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6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将都是忍不住哄笑,吉香摇头轻蔑说道:“这些读书人真是扯后腿坏事的货色,咱们以后可不能这……”

话说一半,那边陈昇咳嗽了声,吉香也是明白为何,有些尴尬的讪笑,却是不出声了,赵进只作没有听见,沉吟了下说道:“如果在静海或者青县接战,后方的沧州和兴济县就是隐患,我们没有余力留守驻防,如果在我们开战的时候,这几处的民壮官兵在后面有什么小动作,那就有风险,所以这些城池不得留有官军,文官放在营中关押,每一座城池都要用炮轰破,然后进城搜剿抓人,让他们没有组织抵抗的能力,也不敢有这个心思!”

当大军来到沧州城下的时候,沧州城完全是不知所措的反应,城门倒是关闭,可第一炮试射之后,发现城门洞没有被堵死,再接下来,就是主动的开城投降,沧州知州假模假式的准备上吊自尽,然后被身边人救了下来。

河间府府城的驻军龟缩不动,沧州本地兵马早就逃散,更荒唐的是,沧州本地始终不相信会有大股的反贼兵马来到,北直隶已经太平了好些年头,士绅们百姓们都觉得即便有兵马来,也会是从北边来的鞑虏,至于从南边山东徐州来的,那算是什么,实在难以置信。

而赵家军出现在城下的时候,城头的官吏士绅们同样瞠目结舌,因为即便官军也没有这般严整的队列,也没有这么整齐划一的服号和装备,这若是贼军,那所谓的官军是什么?可什么时候在山东和徐州居然有这样的兵马,而且还这么一步步进了北直隶,这边距离京师也不太远了……

就在这难以置信,不可相信的情绪里,赵家军火炮开城,将城内一扫而空,对于官员被拘押,沧州士绅豪强们的态度很暧昧,只要不抓他们,那就没什么可在意的,这赵家军军纪森严,除了城门城墙损坏,那些趁火打劫的瞎眼孬货被砍了脑袋,其他一切如常,那大家就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来个保境安民就好。

赵家军在沧州耽搁了一天,本来三个时辰就可以,之所以耽误了这么久,是因为附近长芦盐场的一干人过来了,世人都知道淮盐和海州盐场,却忽视了规模仅次于海州盐场的长芦盐业,这边就是号称北盐之地,沧州地方算不得什么,可这长芦盐务却是个金山,盐政盐商以及京师大佬,都靠着这个生发。

长芦盐务来人也不是为了什么忠义,他们开出条件,只要赵家军不破坏长芦盐业,现付三万两银子,回程还有三万两银子,一切都是好谈,这做生意的消息却比地方上的土棍灵通,长芦盐务等人自然知道赵家军和淮盐的联系,也知道徐州生意做的多大,他们还提出来条件,赵家军北上期间,沧州这边绝不会有什么异动,扬州盐商是地方的土皇帝,长芦这边也差不太多,如果赵家军想要和朝廷和谈,长芦这边也可以牵线搭桥。

这些自然不是白做,被军威震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看到了淮盐的改变,眼下赵家军的势力已经快要出山东,长芦盐商们自然要有所行动,让赵进和伙伴们觉得微妙的是,长芦盐商居然判断赵家军这次不是造反,因为从生意的角度来看,这做不到利益最大。

接下来的行进也很顺利,运河开航后,赵家军对漕运系统的利用远比朝廷方面彻底,大量在清江浦、济宁和临清集中的漕船和物资通过漕运运河往来运输,为赵家军运送人员、物资和粮草,甚至船只可以作为临时的营帐,而官军那边则很麻烦,赵家军进一尺,官军就少一尺,赵家军对运河漕运的利用多一点,官军就少一点。

在到达青县的时候,甚至连火炮开城的步骤都省略了,青县知县会同县内官军逃避出城,青县士绅开城相迎,赵家军在这边暂时休整,因为已经得到了确实的消息,各路官军已经在天津汇集,不日即将出兵,先头兵马五千余已经到达静海县。

到这个时候,官军终于知道封锁消息了,前几天在运河沿线赶路的行商们不见踪影,赵家军的轻骑刺探的时候,开始遭遇到官军的探马夜不收,原来拿着银子就可以进去的村寨,现在都是闭门不纳,甚至还有出来动手的……

