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腾-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不但局促狭小,还破乱不堪。好在有一桑树于内,亭亭如盖,将在树下盘膝坐于草席上的青年士子遮于其下,看起来到也算是舒适。

    此时那黄宗羲正自闭目凝神细思,听到黄尊素与张伟的脚步声,竟是全不理会。黄尊素却也不恼,只微笑看着自已这最得意的长子,竟就这么将张伟这位尊荣无比,在台湾生杀予夺的贵客晾在一边。

    张伟静候片刻,因见那黄宗羲手持的却是《明十三朝实录》,心中转念一想,微微一笑,向那黄宗羲道:“黄兄?”

    那黄宗羲双目微睁,看向张伟,见是一身寻常汉军将军的戎装,一时竟猜不到是谁。因站起身来,向张伟拱手道:“这位将军面生的紧,未知尊姓大名?”

    张伟尚不及答,黄尊素便微笑道:“这位便是赫赫有名的宁南候,龙虎将军,张大人!”

    黄宗羲吃了一惊,双眼睁的老大向张伟看去,只这一瞬,张伟便看到他眼中波光

    闪亮,黑色的瞳孔深不见底,目光闪动之时,他原本的书呆子模样已是荡然无存

    ,直教人不敢再行逼视。

    张伟心中暗赞:“果然是中国千百年来不再出的人杰!”

    两人的目光对视在一起,稍一停驻,便各自扭头闪开。却见那黄宗羲又是深深一揖,向张伟道:“生员黄宗羲,拜见总兵大人。”

    张伟见他低头欲跪,忙用手将他托住,笑道:“不必多礼!我与黄兄一见如故,心中直如见了多年的至交好友一般,我辈行事当随心所欲,又何必行此俗礼。

    黄宗羲微微颔首,向张伟笑道:“我每常听闻陈永华陈兄,还有何偕世叔议论大人,都道大人善抚士子,对读书人优礼有加,且又甚重学术之事。台湾草创之初,诸事未定,大人便于困苦中创办台北官学,虽是强令所有的学童入学,有失霸道,然而不收学费,免其家长赋税,是以台湾十五岁以下,不论男女皆是读书识字。”

    他两眼放光,向张伟热切赞誉道:“三代之下,纵是以汉唐之盛,亦是无有全免

    学费,不收赋税,庶令学子安心就学的盛举,大人之德,将来定会光耀万世!”

    这黄宗羲平生最爱读书,虽是早早中了秀才,有神童的美誉,然而仍是每日读书不缀,从四书五经到诸子百家,乃至经史杂学,天文地理,无一不涉猎。他活了八十五岁,就是在被清朝通缉捕拿,躲在草泽山野避祸之时,仍是读书笔记不止。是以除了《明夷待访录》之外,一生著述达数百万字,当真是皓首穷经。不仅是如此,此人尚且不是那种读死书的腐儒,能在读书之余,总结出自已的一套学问,还能带兵打仗,虽是一时的书生意气,可也着实令人敬佩。

    此时他却甚是敬佩张伟,他生性好奇好学,对张伟将医、杂工、天文星相、还有一些西方基础科学学科一并列入官学中并不抵触,相反,在张伟的官学中很是学习了一些新奇学问。若是老父不满,逼他回家静心读书,以准备将来的南闱大比,他此时必定在台北官学之中,与那几个西学教师研讨学识。只怕是乘船出海,奔那台南寻陈永华谈天说地,也未可知。

    他对张伟大加赞誉,却引得老父不满,只听那黄尊素轻咳一声,向张伟道:“大人,你不收赋税,体恤农人辛劳,这些都教人佩服的紧。只是强逼那女子入痒读书,却是何苦?又有女子不得缠足之令,台湾女子年二十已下者,皆强令放足。弄的台北民风败坏,现下满街都是大脚女人奔来走去的,成何体统!”

    张伟心中一叹,暗道:“便是有名的大儒,见识也是这样!”

    面情上却是微微一笑,向黄尊素道:“百样米养百样人,村夫愚妇,最是无知。若是打小让她们读书明礼,知道圣人教化,却又有何坏处?虽说女人不能做官,便是在家相夫教子时,能与丈夫谈谈说说,能教儿女启蒙读书,也不能说是全无用处。虽然古语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底那些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德妃,都是识字的。到是那些刁妇恶女,只怕是不识字,不明理的多。老先生,以为如何?”

