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6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快?难道对战的不是徐州邳州的豪强乱众吗?出动了这么多精锐,又是发动的这么突然,怎么就打败了?

当消息传到某些官员手上的时候,很多人看完信都是将信纸丢了出去“一日之内这般大败,这样的战报军情是说书先生的本子吗?”“必然不对,这等有违常理的乡野传说不要拿过来!”“是不是魏阉设下的圈套?”等等等等,总的来说就是不信。

不过大家都在地方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各种公文和私信汇集京师之后,如此不可思议的大败也变成了现实,当知道这个确实发生之后,朝廷上下一时失语,本以为就是寻常作乱的贼众,怎么就变成了这般强势的大物,那徐州地处天下中枢之地,毗邻运河要道,在南北两直隶的腰上,这样的地方有了这样的贼军,那这江山社稷怎么办?

但这迟疑没有多久,几天后,大家顾不得什么正月年节,立刻开始上疏,这等大败,兵部尚书赵彦不死不足以谢天下,司礼监提督太监魏忠贤多有策动,祸国殃民,应当从重处置,从这桩败绩上就能看出来,从万历末年到现在的历次大败都能找到根源,无非是这魏阉作祟,只要罢黜阉党奸邪,换上清正名臣,那么官军立刻能够反败为胜,势如破竹。

还有人联系上了已经督师辽东的阁老孙承宗,说现在众望所归,请孙阁老回京主持大局,重现这众正盈朝的大好局面。

大家一边频繁上书,攻讦政敌,一边却又有些战战兢兢,那魏忠贤是天子心腹,又手握厂卫,随时可以翻盘,到时候若京师大索,大家也无能为力,而且大家能感觉出来,依附魏忠贤的楚党、齐党在一开始失语之后,立刻上书驳斥,说这次大败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勾结贼众,掣肘内应,什么理由都是拿来说的,眼下只不过进入了正常的争论节奏而已。

可让所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对这些攻击始终没有反应,反而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在正月十五前后的时候,宫中有旨意下达,令兵部尚书赵彦督师,司礼监提督太监魏忠贤监军,统领各路兵马会剿徐州乱贼。

其中京营两万,保定镇兵马三千,真定府驻军四千,宣府边军步骑八千,大同边军步骑七千余,榆林、延绥边军合计一万六千,令河南和山东、大名三镇新编练官军四万,南直隶、湖广和浙江三省各自编练兵马,严加戒备,各路大军汇集河间府之后,进剿徐州。

第1207章的确是心腹大患

这个旨意出来的时候,大家除了目瞪口呆之外,没有任何的话可说,很多人甚至没有反应,随后很多人注意到,内廷外朝的大佬们都对这道旨意表示了沉默,如果内廷外朝达不成默契,即便是天子亲口亲笔的旨意也不会执行,而这旨意下达,从司礼监、御马监一直到内阁六部科道,居然一路顺风,没遇到任何的阻碍。

阉党和东林党的争竞那里去了?一下子就要动员编练十万大军进剿,这要花多少银子,这要牵扯到几个省几处边镇,怎么就能这么容易的协调下来?他魏忠贤疯了吗?

虽说是天启皇帝的旨意,可谁都知道这是魏忠贤在一旁推动,这等大军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当年萨尔浒和建州女真一战的兵力,据说还要将去年辽饷的一半用在这上面,这到底要做什么?

旨意下达,走完各种程序,诡异的安静数日之后,京师议论彻底爆发了,内阁六部都在质疑,科道上疏如潮,每个人都在说朝中奸邪丧心病狂,都在说这等视军国大事如儿戏,一定要请清除朝中奸邪,方能还大明朗朗乾坤。

那些有资格封驳旨意的清流们,那些在拟旨阶段就可以提出意见和质疑的大佬们,在这个时候,都是一边批评,一边痛悔自己被奸邪欺压,不得不做出了违心的举动,甚至还有说什么司礼监和其他个内廷衙门的忠心大珰暗自流泪,找机会跪在天启皇帝面前劝谏的消息。

言潮攻讦好似沸腾,可旨意下达,该运转的程序都要开始运转,不然就可以用欺君之罪来追究,东厂番子们在户部和兵部坐镇盯着,调动兵马粮草的公文命令从京城快马发向各处。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此时的京师已经流言四散,什么话都有人传言也都有人信。

这些传言,有说魏忠贤被邪祟附身已经迷了心窍,也有些人说他是想学正统朝的王振大太监,想过过钳制大军的瘾头,也不看看如今是什么时候。

然后,这些传言当中最为惊悚的一个,是说魏忠贤要造反!