不过青县这边已经是北直隶的腹地了,即便不走天津卫,直接从青县入顺天府,绕开三角淀那片湿地,走大城县、文安县、保定县一线,骑马到京师只需要不到三天,此时靠近青县的几个顺天府县城都是城门关闭,告急的文书一封封送向京师。

如果赵家军真是贼众或者鞑虏,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分散出兵,去周围洗掠,去惊扰各方,会让京师方面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做出种种慌乱的举动,不过赵家军那么做,他们就好像没意识到青县距离顺天府不过两个时辰的路程,也没意识到派出骑兵可以直逼京师城下了。

因为从青县这边进入顺天府,沿途没有太可靠的河流,而且文安县和三角淀之间的地形太过逼仄,大军在那里没办法周旋,会有一定风险,更关键的是,赵家军这次的目的就是要大胜一场,打垮朝廷凑起来的大军,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如果真是干脆利索的进逼京城,那就会有很多不可测的结果了。

这次官军号称十万,实数八万,不过眼下这个局面,河南那边新募的官军已经不可能来到,山东那边的兵马也不可能出省,天津卫的官军不过六万五千余,这还是蓟镇加派了几千兵马过来,即便这个数目也要比赵家军大很多,还是有三比一的巨大优势,让朝野众人乐观的很。

既然距离这么近,京师那边的很多消息都可以及时的送到赵进手中,尽管官军骑兵做了遮蔽,京营和顺天府各路兵马民壮也在戒备,但顺天府这么大的地盘,想要钻空子过来实在太简单了。

雷财带着内卫队的精干力量已经进入京师,这次赵进没有发火,因为局面已经这般,很多事必须去做,而不是想着保全自身,京师那边的反应很诡异,到现在还在维持着一个一切如常的局面,甚至百姓们只知道传闻,不知道真实情况。

目前执掌朝政的东林大臣们只能强撑着了,总不能说因为自家定策,导致徐州反贼一路北上,而且马上就要进入顺天府,不管是这定策的对错,还是应对处置调集兵马的快慢,追究起来,都是要死人杀头的,出人意料的是,魏忠贤一党没有借此反扑,偶尔有几人挑起来,随即又被压了下去。

按说大军逼近,又是逼近天下中枢的都城,总该风声鹤唳,紧张无比,可赵家军这一路走的太规矩了,军纪森严,没有抄掠地方,士绅百姓们自然不会去告急,而且赵家军经过的大部分区域,早就习惯了徐州兵马的存在,更不觉得这是怎么样的大事。

加上赵家军即便打破城池,也不理睬城内的官吏差役,双方各行其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地方上也不会告急,你告急之后说城池被攻破,那么你为什么没有殉城,为什么没有抵抗,杀伤敌人多少,自己又折损多少,为何安然无恙,是不是彼此勾结,说都说不清楚,反正城池在,衙门在,士绅百姓都在,那何必声张。

真正造成混乱的是官军汇集,宣府边军,蓟镇边军,京营兵马,山西边军,还有北直隶真定府和保定府的军镇,这些兵马的调动才是灾难,既然是大明官军,那么行军带三日五日粮草也就正常,吃光了可以让地方上供应,大家还可以顺便捞取些好处。

在自家驻地的时候还要讲求几分体面,一旦到了外地,谁还在乎什么别的,沿途的村寨市镇,如果敢拒绝大军的供应,直接血洗了也没人敢说什么,更不要说很多军兵憋了许久,出来后正是放纵的好时节,这让沿途更是苦不堪言。

第1251章京内京外

被官军过境的府州县各处才是真正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旦听说官军要来,立刻城门关闭,本地士绅不会和官府讨价还价,而是齐心协力的招募民壮上城戒备,随时准备决一死战的架势,贼兵进城据说还有军纪,官军进城地方上就彻底完了。

城池还有城墙壕沟作为防御,那些外面的村庄市镇才是真正凄惨,何况这些官军过境时候还会夸大敌情,说什么几十万徐州贼就要杀过来,如果地方上不充足供应,官军没有力气打仗,到时候这天下就要亡了,大家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可这天下如何大家看不到,官军过境的破坏大家却切实的感觉到,北直隶各府出身的京官数量相当多,地方上怨言如潮,他们自然也要反应,关于这方面的奏疏一下子多起来,如果在平常时候,北直隶出身的京官乡党联合发动,阉党在借力打力,东林党马上就要灰头土脸的倒霉。

