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5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居正和冯保拿了,李太后被囚禁在慈宁宫,皇帝暂居乾清宫,外面都是锦衣卫的人,他们是没法折腾了,可是纸里包不住火。

金殿上双方剑拔弩张,互相拼命,什么手段都拿出来了。

等到脑袋凉快下来,大家能不怕吗?

动用了军队,囚禁了太后皇上,十足十的造反。只要消息传出去,没准各地就要起勤王之师,讨伐不臣。到时候大家伙都是十恶不赦的罪臣,要被灭九族,挖坟掘墓的!

这可怎么办?

思前想后,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真的造反了!

户部尚书王国光突然站了出来,双膝跪倒,涕泪横流。

“唐阁老,李氏丧心病狂,杀害先帝,生母失德,陛下,呃不,朱翊钧,是朱翊钧,他一个十岁娃娃,已经没有资格做皇帝了。为今之计,还请唐阁老勉为其难,统帅万方,安定大明!”

他这么一说,好几个大臣都跟着站了起来,一起跪倒。

“唐阁老,唐大人,我等生死存亡,都在您的一念之间,试问天下,还有何人能比您更有资格,登基称帝啊!”

这帮人跪在地上,嘭嘭磕头,王国光更是带头大呼万岁。其他人还在迟疑之中,可是思索一下,也很快明白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已经是集体造反,只要朱家人当皇帝,早晚都会找他们算账。

与其祸及妻儿,不如辅佐唐毅登基,还能当一个从龙功臣,更能保住身家性命,荣华富贵,几乎一瞬间,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只剩下高拱,葛守礼,赵贞吉,高仪四位老臣,攥着拳头,苦大仇深不说话。

唐毅扫视一圈,不动声色道:“大家先别忙,稍候。”说着,他向四位老臣拱手,请他们到旁边的房间。

四个人刚坐下,唐毅开口就说道:“我绝不会当皇帝。”

大家愣了一下,高仪立刻说道:“唐阁老,您是大明的忠臣,老夫心知肚明,奈何形势比人强。赵匡胤未尝有篡权之心,奈何黄袍加身,事到如今,也不得不如此。”

唐毅摇摇头,“你们还记得张居正被抓时候的话吗?”

四老的脸色更难看了,他们活了大半辈子,从来都没想过要背叛大明。但是话又说回来,李妃他们已经亮出了屠刀,难到就不反抗,任凭人家把脑袋砍下吗?

一个人两个人或许就忍了,可那是一两千的官员啊!

鱼被杀的时候,还要甩甩尾巴,何况是一帮大活人。

事到如今,谁也别怨,谁也别怪,要怪就怪李氏他们太狠毒了!

“唐阁老,您文韬武略,天下少有,主持新政以来,功勋卓著,人所共知,登基坐殿,也未必会引起多大的波澜,阁老,您就点头吧!”这回说话的是葛守礼,连守礼的老臣都是如此,看来唐毅真的要称帝了!

“我刚才的话,并非开玩笑,也不是因为要装什么忠臣,确系我的肺腑之言。”唐毅感叹道:“诸公,今天的事情,教训太惨痛了。是时候该好好反思皇权了。”

四位老臣迟愣愣看着唐毅,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一家一姓,为天下之主,自从秦汉以来,皇权日甚一日,汉唐的宰相尚且能和皇帝坐而论道,到了大明,却连正牌的宰相都没有了。皇权日重,可风险也就日甚一日。就拿大明来说,英宗幼年继位,受宦官王振鼓动,土木堡一战,精锐尽失,大明几乎亡国。宪宗成化皇帝,宠信万贵妃,弄得乌烟瘴气,江山大乱,险些无后。其余武宗,世宗,我等都有亲身经验,切肤之痛。细细算来,先帝堪称万世难求的仁君,可是他驾崩之后,皇太子年幼,后宫阉竖就裹挟天子,肆意妄为,败坏朝局,驱逐老臣,今天他们竟然要屠杀百官!天下文臣,到底算是什么?猪狗不如吗?”

唐毅暴怒地吼道:“将天下安危,系于一人,一家,已经百弊丛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们难道不该反思吗?”

唐毅敲着桌子,大声说道:“方才诸公拥立唐某为帝,左右不过是又一轮的兴衰治乱而已!唐某一旦坐到了那个位置,和诸公之间,又该如此相对。莫非还要大家给我三跪九叩吗?你们会甘心吗?是不是也要唐某效仿赵匡胤,来一个杯酒释兵权呢?”

