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4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自取其辱,没有什么好下场。

倒是高拱不高兴了,他摇摇头,“大洲兄,你用不着乱安罪名,当今天子仁圣爱民,最要紧的是让百姓安康和乐,若是花费极少,就能平息边患,我看未必不成。”

高拱抢先对张四维说道:“小张阁老,你是山西人,最清楚俺答的情况,你以为该以什么条件议和?”

“回高阁老,我以为俺答首先要纳贡称臣,接受大明册封,然后开边贸易,为了防止俺答做大,每年的贸易额度从五十万两银子开始,循序渐进,一点点提高。双方贸易频繁,互相依赖,自然可以消弭战端,即便是做不到,以诸位阁老之英明,励精图治,数年之后,大明必定国势昌隆,到时候区区老朽俺答,自然不在话下。”

赵贞吉一瞪眼珠子,“那样岂不是太便宜了俺答?”

“大洲兄,国事为重,岂可因为私人恩怨,就坏了大局!”

“高肃卿!”赵贞吉一拍桌子,“老夫和俺答没有私人恩怨,只有国仇!我就问问你们,当真议和了,你们对得起几十年来,死去的黎民百姓吗?你们如何面对天下人的指责?”

这几位阁老你一言我一语,越吵越激烈。

李春芳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他的本事没多大,可是观察风向却是一等一的。李春芳看得出来,内阁的几位没有一个善茬子,凑在一起,早晚会闹事,他只要等待时机,就要翻盘的机会,别看他只有一个首辅的名头,可关键时刻,却能扭转乾坤。

“唐阁老,大家伙意见不一,如之奈何啊?”李春芳笑呵呵说道。

唐毅丝毫没有急着表态,“诸公,既然分歧巨大,议和也不是一个小事,我希望大家先回去思量一下,我们要对苍生负责,要放眼长远,不要意气之争。”

说完之后,唐毅主动站起身,一甩袖子,离开了签押房。

其他几位阁老互相看看,哼了一声,各自散去。

高拱、张居正、张四维走到了一起,赵贞吉、唐汝楫,还有一直没说话的陈以勤凑到了一起。

各自到了高拱和赵贞吉的值房,商量了起来。

唐毅一个人,回到了自己的值房,坐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好似雕塑一般。

议和的提议应该是晋党抛出来的,虽然这次对俺答用兵,晋党出力极大,可是由于出战的主力都是南兵,几个优秀的将领也是抗倭出身。

如果再让他们打败俺答,势必取代九边的那些将门,晋商百年经营就化为乌有。本来他们是没有选择的,可是大成台吉的投降却出现了转机,一旦议和,俺答的势力犹存,就等于是养寇自重。

晋商依旧可以通过贸易,得到急需的羊毛,还能维持走私暴利,牵制唐党的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至于高拱和张居正为什么会支持晋党?难道他们走到一起了?

应该并非如此,高拱虽然和晋党走得很近,但是他为人方正,心怀社稷江山,应该是担忧开战的风险太大。

至于张居正,或许他看得更远一些。

因为在前不久,唐毅通过兵部,拟定了一份新的奖励条件,以后凡是立有战功,按照首级受爵,每三颗人头,记功一等,有军功者,每月领粮一石,分田十亩,且不必子孙世袭。

这条规定看似平淡无奇,可敏锐如张居正,却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众所周知,军功授爵,耕战合一,乃是秦朝横扫天下的利器,明朝也有奖励军功的制度,不过由于天下一统,没有田亩可授,砍了首级,要吗赏银,要吗加官一级。

不过对于大多数士兵来说,这两条的吸引力都不大,赏银要被层层扒皮,到了手里,也没有几个钱,拿命去拼太不值得。

至于加官,军中的好职位已经被世袭的将门瓜分一空。这么多年,也只有马芳等寥寥几人,是靠着军功一步步升上来的。

要知道指着军功升官有多难啊,每一次上战场都是拿命去拼,鞑子身强体壮,弓马娴熟,都是吃牛肉的,一身牛的力气。明军连猪肉都吃不上,哪能和人家比!

成本太高,收益寥寥,故此明朝的军功授爵名不副实。

唐毅稍微修改了一下,加上了授田一项,又不必世袭,免得辈辈当兵之苦,这下子就使得军功的吸引力大增,将士们纷纷摩拳擦掌,要大显身手,拼一个富贵出来!