    不待黄尊素回答,又断然道:“禁女人缠足一事,当初阻力甚大,是我独断专行,一力承担了下来。缠足一事,始于南唐之时,与圣人礼教有碍!圣大夫残害女人身体,不以为丑,反以为美,将那残足把玩不休,这是哪家的礼?”

    说到此时,向着黄尊素逼问道:“是孔圣还是亚圣,是哪位圣人说过女子要缠足才符合礼法?士大夫之家也就罢了,那农人妇女终其一生皆是操劳不休,缠个小脚奔忙于田间地头,这就很成体统了?人皆说我张伟残苛,却不知道这天下残苛的人,正是自已啊。”

    他摇头叹息,不顾黄尊素张目结舌,窘迫之极,向黄氏父子略一拱手,笑道:“我还需得去高攀龙先生府上拜访,还有吴应箕先生,都该亲去拜会才是。我一向忙,诸位贤才来我这小岛之上已是许久,我原是早该拜访,现下才来,已是失礼的很了。”

    因又向黄宗羲道:“黄兄,有空可常去官学中略坐,近来我常思要彻底改革官学

    ,引入许多更好的教学办法。黄兄若有兴趣,可以前去参详。”

    说罢又一拱手,向黄氏父子谢过离去。黄尊素见他带着轻骑而去,忍不住脸上变色,向黄宗羲道:“此人果枭雄也。”

    “父亲此言是何意?”

    “人每常说,他以霸道治台,为人独断专行,御下甚严。哪怕是统兵大将,军机大臣,见了他也是凛然而惧。你看他适才言谈举止,随和温馨,落落大方,哪有一丝一毫的霸气?只是最近因女子缠足一事,猛然发作,这才略见其峥嵘面目。可见适才他只是在压抑,故做谦和。你来说说看,他为什么要如此善待咱们这些无权无势,又无钱财土地的读书人?”

    黄宗羲沉吟片刻,猛然抬头向父亲道:“父亲是说,他心怀异志,有谋反图谋天下之意?”

    “正是!如若不然,他权势钱财,乃至土地人口都已是人臣之极。又何必一门心思在这些文事上花费功夫?历朝历代争夺天下,除了武事,文事亦是必不可少。若是不然,打下了天下也治不了天下。”

    他凝视张伟去处,仰天长叹道:“大明危矣!现下天下大乱,又出此枭境之徒,如何得了!”

    “父亲,你有些言过其实了。他身为全台统制官,一心想青史留名,多行善政,成为一代名臣,也是有的。”

    黄尊素默然半响,也只得点一点头,向黄宗羲道:“也只能但愿如此了。只是你不可与他太过接近就是。”

    “是,儿子省得。”

    饶是黄尊素一心要做忠臣,却不明白张伟一门心思要以革新儒学,从根子上改变

    读书人的思维方式,却不是如朱元璋那样,纯粹以利用文人儒士为目地。

正文 第六十章(鼎革四)

    待张伟将那些在台的文人儒士一一拜访之后,却是受了一肚皮的鸟气。那些个书生儒士秉承了明朝仕子的恶习,以傲上不尊为已任。也是该当张伟受气,这几个成名大儒哪一个不是崖岸高俊,傲对公卿?便是朝中大臣,也休想他们稍假辞色,象张伟这样的一方诸候,若不是攻后金、伐日本,征吕宋;又兴学校,免斌税,利工商,将台湾治理的好生兴旺,这些儒士们到也佩服,是以才如对大宾,且肯对他的诸般举措或赞或贬。若是换了一般的武官,别说当面谈笑风声,只怕是连面也见不到的。自唐朝有进士一科以来,中国读书人皆是中举做官为荣。别说是武人,就是文官,若不是正途科举出身,亦是会挨尽白眼。

    因见张伟心事重重骑于马上,一脸不愉之色。王柱子忍不住愤然说道:“大人你何曾受过如此鸟气!一个个都是傲气逼人,对着大人不冷不热。还好是逃难来的,若是被大人请来的,还不知道怎样了。”

    张伟扫他一眼,笑道:“柱子,你也该读读书了。一直跟在我身边,你到是逃过汉军必需识字读书的规定。既然这阵子我一直在台湾不出去,你下午便随我去官学,也不要你跟着别的识字汉军学了,你老老实实给我到官学读书去。”