这个传言有鼻子有眼,说如今朝廷大败之后,魏忠贤的声望已经降到谷底,就连圣上也开始疏远他了。为了保全身家性命,他必须去殊死一搏。

然而继续会剿徐州匪徒却千难万难,大胜或许还有转机,哪怕小胜都会被言官甚至内廷政敌们攻讦倒台,如果败了,那就直接是万劫不复的境地——可按照如今朝廷这窘迫模样,难道仓促之中还能纠集大军,打赢已经一败涂地的仗?

由此可见,除了纠集这些官军造反之外,他已经没有任何的出路了——每一个私下散步这个传言的人都说得言之凿凿。

但这些消息市井小民都是将信将疑,中下官员当个笑话,而上层的大珰和大佬们根本不信,每个接触过魏忠贤的人都觉得魏公公很清醒,做事依旧是那种全局在握,有条不紊,但和从前有些不同的是,魏忠贤很急躁。

可上层的高官权贵们,和小民一样看不出魏公公这么做的动机来。

魏忠贤青年入宫,熬炼三十多年才有今日的位置,什么不识文字,什么粗鲁村夫都是假的,如今魏忠贤的能力并不比任何一个同等位置的人弱,但这么有本事脑子还清醒的人怎么会做出对自己这么不利的举动。

想来想去,他们的结论很简单,经过如此惨败之后,魏公公真的疯了。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不要和疯子计较什么,尤其是这个疯子还手握大权的时候,大家从长计议就好,而且魏忠贤马上就要作为监军出京了,一个权势富贵都来自于天子的大珰,居然要远离天子身边,他难道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险吗?

就在这最初的迷惘和躁动过后,京城那边又有消息流传。

之前到底为什么要动兵会剿?到底要会剿什么贼人?点检这一年两年来的奏疏文档,徐州那边除了遭灾之外,似乎没有闹过什么乱子,该缴纳的赋税没有耽搁,行文回应也没有中断,地方官仍在,没有任何异常。

不光徐州如此,徐州相邻几处都是如此,从未见府州县的地方官员报过什么谋反,唯一的大乱就是那闻香教掀起的暴动,还有因为辽饷和灾荒造成的流民,然后没有人说徐州闹过乱子,之所以突然发兵,不过是山东和南直隶的巡抚密报行文,锦衣卫密报行文,都说徐州那边有聚众不轨,可这些都是孤证,这几处的巡抚、镇守中官和各级武将,都和魏忠贤关系密切。

临战前地方上告急,然后朝廷发兵,这到底是真有造反作乱,或者仅仅彼此串通弄出所谓的理由来,但大家也想得明白,魏忠贤一党不会平白无故的动用大军在南直隶腹地开打,如果那么做,不光是疯了,而且还是丧心病狂。

有心人稍微一查,就知道徐州有豪强盘踞,杀人越货,欺凌官府,垄断商路盐路,干涉漕运,目无王法,和官军发生冲突也不止一次了,但不管怎么查,无论是地方官府的呈报,又或者是彼此间的通信,都没有说这徐州豪强扯旗造反的。

这徐州豪强所为看着触目惊心,可大明地方上的豪强不都是这么干吗?说诛心一点,京城各位大珰大佬甚至科道清流的家族,在地方上不就是这样的豪强吗?

其中定有隐情,搞不好就是阉党与民争利或者剿除忠良,公报私仇动用大军,至于为什么大败也有迹可循,徐州邳州一带素来民风强悍,保卫家乡自然拼尽全力,至于官军是什么样子,大家自然心里有数,能有这样的大败其实并不稀奇。

如果可以把这个隐情查探明白,就能将圣眷在身的魏忠贤打入十八层地狱,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至于徐州那边怎么交代,无非抓出几个为首倡乱的倒霉鬼斩了,其他人轻轻放过就是。

什么贼人聚众数万,什么铸炮锻甲,什么私开海禁,什么麾下鞑虏精骑数千,这样的人物,就算草原和建州的鞑虏都做不到,一听就是夸大其词,无非就是彼此争利斗气罢了!

