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5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个不复杂,臣估算过,以我大明军工作坊的实力,每年能产出十万杆火铳,几千门火炮,数千万斤的火药。只要拿出一点,就足以扭转任何一个藩国的战局,猪羊变色,天翻地覆,就在大明的一念之间!”

“师傅是说要去帮着藩国平定内乱,然后换取报酬?”隆庆想了想,觉得很不好,这么干,弄得大明有点像给藩国打工的,劳民伤财不说,万一藩国赖账,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陛下,藩国之乱,错综复杂,轻易掺和不得。只要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即可。其余的事情吗,交给商人去办。”

“商人要怎么办?”

“自然是以利为先,强势的一方,压一压,弱的一方,提一提,只要战乱不断,就会不停消耗武器,自然金银就滚滚而来。”唐毅胸有成竹说道,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吗?说穿了不就是扶持代理人吗,后世种花家有直、奉、皖各系军阀,世界上有中东的混战,哪个大国不插一脚,都不敢说自己是大国。

一辆车,几个铁皮桶子,再装上二踢脚,一套就要好几个亿,还不带三包售后的,赚钱比喝水都容易。

眼下大明的火器,放眼世界,绝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拿出来赚钱,实在是太亏了。

“这,这好像不太合适吧?”隆庆心里想说的是,太缺德了吧!这不是发战争财,喝人血吗?实在是与仁恕之道不合。

可转念一想,唐师傅六元及第,孔孟之道的正牌弟子,他都不在乎,自己在乎什么。

“师傅,朕担心,一旦周围的藩国都拿到了火器,对大明不利,又该如何应付?”

“陛下毋忧,这些小国有多少财力,能买多少武器,想要威胁大明,还差得太远了。”

唐毅仔细评估过,周边各国当中,除了倭国之外,其他的国家几乎都没有生产火器的能力,南洋的小国最多从西夷那里得到一些零星的火器,他们不会造不说,连修都不会,用坏了只能当烧火棍。

至于倭国,倒是装备了不少火器,当然也只是相对他们国内而言,比较强大的几个诸侯,最多也就两三千杆“铁炮”,和大明动辄几万的火铳,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

再加上明军的水师和西夷比起来固然有差距,但是在东方的地面上,数量足够大,装备也先进,足以封锁任何一个藩国。可以说,谁敢挑衅大明,绝对会尝到刻骨铭心的教训。

“陛下,除了要有足够实力之外,咱们也要灵活运用,比如一旦某个小国不知好歹,完全可以扶持对手,假手于人,而且还可以挑动国内的乱局,让他们陷入内乱,还有贸易制裁,海上封锁……总而言之,大明有足够的手段,让他们屈服的。”

天啊!

隆庆都听傻了,一直以来,唐师傅和声细语,温润玉如,多大的事情,都客客气气,鲜有疾言厉色的时候。就这么一位谦谦君子,真正发起狠,竟然是如此可怕,说阴险毒辣,都不为过啊?

隆庆小心肝扑通扑通乱跳。

唐毅无奈一笑,“陛下,还记得臣和您介绍的西夷情况吗?”

“记得,记得,怎么西夷又有动静了?”

“是这样的,自从打通航路以来,西班牙和葡萄牙凭借优势,先发制人,占据大片的殖民地,西班牙国力尤其强盛,拥有上千艘战舰,号称无敌舰队!”

“怎么那么多?”隆庆吃惊道:“怕是大明也没有这么多战船吧?”

“没错。”唐毅闷声道:“如果扣除武装商船,我们的战舰只有三百多艘,水手的素质更是远远不及西班牙。不止如此,欧罗巴另一岛国英吉利奋起直追,舰队也有数百艘,其国女王竟然伙同海盗,一起抢掠船只,坐地分赃。另外,尼德兰地区,论起面积,不及南直隶的一半,但是商业繁荣,造船业发达,拥有海船不下三五千艘,眼下尼德兰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到大明运输货物的船只,虽然挂在西班牙的名下,其实多数来自尼德兰,也就是常常提到的红毛夷。”

唐毅感叹说道:“西夷将掠夺的财富,大量投入国内,整军经武,凭借强大的舰队,发达的火器,到处抢占殖民地,建立贸易据点,势力与日俱增。一百年前,南洋不过是大明的家门口,二百年前,印度洋上到处都是我们的商船。如今呢,他们已经占据了马六甲,如果不是吕宋复国成功,他们就会以吕宋为跳板,进而威胁东番岛,到时候大明的东南海疆,门户洞开,海上安全,荡然无存!”

