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4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你敢不听朕的话?”

嘉靖的言语透着冰冷,袁亨好似冷水泼头,怀里抱着冰,跌跌撞撞,向外面走去。

第816章烂摊子

天家无情,父子兄弟,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奴仆。

袁亨失魂落魄,迈过门槛的时候,脚下绊了一跤,重重摔在了金砖之上,两颗门牙被磕掉了,鲜血狂喷,他都感觉不到疼。

绝望到了极点,其他的感官都废了,袁亨心里清楚,别说嘉靖只剩一口气,就算活蹦乱跳,和一帮大臣讲道理,也是讲不过的。

他还盼着嘉靖能下令,把那些闯进西苑的大臣都给抓起来,从此之后,内廷一统天下,再也无人敢抗衡。

结果嘉靖不愿意背黑锅,朝臣们不管对皇帝说什么,风刀霜剑,全都会落到自己的身上。袁亨就觉得有无数的弓箭射过来,把他穿透,成了可怜的筛子。

从寝宫,到宫门,短短几百步的距离,一转眼就到,对于袁亨来说,每一步都是煎熬,眼前不断闪过一生的荣辱,从最初跟着嘉靖,到了京城,一点点进入司礼监,执掌东厂……他身残志坚,不甘心屈居人下。

为了斗垮麦福,上了唐毅的当,揭开了卢靖妃的案子,弄得几乎丧命,老天保佑,又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只是这个时间太短暂了,就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多希望美梦能够长一些,最好一直做下去……

想法再好,路也会走完,梦也会醒来,袁亨抬起头,外面的阳光如此刺眼,比起阳光,更刺眼的是群臣吃人的目光。

高拱、郭朴、赵贞吉、朱衡等等,正直的大臣,都怒目而视,袁亨这家伙拿着鸡毛当令箭,封锁西苑,倒行逆施,惹出了塌天大祸,在大家的眼中,他比祸国殃民的刘瑾也差不多了。

见袁亨出来,高拱攥着拳头就要冲上去,别看明朝的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可是在金銮殿上,都是打死过人的。

他们什么都能干得出来,尤其是科道的那帮人,更是横得邪乎,一个个蓄势待,就准备往上扑了。

幸好徐阶在场,老家伙见群臣杀进来,他是既高兴,又忐忑。再一次被袁亨囚禁西苑,徐阶肚子里的火都能把房盖儿给烧了。

他恨不得袁亨大卸八块,可是眼下嘉靖命在旦夕,关口还是弄清楚陛下的状况,这才是要紧的事情。

“袁公公,老夫要见陛下!”徐阶的语气不容置疑。

袁亨咧了咧嘴,用近乎绝望的语气说道:“陛下有旨意,请阁老和六部九卿,觐见!”最后几个字,微不可察,只有在身边的几个人听到,高拱心里头一动,嘉靖还能活多久,谁也不知道,搞不好这就是要颁布遗诏,能够进去,那就是托孤大臣。

想到这里,高胡子迈开大步,就往里面冲。

他的动作快,可令人惊讶的是矮小衰老的徐阶,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抢在了前面,牢牢压了高拱一个身位。把高胡子弄得一点脾气没有。

到了里面,磕头行礼之后,半晌都没有声音,大家伙心说坏了,别是嘉靖驾崩了吧?

正在所有人都等不下去的时候,一个幽幽的声音传来,“朕御极四十五年,大明开基立业,历代皇帝之最。然则,朕之昏庸,亦为历代少有,数十年一意修玄,不理朝政,以致奸佞小人横行,四方刀兵乱起,江山蜩螗,国事艰难,朕留下了一个大烂摊子啊!”

类似的话,徐阶上一次和唐毅也听过了,只是这一次嘉靖说得更坦白,语气之中也更诚恳,丝毫没有了虚伪的套路。

莫非皇帝真的改过了?

徐阶的心里只是一闪念,几十年谨小慎微,已经让徐阶油盐不进,似乎不会被感情左右。他哭拜在地,“启奏陛下,国势若斯,皆是臣等不忠,恳请陛下善保龙体,重新振作,大明的亿兆生民,都仰望着陛下啊!”

