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是因为李默倒台,原本的两个副手严讷和李春芳被一同升任翰林学士。就算这样,京里还不少人暗中鄙夷这二位,说他们是靠着青词起家,只会溜须拍马捧臭脚,根本没有本事。

他们也够冤枉的,比起唐毅,我们都该找块豆腐撞死了,你们还说我们是被超擢,这世上还有没有公平二字啊?

别管严讷和李春芳多不愿意,表面上还要满脸赔笑,恭喜唐毅。

“行之兄果然是六首魁元,文曲星下凡,官运亨通,看起来要不了多久就会后来居上,到时候还请行之兄多多提携。”

唐毅谦和一笑,“二位大人,如今李默一党倒台,朝廷空出了不少位置,我看陛下同时提拔你们为翰林学士,才是要超脱苦海,龙飞九天,我可要先恭喜二位啊!”

严讷和李春芳听唐毅一说,眼睛都冒光,这小子是不是又得到了内幕消息,难道陛下要提拔我们?

见他们想入非非,唐毅就知道这二位多虑了,可又不忍心打扰二位的好兴致,只能说了些他们愿意听的好话。弄得李春芳和严讷诚惶诚恐,情不自禁。

升任翰林学士,那就代表着翰林生涯总算结束了,可以拍着胸脯说再也不用装孙子了,老子就是大爷!

严讷和李春芳回到值房,琢磨了半天,唐毅这小子太神了,一个吏部天官活脱脱被他玩死,嘉靖又那么赏识,他说一句,顶得上别人说十句百句,在他们化蛹成蝶,升官发财的关键时刻,绝对不能出差错。

严讷合计了一下,从压箱底找出了一块砚台,上面还有苏东坡的款,至于李春芳,抱了一包李后主的澄心堂,给唐毅送来了。

弄得唐毅这个尴尬啊,你们是上司好不,哪有上级给下级送礼的,还弄得跟跑官似的,我就算有功夫,也不至于为了一个砚台一包纸就去跑啊!看来在翰林院待久了,这人的智商就不够用了。

唐毅无奈,不能不回礼,只好说请大家伙吃饭,翰林院上下是摩拳擦掌,等到了傍晚,就准备一起出动,狠吃大户一口。

呼呼啦啦,刚走出门口,迎面黄锦坐着马车,离老远就喊道:“唐学士,陛下召见。”

嘚,唐毅只能苦笑道:“严大人,李大人,实在是抱歉,饭怕是吃不成了。”

这二位异口同声,“见陛下要紧,千万别耽误了!”

唐毅坐上了黄锦的马车,风风火火向着西苑奔去。看着远去的背影,半晌严讷苦笑着摇头,“老李啊,人比人气死人啊!”

李春芳充满羡慕地点头。

唐毅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了所有翰林的偶像,坐在了马车里,唐毅就问道:“黄公公,陛下找我干什么?”

“唐兄弟,还能干啥,开海呗!”黄锦嬉笑道:“皇爷眼下囊中羞涩,艰难的很。这不,让陆大都督去了天津主持海运,然后就让你下江南,重开市舶司。”

黄锦凑到了唐毅身边,低声说道:“行之兄弟,咱们可是老朋友,你可要给咱家介绍个来钱的路子啊!”

唐毅歪了歪头,“我说黄公公,你很缺钱吗?”

“缺,缺的厉害啊!”黄锦嘴角抽搐,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行之,你可不知道啊,陛下昨天还让我们司礼监的几个捐了银子,一人十万两啊!”

黄锦咬着后槽牙,跟割肉似的,原来陆炳给了袁亨十万两银子,说什么是献给嘉靖的。顿时嘉靖心思就活络起来。

他是没钱,可手下这帮家伙有钱啊,尤其是内廷的几个大珰,有多少人争抢着孝敬,家底儿丰厚,简直就是一个个人形钱袋子。

嘉靖兴起之下,给几个人下了命令,让他们每人献十万两银子。嘉靖是典型的只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没错,内廷的几位是有钱,可是别忘了他们在内廷花费同样惊人。就举一个例子,要伺候好嘉靖,就必须了解他的一举一动,早上吃了什么,接见了什么人,批阅了谁的奏折,说了什么话,甚至表情如何……作为一个内廷大珰必须烂熟于心,为此他们要收买那些侍卫,小太监,宫女,这帮人看起来跟木雕泥塑似的,实际上心思花哨着呢!

