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匪营-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部信行的这句话令赵铭激动起来。所谓聊聊米内光政的故事,实际上的意思是告诉赵铭,他准备告诉赵铭米内光政的一些政治主张,这可是机密中的机密,有了阿部信行的解释,赵铭就会非常清楚米内光政对新政府的态度,就可以有的放矢,最终获得米内内阁的全力支持。

    新政府终于走完了筹备之路,新政府终于可以胜利成立了!

    赵铭的面色虽然依旧平静,但内心中早已经呼喊起来。

第二百三十章 静观其变

    第二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

    赵铭在阿部信行这里取得了突破,但在米内光政那边却遭遇了挫折。

    就在赵铭和叶途飞结束了对阿部信行的拜访之后没多久,米内光政便委托专人来通知,原定于第二天的会晤被取消了,具体时间只能是另行通知。

    对这个结果,赵铭并没有多少失落感,在阿部信行的书房中,他已经预感到了这个结果。当时,阿部信行对赵铭说了米内光政的一个计划,那就是抓紧和重庆方面的谈判,以期全面解决中国事变。

    阿部信行还告诉了赵铭,米内的这个计划自从他上任的第一天开始就极力向前推进,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据说这两天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这个消息无疑验证了赵铭的最大的担心,他庆幸自己的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更庆幸自己在党国内部的崇高威望和人脉关系。事实上,重庆方面参与和日本人媾和谈判的消息是他的一个老部下冒着危险传递给他的,得知这个消息后,76号的人马倾力行动,不负众望,搞来了第一手的证据。

    赵铭更庆幸的是他有了叶途飞这样的帮手。

    他原本是想把这些证据带到东京,带给日本的政要们看一看,告诉这些政要他有多么委屈,以争取获得同情的方式来迫使米内内阁放弃重庆。

    这个办法很丢人,其结果也不敢保证,所以,赵铭才会在从机场回来的车上感慨说南京的准备工作很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

    但是,这个难题在叶途飞面前却是如此简单,是的,只要把这个消息捅给延安方面,那么,延安方面一定会大造舆论,迫使蒋某人放弃和日本人的媾和。这么一来,他赵铭便可以笑呵呵地看着米内光政回过头来重新求自己了。

    现在,米内光政推后了和他见面会晤的约定,想必是和重庆方面的谈判有了一点突破而已。有了一点突破能怎么样呢?即便是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协议又能怎么样呢?只要他的小叶跟那位德国记者碰了面,一夜的功夫,保管会变了天。

    叶途飞已经去找那位德国记者朋友了,临走之时,赵铭从叶途飞的面容表情中读出了叶途飞的信心。

    “这个小叶,足智多谋,他既然这么有信心,就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赵铭在心中这么认定了,所以,他此刻非常放松,在书房中随手拿了本书翻了翻,看着看着竟然睡着了。

    叶途飞在午宴上结识了佐尔格,佐尔格希望能从叶途飞的身上得到一些关于中国现况的情报,而叶途飞则希望能利用佐尔格做一些他不方便做的事。二人相互都有需求,因此相谈甚欢,以至于午宴结束时,二人均感到时间的仓促。

    叶途飞顺水推舟,约了佐尔格晚上继续见面聊天。

    佐尔格在中国生活多年,说出来的中国话还带着浓郁的东北口音,这个人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中国的酿酒,更是迷恋。

    叶途飞也是好酒之人,这就给二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共鸣点。也因为这个共鸣点,当晚,叶途飞和佐尔格的会面自然离不开中国的酿酒。

