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格斯接着说道“杰森,我的第一个办法是将田赋改为土地税,不再区分上田、中田、下田,也不管这些农田用来种植什么样的作物,都按照统一的税率和标准收取税赋。据我所知,现在的士绅阶级大多将自己的上田变为了中田、下田。而将别人的中田、下田变成了上田。因而将一个合理的税收办法变成了不合理,所以政府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拿出一个最容易操作但是不合理的税收方法。”

朱济世闻言微微叹了口气,他忽然有了一种无力感,自己这个皇帝好像在和整个官僚系统斗智似的。

“嗯,这倒是一个办法!那些没有背景的农户本来就在按照较高的标准收税,如果制定一个一刀切的税率对他们肯定是有利的。而士绅……他们会不会又想出什么坏主意?弗里德里希。真不知道普鲁士陛下会不会像朕一样整天和自己的官僚较劲儿?”

“那倒不至于,普鲁士君王的麻烦来源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恩大神点了一支古巴雪茄,抽了一口笑吟吟地道。“杰森,我想你将来肯定也会为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头疼的。”

“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不过眼下……除了调整税收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朱皇帝对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觉悟是很有信心的。他们没有西方的同行那么喜好斗争和民主什么的。

“当然有办法了,不过比较危险。”恩格斯吐了口烟,笑道,“我发现你的政府在救灾问题上有着超乎想象的高效率,去年对长江流域水灾和中原饥荒的救助,就超过欧洲某个列强。”

这个列强就是大英帝国,在爱尔兰遭遇饥荒的时候,英国政府的反应极为迟钝,甚至还不如土耳其帝国的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捐出了一万英镑,在遭到英国政府的反对(因为捐款数量超过了小胖子女王维多利亚),又暗中派出三艘装满食物的船只前往爱尔兰。

“杰森,根据我和济世大学政学系的几位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的乡绅也在救灾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中国,农民遇到灾荒之时都有一个被称为吃大户的习俗。而士绅阶级则只能很不情愿的拿出他们心爱的粮食来喂饱成千上万聚集而来的灾民,这个时候士绅对农民的控制力是最薄弱的……我想他们一定恨不得所有来吃大户的农民都滚去南洋和东北吧?”

恩格斯这一番讲述,让朱济世一声长叹“我怎么就忘记了呢?若是少救一点灾,大概可以多招募到几十万人去东北吧?”

恩格斯笑了“据我所知……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以后每遇灾害,政府就采取移民代赈的办法,东北和南洋的殖民地一定会很快被填满的。”

“另外,杰森,你有没有听说过长子继承制?”恩格斯又道,“我想中国人不愿意离开家乡可能同析产继承制有关……每一个儿子都能得到一小块土地,同时也被这份小小的家业给束缚住了。而在欧洲,只有长子才能继承家产,剩下的儿子只能出去闯荡一番了。”

“长子继承制……”朱济世当然知道这个制度,他的老朋友罗伯特。丘吉尔就因为不是长子,所以没有布伦海姆宫的产权,也无法继承丘吉尔家族的巨额财产。

“析产制度在中国已经实行了两千多年,早就深入人心了。”朱济世皱眉道。其实他倒是很想在中国实行长子继承制的,但是民间财产继承的问题根本不是他这个皇帝发一道谕旨就可以解决的。

“那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嘛。”恩格斯笑了笑道,“比如可以给农家当中自愿放弃继承权的儿子在东北授田,当然不是立即给予产权,而是要以集体农庄的形式运作20年,然后才能拥有土地所有权。”

791034238319254

第590章交通大建设狂求月票

“这倒是个办法……”朱济世沉吟着道,“不过每户农家只能得到一次机会仅限一子,而且这个法令的有效期只有10年。还要起一个好听的名称,就叫《悌让授田法》。”

悌的意思就敬爱兄长,让的意思则是让出家业继承权,加在一起就是给因为敬爱兄长而让出家产继承权的弟弟授予田地。这个法听上去是很符合儒家伦理规范的,儒家将孝和悌并列为实行“仁”的根本条件。不过用“悌”的名义,把一票“好弟弟”从父母身边骗到东北那旮旯去,好像也不是仁君所为吧?