一番话没说完,隆庆就变了颜色,他实在是无法想象,一国的君主竟然跟海盗凑在一起,坐地分赃,还有没有仁义道德?

西夷追逐利益,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简直,简直不知如何形容!隆庆不停摇头叹息。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假使让他们这么下去,再过一百年,两百年,上国地位不保,兵连祸结,没准战火就烧到了我们的头上。非是臣用心险恶,而是世界正在剧变,不得不迎头赶上。方才臣所说的手段,西夷都在用,而且更加无耻百倍。天竺的邦国,南洋的弱国,根本抵挡不住。与其让西夷吞食他们的血肉壮大,有朝一日,侵害大明,倒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眼下大明还有优势,要是再拖延下去,就不知道如何了。”

隆庆真的听了进去,之前唐毅就和他提到过南洋的事情,只是当时有俺答的压力,朝廷无暇南顾,如今北边的威胁消除,放手南下,正当其时!

“先生谋国之论,朕心悦诚服。请师傅教朕,该当如何?”

“臣以为当立刻筹建贸易殖民公司,陛下参股其中,组织商人奔走南洋,寻觅商机,另外军中汰换的武器要集中起来,找寻商机,大肆倾销,换取黄金白银。”唐毅恳切说道:“以往大明太过依靠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东西,固然能赚钱不假,可是却对提升军力,国力作用不大。以后大明要主动出击,要有更好的枪炮,要有更大的战船,没有武力保证,就没有贸易安全!”

……

就在唐毅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南洋,想要扩展南洋市场的时候,突然从济州岛传来了一个消息。

就在隆庆五年的二月,有上千名倭寇,驾驶几十艘船只,袭击济州岛。大明守岛军民奋起抵抗,毙杀倭寇三百余人,击沉船只十八艘,俘虏一百多人……

相比起北方动辄几万人的大战,这点胜利显得无足轻重,可是这一仗却给大明的武器打开了海外的市场。

时间回到二月初,去年归来的皇甫洋,再度携带两万匹呢绒赶到了济州岛,等他来到的时候,东南的好多商人都赶来了。原本的交易棚子换成了木屋,听说已经准备建造水泥房舍,秋天就能修好。

他们热情交谈着,交换着做生意的心得体会,还有人大剌剌说着百无禁忌的段子,时不时爆发出一阵欢笑。

就在大家喜悦放松的时候,突然码头的木制灯塔上面,发出急促的铜锣声。

“敌袭!”

海面上出现了密密匝匝的倭船,张牙舞爪朝着济州岛扑来。

“是倭寇!”

东南的商人认了出来,一个个都变了颜色。有人更是叫苦不迭,“倭寇来了,这可怎么办啊?”

逃,来不及了,有人就说,大不了把东西都给他们,破财免灾!

皇甫洋听了一会儿,气得鼻子都歪了。

“你们摸摸裤裆,还是不是个老爷们!三四个月之前,老子郁闷得都想跳海,好不容易贸易打通了,活过来了。让倭寇抢一把,不都白干了?”

皇甫洋恶狠狠啐了一口,“老子连俺答都不怕,还在乎几个倭寇!大不了拼一个你死我活,也好过当个怂包儿,亏你们还是靠着海吃饭的,这么点胆子,怎么不回家哄孩子去?”

被皇甫洋一顿臭骂,这帮商人也羞臊的无地自容。

火气冲的,脾气爆的,眼珠子都瞪圆了,“咱们拼了!”

所有船只集中起来,差不多有五百多名水手,加上岸上的不到一百名士兵,皇甫洋凑了六百人,可怜的是,他们手里只有三百杆火铳。

“不要怕,都给我听着,当年唐相爷指挥着一万人来人,就敢和俺答十万大军对拼,你们放心,只要听我的,保证能打赢!”

皇甫洋嘴里吆喝着,可是他的心一点谱儿都没有,第一枪愣是闭着眼睛打出去的。

可是等到硝烟散开,他们都傻眼了,一百步之外,倭寇齐刷刷倒地,就跟割麦子似的,说话有五六十人受伤,或者丧命!

皇甫洋简直高兴的要疯了,突然怪叫一声,“还愣着干什么,装弹啊!”

