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5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赞扬的话让朱行书身体震了下,脸色先是涨的通红,随即却尴尬起来,这世上的“大才。”二字,是送给有文韬武略之人的,和一个匠人有什么关系。

赵进的赞赏没有结束,他在那里轻拍桌面,又是说道:“你可以多琢磨琢磨其他的水力机械,能造锻锤,想必也能造别的,咱们的人是不够用的,造出更多的机械来,让咱们的人去做别的事,这可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王兆靖和如惠那边都是觉得奇怪,但也仅仅是好奇赵进为何高兴,记得上一次还是于山拿出改进后的炮架炮车,赵进总是对匠造上的出新兴奋,和其他时候的沉稳完全不同。

而徐厚生则是一直皱眉沉思,王兆靖不动声色的瞥了眼,心说这位舅少爷可得知轻重,如果因为姐夫夸奖别人舅嫉妒恼怒的话,将来恐怕会有不少麻烦,但这等事现在没必要明说。

“姐夫,这水力驱动的机械,咱们徐州这边怕是没有这样的水流,要是挖土堆起水库的话,耗工未免太大。”徐厚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听到这话,王兆靖和如惠交换了下眼神,水力驱动机械如何他们不懂,但新建一个水库需要花费人工多少,他们却心里有数,这水库无论大小,花费的人工都会巨大。

赵进点点头,徐厚生说得很有道理,徐州和周围的地势都平坦无比,所以就算黄河的水流都很平缓,那些小一点的河流就更谈不上什么水力,这样的话,也只能考虑人工蓄水造成比较有力的水流,这样才能带动水力机械。

“各位爷,这个不妨事,没有可用的水流,咱们可以用牛马,牲口足够也带的动,小的来到徐州,倒是看到不少牛马大牲口,这个在南边可算是头一份了!”朱行书早有备案。

屋中所有人脸上都有笑容浮现,有烧酒向草原贩卖这条商路,在黄河以南就相对缺少的牛马牲口,徐州可不会少,其他人不太懂,不过赵进和徐厚生已经能想到畜力如何带动机械了。

“好,好,朱师傅你不光懂得手艺,还知道创新改造,还能因地制宜,这个了不起,你刚来不久,但我可以夸口说句,整个天下,从大明到倭国到南洋,甚至西去那白人所在的欧洲,都找不到比我这边更重视工匠的地方,只要你好好做,就能有温饱,只要你有自己的手艺,那就能富贵,你要是能创新改造,我可以说前途不可限量,以后你需要什么钱财物资的支持,尽管和厚生这边讲,我们这里会全力的支持!”赵进朗声说道,这番话惹得同坐诸人又都是看过来,心想这话未免太重了。

大家又是看向朱行书,在赵字营内的擢升讲究个功劳资历,循序渐进,被快速提拔一定是有大功在身,这位倒好,来到这边只不过做了几个玩意送上,而且不少还是洋人那边的法子,居然就被夸奖到这个程度。

本以为那朱行书会受宠若惊的跪下,或者大受震撼的手足无措,可朱行书却站在那边用手挠头,满脸迷惑不解,甚至有些失礼的看了看赵进,这个表情大家熟悉的很,大体就是“这人这么年轻,靠谱吗。”的意思。

到最后朱行书拱手为礼,很是恭敬的说道:“进爷,小说句冒昧失礼的话,小的这些事不过是小道,值得进爷这么看重吗?”

“值得,你做出的东西会让战场决胜,你做出的东西能节省下来无数人力,能带来黄金万两,这些难道不值得看重吗?能取得这些,都是因为你发明改进了这么多东西,你是源头,因为你才有这些,怎么不值得!”赵进正式无比的说道。

王兆靖和如惠对视了一眼,都知道赵进对匠造相关看重,却没想到看重到这样的地步,这让他们有些不理解,毕竟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里,还是耕战为先,不过赵进的看重也给赵字营带来了种种好处,大家自然支持。

他们二人没有太多感触,可坐在下首的徐厚生却满脸激动,而站在那边的朱行书先是愕然,然后震惊,脸上有复杂的情绪浮现,沉默了会才抱拳说道:“进爷,各位爷,我从小穷苦,也就不记着什么祖宗,不想着什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可学手艺养活自己之后,却总觉得这个丢人,在人前抬不起头,说出去也不怎么光彩,为这个连家都不敢成,听进爷这么一说,才知道这手艺人也可以这么体面,也可以传家立业的,我不记着祖宗,却可以让我后人以我为荣。”

这边语无伦次的说了几句,朱行书又是郑重抱拳作揖,深深为礼,肃然说道:“本来还怪那李老海,强压着我来徐州做事,现在看,那李老海送我来到一个福地,以后要为进爷忠心做事了!”

