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黄观之外,第二位连中三元的正统十年的状元商辂,他升官的速度同样惊人,七年时间,升任兵部左侍郎,进入部堂一级,后来因为夺宫之变,被罢黜回家,到了成化年间,重新将商辂召回京城,官复原职,随后更是平步青云,从兵部尚书到户部尚书,而入阁拜相,成为首辅大学士。

通过这两位前辈的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凡是连中三元者,起点高,升官快,别人花费十几年都熬不到翰林学士,他们三五年之内就可以做到,从翰林官迈入部堂一级,对别人来说也是一个坎儿,而他们则一点问题没有,十年之内都能升任部堂一级。

翰林官已经够清贵的,三元及第更是清贵当中的清贵,贵不可言!

放到了唐毅身上,大家伙又猛然发现,这小子比起两位前辈更加了得。

黄观是27岁中进士,商辂年纪更大,是31岁,而且商辂中解元之后,又落榜数次,十年之后,才拿到了另外两元。

而唐毅呢,从参加科举以来,一路过关斩将,从没有失手,中状元之时,刚刚十八岁又三个月。

这是什么概念,哪怕唐毅什么都不干,就是熬资历,五年之内升翰林学士,十年升任部堂,再花十年入阁拜相,即便到了那时候,他还不到四十岁,比起很多刚中进士的都要年轻,但是他已经是二十年的老官僚。

在内阁至少还能再干二十年时间,哪怕拼时间,拼身体,唐毅也能耗光所有对手,独占鳌头。

每一个在场的官员都暗暗告诫自己,莫欺少年穷,宁可得罪严阁老,也别得罪唐状元。

严嵩七老八十了,再厉害能怎么样,骂他都未必听得见,可是唐状元不行啊,得罪了他,哪怕你儿子都老死了,人家还欢蹦乱跳,不是给子孙找麻烦吗?

在场的其他新科进士,到没有那么多花花心肠。

唐毅混得好,能捞到好处的还是他们这些同科,老师指望不上了,那就靠着大班长呗。

在众人的瞩目之中,唐毅随着鸿胪寺的官员,进入奉天殿,拜谢皇恩。他偷瞄了一眼,只见嘉靖也笑眯眯地看着他,嘉靖今天穿的是明黄的龙袍,熠熠生辉,说实话,比起道袍要威严多了,金殿之上唐毅可不敢放肆,老老实实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他刚站好,又有新科进士走进来,来的是第二名,也就是榜眼诸大授,接着第三名是探花郎陶大临。

三个人正好是今科的三鼎甲,也就是说他们是丙辰科仅有能冲击内阁大学士的人。

紧接着宣读二甲名单,徐渭排在了第五名,曹子朝第八名,至于王世懋,则是五十七名,虽然是一群人里面最后一位,不过王世懋高兴坏了,原来他的名次比起大哥王世贞要高了近十名。

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所有名单才公布完毕,一甲和二甲的进士进殿谢恩,三甲同进士只能站在了外面了。至于宣读旨意的严阁老,在念完最后一个名字,身体晃荡,差点趴下,急忙有人送来了一碗参汤,严嵩喝了两口,才缓过这口气。

如果让唐毅看到这一幕,他搞不好会想出一个诛杀奸贼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加开恩科,搞扩招,如果一科录取一千人,他敢拍着胸脯说,严嵩保证挂掉。

唐毅带领着所有进士,叩谢天恩,嘉靖说了两句勉励的话,没等日头偏西,就急匆匆离开奉天殿,回转西苑了。唐毅估计他是害怕宫女的冤魂缠着自己,才早早落荒而逃的。

嘉靖能跑,他们可不行,接下来还有御街夸官,鸿胪寺的官员,还有众多的小太监,把三鼎甲抓过去,换上了里外三新,头顶上插了两朵大红的牡丹。

唐毅这个恶寒啊,让他不由得想起了插标卖首四个字,又不是鸭子,好好的大老爷们戴什么花……他一肚子委屈,可别人有多眼馋啊,此一刻唐毅就是文曲星下凡,就是天下读书人最荣耀的那一个!

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之下,从午门中间的御道出来,每到一处,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大姑娘小媳妇全都跑了出来,站在两旁,翘着脚看着。

当唐毅的马匹过来,所有人都忍不住惊呼起来。

状元公也太年轻,太帅气了!

