临终遗言,那可是很贵重的。

    连守仁当然是片刻都不会离开。

    而且,连蔓儿估计。如果连老爷子真的能够清醒,那么他最想见到的人,应该也是连守仁吧。

    想想这爷俩相处的几十年,连蔓儿只能暗自摇头叹息。

    “再去请,再去请。”这会工夫,连守信已经催着韩忠再将李郎中给请来。

    韩忠知道,这个时候不是能和连守信讲道理的时候。而且主家吩咐,他也只能去做。因此,就答应了一声。出门去请李郎中。

    屋里的几个人,包括周氏、连守仁、连守义、连守礼、连继祖等,虽然都隐约有些明白,连老爷子是不成了。但是心里都难免还存了些许的希望和侥幸。希望连老爷子能醒过来,能好起来。

    很快,李郎中就被请了来。

    连守信就拉了李郎中的手,请他救救连老爷子。这样的事情,李郎中行医这些年并不是第一次见了。他已经给连老爷子诊了几次脉,又陪了连老爷子那么久,现在只要看连老爷子的脸色,他就知道。这个人不行了。不过,看了一眼连守信。李郎中心中叹息,但还是坐到炕前,给连老爷子诊脉。

    李郎中这么做,不仅是照顾连守信的脸面,就是平常人家,他也会这么做,为的是安抚。李郎中行医多年,风评极佳,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有些本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精通世故而又为人正直。

    李郎中认真地诊了一会脉就站起身,连守信忙上前去询问。

    “李先生,我爹咋样?需要啥药,李先生你尽管开方子。”

    “能开的方子都已经开了……”李郎中叹气,摆了摆手。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话,蒋氏手里端着碗热腾腾的药汁,挑门帘从外面走了进来。

    “再试试,如果这药能吃的下,就有几分生机。”李郎中见人熬了药来,就说道。

    连守信脸上就有了几分光彩,周氏、连守仁等人的脸上也是如此。大家七手八脚,就将连老爷子的头垫高了一些,周氏拿羹匙舀了药,去喂连老爷子。

    只是,一羹匙的药虽然勉强被喂进了嘴里,却几乎都从连老爷子的嘴角流了出来。这正是俗话里说的,水米不能进了。

    就是这样,周氏还是连喂了两羹匙,最后她的手也稳不住了。

    连蔓儿还是第一次看见周氏手抖的这样厉害,而且,这一次,完全没有做作的成分。一屋子的人,几乎都掉了泪,连守仁还呜呜地哭出了声。只有周氏,眼圈虽然红着,却是一滴眼泪也不掉。

    正如大家所说的,周氏是一个“刚强”的人。

    都到了这样,连守信还是不肯放弃,他让五郎端了药碗,他自己拿了羹匙,亲自喂连老爷子喝药。

    只不过,奇迹却并没有发生。那药汁喂进去多少,还是流出来多少。

    连守信试了几次,最后也只能颓丧地放了手。就在这个时候,连蔓儿发现,连老爷子的被子似乎动了动。连蔓儿眨了眨眼睛,怕自己一夜没睡,眼花了,就让小七看。

    小七也看见了。

    “我爷的手刚才好像动了。”小七就道。

    连守信连忙爬到炕上,掀开被子。连老爷子的手骨节粗大,皮肤粗糙,那是庄户人家特有的、操劳了一辈子的手。

    大家都看见了,连老爷子的手指确实动了动。

    “爹……”连守信一把就抓住了连老爷子的手,一边紧张地看着连老爷子的脸。

    连老爷子的眼睛没有睁开,不过可以看到眼皮下面的眼珠子动了动,接着,连老爷子的嘴巴也蠕动了两下。

    “老爷子醒了,老爷子醒了。”

    “这肯定是知道老儿子回来了,这老爷子啊,强撑着一口气,就等着他老儿子那。”外面就有村里的人议论道。

    “爹,爹,你醒醒,睁开眼睛看看,我回来了。”连守信有些哽咽地道。

    也许真的是连守信的孝心感动了上天,连老爷子终于缓缓地、艰难地睁开了眼睛。那双眼睛,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连守信急忙往连老爷子的眼前又凑了凑,一边嘴里喊着爹。

