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毅一皱眉,“你的老爷是何人?最近忙于筹备道试,不是要紧的,就日后再说吧。”他面带不悦,桌案上摆着一摞厚厚的文章,最上面的刚刚写完,笔墨还没有干。

王孺扫了一眼,顿时骇然。

“真好!”看了一眼,就吸引人读下去,简直就是标准的八股范文,自己要是能写出一半的功力,何至于只是穷酸秀才,不得不给人家当家人啊!

“怎么先生也懂得八股?”

王孺一惊,忙说道:“唐公子,实不相瞒,在下中过秀才,屡试不第,如今在王府尊的手下做师爷。”

“你是老师的师爷?”

唐毅恍然大悟,忙站起身,让王孺坐下,又亲自奉茶,热情亲切的劲头儿简直让王孺受宠若惊。

“当不得公子如此抬爱。”

“王师爷不要客气,论起功名你是秀才,我还是白丁,你又是老师的左右手,劳苦功高,让人钦佩啊。”

真诚的话语,让王孺差点感动出眼泪,伺候人就是下九流,唐公子真是亲民啊!

“公子,东翁本想亲自前来,只是事务繁杂,抽不开身,不得不让在下来请公子过去。”

唐毅笑道:“没说的,既然老师相邀,我立刻就去。”

说着就去换洗穿戴,王孺站在书桌前面,偷偷翻了翻桌上的文章,每一张都有日期,还要修改的评语,大约从六月下旬就开始了,一天三篇,不多不少。

唐公子说他闭门读书,的确属实,看起来他没有跟着那些人起舞,东翁找他就算对了。

唐毅拾掇完毕,王孺匆匆把文章放好,带着唐毅,一路赶到了知府衙门。

刚一走进来,唐毅就感到了一股强烈的压抑感,每个人都神色慌张,行走匆忙,一直到了签押房,王崇古一身官服坐在那里,脸上明显憔悴了许多。见唐毅到来,勉强笑道:“行之,老夫找你过来,是有点事情想要行之帮忙。”

唐毅二话不说,“先生,你只管吩咐就是。”

王崇古倒是一愣,笑道:“你就不怕老夫给你找麻烦吗?”

“先生这是哪里话来,师徒名分已定,学生岂能违背师命!”

王崇古紧紧盯着唐毅,想要从他眼神之中找出一丝破绽,可是从头到尾,他读到的只有真诚二字。

唉!

看来老夫是误会此子了,王崇古拍了拍唐毅的肩头,十分用力。

“行之,你此前的警告应验了,如今苏州物价飞涨,你给老夫出个主意吧!”

第248章急先锋

王崇古和侯运来等人商讨,侯运来认为票券也是一种商品,有没有卖,有涨有跌,只要把票券大规模抛出去,造成恐慌,就会形成抛售的浪潮,进而逼迫苏州的大户妥协。毕竟他们手上握着几百万的券,可谓是兵精粮足,王崇古思索再三,终于点头。

果然如同侯运来所料,刚抛出去之后,票券热度下降,市面上的物价也跌了一些,可是不到半天时间,出现了大量的资金,毫不犹豫吃进票券。一种谣言甚嚣尘上,说是山西票号银根吃紧,才不得不抛出票券,换取银子。

这么一说可不打紧,很多百姓都拿着银票跑到钱庄兑换成银子,更令几个掌柜气歪鼻子的是百姓竟然拿着换来的银子去抢票券。

好家伙,涨得比以往更加凶猛,他们的行动完全是扬汤止沸,白白损失了宝贵的白银,一点效果都没有。

王崇古和几个掌柜连夜磋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开仓放粮,平抑物价。可是王崇古也清楚,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没有本地士绅帮忙,他很难取得胜利。

可是苏州士绅都在赵旭这些人的一边,又有谁肯替自己卖命,想来想去,还就剩下唐毅。

小家伙有实力,又是自己的学生,张嘴也不难,王崇古才派遣王孺邀请唐毅。王崇古将情况和唐毅说了一遍,唐毅什么都清楚,偏偏听得极为认真,不停皱眉思索。

“先生,请恕弟子直言,您的做法或许不妥。”

“哈哈,不用你说,老夫也一清二楚。行之老夫请你过来,就是想讨一个对策。”

唐毅故作为难,半晌才说道:“先生,物价起涨,大多数人都是盲目的,追涨杀跌是人性当然,抛售手里的券是和人心作对,逆天而行,自然难以取得成效。弟子以为当务之急应该是顺势而为,摆脱被动的局面,才有获胜的希望。”

“妙啊!”

