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7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下明白了,谢谢大人。”柳生元斋不再考虑,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很快,再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贺景堃以还有公事要办为由,将柳生元斋客气地叫出去了,接下来自然会有人带他去商业部专门的豪华驿馆里面住宿。

要不是上面命令大家要拖住你们,谁跟你们这么客气啊……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贺景堃心想。

同样的一天,在离京城千里之外的高丽汉城,天气却和艳阳高照大汉京城迥然不同。

天空阴沉沉的,云很厚,空气当中湿气很重,还下了蒙蒙细雨,微雨夹杂着冷风,将寒气直往每个人的身体里钻,让这个早春变得和冬天一样寒冷。

每个人都低着头,缩着身子裹在衣服里前行,就连王宫内的侍卫也不例外,在阴沉的天空下,就连景福宫的瓦片和宫墙都好像染上了一层灰色,让人心情不免郁郁。

这种感觉,在觐见大王的高丽朝臣金荩国身上尤其厉害,他穿着一身宽袍的朝服,因此冷风一直在往身上灌,冻得厉害,但是为了朝臣的威仪他又只能忍耐,所以脸色有些发青,十分难看。

不过,他的心情抑郁,并不仅仅是因为早春寒雨而已。

国势艰难,作为大臣,又怎能不忧心如焚?

虽然标榜自己是“小中华”,但是高丽毕竟不是一个财力丰沛的大国,所以宫廷修得十分精小,看不出几分中朝紫禁城的气派,占地也并不很广,从南面的光化门的偏门进来之后,很快他就走入了宫中伸出。

不过虽然建筑没气派,多年的纲常教化倒让这些高丽大臣们十分谨守礼节,在宫中的行止态度都十分恭敬。金荩国自然也遵守着法度,亦步亦趋地跟在了宫中的卫士后面,即使满腹的心事,也还是保持住了朝臣的应有风度。

越过了国主和大臣们举行朝会的勤政殿之后,他来到了国主日常处理国事的思政殿当中,然后在一位侍从的带领下走入了殿中。

一进殿中,他就发现国主李珲正半躺在御座上,闭目养神,而旁边有一个侍从正拿着奏章在他身边诵读。

他没有迟疑,马上就亦步亦趋地走到了殿中,然后恭恭敬敬地行礼跪拜了下去。

“臣金荩国,叩见陛下!”

听到了他铿锵有力的呼喝声之后,国主李珲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勉力挣扎着从御座坐了起来,然后轻轻地做了个手势,示意侍从离开。

接着,他睁开了眼睛,定定地看向了金荩国跪拜的方向。

然而,虽然他看向了这个方向,十分浑浊,没有眼珠和眼白之分,反而是浑浑噩噩的肉色,看上去着实有些骇人。

这双眼睛,是完全没有视力的。而且,这是被人人为弄瞎的。

高丽国主李珲,一生当中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受过惨痛也给人以惨痛,这双被人用石灰烧瞎掉的眼睛,就是他这一生经历的一个证明。

他经历过诸位王子夺嫡的惊心,经历过倭寇入侵的恐怖,经历过荣登大位生杀予夺的快意,经历过杀兄杀弟的决绝,经历过被人发动政变篡位、烧瞎双眼的惨痛,当然也经历过被大汉强行重新扶回王位的幸运与惘然。

他的头发已经大部分花白了,神色也是一片木然,和这双已经废掉了的眼睛竟然倒也有些相得益彰。又有谁能够从这木然的表情里面看出他的心中所想呢?

“爱卿平身。”他随意地挥了挥手,示意金荩国站起来。

然后,他也不拖泥带水,直接说了下去。

“今天把爱卿叫过来,是因为李珂从中朝那里传过了消息过来。”

第1521章小国寡民身不由己

“可是中朝对侍妾的提议有了回应?”金荩国心里一紧张,连忙就问。

他当然知道李珂是高丽派驻到中朝的使团的团长,最近负有一个秘密的任务,转达国主李珲想要将宗女进奉给大汉太子作为侍妾的愿望——他是国中的议政大臣,国主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是参考了他的意见的。

“中朝对此事不置可否。”李珲微微摇了摇头,不过仍旧看不出喜怒来,“倒是透过李珂跟朕说了另外一件事。”

“中朝还有其他的事要知会大王?”一听到中朝没有答应这个提议,金荩国心里不禁有些失望。

“是啊,刚刚从李珂的信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朕也很惊讶。”李珲木然颔首,“中朝想要攻伐日本,要借我国釜山港作为基地,同时中朝太子要亲临高丽,总镇后方……而且李珂将会作为太子和高丽居间联络的人随从此行。预计过一两个月,海况良好的时候就将成行。”

虽然国主的语气十分平淡和缓,但是他的字字句句,在金荩国听来都不啻惊雷。

中朝居然打算征伐日本了?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啊?而且……居然中朝皇帝将太子也派了过来!

