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睿宋史-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飞很想说先是朝廷向剿灭安亦奇,才将安亦奇逼向队里面。但看到宗帅哀叹的眼神,明显知道此事,既然圣旨已下。岳飞自然也不能推辞,抱拳道:“我只需两万精兵即可。”

    宗帅苦笑一声,对岳飞道:“难为你了,一路保重。”

    岳飞的动作很快,连夜起兵出发,虽然知道安亦奇乃是血性汉子,但朝廷圣旨自然不能违抗,而在岳飞向舒州发兵之时,赵谌也带人秘密进入了杭州府。

    南方城市并未受到较大的攻伐,因此街市之上,颇为繁华,城市之中百姓安居乐业,宋朝时期,百姓的生活还算富足,虽然朝廷贪官遍布,皇帝昏晕,但因为经济的较好转型,百姓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赵谌在进入杭州之后,虽然境况紧急,但沿途美轮美奂的风光还是让赵谌十分倾心,杭州乃是古镇,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虽然已至深秋,但依然难掩杭州的美丽景色。

    赵谌早已换了一身白金相间的华丽锦衣,手持折扇,看上去器宇轩昂,冷月则换上了一套黑色劲装,冷月面色冷峻,五官俊美,加上身上有一股若有若无的神秘感,令人着迷,一路之上,冷月的回头率实在不低,相比之下赵谌明显差了一筹,冷月有些感慨道:“我都已经忘记有多久,没有在大街之上闲庭信步了。”

    赵谌微笑道:“难得闲来无事,不如陪我去寻间酒楼,尝尝这杭州美食如何?”

    冷月疑问道:“怎么?不急着去当你的杭州知州了?”

    赵谌微笑道:“冷月你觉得我这个杭州知州能做多久。”

    冷月寻思一番道:“说实话,原本以为新皇赵构,会想尽办法将你截杀,现在看来只是为了分化你的权力,刚刚传来消息,新皇赵构已经下令,为了褒奖秦凤军在抵御西夏进攻时的功绩,大力提拔秦凤军各路将领,王惜宸被提拔为秦凤军节度使,其余诸将也各有封赏,想必是赵构现在还不敢动你。”

    赵谌淡淡道:“并非赵构不敢动我,只是还没想好理由罢了,赵构生性犹豫不决,估计一直没有想好谁来斩杀我比较合适,赵构登基本来便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若是再加害太子,天下人会如何想,所以我估计,就算赵构知道了我身在杭州,三月之内我们定然没有危险,但一旦赵构想好了,那边是我等撤离之时。”

    就在赵谌和冷月说话之际,两人一抬头,不知不觉来到了有名的杭州西湖之边,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他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他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曾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可见西湖之美景。”

    既然来到西湖自然要尝尝闻名许久的西湖醋鱼,赵谌和冷月一同进入一家西湖之边,采光极好的酒楼之上,赵谌和冷月所坐的位置刚好可以将西湖的景色一览无余,赵谌忽然诗兴大发:“四周芦苇近绿水,湖烟茫茫留舒风。”

    忽然一声音接口道:“苏堤春晓出神州,此景只该天上有。”一男子出言相对道。

    赵谌看此人衣着普通,穿着一件半旧不新的长衫,刚刚上楼来,听闻赵谌的言语,忍不住接口道。

    赵谌起身相邀道:“这位朋友,可否赏光共聚一桌?”

    那男子犹豫了一下,还是抱拳道:“多谢。”

    男子刚刚落座,赵谌微笑着问道:“在下东凰,乃是做丝绸生意的行商,不知先生姓名。”

    男子疑问道:“难道北方的生意不太好做?失礼了,实不相瞒,在下是原杭州知州岳林,现在被罢官在家,一时难以割舍西湖美景,便在杭州暂住。”

    赵谌一愣,看样子是自己抢了此人的饭碗,不过赵谌也并不想当这个杭州知州,只是因为赵构下旨,必须遵从罢了,虽然如此,赵谌依然有几分歉意,对岳林道:“想必是那新知州抢了你的位置。”