在听取了恩格斯大神提出的三个办法之后,朱皇帝又趁热打铁,把左宗棠和郑洪这两个丞相从应天府招到了川沙行宫。

“左相,郑相,你们觉得《均赋法》、《移民代赈法》和《悌让授田法》等三法可以颁布施行吗?”

左宗棠和郑洪两人对视了一眼,郑洪当然是皇上说什么是什么了,连忙表态道“臣以为三法完全可行,《均赋法》统一田赋征收标准于中下之间,对大部分的农户来说是降低了税赋的。《移民代赈法》也不错,灾年出流民,与其让他们四下流动,还不如将他们引去东北。至于《悌让授田法》更是千古未有的良法,一定会让万民称颂的。”

朱济世点点头,心说自己这么英明的皇上理由被万民称颂,郑洪说的是实话。

左宗棠则皱眉思索了半晌,才道“皇上。臣以为《均赋法》实行之后。可能会让少数下下之田抛荒……”

原本的田土划分有上上到下下一共九个级别。非常复杂。朱济世上台之后就让人简化为上中下三级,便于收税。现在又将所有的田赋收取标准定为中下,的确会造成部分下田、下中田和下下田抛荒。

朱济世也皱起了眉头,还没有说话,郑洪就先开口道“左相,你说的也不尽然。其实田土的上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能善积肥料,兴修水利。也是可以把下田改造成上田的。按照原来的收税办法,改造成了上田就要多缴税,农民岂不是白辛苦?那样谁还出资出力经营土地?另外,许多下田、下下田都是些很难种的梯田、盐碱地和石头地,撂荒了也无妨。”

左宗棠一想也对,点点头又道“看来《均赋法》还是可行的,就是让一些士绅吃点小亏。不过《移民代赈法》和《悌让授田法》就有些……皇上,咱们有那么多的田吗?”

“有啊。”朱济世笑了笑,“东北空旷着呢,估计8亿亩土地都能垦出来。兰芳的土地也很多,总面积相当于两个广东。好好开垦的话1亿亩总是有的。另外红河省总有两三千万亩土地吧?”

朱皇帝说的东北耕地面积当然是包括历史上被俄罗斯强占的外东北土地的,在后世,中国的东三省加上东北部分的内蒙古一共有近5亿亩土地,而割让出去的外东北并没有怎么开发,耕地面积在五六千万亩左右,如果充分开发的话,3亿亩土地应该是有的。即使按照人均(每个农民,包括妇女和孩子)15亩计算,也能够安置五千多万农民,加上东北的城市人口,应该有七千五百万人在未来的三十年内前往东北生活的,平均到每年至少要移民200万。

往南洋和美洲的移民最好也能达到这个数字。另外,将来平定西北,开拓中亚之后,往新疆和中亚的移民工程也会及时跟进,未来三十年中或许还会有数以千万计的汉地人口迁往西北、中亚。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复合增长,中国的汉地,在未来三十年后人口数量应该会比当下的水平减少数千万人,维持在3。5亿人左右,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率也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估计将有1亿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如此农村人口将会下降到2。5亿左右,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可以达到5亩以上。虽然不至于富裕,但是生活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了。

“左相,郑相,还有一事朕想同你们说一下,国家应该有一个修建全国铁路网的计划。粤汉铁路、京汉铁路、应沪铁路、津浦铁路、京津铁路、北辽铁路、徐洛铁路的建设计划都应该尽快确定下来。力争在15年内修建起一个覆盖东部和东北主要大城市的铁路网,使大明铁路的运营总里程超过两万里!”

大明的铁路修建起步很早,早在朱济世夺取广州之后就拉开序幕了,其中又经历了一些波折,不过现在已经大致上了正轨,但是步伐并不是太快。因为大明的钢铁工业的发展始终跟不上工业化的脚步。直到不久前兰芳行的大班贝色麦写信来向朱济世报告了一个好消息——他已经找到了一个低成本炼钢的办法。