光是为了安插自己的人手,没几万两办不下来。黄锦从东南回来,能迅速站稳脚跟,成为内廷的红人,就靠着漫天撒钱。

以黄锦的家底儿,十万两银子或许还拿得出来,可是谁知道以后嘉靖还会不会要的更多,胃口更大?有座金山没准都被搬空了,黄锦不得不为了自己养老打算。

“唉,陛下压着你,你老兄就跑来逼我,看来我唐毅真成了财神爷了。”唐毅抱怨够了,说道:“黄公公,是想要地产还是要干股?”

“地产!”黄锦答应的别提多干脆了,“兄弟,实不相瞒,我现在听到什么券啊,票啊,股啊,脑仁都疼,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咱家这辈子都不碰那玩意。”

唐毅心头暗笑,也不说什么,到了西苑,唐毅轻车熟路,向嘉靖见礼,就听嘉靖愉快地说道:“起来吧,给唐毅一个墩子。”

“陛下,臣还年轻,怎么能受陛下如此恩遇,臣不敢,臣惶恐。”

嘉靖呵呵笑道:“不用推辞了,你做的很好,朕非常满意,不愧是朕的学生,没有跟着李默那个老畜生一起诽谤君父,说明你时刻心里想着朕,光是这一点,朕就没有看错你。”

这么红果果地称赞一个臣子,对嘉靖来说还是头一回,唐毅心里头不停嘀咕,也不知道嘉靖说的是真是假,其实他本来没有这么多疑,可是看嘉靖把陆炳折磨得死去活来,唐毅的心里就给嘉靖贴了标签,这位道君皇帝什么都干得出来,谁信他谁就是傻叉!

“唐毅,你知道朕找你过来是什么事情吗?”

唐毅忙说道:“臣想来应该是开海的事宜,臣写了一份详细构想出来,正准备这几日献给陛下。”唐毅笑道:“开海说急也急,说不急也不急,大船队必须冬天的时候出发,等到夏天才能回来,季风如此。还有大半年的时间,足够筹备妥当,倒是海运那边不能耽误。正好在天津弄一套收税的班子,让他们先试点一下,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光纸上谈兵。”

嘉靖听着,含笑点头,“你办事就是老成,这样吧,先去户部观政些日子,把朝廷的财政弄清楚,也把衙门的运作流程烂熟于心。你说得对,不能纸上谈兵……”

嘉靖和唐毅谈了许久,最后,唐毅“吞吞吐吐”把让夷商存钱,然后如何让钱生钱的窍门都告诉了嘉靖,还一脸愧疚,说是自己私心作祟,请陛下惩罚。

嘉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就知道你小子花花肠子一堆,你的那点小手段,还能骗得过朕吗?”

“陛下您都清楚了?”唐毅把眼睛瞪得老大,吃惊地长大嘴巴。

嘉靖被唐毅崇拜的目光盯得很受用,得意笑道:“朕是天子,天下的事没有什么能瞒得过朕的。”

嘉靖说话的语气简直臭屁得上天,要不是唐毅从黄锦那里得知,嘉靖让袁亨找了几个票号的掌柜,把唐毅先前上的方略拿去研究了好些日子,保证对嘉靖五体投地,可是此时唐毅却只剩下呵呵……

转过天来,唐毅起得很早,他奉命要去户部观政,草草吃了一口东西,就奔着户部而来。赶到了户部衙门,把名帖送上去,看门的一看,吓得差点趴下,上下打量,声音都变了调,“您就是当今的文魁星,唐毅唐学士吧?”

他这么一嚷嚷,来户部办事的人都围了上来,仿佛看大熊猫一般,眼睛都是小星星,唐毅只能摸摸鼻子,落荒而逃进了户部。

不凑巧,户部尚书方钝有事,唐毅足足等到了快晌午,方钝才从西苑赶过来,听说唐毅在等他,连官服都没换,就笑着赶来。

“听说了,陛下让行之过来观政,老夫是全力配合,你想看什么,想干什么,只管吩咐。”方钝大方说道:“你放心吧,这几个月啊,京里大小官吏都会尽职尽责的,陛下刚刚准了严阁老的请求,要京察了!”

哗啦,唐毅手里的茶杯惊得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粉碎!

