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各家长辈来说,木淑兰是他们从小看着长大的,来参加这场婚礼倒也正常,但王友山那边关系却不大,之所以要了封贺信,却是徐珍珍的主意:“木家妹子不想大办,夫君你就要尽可能的隆重些,你真的简慢了,现在或许无所谓,等过段日子心思稳了,就要埋怨你这边……。”

虽然不邀请外客参加,可赵进纳妾的消息并不对外保密,好多人都是见缝插针的送上了红包和贺礼,自以为身份足够的,都想要钻营一张喜帖出来,不过都未能如愿,因为没有外客,都是自家兄弟和长辈,木淑兰和赵进一起出来敬酒见客,席间众人重逢,又是好一阵的唏嘘感慨。

赵振堂在这个喜宴上又是喝得大醉,按照他和何翠花受木淑兰叩拜时候说得话:“这些年就剩下小兰你一个心事了,我和你婆婆夜深无人的时候总在想,小兰去那里了,现在还好不好,现在好了,现在好了,我没心事了!”

看着酩酊大醉的父亲赵振堂,赵进心里不太好受,马冲昊率众北上那次,赵振堂尽管表面上没说什么,可暗地里却担心到了极处,等到马冲昊所率领的大队溃散,一切安然无恙后,赵振堂同样没有什么情绪的外露,可腰背佝偻了很多,头发白了多一半,看着老态尽显,要知道赵字营崛起之后,赵进父母的享用伺候就一直不差,调养的一直很好,五十多岁的人看着就是四十多的样子,但这一次却老得厉害。

第766章京师信上

婚礼这块,和长辈兄弟见面是一回事,该有的礼节也不能缺少,木淑兰早早的回到洞房那边等待,赵字营难得有个随便的时候,赵进着实被灌了几杯,回去的时候,脚步也有些虚浮,进了洞房之后,掀开木淑兰的盖头,看到女孩笑得很开心,木淑兰这个时候的笑并没有任何的做作和虚假,而是发自真心,真得很开心。

“进哥,这几年小兰经常梦到眼前这一幕,当时以为只有梦中才会,没想到今天能够成真。”小兰笑得极为开心。

可这番话却说得赵进很心酸,的确很难,就差那么一点点,双方就再也不会见到了,赵进张开双臂将木淑兰搂进了怀中,女孩安静的趴在赵进怀中,屋子里很安静,就这么过了一段,在赵进怀里的木淑兰突然忍不住笑,边笑边说道:“进哥你抱得太紧了,你还要抱多久啊!”

……

兴奋之后就是疲倦,但赵进和木淑兰并没有什么睡意,只是躺在那里小声的聊天。

“进哥,徐鸿儒想当皇帝,滦州的那个王好贤也想当皇帝,你想当什么?”木淑兰在赵进怀里小声问道。

赵进此时倒是很放松,在木淑兰面前,他没什么不能说的,只不过他却是答非所问:“我今年才二十岁,不急的。”

木淑兰安静一会,却朝着赵进怀里钻了钻,嘟囔着说道:“进哥,小兰大概猜到你为什么不杀徐鸿儒了。”

“有些血我不能沾……。”赵进同样是答非所问,不过这个时候困意上来了。

※※※

听过徐珍珍对木淑兰的评价之后,本来赵进还有些担心,生怕两个人相处不好,弄得家宅不宁,没想到说归说,徐珍珍和木淑兰相处的很和气,而且赵凤特别喜欢木淑兰,第一次见面之后,就整天缠着木淑兰不放。如果有什么让徐珍珍不高兴的,这个就是一件了,不过表面上也没有表现出来。

眼看就临近过年,赵字营稳步发展,云山行大发其财,年底是结算的时候,从海州、从扬州、从清江浦各处都有大笔的银子向徐州汇集,陈宏忙得不可开交,整天顶着个黑眼圈,手指打算盘记账都发酸生疼,可还是整天笑嘻嘻的。

不过赵进他们却觉得有些不舒服,这个不舒服倒不是身体上的,而是赵字营本身,这一年马冲昊率众北上,赵进已经准备摆明车马大打对抗,却没想到对方临阵溃散,但事情已经闹到了这个地步,没道理会无声无息的善了,赵字营平常做得不管多么低调,这一次恐怕都逃不过去了,官差官军都会蜂拥而来。

