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6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如果俄国国家杜马不反对,亚历山德拉女皇就能嫁给新法兰西王路易?”

新法兰西王路易虽然不是拿破仑四世法定的接班人,但是马蒂尔德一世的年纪摆在那里,不大可能活过拿破仑四世而登上奥古斯塔宝座的,只要她一死,新法兰西王肯定会成为新的恺撒。

“理论上是这样的,不过大中华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如果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也有可能泡汤。不过……妾身觉得,现在考虑这些事情还太早。”

“太早?”朱济世一笑,“倒也是的,亚历山德拉女皇还不到2岁吧?”

“妾身不是这个意思,”玛丽亚。克莱门蒂娜蹙着眉头,“妾身总觉得俄国的事情不可能就这样轻易了结……俄国国内的权力斗争一直是整个欧洲最血腥的,而且民意党为了夺权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不大可能把已经到手的权力交出去。”玛丽亚顿了一下,“蒋肇聪和阿德莱德都是这样认为的!”

阿德莱德就是原来玛丽亚的女总管,勾搭上了巴枯宁当了几年俄国民粹派的“第一夫人”,现在隐退在瑞士,不过仍然和玛丽亚保持着联系。

“阿德莱德怎么说?”

“她认为我们应该多看几遍《革命者教义问答》就知道涅恰耶夫和民意党是什么货色了。”

“那他们为什么要组织全民公决?”朱国雄有些不明白地问。

“不知道,”玛丽亚很干脆地答道,“但是妾身知道俄国民意党不可能主动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最高权力。”

朱国雄皱了下眉头,“可是现在俄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不是国家杜马吗?”

“可是民意党有枪杆子!”玛丽亚道,“蒋肇聪的报告上反复提到了这一点,目前民意党正在全俄革命委员会控制的军队中引入政治委员制。这是非常不同寻常的军队制度——是将军队置于某个政党的绝对掌握当中!”

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对政治委员制并不陌生,因为这套制度实际上是起源于法国大革命的,目的是确保革命派对军队的绝对掌握。

而在之前的美国革命、英国革命中都没有出现过政治委员制,这两个国家的军队不是由某个政党单独控制,而是效忠于革命委员会。实际上这两个国家也没有如俄国民意党这样长期从事暴力斗争的政党,有的只是一些从事工人运动的合法政党,因而没有领导和控制军队的经验和力量。而民意党早些在波兰是建立过军队的,拥有大批上过战场的革命干部,而且还有大批长期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战斗力和那些工会领袖根本不是一回事。

朱国雄不知道另一个时空战无不胜的红军是怎么回事儿,听了玛丽亚的话还是微微摇头。俄国民意党就算控制了一些军队又能怎么样?现在宣誓效忠女皇的俄军已经有100万以上,民意党能控制的军队最多就是2、30万。况且俄国保皇党的背后还有罗马帝国这个庞然大物,除非德意志帝国公开出兵支持民意党,否则民意党绝对打不过保皇党的……

宣武皇帝正想到这里,楠本高子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手上捏着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

“太上皇、皇上,驻罗马帝国大使张之洞的电报,拿破仑四世已经同意派出代表团监督明年2月的俄国全民公决。”

朱国雄皱眉看着朱济世,“父皇……我们该如何表态?”

朱济世沉吟着摇摇头,“明年2月……还有3个月,且看涅恰耶夫同志如何倒转乾坤吧。”

……

“同志们,我们现在有了3个月时间……这是关系到俄国革命存亡胜负的3个月!”

彼得堡冬宫,未来的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伟大领袖,现在的全俄革命委员会主席涅恰耶夫手中也拿着刚刚收到的电文。

“拿破仑四世同意派出观察团来监督3个月后的全民公决了……这同时也表明他承认全俄革命委员会有权组织公决,并且在公决前临时维持局面了。”

涅恰耶夫终日阴沉的脸孔上难得浮现出了微笑,然后用凌厉的目光扫了会议室中的民意党头头们一圈。所有人都面色凝重,拿破仑四世的表态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一方面俄国民意的确不反对沙皇制,而且又有英格兰和苏格兰社会主义联合王国的先例;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接近寒冬,在这个季节出兵对习惯于温暖气候的罗马军队非常不利。不如先让全俄革命委员会搞一场公决,反正有罗马帝国的观察团盯着,也不怕民意党作假。

涅恰耶夫冷冷地道“现在我就来简单说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3个月。首要的任务是复员军队,同德意志帝国的和平条约已经生效,俄罗斯不需要也养不起几百万军队,应该尽快裁剪到30万以下……而且土地改革已经开始实行,应该让大部分士兵回家种地,而不是准备打内战!