几位老臣互相看了看,无不惊讶唐毅的坦诚,可是也深知他说的没有一点错。

自从隆庆以来,唐毅不断提高文臣的地位,像赵贞吉,高仪等等,不光是阁老,还是尚书,唐毅都跟他们称兄道弟,同科朋友,更是勾肩搭背,彼此十分熟悉。

就像当年的赵匡胤一般,没当上皇帝,和其他人都是好朋友,可是当上了皇帝,为了皇家尊严,为了号令天下,为了乾纲独断,就不得不解除老伙计们的兵权,把他们高高捧起,当成猪一样养着。

唐毅要是当皇帝,痛快了他一个人,苦了一大片。

可是他不当皇帝,让朱家人继续干,满朝的文臣又该如何,这一次是先帝驾崩,主少国疑,皇权最衰弱的时候,假如等天下平稳了,哪怕强如唐毅,也没法硬抗皇权。

谁也不想拿自己的命开玩笑,这可到底该如何是好?

一直沉默的高拱似有所悟,他想到了唐毅之前和自己说的话,唐毅追求的是虚君实相,皇帝只要高高在上,真正的权力由内阁把持,或许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唐阁老,你有什么想法,直说吧,老夫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大不了这条老命不要就是了!”

“多谢中玄公!”

唐毅躬身施礼,“我以为当下有几项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要拿回批红之权,由内阁首辅掌印、领班,眼下内阁六位阁老,当立刻递补一位,并且以内阁的名义,立刻传令天下督抚,维持地方安宁,尤其是各地驻军,不得生乱。其次,当立刻任命官员,审理李氏及冯保等人,暗害先帝的案子,对他们要明正典刑,公之天下,取得各方理解和认可。最后,有鉴于皇权肆虐,危害巨大,我们必须着手研究,真正限制皇权,做到虚君实相!”

第一条揽权没什么说的,第二天公开审讯李氏,大家的脸色都不怎么看好。

“唐阁老,李氏毕竟是皇帝的生母,若是不废了皇帝,单单对付他的母亲,等他长大之后,肯定要报复的!”赵贞吉咳嗽道:“老夫已经命不久矣,可是还有那么多年轻的官吏,我担心他们会被清算的。”

“所以第三条非常关键!”

唐毅坚持道:“我们必须商量好,以后皇帝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只要皇帝没了权,哪怕他想找茬儿,也没有办法了不是!”

“不对!”

高仪摇头道:“唐阁老,朝廷以忠孝治国,三纲五常,层层叠叠,压在肩头,只要他是皇帝,别管贤愚,永远都是对的!”

“高部堂高见,所以我们要推翻纲常,不要用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忠孝治国,一切以法度为先,以人为先。无故杀人,上至天子,下至贩夫走卒,谁犯了罪,都是一个字:死!皇帝说的话,对的当然是对的,可是错的就是错的,没有什么金口玉言,也没有什么乾纲独断。坐在龙椅上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一切政令,必须经过朝廷的程序,没有各部门附属,那就是废纸一张!”

……

唐毅和四位大臣足足谈了一个时辰,他把这些年心学门人很多的观念都抛了出来。比如皇帝不再是九州万方的主人,他不过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天下的财富属于每一个创造财富的人,而不属于皇帝,臣子接受百姓奉养,要负责的也是天下黎民,而非皇帝一人。至于治理国家,当以法,以理为先,而不该以权,以位为先。不单是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更要做到法律面前,君王与普通人,一律平等……

坦白讲,唐毅的太多主张已经大大超出了大宪章的内容,对于四位老臣的冲击,也是无与伦比,赵贞吉和高仪都是心学一脉,听起来也是直起鸡皮疙瘩儿。

要真是按照唐毅所言,那个皇帝真的没什么滋味了,难怪他不想做呢!

放在平时,他们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可是眼下又能如何?

要么听唐毅的话,把皇帝彻底架空,大家伙也不用担心清算,继续击鼓买糖,各干各行。要不,就辅佐唐毅登基,取代朱明……

四位思索了半天,一起站起身,庄严道:“我等愿与阁老和衷共济,开拓新局!”

第1078章审问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等在内阁的大臣越发感到了恐惧,哪怕是徐渭等人,都有点坐不住了。

他们干了什么啊?兵谏,囚禁太后,幽禁皇帝,彻头彻尾的造反!

