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再次,鄢懋卿被扳倒,剪除了一个大贪官……

南下之前,嘉靖就说过,办好了差事,要重用唐毅,眼下到了兑现的时候。嘉靖没有食言,将翰林学士赏给了唐毅。

这个举动非同小可,自从英宗之后,定下了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翰林院就成了天底下最清贵的衙门。

成为翰林掌院学士,不但跻身小九卿的行列,而且手下还拥有了一大帮潜力无穷的翰林官,有这些学生部下帮衬着你,花花轿子众人抬,保准把你一路抬到内阁。

自从消息传出之后,京中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猜测,看着唐毅的架势,下一步没准就能成为礼部侍郎,拥有入阁拜相的资格。甚至有人断言,大明朝要出现一位不到三十的大学士了。

各种流言蜚语漫天飞,可是唐毅清楚,礼部执掌一国礼法,看似权力不大,但是地位尊崇,如今礼部尚书是袁炜,左右侍郎是严讷和李春芳。

这三位都是翰林词臣出身,虽然名声不怎么样,但是学问扎实,熟知礼法,最少在京混了十多年,人脉丰厚,深得嘉靖赏识。

唐毅的功劳虽然不少,还都是实打实的,可在京的时间太短,经验不足,无论如何,也没有资格出任礼部侍郎。至于吏部,执掌铨选,百官升迁调度,权柄何等之重!

琢磨了半天,也没有可能。

其实按照唐毅的专长,最好的部门是户部和兵部,可问题他是苏州人,按照惯例,没法进入户部,至于兵部倒是可以,眼下的兵部尚书是唐顺之,是他的老师!

师徒在兵部当尚书和侍郎,那还不成一言堂啊!

唐毅要进兵部,老师必须调走,唐顺之如今能调到哪去?

只有两个选择,要吗就是直接入阁,要吗就是接掌吏部天官,或者大宗伯,成为储相。

偏偏这两个职位都是党争的第一线,唐毅可不愿意老师蹚浑水,搞不好就者在里面。

六部当中,就剩下了两个,眼下工部尚书是欧阳必进,此人是严嵩的小舅子,右侍郎是严世藩。

人家舅舅和外甥,自己掺和进去,还不被吃得连渣都不剩。

算来算去,唐毅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刑部。

因此当徐渭提出来的时候,唐毅先是一惊,后来低头思索一番,脸色狂变,喃喃道:“貌似只有刑部可去了。”

徐渭啧啧说道:“怎么,你还不知足啊,不到二十五岁,就做到了三品大员,负责一国的律令,多少人都羡慕不来。”

“羡慕我的人里面,包括你吗?”

“当然……不包括!”徐渭收起了笑容,转而一脸的忧虑,刑部眼下什么情况,他在京中,比谁都清楚。

刑部尚书是蔡云程,严党的人不错,可两个侍郎,左侍郎潘恩,他是徐阁老的老乡,右侍郎黄光升,对徐阶执学生之礼。

京中官吏形容刑部,给了四个字:雷烟火炮!

几乎每天从上到下,都在吵架。

各种案子,争论不休,听说好几次,潘恩和黄光升都掀了桌子,而蔡云程也险些打了他们一个乌眼青。

徐渭忧心忡忡道:“行之,你这时候要去刑部,只能站在徐阁老这边,去扳倒蔡云程。所有人都在盯着刑部的归属,就算你能干掉蔡云程,也轮不到你接替尚书。而且严党必定把账都算到你的头上,新仇旧恨,严世藩恐怕真的要不死不休了!”

情况貌似比自己想的还遭,唐毅心中苦笑,当初告诉同科的朋友,不要介入严徐党争,结果自己却是那个要冲在第一线,站在风口的人。

真是可悲啊!

“文长兄,看目前的样子,刑部是万万不能去的,我看六部是没我的位置了。”

徐渭摇头苦笑,他当然希望唐毅能往上冲,可是眼下的情况实在是不好办。

“六部不行,那就剩下都察院、大理寺、鸿胪寺,詹事府这些地方。咱们先说都察院啊!”徐渭举起了大拇指,酝酿好半天,“还是别说了吧!”

怎么回事啊?