第360章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唐毅知道“京察”这项制度,还是在读一本介绍东林党的书发现的。

所谓京察,就是对两京官员的考察,自从弘治以后,每六年一次,发展到嘉靖年间,已经非常完备,一般由吏部和都察院对五品以下京官进行考察,四品以上则是上书自陈,听凭皇帝发落。然后还有科道言官拾遗,互纠。

坦白讲,早期的京察的确是官场的自我更新,剔除不合格官员,督促官员清正廉洁,作用很大。

但是发展到了后期,尤其是东林党时代,朝堂党派林立,互相攻讦不断,京察就成为各个派系互相攻讦放冷箭打黑枪的手段。

东林党最热衷的就是利用京察把对手赶到南京闲住,而对手也会争取在下一次扳回来,来回倾轧。

嘉靖朝的京察,基本上处在从正能量居多,向负能量居多的转变期。

眼前这次究竟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呢!

唐毅十分笃定地说,肯定是负能量,而且还是最要命的那种!

原因很简单,今年并不是厉行的京察之年,由于京察是六年一次,都在巳、亥年,也就是说,正常情况是明年才有京察,而丙辰年是针对外官的外察之年。

前面提到过,吏部尚书李默主持外察,狠狠杀了一大批严党官员,按照正常情况,李默主持嘉靖三十六年的京察,严党估计就真的成了明日黄花,正因为如此,严党才迫切需要干掉李默。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严党突然搞出了京察的把戏,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里面有猫腻。唐毅整个人都不好了。

倒是户部尚书方钝老头见唐毅吃惊,只当他是小菜鸟,不懂京察的规矩,故此笑道:“状元郎,京察之法,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处罚呢,有削职为民,有外调,有勒令致仕,有罢官闲住。”方钝掰着手指头,给唐毅科普京察,老头感慨地说道:“太祖爷的时候,京察中称职者还会被升迁,到了如今,京察只问过,不问功,而且是德行才力一起考察,如果外调还好,一旦被罢官,想要重新起复,那可就难上加难,可以说京察就是百官的一道鬼门关,人家说修道者有三灾九难,咱们到了官场也是如此,什么难都要闯,什么苦都要吃,外面看咱们风光无限,内里的憋屈只有自己知道,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方钝还要往下说,见唐毅小脸凄苦,他忍不住笑道:“状元郎,京察是可怕不错,可是你一个新科进士,有什么考察的,再说了,陛下重视你,谁主持京察敢不给你上等考评,依老夫看,你一点都不用担心,倒是老夫,年纪越来越大,户部空虚,一年到头,被人家追着屁股要债,想一想啊,要是能致仕回家,也是老夫的幸运。”

唐毅慌忙说道:“老大人切不可如此,您老德高望重,户部这一摊哪能离得开您,再说了,一旦开海之后,财赋源源不断而已,您老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是啊,是啊!”方钝捻着胡须笑道:“开海少不得要状元郎费心,陛下让你到户部观政,也是为了增加见闻,熟悉状况,没说的,有什么要求只管提,老夫能做到的绝不含糊。”

“多谢老大人。”

唐毅又和方钝闲扯了一会儿,就匆匆告辞。方钝见他变颜变色,心不在焉,忍不住笑道:“到底是年轻人,心里头藏不住事啊。”

方钝只当唐毅是忧心京察,去找关系,探听风声。

老头猜的也不错,只是唐毅不是为了他自己。

从户部出来,唐毅仰起头,深深吸了口气,空气之中,都充满了阴谋味道,让人窒息,甚至绝望!

有这么可怕吗,有!绝对有!

刚刚的一会儿工夫,唐毅已经把情况反复推演了一下,得到的结果都让他冰冷彻骨。

在官场上,一个山头倒下来,除了核心的几个人物之外,大多数的墙头草都会及时掉头,另找大腿求抱。

李默完蛋之后,他的亲信固然会被清理,但是大多数官员还会及时调整,如今的朝堂只剩下严嵩和徐阶两条大腿,虽然徐阶的腿细了很多,但是好歹是一处避风港,而且为了朝局平衡,嘉靖也会扶持徐阶。

只要给点时间,徐阶消化了这些力量,虽然不足以和严嵩分庭抗礼,但至少能维持朝局平衡,唐毅想要开海,也就没什么妨碍。

可眼下问题来了,严党根本不给徐阶消化的时间,直接破坏规矩,发动京察,矛头所指,绝不只是李默的余党,没准严嵩要把朝廷的中立派,还有那些不肯依附他的正直大臣一网打尽。

如果真让他们做成了此事,徐阶还没开战,就成了没毛鸡,严党一家独大,就是定局。

唐毅一想到这里,就头皮发麻,假如严党真的一家独大,要想开海,就必然给严党分润,甚至要把大头儿交给他们,银子倒是小事情,关键是名声就彻底毁了,搞不好会像历史上的胡宗宪一样,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还落得一个冤死狱中,祸及妻儿的可怜下场。

一路上,唐毅耳边不断响起咒骂之声,无数人伸出手指,大声痛骂:“严党走狗,严党余孽,不得好死!”