迟愣的众人仓促装药,第二轮打得很不整齐,可是也有三四十名倭寇被干掉,转眼死了一百多人,岛上的人士气顿时起来了。

第1018章征倭的打算

一个人有气质,国家也有,国家的气质,反过来又会影响普通百姓。

昂扬如汉唐,才有人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才有一人灭一国的壮举。

到了两宋,就只有崖山蹈海的悲壮,文天祥的坚贞不屈,同样值得称道敬佩,但是其中的滋味全然不同。

大明呢,没有汉唐之强,可是也没有两宋的窝囊,成祖爷的时候,遇到了藩国之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郑和的船队,简直就和后世霉国的航母编队一般,所向睥睨。到了嘉靖朝的时候,国势衰微,遇到了倭寇两伙人争供,朝廷的反应竟然是关闭市舶司,严令禁海,颇有惹不起躲得起的味道。

堂堂大明混到了这个地步,朱元璋和朱棣泉下有知,没准能气活过来。如今唐毅柄政,也有三四年的事情,尤其是干净利落地出掉了宿敌俺答,彻底振奋了民心。

唐毅总是像隆庆灌输海外的事情,他手上的报纸也是连篇累牍,介绍海外之富,介绍航海的壮举,讲述四夷的情况。潜移默化之中,大明的商民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装经商,走在海上,你就是海盗,就是土匪,你不抢别人,别人也会抢你,只有势均力敌,才会有公平交易。

想要在海上立得住,就要敢打敢拼,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连杀人都不敢,凭什么征服大海!

皇甫洋红了眼睛,疯狂嘶吼着,他只来得及射出了三发弹丸,假如训练有素的明军,倭寇根本冲不到近前。皇甫洋发誓,活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把火枪玩溜了。

他手里提着厚重的马刀,这是能连人带马一起劈碎的狂暴武器。高高举起,迎着倭寇劈下去。

势如奔雷,迅猛无比,对方还没来得及反应,刀从脖子划过,一颗人头飞了出去,满腔的血就像是喷泉,冲天而起,眼前都变成了一片红色。

尸体在面前倒下,皇甫洋反倒觉得心回到了肚子里,原来没有什么难的。

“杀啊!”

刀疯狂挥动,血光迸溅,染红了衣衫,整个人都笼罩在血腥之中,皇甫洋只觉得浑身越发沉重,两条腿像是灌了铅,每一步都极为吃力困难。

他不停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倒下去,倒下去就什么都完了,撑住,一定撑住!终于,眼前再也没有人了,皇甫洋眼睛一黑,倒在了地上。

等他再度醒来,发现躺在了小木屋里,浑身上下,酸疼的要命,四肢都好像不是自己的,胸前后背,稍微呼吸,都会牵扯到伤口,疼得龇牙咧嘴!

“哎呦,皇甫兄,你可算是醒了,英雄,真正的汉子!”前来探望皇甫洋的商人大声赞许。

皇甫洋咧嘴苦笑了一声,“说实话我都杀糊涂了,看着小个子就砍——对了,我没有误伤大家伙吧?”

他说的有趣,又引来一阵笑声。

“皇甫兄,你砍死的倭寇有七个,还伤了五个,一个人就宰了十几个人,不愧是相爷看重的勇士,就是厉害!”

皇甫洋闭着眼睛思量一阵,貌似真杀了不少,值得高兴啊!听外面声音吵杂,莫非朝廷派人来了?

“哪有那么快,咱们的船只刚刚派出去,过来的是朝鲜的商人,他们还不信咱们能打退倭寇呢!”

“让他们好好看看吧,这些人啊,都是只尊重实力的,对了,告诉大家伙,别太客气了,也加着小心,别让他们趁火打劫了……”

皇甫洋勉强交代几句,脑袋一歪,又睡过去了,这一觉不知道睡了多久,直到肚子咕咕乱叫,他才醒了过来,身上的伤口都换了绷带,也没有感染发炎的迹象,看起来老天爷还算对自己不错,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不知道自己的福气在哪?

……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啊!”

唐毅看到了济州岛的战报,轻轻叹道。

周边可下手的地方不少,倭国并不是第一优先,唐毅更垂涎南洋的土地,没办法,谁让大明家大业大,人口太多,身为大家长,必须填饱上亿张嘴,压力何其大啊!