    这一趟东京之行,赵铭为叶途飞个人准备了几瓶上好的白酒,叶途飞在赴约的时候,特意带上了两瓶。

    佐尔格见到了拿两瓶白酒,内心深处的酒瘾被勾引起来了。

    这也正和叶途飞的意图。

    聊着,喝着,两瓶白酒很快见了底,而叶途飞竟然出人意料地喝多了,当场睡了过去。

    这一睡,那叫一个香一个沉,任由佐尔格如何呼唤,叶途飞均是以鼾声应对。

    要知道佐尔格的真实身份是个间谍,一个间谍有了这么绝佳的机会,又怎么肯放过?再说,叶途飞可是赵铭身边的大红人,他的公文包中不可能没有那种毫无情报价值的物件。

    忍住内心的狂喜和期望,佐尔格打开了叶途飞的公文包。

    ……

    叶途飞是在第二天一早被送回来的,在回来的路上,叶途飞似乎还在宿醉中没有醒来。

    佐尔格并没有亲自送叶途飞回来,他一整晚都没合过眼,直到天色将亮,才忙完所有的事情。

    送叶途飞回来的是佐尔格委托的一位德国驻东京大使馆的一位朋友。

    那位朋友搀扶着叶途飞进了别墅,把叶途飞交给了赵铭,寒暄了几句便告辞走了。

    外人一离开,叶途飞顿时清醒过来,他笑着对赵铭道:“这装醉的本事以后还得向赵先生多讨教啊!我差点没把这场戏给演砸了。”

    赵铭看到了叶途飞的笑容便已经知道了结果,他很放松地跟叶途飞开起了玩笑:“那可是我的绝招,轻易不外传的。”

    这玩笑放在一般人身上也无异常之处,但对赵铭来说却是他几乎一辈子的时光中的第一次,这句话说出口来,就连他自己也颇为不敢相信。

    叶途飞惊诧地看了眼赵铭,赵铭惊诧地打量了一下自己,二人相视大笑。

    既然米内光政把宝押在了重庆方面,赵铭也只能等待。

    阿部信行还以为米内光政延后了和赵铭会晤的时间会让赵铭烦躁焦虑,特意为赵铭安排了一辆车和一个导游,说是要带赵铭出去转一转,散散心。

    赵铭畅快地答应了。

    别的人都可以不带,除了叶途飞。

    赵铭甚至觉得此刻的他一分钟也不愿意见不到这个叶途飞。

    一天的游玩非常惬意,晚上归来,简单吃了些饭,便都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赵铭和叶途飞几乎同时出现在餐厅中。

    “赵先生,昨晚睡得还好么?”叶途飞寒暄了一句。

    赵铭开心地笑了。自从日本内阁更迭以来,半个多月的时间,赵铭一直是忧心忡忡,别说睡眠,就是吃饭都吃不香。

    也就是这两天,他不但睡得踏实,就连胃口也是大开,吃啥都觉得香,喝啥都觉得甜。

    “睡得好极了,小叶啊,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叶途飞淡淡一笑,晃了晃手中的一张纸,道:“你先看看这个,看完了我保管你今早上能吃得下两份早餐。”

    那张纸是国内传来的电报,叶途飞做为赵铭的特别助理,在赵铭尚在睡眠的时候,这些电报文件自然会先交给他。

    赵铭接过来,只看了一眼便兴奋起来了,不自主地嚷道:“还别说,人家**的效率可就是高啊!”

    叶途飞接道:“是啊,不过一夜的时间,人家就把舆论造起来了,昨天才是刚开始,今天才会上演重头戏,赵先生,你就等着看这场好戏吧!”

    赵铭乐道:“光看还不行,咱们还得参与进来,我估计,不出明天,米内光政便会登门,小叶啊,有什么办法能够既不伤米内光政的面子,又能够明确地告诉他我们很不爽呢?”

    叶途飞略一沉思,道:“装病!因为被米内首相推后了会晤的时间而忧心忡忡,积郁成疾,卧床不起。”

    赵铭抚掌大笑,道:“好办法,确实是个好办法,就按你说的办,吃完这顿早餐,我赵铭就积郁成疾,卧床不起了。”

    那顿早餐,还真如叶途飞所说,赵铭胃口大开,虽未吃了两份,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早饭过后,国内又传来了电报,正如预料之中,国内声讨重庆的舆论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不单是**,就连国民党内部,也传出了斥责重庆政府的声音。

    到了中午,重庆方面顶不住了,出面辟谣。

    可是,**掌握的证据非常充分有力,就在重庆方面出来辟谣后几个小时不到,一家晚报刊登了此次事件的全面证据。

    辟谣顿时等同于撒谎。

    这一下,重庆方面更加被动了。

    最高统帅部紧急命令同日本人秘密谈判的小组立即停止工作并返回重庆,同时组织了一批笔杆子来撰写文章为重庆政府开拓解释。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