贝色麦在信中写道“我的发明是如果把空气或氧气吹到足够数量的铁水中,那么它会引起液态金属的强烈燃烧,并维持和升高温度,使金属在不用燃料的情况下保持液态,并除去碳(部分)……为此我们选用了来自印度、琼州、韶州、辽阳等地的铁矿石进行试验,发现来自印度和辽阳的部分铁矿石在使用吹氧法进行冶炼之后,可以得到高质量的钢。而且他地方的铁矿石则只能炼出低品质的钢材,至于原因我们正在寻找。另外我们计了一台1米多高、内部衬有耐火砖的转炉,并附加了一台强力鼓风机,我管它叫贝色麦转炉,并且进行了试验,效果非常不错。所以我们准备在辽阳兴建大型钢铁工厂,使用当地的优质铁矿进行冶炼,这很可能将是世界上单厂钢产量最大成本最低的工厂……”

朱皇帝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告诉他,利用吹氧法去除铁矿石中的碳原子是可行的,但是不能去除磷和硫,因此贝色麦用磷硫含量较高的铁矿进行的试验才会失败。来自印度和辽阳(南芬露天铁矿)的部分矿石应该是磷硫双零的优质矿石。不过铁水脱磷的办法并不困难,可以用碳酸钙给铁水脱磷。朱皇帝准备把这个原理告诉贝色麦,让他去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法。相信大明的钢产量将会在未来的十年内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高质量铁轨的供应量也将大增。因此现在是时候开始大建铁路了。

“除了铁路,官道的配套建设也须要加快,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该使用硬质路面,争取形成一个以铁路为主干,以官道、水路为支线的交通网,涵盖东北和东部的所有省份。”

要发财先修路的道理朱皇帝当然听说过了,而且计划中的大移民也是需要交通网络相配合的。

这个时代中国内陆的运输主要依靠水运,所以在水网密集或是沿江靠海的地区,工商业往往较为发达,现在输出移民较多的省份,也都是沿海、沿江省份。如北方的山东、北直,南方的沿江五省和浙、闽、粤三省。

至于官道虽然也密布全国,但是运输量却不大,主要还是用于军队调动的。现在朱济世打算花个几十年时间建立一个和水路交通网连接在一起的铁路、公路网络,将中国的东部和东北地区连成一片。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人口的流动,还能促进商品的流通,对一个统一市场的形成应该也是极有益处的。

不过一想到要达成这个目标所需花费的时间,朱大皇帝就忍不住叹息了一声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大明帝国建设起帝国主义美好家园的那一日了!怪不得某朝太祖要搞什么大飞跃,大概也是等不及慢慢种地了吧?再想想一帮子总是掉链子的封建官僚,这治天下,果然是比打天下更困难啊!(未完待续。。)

791420398319638

第591章争的就是生存空间狂求月票

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要一边打天下一边治天下,当然是最难的。朱皇帝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情。想要把天下治理好了再去大肆扩张是不行的。因为现在大明汉地的人口已经接近土地所能承载的极限!如果不想尽办法扩张拓地,想要维持内部的稳定都会变得困难,哪里还有向外开拓的精力?

“皇上,这一次杜文秀在越南打得的确有些幸苦。因为眼下的越南阮朝正处于国力鼎盛时期,阮朝的第二代君主阮福晈乃是一代明君,在位21年,是西元1820年即位,继位之后就效仿我中华,以儒学治国,励精图治,使国力达到鼎盛。此外,还对征服真腊、哀牢,使越南疆域达到有史以来之最大。在西元1839年时,阮福晈还废除了清廷赐予的国号,改称为大南,自称为大南明命皇帝。在这位明命皇帝死后,阮朝的国力有所衰弱,但是比起朝鲜国还是要强大许多的……”

大明皇家陆军的副总参谋长钟子良一脸苍白地在“大明”号三级战列舰的船舱里面,很尽职的和朱济世解说着越南的局势。正如其所言,杜文秀部在越北地区打得幸苦。虽然在谅山取得大捷,但是深入越南内地之后却遭到越南军民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稍后又由于明法联军在岘港登陆,迫使越军京兵主力十二营(每营2500人)回援顺化,才让杜文秀和刚刚开进越南境内的张嘉祥第10军拣了个便宜,轻取越南东京河内。不过随后战局又起了变化,法军主力从岘港南调去攻打嘉定(西贡),因而顺化之危暂时解除。大南皇帝阮福时一面发兵包围由3000明军据守的岘港要塞,一面御驾亲征指挥二十营京兵三十营奇兵,总共五十营大兵北伐,号称要反攻河内。还同南下的杜文秀部在清化展开会战,居然打败了杜文秀。将其迫回河内。

得到张嘉祥发来的败报之后,刘鹏立即就让钟子良赶往上海,上了朱济世的座船“大明”号,当面报告并且请示对策。

听到杜文秀在越南打了败仗。随同朱济世南下广州的郑洪和罗泽南的脸色一下子严峻起来了。他们都知道,越南是个扎手的刺头!