其他人也连忙跟着,一起磕头。

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嘉靖挣扎着,缓缓抬起头,在龙床边伺候的李时珍,急忙用枕头,倚住了嘉靖的身躯。

“阁老,你说的可是真的?”嘉靖语气颤,鼻子头酸楚,差点哭出了,“朕怎么听说,苏州民变,把朕派去的钦差都给杀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连苏州都乱了,朕这个皇帝当得还真是差劲儿,有什么脸做亿兆百姓的君父,咳咳……”

嘉靖咳嗽不断,胸膛不停起伏,喉咙出呼哧呼哧的声音,显然气脉不足,虚弱到了极点。哪怕有神医在侧,嘉靖的身体还是一天天垮下去,再也无力回天。

徐阶仔细品味着嘉靖的话,未必出自真心,可是对于油尽灯枯的朱厚熜来说,他已经杀不动了,谁也拿不下,做出悔悟的态度,到时候史书记载,还能好看一点,如果一意孤行下去,只怕连表兄正德都赶不上。

一句话,嘉靖认命了!

皇帝如此,徐阶却越不敢猖狂,“陛下,苏州的事情的确棘手,不过老臣以为,却未必是叛乱,天下间人有百态,奇谈怪论难免,可大多数臣民还是忠于大明,忠于君父的。吴公公到了东南,不加区分,盲目抓人,自然激起了民变,只要派遣得力人员南下,晓以大义,平息苏州之乱,反掌之间,请陛下不要忧心,伤了龙体。”

难得,嘉靖听了下去,点了点头。

“不愧是甘草国老,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嘉靖动情的一句话,徐阶傻了,愣在了当场,嘉靖自顾自说道:“朕是个难伺候的人,严嵩只顾着把朕伺候好了,你呢,还要顾着天下,顾着百姓,顾着良心,这才几年的功夫,你就老成了这个样子,朕对不住阁老啊!”

铁石心肠,到了这时候,也忍不住了,徐阶的老泪横流,他从小读着四书五经长大,脑袋里灌满了忠孝仁义,他对嘉靖固然不满,可毕竟是四十几年的君父,他要是早点悔悟,该多好啊!

徐阶沾了沾泪水,露出了灿烂如花的笑容,“陛下体恤老臣,臣这一腔热血,筛给吾皇,臣只知道诚心做事,恭敬侍君。百姓人家常说会当媳妇两头瞒,臣斗胆说一句,臣也是一个媳妇,顾着两头最好,可若是……就算是苦了孩子,也不能苦了君父。”

嘉靖深以为然,点头赞道:“徐阁老,这些年你就是这么做事的,堪称群臣的表率,朕心甚慰。”

大臣们气势汹汹,杀进了西苑,都想着冲进来,仗义执言,和嘉靖论一个是非对错出来。谁知道竟然出现了如此的一幕,徐阶和嘉靖,君臣相得,情深意切,真是好感人啊!

高拱气得闷哼好几声,几乎吐血。

其他人也都默默听着,无论如何,从此之后,徐阶的地位只会扶摇直上,谁也无法撼动。

嘉靖太虚弱了,说了这么几句话,就休息了三次,最后省点力气,说道:“徐阁老,唐顺之辞去次辅,眼下内阁只有两个人,再递补几个阁员吧。”

“遵旨。”徐阶连忙说道。

嘉靖思量一下,又补充道:“尚书杨博,为国戍边,数十年功劳卓著,加翰林学士之职。”

杨博听到了嘉靖的话,突然激动莫名,跪在地上,用力磕头,泪水长流,“老臣肝脑涂地,难保圣恩之万一!”

杨博在几年前就得到了少保衔,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和徐阶平起平坐,区区翰林学士,才五品官,杨博至于这么激动吗?

还别说,真的该激动,自从明英宗之后,就定下了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

杨博虽然功劳大,名望高,可他却是三甲进士,并非翰林出身,当然了,也不是不可以入阁,比如以大礼议骤起的张骢,还有被严嵩干掉的夏言,这两位都是三甲进士,也都入了阁,还做了辅。

只是下场却都不怎么好,自从夏言之后,所有阁老,都是翰林出身,嘉靖赏赐翰林学士给杨博,就是替他扫清入阁障碍,显然,圣心所嘱,就是杨博了。

……

“山西人奋斗了一百多年,总算要出一位阁老了,杨博入阁,可是会成为大人的劲敌啊!”沈明臣抱膝长叹,不停摇头。

显然,嘉靖这一次的表态,几乎等同于托孤,皇帝只赞颂了徐阶,赏赐了杨博,显然,此二老就是托孤大臣,和其他朝臣之间的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包括唐毅在内,都只能望洋兴叹。

“唉,大人若不是恶了嘉靖,也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只是让杨博抢了先,如鱼得水,再也没法阻挡,大人的苦日子就要来了。”王寅思索了许久,也找不出压制杨博的办法。

人家功劳资历,威望人脉都到了,嘉靖又帮了一把,水到渠成,只等通过廷推,入阁在即,谁也挡不住。

“这棋还没下完,着什么急!”茅坤目光还在面前的棋盘上,满不在乎道。

沈明臣翻了翻白眼,“鹿门兄,我可不信,事到如今,你还能翻盘,要真是能做到,我的那两件汝窑,算是你的了!”

