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睦仁天皇,自己的亲外甥被德川明子那个恶妇加害。对于能救他一命的事情,她是很愿意去做的,不过愿意做和能做到却不是一回事儿。所以她对救走睦仁的忠臣,其实是心存感激的。

“皇上,妾身愿意一死。”对于朱济世的责问,淑子也只能再次拜伏于地,心甘情愿的请死。

“又是死!淑子,你又不是武家的女儿。怎么也如此轻视生命?”朱济世板起面孔教训道。“你之前已经‘死’过一次了。现在是天不收你。不是朕不罚你。今后就好好活下去,作为朕的贵妃!”

“皇上相信妾身是无辜的?”淑子抬起头来可以活命自然最好,如果就这样死了,岂不是让明子笑话?

“朕不知道,不过朕也不打算再追究了。”

“真的吗?”淑子心想,看来可以活下去了,皇帝果然还念及夫妻之情。

“是的,你已经昏迷了三天。在这三天内,明子和岩仓俱视已经处理好了一切。对外宣布了睦仁天皇的死讯,做出了拥立和宫内亲王为女天皇的决定,同时还宣布了德川家幸和女天皇的婚事……在京都和大阪的藩主和世子们都已经发誓效忠女皇和家幸了。因为你的鲁莽举动,公武合体现在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了!”

“什么?”淑子女王呆呆地看着朱济世,“怎么会如此轻易?难道是皇上您……”

“朕当然出了一些力气,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幕府颁布了《大德政令》,宣布承担各藩还有旗本、上士们的债务,同时出资救济御家人和下士之家。”朱皇帝带着柔和的微笑对淑子女王道。

这个大撒金票的主意当然是朱济世出的,因而将来日本新政府的负债也从原来的2亿银元上升到了3亿银元!这么大的“德政”公布出来。那些债台高筑的藩主和武士个个都觉得德川明子的良心大大的好债务归国家,土地归自家。武士的特权可以保留。而且将来武士可以改行,想要改行经商做买卖也也没有问题,也可以去大明当雇佣军,想去新日本养草泥马的也可以得到土地。这么好的主子上哪儿去找啊!谁再要造反……那就是全日本武士的公敌,还不让人乱刀砍了天诛啊!

“这样也好。”淑子女王吐了口气,“如果真的没有人打着睦仁的旗号做乱,他也可以平安喜乐的生活下去了。”

“是啊。”

朱济世依然和颜悦色,弯腰伸手将淑子女王扶了起来,“淑子,睦仁也是朕的外甥,朕又怎么会加害于他?只是他一个人漂泊在外,实在太不安全了……”

“皇上,你还是不相信妾身啊!”淑子女王用带着一丝苦笑的口味回答。

朱皇帝脸上略有些犹疑难道真的不是淑子做的?朱皇帝想着,不淑子会是谁?岩仓俱视监守自盗?不大可能根据锦衣卫和驻日本使馆的报告,他这个内大臣是在京都所司代和幕府忍军的严密监视下的。而京都所司代和幕府忍军,都被明子的心腹所掌握!明子这个女人算了吧,这事儿还是到此为止了。

“那琉球国王……”朱济世话锋一转,试探起来了。

“只要不是明子的儿子,谁都可以!”淑子女王面带微笑地回答。

朱济世摇了摇头。看来这个淑子是恨死德川明子了,自己的后宫,真是越来越不太平了!

……

海风很大,激浪如潮。

从淑子的房间出来以后,朱济世也没有出去看海景的心情,就在船舱的走道里面扶着栏杆跺起了步子,走了几步就到了尽头。朱皇帝抬头一看,自己正站在恩格斯的舱室门外。于是就敲响了舱门。

“谁?”

“是我,杰森。”

“请进。”

朱济世推门走了进去,让千叶佐那子守在门外。

“弗里德里希,今天的风浪有些大了。”

“还好,已经吃了你的万忧解了。”恩格斯正埋头在一堆文件当中,他可管理着全世界最大的财团啊。

“还在工作?”

“嗯,在看汇丰银行日本分行的报告,还有横滨商社的报告……”

“怎么样?它们经营的还不错吧?”

