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对手。

所以……两下的小股马队一遭遇,立时就展开厮杀,汲县、淇县和滑县的交界地带,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零星战斗同时在上演当中。

这一日下午,在汲县境内一个叫安都寨的地方,还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骑兵遭遇战,一方是八旗新军镶红旗的马队,大约有五百多人;一方是捻军蓝旗马队,也有五百多人,是个小营的建制。

这支八旗的镶红旗的马队是由京旗子弟组成的,带队的是个协领,名叫傅安,和那位颇得僧格林沁信任的傅方是一个老姓的兄弟,都是富察氏。八旗新军组建前曾经在京旗前锋营干过参领,马上功夫当然是不错的,能骑在马上一边奔跑一边射箭——这个本事在200年前真没什么了不起,不过在当下,可是了不得,一个“善骑射”的评语怎么都能落下。不过他带着的500人中,能在马上射几箭的却不大多,顶天也就七八十个,余下的有不到200算是轻壮,再剩下的就是老老少少,只能凑个数。但是这些人毕竟是大清经制之军,虽然不一定能打,但是在战场上列出的阵型还是非常整齐的。

领着那个捻军小营的是捻军蓝旗的一名首领叫李允的,同样是以“善骑射”闻名捻军。他带着的500人都是他的亲卫,参加捻军之前大多都是皖北一带武力出众的混混,平日在乡里也都是横行霸道的角色,好勇斗狠,不可一世,自以为是了不得的好汉,不过都被这个李允打服,收为亲兵。这么一支队伍的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

不过看到对方严整的模样,李允知道自己的队伍恐怕遇上硬点子了……这八旗劲旅到底是打遍天下的强兵,再衰弱也比绿营那些只会望风而逃的家伙强!

“拿着鸟枪和弓箭的弟兄们下马准备!”

李允大声命令道。他可不会因为对方队伍严整就不大仗了,那可是好几百八旗天兵的脑袋啊!那得多大功劳?没准能封个侯,可就光宗耀祖了!

一声令下,那些带着鸟枪和弓箭的骑兵都是翻身下马,排出三排横阵,鸟枪在前,弓箭在后。500来人中,有不到150人是带着远射武器的。而对面的八旗兵,则人人携带弓箭,骑射本来就是八旗兵的基本功嘛。不过傅安却没有下令部下下马射箭,而是一声大喊“儿郎们,随我杀贼!”就抽出马刀一马当先往对面的捻军冲过去。

看到好几百八旗兵呼啦啦的冲锋,李允和他手下的捻军将士都有些诧异,不过却也感到好笑,有几个人干脆笑出声了。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是老行伍,但却是打老了马战的。都知道打马战是急躁不得的,因为马战不仅是人在打,还有马也在打仗。而马力是极为有限的,用完了就冲不动啦。所以在马队交锋的时候,往往要先续力,同时用弓箭鸟枪互相试探,等马儿有了力气再冲锋。哪有一见面就扑过来的?那些八旗兵好像是上午就出来的吧?他们的马跑了快一个白天了,还有力气?既然这些八旗兵急着送死,李允也不客气,一声令下,大约200名手持木枪的捻军直接放平木枪,面对面的就冲上去了。

“冲啊!冲啊!杀贼!杀贼!”

见到只有200来个捻军冲过来,傅安兴奋得不得了,他虽然没念过什么书,不过500比200大还是知道的!他用500人冲人家的200人,怎么看都稳赢啊!

带队对冲的捻军军官也是积年的老匪,名叫李二虎,是李允的本家叔叔。不知道打过多少马战,虽然都是几十人的小阵仗,但那里是这些京旗大爷兵能比得上的?看到大爷兵们不管不顾就冲过来了,忍不住一边笑一边吩咐手下留着马力,别冲太快,等那帮八旗大爷靠近了再加力冲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些本来都是马战的基本常识,北京的旗人武学里面都有传授的。可是这年头哪个旗人上学的时候会认真听这些?听了也没用啊,现在的道光年又不是顺治年,谁想到能靠骑马打仗升官?

