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敌人从那个方向进攻,那么,除非困死高阙,用饥饿和绝望,迫使高阙守军投降,不然的话,就算是死伤十万,恐怕也无法攻陷。

    现在,程不识能指望的,大抵也就唯有墨家的专家,能够研究出高阙城的弱点和防御盲区。

    ………………………………

    程不识凝视着高阙时。

    呼衍当屠也站在高阙城头,凝望着远方的北河对岸。

    四天前,他才带领着从河阴撤退的残兵败将,狼狈逃回高阙。

    甚至,只差一点,他和他的军队,恐怕就全部要被汉军留在北河对面了。

    数日前,当他果断率军从河阴撤退时,汉军主力,那支可怕的神骑,也从九原渡河,进入宜梁。

    呼衍当屠永远都不会忘记他当时所看到的场景。

    那支可怕的恐怖的汉军骑兵,确实不负‘神骑’的威名。

    他们穿戴着如同神话传说中的神兵神将的甲胄,骑跨着一匹匹高大的骏马,举着那一支支的可怕骑枪。

    他们比山峦还稳固,比大河还澎湃,似沙尘暴,又似龙卷风。

    动如飓风,静若高山。

    匈奴的一切骑兵和军队,在那支神骑面前,就跟蝼蚁一样脆弱!

    几乎没有任何人是他们的一合之敌。

    汉朝神骑,几乎只用了一个冲刺,就让一个匈奴万骑崩溃,另外两个逃之夭夭。

    要不是那支汉朝的神骑似乎不能进行长距离的突袭,此刻,他呼衍当屠已是一具尸体。

    但即使如此,他的主力,继在河阴遭受重创后,又在宜梁被汉朝人咬了个遍体鳞伤。

    呼衍当屠几乎丢弃了大部分的牲畜和杂牌部族,让他们充当阻滞汉朝人速度的盾牌,连夜奔逃数百里,这才捡回一条命,回到高阙。

    现在,呼衍当屠已经知道,当初的折兰人是怎么败的了。

    那支可怕的神骑,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所能出现的恐怖军队。

    甚至,呼衍当屠内心都有些相信那些传说了。

    传说……汉朝皇帝是神明下凡,所有有神兵神将护法……

    传说……汉朝皇帝有无穷伟能……能知过去未来……

    “汉朝有那个皇帝在位,大匈奴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呼衍当屠的内心充满了悲观和绝望。

    不止是他,高阙城里,类似的悲观和绝望情绪,就像瘟疫一样到处蔓延。

    甚至,有萨满祭司私底下传说着一个在过去根本不可能出现匈奴的谚语:汉骑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呼衍当屠也听说了这种谚语。

    但他却找不到反驳的办法,只能尽力压制和禁绝。

    因为,这句谚语说的是真的。

    在河阴,没有神骑的情况下,汉朝人以不过两万的步骑,就击败了他率领的主力。

    而在宜梁,汉朝人不过是用两千‘神骑’,就吓得一个万骑当场崩溃,其他人狼狈逃窜。

    将所有的牲畜和辎重,都拱手让给了汉朝人。

    也是从哪个时候开始呼衍当屠才知道,原来,人心的力量,竟是如此之大!(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二节 墨家的秘密

    高阙塞,即使只是远观,这座可怕的要塞,也足够宏伟!

