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义气水浒-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猛却道:“这几天一直下雨,水军生火做饭都要费很多功夫。浚州被围困这么多天。只怕城里也没可用的柴草了。”

李俊闻言,愣了愣,点头道:“我倒没想到这一点。看来城里的兄弟们也不好过。”

童威担忧道:“辽兵不退,我国的新兵短时间又上不得战场,也不知何时浚州才能解围。等到宋朝剿灭了方腊,调西军攻打东京,形势就不妙了。”

李俊道:“现在东京也有近十万新兵了,便是西军来,短时间也休想攻下东京。只是皇上被围在浚州。总是不美。好歹想个办法,解了浚州之围才好。”

童猛摇头道:“难啊。现在河北、河东虽然出现了很多小股兵马,但谁也不敢去攻打辽国兵马。”

李俊看着远处湍急的河水。突然拍手道:“有了。”

童威看李俊一脸喜色,问道:“哥哥有计策了?”

李俊点头道:“既然借不得人力,我们便借天力。皇上果然是有大气运的人。”

童猛急道:“哥哥就别卖关子了。”

李俊笑道:“黄河水势大涨,永济渠必然也一样。这些天我一直在想浚州局势。浚州地势较高。而宋辽兵马扎营的地方地势较低,只是离永济渠有些远,若是平日,挖开永济渠也冲不到他们。但是现在天降大雨,永济渠水势大涨,一旦挖开,必然可以淹他们个饱。”

童猛听了,不由赞道:“哥哥好计。这下皇上和兄弟们都要敬重哥哥了。”

李俊笑道:“事不宜迟,你们都回去监视河面。我去东京禀告两位军师,再讨些火药,一次把宋辽兵马淹个饱。”

“好,我们静候哥哥佳音。”

当下童威、童猛兄弟告辞而去。

李俊也顾不得大雨,带着几人,披了蓑笠,快马加鞭往东京而来。

这些日子,萧嘉穗、朱武也是苦思为浚州解围的计策,甚至派人去金国,游说金国攻打辽国,不过两国路途较远,还没得到回信。

两人听了李俊计策后,也觉得可行,当即拨了一批火药给李俊,同时让情报司的人向浚州史进汇报。

李俊回到黄河边后,便让人请来三阮、二张、二童,商议水淹宋辽联军之事。

阮小七听了李俊计策,当即道:“现在河水也够急了,干脆趁雨天去淹他们,逃出水淹的也得变落汤鸡。”

张横点头道:“小七说的没错,即使全淹不死他们,这雨天想要集结兵马也难。”

阮小二皱眉道:“可这天气,浚州的兄弟们只怕也不好出城的。”

阮小五叫道:“干脆我们水军干一票大的,淹了宋辽联军,再杀他们个屁滚尿流。一河水下去,不信宋辽联军还能有多少兵马能厮杀的。”

张顺点头道:“五哥说的没错,又是河水,又是雨水的,这就是咱们水军的天下。等雨停了,说不得宋辽兵马也会发现永济渠的河水大涨,躲到高处去。趁他们现在都躲在营中,正好淹死他们。”

李俊想了想,点头道:“好,那就趁雨天走。”

众人商议定,当即选了精锐兄弟,冒雨过河,赶往永济渠。

在李俊等人过河时,两三个军汉也冒雨进了宋军大营,来到凌州团练使神火将军魏定国的营帐。

之前梁山打了曾头市,又打了凌州境内所有镇子,凌州团练使没敢出城厮杀,事后被罢了官职。凌州知州害怕梁山再去,便请朝廷便猛将去。枢密院害怕一人不济事,便派了圣水将军单廷珪、神火将军魏定国两个团练使一同镇守凌州。

这一次梁中书调河北各州府禁军来,凌州知州派了神火将军魏定国来,不过圣水将军单廷珪也一直关注浚州战事。

这一封书信正是圣水将军单廷珪给魏定国的。

魏定国看了单廷珪书信,也是大惊,顾不得大雨,当即冒雨往梁中书大帐而来。

梁中书正在帐中看书,看魏定国冒雨而来,问道:“魏团练有什么事?”