中国的太子亲临高丽,这可是历代闻所未闻之事。

一时间,金荩国的脑子在飞速运转,忙于思考其中的意义和后果,竟然没有来得及应答国主。

“爱卿一定是脑子很乱了吧?此事确实大大出乎人的意料。”沉默了片刻之后,李珲还是一脸的平静,“朕之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一阵慌乱,所以把爱卿给召了过来垂询了,还请爱卿想个应对的办法。”

确实,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就算一惊一乍也没有意义。毕竟是秉国的议政大臣,金荩国很快也就恢复了镇定。

“中朝皇帝计议已定了吗?”他先问,“可还有挽回的余地?”

“李珂已经明确说明了,此事中朝皇帝已经断然下定了决心。而且就是在元旦朝会之时跟他说明的,不容拒绝。”

“不容拒绝……”金荩国不自觉地握住了拳头,声音也微微有些嘶哑了,“这大汉的皇帝,真是蛮横霸道,事关我高丽国本之事,居然一点都不容许商量,哪有一点中国天子的气象!”

“哎……”国主没有答话,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一切无奈都在不言中。

平心而论,金荩国是一点都不喜欢大汉的,这个新朝军事极强,四处征战,而其朝廷上下也染上了武夫的杀伐气息,行事极为粗鄙。通过驻京城使节的回禀来看,大汉的开国君主赵进粗鄙不堪,未通文理,偏偏又十分不尊重儒士,经常以霸道来行事,可见是个暴君之辈。而大汉的朝廷也是荒唐至极,很多大字不识的农夫或者贩夫走卒都登上了朝堂,成为了朝官。

早已经将义理名教之辩刻入骨髓高丽儒臣们,在颇为鄙薄大汉新朝的这些没文化的表现之余,心里也一点都没有对大汉的亲近感,怀念大明故国的思潮可谓起此彼伏,就连金荩国本人也是心向故明的。

可是现在大明已经完了,再怎么怀恋它只能接受现实。纵使和其他人一样屡次腹诽这大汉如同暴秦一样绝不长久,但是至少现在还是不得不对它低头,更何况高丽现在还驻扎着大汉的使团和军队。

但是这种仰人鼻息的滋味实在太难受了。不光是大汉朝廷横行霸道,就连就连使团的大使也在高丽颐指气使,对高丽朝政也经常横加过问,挟功来逼凌高丽朝廷上下,俨然就像把自己当成了太上皇一样——这种骄横跋扈,不说金荩国这样的朝臣受不了,就连有再造之恩的李珲也觉得很难受。

国主和金荩国之前之所以商量出了一个给太子进献宗女的主意,就是为了拉近和太子的关系,进而博得大汉皇室对高丽王室的好感,从而让大汉驻高丽的使团至少投鼠忌器,不再敢于随意干预高丽国政。

虽然他们都觉得给大汉朝廷主动提出献出宗女做侍妾很屈辱,到了这个关头,也顾不得什么脸面和屈辱了。

然而,即使低声下气到了这个地步,大汉那边却还是浑不在意高丽的观感,自顾自地就给高丽下指令,实在让人难受。

“事已至此……那陛下,我们也只能忍辱答应了,只盼中朝太子过来,不要太劳动我国……”金荩国也长叹了口气。

“他来是自然的,谁也拦不住。不过听李珂说,中朝太子脾气仁厚,不喜威凌他人,总算也是个好消息吧。”李珲微微苦笑,“接下来,爱卿恐怕有劳了,高丽这边得好好做准备,不能怠慢了中朝太子。”

“使团那边知道这个消息了吗?”金荩国突然问。

“自然是知道了。送消息的人一来高丽,就先去了使团那里,然后才把信送到了王宫。”李珲低声回答。

“哎……”金荩国又捏紧了拳头,满心的怨气,最后却又换成了一声长叹。

事已至此,不能忍也得忍。

“爱卿也不用太过恼怒,中朝能攻伐日本,报我国当年壬辰之仇,总归也是好事。”李珲的语气还是十分平静,“当年倭寇肆虐我国,朕恨他们咬牙切齿,只是无力报仇,如今……总算有个报仇的机会了。”