    舆论扔在发酵,人民的怒火越烧越旺,重庆出现了数十万人的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三天后,蒋委员长终于出面讲话,讲话之前,抓了两个参与谈判的人做为替罪羊,然后向全国人民重申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这一切,使得米内光政彻底绝望了,不得已,只能把目光投向了就在自己身边不远的赵铭。

    “米内首相委派我来通知你们,明日上午十时,米内首相在他的办公室接见赵先生!”那个上次来通知会晤延后的家伙第二次来到了赵铭叶途飞他们下榻的别墅。

    上次是赵铭亲自接待这位使者的,而这一次,接待此人的则是叶途飞。

    “实在抱歉,赵先生他……自从上次你过来说会晤时间被延后,而且不确定,赵先生就一直郁郁寡欢,终于没抗住,病倒了,现在还是卧床下不了地呢!”

    那使者狗仗人势,不相信叶途飞的说法,借口要探望一下赵铭,实则是想亲眼看看。

    赵铭不单是会装醉,装起病来同样逼真,他面色苍白,气息微弱,见到使者后硬撑着想坐起身来,饶是有叶途飞帮忙,可努力了半天也没能坐起身来。

    使者见状,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去复命去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高层会晤

    米内光政接到了赵铭病倒在床上的消息后有些哭笑不得。

    几天前在阿部信行面前还活蹦乱跳的赵铭又如何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突发这么重的疾病呢?这显然是赵铭在跟自己玩手腕。

    然而,米内光政却拿赵铭着实没办法。他曾想委派几名医学专家去给赵铭检查一下身体,可那样一来,就等于自己这边把赵铭的伪装给揭穿了,大家面子上拉不下来,对双方都没好处。

    可是,不这么做的话,赵铭托词生病不来觐见自己,又会拖延多久呢?

    做为一名海军将领的米内光政很不喜欢拖延,可是作为政治家的米内光政对这种最为常见的政坛手腕又不得不包容。

    毕竟在当前情况下,重庆方面是没有指望的了,想尽快解决中国方面的问题,把帝国百余万精英部队从中国战场上解脱出来,唯一的指望就是这个赵铭的新政府了。至于北平的王克敏和南京的梁鸿志,经过这几年的观察,确实是薄弱了一些。

    对米内光政来说,他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在军方和天皇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

    军方是以激进态度为代表的,主张立即和欧洲德国结盟,欧亚之间遥相呼应,对西方传统列强发起旋风式进攻,击溃这些传统列强的信心,更换世界霸权的拥有格局。

    而天皇的想法要全面许多,同时也稳妥许多。天皇并非不想称霸世界,在这个问题上,天皇和军方的最终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天皇并不想那么早那么快地把自己的意图向全世界展示出来,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他认为必须在解决了中国问题之后,日本才会有能力向世界霸主发起冲击。

    天皇指令米内光政来组阁,就是看中了米内光政在海军及陆军中的广泛基础。天皇希望米内光政能发挥这种在军方的广泛基础的优势,压制一下时刻处于爆发状态的激进情绪,尽快解决中国事端,然后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至于未来是和德国联合对苏联发起进攻,还是独自向南进犯美英法的传统势力,那都不是多大的问题。

    米内光政对中国的看法很有自己的见解,毕竟在两年半之前,他是参与过淞沪会战的,他也是自认为非常了解中国国情的。

    对赵铭代表的新政府,他在内心中是鄙视的,一个文人政府,在一个战乱时局,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所以,米内光政一上台,便重启了对重庆政府的招降工作。当然,对重庆方面的自然不能说是招降,只能说是和谈。

    令米内光政颇为惊喜的是重庆方面对和谈的需求同样强烈,双方一拍即合,立即组织了谈判团进行接触,而且,谈判过程超乎想象的顺利。

    在这种情况下,米内光政必须重新审视赵铭的这次访问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可恶的**竟然知晓了这次秘密和谈的情况,甚至还掌握了充分的证据,使得原本极为顺利的和谈谈判戛然而止,甚至还迫使重庆的蒋总裁出面重申了抗战到底决不妥协的态度。

    也就是说,这一下,就彻底断绝了跟重庆方面达成和谈的可能性。

    米内光政不得已,只能把希望重新寄托在赵铭的身上。

    赵铭既然生病了,那么只好自己屈尊前去探望一番了!