只有身为工匠,才会被赵进的重视触动,才会有“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君。”的念头,连走上匠造这条路的徐厚生都被说得激动,想法上想必和朱行书有些许相近的地方。

说透了这一层,屋中气氛就变得轻松了不少,赵进直接给那朱行书安排了座位,这个举动让大伙知道赵进的看重了,接下来本来是说闲话,不过徐厚生却顺着朱行书的话头说下去。

在其位谋其政,徐厚生的性子很是温和柔弱,可管着匠造厅就要给自己的场面争取资源和支持,这个不做,管不住下面,上面也不会看好,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被推着向前做事。

“大哥,这炒炼的法子对煤铁耗费极大,打造兵器铠甲还好说,可这火铳必须要用熟铁,二十几斤生铁能打出二斤熟铁就已经算是不错,而且还要大量的人工,徐家铁料那边还要做农具相关的生意,铁料供应上一直在争,这边学徒也不够,现在不安排人去学,紧靠着学堂里那些人,再过十年二十年,恐怕就不够了。”

听徐厚生说完,赵进就忍不住笑了,开口说道:“这是和农垦上争铁和争人啊!”

农具需求、劳力学徒,这些自然都是农垦厅下属农庄需要的,而且各个田庄初建,对于农具的需求也是大量,人力更是如此,别看赵字营手下几万几十万人,但每个人都有安排,三府一州的地面上平摊下来,也不怎么人多。

如惠跟着笑,语气也颇为温和:“徐公子这边也是有难处,不过咱们赵字营新建田庄农具还是不足,不尽快配齐,明年春耕就要被耽误了,至于这人上,我觉得徐公子可以去各处招募,咱们田庄内的庄户其实没那么多。”

话里内容却是丝毫不让,自家下面的资源本就紧张凭什么要让,而且这徐厚生没有仗着妻弟的身份压人,而是公事公办的态度,那大家就按照公事上的规矩来。

“徐家这边目前最好是全力打造农具,至于这学徒工匠的人数,我觉得曹先生的提议不错,咱们可以去山东、河南还有南直隶其他各府招募,不管是这看重优待,还是这工钱和待遇,谁家能比得了。”王兆靖皱着眉头说道。

徐厚生转到匠造厅之后,基本上脱离了徐家的铁器经营,而且火器工场已经把徐家熟手主力都吸收过来,没道理再断了徐家其他的匠造力量,尽管徐珍珍一直建议赵进把徐家彻底吞下来,把能用的资源全部拿下,不过赵进目前还不想做的那么绝,徐家那边还有各房各支,还有偌大的煤铁生意,而且帮助赵字营算得上不遗余力,这么一口吞了,名声很不好听。

而且赵进这边还有别的考虑,在赵字营的制造体系之外,保持另外一家的存在,这个不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眼下的境山徐家其实就是赵进手里另外一支制造力量,两处合并一处,固然会有好的效果,但同样会有弊病,目前来看,合在一处的弊病更多。

当然,徐厚生手下有自己的局面之后,就必然希望这个局面越来越壮大,吞并竞争者,增强自己,这是他自己的考虑了。

“三哥,曹先生,称呼我小徐就好,在二位面前当不得这徐公子的称呼。”徐厚生起身先客气了一句,就要争执的时候,却被赵进打断。

第1062章只是你们没想到

赵进知道接下来就是争论,不过他有自己的考虑,索性打断插话:“你们刚才说是是池子,然后用砖石垒砌做底面和墙面,然后把铁水放进去?”

提出这个问题,坐在下首的朱行书也来了兴趣,徐厚生收拾了下了精神,开口回答说道:“大哥说得没错。”

“然后二十几斤生铁只能打出两斤多熟铁,其余的都是什么?”