    连老爷子的眼睛终于落在了连守信的脸上,不知道他是不是认出了连守信,只见他的嘴巴又张了张,却只发出两声没有意义的啊啊声。

    连守信就将耳朵贴了上去,可是这次,连啊啊的声音都没有了。

    “五郎、小七,蔓儿,赶紧来,让你爷看看你们。”连守信伸出一只手,胡乱地在脸上抹了一把,就招手让五郎、连蔓儿和小七都到连老爷子近前来,让连老爷子能够看到他们。

    连守信这是也认识到了,连老爷子不行了。他希望连老爷子在最后,能够看一看他的几个孩子。

    “爹,这几个孩子,都跟我一块回来的,来看你老。爹,你看看他们。”连守信大声道,一边让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叫人。

    “爷。”几个孩子都叫道。

    连老爷子又张了两下嘴,发出意义不明的一声啊,随即就缓缓地合上了眼睛。他又恢复了一动不动躺在那的姿势,只有嘴巴的轻微蠕动,发出轻微而艰难的呼吸声,证明他还活着。

    “老爷子这个岁数,不算少亡。儿孙都在跟前……,哎,准备后事吧。”李郎中说了这么一句,就冲连守信抱抱拳,转身走了。

    这里已经没有他的事了。

    连老爷子是在巳初三刻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从昏迷的时候开始,到最后离世,他都没有再说一句话。

    “儿孙都在跟前,老儿子和老儿子家的孩子们大老远也都赶回来了,老爷子啥挂念都没有了,就走了。”有的村里的老人是这样说的。

    听到的人都点头,没有人会反驳这样的话。

    连老爷子过世的时候,几个儿子都在,孙子辈,除了被招赘的三郎(宗法意义上讲,三郎已经不是连家的子孙了,他在与不在意义不大),还有不知所踪的四郎(大家都默契地忽略了四郎),所有的孙儿都在场,两个闺女中,老闺女实在离的远,可大闺女一家都在。

    在民间,生死都是大事,而生与死相比,死更是大事。而在这件大事上,讲究的就是儿孙们都在跟前,给老人送终。如果一个老人最后咽气的时候没人知道,或者说身边的人少,那会被认为是非常可怜的。而儿孙们平时再孝敬,这个时候没在跟前,也要被人所诟病。

    连蔓儿觉得,这种风俗,应该是出于人们面对死亡的恐惧。

    连老爷子咽了气,屋里屋外顿时一片哭声。

    “爹啊,爹啊,你带我走吧。”

    其中连守仁哭的最厉害,连兰儿哭的最大声。连守信他们回来了这一会,连兰儿一家一开始在西屋,后来扭扭捏捏地过来,也不敢太说话,处处陪着小心,偷瞄连守信的脸色。

    连守信对连兰儿一直是视若不见。

    众人都跪在地上,只有周氏还盘腿坐在炕上。就是这个时候,她也没掉眼泪,更是一声都不肯哭,只是紧紧地抿着嘴角。

    屋里这么一哭,外面的人不用传报,就知道是连老爷子没了。就有里正、春柱爹等村里的老人,还有吴玉贵、吴玉昌等人进来。

    连老爷子没了,要开始操办丧事。庄户人家的习俗,都是大家伙相帮着操办丧事。

    补昨天的更新,弱颜潜下去再码今天的。这么快又要到月底,求攒了粉红票的童鞋支持下吧。(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二章 戴孝

    连老爷子已经过世,就不能继续再放在炕上,而是要进行小殓。发送老人,也就是给老人治丧这种事,一般很多事情都不要自家人动手,而是要亲朋帮忙。

    这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风俗。说它是需要,因为这种时候,丧家一般都是悲伤过度,哪里会有精神去理会杂事那。说它是一种风俗,是因为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这也是乡邻们互帮互助的一种优良传统,里面满溢着浓浓的人情味,以及生者对于死者,对于死亡这件事情本身的尊重。

    不用人说,吴玉昌就主动地做起了知客。旁边还有吴玉贵、管事韩忠等,还有村里久经世故的老人们,比如春柱爹等帮着张罗。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要给连老爷子净身,换上装老的衣裳。这件事情还不能拖,因为人刚咽气的时候,身体还是柔软的,这个时候穿衣比较容易。如果时间拖长了,就不好办了。蒋氏已经在知客等人的提醒下,烧了一大锅的温水,用盆子装了送进来,放在炕上。