于是待到两队相距不到百步的时候,傅安这边的马儿都已经没力气开始减速了,这时李二虎一个胡哨,二百多捻军骑兵突然一个加速,挺着长枪就冲上去了。这时候傅安这边也知道不对了,每个人都拼命打马想要加速——有几个人还隐约记起当年在武学里面好像有人讲过骑马冲锋是人借马力,马跑的越快,力借到的越多……

现在捻军的马跑得快多了,所以战斗的结果自然没有什么悬念,两下一碰撞,就有上百八旗大爷兵被木枪从马上直接打下去了。剩下的三百多不到四百人还想肉搏,可是这些捻军枪骑兵却只管打马向前,也不理他们。

这时李允又是一时胡哨,捻军一边剩下的三百余骑也开始打冲锋了!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八旗铁骑不是天兵无敌吗?怎么会……

看到捻军第二波冲锋的马队正向自己这边扑来,傅安喘着粗气,下身穿来一股尿意,腿肚子也开始抽筋,很有调转马头逃命的冲动。但是大脑中残存的理智告诉他,不能逃,只能战!因为……逃是逃不了的!对方的马匹力气比自己的马足,所以跑得也更快!

“杀贼,杀贼!”他大喊了起来,舞动马刀像发疯一样催动战马往前冲过去。看到他这样不知道算英勇还是无脑的举动,战场上的八旗子弟的血性都被激起来了。

冲上去,大家都得冲上去,就是死,也不能给祖宗丢人!

八旗子弟肯定是有血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历史上,清末的历次内外战争中八旗子弟们的表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对上太平天国还是捻军还是后来的军,又或者是对上各色的外国侵略军,八旗子弟打出的伤亡率永远都比各种牌子的汉族军队要高,时不时还能打出玉碎战来。

蓬的一声,傅安胯下的战马就同一匹高速奔跑的捻军战马撞上了,对方借着冲力轻而易举就把傅安连人带马撞倒在地。

要死了,真是不甘心啊……

从马上摔下来的傅安知道自己死定了,因为他的右腿被摔倒的战马压了一下,一阵钻心的剧痛传了过来,这是腿折了。被打落下马,又折了腿,再能幸存真是神话了!(未完待续。)

5191422188036380

第381章八旗的血性二追求月票

“东王,东王……僧格林沁跑了!”

东王杨秀清猛地从一幅硕大的直隶地图前转过身子,看着气喘吁吁跑进来的张乐行。

“成天侯,你说什么?”

“僧格林沁跑了,已经跑了!”张乐行没有带队出击,而是守在捻军的军营里面等消息。就在半个时辰前,捻军蓝旗的李允押了几十个清军俘虏回来,其中还有一个姓傅的协领。然后张乐行就亲自组织审讯,当然是拷打了!那个姓傅的八旗子弟倒真是条汉子,胳膊上的皮都叫人活活撕了都咬紧牙关什么都不说。不过他的那些属下禁不住打,交代了僧格林沁已经带领大队人马离开汲县大营,往滑县而去了!

“滑县?”杨秀清皱眉想了想,然后豁然,连声道,“僧妖头要跑回北京!僧妖头要跑回北京……还好叫你们给发觉了,要不然北伐就要前功尽弃了!”

僧格林沁的20万大军要是到了北京城内,杨秀清的北伐大军可就无论如何拿不下北京城了。

杨秀清大手一招,几个幕僚立即凑了过来,他沉声道“传令,洋枪左右军,东殿左右军,聩营,捻军总黄旗立即整队,携五日行粮,限一个时辰内整队完毕!”

“东王,人是不是少了些?”张乐行迟疑下,还是提醒道。

白沙镇之战后,杨秀清用缴获的洋枪洋炮扩充了洋枪左右军,两军总兵力有33000。东殿左右军是杨秀清的嫡系,有一群姓杨的国宗带领,有25000人。聩营也是杨秀清的嫡系,有5000人。捻军总黄旗是张乐行的嫡系,全军齐集有6000人。以上诸军相加只有69000人,比起僧格林沁的“20万大军”可少了许多。

“够了!”杨秀清冷冷一笑,“兵务精不务多,这不到七万人绝对是我天国精锐,打清兵可以以一破十!”

他当然知道兵多比兵少有利了,可是十五万大军想要集结开动起来需要时间,特别是捻军的两万几千马队已经散出去了。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回来的,现在僧格林沁已经走了至少大半天,太平军可耽搁不起了。

“春官正丞相!”杨秀清喊着胡以晃的官号。

“末将在!”胡以晃一直守在杨秀清帐中,随时等候号令。

杨秀清命令道“余下的八万多人交给你,待大军齐集后就向滑县来与我会师。”

……

河南滑县,僧格林沁远望漆黑一片的西方天际,心里忍不住一声长叹。回想当日奉命带领14000八旗兵南下广东的场景,再想想现在的狼狈样子,真是有一种不堪回首的感觉。即使这次能守住北京,大清的半壁江山怕也要丢了!而丢失这半壁江山的罪人,不是旁人,正是他僧格林沁啊!