“中玄公,您老想想,如果真的按照唐阁老的办法做下去,该有多少武人一跃成为新贵,我张居正身为大明的臣子,保的是祖宗的江山社稷,武人实力膨胀,绝非大明之福,您老可一定要和陛下言明。”

高拱翻了翻眼皮,“张太岳,唐阁老要鼓励士兵奋勇作战,此事老夫也是赞成的,你不必多说。我之所以主张议和,是因为此战没有必胜把握。而且以俺答的狡诈,光是一个孙子,就能引得他上钩,未免把俺答看得简单了。老夫不会因为要打压武人,就放过俺答。当然,没有更好的办法,老夫还会支持议和。”

说完之后,高拱端起了茶碗,张居正无奈,摇着头从高拱的值房出来,看起来这个高胡子还真是不简单啊,竟然没有上钩!

唐毅在值房当中,一直闷坐到半夜,他的眼睛突然睁开,里面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呵呵呵,这破局的妙招,还真让我想出来了!俺答啊,你可要好好接招啊!”

第943章顺义王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自从整顿吏治开始,高拱一天最多睡两个时辰,熬通宵更是家常便饭,单轮体格强健,就连唐毅都自愧不如。

眼看着东方发白,高拱温了一个手巾,擦了把脸,准备眯一会儿继续干活。

突然有人轻叩值房的门,“中玄公,小弟求见。”

“是唐毅!”

高拱急忙出来,一开门,只见唐毅正站在门口。

“真是难得,唐阁老也在内阁加班了?快请进吧!”

到了值房中,高拱给唐毅倒了一杯俨茶。

“不是极品的龙井,只怕行之喝不惯。”

“呵呵,提神就好。”唐毅笑着喝干了茶水,把杯子放在桌案上。

“中玄公,最近的政务如何?”

“不好?”高拱回答的很干脆,“我眼下分管吏治,法令颁布了不少,考成法也推了下去,可是官吏们懒散惯了,一个个都仗着天高皇帝远,不服管束。按理说老夫真想杀鸡骇猴,拿几个人祭旗,偏偏赵贞吉那个老东西要求陟罚臧否,必须依照朝廷法度,没有根据,随便处罚,过度处罚,都是不和规矩!哼,这个老家伙,纯粹是给我添乱!”

唐毅微微一笑,“中玄公,依你的意思,该当如何?”

“我?”高拱愣了一下,笑道:“我当然是想把赵老夫子赶回家里,可他是你的宝贝,我哪敢动他!”

高拱语带调侃,显然,要不是唐毅从中周旋,高拱早就对赵贞吉开战了。

“唉,中玄公,赵贞吉之所以和你争,并不是他自己如何,而是老夫子背后有一群人。就算把老夫子赶回家中,这伙人还是存在,总不能把他们都剪除干净,一个不剩。天下的事情,难就难在这里。”

高拱把脑袋一晃,不以为然,“行之,你年纪比老夫小很多,可是却总是瞻前顾后,忒不爽利,做便做了,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只要利多于害,就值得。拿这次议和来说,能不用干戈,就解决问题,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行之你说呢?”

“中玄公,小弟力主出兵,并非只是想对付俺答而已。不打这一仗,内阁就树不起威严,隆庆新政就是个空包弹,大明的腰杆就挺不直,积累在身上的颓靡之风就甩不掉。新政之所以百般困难,就是内阁威望不够,唯有开疆拓土,才能告诉天下人,我们的变法是有效的,让那些存心看我们笑话的人也不得不屈从新政。”

唐毅袒露心声,高拱听得感同身受。

“是啊,行之说到了点子上,可是打仗的代价是否太大了,万一打输了,我怕……”

“中玄公,我也怕啊!”唐毅突然流出了得意的笑容,“所以啊,我思索了许久,总算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什么办法?”高拱好奇问道。

“我们可以扶持大成台吉,任命他作为顺义王,并且派遣人马,护送大成台吉进驻大板升,登上汗位。”

“什么?”

高拱简直像听天书一样,心说唐毅啊唐毅,脑子没有毛病吧!

大成台吉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他怎么能当上蒙古的大汗。再说了,俺答还在,大成台吉有什么用处?

“他当然有大用!”