好巧不巧,倭寇跳出来了,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倭国虽然贫瘠,但是却盛产黄金和白银,大名鼎鼎的石见银矿,一度产量达到世界的三分之一。

正好大明缺少白银,先从倭寇下手,也未尝不可。

只是朱元璋把倭国列为不征之国,贸然出兵不合适,再加上跨海征战,风险太大,元朝两次出兵都失败了,眼下的大明还承担不起惨败的下场。

更何况也不必大动干戈,完全可以交给商人去做,也好验证一下,大明的商人有本事像西洋人一样,闹得天翻地覆吗?

唐毅思索了再三,给皇甫洋送了一封信,问他有什么对付倭寇,迫使其大开门户的策略,要求成本要小,见效要快,只要能成功,可以赏一个侯爵给他。

封爵啊?看到这俩字,皇甫洋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

要不是当初孤注一掷,出使俺答,获得了唐毅的赏识,哪有自己的今天?

富贵险中求,又到了赌一把的时候,俺皇甫洋拼了!

他很快把商人们召集到一起,大家七嘴八舌头商量起来,最初有人提议朝廷直接出兵,灭了倭国算了,皇甫洋连连摇头,显然唐毅没有那个心思,人家要成本最小,朝廷能出兵,还用咱们干吗?

大家短暂的迟疑之后,思路渐渐打开了。

左右离不开“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借刀杀人,巧取豪夺”这十六个字。

首先,在过去的一千五百年,倭寇大小入侵朝鲜不下一千次,当然,最近的那一次是唐毅花钱找人做的,扣除这一次,也有九百九十九次。

双方可谓是老冤家,死对头。

那些朝鲜商人看到了倭寇的尸体堆积如山,海水都染红了,他们无比的激动,跪在大明商民的前面,疯狂磕头,脑袋都肿了。那个兴奋的模样,简直比大明的人还要高兴。

根据他们说,对倭寇的仇恨那是娘胎里带来的,根本不用教。

眼下朝鲜刚刚换了国王,名叫李昖,是个年轻人,年轻就气盛,倭寇入侵,他能忍得住吗?

只是碍于国力衰微,军无战心,不得不委曲求全。

假如大力援助朝鲜,并且以朝鲜为基地,就获得了数百万的民夫,还有攻击倭国的前沿阵地。

朝廷不是不想浪费吗,就都让朝鲜出,反正是帮着他们对付宿敌,出钱是理所当然的。

朝鲜的人马打仗未必行,可是训练好了,还是能当炮灰的。

至于倭国那边,也是战乱纷纷,据说眼下势头最猛的一个诸侯叫做织田信长,锐意进取,统治了倭国最大的底盘,锐意革新,手下人马众多,战力不俗,是一个极其难缠的对手。

“这个织田信长是咱们打开倭国门户的最大障碍,其人野心勃勃,桀骜不驯,根本不会和大明合作,唯有把他除掉,其他人才会低头。”

皇甫洋信誓旦旦说道:“要想除掉织田信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诱他离开老巢,在朝鲜的地面上,把他给干掉。最好来一个两败俱伤,到时候朝鲜也不得不把门户更加开放……”

还真别说,这帮商人鼓捣了半个月,愣是给唐毅送来了一份计划书。

他们准备把这一次剿杀的倭寇,全都割下耳朵,而后再派遣朝鲜使者,带着耳朵前往倭寇,送给织田信长。

“此计不错啊!”

唐毅欣然点头,织田信长这家伙有些枭雄之姿,木空四海,他肯定忍受不了来自朝鲜的羞辱,一定会出兵。

按照皇甫洋的估算,他们需要五千名士兵,火铳至少三万杆,还有五十艘战船,才能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

“给他们!”

唐毅立刻下令,从边军的淘汰军火当中,挑出三万杆火铳,武器没有问题,可人员,还有战船怎么办,难道要让朝廷出吗?当然不是,唐毅自有办法。

当初为了推动东南退还田地,开发东番岛和吕宋,唐毅组建过南洋公司,如今在席慕云等人的经营之下,南洋公司非常兴旺,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殖民开发公司。

光有一个南洋公司当然不够了,唐毅宣布授命皇甫洋,组建北洋公司,并且担任公司第一任总裁。

在公司一干董事当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他叫朱载垕!

没错,就是咱们的隆庆皇帝,他拿出了一百万两银子,占据公司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另外大明储蓄银行也占了三成五的股份,其余五成,也多半落到了天下的豪商大族手里。

北洋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人手,租借船只。

而此时的皇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