他们费尽心思讨论出来的东西,唐毅几句话说的一清二楚,果然是后生可畏,王崇古的信心越发高涨,鼓励地说道:“继续讲,有什么高招?”

“先生,既然对方靠着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炒高票券,我们就该调集大量物资,把价格压下去。”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啊!”王崇古叹口气,说道:“虽然有几个钱庄支持老夫,可是他们都是摆弄银子的,手里头没有多少物资,也没有调运的能力。老夫身为知府,但一面要应付倭寇,一面又要安抚苏州,能用的力量有限。空有雄心,却无有可用之兵啊!”

图穷匕见了,是想让自己当打手啊!

唐毅眼珠转了转,笑道:“先生有命,弟子岂能推脱。我立刻给太仓写信,让雷七派遣三百名工人,加上二十艘船只,听后先生的调遣。”

见王崇古不说话,唐毅以为他还不满意,继续加码道:“弟子手上还有从茶叶赚来的不到四十万两,再添六十万两,凑个整数,弟子愿意交给先生,稳定物价。”

出人出力又出钱啊!

王崇古是真的惊讶了,刚刚他吃惊,不是嫌弃唐毅给的东西少,而是吃惊于唐毅的豪爽,又加码了一百万两,简直让王崇古不知道说什么好。

“行之,你就不用考虑考虑?”

唐毅摇摇头,“先生,弟子一直认为赚钱不是本事,懂得花钱才是能耐,与私,先生是我的老师,与公,平抑物价对苏州百姓的恩德。再有弟子也坚信山西票号势力雄厚,断然不会被几个土鳖击败的!”

唐毅的话半真半假,有情有义还带着吹捧,听得王崇古十分感动。

“行之,你就不怕赔了?”

“哈哈哈,赔了就当是交学费,没什么了不起的!”

“好气魄!”王崇古彻底被唐毅打动了,他把侯运来等人都叫了过来,和唐毅一起商讨对策,足足花了一个晚上,他们确立下两路进军的方略。

首先王崇古要调集苏州的存粮,开放常平仓,平抑物价。唐毅会配合王崇古,调集粮食布匹,以及一切民生必需品,帮着维持市场稳定。

其次四大钱庄要改变态度,不但不抛售券,反而要吸收票券,准许抵押贷款。

唐毅给他们算过一笔账,票券虽然是薄薄的一张纸,毕竟要有实物撑着,到了约定的期限,就可以换取实物,逼着大户交割。

另外集中大量的票券抛售,可以造成恐慌,形成恐怖平衡,迫使对手知难而退。

不用怀疑,山西人绝对是最厉害的商人,他们不但理解了唐毅的方案,还把很多漏洞补上了,比如开放常平仓要进行限购,粮价只要比市价低一点就行,比如收购票券要有重点,主要收购粮食和布匹……这些漏洞其实都是唐毅有意无意留下的,为的就是让王崇古他们低估自己的能力,显然他的目标达到了。

四位掌柜见识了唐毅的敏锐和犀利,可是毕竟是年轻人,还不够周全缜密,或许过个五年十年,他会成为一位强劲的对手,眼前还只是可靠的盟友……

从知府衙门出来,已经是满天星斗月光朦胧,唐毅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他给王崇古的办法根本是包藏祸心。

如果他和王崇古互换身份,唐毅一定让四大票号加入收购物资的行列,只要把对手打垮,票券变得一钱不值,苏州的商人至少有七八成要破产,到时候用最低廉的价格,就能收购优质资产,大发横财。

不过那四位掌柜却没有想到,或许他们也想到了,只是玩钱久了,使得他们有充足的自信,能在票券上苏州大户掰手腕,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两路出击的策略。

唐毅不屑于猜测谁输谁赢,他真正要做的就是关键的少数,就像赤壁一战的刘皇叔,等着摘桃子就够了。

不过刘备也不是好做的,人家首先要打出联合抗曹的旗号,获得东吴支持,从而站稳脚跟。唐毅也是一样,他的旗号是救民水火,回去之后,立刻给雷七下令,调集人员船只,还有各种物资,向苏州运来。转过天唐毅就侯运来的票号存入一百万两银子,动作之快,甚至在王崇古之上。

光是这样还不够,唐毅把王世懋、徐渭、沈林都叫上了,几个人一起到了常平仓,王崇古正在这里指挥着搬运粮食。

“见过先生。”

王崇古见几个人都是短打,好奇道:“行之,你们这是干什么?”