    它的左右两侧是陡峭的山壁、悬崖。

    高耸入云的阳山山脉,就像一个霸道的地主,毫不留情的将北河拦腰截断。

    即使是北河,在阳山山脉面前,也只能低头。

    于是,北河从阳山东面绕出一个大弯,改道向东流去。

    整条阳山山脉,只有一条谷道,贯通南北。

    而高阙塞,就控扼着这条谷道。

    墨家的墨者们,站在北河北岸的一个高台上,用着千里镜,远观着高阙塞的轮廓。

    其实,高阙塞,不算很高。

    它的城墙大约只有三丈不到的高度。

    然而,它是依山为塞,以河为险。

    若在春夏秋三季,滂湃汹涌的北河,就是它最好的护身符。

    无论敌人从那个方向进攻,都必须渡过滂湃的北河。

    也就只有这样的冬季,高阙塞才会失去北河天险。

    但是,虽然没有了北河天险,高阙塞却也多了一个名为‘冰’的防御利器。

    只要在晚上从城头向下浇水,草原夜晚的极端气候,立刻就会冻住整个城墙的墙面。

    什么云梯,什么攻城车、巢车、撞木,统统失去了作用。

    匈奴人自然懂得这个简单原始但却有效的手段。

    此刻,整个高阙的外表,就像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凌。

    墨家的墨者们看着那些冰凌,都感觉棘手无比。

    “果然不愧是赵武灵王和秦始皇帝都重视的要塞!”一位精于土木工程的墨者感慨道:“见过这高阙塞后,吾才知道,这世界果有不下函谷的要塞!”

    函谷关,是天下第一关。

    数百年来,它守护着关中的三秦大地,抗拒了无数来自东方的强敌。

    它的坚固和险要,数百年来,文人骚客,无不感叹。

    但,谁又知晓,在这北方的塞上,居然也存在着一个不亚于函谷的要塞?

    这座要塞的坚固和险要,跟函谷一般,不在于它的城墙有多高,也不在于它的城池有多大。

    只有一个字:险!

    此塞有着跟函谷关一样的地利和险要。

    更可怕的是——它不同于函谷关。

    函谷关是建在峡谷之口,扼守要道。

    而高阙塞,则是建立在两座山峦之间的塞城。

    这是秦人在赵武灵王的高阙塞的基础上改进的结果。

    数百年后,郦道元著《水经注》时,就曾在高阙的名条下,形象的描绘高阙塞的可怕和险要,他说: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峨然云举,望若阙焉。即状表目,故有高阙之名。自阙北出荒中,阙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自古迄今,常置重悍,以防塞道。

    这说明,在当时,郦道元所见的高阙城,不是依靠一座山,而是两座以上!

    不然,不会有‘跨山结局’的描绘。

    此时,在墨家众人眼里,高阙塞就是倚傍着两座高山,矗立在云端。

    换句话说,秦人的形容没有错。

    以秦时的技术,这座要塞,除非守军自己投降,不然想靠外力攻陷?

    函谷关外的累累尸骸,就是那些企图攻击此塞的人的下场!

    不过呢……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

    秦时号为天险的函谷关,在当世,已然失去了很多的作用。

    在新的战争形势下,旧有的一切规则都将改写。

    况且,军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攻城技术器械的进步,在今天,已经远飞当年的赵武灵王和秦始皇帝所能想象的了。

    曾经不可陷落的要塞,在今天,已经变成了‘可以攻陷’。

    “此来,陛下授权我等可以使用甲级绝密!”一位皮肤有些黝黑的墨者说道:“机会难得,不若我等试验试验?”

    其他人相视而对。

    甲级绝密,是墨家最机密的研究项目。

    时至今日,能有成果的也就三五个。

    但就是这三五个,任意一个拎出来,也足以改变世界。

    譬如,手里的千里镜,在两三年前,就属于甲级绝密,但在现在,它的密级已经下降到了乙等,这意味着它可以被装备给军队的高级将领,但依然限制常人接触。

    原因嘛,许多墨者心里都清楚。

    因为,更高级的千里镜,已经在实验了。

    据说,那种千里镜,可以窥见九天……

    禁忌的器械啊!

    当代墨家的钜子杨毅,看着其他墨者都眼巴巴的望着自己,等待他的决定。

    “甲级绝密,不到万不得已,不得使用!”杨毅摆摆手说道:“诸公也该知道,那种禁忌之力,在还没有完全掌握之前,就贸然使用,会有多么可怕的结果……”

    其他人闻言,也都心有戚戚然的一凛。

    甲级绝密,在墨家内部,意味着最前沿的道。

    窥见大道,岂能不付出代价?

    最近两年,已经有数位墨者,牺牲在了窥道之路上。

    代价如此高昂,让人感觉沉重无比。

    “用砲吧!”杨毅望着高阙城,说道:“先试试看,实在不行,吾再请示陛下……”

    现在墨家手里面的那几个甲级绝密研究的产物,大部分,墨家都没有搞清楚它们为什么会如此?