魏定国道:“本处单团练看黄河、永济渠水势大涨,特地派人冒雨而来,让我们小心梁山贼寇用水攻。我们和辽国兵马扎营的地方地势都比较低,若是梁山贼寇挖开永济渠,只怕我们都会被水淹了。”

梁中书听了,也吃了一惊,不过旋即笑道:“梁山贼寇已经被重重围困,他们要出来,当瞒不过我们和辽国的兵马。”

魏定国道:“便是不怕浚州梁山贼寇,也要提防黄河南岸的梁山贼寇啊。”

梁中书笑道:“天成桥那边有辽兵堵着,这般天气,贼寇想来也无法渡河。而且这般天气,大军也无法换营地。等雨停了再看吧。”

魏定国也无十分把握梁山就会用水攻,看梁中书这般坚持,也只好退去。

连绵不断的雨水也让辽国骑兵警戒的范围缩小了许多,李俊等水军头领在雨幕帮助下,顺利到的永济渠。

选定两个放水的地方,两声巨大的爆炸声后,河水便如脱缰野马一般从永济渠奔腾而出,冲向四野。

一时间,遍地汪洋。

还好,林冲带人北上浚州时,便让百姓过河避战。

等到史进带兵到的浚州时,浚州城中的百姓也基本都过河避难了,更不用说城外的百姓了。

十万辽兵和五万宋朝河北禁军却都在营中避雨,听到咆哮的水声,想要逃跑时已经来不及了,大半都被淹在水中。

无数人马在水中挣扎,侥幸没有被水冲走的人马也是在雨中慌乱奔逃,让随后掩杀而来的梁山水军杀的人仰马翻。

情报司的人也在雨幕掩饰下,把消息送到浚州城中。

史进没想到还是李俊想出了这水攻的计策,正猜测李俊什么时候会用计时,听到守城士卒说城外变成一片汪洋,宋辽营地基本都被冲垮,当即命令城中众将带人出城掩杀剩余的宋辽兵马。

宋辽扎的营地遍及数里,也有一些营地没有被淹,但看着无数人马淹在水中,也都是惊慌失措,被大梁兵马一冲,当即崩溃。

林冲等人领兵在雨中掩杀了十数里,才收住兵马。

水军更是斩首、俘虏无数。

第一百七十二章夺取河北

得天之助,大梁水淹宋辽联军后,在浚州一带剿杀残余的辽国兵马,同时向河北军民出钱悬赏辽兵首级,一颗首级十贯,也可抵之前所犯的罪过。

河北占山为王的各路兵马,得知大梁水淹宋辽联军后,也不再畏惧辽兵,纷纷开始狙击零零散散往北逃的辽兵。

许多富户为了抵消之前所犯的罪过,或者防患于未然,纷纷出钱雇丁壮截杀辽国溃兵。

一时间,辽国兵马如过街老鼠,处处喊打。

当然,绝大多数的辽兵还是被大梁葬送在浚州。

十万辽军最后逃回国的不到一万。

真正的十不存一。

原本就日落西山的辽国经此一役,大伤元气,再也无力南侵。

大梁兵马在浚州剿杀了两日辽兵后,史进亲自领兵攻向北京大名府。

大半北京大名府的禁军也都被淹在水中,被俘的无数,只有少数人逃回北京大名府。

在逃回的禁军散播下,大梁水淹宋辽联军的事也早早的就在大名府传播开来。

忽视了单廷珪提醒,梁中书也运气用尽,淹死在水里。

大名府正没个主心骨的时候,河北有名的卢俊义也在谋划出路。

卢俊义道:“原本以为宋辽联军围困浚州,大梁危矣。不想天助大梁,水淹宋辽兵马,眼下形势逆转。只怕用不了几日,大梁兵马便会兵临城下了。”

客位上坐着的许贯忠点头道:“辽国形势原本就艰难,经此一役。必然再无力南下。河北禁军也无法抵挡大梁兵马,不出一月,大梁便可夺取河北。大梁之势成矣。”

侍立在卢俊义身后的燕青也道:“这几年江湖上都说九纹龙史进英雄了得。不想居然是真龙。”

卢俊义不无羡慕的道:“你我都看不起的梁山贼人,如今却不都成了将军,真可谓世事难料。”

许贯忠笑道:“员外若有建功立业之心,大可投效大梁,凭着员外武艺,后来居上也未可知。”

卢俊义笑道:“许兄一身武艺也不俗,你若是投效大梁。我便与你同去又何妨?”

“哈哈”

许贯忠原本就是来说卢俊义的,听到卢俊义这样说,不由大笑起来。

许贯忠原本是和燕青交好。早些年曾去东京应武举,不过到了东京见朝廷奸臣弄权,武举都多有不公,便罢了进取之心。转而游历江湖。今年才返回大名府。

前些日子,辽兵南下。

许贯忠也带着老母进城避祸,常与燕青吃酒。

卢俊义听得燕青说许贯忠英雄肝胆,便请许贯忠到府上做客,论武切磋。

许贯忠一身武艺虽比不得卢俊义,但也有万夫不当之勇,加上游历江湖多年,见识广博。没两日。就成了卢俊义坐上贵宾。

卢俊义奇道:“许兄为何发笑?”