    做为军事家的米内光政对这个选择感觉很屈辱很气愤,但是作为政治家的米内光政对这个选择只能是很无奈而必须接受。

    第二天,在赵铭下榻的别墅中,米内光政探视了赵铭。

    赵铭的身体情况在那一瞬间发生了极大的好转,他不光能‘硬撑着’下了床,还能很清晰地向米内光政表达了新政府的意愿,并展望了新政府的未来。

    赵铭可是一名资深的政治家,对中日两国的形势看得很清楚,再加上前几天阿部信行的一番点拨,此时,对米内光政的心理掌握的颇为到位。

    赵铭向米内光政重点阐述了新政府对军事力量这方面问题的观点和计划。当赵铭表态说,新政府一旦成立起来,会在很短的时内组建起一支总人数超过一百万的军队的时候,米内光政来了兴趣,和赵铭展开了细致的讨论。

    “赵先生,我认为你提出的一百万的军队的概念有问题。”米内光政虽然对赵铭所陈述的组建军队的计划很感兴趣,但是他做为政治家还是不能立即展现出来自己的兴趣,还需要给赵铭泼泼冷水,以便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主动。

    赵铭做了个请赐教的手势。

    “现在,北平王克敏和南京梁鸿志都有为数可观的部队,加在一起只比一百万多而绝不会少。在你的成立新政府的框架中,是要把王梁二位现在主持的政府归纳到一块的,那么他们带来的部队就已经超过了一百万。”

    赵铭淡淡一笑,轻轻地摆了摆手,解释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米内首相,这个道理我想您比我这个门外汉更清楚吧!王梁二位手上的这一百万部队能有多大的战斗力,这个问题,米内首相也一定比我更清楚。我曾经拜访过松井将军,就这个问题讨教过松井将军,这一百万的军队的战斗力太低下了,以至于松井将军表示只需要皇军的一个师团不过三万的兵力,便可以全歼或是击溃这一百万的队伍。即便是换做了重庆军队为对手,这一百万也很难战胜人家的十万二十万。”

    赵铭说到了兴奋之处,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体还在‘重病’之中,而米内光政也全然没有在意到赵铭的这个漏洞,他向赵铭倾过了身子,以肢体语言表示了他的浓厚兴趣。

    “我要组建的这支部队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这支部队要有能力在兵力相仿的情况下,能和重庆军队相抗衡甚至战胜之。一百万这个数字是我们有把握的,若是顺利的话,可能这个数字会翻一番也说不准。”

    米内光政在心中迅速盘算着,若是赵铭所说的并非妄语的话,那么这一百万军队便可以解脱出至少二十五万的帝国士兵。那么,要是赵铭万一真的实现了很顺利的两百万的目标的话,解放出来的帝国士兵可就是五十万之多。

    米内光政迅速联想到了东三省,在那块土地上,关东军被一股股土匪式的抗日武装弄的是焦头烂额,八十万的帝国精英部队仍旧是处处挨打。直到‘满洲国’建立了自己的具有相当战斗力的部队,那块土地才趋于平静。

    赵铭所说的确不假,不管是王克敏还是梁鸿志,他们手上的军队除了消耗粮食,一点战略作用都起不到。若是这个新政府真能如赵铭所说,那以华治华的方针大略就有了真正实现的基础了。

    关键是,赵铭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

    米内光政直言不讳,问道:“赵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你的身边,很少有军人背景的部下,我很想知道,你如何在短时间内组建起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而且还可以保证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赵铭笑了笑,回道:“我的队伍便是那些能看得清楚局势的真正军人!米内首相,您可能不怎么了解他们,我来告诉你,他们现在就等着新政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