而道光皇帝不问广东、湖南两败之罪,仍然委以信任,命他统带15万八旗新军与贼决战。这份浩荡皇恩,是他僧格林沁粉身碎骨都难报的。可是河南之战还是败了,虽然保住八旗新军,但是粤匪还是打到北京城下了……

“贝勒爷!军情有变!”

傅方急声叫喊着,僧格林沁心中剧震,军情有变,难道是……粤匪追来了?这可怎么办?

“咱们撒出去的马队和捻匪马队打成一团,各个旗的损失好像都不小!”

八旗马队和捻匪马队打起来了,还损失不小?!僧格林沁的心头的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

“洋枪洋炮拼不过汉人就罢了,怎么骑兵也……真是废物!”他骂了一句,回头又问,“损失数字出来了吗?”

现在已经是10月24日夜间,根据之前的计划,用来遮蔽战场的马队该往滑县方向撤退,同僧格林沁的主力汇合了。

“还没有,不过恐怕不会少于2000,还有……镶红旗的协领傅安死了,他带的500马队只跑回来八个人!”傅方有些难过地说着。傅安和他虽然不熟,但毕竟都是富察氏的子弟。

“什么?500马队才回来8个!?”僧格林沁压住心中的惊恐,深吸口气“该不是中了粤匪的埋伏吧?”

要是马战打输的,可就太可怕了!

“遇上捻匪骑兵大队了,有5000人,镶红旗的500马队力战两个时辰,杀了他们1000多……”傅方恨恨地说着从那几个跑回来的镶红旗马甲那里批发来的故事。

这些京旗大爷个个都是小说家,讲起故事是不用草稿的。愣是活生生将一场丢人的惨败描绘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500八旗勇士在10倍之敌的阵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最少杀了有1500的贼寇,几乎将捻匪打崩。协领傅安更是一马一刀斩了敌将七十余人,连马刀都砍得卷刃了,最后被引入了敌人事先挖好的陷坑当中,这才不幸……

“打住!打住!这哪里是傅安那小子,那是赵子龙!”僧格林沁脸色铁青,挥挥手打断了还在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傅方。“赶紧去传令,三军加快速度,一个时辰内无论如何要赶到滑县县城!”

赶到了滑县县城也不能停!还得继续往北,连战连北之下,大军士气必然低落,如果不赶紧返回北京,一旦同粤匪在平原上开战,只怕会凶多吉少!

……

此时在滑县正东方向约40里外,夜色之中,6条并列的火龙,滚动一般的前行。

这里是华北大平原,地面平整的好像桌面一样,如果不吝惜踩踏麦田,想怎么样行军都没有问题。现在杨秀清就督率着不到七万的精锐,拼了老命在赶路。连晚饭都是一边走路一边嚼着白面馍馍解决的,这样简单的饭食,杨秀清已经有两年没有吃过了,不过为了打败僧格林沁的主力,这点苦有算得了什么?

只要打败僧格林沁,黄河以北,不是整个中原,太平军就再无敌手!北京城也指日可下,太平天国可就要得天下,坐了花花江山了!他可是明明白白记得,太平天国曾经和朱明相约,先入北京者为君的。

而这先入北京的,不正是他这个太平天国东王左辅正军师吗?

“弟兄们,加把劲儿,打败了僧妖头咱们就能进北京了,北京城里的金山银山就都是我们的啦!”

想到北京在望,杨秀清心情大好,提高了嗓门给走在他周围的兵士们鼓劲儿。

“弟兄们加把劲儿,跟着东王进北京!”立即就有人应声喊道。

“跟着东王进北京!”

“进北京!”

更多的士兵吼了起来,个个都用足了全身的中气。

万里转战,胜利在望。现在的太平军,真是心气最高的时候,而杨秀清带着的这些兵,大多是在广西或湖南就加入的“老兄弟”。一开始的时候,或许是被裹挟而来,不过经过一年多的洗脑,和眼下这种大功即将告成的形势,都让他们成为了太平天国事业最忠贞的勇士。

僧格林沁完了,北京城很快就是自己的了!