当然,这个说法其中也疑点重重,如果是要摧折豪强的话,任谁也不会平白无故动员大军,魏忠贤也不是那种为了一时之气和蝇头小利就公报私仇的角色。

再说了,这些权贵扪心自问,难道自家就能把朝廷这几万大军打出这么大的损失吗?恐怕是不行的。

可是,现在谁没人在意这些疑点了,大家只注意到两个关键:徐州邳州没有人造反,也就是说没有和大明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存在;然后,可以利用这次的机会扳倒魏忠贤。

东林党在万历年后半就一直被打压贬斥,好不容易借着红丸和夺宫这等帝位更迭的机会重回朝中掌控局势,却又被魏忠贤打压的喘不过气,现在谁还管什么疑点,第一要务就是翻盘,斗倒了这阉党魁首,然后清流正人重回朝中,那时候众正盈朝,自然天下太平万邦臣服,这区区地方豪强肯定也会心向大义,幡然悔悟。

京师风向已经变得很微妙,魏忠贤大张旗鼓的操办出兵进剿的事宜,公文不断的发出,国库开始调拨银两,地方上做种种准备,但攻讦和作梗的行为却大幅度减少,部分清流甚至开始不为人注意的配合,但暗流汹涌,各个派系都在串联活动,京师和地方上的通信比往日多了几倍十几倍,甚至连内廷大珰们都在联络活动。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微妙平静不会持续太久,现在已经是正月下旬,再过一个多月,这次调集的兵马就会有大半汇集,但再过一个多月,漕运就要开始了,如果真的大打出手,今年的漕运恐怕又要被截断荒废,多少人的发财大计受到影响,这个是万万不能忍的。

※※※

“魏忠贤是疯了吗?还要打?”旨意内容一出,立刻就被快马传递到徐州这边,看到这旨意内容后,赵进也是惊讶不已。

这次数万会剿的官军已经接近全军覆没,因为是魏忠贤在背后策动,这次大败他也会被牵连,只要对朝局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想象到那无穷无尽的攻讦,甚至连天启皇帝的信任都会减弱,单纯应付这些局面,就会让人焦头烂额,而且赵进和伙伴们同样考虑到了漕运。

断绝漕运,断绝京师供应,那就会引起政坛的地震,更不要说这漕运断绝会断了很多人的财路,已经有过的几次冲突,能看出这魏忠贤也忌惮这众怒难犯,可这次怎么就不管不顾的要打到底?

“难道这魏阉觉得咱们徐州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一定要赶尽杀绝?”王兆靖出声问道,说完这句之后他愣了愣,笑着摇头说道:“我们的确是心腹大患了,的确该赶尽杀绝。”

第1208章争辩

“你是不是觉得朝中不该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没有扯旗造反,每一次都留了余地,让大家能含糊就含糊过去,然后我们又让他们知道徐州是难啃的硬骨头,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必然多错,就没有人去做,就任由咱们这么含糊着起来,直到遮掩不住的一天?”赵进开口问道。

王兆靖迟疑片刻,才苦笑着回答说道:“大哥这话直截了当,不过就是这个道理,以小弟对朝中人物的了解……”

说到这里,王兆靖又是停住,收了笑容说道:“其实小弟也想过,朝野终究会出现有识之士,开始针对徐州我等,但没有想过这个人居然是魏忠贤,一个阉党奸邪,居然能看得这么准。”

他语气很是犹疑,显然对自己的判断也不怎么把准,边上一直在翻看账簿计算的如惠这时插嘴说道:“或许这魏阉只是想要博取功劳,草原蒙古和建州女真不敢去碰,觉得咱们好欺负,结果却碰了钉子。”

“未必,魏忠贤不用要什么功劳,他的立身之本是天启的宠信,只要这个在,谁也撼动不了他,所以这就是我纳闷的地方,平白无故招惹我们做什么。”王兆靖摇头说道。

赵进沉吟片刻后说道:“这次魏忠贤下了大本钱,这个布局应该在天启三年年初就已经开始,那堤坝决口的消息让他提前发动,派来主持暗盘的是魏忠贤的亲信,各路兵马也都是他的义子私人,他甚至考虑到了文臣和政敌会有阻挠,求的就是快,为的就是将徐州各路分割然后分而击破。”