许贯忠起身,作揖道:“小弟之前多有隐瞒。还请员外见谅。”

卢俊义还了个礼,道:“不知许兄说的是何事?”

许贯忠道:“当年小弟游历江湖,曾与萧嘉穗萧兄结交,后来他在梁山做了军师,也多曾派人寻我。只是我行踪不定,因此不得音信。直到前些日子,大梁情报司才打探到我的消息。萧兄便送来一封信,请我去大梁出仕。大梁皇帝也礼贤下士,给我写了一封信来。我已经答应他们出仕,正要带老母南下,正碰上辽兵南下,老母禁不得车马劳顿,因此才到城中暂避。”

卢俊义听完,羡慕道:“许兄能得大梁皇帝青睐,日后不愁没有用武之地。卢某先在这里为许兄道贺。”

燕青也作揖道:“恭喜兄长大展宏图。”

许贯忠还礼,道:“员外枪棒无双,小乙聪敏,若是愿意出仕,日后不难封妻荫子。大梁皇帝英明神武,不似那宋朝皇帝,正是我辈建功立业的时候,错过了诚为终身之憾。”

卢俊义原本就是不甘寂寞的人,否则也不会去泰安州连打两年擂台,只是宋朝黑暗,又无许多战事,他有再高武艺也无用武之地,而大梁却正是开疆扩土、建功立业的时候。

卢俊义当即抱拳道:“还请许兄带契。”

许贯忠笑道:“言重了,日后说不得还要员外提携。”

燕青自然知道卢俊义心思,看到至交好友和主人都有了用武之地,也是十分欢喜。

许贯忠道:“大梁破了宋辽联军,必然会趁胜夺取河北。如今城中人心惶惶,梁中书又没了下落。我们可以一同去劝降闻达,作为投效大梁的礼物,也不失为一大功。”

卢俊义点头道:“我和闻达也有些交情,眼下宋朝大势已去,当能说服他。”

两人商议定,当下就往闻达府上去。

到的闻达处,略微试探,发现闻达也是毫无战意后,二人便劝闻达一同投效大梁。

闻达原本就觉得抵挡不住挟大胜之势而来的大梁兵马,看许贯忠和大梁宰相是至交,便也决定向大梁献城了。

城中将士更是没什么人想和大梁作战,没费什么力气,闻达就肃清了城中的兵马,派人向已经带兵北上的史进表达降顺之意。

史进知道许贯忠在大名府躲避辽兵的事情,但没想到许贯忠会献了这么一个大礼。

史进带兵到的大名府时,许贯忠、闻达、卢俊义便和一些城中官员、乡绅早早出城迎接。

宋朝基本不要跪拜,大梁更是直接免去君臣间的跪拜之礼,史进这一举措也被江湖上豪杰赞为义气。

看到一身黄袍的史进到来,许贯忠等人便一起作揖,参拜皇上。

史进翻身下马,走到众人跟前,扶起当前的许贯忠、卢俊义、闻达三人,让众人免礼,笑道:“三位免去一场兵事,诚为我大梁和大名府百姓之福。”

许贯忠三人看史进下马来扶他们,也都觉得史进名不虚传。

进的大名府,史进为众将摆酒庆功,然后令众将趁势夺取河北,便带亲兵返回东京。

河北、河东州府看大梁破了宋辽联军,纷纷望风而降。

不到一月,大梁便全取河北,史进命双鞭呼延灼为河北总兵,镇守河北。

第一百七十三章西军到来

大梁全取了河北的时候,西军才在宋朝重金赏赐下,鼓足余勇剿灭了摩尼教残余势力。

赵佶早已快等的没耐心了,如果不是童贯、宿元景等人都认为不扫清摩尼教,朝廷后方便不稳的话,赵佶早已令西军班师了。

因此西军剿灭摩尼教最后一支兵马较多的吕师囊部后,赵佶便令西军班师,童贯也一同去关西,再点十万西军夺回东京。

大梁在林冲等人从河北班师后,之前留守东京的陈达、花荣、许贯忠、卢俊义、闻达、急先锋索超、升水将军单廷珪、神火将军魏定国等河北降将率一万老兵,三万新兵,一万整编的河北各州府禁军攻打河东。