“弟子不忍先生操劳,哪怕多一个猴,也能多三分力气,我们都愿意帮忙做事。”

王崇古看到这里,心里头感慨万千,曹子朝是自己的亲外甥,闷头读书,一门心思和唐毅争抢道试的第一名,全然不知道他的舅舅遇到了何等麻烦。

难怪有人说天下间最亲的是师徒,亲人把给予的一切都看成理所当然,稍微不如意就会心怀愤恨。学生不一样,老师对他一分好,他们就要十分百分地报答。

王崇古感慨地拍了拍唐毅的肩头,“老夫没有看错你,闯不过去就算了,真闯过去了,日后老夫一定重重报答!”

唐毅脸涨得通红,外人只当他是感动的,唯独后面的三位心里头一清二楚,这丫的是羞愧的。王崇古如今的境地都是他挖坑设套的,偏偏又来充好人,简直和给周瑜吊孝的诸葛亮有得一拼,也不知道王崇古知道真相后,会不会如同周瑜一般,被活活气死!

唐毅到来之后,果然是雷厉风行,他规划出三块区域,分别是大米、面粉、杂粮,每处开五个窗口,对外售粮。

看似公平的设计,其实暗含窍门,一般情况下购买大米的人远远多于另外两处,一样的配置能减轻抢购的压力。

王崇古心知肚明,对唐毅的能力大为赞许。

一切都布置妥当,售粮的牌子打了出去。老百姓早就按捺不住了,过去几天时间,粮价从不到二两,一跃增长到三两一石,几乎翻了一倍。

很多做工的人每月领钱,家里的存粮不会超过十天,粮价疯长起来,他们哪能不害怕。天不亮就堵在粮店的门口,可是当粮店打开大门,却只有几百斤大米出售,没一会儿就卖个精光,挂出了售罄的牌子。

百姓们简直气得发疯,涨价不说,还囤积居奇,想逼着大家伙上梁山吗?

好些年轻人露出粗壮的臂膀,就要砸了粮店,幸亏有衙役巡逻,才没有酿成大祸。听说朝廷放粮,大家又一股脑涌到了常平仓。

“乡亲们,不要挤,咱们苏州是什么地方?鱼米之乡,什么时候短过粮食。不要听信那些胡说八道的话,府尊大人下令开仓放粮,每人限购五斗,售价一两银子。大家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好多百姓一听,心中一喜,比起粮行便宜了一半,青天大老爷果然是爱民如子,可是他们忘了,去年这时候,粮价才一两银子一石!

唐毅扯着嗓子吆喝着,忙前忙后不消停。每当百姓过来买粮,他都要仔细盯着,不能短斤少两,坑了百姓,可是银子的成色也要看好了,朝廷也不吃亏。因此交易的速度非常慢,可就算如此,一上午还有五千多石粮食流出。

就在常平仓的对面,几个年轻人坐在靠窗户的雅座,一切尽收眼底。

“真没想到,堂堂交通行的老板的竟然干起来卖粮的活儿?王崇古好大的面子!”

赵旭微微冷笑,“给老西儿当急先锋,不会有好下场的!”

第249章特别的粮仓

唐毅四个在常平仓盯了三天,王世懋和沈林的嗓子都喊哑了,尤其是沈林处在变声期,撑下去怕是都会成为公鸭嗓,到那个时候只能找单田芳学评书,没法当书童了。他们两个都去休息,剩下的唐毅和徐渭同样不好受。

这不,徐胖子扛着大半袋子粳米,龇牙咧嘴跑过来,扔到了唐毅的面前。

“看看吧,排了半天队,才买来的。”

唐毅急忙打开米袋子,把手伸进去,不停地摸索。徐渭喘着粗气,抓起一壶水,猛灌几口,呛得咳嗽不停。

“我说行之非要跑到粮店买什么粮啊,咱们这不是一大堆吗!你可不知道有多少人派排队,都把我挤瘦了。”

不理会徐渭的抱怨,唐毅在袋子里掏了半天,最后干脆把米倒在了地上,趴在上面寻找。

“在这呢!”

唐毅从米中拾起一颗黄豆,捏在手里看了看,脸色一阵苍白。

徐渭不以为然,嬉笑道:“粮店也卖黄豆、绿豆啥的,混几粒算什么?”

“这个不一样。”唐毅把黄豆扔到了徐渭手里,“看看吧!”

徐渭接过来,看了看,放在鼻子下面闻闻,有一股子香味,再放到嘴里,嘎嘣脆。

“啊,这是炒熟的?”