    墨家只知道,那代表了道,也代表了天地自然的根本规律。

    就像水能被火加热,植物能从土壤中吸取养料,生命离不开阳光的照耀。

    甚至有人断言,倘若能弄清楚这些事物的规律,那就可以接近天道,触摸大道了。

    对于道,诸子百家都是各有理解。

    在墨家眼里的道,就是自然,就是天地。

    上穷九天之奥秘,下窥九幽之虚实。

    这是当代墨家的口号,也是他们的使命。

    而在接近和观察‘道’的时候,某些事物,发生了某些不可思议的变化,并且出现了某些可怕的禁忌之物。

    这就是现在墨家大部分的甲级绝密的由来。

    它们都是诞生自‘化学实验’中的产物。

    但是,今天的墨家,并不能掌握它们。

    它们充满了危险,有着禁忌一样的力量。

    当今天子似乎对这种禁忌,非常感兴趣,不仅仅下了封口令,禁止外泄,还拨款数千万,进行实验和摸索。

    此番出征前,天子曾经准许过墨家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哪种物质,彻底毁灭高阙。

    但杨毅并不敢。

    因为……

    稍有不慎,墨家的精英就都要粉身碎骨!

    比起那种不可控的力量,杨毅还是更喜欢同样出自墨家的‘砲’。(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三节 抉择(1)

    ***

    杨毅的提议,让众人都点了点头。

    确实,那种东西,太可怕了。

    稍不注意,就是粉身碎骨。

    还是用一些大家可以理解的手段进行操作比较好。

    这个所谓的‘砲’,其实就是从战国时期的‘梢’改进而来。

    这种借助杠杆原理进行远程投射打击的攻城武器,一直以来因为精度的关系,出场率并不高。

    但,现在,墨家改进了它的机械结构以及投射方式。

    使得它更复杂,更精密。

    但却也更可怕,更具毁灭性。

    本来,这种武器研究出来也是个摆设。

    因为中国现在没有这种武器的用武之地。

    所以,在制造出了第一具的样机,进行实验过后,这种武器就被束之高楼了。

    直到今天,当高阙城横亘在汉军眼前时,这个曾经墨家发明的武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既然做了决定,杨毅立刻就叫来了一个汉军的军官,将一个信物交到他手里,嘱托他道:“请贵官去车骑将军处,将我墨家的行囊取来!”

    新型的‘砲器’,可不是战国时期的傻大粗。

    这种可怕的攻城武器,仅仅是图纸,就有数十张。

    显然,光靠人力是无法记忆清楚的。

    当然,虽然不能马上动手制造那种‘砲’,但却也可以先行准备起来。

    杨毅随后找到了程不识,请求其派出隧营士兵,砍伐附近森林的巨木。

    于是,一颗颗矗立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巨木,被砍伐,然后拖到了高阙城外的旷野,堆砌起来。

    呼衍当屠站在高阙城上,眺望远方的汉朝举动。

    这让他非常奇怪。

    “汉朝人究竟想做什么?”呼衍当屠疑惑不已。

    匈奴人自然不是什么土包子,曾经有无数的汉朝官员和贵族,逃亡到匈奴。

    这些人带去的不仅仅是汉室的情报。

    更带去了许多知识和见闻。

    所以,匈奴人知道,汉朝要攻击一个坚城,一般都是先在城外制造各种云梯和巢车。

    但是,这高阙城如今,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冰凌,本身又是依山结局,地势险要。

    哪怕是匈奴中以山地作战闻名的卢候部族,在这个高阙城外活动也极为困难。

    汉朝人能把云梯和巢车送到城下吗?

    即使勉强送到城下,他们的云梯能够挂上城墙吗?

    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如此,那这些汉朝人在干嘛?

    呼衍当屠想不明白,但直觉告诉他,高阙有危险了。

    “哲哥!”呼衍当屠转身看着自己身后的弟弟,说道:“你带呼衍氏族的本部万骑去榆林塞,主持诸部族的撤退之事!一定要将各部族和他们的人民、牲畜都安全的撤到居延泽!”