历史上永历大帝就曾经讨伐过安南的胡朝,由名将张辅带兵取了安南全境,然后又让明朝扶植的傀儡陈朝带着安南内附,于是安南回归中国,不过这场回归只维持了21年,就由黎朝创始人黎利带着越人起义成功,把明军赶来出去。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又趁着黎朝覆亡之际,出兵一万八千进攻越南的西山朝,扶植黎维祁做傀儡国王。虽然一度攻占了升龙。把黎维祁扶上了王位。可是又被西山朝皇帝阮惠打了个大败亏输,死了一个提督两个总兵一个知府,折损兵力一万多人。不过就是这样一场几乎全军覆没的战争,居然也被乾隆皇帝列入了十全武功,真是有些恬不知耻了。

而且在越南吃了亏的还不止明清两朝。之前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再早先的宋朝都在同越南的战争中败北!可以说这个越南自从独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同北方王朝的交战中输过(暂时的失败是有的)!

所以眼下大明朝廷的重臣们对于征越之战,都是多少有一点心理阴影的。现在听到杜文秀兵败,左、罗二人自然感到有那么点扎手了。

“居然打败了……”朱济世显然也有些意外,“报告上怎么说的?张嘉祥为什么不增援杜文秀?”

杜文秀的兵毕竟不大正规,战斗力没有办法和张嘉祥的第10军比,越军即使可以打败杜文秀。也一定不是张嘉祥的对手。所以朱济世对杜文秀的兵败感到非常奇怪。

“皇上,张嘉祥的报告上说,当时越北各地都有叛乱发生,河内的形势也不稳定,因而第10军不得不分兵弹压。”

听闻此言,朱济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大明侵略军陷入越南人民游击战争的汪洋大海里去了!

这个越南看来还真是个硬骨头,自己之前调集三个军预备用于侵略战争还是有道理的,看来是时候让第四军和第五军开进越南了。

不过郑洪和罗泽南显然另有想法,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罗泽南道“皇上。我大明征伐安南并无正当的名分,因而越人人心不附,不如立黎朝黎昭统帝的后人为安南国王。”

“黎昭统帝的后人?”朱济世愣了一下,“在什么地方啊?”

“在东北,黎维祁二次失国之后便流亡北京,被乾隆皇帝封了个公爵,和一起归顺的黎朝遗臣划入了汉军旗,安置在北京安定门国子监衙侧的西安南营和东直门一带的东安南营,黎维祁还有了一个佐领的世职,后来由他的养子黎维康继承,黎氏后人便一直生活在北京。太平军北伐的时候又随奕欣去了东北,后又为我明军所获,现在安置在旅顺口。”

郑洪也道“黎朝在越南的影响力很大,越南人视黎利为民族英雄……”

“哼!什么民族英雄!”朱济世却摆摆手打断道,“黎朝是我大明的敌人,恢复来做什么?此事休要再提!”

他顿了下又道“朕不是交代过了,要取越北红河两岸之地立个红河省,让他们尽逐越人的吗?张嘉祥怎么还会被越人所绊?”

“皇上,杜文秀和马新贻都认为越人可以教化,所以……”

朱济世一听这话,翻了翻白眼,哼哼道“这两个h民怎么也说这种话了?”

罗泽南苦笑“虽然是h民,但也是读圣贤书的,做不出驱逐无辜平民的事情……”

朱皇帝啪的一拍桌子“前明和清鞑的教训还不深吗?这些越人不会和我们同心的,所以万万不可以手软,也不要存着把越人教化成汉人的妄想。杜文秀、马新贻和张嘉祥如果做不来恶人,朕就让人去美国把杨秀清请回来,让他做大将军,他是做惯恶人的!”

朱济世长吐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