“没错!”唐毅一屁股坐在米粒上,抱着头说道:“这几天放粮之前,我偷偷让人炒熟了一些黄豆,混在米中。为的就是想弄清卖出去的大米的走向,是不是真正到了百姓手里,很显然不是!”

徐渭这时候也明白过来,惊恐道:“有人从常平仓买粮,然后倒卖给粮店,赚取差价,再来买常平仓的粮食……怎么有点像你买茶叶时候干的啊?”

唐毅沉思半晌,摇摇头:“他们比我还要高明多了,去粮店买粮的也未必是百姓。”

“不是百姓?什么意思?”徐渭可真的听不明白了。

“自导自演,自己请狗仔自己炒!”唐毅咬着牙说道:“他们雇人排队,把他们释放出去的粮食再收回,花费不过是一点人工成本,可是却制造了粮食不足的恐慌,吸引更多百姓抢购。高明,真是高明!”

唐毅是彻底钦佩明朝人了,这商业头脑比起后世一点不差。徐渭一听可傻了,我的老天啊,这些家伙浑身都是心眼做的,咋就这么缺德呢!

“行之,咱们该怎么办?”

唐毅眼珠转了转,果断说道:“去见见鉴川公吧。”

两个人急匆匆来到了知府衙门,离着老远,就听到大堂上传来鬼哭神嚎的声音,听得人毛骨悚然。

过了一会儿,王崇古匆匆赶来,身上的杀气还没消退,宛如凶神恶煞。刚进了签押房就说道:“行之,老夫刚刚抓了五个开黑钱庄的,他们大肆借印子钱,炒高票券。老夫打残了三个。”

唐毅没说话,徐渭尴尬笑笑,“不是还留着两个吗,大人宽厚。”

“哈哈哈,文长先生,那两个被打死了!”

真不愧是带兵的人物,够狠!打死两个人,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徐渭吓得忙低下头,闷头喝茶,掩饰心中的骇然。

王崇古没搭理他,而是问唐毅说道:“行之,常平仓那边出了事情?”

“常平仓倒是没事,只是……”唐毅将自己的发现和推断说了一遍,王崇古听完脸就绿了。

“可恶,赵旭这帮畜生简直比放印子钱的还可恶,该杀,该死!”

徐渭忙提议道:“鉴川公,要不干脆把他们抓了,直接打死,漫天的云彩就没了。”

王崇古和唐毅愣了一下,随即都被这个天才的主意弄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半晌王崇古才说道:“老夫是真想杀人,只是可惜啊,他们个个背后都有朝中的权贵撑腰,动弹不了!赵旭那家伙听说是赵文华的侄子,和严世藩的二公子还拜把子,有个家伙叫郑启明,是刑部尚书郑晓的四公子,还有个叫陆俊的,更了不得,他的叔叔是大都督陆炳,背后站着平湖陆家。”

听完王崇古的话,唐毅和徐渭都吓得张大了嘴巴,能塞进去拳头,乖乖,又是徐阁老,又是郑部堂,外加陆大都督,简直全明星阵容。

幸亏晋党实力雄厚,要不然光是几位神仙就能把人吓个半死,哪还有勇气对阵交锋。

看到唐毅他们吃惊,王崇古微然一笑,“行之,文长,你们也不要害怕。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矩。他们要是敢捞过界,自然有人对付他们!”

果然,王崇古这家伙绝对深藏不露,唐毅越发觉得拉他下水是最明智的决定。

“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只要全力应付市面的斗争就够了?”唐毅明知故问。

“没错!”王崇古得意笑道:“老夫已经给各处取信,十天之内,就有二十五万石粮食陆续到齐,足够百姓吃两个月的。再加上苏州的存粮,老夫有把握一举打垮那几个小畜生。他们耍再多的花招都没用!”

唐毅笑道:“如此甚好,既然先生有充足准备,弟子斗胆献上一策。”

“讲!”

“从明天开始,不妨加大放粮的力度,每人可以买粮一石,但是,必须拿出黄册证明,只有苏州的百姓才能购买。”

王崇古眨了眨眼,顿时大声叫好。

加大售粮力度,可以缓解恐慌情绪,而且按册售粮,确保粮食真正到普通百姓手里。至于想囤积居奇,玩什么鬼花招的,只能去粮店买高价粮,而等到粮食运来,他们就等着破产吧!

……

从知府衙门出来,徐渭就不断摇头晃脑,唉声叹气,一副失落沮丧的德行。

“文长兄,知府衙门的茶不好?你这是喝出郁闷了?”

徐渭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