“汇丰银行日本分行还行,横滨商社就差了些,什么都做,什么都不强,全面开国以后肯定会有些问题的。”

“朕想让横滨商社将主业集中于银行和畜牧业。”

“不错的安排……”恩格斯点点头,“欧门恩格斯公司上海分公司,就是我父亲的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给我送来了报告。他们认为草泥马毛织品很有价值,有丝绸般的光泽,像羊绒一样柔软,而且还非常保暖,一定会风靡欧洲上流社会的。你知道的,那些女人都不喜欢多穿衣服。”

“可以用欧门恩格斯公司的机器织出草泥马呢绒?”

“需要一些改进。”恩格斯忽然看着朱皇帝,“杰森,我想你可以亲自去上海的欧门恩格斯工厂看看。这两年,你的全部精力都扑在了战争上面,似乎有些太紧张了,应该放松一下,去看看你的帝国吧。”

“去上海?”

“还可以去一下南京,看看你的国家这两年发展的怎么样了。”

“可是行程已经安排好了……”

“那就临时改变一下。”恩格斯笑了笑,“让明子号和光复号直接前往上海,这样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一面。”

“大概也是很糟糕的一面吧?”朱济世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真的,自从见识过伦敦和曼彻斯特的贫民窟,我就不指望能在这颗星球上看到什么人间天国了。至少我这辈子看不到,我儿子,不,我孙子可能可以看到吧?”

“杰森,那你去不去上海?”

朱济世叹了口气,“去吧,去看看我统治的地狱!我有时候觉得,我就是地狱里的阎王!”

“阎王?”恩格斯知道这个神话人物,他笑了笑道,“我听说有十殿阎王,杰森,你只是其中之一。”

“是的,维多利亚是个女阎王,拿破仑三世是法国人的阎王爷,尼古拉一世这个阎王统治着3000万农奴,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朱济世今天似乎有些沮丧,和恩格斯面对面坐着。导师取出一瓶葡萄酒,给自己和皇帝都倒了一杯。

“为地狱和阎王干杯。”导师半开玩笑地道。

“也为地狱里的小鬼干杯。”朱济世抿了一口鲜红的葡萄汁,就好象是在饮血一样。他知道自己的统治并没有给苦难中的中国人民带去多少生活上的改善,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不过将来的人民会感激自己的……朱济世想着,他们会为自己建立起无数的塑像和纪念碑,他们会在历史书中把自己描绘成一个英雄和救世主,他们会把自己的头像印上钞票,他们会忘记他们的祖先在自己的统治下吃了多少苦头……

917716209064710

第876章在魔都

一艘看起来有些破旧的飞剪式快帆船抵达了上海黄埔江边的码头,这里正是一年间最繁忙的时候。还有十几天就是光复8年的春节了,这是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当然的假期。哪怕是上海这样的一个日益西化,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的东方魔都,在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的这段日子里面,也是做不成什么大生意的。所以在春节到来之前,整个城市就开足马力在运转,似乎是要把因为长假损失的时间给补回来。

十六铺的码头上面熙熙攘攘的全是忙碌不停的苦力——他们是这个城市最辛苦的劳动者,大包大包的货物正是通过他们的肩膀搬上运下,流通四方。虽然被冠以苦力之名,但是在他们的脸上却很难看到“苦”字儿。反而都洋溢着喜气,临近年关,这些苦力的生意好的不行,工价也涨了三成,别看他们现在一个个破衣烂衫的样子,等下了工,可个个都是一身考究的绸缎衣裳。如果是单身汉,多半直奔四马路的馆子去吃顿好的……事实上,大明各沿海港口的码头工人的收入都是不低的。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一个月总有十几二十块钱的收入,如果赶上春节前的一个月,还能翻上一倍。

已经从香港济世大学法学系毕业,还拿到了律师牌照的共和主义者胡振国从这艘飞剪式帆船上走了下来,身边还有一个穿着儒生长袍,手里拎着根手杖的五十出头的男子,紫面皮,小眼睛,正是胡振国的父亲施德露,现在名叫胡维新。两人身后,还跟着几个扛着行李的仆人。

“振儿,这些码头上扛大包的大都是漕帮弟子,可不大好惹。你以后可不能随便砸他们的饭碗。”