其次的任务是在地方建立临时政府以维持秩序。3个月后的全民公决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全俄的工商业和农业的恢复也需要有良好的秩序。给人民一个稳定的社会是我们民意党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个任务是尽快恢复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工业生产,并且想方设法维持彼得堡和莫斯科人民的基本生活。为此我们需要千方百计筹集粮食和原材料,同时加强对工人的组织和领导,争取在3个月内招募100万青壮年工人组成劳动大军以减少失业。他们要从事休整道路、建设城市、砍伐树木等体力劳动,还要对他们进行军事化管理,这个事情必须要抓紧!”(未完待续。。)

。。。

31114322112529417

第1517章迷局内外

1877年11月底,眼看就要开打的俄国内战好像在一夜间就峰回路转了。

首先是全俄革命委员会的让步——同意举行一次全民公决来决定俄国的土地制度和是否保留君主制。虽然投票还没有开始,但是每一个俄国人都知道公决的结果会是实行土地国有和保留君主制。

然后是拿破仑四世表态愿意派代表团去监督俄国的全民公决——这次公决关系到他未来儿媳的利益!他怎么能不派人去监督呢?至于土地国有什么的,和罗马帝国好像没有关系吧?反正波拿巴家族在俄国也没有地产……而且,在拿破仑四世看来,土地集中于少数大地产主之手是极端不利于国家稳定的。一个人数众多的中等农场主阶层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而在拿破仑四世表态之后,德意志帝国和大明帝国也先后表达了同样的意愿——虽然中德两国都不愿意看到亚历山德拉女皇嫁入波拿巴家族,但是现在女皇毕竟还没有到嫁人的年纪,还有的是时间可以搅局。而且现在提出要公决的也不是俄国保皇党而是全俄革命委员会……中德两国就是想干涉暂时也找不到下嘴的地方。

至于俄国保皇党,如果早几个月要他们同意土地国有,别说门了就是窗户都没有!不过现在,大家都已经受了革命的惊吓,其中还有不少人把命折进去了。现在能保住贵族地位。保住在大城市中的房产已经是上上大吉了,哪里还敢想土地?再说了拿破仑四世不支持,他们想也没有用。虽然有100万军队效忠女皇。但是这些军队的忠心都要金法郎、银比索维持的。而且这些军队的士兵也大多是农家子弟,他们都是赞成全俄革命委员会的土地政策的。

在几个方面就是否举行全民公决达成一致后,拿破仑四世又出面召开了一次小小的和会——就在罗马停战和会因为一场又一场的革命而无法正常进行只好宣布无限期休会之后。不过这次在巴黎召开的和会却很快达成了一致,罗马、中国、德国都同意派出观察团监督俄国的公决。

而全俄革命委员会和俄国保皇派之间也就复员军队、划分防区、组织公民投票,以及公决以后的宪法制定和新政府组织办法达成了一致——事实上双方的主要分歧就是土地国有,对于实行君主立宪,保皇党方面是没有异议的。俄国的杜马选举和宪政改革本来就是沙皇当局自己提出和组织的嘛!

到了1877年12月的时候。原本清冷的彼得堡街头突然挤满了刚刚从西部前线回来的复员军人。一个个都胡子拉碴,穿着肮脏破旧的军服。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白天就在俄罗斯帝国的首都街头茫然的游荡,还有就是喝酒、打架、闹事,成了这个城市中最不受欢迎的人。

而到了晚上。他们则会回到全俄革命委员会安排的临时营地去吃饭睡觉——由于经费紧张,全俄革命委员会一天只能提供他们两餐,除非他们愿意加入所谓的劳动大军,否则就只能这样半饥半饱的过日子。至于送这些人返回家乡去的火车,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无法抵达彼得堡,倒是从前线送人过来的火车一列列从没有间断的时候。