“可是中朝大军齐聚高丽,我国疲敝,怎么供应得起啊,到时候就怕地方不宁,百姓怨声载道……”金荩国却并不这么想,“再说了,大汉虎狼之性,大军来到我国腹心,怕会有社稷之忧啊……”

“他们要借釜山港,那可不是腹心,就让他们用个港口而已,不算得动摇国本。”李珲轻轻摇了摇头,然后又苦笑起来,“再说了,以大汉的军势之威,就算想要做什么,难道高丽又能如何吗?还是不要往此处想的好。”

因为事情太可怕就不去想,这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身为一国之主,大事临头却只知道无可奈何和闷头回避,那怎么能行!

金荩国禁不住在心里腹诽了,但是嘴上却不敢说出来,只是低垂着视线。

“爱卿,朕虽然看不见,但是朕想得到你在想什么。”正当金荩国在郁愤的时候,国主李珲却突然抬起头来,用浑浊的眼睛直视着金荩国,“不过,还是那话,朕不愿又能如何?朕现在是一个孤家寡人而已,而且还是个残废,大臣们忿恨、轻视朕,万民心里根本不拥戴朕,难道朕还能靠自己一个人去抵抗大汉的天兵?那还不如安居家中,等着死到临头的那一天好。”

金荩国想要回答,但是一口气堵在喉咙上,以至于怎么也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选择了沉默。

他明白,国主既是在叹息,也是在生怨气。

不仅是气大汉,也是气他们这些大臣——当年党争和国争的事情留下的伤痕太深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而且这一生都恐怕无法忘怀。

因为国内统治阶层当中的各个派别之间为了权势的激烈斗争,自从李朝立国伊始,高丽进行了轰轰烈烈、持续接近两百年的党争,这其中士大夫和贵族们一直都在激烈内斗,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有趣的是,这两百年来,每次高丽内部党争分出了胜负,胜利一派很快就会因为分割胜利果实而分裂,又变成两派激烈的内斗。

这漫长的内斗史,哪怕大略说来,恐怕也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了,其中的宫闱阴谋和朝堂算计,又如何能够数的清。又不知道有多少朝臣、贵族甚至王族,死在了这漫长而又残酷无比的内斗当中?

在立国之初,是开国功臣和贵族主导的勋旧派和士林派内斗,勋旧派胜利之后又被支持仁宗的一派消灭,而这一派很快就分裂成了大尹派和小尹派,分别由大臣尹任和尹元衡作为领袖,利用宫廷当中的不同势力进行斗争。在两尹派渐渐式微之后,朝中大臣又分别结成了西人党和东人党继续进行斗争,拥立高丽宣祖不同的王子。

在西人党拥护的信城君暴卒等等一系列事件发生之后,拥护光海君和临海君(也就是李珲的哥哥李珒,当时是国主的庶长子)的东人党文臣取得了政治的胜利。

但是在胜利之后,东人党大臣们因为如何处置西人党发生了分歧又分裂了,主张强力对待西人党的一派成为了北人党,主张缓和对待的就成了南人党,两派继续继承了先辈文臣们的风范,继续进行内斗。

在朝中内斗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倭寇趁隙入侵了,在这种被称为壬辰倭乱的大祸当中,忙于内斗、极为腐败的高丽朝廷哪里是丰臣秀吉的大军的对手,短短时间内就丢掉了大片的国土,国君和大臣们都逃离了国都,寻求大明的帮助。

第1522章内斗不休

而在这场大祸当中,临海君李珒被倭寇俘虏,相应地也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而好不容易赶走了倭寇之后,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安稳继承王位的李珲,突然多了一个弟弟永昌大君李?,李?虽然年纪小了他很多岁,但是他是王后所生的嫡子,在注重宗法继承的高丽,天生就极受重视。

于是内斗继续,暂时取得了政治斗争胜利的北派分为了支持光海君李珲的大北派和支持永昌大君李?的小北派,宣祖在离世的时候,选择不立幼弱的嫡子,而让光海君李珲继位,但是遗命小北派的领袖柳永庆等大臣保护永昌大君李?不受迫害。