河北禁军要防卫辽国,操练要比山东禁军强一些,加上各州府降将众多,史进便让他们挑了一些精兵。

史进也不怕他们任人唯亲,毕竟是要上战场见真章的。

水淹宋辽联军后,河东靠近黄河的几处州府便归顺了大梁。

大梁兵马一动,夹在大梁和田虎之间的几处州府便又望风而降。

田虎虽然造反较早,但是梁山声名更好,很多该投田虎的人都投了大梁,只是还没建功,又没人引荐,所以很多猛将还名声不显。

许贯忠前两年游历河东,便绘制了一副用兵河东的地图,哪里可以屯扎,哪里可以埋伏,哪里可以厮杀,都在掌握之中。

加上田虎为人残暴。而史进素有仁名,河东百姓纷纷倒戈相向。

不到一月,大梁就剿灭了田虎。

田虎败了几阵后。曾想归顺大梁,但要大梁封他为晋王。

史进自然不会封一个祸害百姓的草寇为王,只是答应免去田虎等人罪过。

田虎不甘做个富家翁,最后落得斩首示众。

如果不是河东万山环绕,行军较慢,河东并不比河北难平。

剿灭田虎后,陈达等人也暂时停止进攻。因为童贯在关西调动了十万西军准备攻打东京。

如果大梁击退童贯西军,河东北部几个州府抵抗的意志自然会削弱许多,否则要攻打折家军驻守的府州、丰州、麟州。大梁即使能胜,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从唐朝起,折氏便定居在府州。

五代诸国和宋朝都许折氏世袭府州官职,可以说府州便是折家的封地。

府州、丰州、麟州位于宋朝、西夏、辽国三国交界的地方。折家以武传家。历代都有名将。

童贯剿灭方腊,折家折可存便率兵南下,多有建功。

班师时,折可存部还是绕道陕西,才避开大梁兵马回的府州。

因为大梁进攻河东,这一次童贯调集各路西军,折家也没有再出兵,而是守卫府州、丰州、麟州。

大梁也不想和折家军硬碰。

当童贯率领十万西军到的东京城下。看着河深墙高的东京时,也有些欲哭无泪。

东京护城河深达数丈。从城外挖地道几乎不可能。

从城中挖地道,大梁就是用的这个方法,自然防备甚严,日夜都有人监听地下的动静,不可能让人再从城中挖一次地道。

不挖地道,宋朝的火药也弄不塌五丈九尺多厚的城墙。

西军只能攀上十余丈高的城墙,争夺城头。

童贯也想过先易后难,攻打大梁窃取的河东、河北、山东,剿灭大梁分散在各地的兵马,再打东京这座孤城。

但是赵佶吃一堑长一智,打完方腊,西军便无力再战,那打完河东、河北、山东,想让西军攻打东京,只怕也不可能。

赵佶无法容忍东京长期失陷,在他想来,西军必然可以打下东京,只是伤亡多少的问题。

为了夺回东京,多少伤亡他都是能承受的,所以赵佶要童贯带领西军直接攻击东京。

还好大梁也不希望被宋朝长期围困,并没阻止宋军填埋护城河。

东京城中有足够的粮草,但是上百万人被围困在城中,蔬菜、肉类都会断绝。

还好东京一直以烧炭为主,童贯召集西军后,大梁便把城外囤积的石炭全部运进了城中,城中并不会无法生火。

大梁建立时斩首的宋朝权贵还历历在目,城中粮商也没人敢趁机哄抬物价,但是真正短缺的东西还是不可避免的会上涨。所以史进也不希望和西军长期对峙,而是想尽快杀伤西军,击退西军。

为了抵御西军的攻打,史进又从山东召来一批新兵,城中新老兵共有十五万,不过大梁兵马无法和身经百战的西军野战,只能靠守城来杀伤。

虽然知道大梁火器可以炸毁攻城器械,但是填平护城河后,童贯还是忍不住让西军试探性的攻城。

一辆辆高耸的云梯车向城墙下飞速靠近,推动车子的士卒全部藏在护甲遮挡的云梯车里。

出乎童贯意料,大梁并没用火器击毁这些云梯车,而是任由云梯车靠到城墙下,让副梯搭到城头。

当西军争相往城头攀爬的时候,大梁才开始攻击。

一**箭雨洒下,让许多向前冲锋的西军都倒在中途。

爬到云梯上的,等待他们的也是箭矢、滚木、礌石,很少有西军能爬上十余丈高的城墙。

偶尔有几人上去,不等他们站稳脚跟,纷涌而上的大梁兵马便会剿杀他们。

厮杀了一日,西军伤亡数千人,并没取得任何战果。

童贯看似乎有机可乘,令工匠连夜制造大量云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