“都是渣子,这生铁水里混着不少煤渣炭灰,有这个在,铁口就不好,太脆太容易锈蚀,只有不停的搅动锻打,把这些渣子弄出来才好,这损耗也就跟着大了,本以为洋人那边会有什么好法子,问过朱师傅之后,发现洋人那边也和咱们差不多,有几个法子却只能是小规模的炼钢。”徐厚生真正出众的地方,是他很懂煤铁的手艺,从小耳濡目染又感兴趣,这个就了不得了,徐珍珍身为女孩子,不方便去这些场所。

“炭灰?炭灰?”赵进对这个真是似懂非懂的状态,记忆中只有些支离破碎的东西。

“那些炭灰会不会是这些砖石被铁水烧灼出来的?”赵进问了句,徐厚生刚要开口反驳,却想到了什么,看了眼朱行书,咨询说到:“朱师傅,炉前的东西我知道的不细,进爷说得有道理吗?”

“……。这个说不好,有人说搅和铁水的营生不该用柳木,那东西被烧化了也是渣子,这砖石底子,这些东西铁水也烧化不了,应该……”朱行书说得很迟疑。

赵进沉吟了下开口说道:“我也是听人讲过这个法子,说是那接住铁水的池子,如果用生铁做地面和墙面,然后再铺上炼铁出来的矿渣,放入铁水之后炒炼,那渣子就会少很多,出熟铁的数量也能大不少。”

这个对于赵进来说真是很模糊的记忆,小时记录的本子上也不过提了一句话,他这个提议说出之后,徐厚生和朱行书对视,脸上却都有犹疑的神情,显然他们也不知道对错,过了会徐厚生才开口说道:“姐夫你这个法子可以试试。”

赵字营比起其他作坊工场来有个优势,那就是敢去去试,有本钱去试,哪怕是错的,赵字营也亏得起,其他作坊工场都是为了赚钱,那里舍得去进行没有先例的尝试,所有的改进和创新都是因为经验的累积和偶然的遭遇,没有什么试验,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比不了赵字营。

“小徐你不用担心,大哥的这些法子还没有不好用的。”相比于徐厚生和朱行书,王兆靖的信心却足的很,因为这么多年相处,赵进拿出过太多的好主意了。

此时的赵进却又是陷入沉思中,其他人也不敢打搅,等过了会,赵进开口说道:“那纸笔和炭条过来。”

等外面的家丁把这个拿进来之后,赵进拿着炭条在纸上画了个大概的图形,像是一个空箱,一端有向上的孔道,一段则是有向下的孔道,这空箱并不是完全的长方体,而是曲面,赵进在靠近下方孔道的地方圈了个圈,开口说道:“这边放煤炭。”

又在靠近向上孔道的箱体下面画了个圈,开口说道:“这里放着生铁或者铁水,我记得有人讲过,说烧煤不如烧炭,你把煤闷成炭,然后再放入这个炉子里,炭火的热气向上,始终烘在这炉子里,那边的铁水始终热着,铁匠在一边拿着铁钳把熟铁捞出来,这样可能比你们直接倒在池子里好用。”

赵进边说边用手比划,大家大概明白了赵进所说的东西,大体是一个炉子,那向上的孔道就是走烟气的地方,箱体则是冬瓜形状的炉膛,炉膛一边放煤,一边放铁,在侧边开有孔洞,那边就是搅和和取铁的地方。

王兆靖和如惠满头雾水的听着,听到最后,王兆靖忍不住咳嗽了声,还对赵进使了眼色,心想大哥虽然有很多好点子,可在这个上面却露怯了,尽管王兆靖自己也不懂炼铁,可也知道炼铁要用炭火把矿石烧成铁水,那火和铁要靠在一起才行,这个炉子一边是炭,一边是铁,怎么能烧化了,看来术业果然要有专攻。

可刚示意完,王兆靖就发现不对,他发现徐厚生和那朱行书的表情都是骇然,看着赵进的眼神就好像看鬼神一般,朱行书也顾不得什么礼数,先探头看了看赵进画的草图,那线条勾勒的很潦草,没有刚才的解说,还真是看不懂那是什么。

“这法子,这法子……。”朱行书在那里喃喃说道,却没个完整的字句,徐厚生也没什么礼数可言了,整个人都趴在那个草图上了,根本不理会身边的几个人,琢磨了好一会才抬头起来说道:“姐夫你这个法子怎么想出来的,我从前听师傅们说过什么山西铁生沟那边有类似的法子,可怎么试也试不出来,姐夫你这个法子就点明了,知道怎么放铁,怎么烧火,对,对,还要用炭,用煤焦,那个烧起来的火稳,而且煤火和木火要热……。”