    岳林摇头道:“其实不然,原本为官之时处处小心,官场黑暗,做贪官被百姓厌恶,做清官遭官员排挤,随波逐流更是十分危险,突然被革去官职之后,突然发现豁然开朗,不必在担忧是否会有厄运降临,何况听闻此次任命为杭州知州的乃是当朝仁王,乃是厚德,立下赫赫战功的皇太子,身居杭州知州,乃是杭州百姓之福,我有什么好埋怨的。”

    “一派胡言,赵谌此人乃是奸邪之徒,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章 危机

    ps: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赵谌虽然不是心胸狭窄之辈,但突然被人辱骂,也有几分不快,但更多的还是哭笑不得,循声看去,看向一个年近花甲的儒生,这个儒生倒是衣着光鲜,赵谌所坐之地并非此间酒楼不好的位置,但也价格不菲,想必这个儒生也是颇有资产。

    岳林的言语被此人打断,心中有气,愠言道:“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何况你诋毁当今仁王,是不是嫌命长了。”

    那儒生冷笑一声道:“仁王?乃是仁德之贤达,老朽觉现在的仁王,还不见得达到这个标准,何况老朽代表天下狮子之心,仁王虽贵,手握雄兵,难道还能堵天天悠悠之口?只有一群趋炎附势之徒,看不清形势在那里追捧仁王,可悲可叹。”

    “你!好,我倒是想听听你的高见。”岳林虽然怒极,但还是忍了下来。

    “本不想与你这糊涂虫多言,但老朽还是说上一番,你听好,赵谌乃是太子,久居塞外而不归,私自将边军私吞,虽然抗击外敌,但将周围西夏,吐蕃全部推到了敌对一面,再无缓和的可能,我大宋乃是礼仪之帮,如何能行这种蛮夷之事,而且太子成为了朝廷心腹大患,让皇上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秦凤军,而忽视了金人,而那金人,只要我大宋送些钱粮,给些散碎银两,他们自然会溃退,但被太子领军击溃之后,金人仇恨在心,所以才直取汴京,汴京告破太子有一定责任。”

    那儒生语速飞快,字正腔圆,不去说书实在可惜,一番言论只听得赵谌瞠目结舌。那儒生说得兴奋之处,端起桌上酒水,一碗酒水瞬间入肚,儒生看似不胜酒力,脸色微微泛红接着道:“汴京被围,身为大宋之太子,不前来救援汴京,而是偏居一偶,只图自保,让天下士子沉痛万分。太子手下之兵,军纪涣散,常常劫掠周边百姓,形同土匪,而在作战上却毫无是处,接连败北,太子身为天下士子之首,不顾道德礼法,先贤训诫。可不闻君子远庖厨的训诫,多次为女子熬羹做饭,实在让天下士子们寒心,太子生活糜烂。多次深入青楼之所,为一歌姬女子而痴迷,不可为天下之表率,太子秉性冷酷。身边之人多有怨愤,太子…”

    “住口!”赵谌拍案而起。

    “向你这种只能糟蹋粮食的废物,应该送上战场。让你看看那些舍生忘死的兵士,他们是如何勇敢,赵谌好也罢,坏也罢,是你一个儒生可以私下论断的吗?至于赵谌的生活,你有什么资格来干涉,你在这里夸夸其谈,不过是红口白牙的张合,却将别人说得一文不值,向你这种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的废物着实叫人不耻。”赵谌站起来怒斥道。

    虽然不知空气为何物,但那儒生还是被赵谌气得全身发抖,指着赵谌半天说不出话来,忽然双眼一翻,仰面跌了过去,见儒生倒地,几个食客纷纷上前想要帮忙,虽然前面一翻言论,他们有的赞同,有的反对,但并不影响他们救人,一个男子摸了摸儒生的脖颈之处,站起来叹气道:“已经没救了,让衙门处理此事吧。”

    “让开,让开”。很快一帮衙役从楼下走了上来,看到倒地的儒生,又扫视了周围众人,问道:“有人报官,说出了人命,来龙去脉谁能出来说说。”

    冷月上前道:“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儒生,猛然喝了一碗酒,然后死了。”

    那官差一愣,突然骂道:“你这竖子,敢戏弄本官差,我看你就是凶手,来人给我拿下。”

    冷月表情一冷,手上暗器已经蓄势待发,赵谌一把按住冷月的手道:“此人妄谈国事,死得活该,但死者为大,你带人将其葬了吧。”