胡维新举着手杖指着那些正在扛大包的苦力,低声跟自己的儿子说道。他这个隐藏潜伏的满清余孽现在居然发了大财!当日他安排儿子出洋以后,就带着部分家产到上海隐居,在黄浦江边上买几百亩地。想要收租养老,顺便笑看天下风云。没想到新兴的大明帝国一下子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快车道,而上海又成了全大明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本来是荒郊野外的土地,几年之内居然成了热闹繁华的地方。胡维新也是个脑子活络的主,当然抓牢了这场“改革开放”的机遇,把几百亩田从佃户手里收回。将一部分改建成了码头、货栈,另一部分则高价卖给了上海县衙,用于扩建市区了。

“父亲,儿子不想接管码头……”

“什么?不想接管码头?振儿,为父就你一个儿子啊!这份家业你不接谁接?”

“父亲……你难道忘了国仇家恨了?”

“小声点……”老胡连忙挥手止住儿子的话。然后指着不远处另一个码头上停着的两艘大型蒸汽帆船。“看看,那两艘船上挂着团龙旗,一定有什么大人物到上海了,这两天锦衣卫的番子可活跃的紧!”

胡振国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的正是明子号皇家邮轮和光复号战列舰。都是三千多吨的“大船”。烟囱高高耸立,显得威风凛凛。

“劳民伤财!”胡振国嘟囔一句,就和父亲大步走下了跳板。一辆镶金的四轮西洋马车就停在码头上,车门已经打开,一个穿着黑色绸缎面棉袄的车夫守在那里,看到胡老爷和胡公子过来,赶紧殷勤地拉开车门。

“上车再说吧。”胡维新拉着儿子进了车厢。又让扛行李的仆人上了另一辆装货物的马车。

“振儿。算了吧。”马车轮子刚一滚起来,胡维新就叹了一声,说道,“转眼都光复8年,大明的天下都安如磐石了……国仇家恨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咱们该往前看。现在为父又撑起一份家业。有码头有房产还有几条帆船,每年都有十几万元进账,当年给满清当靖海公的时候,咱家都没有那么多收入。”

“那施家好几百口人命就这么算了?”

胡维新摇摇头,苦笑道“不算了还能怎么样?民主共和什么的。你也宣传了好几年了,有几个人相信?”

“还是有几个的……”胡维新的脸色一黯。真的只有几个,大概就是学医的孙汶,学法律的孙珠,已经入了英国籍,还搬去新加坡居住的白恩铭这几个人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比较热心。其他参加宪政研究会的同学,在毕业以后都各奔东西,忙自己的事业去了。至于《清流报》的李宗羲等人,本来就对共和制嗤之以鼻,认为是无君无父,不值一提。

“靠几个人能成什么事儿?振儿,我看你还是早点娶个老婆,再纳几房姨太太,生一堆儿孙,也让为父享受几年天伦之乐吧。”

“父亲,儿子……儿子不想成家。”

“不……不想成家?振儿,你该不是有病吧?”

“我没病……”

“那你不喜欢女人?”胡维新的脸色有些古怪,“儿啊,那你就娶一个,给为父添个孙子,这总行了吧?”

“爹,你胡说什么?儿子……还想干大事!”

胡维新脸色一沉,“振儿,你怎么还在做梦啊!如今的大明已经是铁桶江山,连俄罗斯帝国都打不过大明,你们几个人还能成什么事儿?趁着没有闹出什么逆案,还是赶紧收手吧!”

“爹,儿子我自有分寸。”

“你打算怎么干?”

“儿子想先在大明各处转转,考察一下社会。”

“社会?什么东西?”

“就是这天下,儿子要看看这大明天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

这大明天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朱济世现在也想看清楚。

这会儿他已经脱去了龙袍,换了一身寻常的棉袍,拢着袖子,神思不属的在大马路的人流当中挤来挤去。

一百多年前的老上海,历史上大概还是开埠不久,刚刚开始繁华起来的局面吧?现在却已经有了那么一点东方大都市的苗头。现在正值新年之前,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各处的商店都已经张灯结彩,琳琅满目的年货堆满了橱柜,都快要摆到街面上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集体农庄和下南洋两条出路,上海的街面上也没有什么饥寒交迫的叫花子——他是昨天清晨的时候突然到访上海的,乘着大清早就拉着小千叶美人和三井薰还有几个大内高手下了船,四下一逛,居然没有看到有“倒卧”的死人。现在可是大冬天,那些露宿街头的叫花子,是很容易被冻死的。再一转悠,连叫花子都没有看见。今天他又一大早从下榻的远东大饭店出来,还带上了恩格斯,在大街上逛来逛去。