    见王柱子哭丧着脸不语,张伟方觉心情略好,当即打马回府,至内堂与柳如是将上午拜会来台儒士的事与她说了。他到不想柳如是有什么超卓的见解,又或是能有什么法子为他解忧。只是现下两人已是夫妻,又正是新婚燕尔,张伟寻出话头来与她谈谈说说,也是乐事一桩。

    柳如是先是不语,只抿着嘴笑听张伟细述他吃瘪之事,待见张伟渐渐有些火大,方敛容劝道:“夫君既然决心收拢读书人的心,就得知道这几千年来读书人最讲究风骨硬挺。什么: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上傲王候,下凌公卿,方显读书人的本色。夫君若不是有些威名,只怕连今日的待遇都没有呢。”

    “嘿,什么屁话!读书万卷就可假南面百城?腐儒发酸罢了!盛唐之际,有多少诗人投笔从戎,万里觅封候?便是李青莲,你道他真的不想当官儿呢?至于那李贺,自嘲为寻章摘句老雕虫。后世腐儒,有几个比的过李白、李贺?除了泛酸,摸小脚,揣摸八股,还有什么用处?”

    柳如是被他说的一笑,白他一眼,却也是附合道:“正是呢。这些儒生一个个自诩文材斐然,腹有诗书。平日里傲的跟公鸡似的,上了花船之后,一个个当真是丑态毕露,什么文章学识,圣人教化,全都抛到脑后面去了。当真是……”

    她说到只此,却突然醒悟,脸颊突地变的通红,立时住了口不再说话。张伟一笑,握住她手,安慰道:“那也不是你的过错。何况你出污泥而不染,到学了一身的好本事。”

    他原本是说柳如是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柳如是却以为他提起的是床弟之事,一时间满脸通红,向他啐了一口,转身便往外行去。

    张伟大笑道:“你做什么,怎地这就跑了?”

    柳如是回头横他一眼,当真是媚眼如姻,俏丽之极,张伟一时间看的呆了,却只听她说道:“你不饿么,我去厨房安排饭食。”

    张伟原本笑嘻嘻躺倒,却突然想起一事,向着柳如是的背景喊道:“多加几个菜,今日我请了客人。”

    他不喜奢华,虽是位极人臣,却每日只四菜一汤罢了。今日一早便派人去请了官学学正何楷来吃饭,却是不能太过简慢。

    柳如是远远应了一声,径自去了。原本这些事用不到她,只是她一心要作贤妻,张伟的饮食习惯她又知之甚详,又比下人用心,这些事又向来侍候惯了。是故以她一品诰命夫人的身份,却仍是亲自下厨指挥,甚至有时亲自动手为张伟做菜。

    张伟悠然自得,躺在内堂扶手躺椅之上,手捧茶碗,等着客人前来。心中却只是在思忖,如何与那何楷开口。

    待何楷领着官学中几个知名的教喻前来,张伟笑容可掬亲自赴府门相迎。这些人虽然挂着官衔品秩,实际上只是教书育人罢了。若拿寻常下属相待,却是又难免有拿大之嫌。

    “张大人,今日请我们过来,只怕是宴无好宴吧?”

    酒足饭饱之后,张伟请诸人至房内坐定说话。那何楷轻啜一口茶水,将盖碗放下,正容问道:“虽是玩笑话,却也着实纳闷。不是说大人小气,这台北官学的俸禄比之内地十倍有余,教书匠从未有过如此厚待,心内对大人甚是感激。只是大人平素里忙碌的很,也是委实寻不到机会在一起吃酒。今日此宴,想来绝非寻常酒宴,有什么吩咐,这便请大人示下。”

    这些个教授学官都是饱学君子,最讲究什么:“食不语”,是以适才酒席之上一语不发,只闻杯筹之声而已。张伟平素里威仪甚重,属下们都不敢在他面前随意耍笑,也唯独是在饭桌上嘻笑几句。与这些恺悌君子这么着吃饭,张伟如对大宾,待吃到最后,居然那额头上吃的冒汗。心中懊恼不已,若是早知如此,直接将他们请来商谈便是,又何苦如此大费周章。

    “何兄,今日请大家过来自然是要谈官学的事。我近来常想,以前因顾及不到,官学一事总是因循了事。现今短期内无事,可以把这件事做起来了。”

    见何楷等人皆是端坐不语,静待他说话,因展颜一笑,向诸人道:“我近来常思索那洋人为何能坚船利炮,行数万里之远到得中国。想来想去,还是人家所学得法,不仅仅是咱们官学中的学的那些个汇制海图、六分仪就能解决的。人家为什么懂的别咱们多,走的比咱们远,制造的物品比咱们更精致奇巧?”