原来都察院管着十三道御史,这些御史都有风闻言事的权力,历来都是党争的第一线。

如果说刑部只是对喷,都察院就是打群架,狗咬狗,不但要骂功第一,还要战力无双,有个好身体。

先不说唐毅能不能做到,光是想一想,就觉得丢人。

“大理寺呢?你现在就是少卿的衔,严党绝不会让大理寺卿的,道理和刑部一样,他们屁股不干净。再有鸿胪寺,管的是朝会,宾客,吉凶仪礼。如今陛下不早朝,鸿胪寺卿也形同虚设,除了廷推的时候能投一票,就是个聋子的耳朵,屁用没有!”

还剩下一个詹事府,唐毅当过少詹事,往上走一步,就是正三品的詹事,品级够了,可还是闲差,不符合嘉靖说的要重用的条件。

徐渭也算是聪明人,摆着手头算,到了最后,干脆揪头发,可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唐毅的位置。

“行之,你就不该回来,就在两淮看风景多好啊!吃得好,穿得好,还有美人环绕,想想啊,就跟天堂似的!”

“我也想在天堂享受啊,可就怕在天堂久了,人就麻木了。”唐毅露出了坦然的笑容,“没地方就没地方,反正我现在还有病,再说了,翰林学士也不错。”

徐渭撇撇嘴,信你的就怪了!

不过他也听出了唐毅话语中的自信,只要心气还在,就有机会。再说了,如今的朝局,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变化,谁知道风会吹到哪边!

“成了,不管如何,先把年过了再说!”徐渭轻松说道。

唐毅颇为赞同,他以养病为名,躲在家里面,天天和儿子玩耍,戚安国已经四岁多了,转过年就要发蒙。唐毅索性每天抽出点功夫,教给戚安国读书认字。

对于自己的儿子,他倒是很宽容,有空了,迁出小毛驴驮着平安在院子里走一圈,或者是跟儿子一起堆个雪人,家里面还有一大堆从海外送来的稀罕玩意,这对父子摆弄的不亦乐乎。

几天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离着过年越来越近,京里的老朋友都来了,首先就是徐渭,接着是王世贞,如果王世懋不是外放了兴国知县,也会跑来。除了他们,还有曹子朝,曹大章,殷士儋等等。

越是风雨飘摇的时候,大家就越要抱紧一些,互相取暖吧,唐毅俨然已经是一个团伙的领袖了,只是这个团队实力有点差。

陪着家人吃了团圆饭,放了鞭炮,年三十也就过了,第二天唐毅换上了新衣服,带着儿子平安,要去给老师唐顺之拜年。

虽然他们师徒之间不讲究虚礼,但是作为弟子的心也要到了。

还没等唐毅出门,徐渭又气喘吁吁跑来了。

“行之,出大事了!”

“什么事?”唐毅镇定问道。

徐渭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道:“周延死了!”

“什么?”

唐毅身体一晃,脚下有积雪,差点摔倒。

“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今天早上,周延这些年身体就不好,听说昨天晚上还吃了饺子,精神头不错,谁知早上一看,人就僵了。”徐渭摇头叹息道。

前面提到过,周延是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乃是朝廷的总宪。周延并非严党的核心,只是依附严嵩就是了。

他一死,左都御史就空了出来,谁掌握都察院,就能掌控数量庞大的御史言官。权柄之重,几乎赶得上吏部尚书,都是手握封神榜的狠角色。

左都御史空出来,下面一定有一场生死较量,严党必受,而徐党又必须攻下。

唐毅突然打了一个寒颤,嘉靖四十年的春天,还真是有点冷啊!唐毅下意识裹了裹皮袍子,把平安抱在了怀里。

“儿子,咱们先回家,等下午爹再带你去看师公。”

平安似乎感到了气氛压抑,什么也没说,乖乖点了点头。唐毅和徐渭到了书房,两个人对面而坐,都没有说话。

凭着他们的默契,早就看到的眼前的局,徐党这边,能争左都御史的人不少,可是有把握的不多。

“行之,前些日子,听说要调杨博进京。”

徐渭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唐毅瞬间就是一机灵。

杨博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他在军方根基深厚,又有晋党的支持,他进京多半要执掌兵部。

严徐党争到了这个地步,新陈代谢越来越明显,为了防止乱局出现,稳住兵部,稳住军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杨博入京,多半是嘉靖的意思,徐阶也乐见其成。

对于此老唐毅没有太多说的,可是他要是执掌兵部,老师该何去何从呢!

“左都御史!”