“老夫就笑纳了。”茅坤得意一笑,“句章兄,陛下如果真的想让杨博入阁,直接下特旨多方便,何必多此一举?”

王寅眼前一亮,“鹿门兄,你是说陛下不想让杨博入阁?”

“错,还是想的,杨博入阁,才能牵制徐阶,压制咱们大人,这是一步好棋。只是陛下心眼太多了,他想让杨博收拾眼前的烂摊子,所以才只给了一点甜头,这是在考验杨博,也是咱们翻盘的机会!”

第817章大人太自信了

唐毅是个很懒的人,如果没有事情,他最喜欢在竹椅上,面对着温和的太阳,舒舒服服睡一天。

只是进京之后,糟糕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上一次嗮太阳睡觉,还是在小站的时候,才半年的时间,就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京城的风雨总是那么狂暴,让人心力交瘁,疲于奔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享受小站的悠闲日子。

“你应该担心的是东南,而不是沉溺安乐。”唐顺之不客气教训道。

唐毅搔搔头,不好意思道:“您老怎么看出来的?”

“眼神,你向东看,不是小站的方向吗,这种时候,你该往南看!”唐顺之怒道:“都说不让我操心,可是我退下来了,杨博就要入阁,一旦山西人入阁,就再也没人能抑制,凭着你手上的力量,想要抗衡杨博,即便有胜算,也会旷日持久。漫长的斗争,会消耗掉为数不多的热血,即便胜了,也会失去雄心壮志,只会成了一个寻常的官僚。你知道神兵利器吗?为什么从来很少出手,因为用的次数多了,神兵会失去灵性,变得平庸寻常,不值一提……就像你师父一样。”

噗,唐毅喷了一口血,您这是教训徒弟啊,还是自吹自擂?

卸下了官身,唐顺之显然轻松多了,他说的也没有错,年轻时候的唐荆川以天下为己任,仗义执言,打抱不平,两次被贬官,苦读十几年。

三度出山之后,唐顺之虽然有心作为,可是却越发有心无力,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只能在官场圈子里,尽量缝缝补补,做一个出色的裱糊匠,和徐阶一样,没有了本质的差别。距离他心中的名臣贤相,差之万里。

“师父,陛下这时候提拔杨博,是因为他的恨没有消失。”

“恨?”

“没错,对东南的恨,对何心隐,海瑞的恨,或许也包括弟子。”唐毅嘿嘿一笑,“他赏了杨博入阁的机会,可是能不能入阁,全在陛下一念之间,杨博为了讨好陛下,就必须充当打手,去帮着陛下报仇,本质上和袁亨没啥区别,只是陛下这一次玩得更高明。苏州的乱局,陛下不会信任徐阶,当然了,更不信任我。杨博要入阁,就必须平定东南的乱局,才能拿到入阁的门票。”

唐顺之微微点头,“你说的没错,东南乱局不好收拾,如果我是杨博,一定会把兵部尚书留给你小子,然后换取你出手,去解决东南的事情,这就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怎么样,这个主意好吧?”

“哈哈哈,师父的主意当然妙极,只是杨博没有那个心胸,他又不甘心丢了兵部这个山头,贪得无厌,他老倌会消化不良的。”

……

杨博府上,同样在开会,几个晋党的骨干和英才后辈,凑在了一起,大家伙高谈阔论,一个个喜笑颜开,大有天下大势,今朝抵定的狂态!

他们有理由兴奋,嘉靖终于松口,杨博入阁的康庄大道已经铺就,很快崭新的杨阁老就会诞生。

积攒了一百多年的力量,朝廷上下,犄角旮旯,想都想不到的地方,都遍布着晋党的人,只要杨博入阁,这些力量就会发动起来。

什么徐阶,别看你是首辅,连当年的唐毅都斗不过,凭什么和山西人争锋。

想到了唐毅,这一次可比以前差得远了,回京大半年,不但没有正式的官职,还因为心学门人的癫狂,惹恼了嘉靖,失去了卡位的资格。

到底是年轻人,不懂得官场的无耻,新旧交替的关头,哪怕挨骂,哪怕丢人现眼,也要先把位置拿到手,别的事情以后慢慢说,而不是现在这样,赋闲在家,眼巴眼望地看着,唐顺之致仕了,唐毅迟迟无法上位,失去领头人,要不了多久,唐党就会土崩瓦解。

两块心病都去了,那轻松的劲儿,跟便秘一星期,一下子通了,舒服得连魂儿都飞了。

杨博看着兴奋的党羽,面上还保持着矜持,他看了一眼同样沉默不语的张四维,开口道:“子维,你有什么想法?”