一群背着书包的小孩子你追我赶的从一旁的小马路上窜了出来。那条小马路上有一所新式小学,他们估计是那所小学的学生。现在马上就要放寒假了,这些小学生应该是刚刚参加完期末考试的。

这些小学生都是男孩子,有几个一边跑还在一边喊着“为了大明,为了皇帝,前进,前进……”

朱济世让小千叶美人去拦住一个孩子,问问他那口号是怎么回事儿。

“大姐,这是先生教的,每天做操的时候都要喊,国文课上也教的。”

朱皇帝满意地点点头,看来宣教部是用心思在编教材的——其实这是宣教部的官僚从欧洲抄来的创意,这个时代欧洲民族国家多多少少都有点军国主义,课本上面总能找到这样的内容。法国人是为了皇帝前进,俄国人是为了沙皇前进,英国人是为了女王前进,普鲁士人是为了国王前进。总之这样给小孩子洗脑的国家都不是好惹的主儿……

9171105169065620

第877章勤工俭学运动?狂求月票

同一时刻,在四川成都府大邑县裁判所。;ybdu;

痛哭声响起来了,哭声中蕴含着发自内心的绝望!公堂上面坐着的王安国脸色苍白,两眼中同样噙着泪水。又有一家老实巴交的贫苦农民被他和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逼上了万里迁徙的不归路……

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是大明七品县官,必须依照朱皇帝钦定的《民法典》行事,必须站在为富不仁的农村大资本家刘宗英一边为虎作伥!

“王小三……”王安国张了下嘴,想说些安慰的话语,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嚎什么嚎!”刘宗英却哼哼着道,“去关外、去南洋有什么不好的?按照最新的办法,如果去关外,你一家八口可得田120亩,而且永远不用缴纳地租,比在四川舒服多了!我要不是有了身家,早就报名去关外了。”

王小三呜咽着道“那可是远行万里,九死一生啊!”

王安国闻言苦笑道“哪有九死一生,明明是九生一死……这个本官是知道的,咱们大邑县衙每年都会送两批移民去关外交给东北开发公司,还从他们那里按照一个人50银元领取报酬。这个死人,他们可是不要的。要是九死一生,本官岂不是要亏死?”

王小三伤心地道“我家里还有七旬老母,此去关外,岂有命在?”

王安国一脸为难的道“那就不带老母去吧,交由族人抚养,本官再资助一二如何?”

王小三重重叩了个头。大哭道“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小人不能做不孝子。关外、南洋再好,小人决计不去。小人就去成都城里面找份糊口的差事吧。”

王安国点头道“难得有此孝子,这样吧,本官有个同窗在成都开了碾米厂,本官看着你是孝子,就推荐你和你家老大去他那里做工吧。另外,成都的潘记缫丝厂是招收女工和童工的,可以让你媳妇你闺女都去试试。”

王小三自是连声叩头道谢。现在成都城内工人和店员的工资不高。普工是3个大铜板一天,女工是2个半大铜板,童工只有1个半大铜板。不过王小三一家七口(除了个70岁的老奶奶)都去上工,一天倒也能有15个大铜板,每个月可以得到4块半银元,一年有54块到58块半(按照13个月算)的收入。相当于二十几石白米,而且一家人的伙食都吃资本家的,肯定比当佃户吃的要好。

不过在城里面打工也有不少额外的成本,其中最大一项就是住房了。对于底层人民来说,在城里面买房是做梦。就是租房的成本也不低。一家七口要租房居住,一年怎么都要二十多块。一半的收入就算没有了。于是,在不少大城市周边的地主就看到发财的机会,他们把自己的农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出租给刚刚进入城市的平民,一亩地至少可以租给八个家庭,由他们自行搭建棚户。每个家庭一年支付两三块租金,每亩地一年也能创造出近20块银元的收益,远远高于任何一项农业投资了。

“抚台大人,我等不如联名向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