唐毅和徐渭异口同声说道,说完之后,唐毅的脸就沉了下来。

前面已经说过了,都察院绝对不是人待的地方,唐毅沉吟一会儿,果断叫谭光准备马车,一路直接到了唐顺之的府邸。出来迎接的是唐鹤征。他接过平安,用力掂了掂。

“小家伙又沉了,都成了胖墩儿了!”唐鹤征嬉笑道:“爹刚回来,你就到了,真是凑巧啊!”

唐毅脑袋嗡的一声,大了三圈,他什么也顾不得,拔腿就往书房跑,情急之下,都忘了装病。

第542章高危职业

循着熟悉的路径,小跑着到了书房前面,唐毅勉强稳了稳心神,让自己看起来从容不迫一些,轻轻推开了门,往里面看去。

老师唐顺之正坐在那里,面带微笑,一副早就知道你要来的表情。他的目光深邃,笑容淡雅,君子如玉,玉如荆川。

和老师四目相对,唐毅突然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他始终没有唐顺之的从容和潇洒。

唐毅迟愣半晌,寒风涌进了屋子,唐顺之微微咳嗽。唐毅惊醒,连忙把门关上,几步到了老师面前,行了大礼,然后起身侍立一旁。

师徒两个都没有说话,沉默了差不多一刻钟,还是唐顺之先打破了沉默。

“行之,出仕为官之人,如过江之鲫,数之不尽。能执掌风宪,又有几人,师父一生,所求者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而已。德行自有世人评断,立言吗,为师写下六编,这几年有整理练兵治军之精髓,著书十万言,当得起立言二字,就差了一样,立功!倘若都察院能交于我手,定能找到严党弱点,一击必杀,铲除奸党,社稷清平,哪怕到九泉之下,也能笑着见阳明公了!”

唐顺之坦然一笑,说道:“行之,身为我的弟子,你该帮着为师实现心愿,廷推之上,还少不了你的一票啊!”

老师的话充满了真诚,唐毅几乎都相信了,只是最后关头,他用力摇摇头!

“师父,您老何必为了徒弟,委屈了自己!”

白瞎了精心准备的说辞,唐顺之一愣,叹了口气,有些欣慰,也有些感慨。

“行之,你生了一副玲珑心肠啊!”唐顺之索性也不瞒着唐毅,“我和徐华亭谈过了,替他拿下都察院,换一个兵部侍郎给你!”

唐顺之满怀欣慰,盯着面前的徒弟。

十来年间,唐顺之第三次爬起,仕途之上,平步青云,做到了兵部尚书,位高权重。

没人知道,在唐顺之的心里,他最大的成就不是什么劳什子兵部尚书,而是有了一个衣钵传人。

唐毅这些年所作所为,从来不瞒着唐顺之。他的种种手段,让唐顺之既惊骇,又是暗自欣喜。随着唐毅越发强大,他坚信这个弟子就是实现历代儒者梦想的那一个不二人选。

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古往今来,又有什么时候真正做到了。

君王是天子,是九五至尊,乾纲独断。他给大臣的权力不过是施舍而已,随意可以收回去。

面对着蛮横的君王,大臣除了苦苦哀求,别无他法。要是碰上嘉靖这种混不吝的皇帝,左顺门一顿板子,把天下读书人的脊梁骨都给打断了。

唐顺之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天下的读书人想要有尊严,就必须用实力,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甚至军队,都能一呼百应。

皇帝玩横的,他能更横,更硬!

自己做不到,严嵩做不到,徐阶也做不到,唯一的希望就是唐毅。身为他的师父,唐顺之必须替徒弟保驾护航,让他迈出最关键的一步!

“三品侍郎,不论是执掌一部,还是入阁拜相,或者外放总督,进退自如,也就不用担心了。”唐顺之顿了顿,补充道:“那个人也会被你死死压住,他就没希望了!”

唐顺之的语气之中,竟然带着一丝心惊胆战。究竟不是什么人物,能让他老人家害怕啊?

“师父,您是不是见过张叔大了?”唐毅问道。

“怎么?你也知道他?”唐顺之是真的惊讶了,徒弟还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啊,既然他什么都知道,唐顺之索性就和盘托出。

在京几年之间,唐顺之在徐阶的家中,见过几次张居正,相谈之下,唐顺之惊为天人,此人才思敏捷,见识高远,竟然让唐顺之不住拿唐毅和他对比,对比来对比去,唐顺之都悲哀地发现唐毅和他最多伯仲之间,甚至论起勇气和魄力,尚且有些不足。