一旦忠于皇帝的势力反扑,他们随时都会株连九族,时间比什么都值钱,一定要抢占先机,分秒必争,要不干脆去把朱翊钧宰了,把李太后弄死,拥立唐毅登基算了。

事情总要有人做,唐阁老不方便,就让我们来!

王国光站起身,就往外面走,他刚到门口,有人一伸双臂,把他给拦住了。

“海大人,你这是干什么?”

海瑞面无表情,“王部堂,你要干什么去?”

“我?解手啊!”

“解手请走侧门,有士兵盯着,您最好快去快回,不要耽搁时间。”

王国光气得一甩胳膊,“海大人,你是真傻,还是假傻,我是帮大家的忙!”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你!”王国光转了三圈,跺着脚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帝活着我们就死了,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杀了皇帝。唐阁老下不下去手,就让王某去办,无论如何,朱翊钧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王国光甩开大步,往外面闯,海瑞就拦着,海蛮子平时净在衙门里种菜,干农活,手上的力气非常大,跟一头蛮牛似的,王国光竟然弄不过他。

“姓海的,你想拉着大家一起死吗?”王国光喘着粗气,破口大骂。

海瑞冷冷道:“王部堂,海某有儿有女,有妻子,有老母,当然不想死。”

“不想死还不闪开!”

“自作聪明才会死人的。”

“什么叫自作聪明,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吗?”王国光大声叱问。

“不能!”海瑞老实答道。

“那你为什么还拦着我?”王国光的眼眉都立起来了。

“因为我知道唐大人会有办法!”

海瑞的话音刚落,就听到有人说道:“没错,本阁有话要说!”

唐毅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四位老臣紧紧跟随。他们一出现,全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一个个瞪大了眼球,充满期望地看着唐毅。所有的希望,都系在他的身上。

来到了中间,唐毅冲着大家抱拳拱手。

“诸公,废话不用多说,大家想必一定十分关心接下来要怎么办,我们的身家性命,天下社稷的未来,都在我们的一念之间。首先,我想说几句,其一,隆庆新政六年,成绩斐然,我想大家应该意识到,我们探索出了治理国家的新办法,那就是层层选拔,遇事协商,少数服从多数,权责对等,强化监督反馈。内阁作为推行新法,治理国家的核心,作用不言而喻。相比起一君独治,内阁集体协商合作,显然更加有效,更能避免错误。日后的朝廷,还要延续这一条道路,内阁的权力要继续加强,首辅掌印,次辅拟票,其他辅臣各负责一部分,将成为定制。”

唐毅顿了顿又说道:“至于大家担心会不会有清算,身家性命的安全。我认为今天我们所作所为,没有什么错误,一切的罪责,都在李氏一伙的身上。既然我们做的是对的,为何还要担心被算计?显然逻辑说不通,一个做好事的人要被惩罚,做坏事的人则逍遥法外,显然不合常理。当然这种不合理不是没有发生过,比如前兵部尚书于谦于少保,为了保卫京城,拥立景泰皇帝继位,击败瓦剌大军,结果英宗复辟之后,竟然仅仅因为一己之私,就杀了于少保,自毁长城,百十年来,百姓提起冤死的于少保,无不痛心疾首。同样的事情,再度降临到我们的头上,该如何抉择,十分重要。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废一个皇帝,拥立一个新君了事,我们要解决问题,消除被冤屈的根源!”

“请问大人,根源何在?”沈林大声问道。

“根源在于皇权,在于君王高高在上,不受约束!”唐毅干脆答道:“历朝历代的君王多如牛毛,不需我多说什么,大家应该都清楚,光靠着讲道理,靠着劝谏,晓以大义,是不能让所有皇帝改变心思的。事实上,大多数的皇帝都因为一己之私,而枉顾天下百姓,肆意胡为,搅得天下不宁,原因何在呢?”

唐毅发出了问题,徐胖子立刻跳了起来,“在于皇帝最大,比天下百姓加起来都大,故此皇帝稍有不如意,就会牺牲一些百姓,牺牲几个官员。英宗就是为了私人恩怨,杀死于少保,武宗为了一味高乐,重用八虎,世宗皇帝二十年避居西苑,一心修玄,耗费白银不下千百万两,以致国库空虚,奸佞当道。他们都是把一己之私,凌驾天下百姓之上,面对他们的胡作非为,大臣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有等着他们死了,才能尽量纠正错误,却还要顾及新君的想法,弄得零零落落,黑白颠倒,忠臣受屈,坏人猖獗,长此以往,还有什么是非对错可言!”