到了家中,唐毅的后背都湿透了。

他刚走进来,发现几个死党也都在,徐渭,诸大授,陶大临,还有王世贞,王世懋,大家伙的脸色都很不好。

见唐毅进来,连忙招呼他,坐下之后,王世贞就说道:“行之,你知道京察了吧?”

“嗯,听方部堂说了。”

“那你知道谁主持京察吗?”

唐毅一愣,京察按理说是吏部尚书的职责,李默被干掉,吏部尚书就空了出来,那会是谁主持呢!

“不会是赵文华吧?”唐毅惊叫了出来。

王世贞竖起了大拇指,“行之,你可真神了!”

唐毅一声苦笑,“我情愿猜错了!”

王世贞当即把情况说了一遍,原来今天廷议如何处置李默。

三法司给李默定的罪名是偏执自用,汉唐典故,非所宜言,简单说就是说话不恰当,哪知道嘉靖大怒,把三法司的几个头降了三级,罚俸一年,还当庭责骂,问他们是不是党护李默。

这下子可把三位大人吓得屁滚尿流,当即商量之后,决定比照儿子骂父亲,给予李默绞刑。

嘉靖这才满意,不过他没有下令立刻执行,陆炳那一番表演还是让嘉靖生出了恻隐之心,他还要给陆炳一个面子。在宣判之后的第三天,身体倍棒的李时言就死在了狱中,他的死在掀起了一道涟漪,但是也仅此而已,因为更大的事情来了。

就在廷议之中,严嵩的干儿子吴鹏向嘉靖请求,要考察两京九卿、长贰府寺等衙门堂官及各总督巡抚,将“不称者稍易之,尚堪驱策者留之”。

他还有编织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谎言:“近者当事之臣,内外用人,不论贤否,动以爱憎为用舍,徇私纳贿,祗取充位,是以庶绩日隳,南北多故,陛下焦恩,屡更数易,即有龊龊自保之士,鲜能分主优者。臣闻琴瑟不调,必解而更张之;狼莠不除,嘉谷不生。故用人在去不肖。夫大臣者,小臣之倡也,大臣不职则小臣靡然从之,故去不肖者先大臣矣。”

一言以蔽之,就是李默胡乱用人,闹得天下大乱,他们严党要拨乱反正。

嘉靖对李默的盛怒未息,竟然相信了严党的鬼话,同意了进行京察。

由于吏部尚书空缺,随即进行了廷推,工部尚书赵文华不出意外,接任了吏部尚书。一贯张狂无比的赵文华更是找不着北了,他只觉得自己就好像领了封神榜的姜太公,手握打神鞭,想干掉谁,就干掉谁。

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所向无敌,那酸爽简直没法形容了。

徐渭倒是满不在乎,一边啃着西瓜,一边说道:“京察能怎么样,行之和我都没写李默的策论,陛下对行之大加赞赏,还升了官,严党会冒着得罪陛下的风险,给行之一个差评?我可不信,行之只要没事,我们就吃不了亏!”

王世贞摇摇头:“文长,事情不是这么看的,的确眼下谁也不敢动行之,但是严党肯定会趁机清除异己,把那些不肯依附他们的忠贞之士全都赶出朝廷,从而独霸朝堂。试问,如果朝堂之上,尽是赵文华一般的小人,我们还怎么自处?”

这下可把徐渭也吓到了,“陛下不会让严党独霸朝堂吧?”

诸大授忍不住说道:“很不幸,眼下已经如此了。”

陶大临应声说道:“就拿六部来说,吏部赵文华不用说,礼部尚书是吴山,接替工部尚书的是吴鹏,而刑部的何鳌年老多病,又在处置李默的事情上和陛下有了冲突,他肯定坐不久,最有资格接替刑部尚书的是严嵩的小舅子欧阳必进,六部尚书已经有四部是严党的人,另外户部尚书方钝,兵部尚书许论都是依附严党的人,如此算来,严党已经囊括六部了。”

王世贞补充道:“不只如此,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周延也是严党的人,严党一统江山,怕是再也无人能撼动了。”

第361章不得不战

赵文华不愧是干吏,接任吏部尚书之后,不到十天,就把朝中大臣一百一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