    “大人这话不对,要说精致奇巧,咱们中国之物才算的上。那些丝绸瓷器,洋人

    叹奇精巧,大笔的银子掏了出来买将回去。也没见中国的百姓买他们的东西。”

    张伟听的眼冒金星,却是无法辩驳,此时西方离工业革命尚远,那些先进的工业产品远未造出,现下的欧洲产出,完全无法令中国人心动。除了发明不久的望远境,还有欧洲特色计时器钟表之外,几乎无任何产品可打入中国市场。是以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仍是完全的顺差。

    当下只得强辩道:“船只、枪炮、还有各式各样的新奇玩艺,总归说明人家的东西有可取之处。”

    何楷听的一笑,向张伟答道:“那些不过是奇技淫巧之物,大人又何必挂怀。仁人君人只需上应天命,下抚黎民,则自然万方归心。什么枪炮大船,哪及得人心重要?”

    张伟想不到一开场便迭遭闷棍,这些中国传统的老夫子断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纵然是台湾情形与内地已是截然不同,却仍是无法使得这些人有所改变。

    叹一口气,知道此时的中国没有坏到令稍有见识的知识分子主动要求变革的地步,而同期的西方也完全没有两百多年后的发达进步,除了文艺复兴后进取的精神,还有日渐发达的基础科学,西方并无什么领先中国之处。

    只是自亚里士多德后,西方的学科分类之精细先进,却远远超过地球上任何一个文明。什么逻辑学、语言学、哲学、几何学、数学;待到了中国明朝,西方已经了有完整齐备的基础学科分类。1642年出生的牛顿又将西方的物理学推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自此之后,西方开始行进在工业文明的道路上,将原本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的中国远远抛在了身后。

    张伟想到此处,只觉忧心如焚。他可以*先进于古人的思维方式,通晓古今历史的长处来打败敌人,统一中国,却是不能强迫改变所有人的思想。唯今之计,便是只有兴办新式学校,将原本新旧结合的台湾官学先行改组,通过基础教育的推广培育大量的年青人才。一来可以在他的军队和政府中使用,二来可以通过这些人才来进一步影响所有的中国传统阶层,特别是儒生阶层,庶已可以达到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更先进的学术办法来改变中国的目地。

    打下明朝,统一中国,这还不是真正的鼎革,只有在学术上,思想上,彻底革除两千年的封建统各和儒家独大带来的各弊,方算是真正的改变,才有希望在张伟身后的中国能持续强大下去。

    与费力的改变整个大陆不同,张伟此时只需从一个小小的台湾着手。自他赴台后,迁来了中国南北各地的贫民,又打压了宗族势力。因都是后迁之民,中国原有的君、神、族、夫数种**权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再加上张伟办学宗旨开初便与内地不同,不以那种八股腐儒为重,而是分门别类,教育人才,是以种种利弊分析下来,趁早改革整个官学,建立一个系统的,中西并举的先进教育体系,自然就是重中之重。这可比从欧洲抓来一批小有名气的科学家更加重要,请来的始终是人家的,唯有这个民族能够自我造血,不断的产生各类的人才,方才是有了腾飞的希望。

    张伟思来想去,已是数夜不得安枕。原本想说服何楷等人,进而影响在台的知名儒士,来支持他改革教育的计划已是完全失败。要荡涤旧弊,唯有行强迫手段了。

    他将心一横,向何楷等人道:“我与南洋诸国的红夷交手并非一次,对他们的了解也甚多。他们的学科分类,文史语言的学习办法,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是以我决定,从即日起大量招募西人教师,把他们的科学理论、文史哲等分科办法,还有那数学、几何学、化学、物理学,都尽数请西人教师前来教授。”

    不顾何楷等人瞠目结舌的模样,又道:“在台英人甚多,可做翻译。我已托英国人与荷兰人为我聘请教师,请来讲学!”

    何楷愤然道:“大人的决定,何某决然不能赞同!咱们的学问有什么不好,一定要和洋鬼子学?”

    “我没有说不教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