唐毅胸有筹算,笑道:“大成台吉虽然年幼,可他是俺答的孙子,黄金家族的后裔,如此就足够了。只要有大明的册封,他就有资格号令草原,那些对俺答不满的部落就会趁机归顺,俺答选择避其锋芒,咱们就来个鸠占鹊巢!”

“俺答不会咽下这口气的,他一定会出兵攻打……”

高拱突然不再说话了,他终于想明白了唐毅办法的高明之处。

这一招的阴损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俺答成名三十几年,压得其他部落都喘不过气,只要打出大成台吉的旗号,一定会吸引一大批部落归顺。

更何况草原的冬天最难过,很多部落生存艰难,为了免于灭族,也会倒向大明一方,总而言之,要不了多久,就会聚集一大帮的乌合之众。

这时候俺答就有两个选择,要吗是立刻返回,趁早消灭大成台吉一伙。不然,就只有等待,天长日久,在明廷的支持下,大成台吉没准就站稳了脚跟,俺答再也回不来了。

草原上从来没有天经地义的王者,唯有强者,才能拥有一切,俺答守卫不住他的地盘,丢失了草场和子民,他很快就会从云端落到地上,摔进地狱当中!

假如俺答不愿意失去老巢,就会立刻回师,这时候明军就可以在大板升以逸待劳,痛击俺答人马。

以明军如今的强势,只要能抓住俺答的主力,战而胜之,是有着足够把握的。

唐毅的这个办法,精髓就在于通过扶持大成台吉,将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抓在大明的手里。

这个方法也是议和,只是议和的人变了,不是俺答,而是傀儡大成台吉!

“妙计,果然是妙计!”

高拱欣然鼓掌,给唐毅竖起了两个大拇指。

“我说行之,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这么阴险的主意都想得出来?怕是要有一场祖孙相残的大戏了。”

“这么说中玄公是赞同了?”唐毅问道。

“那是自然。”高拱笑道:“用了这个办法,战胜俺答的几率至少增加三成,又能出气,又没有风险,傻瓜才不支持!”

主张议和的三个人里面,真正有实力的只是高拱,摆平了他,剩下的两位根本成不了气候,唐毅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到了肚子里。

他伸了一个懒腰,“中玄公,还要烦劳你去和那两位说一声,小弟还要回去休息,熬夜受不了啊!”

唐毅打着哈气,往外面走,高拱跟着他的身后,到了门口的时候,高拱犹豫了一下,低声道:“行之,你可要多加小心,有人心术不正啊!”

是啊,居正不正!

唐毅意味深长地点头,“多谢中玄公提点,小弟会注意的。”

……

“这个张居正,来回撺掇,早知如此,把他挡在内阁之外就好了!”沈明臣气恼说道。

王寅并不赞同,“不让张居正进来,要是换一个更保守的阁老,新政恐怕更没有希望了。其实内阁里面留着张居正,对大人有好处。”

“什么好处,我只看到他添乱掣肘,根本是一个祸害!”

茅坤沉着脸道:“句章兄,看得出来,张居正其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实学家,保皇党。他是一屁股坐在皇帝那边,对于内阁独大并不赞同。咱们的人发现他的管家和滕祥,冯保的家人都有往来,虽然动作极为隐蔽,可是天长日久,难免会暴露出来。”

“堂堂大学士,竟然和阉竖掺和到一起,我实在是看不出来,留着他的必要!”

“留着他是为了让皇帝安心!”王寅长出口气,“眼下内阁权势日重一日,如果再是铁板一块,必然引得陛下猜忌。只要有张居正通风报信,陛下就会以为内阁还在掌控之中,从而放松警惕,大人才能从容布局。不过有一个人是要干掉了。”

“谁?”沈明臣好奇道。

“李春芳!”王寅阴森森说道:“大人,不久之前,滕祥吵嚷着要派遣监军,掌控京营,多半就是李春芳唆使的。”

“他想挑起内廷和外廷的斗争?”唐毅道。

“没错,他应该就是这个算盘,只要内廷外廷斗起来,他这个首辅才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唐毅思量一下,突然笑了起来,“果然不能小觑天下群雄,能混到食物链顶端,没有一个好对付的。成了,暂时不说他们,先把俺答解决了,有这一场军功加持,看谁还敢和内阁抗衡!”

……

“殿下,这几天可睡得习惯?”

马栋背着手,笑嘻嘻到了大成台吉的房中。

大成台吉小脸发白,看起来无精打采,还有一丝慌乱。

“怎么,身体不舒服,要不要请大夫?”