赵进在这个时候咳嗽了几声,顿了顿才开口回答说道:“太细的我也不知道,是我二叔去大同时候看到的这个法子,回来后和我讲过,具体怎么好用,还要你们琢磨,我说的这个也未必就是对的。”

“有这个法子就好,这法子就把所有的东西给打通了,无非是这炉子要耐热,瓷窑的土烧砖就可以砌起来,徐州这边一定有上好的师傅,搅和铁水的家什用熟铁棍就好,上面用木块套上,使用的人再穿上皮手套,大不了烧坏了再换,只是有一个难处,进爷你说这个要看火,这火和铁水都伤眼睛,老盯着看几年就要眼瞎,能摸准了火候懂得看颜色的可都是老师傅,这么耗费可惜了。”朱行书已经兴奋了,也没什么失礼不失礼的,就在那边想起来什么说什么。

徐厚生这个时候也是兴奋的很,听到朱行书的话,却笑着搭话说道:“朱师傅这个就不用愁了,我们徐家有自己的法子,墨晶掠眼你知道吗?”

那边朱行书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的开口说道:“你们徐家是用这个来看火吗?怪不得,怪不得,你们境山徐家号称天下煤铁第一,原来有这样的法子。”

他们两个人旁若无人的议论,王兆靖和如惠在旁边瞠目结舌的观看,赵进含笑旁听,他最喜欢这种匠人技师争论细节的场面,这样的场面总是让他觉得很愉快,这墨晶掠眼听起来是个很高深莫测的东西,不过在座众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无非是黑色的水晶打磨成圆片镶嵌到铜丝上,说白了就是眼镜的一种,这个时候叫做掠眼,是调养双眼的工具之一,江南人家用的很多。

这种器具用来观察明亮的铁水和火光最为合适,对眼镜的伤害也很小,徐家这边的铁器质量出众,没想到有这样的原因在,而且还能用在这个时候。

很多发明创造和革新都是这样,未必是什么惊才绝艳的构思,或许很多东西早就被人掌握,可很少有人去另辟蹊径,换个方向考虑,或者拘泥于所谓祖宗成法,觉得从前的就是对的,也和这个时代的需求没那么大有关系,全天下几处产铁炼铁的所在,已经可以供应所有的需求,甚至供过于求,自然没必要想什么改进,如果需求巨大,必然会有人琢磨出新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赵进说出这个意见之后,徐厚生和朱行书震惊归震惊,却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他们对这一套东西都能想通,无非是没有想到而已,后面的工具搭配则是赵进从来没有想到的了。

“进爷,这个法子一定要守住,如果让别人偷去,那可就是大麻烦,靠这个法子,徐家可以吃百年,进爷,一定要用死罪来威慑!”朱行书已经想到了这个方面,他这时候只能说是兴奋至极了,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如果要杀人保密,最该杀的就是他这个新来的外人。

王兆靖摇头失笑,点头说道:“朱师傅放心就好,这个事情我们会有安排。”

如惠脸上也有兴奋神色,他身为农垦厅的厅正,下面田庄和相关各处对铁器甚至兵器的需求都很大,如果赵进的这个法子可以大规模出熟铁的话,对他这边也大有好处。

那边王兆靖笑着侧身,开口说道:“大哥真是能人无所不能,居然还知道这等技艺。”

“是二叔讲给我的,二叔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说的我都记在册子上了。”赵进干笑着回答说道,不管别人信不信,现在一切都是二叔赵振兴的功劳,说出来也好解释。

“二叔真是用心良苦。”王兆靖赞叹了一声,他那神色表情也看不出什么来,似乎就是全心全意的赞叹。

第1063章纣王的象牙筷子

刚才所说的那个炉子是反射炉,赵进翻阅小时候的记录,时常看到这个,却没什么太深刻的记忆,如果不是今天和懂行的徐厚生以及朱行书两人聊的深入,只怕还想不起这个点。

在当时主要读的主要是军事方面的东西,之所以提到这反射炉,是说欧洲那边因为战争繁多,对武器、铠甲的需求增大,特别是需要熟铁打造的火器需求量极大增多,为了满足这个需求,西欧和中欧各国开始对冶炼铸造技术进行改进,这反射炉就是其中一项,因为减少了铁水和炭的接触,同时又在生产过程中时刻保持高温,所以在生铁转化为熟铁的过程中,减少了损耗,大大增加了产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