可没想到的是,万历皇帝驾崩,泰昌皇帝在位一月后又是驾崩,朝中政局剧烈动荡,官场更迭,谁还会理会徐州一个土豪的勾当,赵字营整军备战,戒备万分,却没想到最后一拳打在了空处,实在是难受的很。

“如果不战的话,家丁们的锐气早晚要磨掉,山东四县的闻香教如果清理完毕,下面的剿匪抓贼,安排各个团的连队过去,要让他们始终有仗打,始终能见到血。”赵进有些无可奈何了。

临近腊月,各处忙碌着结算整备,赵进这里却有了些难得的清闲,总算可以静下来处理常规的事务,看邸报抄本,听王兆靖读信的时间也多了起来。

“政局动荡,官场上也凶险的很,现在徐州万事顺利,想要在京师找个眼线什么的也不难,还是让你父亲快些回徐州吧,在京师万一有什么凶险,咱们真心顾不到的。”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王友山已经算不上是赵字营的庇护了,反而会被赵字营这边牵扯,如果在京师真的获罪下狱,赵字营还真的没太多办法。

听赵进说起这个,王兆靖也是苦笑,无奈的回答说道:“家父舍不得从京师走,说为官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如此大戏,若是不能近距离看完,将是毕生遗憾。”

“……。八月,泰昌病重,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进泻药,天子服后病情更重,一昼夜起三、四十次,身体愈加虚弱,廷臣纷纷指责崔文升不知医,妄进丸药,也有人怀疑是万历天子的郑贵妃所指使。八月二十九日,泰昌病情进一步加剧,由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泰昌服后于九月初一日病死,朝廷内外因之议论纷纷。御史王安舜首先上疏,请重治李可灼。继之,御史郑宗周、郭如楚、冯三元、焦原溥、给事中魏应嘉、惠世扬、太常卿曹珖、光禄少卿高攀龙、主事吕维祺等人先后上疏请究治崔、李奸党。结果,将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发配充军……”

“……。九月初一日泰昌病逝,年已十六岁的皇长子朱由校当立为新君。其时泰昌选侍李氏仍居乾清宫,朱由校居住慈庆宫。李氏与宦官魏忠贤互相勾结,企图利用朱由校年幼,独揽大权,不肯移出乾清宫。九月初二,都给事中杨涟首先发难,上疏反对李氏继续居于乾清宫;劾其对皇长子无礼,不可将皇长子托付给她。御史左光斗也上疏说:内廷的乾清宫,如同外廷皇极殿,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居住于此,其余嫔妃都不可于此居住。请李选侍移居于宫妃养老的地方仁寿宫内的哕鸾宫。李选侍得到左光斗奏疏之后大怒,数次遣使召左光斗。左光斗拒不赴见。李选侍益怒,要朱由校议处,朱由校认为左光斗所言极是,催促选择吉日良辰移宫。经过杨、左等人力争,九月初五日李选侍移居哕鸾宫,皇太子朱由校复还乾清宫……”

和万历四十六年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前后一样,这次王友山写给徐州的信笺也是极多,厚厚的好像一本书册,读信讲解需要的时间当真是不少,所以王兆靖一直等赵进操办完和木淑兰的亲事之后才开始述说,泰昌服药驾崩和李选侍移宫这两件事,已经在京师有了名目,一作“红丸。”一作“移宫”,所谓两大疑案,尽管信上来龙去脉说得很明白,可王友山在信上也说,他所知道的京师众人都知道,但并不敢说这就是真相,其中疑点甚多,但里面也有脉络可循,特别是朝野开始把“红丸案。”和“移宫案。”两件事和万历四十三年的狂徒梃击太子的案子联系起来。

万历年前后,事事都喜欢和这个三联系起来,有什么三大征,现在又硬扯出了三大案,王友山在信上详细的说明了“梃击案”,在他看来,赵进、王兆靖和一干晚辈对朝政知道的越多,就越有好处,不过,王友山如今孤身在京师,他的派系已经土崩瓦解,没有人和他亲近,所有人都觉得王友山的官位不会保存太久,也没有什么人和他太深入的交流,或许这也是王友山写信倾诉的原因。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宫外男子张差手持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后被内监捕获。对张差梃击太子宫之事,朝内争论不一。支持郑贵妃倾向福王为太子的臣僚认为是张差疯癫所为;支持皇太子的大臣认为是陷害太子的阴谋。经刑部十三司会审,查明张差系京畿一带白莲教的一支红封教的成员,其首领为马三道、李守才,他们与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庞保、刘成勾结,派张差打入宫内,梃击太子……”