然而,已经登上了王位的李珲,当然不会让自己的那些兄弟们再威胁到自己的王位了,他在继位,的第一年就杀死了柳永庆等等小北派的大臣,然后第二年就杀死了自己的哥哥临海君李珒,在数年之后更是将年仅八岁的幼弟永昌大君李?残酷地蒸杀。

伴随着李珲的残酷清洗,拥护李珲的大北派就获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在李珲承继王位的过程当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然而,拥护他的大北派文臣们理所当然地继续发扬了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内斗不断。这次他们更加推陈出新,一次分成了三派:骨北、肉北、中北。在不逊于先辈的残酷搏杀当中,一大批朝臣被处死或者流放,以李尔瞻和郑仁弘为首的肉北派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而在此期间,为了感谢这些朝臣们历次磨难当中帮助自己的功绩,李珲册封了四批功臣,卫圣功臣(帮助光海君登位的大臣)、翼社功臣(铲除临海君的大臣)、定运功臣(铲除柳永庆的大臣)、亨难功臣(铲除金直哉的大臣)。而郑仁弘被册封为瑞宁府院君,并升为左议政,可谓是位极人臣。

然而,好景不长,李珲的这种杀戮自己兄弟、监禁后母的举动遭到了信奉伦理的民间和下层官僚儒生的一致声讨,而在朝臣们的自行残杀当中,肉北派的暴政也丧尽人心。

与此同时,在北方女真部落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也严重威胁到了朝鲜王国的安全。当时秉政的李珲为了整顿国力,实行“两端政策”,也就是骑墙中立,既不得罪明朝也不得罪后金的政策。

然而,在当年曾经参加援朝抗日、多少对高丽有恩的大明经略杨镐的强烈要求下,万历末年,李珲派出了军队与明朝军队结为联军共同征讨后金,发动了“萨尔浒之战”。

在这一战役中,众所周知联军惨败,被努尔哈赤的后金大军打得一败涂地,而光海君和大北派在事前就对战事的结果十分不看好,指令高丽军队保存实力。高丽军队的消极避战令大明方面十分不满,加之努尔哈赤对高丽的笼络,使得明朝政府与李珲以及大北派政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而在高丽国内,战争的失败和高丽国主“忘恩负义。”的作为,使得原本就对李珲和大北派的残暴统治十分不满的高丽臣民们,反抗情绪变得更为浓烈。

基于这样的背景,朝鲜内部发生了反叛事件,原本已经被打得近乎于销声匿迹的西人党发动政变,拥立李珲的侄子、定远君李琈的儿子李倧成为高丽新国王。李珲被废王位,同时被流放江华岛。

而大北派的势力,就此终结了,李尔瞻、郑仁弘等煊赫一时的北派大臣被统统处死。

因为之前那些惊心动魄的教训,抢下了王位的李倧自然也不会对李珲客气,他用石灰烧瞎了李珲的眼睛,然后流放到江华岛,而原本的世子、也是李珲唯一的儿子李祬在叛乱之后,也被流放到江华岛,之后因为挖地道欲逃出围墙,失败被抓,很快就被赐自尽。

随着李珲被赶下王位,西人党得到了掌控朝政的机会,不过他们也没有逃出历史的规律,很快就分为参与过政变的勋西派和未曾参与过的清西派继续内斗,而在激烈的内斗当中,又是残酷的搏杀。

然而,就在这些大臣们继续内争的时候,天下却突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先是女真崛起自成一国,而后就是大明内部徐州势力突然崛起,并且很快造反,灭了大明的天下建立的新朝。

如果说大明的突然覆灭是让高丽的君臣胆战心惊的话,那么大汉在平定满洲之后强行进兵高丽,并且以废立篡位不合法为由,宣布要重新拥立李珲复位,则让高丽的君臣感受到了彻骨的冰寒。

国主李倧当时吓得胆战心惊,当时就想将江华岛上的李珲处死,但是李珲当时已经被大汉派过去的人所保护起来了,扑了个空,而他想要集结兵力抵抗,也很快落空了——对于打灭了大明和女真的大汉军队,高丽的军队根本兴不起打仗对垒的念头,还没有交战就阵前倒戈了,于是李倧就这样失去了王位。

复位了之后,李珲当然没有饶恕之前那些人将他赶下台并且弄瞎眼睛的仇怨,他一上台就将李倧和他的子女亲族们全部处死了,然后将当年那些起来发动政变的朝臣,不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