那小模样儿,和梦中的情郎一般不二,和往届那些胡子拉碴的大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快看,状元公的脸蛋多嫩,都能挤出水来。”

“是啊是啊,他还脸红呢,多可爱的。”

“别胡说八道,人家是文曲星,瞎说话不怕被雷劈啊,对了,他娶没娶媳妇啊?”

……

看着周围的人群,唐毅浑身直冒鸡皮疙瘩。他可是知道,这些都是传说中的朝阳群众,一个个火眼金睛,所向睥睨,还是赶紧快点结束才好,省得被他们看出啥破绽。

唐毅下意识抽了战马好几鞭子,弄得诸大授和陶大临也不得不加快速度,有史以来最快的一次御街夸官就匆匆结束了。

回到了礼部,有专门赐下的琼林宴,唐毅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人端着酒杯凑过来,纷纷敬酒。

唐毅也难得放纵了一次,喝得烂醉如泥,被徐渭他们抬回了家中,转过天,日上三竿唐毅才爬了起来,赶快洗漱干净,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衣服,从头到脚,仔细拾掇了一遍,比起金殿传胪还要正式。

就在琼林宴上,唐毅借着敬酒的机会,向所有同科发出了邀请,说是要聚一聚。唐大状元邀请,谁敢不来,不到中午的十分,不少进士就忍着要炸裂的脑袋,晃晃悠悠赶到了唐毅租用苏州会馆。

刚走进大厅,都差点惊掉了下巴,里面的阵容实在是太强大了。

居中而坐的是文坛盟主王世贞,紧挨着王世贞的是殷士儋,同样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翰林,在另一面,为首的是嘉靖三十二年的状元陈谨,后面跟着曹大章,庞远,江一麟,张四维。奔走招呼的是今科榜眼诸大授,探花陶大临,大才子徐渭。

小小的苏州会馆,可是为群星云集,光辉闪耀,这些人虽然官职都不高,但是胜在年轻,有人在文坛上名声显赫,有人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凑在一起,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刚刚过了午时,新科进士已经来了差不多一百六十多人。这时候,猪脚唐毅终于现身,他一出来就得到了满堂彩,唐毅一脸谦和的笑容,冲着大家拱拱手。

“诸位前辈,诸位同科好友,众位兄弟,行之请大家伙过来,是有一事相商,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前不久南兵部尚书,也就是恩师唐顺之,提议要开放海禁,今天就想请大家伙集思广益,看看究竟该怎么开海,才能得其利而避其弊。”

第345章决战金殿

拉帮结派是官场中人的本能,比如王世贞考中进士,授刑部员外郎,就拉上了几个同事,再加上布衣谢榛,组成诗社,赋诗唱和,被称为尊为“后七子”。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传播基本靠吼的年代,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好友,到处传诵,很快就能打出名气,有了名气就等于光环加身,别人再想动你的时候,就要掂量掂量舆论压力。这也是很多菜鸟自保的手段。

这种炒作方式一点不新鲜,往前一千年,三国年间就有祢衡裸衣骂曹,千古偶像诸葛亮没事唱梁甫吟,往后五百年,更有一大帮为了搏出名,无所不用其极的人物,说起来,也算是古今一理。

在大明的朝堂上,诸如“七子社”一般的团伙在朝堂上数量惊人,以王世贞为例,他在李攀龙死后,独掌文坛二十年,前后提携过后五子、续五子、广五子、末五子、南园后五子、琅琊四十子……也不知道这位手里是不是有份琅琊榜。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明朝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二三百人一起公然结党结社的前例,偏偏唐毅就这么干了,而且还干的理直气壮,干的无话可说,谁让人家手里有尚方宝剑呢!

唐毅和嘉靖拍着胸脯保证能不花一分钱,把开海办好。

嘉靖当场表示,只要不要钱,需要什么给什么。

唐毅想了半天,只向嘉靖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开海牵涉太广,沿海省份要卖出商品,增加棉田,桑田,增加工匠,必然造成排挤,弄得粮食短缺,劳力不足,需要从外省调拨。由于数量太大,不是官府一个命令就能做到的,必须先摸清楚各省的情况,方能万无一失。

了解情况最好的人选就是新科进士,他们来自各省,代表广泛,而且不像宦游多年的老官僚,跟家乡已经脱节了。

在开海的引诱之下,嘉靖欣然点头,准许唐毅去召集新科进士,共商国是。

精明了一辈子的嘉靖,做梦也想不到,这一看似随意的决定,究竟给朱家的子孙造成了何等麻烦!