“……。此案的发生,震惊了宫内和朝野。联系万历四十一年曾发生郑贵妃的内侍与奸人勾结诅咒皇太子的事件,梃击案牵连到郑贵妃在所难免。万历皇帝极力调解皇太子与郑贵妃的矛盾,一方面怒责郑贵妃,一方面迫使皇太子改变态度,由‘张差所为,必有主使’改变为‘此事只在张差身上结局足矣’。此外,万历皇帝又召见群臣,表示怀念皇太子的保护人皇太后,以示自己立太子的诚意。他明令除惩治张差等人外,‘不许波及无辜人’,以解脱郑贵妃……”

王友山的信上说得很明白,几年前的梃击案和现在的红丸案移宫案看似没有联系,可仔细追究,就会发现离不开两方,一方是东林众臣,一方则是郑贵妃郑家,而且这三大案的真相与否,实际上没有人关心,所有的争论和互相攻击,都是为了让对方倒台,让自己人上台。

万历年间群臣争国本,东林和浙党、楚党、齐党势不两立,东林是为了立太子朱由校,也就是在位一月就驾崩的泰昌天子,而另一方自然和福王的母亲郑贵妃接近,这也是为什么梃击案说是郑贵妃在背后指使,红丸案说是郑贵妃一党的阴谋,移宫案也说是郑贵妃策划,万历皇帝一死,郑贵妃就是死老虎了,根本没办法对朝政造成任何的影响,东林党之所以把郑贵妃一次次的提出来,无非是打击和他们立场不同的各党。

第767章这个名字

这个做法看似阴损,却很有效果,内阁首辅方从哲因为和红丸案有牵扯,已经在这不断的攻击中立不住脚,而后补上去的几人,都是东林党人,要不然就是和东林众人关系密切,此时的朝廷所谓“众正盈朝”,当然这是东林中人自己的说法,对于其他各党的朝官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日子了,或者去官致仕,或者在位置上苦苦支撑,生怕被抓到和三大案有什么牵连。

王友山还在信上说了接下来的事情,“移宫案。”结束,朝野都以为正义大胜,却没想到“移宫。”数日之后,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当时就有人斥责东林欺人太甚:“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事情内外都透着蹊跷,虽说自成祖皇帝以来,紫禁城起火不是什么稀罕事,可这次火灾发生的未免太巧,大有杀人灭口的可能,但王友山也只敢在信上这么说,就连京城上下也不敢把这个话说得太透,直接点的也只能说到东林党欺负孤儿寡母太过。

这一封封信看下来说下来,当真是让人头昏脑胀,不过赵进做事也是干脆,直接让人把马冲昊喊了过来,马冲昊的手下都已经被派出去办事,倒是马冲昊一直留在何家庄这边,也没有参与什么内卫队的机密事,只是每日带着十几个巡丁在何家庄左近巡察值守。

“……。小的还真是不清楚,不瞒进爷说,在京师时候,恩主不指派小的做这件事,小的肯定就不知道,事涉机密,肯定不会宣扬的尽人皆知,不过小的也琢磨过此事,如果真是郑家恩主这边想做什么,安排人拿着刀去岂不是更好,京师里身后好的亡命不知道有多少,又何必找这么个疯癫的……。”马冲昊倒是知无不言。

关于这红丸案和移宫案,马冲昊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泰昌的身子本就不好,这个京城里外都知道的,在东宫潜邸的时候倒好,没太多事情,可一登大位,万事繁忙,他那身子根本顶不住,就算不吃红丸,早晚也得死在一碗药上,不管有毒没毒……”

至于移宫案,马冲昊说得更为有趣:“亲军里有那么一帮闲汉,做事当差是不行的,却喜欢嚼天家的舌头,按他们讲,那李选侍美貌异常,脑子却不怎么清醒……后宫那等波澜诡谲之地,说不准有什么热心人挑拨几句,这李娘娘自己就跳出来了……”

这番话说完,赵进和王兆靖都是沉默了半响,王兆靖只是哑然失笑,赵进则是不住摇头,一抖手上的信纸说道:“现在朝廷就盯着这个吗?怎么没有人说辽东,看着好像天下太平一般,难不成建州女真也因为这三大案不打了?”