徐渭果然深得唐毅之心,把他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唐毅道:“入阁以来,我一直倡导权责对等,不管是谁,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了就要受到惩罚。偏偏君王高高在上,不接受约束。正因为如此,他手下的鹰犬——阉竖宦官,也不接受约束,后宫的皇妃太后,也是如此。李妃一伙的所作所为,我们应该看得明白,是皇权不满意被打压限制,要从我们手里把权力暴力夺走。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不惜丧心病狂,大肆杀戮,不惜将天下至于危险的境地,对苍生百姓,社稷黎民,一丝一毫的同情都没有。如果不严惩,不彻底反思,我们就永远跳不出治乱循环,人亡政息的怪圈,好不容易开创的大好局面,轻易就会被摧毁殆尽,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众人都默默低下了头,唐毅说了很多,他们也都听得心有戚戚。

很多话都是大逆不道,堪称疯狂,可是再疯狂,也比不过李氏一伙的行径。

群臣彻底寒心了,害怕了。

哪怕再愚忠愚孝,也要掂量一下,值不值得。

“唐阁老,您说吧,我们该如何做?”

“是啊,您拿个主意!”

……

大家七嘴八舌头,都紧紧盯着唐毅。

“其实方法很简单,甚至一点击破。我们只要限制皇权,使之不能肆意妄为,也就够了!”唐毅信誓旦旦说道。

可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幸亏他想说服了四位老臣,高拱,赵贞吉,高仪,葛守礼,都德高望重,他们一起背书,很快大家统一了意见。

唐毅要求高拱领头,徐渭、王世贞、陶大临、诸大绶等人参与,一起拟定出一套约法,明确界定皇帝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且公之于众,让每一个人都了解清楚,深入人心。

一旦皇帝超出约法,胡作非为,就要限制约束,把他的要求立刻驳回,绝不执行。

除了拟定法令之外,还有就是加紧调查李氏的案子,由赵贞吉负责,海瑞充当审判官,立刻查清楚李氏的罪名,并且开诚布公,让天下人心悦诚服,以免生乱,生事。

唐毅则是率领其他官员,全力维护朝廷运作。

扣除高拱,赵贞吉,张居正,内阁还剩下四位阁老,经过大家投票推选,礼部尚书高仪入阁,唐毅提议,由五位阁老牵头,所有尚书,加上左右都御史,一共十九个人,组成内阁联席会议。

普通事务,以及突发情况,由五位阁老决策,遇到大事情,则有十九个人一起商量表决。

十九个人当中,唐毅负责执掌玉玺,作为领班,唐汝楫负责拟票,殷士儋掌军,高仪掌管人事,张守直负责财政。

只要把军,人,钱捏在手里,天下就乱不了!

新组成的内阁联席会议,第一道命令,就是授权调查隆庆之死。

“千斤重担,都落在了刚峰兄的身上,你可务必要扛得起来。”唐毅意味深长道。

海瑞沉吟半晌,突然问道:“这一次,还会不会像小站的那一次一般,半路叫停了?”

“不会,刚峰兄,大明朝是非不分的时候过去了,你放手去查,不管查到了谁,问出了什么事情,我都会鼎力支持!”

海瑞竟有些落寞,分明再说,既然这么容易,还用得着我吗!

不过他也只是一闪念,毕竟审问太后,那可是亘古未有的案子,也标志着成王败寇的那一套,从此就成为过去,凡事依循法度的时代终于来了,自己必须开好这个头儿!

海瑞闭目凝神,思索了一个时辰,当天边露出朝阳,他率领着王用汲,韩象,罗万化,邹元彪,顾宪成等人,一起杀到了慈宁宫。

向锦衣卫递交了令牌,仔细核对身份,才把他们放了进去。

进入慈宁宫之后,出乎预料,李氏十分平静,坐在了窗前,听到了脚步声音,她转头看了看,又扭过头,冷笑道:“是白凌子,还是鹤顶红?哀家好歹也是皇帝的生母,总不至于身首异处吧?”

海瑞负手道:“李氏,本官过来,不是赐死的,而是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