小小的苏州会馆,不到二百人当中,日后光是阁老部堂总督巡抚就出了五十位之多,执大明朝堂牛耳长达五十年之久。

当然这些还是后话,除了唐毅有个朦胧的念头之外,其他的小菜鸟对自己在做什么是一无所知。大家只是知道朝廷要开海,想了解各省的情况。他们努力搜刮肚肠,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如果侥幸能被陛下采纳,不啻为一条升官扬名的终南捷径。

唐毅介绍了情况之后,就让大家分别讨论,每个省的进士聚集在一起,唐毅,徐渭,王世贞,王世懋,诸大授,陶大临,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个小本,不停穿梭,把大家伙的观点都记录下来。

最初的时候。还很拘谨,不怎么敢说话,可是架不住唐毅他们鼓动。大家都是初入官场,满腔热血,盼着建功立业。

尤其是听说陛下要广纳谏言,更是血脉喷张,经过了一个上午之后,到了下午时分整个会馆都沸腾起来。

一个女人顶得上五百只鸭子,而一个文人顶得上五百个女人,大家伙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吵得不亦乐乎。有支持开海的,有反对开海的,有主张在福建开海,有主张在松江开海,大家互不相让,辩论之激烈,简直难以形容。

可苦了唐毅几个,他们要维持局面,防止打起来,还要记录各方建议,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你写了他的,不写我的,就是看不起我!

为了公平起见,他们甩开膀子,运笔如飞,把每一条都要记下来。一连讨论了三天,好不容易到了人都散去,兄弟几个胳膊都肿得抬不起来,靠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想动。

就听王世懋哼哼唧唧说道:“行之,三天啊,光是毛笔我就写图了三支,胳膊都折了。”

徐渭白了他一眼,“哼,三支算什么,我写秃了五支,这怎么比会试还折磨人,我宁可再从县试考一遍,也不愿意干这个活儿!”

诸大授和陶大临两个身体不算好,嗓子都喊哑了,说不出话来,一个比划了“六”,一个比划了“七”,小脸都跟吃了苦瓜一样。

王世贞看了看没吱声的唐毅,好奇道:“行之,你写秃了多少?”

唐毅默默举起来拳头,王世贞艰难地咽了下口水,“行之,这是何苦呢!实不相瞒,我看了一下这些建议,坦白说,可用的不多,有人居然说他们家乡的酱菜好吃,要卖到西洋,人家大老远的跑来,就缺酱菜啊?”

“或许能卖给朝鲜!”

唐毅苦笑道:“表哥,我也给大家伙交个底儿,我压根也没指望他们的建议有用。”说话之间,唐毅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份厚厚的报告,摆在了大家伙的面前。

“大概从前年开始,交通行就在做开海的评估调查,这是吴天成亲自撰写的报告,半个月之前,就送到了京城。”

大家伙都是一愣,不解地看着唐毅,满脸疑惑,心说你都做好了准备,还挨这个累,图个什么啊?

唐毅轻笑一声,“佛祖讲经尚且要八百罗汉,孔圣人也有三千门生,要想开海,除了要务实,也要务虚,把势头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而且,最关键的是我要个大家伙一个露脸的机会,陛下已经决定要举行廷议,最终决定开海与否。此一战,就是咱们丙辰科第一次,作为一个团体发声!”

唐毅突然变得热情洋溢,攥着拳头说道:“我们这一科先天不足,又面对着朝局动荡,稍微不甚,就会成为别人的炮灰。要想在官场上生存下去,就要有一个够强大的靠山,只要替陛下把开海的事情做好,在陛下的心中丙辰科的地位就会不一样,有了陛下做后盾,我们之间再互相团结,互通有无,守望互助,别看我们的官小,地位低,但是蚂蚁多了,也能吃掉大象。我们谁也不能指望,只能指望自己!”

“说得好!”徐渭站起身,用力拍着唐毅的肩头,“果然是我徐文长的兄弟,就是有魄力,有胆子!”

陶大临毫不客气给了徐渭一拳头,“行之光是你的兄弟,就不是我们?”