听到他这番话,王兆靖却拍拍额头,伸手在身边木箱中翻检一番,从里面拿出一张信纸递过来,开口说道:“却是小弟疏忽了,这里提了一段,只想着最要紧的是这三大案。”

赵进皱眉接过,他们兄弟的这番互动,让边上站立的马冲昊很是诧异,在他想来赵进这些人心怀大志,最该关心的就是朝堂中枢的纷争之事,随时掌握大政的变化动向,为何这么在意边鄙辽镇的事情,建州女真虽然麻烦,虽然是心腹大患,可也到不了比朝政变化还重要的地步。

不说别的,这三大案处处疑点说不明白,可这三大案牵扯方方面面,未来内阁六部甚至地方督抚的变动都会因为这个变化牵扯,这个对于生存在大明腹地的赵字营来说极为重要,和南直隶有牵扯的大佬以及实权人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以赵字营这样的行事和做派,肯定会和官府豪绅有冲突,到时候牵扯到这些大佬和实权人物,如果再也没有做过功课,恐怕就会有大麻烦了。

“……。廷弼有胆略,知兵事,善守边,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为御史时,与姚宗文、刘国缙同在言路,及廷弼经略辽东,二人意望廷弼,不如愿,遂联手攻击熊廷弼。姚宗文阅视辽东士马归,疏陈辽土日蹙,诋毁熊廷弼,废群策而雄独智,又鼓其同类攻击,必欲去之。御史顾慥首劾廷弼出关逾年,漫无定画,蒲河失守,匿不上闻;荷戈之士徒供挑浚,尚方之剑逞志作威,朝廷事多纷乱,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辩,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力求罢去。给事中魏应嘉复劾之,十月四日,朝议允廷弼去,以袁应泰代之……”

赵进现在也能看得懂较为浅显的文言,王友山在信笺上很注意这一点,那边马冲昊心中虽然疑惑,可还是观察着赵进这边,看着赵进皱眉认真的阅读这封信,他听人说三大案的时候态度很轻松,可这时却很肃重。

“胡来,熊廷弼已经把辽东差不多稳住了,现在这么随意换人,肯定又要有麻烦。”赵进把信递还给王兆靖,马冲昊瞥了眼又是低头,心想辽东边事败坏,赵进不应该很高兴?为何这般作态,王兆靖却丝毫不以为怪,只是拿着信纸说道:“家父说这熊廷弼的性子太过刚直暴烈,容不得一丝委屈,那姚宗文和刘国缙已经投靠东林,而熊廷弼远在辽东不曾对东林假以辞色,这次肯定会被攻讦,熊廷弼的性子又忍不了,去职也在情理之中。”

赵进摇摇头,冷笑了一声说道:“萨尔浒十万大军败亡,建州女真鞑虏强横如此,可在天下人眼里,还是比不得朝堂中枢这些无谓的争斗,真是,真是……。”

说了两句,又看了眼马冲昊,赵进没有说下去,马冲昊明白这是顾忌自己在场,有些话还不能说透,不过他也不以为意,这才多长时间,如果就这么轻易接纳了自己,那才幼稚,而且现在的马冲昊还是在奇怪赵进对辽东的反应,这反应未免有些太过了,是不是有些主次不分,身在大明腹心之地,又有这样的大志雄心,就算再怎么忧国忧民,也该懂得轻重缓急,如果只是凭着一腔热血,那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

马冲昊心中念头百转,不过想到这里,他自己心中失笑,笑自己实在是想得太多,眼下其实是无处可去,只有这边能容留自家,还是别挑肥拣瘦。

赵进却没有让自己的情绪流露太多,只是拍了拍椅子扶手说道:“那么多消息,后面还有什么,你父亲久在京城,见闻和我们自然不同,他觉得的要紧处未必不是要紧,刚才那话我只是感慨。”

这话实际上是对王兆靖的解释,刚才的感慨很容易被误会成说王友山的轻重不分,王兆靖却是摇头笑着说道:“自家兄弟,说这个作甚。”随口一句后,又是拿出新的信纸诵读,京师写来的信还有那些邸报抄本,加以句读之后赵进也能看懂,但不知何时形成的习惯,都是王兆靖读给赵进,边读边解释,也是方便。

“……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荫其子候国兴、弟客光俱为锦衣卫千户,赐魏忠贤世荫,荫其兄魏钊为锦衣卫千户,群臣力争不可,天子不让,家父信上还说,天启天子亲信客氏胜过亲近太后,说天启天子的性子很是柔顺,加上新君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