只是这次不同,首先赵家军的迅速逼近让朝中诸人都紧张无比,本来各行其是的东林党人出现了难得的团结,朝中终究还是东林以及同盟各派的实力最强,很多事情都可以压得下去,另外让各方都看不明白的是,阉党这次没有什么动作,尽管这时候怎么看都是大好机会。

“……听说魏忠贤私下里给内阁以及九卿这样的大佬都打过招呼,让他们议和招抚,不要开战,不过叶向高和赵南星他们对此都是不理睬,都觉得阉党是设下奸计,只要招安议和的风声一起,立刻就会有无数的攻讦,在朝中再也站不住脚……”

新上台的东林党人靠得就是魏忠贤的会剿大败,他们坚决主战,不同徐州贼有任何缓和的立场才占据上风,而且赵彦和崔文升回复的招安条件被他们否掉,还借此聚集大军准备进剿,如果他们也去招安议和,等于推翻先前自己的立场,且不说站得住站不住,这个和阉党“同流合污。”的罪名就可以让朝局天翻地覆。

眼下在朝中做官当政的东林党人是一批,可在江南还有不少等待起复的,在京城的中下层还有不少等着升官上位的,多少人巴望着他们倒台,这还没有说外面的敌对各派,只要一门心思求战,那就在大义上不亏,大家就只能劲往一处使,只要露出破绽,只怕先下手的就是同党。

“……京师还有传闻,魏忠贤给在蓟镇那边督师辽东的孙承宗急信,说要请孙阁老回来主持大局,还有传言说朝廷准备和建州议和,调集辽镇兵马回返……”

“……天启已经有近十日未上朝,按照熟悉朝政的人分析,魏忠贤已经准备收拾局面,大败之后,由孙承宗任首辅,这样东林各方和朝中各派都能接受,然后再图谋议和……”

“……锦衣卫和东厂这些日子都有异动,定国公所领京营也向城内抽调兵马,内操武阉最近活动频繁,按照传言,随时准备关闭城门……”

“……目前人手不足,朝廷在城内有多支精锐,内应开门之事恐怕无能为力……”

雷财送出来的消息比马六那边要丰富很多,分享这些消息的时候,就只有旅正这一层级可以接触了,朝中各派争斗对于赵进的伙伴们就是个笑话,也让他们觉得荒唐,大军兵临城下,尽管赵家军这次还有节制分寸,可对于大明那边怎么看都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了,到这个时候,居然还要考虑派系,还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在朝中站稳,陈昇、石满强和吉香私下里都在议论,是不是打的太规矩,让朝官们根本觉不出疼来。

真正让人在意和关心的是掉辽东兵马回援的传闻,虽说大明朝廷在辽镇屡战屡败,兵马折损无数,可辽西走廊这片的边军勉强还算实力未损,加上朝廷不断的投入粮草钱财加强,辽军的实力和规模都很强,而且真到了那个程度,朝廷连辽镇边军都敢抽调,想必宣府、蓟镇的边军也可以不管不顾的调动了,到时候三大边镇合力,凭着赵家军这两万不到的兵马,那还真是有风险。

“这个肯定不可能,辽镇那边是京师的东北屏障,而且还是帝师孙承宗坐镇,真要调动,孙承宗会拦住,会去京师陈述利害,当然,要是我们炮轰京城的话,这个倒也不是不可能!”赵进对这个倒是很轻松。

听到“炮轰京城。”这几个字,即便是陈昇和石满强这样沉稳的,脸上也禁不住浮现兴奋神色,赵进拍拍桌面,无奈的强调说道:“这次打的一定要有分寸,我不想接过个烂摊子,最起码现在不想,这些天你们也看到徐州之外的乱象,难道觉得收拾起来很容易吗?”

赵进这样的态度大家都很熟悉,听到后也不怎么在意,不过赵进说完这个却摇头自我否认:“只怕这一仗之后,这分寸真是由不得我们,也由不得朝廷,要看这天下大势了。”

“你总是说,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天底下没那么多心想事成的勾当,可现在都打到这个地步,你还指望着这天下按照我们的分寸来?”陈昇开口问了句。

赵进在那里沉默,然后叹了口气说道:“有魏忠贤这么一个明事理识大势的,这大明的气数没有绝啊!”