“啊,虞坡公,我能有什么想法,不过是一点浅见。”张四维保持了一贯的谦逊,“我以为您老入阁,自然是天大喜事,可是留下来的兵部尚书,又该给谁呢?按理说,唐毅功劳资历都够了,又是裕王的师父,他接兵部天经地义,方才诸位讨论,说是唐毅一蹶不振,我看未必。”

大理寺丞霍冀连忙摇头,“子维兄,兵部可不能给唐毅啊,他可是一条龙,执掌兵部,咱们这些年积攒的势力,会被他一扫而空的!”

晋党专注兵部,不单是掌握兵权那么简单,他们从事的走私生意,没有兵部在手,随时会被人家掀出老底儿。

如果是个平庸无能的尚书也就算了,要是落到了唐毅手里,鬼知道会如何。

杨博瞬间也变得愁眉苦脸,他也担心此事。

虽然他老人家实力威望,无人能比,可是内阁的椅子,总要坐热乎了,才能有发言的机会。

他离开兵部,进入内阁,看似高升,实则却有一段虚弱期,唐毅这小子则不然,他干过兵部侍郎,接掌兵部,会立刻进入状态。

以唐毅的狠辣,他会不会利用这段时间,狠狠涮晋党一把,逼着他们割肉妥协,一旦那样,得了一个阁老的虚名,又有什么用!

张四维脸色阴沉,“思斋兄,我当然知道兵部重要,可是不让出兵部,如何能换得唐毅出手,他不出手,东南的事情如何能解,东南不解,虞坡公又如何能顺利入阁?”

这是个死结啊,把在场的人都给问住了。

嘉靖召见内阁九卿的时候,唯一提到的事情就是苏州之乱,杨博想要上位,肯定要先解决了困难,要解决困难,就要找唐毅,找唐毅就要拿位子交换,可是呢,兵部又不愿意丢……

饶是老杨博智计百出,算计无算,此时也傻了眼。

老头子仰起头,盯着雪白的天棚,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天平,一边是兵部,一边是内阁,一边是东南,一边是唐毅……

饶是山西人精于算计,最会权衡得失,此时也没了主意,到底是如何抉择,真是要命啊!

杨博越想越糟心,甚至一度生出了荒唐的念头:“还不如不入阁呢!”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谁不想高升一步!

杨博权衡了再三,终于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

七月二十,内阁颁布了两道旨意,都跟人事任命有关,第一道是启用南京刑部尚书葛守礼,为钦差大臣,率领三千长江水师,前往苏州平叛。第二道旨意,则是发往了宣大,召总督王崇古回京,另有重用。

“真是贪得无厌啊!”

这一次不用茅坤和王寅两位了,沈明臣就分析得头头是道。

“派葛守礼去苏州平叛,只要功成之后,杨博就会入阁,留下来的兵部尚书位置,则是要交给王崇古,又想入阁,又想继续霸占兵部,晋党的人胃口还真大,既想霸着碗里的,又想吃着锅里的,他们都属貔貅的吗?”

沈明臣说到了最后,几乎都咆哮起来。

照杨博这么干,唐毅该何去何从,莫非还要回到宣大当总督,继续吃沙子吗?

简直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

要给他们教训,一定要狠狠教训他们!

沈明臣不停念叨着,王寅和茅坤把脸扭过去,懒得看他。

“怎么,你们都不认同吗?”沈明臣怪眼圆翻,不服气道。

“句章兄,眼下关键是想办法。”茅坤没好气道:“光是骂人,生气,一点用都没有。”

沈明臣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颓丧道:“我要是有办法,至于这么着急吗?”

三大谋士,面面相觑,葛守礼是资历威望,不下于杨博的老怪物,王崇古还算是唐毅半个师父,又都是官声极好的人物,一点下手的空间都没有。

最要命的还是从嘉靖,到徐阶杨博,似乎都达成了默契,要压制唐毅。

嘉靖不用说了,对唐毅的阳奉阴违,一直耿耿于怀,加上他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