屋中几人的神情变得严肃,赵进又是说道:“朝着最严重的方向去想,魏忠贤和他的心腹亲信,应该在第一次断绝漕运的时候注意到我们,在平定闻香教大乱之后对我们重视,然后各路明暗眼线搜集我们的消息,越来越觉得我们徐州是心腹大患,这才决定剿杀,魏忠贤一方意识到了我们的强大,却没有想到我们竟然这么强,所以还是失败,可这次失败让他们觉得我们更是大敌,所以要发动半个天下的力量来和我们决战。”

“大哥说得不错,北地能动的边军驻军都在动员,还不计工本的编练新军,这的确要和我们决一死战,接下来不知道要打多久,南边各省也有大军。”王兆靖慎重说道,而坐在一边的如惠眉头皱起,不住的翻看手中的账簿。

赵进神情倒是平静,淡然陈述说道:“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做法,将内忧平靖,然后倾尽全力对付外患,这个做法倒也不能说错,只能看他们能不能做成了。”

王兆靖笑着说道:“大哥对这些阉人可是高看,这可不能传到外面去,士林已经视徐州是生死大敌、洪水猛兽,如果再让他们知道大哥这个念头,那就更是势不两立。”

话说得有点别扭,屋中几人只做没有听出来,说到底王兆靖是清贵出身,对宦官们的看法始终很差,而赵进却时不时的有所夸奖,这让王兆靖受不太了,偶尔就会蹦出几句话来,王家父子已经觉得现在该收拢士子文人了,而不是这般鄙视仇视。

“宦官们为皇帝做事,也就是为这大明做事,尽忠办差的,当然值得高看一眼,可所谓清流正人们做事却想着政争,却想着自家私利,两相比较,你觉得该高看谁?”赵进回问道。

王兆靖眉头皱了皱,没有理会身旁如惠递来的眼色,他刚要说话,赵进却打断了他,自顾自继续说道:“皇帝直接下命令给宦官,宦官执行命令去做事,可能在做事的过程中做坏了事,但往往能把事情做成,税兼、矿监能把税银搜刮上去,他中饱私囊荼毒乡里是坏事,但对于皇帝来说,银子收上来了,国库充盈,可以养兵打仗,可以赈济灾民,可以发下粮饷俸禄,而文官们呢,讲圣人,讲道理,可就是不做事,不收银子,也不是不收,只是不替国家收,任满之后私囊都跟着满了,别的不说,你也知道这辽饷收取,从上到下层层加码,官吏差役一层层分润,然后交上去的还是不足额的,百姓被盘剥的只能作乱造反,可埋怨是谁,是这个朝廷,是皇帝,而不是下面做事盘剥的官吏人等。”

“大哥,这是两码事。”

“不,其实是一码事,我承认有清官忠臣,也有报国效力的义士,他们读圣贤书行圣贤道理,这个的确让人敬佩,在辽东殉国的那些,和咱们斗智斗勇死伤的那些人,他们都是,不过他们只要在这个官场就要按照官场士林的规矩做事,按我看来,眼下大明官场这个体系实际上是个障碍,有这个障碍在,善政也会变成恶行,雷厉风行也会变成拖延不前,钱财、精力和人才都消耗在这争斗和扯皮上,中枢争斗,波及天下,外战和地方上同样没办法改善。”赵进语气已经严肃起来。

王兆靖脸色涨红,却还能按捺倾听,赵进拿起手边的茶碗喝了口,继续说道:“说到这里,我的确佩服那魏忠贤了,他不是好人,他手里死了不少不该死的好人,按照我们的消息和各种传言,魏忠贤和徒党的确做了很多奸邪恶行,可大略上看,朝中那些正人君子就干得比他好多少吗?天启皇帝没办法让文官们执行他的意愿,文官们只想做自己想做的,所以天启被折腾的没办法了,去当木匠,去沉溺享乐,让魏忠贤站出来,帮他执行意愿,这魏忠贤做的不错,在拼命的维持皇权体统,维持这大明。”

赵进深吸了口气,手在扶手上拍了拍,指着王兆靖说道:“把我说的这些记录下来,我要说的不是阉党和清流,我说的是我们自己,经过这一战之后,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官府机构,要有自己的官吏差役,我知道你父亲、你、曹先生、周先生还有各方相关的人等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人要用读过书明事理的儒生,有人要用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庄头管事和掌柜伙计,还有人说直接用乡里贤达,也有人说用家丁团练的,但选为我们做事的人,根本不是在于他们的出身,也不在于他们知道什么大道理,而是忠心于我们,能执行我们的要求,达到我们的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