“就是,别忘了我也是丙辰科的榜眼,也该为大家伙做点事情。”诸大授也说道。

王世懋和曹子朝也频频点头,激动地攥着拳头。

王世贞看在眼里,不由得心里吃味,要说起来他们丁未科才是公认最强的一科,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人才齐备,欣欣向荣。可是同如今的丙辰科比起来,怎么就差了一股子味道。

说白了,能人太多也不好,缺少了一头足以领袖群伦的雄狮,各自为战,永远形不成战队。

不过吃味归吃味,王世贞也真心盼着丙辰科能兴旺,他的亲弟弟,表弟都在这里,他们好了,自己也好不是。

弄清楚了唐毅的打算,大家伙也不在抱怨,打起万分精神,白天和同学们沟通感情,商讨事务,到了晚上,他们几个还要凑在一起,把开海可能带来的问题都想清楚,一个一个化解。

还要感谢嘉靖,道君皇帝给了唐毅宝贵的观摩机会,让他对三大巨头都有了清楚的认识。

虽然不至于把三巨头玩弄股掌之中,但是至少他不会高山仰止,不知所措。

而且除了三巨头之外,真正让唐毅感到侥幸的是他把嘉靖给看透了。

论起手中的权柄,嘉靖绝对是朱老四之后,最为强大的皇帝,他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可是嘉靖又是最不负责,最得过且过的皇帝,他能为了大礼议和朝臣展开二十年旷日持久的大战,他也能容忍严家父子祸国殃民二十年。说嘉靖强悍,是真强悍,说嘉靖懦弱,也真懦弱。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既自负狂妄,又敏感脆弱,加之喜怒无常,反复不定,绝对是大明历代皇帝当中,最难把握的一个。

他支持开海不假,可是他的支持并不靠谱,曾经嘉靖也支持过复套提议,可是没三天就变卦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开疆拓土太麻烦了,还不如过小日子修长生舒服,结果曾铣就死了,首辅夏言脑袋也掉了。

唐毅提出开海也是一样,如果嘉靖觉得开海付出太多,麻烦太多,搞不好唐毅也会步曾铣的后尘。

只是唐毅比曾铣幸运的是他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唐毅要用蜜糖把他的方案包装到尽善尽美,至少绝对符合嘉靖的脾胃,哪怕是糖衣炮弹,也要让嘉靖欣然服下。

终于,经过紧张的筹备,反复的推敲,唐毅和大家伙一起,总算把方案做好了……

清晨的微风中,嘹亮的三声鞭响,划破宁静,严嵩领头,三十几位身着红袍,腰里系着玉带或是金银腰带的高官迈步走进了万寿宫。嘉靖还穿着道袍,正襟危坐在帷幔的后面,严嵩带领着官员行过大礼,抬头一看,却吃了一惊,只见在嘉靖八卦云床的旁边,五个蓝袍的小鬼头排成一溜儿站好,为首的正是那位六首魁元唐行之!

第346章奸字别解

按照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後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值得君臣大动干戈的事情不多,只要有:一、议立君立储。二、议建都。三、议郊祀。四、议典礼。五、议宗藩。六、议漕运。七、议边事等等。至於参与廷议之人员,计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

唐毅、王世贞、诸大授、陶大临、徐渭五个既不是部堂高官,也不是科道言官,按照道理是根本不能出现在廷议之上的,偏偏他们就来了,成了一群红花当中的君子兰,卓尔不群,别提多扎眼了,就连严嵩都愣了一下。

铛,紫铜钟清脆一响,嘉靖不带感情地说道:“他们五个是朕找来的,你们只管议事,不必管他们。”

“是!”

对于嘉靖的话,严嵩已经习惯先答应,至于破不破坏制度,并不在乎,首辅如此,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唯独李默铁青着脸色,不时扫过唐毅,又是这个臭小子,自从上次对呛之后,李默就把唐毅恨透了。

唐毅也能感到李默的充满荼毒的目光,不过唐毅并不怕,我心光明,不管是谁,敢和我作对,你就是黑暗的,无关清浊!

唐毅胸膛挺得笔直,斗志昂扬,当然了这种最高级别的会议,他只能看着,没有嘉靖的准许,他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有劲头,只能攒着。

诸位大佬站好,须发皆白的严嵩当然不让坐在了首位,严世藩紧跟着老爹的身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