    连蔓儿、小七、连叶儿几个小孩子就先被打发了出去。

    给连老爷子净身、穿衣这件事情,自然是由周氏来主持。不过,只有她一个还不行,还得有人帮忙。

    “我、我来给爹洗身子、穿衣裳。”连兰儿就自告奋勇地道。

    “不用你。”一直当连兰儿是空气的连守信突然开口,他伸手拦住要上前的连兰儿。“你那边屋里待着去吧。这边……”

    连守信说着话,就朝张氏看了一眼。

    “有五郎他娘那,还有叶儿她娘。继祖媳妇也帮把手。”连守信一句话,就定下了给连老爷子洗身子和穿衣裳的人选。

    在民间,这个人选是有讲究的。丈夫死了,如果妻子还活着,那么这件事理所当然要由妻子来完成,亲生儿女们帮手。而能够为老人做这件事情的儿女,自然是平常家里有出息。被老人所喜爱,同时也是孝顺老人的。

    在这个重视孝道的年代,能够为老人做这种事。是非常有面子的,而且算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孝行。

    本来,连兰儿作为大闺女,是可以做这件事的。但是现在。她却没有了这样的资格。显然。连守信已经认定,连老爷子的死与连兰儿有关。作为气死连老爷子的元凶之一,连兰儿已经没有这个尽孝的脸面了。

    连兰儿神色惶然,她当然知道连守信是怎么想的。连守信一回家,没有跟她发作,只是因为要先紧着办连老爷子的事,这并不代表,连守信会不追究。所以连兰儿就更希望。能够通过为连老爷子净身、穿衣,来为自己增添砝码。同时淡化连守信对她恶感。她可怜巴巴地朝周氏看了过去,希望这个时候周氏能为她说话。作为未亡人,在这个时候,周氏的话是相当有分量的。

    但是,出乎人意料的,周氏这次却没有为连兰儿说话。周氏似乎是没有听见连守信和连兰儿之间的争执,她根本就没抬头往这边看。

    连蔓儿在外屋听见里屋说话,就忙低声嘱咐了小庆两句。小庆就转身又进了屋,一会的工夫,就有两个媳妇半扶半拖地将连兰儿从屋里带了出来,奔西屋去了。

    又一会,何氏也被打发了出来。显然,她也被剥夺了给连老爷子净身、穿衣这项荣誉。

    屋里面,别人都走了,就只有周氏、连守仁、连守义、连守礼、连守信,还有张氏、赵氏和蒋氏,这是连家将送连老爷子最后一程的所有人。

    虽说是让儿媳妇们伺候,但是有这么多的儿子,给连老爷子擦身的活计,就不会真的让儿媳妇们来做。

    周氏坐在炕上,带着四个儿子给连老爷子脱了衣裳,一边就用湿帕子给连老爷子仔细地擦拭身体,用梳子给连老爷子梳理头发。张氏、赵氏和蒋氏则聚在炕梢整理连老爷子的装老衣裳。

    装老衣裳从内到外一共好几套,普遍的做法是先都一件件套好了,再给连老爷子穿上,而不是从里到外一件件地穿。三个人都是做惯了活计的利落人,一会工夫,就将衣裳整整齐齐地整理好了,周氏又带着几个儿子,趁着连老爷子身体还软和,将整套的装老衣裳给连老爷子穿上了。

    之后,一众人又放声大哭。这个时候,等在外面的人才将灵床抬进屋里,众人相帮着,将连老爷子的尸身抬到灵床上,整理了一番。又有人摆设好香案等一应用具,小殓这才算完成。

    小殓之后,便是接受吊唁了。

    庄户人家,消息口耳相传,哪家有人没了,转眼十里八村的人就知道了。不用人报丧,有礼往的人就会自动前来吊唁。不过在庄户人家的俗语里,一般不说吊唁这样文绉绉的话,他们一般称之为吊纸。

    办丧事,不同于办其他的事情。庄户人家,非常重礼,但是因为物力所限,拿不出重礼来,一般吊唁,只要拿上一扎大纸就可以。一般的庄户人家,也都是拿这种礼,所以称之为吊纸。

    当然,也有送白布,还有送礼金的。只不过一般的庄户人家非常少,只有富有的人家,或者关系非常亲密,且走动的特别近的亲戚才会这么做。

    近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