“不要!”大成台吉突然可怜兮兮冲着马栋抱拳道:“我要回家,你们放我回去!”当初只是一时发怒,跑到了大明这边投降,说穿了就是小孩子闹脾气,离家出走。

可是在大同待了几天,大成台吉就怕了,虽然好吃好喝,可是连院子也不能出,就和监狱里的犯人一般。

他越发想念草原,想念纵马驰骋,想念射猎摔跤,还有心心念念的钟金姑娘……

“求你了,只要放我回去,我的爷爷会给你们好多好多的金子。”

见马栋笑吟吟的不为所动,他急了,“我爷爷会同意的,他不点头,我就去找我奶奶,只要一哭,她就什么都答应了。”

马栋突然十分感慨,大成台吉看起来人高马大,一张嘴都是孩子话,你当这是过家家啊!

“殿下,你以后想要银子,再也不用找爷爷,也不用找奶奶了。”

“那我找谁?”大成台吉好奇道。

“找你自己就成了。”马栋从怀里掏出一份圣旨。

“你认识汉字吗?”

“嗯,懂一些。”

“拿去看吧!”

大成台吉将信将疑,展开一看,写的不算繁琐,或许是为了照顾大成台吉的文化水平,上面说他归降大明,是懂得天数,顺应人心,龙心大悦,加封大成台吉为顺义王,大明金国之主,统辖漠南蒙古的汗王。赐丹书金印,宝刀宝马,龙袍龙椅,彩缎一万匹,细布一万匹,粮食二十万石,并且给予大成台吉唯一的通贡贸易许可权,双方在长城沿线,设立三处通商榷场……

第944章大板升的新主人

礼部尚书高仪毕恭毕敬站在了大成台吉的身侧,细心介绍着隆庆赐给他的宝贝。

“九锡之礼,乃是历代天子赐予诸侯、大臣之无上荣耀,顺义王归顺大明,顺应天数,功勋无上,天子特赐殊荣,请看!”

高仪手指着一辆奢华无比的四轮马车道:“此乃是金车大辂,玄牡二驷,计黑马八匹,赐德行卓著者。”

大成台吉到底是少年心性,一看到眼前金光闪闪的马车,顿时惊呆了,尤其是八匹高大神骏到了不行的龙驹,更是让他血液沸腾,天啊,这就是传说中的神马吧!

草原的男人没有不喜欢战马的,这么高大的黑马只怕爷爷一匹也没有。大成台吉满眼小星星,就连高仪接下来介绍的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八样宝贝都没有在乎。

高仪也知道,就是走走过场而已,叩谢赏赐之后,有礼部官员带着大成台吉去换衣服。还真别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大成台吉穿上了衮服之后,真有那么一丝草原王者的模样。站在四轮马车上面,顾盼自雄,臭美了好一阵,大成台吉才想到自己的处境,严格意义上,他还是大明的俘虏呢!

他咽了口吐沫,看了眼高仪,“老大人,接下来要干什么?”

没等高仪说话,胡宗宪骑在一匹黄马上面,大笑道:“王爷千岁,您已经是大板升的新主人,大明皇帝册封的顺义王,自然是要护送您回去,接掌大权。”

“什么?”

大成台吉差点吓趴下,没搞错吧,他的祖父就在青海,大板升还有一大堆的叔叔伯伯,个顶个资历都比他深,部众也比他多,谁当汗王,也轮不到他一个小孩子啊!

胡宗宪满不在乎,“王爷,您不需要担心,只要有大明支持您,就算有再多的宵小之徒,也阻挡不了您登上王位,请看!”

胡宗宪用手一指,在远方响起鼓角之声,一杆杆旗号出现在视野当中。

“蓟镇总兵戚!”

“宣府总兵杨!”

“大同总兵马!”

“保定参将朱!”

……

差不多有十几支人马,多的一万多人,少的也有三千,加起来差不多六万出头的模样。这些人马装备精良,就拿马芳的骑兵来说,一水儿的阿拉伯马,每个骑士身上都穿着明晃晃的板甲,手里握着长长的骑枪,马背上带着斩马刀,腰里还别着短火铳。

从头到脚,武装到了牙齿。

大成台吉看在眼里,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大,似乎明军的骑兵要比他经常看到的大了许多,这要是冲锋陷阵,绝对是山崩地裂,不可阻挡。

至于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