尽管青县被赵家军攻占,而且县城内的条件要比城外好很多,士绅们也愿意竭力报效,可赵家军还是在城外扎营,这和秋毫无犯关系不大,就是为了保证大军的机动,人在营盘和军帐中,集合动作都是很快,而在城内民居,等于被宅院街道分割成许多部分,想要集中都很困难,更不用说什么机动了。

当然,比起在城内驻扎,城外没了城墙和壕沟的阻碍,防御上相对差些,所以赵家军从一开始就在修筑营盘上下了力气,亲卫旅、第一旅、第二旅以及各团各队,都不敢有丝毫懈怠,旅正盯着团正、团正盯着连正,直到下面的每个家丁,一点差错都不敢出。

且不说这修筑和拆除营盘工事本就是操典中重要一环,眼下几个相对独立的旅和加强团都在这边,如果谁做的不好,岂不是不如别人,虽说大伙都是一家人,可这一家人也是要争个高下的,何况主帅赵进时刻巡视,大家的表现他可都看在眼里。

“……第二旅和宿州团憋得太久了,这次出来,就要表现给兄弟旅团看看,自家打的不多,但丝毫不差……”赵进感慨说道,亲卫旅、第一旅和第二旅彼此间都不怎么服气,李五的宿州团也是憋着劲,骑马家丁团、火炮团和教导旅又怎么敢落后,当真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可这景象看在青县士绅百姓眼里,却是完全不理解,他们这边也有打过仗的闲居武官,也有经历过沙场的老兵,更多人则是见识过官军的做派,这边毕竟是靠近顺天府,又是运河边上,兵马调动之类的也看过不少,但他们却从没见过赵家军这样的做法。

“……又不是在青县长住不走了,修这么用心干什么……”

“……出去劳军的时候,听贼军头目说,马上就要拔营北上,这些难不成还还要拆了,这不白费力气吗?”

“……你说这些反贼能不能打赢,做派倒是真不差,比那些官军大爷强太多了……”

“……怎么可能赢,咱们大明朝廷那是真龙,那千年万年传下去的,这伙贼人值什么,你听说没有,朝廷这次出动了几十万大军,几十万啊,这伙贼军才多少人,怎么可能打赢……”

“……可惜了,这贼军做得可真是规矩体面,看着那营盘也齐整,比起那官军还像官军……”

不管私下里怎么议论,青县士绅百姓在这个时候肯定要殷勤奉承,劳军供应巴结的时候,倒真是看了不少赵家军营盘的景象,可也看不明白什么,他们只知道朝廷来了十万几十万的大军,可他们怎么看这赵家军也就两万左右,这谁输谁赢自然有个判断。

所以尽管这青县县城北赵家军打开,可士绅百姓们的热情和殷勤始终隔着一层,如果不是赵家军的马队封锁严密,恐怕过去通风报信的人都会很多了。

城内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腿脚已经不灵便,听说城外来了军纪严明的反贼,就想要出去瞧个新鲜,儿孙们自然不愿意,那老汉倒是想得明白,左右没几天好活,怎么也得看看这从没见过的营生,河间府可是太平了百多年,反贼什么样子实在想不出。

儿孙们抗不过,就弄个板车拉着老人家去城外营盘那边走了一圈,这几天瞧新鲜的也是不少,赵家军也懒得理睬,甚至私下里也在议论,说咱们这次出兵,没见到怎么大打,倒像是一路敲锣打鼓唱戏过来的,那老汉看完之后也是心满意足,觉得看到了稀罕的光景,等回家的时候才迷迷糊糊的说了句“倒是和戚大帅兵马很像”。

第1252章军阵如坚城

从前戚继光镇守蓟镇的时候,也曾多次带兵沿运河上下,青县这边的老辈人倒是见过,但也没人把这老汉的言语当真,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风波掀起来。

尽管这气氛弄得很像是春游出行,可赵家军此时已经绷紧了,毕竟青县距离静海太近,现在已经接近北直隶的腹心之地顺天府,这边的县城和县城之间距离很近,而且又都是一马平川的地形,青县到静海的路程不过是快马几个时辰而已,对方的骑兵想要突袭很容易。

让赵家军意外的是,从静海县那边最先过来的不是官军的侦骑探马,而是从静海县那边逃难过来的士绅百姓,有的是车队,有的则是背着行李步行,他们倒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