    “这样即使高阙有失,匈奴也不会遭受太大损失!”

    前不久的河阴之战以及汉军三路并进的形势,不止在军事上给与了匈奴重创。

    在经济上更是如此。

    至少有两万多邑落和四五万的奴隶,没有来得及撤退。

    自然,他们都掉进了汉朝的嘴里。

    甚至……

    呼衍当屠还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有部族,譬如说贺赖部族的几个氏族,是主动带着人民和牲畜‘跪迎’汉朝骑兵的。

    想到这里,呼衍当屠就不由得将眼睛狠狠的瞪了一下那几个部族的首领。

    很显然,这些人又习惯性的玩起了两头下注。

    这也是草原民族的常态。

    在过去,无论是月氏人强大还是东胡人横霸,仰或者匈奴崛起,都有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

    甚至于,据说当年,秦朝强盛之时,头曼单于曾经认秦朝大将蒙恬做亚父……

    对外人来说,这种情况很难理解。

    但对草原上的民族来说,这是常态。

    一切为了部族的生存和延续。

    引弓之民,比其他任何民族,都更渴望生存。

    为了活命,没有什么事情是引弓之民做不出来的。

    譬如说,现在几人知道当年的冒顿单于,曾经卑躬屈膝,在东胡人面前跟狗一样摇尾乞怜?

    所以,呼衍当屠很清楚,一旦高阙失陷,那么,还停留在阴山内的部族,恐怕就统统都要哭着喊着去跪迎汉朝‘王师’。

    用汉朝人话说,就是箪食壶浆……

    呼衍当屠可不愿意增强汉朝的国力!

    当然了,对匈奴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保住高阙。

    高阙能保住,那就一切还有得商量。

    而且,呼衍当屠就不信了。

    汉朝人野战强,难不成攻城也强的一塌糊涂。

    有着这高阙天险在,以呼衍当屠看来,汉朝人不死伤个三五万,休想摸到高阙的边!

    但呼衍当屠不知道的是,在他将自己的弟弟哲哥派去了榆林塞后。

    这高阙城,立刻就暗流涌动起来。

    许多部族首领,悄悄的利用一些机会,聚在一起交头接耳。

    “这匈奴,我看是要灭亡了……”黑暗的角落里,有人陈述着:“但我们不能跟匈奴一起灭亡……”

    “是啊,是啊……”许多人回应着。

    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匈奴,哪怕是能守得住高阙一个月,但绝对守不住一年。

    汉朝迟早会攻破高阙。

    高阙一陷落,意味着河间地和阴山也要落到汉朝人手里。

    那榆林塞虽然坚固,但,哪里比得上高阙呢?

    匈奴丢了此地,还可以退守河西,退守祁连山和胭脂山。

    但这些部族若没有了这阴山和阳山之间的牧场,那就要沦为奴隶了。

    甚至很可能灭亡。

    对游牧民来说,没有了牧场,等于死亡!

    “可是……汉朝人是农耕衣带之国啊,与我等引弓之民,完全不搭!”有人疑虑着道:“汉朝人能容忍我们继续在此放牧吗?”

    有些传承比较久远的部族还记得当年秦人在此的情况。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不敢弯弓相对。

    那既是秦人武力和功勋的象征,也是秦人跟引弓之民决裂的象征。

    秦人,可不愿意胡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活动。

    他们驱逐了一切牧民,转而在这河间地大搞基建、屯田。

    “诸位放心,汉朝虽然是冠带之国,但汉朝不像秦朝,汉朝不就一直在长城附近羁绊了许多部族吗?”有比较熟悉情况的人说道:“我相信,现在,汉朝也是需要有人为他们充当警戒的……”

    这话题一说开,立刻就有消息灵通之人说道:“我听说,汉朝羁绊部族,不似匈奴,匈奴人每岁都要我们朝贡牲畜和奶酪……但汉朝却不必如此……”

    一说到这个问题,许多人顿时就两眼放光,一副‘真的是这样吗?’的模样。

    草原上的部族,除了匈奴本部以及少数几个匈奴人重点拉拢的部族外,其余部族,哪怕是休屠、浑邪这样的大部落,也承担着可怕的沉重负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