杨秀清心里这样想道,士气太高了,清妖根本挡不住!僧格林沁还是太蠢,他根本不应该避战,而是应该一早就寻求决战。因为越是接近北京,越是接近胜利,太平军的气势就越高涨,任何人想要阻挡太平军将士达成梦想,都会被活活碾碎。

而北京一失,清妖大势已去。下面的对手只有一个,不……是两个!朱济世和……

杨秀清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渐渐变得高深莫测起来,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又出现在他的脸上,似乎想到了什么绝妙好计一般。(未完待续。)

5192001278037718

第382章八旗的血性三跑不了求月票

公元1848年,10月25日凌晨。

晨风从滑县城头冷冷地掠过,低矮的城头上面,并没有一兵一卒的踪迹,只有几个顶戴花翎的大清官儿在城头上缓缓漫步。

滑县是一座典型的中原小城,城墙低矮,还颇有些破败之处。这个小县的历史是极为悠久的,可以追溯到周康王时期。不过数千年发展下来,还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城内只有两十字交叉的街道,几百户人家,最大的买卖就是粮商。滑县周遭的土地极为平整,虽然历经数千年开垦,土地已经渐趋贫瘠,但仍然是中原地区一等一的产粮大县,民生到也算是富足。

除此之外,滑县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县,没有一点战略价值。之前太平天国的西王萧朝贵的兵曾经一度占领过滑县,不过掳掠一番后就弃城而走。

但是现在,这个中原小县却很有可能要成为决定满清和太平天国这两方前途命运的关键点了。

因为一日一夜行进了100华里之后,僧格林沁麾下的十几万八旗新军,实在是精疲力竭,到了滑县县城之后,实在没有继续行军的力气,大多或坐或躺地赖在地上,有头一沾地,就呼呼大睡起来了。

只有原来甘陕绿营抬旗上来的,还有从开封左近招募来的民伕还有力气,忙着安营扎寨,当然硬寨是扎不出来的,勉强扎个“软寨”总比没有的强吧?

“贝勒爷,弟兄们实在是乏了,就让大家歇两个时辰吧……那些粤匪也不可能是铁打的,没有那么快追来的。”

僧格林沁身边的官佐还在安慰这位暴跳如雷的三军统帅,结果却被狠狠瞪了一下。

“还在想好事呢?当粤匪是八旗大爷兵啊?区区100里地就累成这样,真是把老祖宗的脸都丢光了!”

100里其实不少了,即便是现在欧洲国家的陆军,步行的开进速度也就是一天50华里左右,日行百里绝对是急行军了。说实在的,这帮八旗大爷兵们能在不到一日一夜里面走出那么老远,真是奋发了。

换作平时,他们一天能走20里地带兵的将官就该偷笑了——这帮八旗大爷兵其实就是北京城里面的普通老百姓,大多还是上了年纪的大叔,让他们当兵保卫国家,真是在赶鸭子上架。与其说他们丢了祖宗的脸,不如说祖宗在想当然……他们是在东北的老林子里摔打出的筋骨,怎么能指望北京城里面的普通老百姓和他们一样?

真是糊涂祖宗在办糊涂事情!

“让人安排饭食吧,吃饱了好有力气打仗!”僧格林沁叹了口气,“告诉下面的人,今儿军中不禁鸦片了,有瘾的都吸个饱吧!”

滑县县城离开淇县县城不过50里,按照寻常的大军开进速度就是一天的路程。如果粤匪急行军的话,半天也就到了。粤匪该是昨天下午从淇县大营出击的……如果他们在淇县真有大军的话,现在差不多也该到了滑县境内了。

……

脚步声轰隆隆的响动,听来整齐划一,似乎没有停歇的时候儿。一夜行军下来,杨秀清麾下的近七万将士只是稍有疲倦,他们可是从广西一路走过来的,早就练出一副铁脚板。这僧格林沁想让八旗大爷兵同他们比脚力,这脑子比起八旗的祖宗也清楚不了多少。

杨秀清当然是骑在马上的,区区50里的急行军对太平军来说根本是小菜一碟。无须他这个统帅拿出以身作则的姿态,就算他坐上64人抬的大轿子,下面的人一样是这个行军速度。

几骑快马从旭日初升的方向疾驰而来,都是捻军的侦骑,到了张乐行跟前勒住马,大声报告了几句。然后就看见张乐行策马到了杨秀清这里,笑呵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