刚刚从芬兰返回彼得堡的大明帝国的大使张佩纶有些疲倦的从马车上面走下,接过了秘书递过来的公事包。大部的就朝这栋建于1870年,完全是中式官衙风格的使馆里面走进去。园丁和仆役都恭敬的向他行礼,这些人都是从国内带来的。跟着张大使在俄国呆了有一段时间,一眼就看出他们的大使先生正心事重重呢。

张佩纶只是一直向客厅走去,在客厅里面已经有一个穿着考究西服的中国人在等着他了。这位先生不用说。当然是中国社会党的领袖蒋肇聪了。他这些日子还居住在这座占地颇为广阔的大使馆中,有自己单独的院子,是和秘书以及波兰带来的情妇一块儿居住的。而且所有的花销全都是大明外交部的,俨然就是大明帝国驻彼得堡的特使了。

看着张佩纶铁青着一张脸走了进来,蒋肇聪起身拱了拱手,微笑道“幼樵兄。什么事情惹老兄不快了?该不会在大街上让俄国退伍兵给抢了吧?”

俄国退伍兵在大街上抢劫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不少使馆工作人员和在彼得堡的外国商人都遇到过。蒋肇聪也不例外。不过他这个人“运气”好,总有“见义勇为”的俄国好公民出来救驾。

张佩纶听到蒋肇聪的笑话,苦苦一笑,疲倦的在一张太师椅上面坐了下来,仆役给他送上了清茶,他端着茶盏喝了一大口,才道“肃庵,你出门都有俄国义士暗中保护,何况我这个正牌大使?这些民意党再胡作非为,也不至于让大明大使当街被抢被殴吧?只是咱们在这里的商侨都倒了霉,我这个大使还得一家家上门慰问……然后再去冬宫找人抗议,可就是没有人理睬,看来我大中华的国威还不够强盛!”

看着年轻气盛的大使在那里发牢骚,蒋肇聪只是微笑着摇头,“不是早和你说了,给商侨下撤退令吗?俄国马上就要打内战了,哪里还有什么赚钱的机会?就是有买卖,也不是寻常人可以做的了。”

张佩纶皱了皱眉,“肃庵,你这消息可靠?是从他们内部打听到的?”

蒋肇聪听到张佩纶的问题,也只能笑叹一声,“幼樵你个书呆子,这种事情是打听到的?就是能打听到,小弟也不能跟你说啊。”

“肃庵,那你是怎么知道要打内战的?”张佩纶小心的问着蒋肇聪。

“这不是明摆着的?”蒋肇聪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彼得堡都快被前线下来的退伍兵挤爆了……涅恰耶夫干嘛把他们留在彼得堡?还不是想引为己用?这些人可是在前线和德国人打了两年的老兵,只要组织装备起来,就是一支民意党大军!”

“这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张佩纶连连摇头,“不至于的,决计不至于……俄民早已苦于征战,人人都想过太平日子。保皇党人又同意在土地问题上让步,拿破仑四世、威廉一世还有咱们的皇上也都表态支持俄国内部和解,民意党还凭什么打这一仗?”

张佩纶说的都是套话,彼得堡外交圈子里人人都那么说,在彼得堡出版的报纸上也都是这样的论调。不过蒋肇聪却只是摇头,“这话应该这么问,民意党凭什么不打这一仗?打了,他们会失去什么?不打,他们又有什么好处?”

“这话怎么说来着?”张佩纶反问。

“现在的全俄革命委员会是民意党占大头,因为彼得堡革命是他们挑头的。”蒋肇聪轻轻转动着茶盏,给张佩纶分析,“可是民意党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中的席位却不多,因为在俄罗斯全国杜马选举的时候,民意党还是非法的。现在杜马里面的民意党人还是借着社会党、社会革命党的名义去参选的。所以一旦全民公决结束,国家杜马按照公决结果制定了新宪法,革命委员会的使命就算完成……就该由杜马中的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了,民意党就要失去权力了。”

“……他们可以参加联合政府或是下次再选啊。”