更让他吃惊的是徐阶对待张居正的态度,简直比自己对唐毅还用心,悉心教导,小心呵护,捧在了手心里。

眼下张居正还只是不起眼的翰林,可那是徐阶保护的结果。如果一旦打败了严嵩,徐阶接手朝局,可以几个月之间,就把张居正提拔到翰林学士一类的位置上,几乎和唐毅并驾齐驱。

而且张居正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入仕比唐毅早了近十年,有了徐阶的帮助,弯道超车,绝非难事。

张居正比唐毅只大了十几岁,一旦让他抢在了前面,唐毅不但机会渺茫,而且甚至会有危险。唐顺之能感受到藏在张居正心中的猛兽,他不得不为徒弟担忧。

必须让唐毅压过张居正,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几乎成了唐顺之的执念,当徐阶和他谈,要他去都察院的时候,唐顺之发现了天赐良机。

只要让唐毅抢先担任兵部侍郎,成为三品大员,张居正无论如何,哪怕吐血,也追不上唐毅。

为了徒弟的安全,哪怕都察院是个龙潭虎穴,唐顺之也要往里面跳!

师徒之情,唐毅的心头充满了暖意,眼眶之中泪花滚动,这世上除了父亲之外,怕是只有师父会如此毫不保留地为自己着想。

唐顺之笑了笑,“儿子都满地跑了,还哭什么鼻子,不怕被人家笑话啊?”

“不怕!”唐毅擦了擦眼角,笑道:“师父,您老的心,弟子一清二楚,不过……弟子要说,您被徐华亭给骗了!”

“什么?”唐顺之眉头一皱,沉声道:“理由?”

“师父,您让出兵部尚书,谁会接替?”

“杨博呗,除了他还能有谁!徐华亭为了打败严嵩,只能给晋党好处。”

“这就对了,弟子在杨博手下,能得到便宜吗?”

吸!

唐顺之忍不住倒吸口冷气,脸色啥时间变得格外难看。

是啊,远的不说,就说两淮的事情,唐毅扶持了侯运来一伙和盐商合作,原本的晋商四大票号都被排斥在外。

硬生生在晋商和盐商之间,打了一个楔子。

杨博不恨唐毅,那就出鬼了。

即便是出任兵部侍郎又能如何,有一个虎视眈眈的顶头上司,再加上一个不怀好意的徐阁老,唐毅能坐稳当吗?

其实徐阶把杨博和唐毅弄到一部里面,就没安好心,他那是驱虎吞狼,给唐毅挖了一个大坑。

不要怪唐毅总往坏处想徐阶,实在是这个老家伙什么都干得出来。

听完了唐毅的话,唐顺之久久不语。

论起才智,唐顺之是天底下最顶尖的人,可论起权谋,比起徐阶和严嵩一般的老妖精,还是差着一筹。

更何况关心则乱,险些就上了徐阶的道……

唐顺之一下子颓丧起来,苦笑道:“唉,我真是老了,没用了。”

“哪能啊!”唐毅笑道:“师父,您老人家只要继续坐镇兵部,无论是严党,还是徐党,甚至就连晋党,都要求着您。无论如何,咱们也不能放弃这个好位置。”

唐顺之深以为然点头,可他又担心了,“行之,我要是不动,你可怎么办?虽说你年轻,等得起,可徐阶对你有了忌惮,只要严嵩倒台了,他必定会携着雷霆万钧之势对你下手,到了那时候,师父就没法保护你周全了。”

听着老师掏心掏肺的话,唐毅别提多感动了。

“师父,您老人家分析的没错,我的确要尽快拥有自保之力,不过却不是去兵部。”

“那是去哪?”

“我要去……”唐毅突然打住了话头,笑道:“师父,容弟子卖个关子,等出了正月,您老就知道了。”

唐毅既然这么说了,唐顺之还是相信他的本事,却还是嘱咐道:“你可不要托大,一定要小心谨慎。”

“请师父放心。”

师徒两个谈完之后,唐毅把平安抱过来,给师公又是磕头,又是说拜年话。平安已经能分辨出元宝和糖块的差别,没别的说,从唐顺之手里拿了一个一百两的大元宝,父子俩才满意地回家了。

……

时光飞逝,过了正月十五,京中六部衙门都开始办公了。

大家伙摩拳擦掌,针对左都御史的位置,展开了一场大战,由于唐顺之没有参加,徐阶只能推出了老乡潘恩,至于严党,则是推举工部尚书欧阳必进。

徐党本来就比严党要弱,加上人选又不硬,左都御史的位置落到了欧阳必进的手里。

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