这个时空的张佩纶可不是科举出来的清流官儿,而是顺天济世大学哲学系和法律系的双料高材生,走的是律师从政的路子,现在是济世青年党一派的政务任命官(大明的大使都是政务任命,不是事务官),满脑子都是票箱子里出政权的歪理邪说,忘记还有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光明大道了。

“幼樵兄,民意党是什么货色我比你清楚,他们可不是搞选举搞议会的党……他们是走暴力革命路子的,是有军队的党!现在全俄革命委员会下属的30万军队都是由政治委员控制的,民意党的支部还建在了连队上。而且最近全俄革命委员会还借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治安败坏,准备成立全俄肃清反革命委员会!这可是特务啊!他们一手抓军队,一手抓特务,不是摆明了要打内战吗?”

“……难道真的要打?”想了一阵后,张佩纶的脸色更加难看了,“要真是如此,这些民意党人可真是狼子野心,和这样的国家为邻,岂不是天天要提心吊胆?”

“这倒未必,要是真弄出个罗俄共君联盟才难办呢。”蒋肇聪笑了起来,“德意志帝国还有咱们大中华大概巴不得民意党闹个天翻地覆吧?”

“罗马帝国可是要干涉的!”张佩纶皱眉,“我大明恐怕不会出兵相助民意党吧?”

蒋肇聪冷冷笑了起来,“那不正好把罗马帝国的军队拉出来给全世界瞧瞧?他们要是连一场俄国革命都干涉不了,这世界上谁是老大不就明摆着了?”(未完待续)

。。。

3127351712564878

第1518章乾坤倒转

在这个时空,后世的人们大多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1877年俄国革命后产生的全俄革命委员会实际上是一个拥有议会授权的合法政府……而授权给全俄革命委员会的那个议会,就是被后世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的党史和历史学家们称为“资产阶级反动代理人会议”的俄罗斯全国杜马会议。

而在1878年的1月,在彼得堡的塔夫利达宫内办公的俄罗斯国家杜马会议,还不知道自己是代表资产阶级的,更不知道全俄革命委员会要革的原来就是这个资产阶级杜马会议的命。

1月25日,在塔夫利达宫办公和开会的杜马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步行从各自的居住地赶到了塔夫利达宫。而和往日不同的是,彼得堡的街头今天显得秩序井然,扰乱社会治安的退伍军人一夜之间都没有了踪影,街头上倒是多了不少带着红色袖箍背着步枪的肃反委员会战士。在塔夫利达宫门口,更是出现了大队大队穿着灰色军服,帽子上绣着红色五角星的革命军士兵——这些当然都是效忠全俄革命委员会的军队。

与会的杜马议员们都没有太在意他们,虽然全俄革命委员会在军中设了政委,民意党还在军队里安插了支部,但是这样的行动杜马议员们都是理解的——涅恰耶夫和他的同志事先也和社会党、社会革命党的大人物们沟通过,并且取得了他们的支持。毕竟保皇党人手中还有100万大军,而且俄军中大部分中高级军官都是贵族。另外。保皇党还得到了罗马帝国和大明帝国的支持……如果革命力量手中不掌握一定的武装。等到保皇党回到彼得堡。说不定就要举起屠刀,秋后算账了。这样的事情,在欧洲革命史上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杜马会议的主席并不是民意党人,而是俄国社会党主席,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作家,和巴枯宁、赫尔岑两人其名的大革命家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是那位写出长篇小说《怎么办?》、《序幕》和《小说中的小说》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不过同巴枯宁、赫尔岑两位长期流亡外国的造反派不同,车尔尼雪夫斯基虽然名望崇高。但是却没有真正采取过什么造反行动——基本上就是“公知”一类的人物——就觉得沙皇不敢拿他怎么样,所以一直居住在俄国国内。结果在1862年被沙皇政府逮捕,当年7月7日关入彼得堡罗要塞,审了2年也审不出什么罪刑,最后只好采取伪造的办法,判了他7年苦役,剥夺一切财产,终身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之前还被拉到彼得堡梅特宁广场示众,处于假死刑(大概就假装杀掉的意思?)。总之是大快人心,得到了一个“公知”应有的下场!

不过车尔尼雪夫斯基却没有在西伯利亚呆满终身。因为沙皇尼古拉二世想到要用宪政改革挽救国家,于是就大赦政治犯。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