    那官差再次一愣,今天倒是怪事多多,有人敢戏弄官差,现在这个倒好,直接上来命令起官差来,那官差都在怀疑,今天遇到的都是疯子,还是自己还在梦中,尚未睡醒,那官差冷声道:“你是何人,敢在这里指派本官差。”

    赵谌将一块金色令牌拿出,上面有仁王的印章,做工华贵,十分精细,其实赵谌一路走来,也苦于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扯假圣旨的事情自然不可能一直做,一路走来,赵谌秘密行进,倒也不需要证明身份的信物,但在快进入杭州之时,赵谌找到工匠,给予重金打造了这个身份令牌,之所以要给予工匠重金,因为工匠怀疑赵谌等人乃是谋反之人,不过在金钱的诱惑下,还是为赵谌打造了一面身份令牌。

    令牌一出,众人无不愕然,倒是那官差最先反应过来,立刻跪地道:“仁王千岁,下官听后调遣。”其余食客也齐齐拜倒,不敢多言。

    赵谌对跪在一边的岳林道:“一会吃完西湖醋鱼,若是先生不弃,还请先生一同前往杭州府,辅佐本王,不知你可愿意?”

    “仁王既然下令,岳林自当从命。”说完深深一拜。

    赵谌将岳林扶起,坐在桌椅之上,岳林推辞数次,但最后还是被赵谌拉上桌,赵谌对所有食客道:“各位继续,不必拘礼。”而那官差,则派人守在赵谌身边,自己则跑去催促烧菜,自己则亲自端菜倒水,至于那儒生的尸体,官差只是丢给小儿几两碎银,让其处置,虽然几两碎银明显不够,但店家掌柜只能自认倒霉。

    赵谌和冷月倒是随心而为,而岳林倒是十分拘谨,赵谌说了一会,有些索然无趣,一餐过后,赵谌在官差的开道下,朝着杭州府而去,沿途百姓也很快知道了这是仁王到此,外界对赵谌的评论褒贬不一,百姓有些好奇,有些期待的看着赵谌,赵谌策马而行,看着繁华的杭州府,未来赵构建立国都之地,赵谌看着南京应天府的方向,心中喃喃道:“想要用什么手段,尽管放马过来便是。”

    赵谌到达杭州府的消息,让在南京应天府的朝野震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大臣之间,皆在讨论此事,因为大量的官员被金兵虏走,朝廷新建,朝中顽固的保守派少了很多,虽然依然有黄潜善等奸臣当道,但赵构依然任用了一批又真才实干的官员,而且启用了李纲为宰相,赵构心中十分惊恐,赵谌乃是太子,本来应该由赵谌即位,但现在开弓没有回头箭,赵构自然不会退位,尝过皇权的赵构,如同瘾君子一般,再也无法放弃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李纲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为赵谌捏了一把汗,自从归附赵谌以来,李纲便从未完全掌握过赵谌的行踪,此次赵谌突然出现在杭州府,也完全出乎李纲的预料,李纲也十分清楚,康王赵构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康王了,一切可能威胁到他皇权的敌人,只有抹杀,不可能放过一个,而现在赵谌对于康王赵构来说,如同如鲠在喉,怎么可能放过,现在只能尽力阻止赵构派兵前去清剿赵谌了。

    黄潜善看出赵构的疑虑,上前一步道:“臣得到消息,赵谌早已领兵返回秦凤城,想必这到达杭州府之人,定然是假的,以在下之见,皇上应该立刻派禁军前去捉拿,不然此人闹出什么事端,远在秦凤城的仁王定然会不悦的。”

    坐在龙椅上的赵构眼睛一亮,心中暗赞黄潜善的聪明,派禁军前去,到时候管他是不是真的赵谌,都说是假的,先行处死,等赵谌身死,木已成舟之下,相信再无人能威胁他的皇位。(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章 动向(第二更)

    南京应天府皇城之中,赵构坐在龙椅之上,刚才黄潜善一番言辞,正好说到赵构心里,赵构道:“朕也觉得这个到达杭州府的仁王,定是假冒的,来人,速令禁军将领前去剿灭,不知谁可为帅?”

    黄潜善刚要进言,被李纲直接挡在身后,李纲进言道:“皇上不可如此武断,若是此人乃是真的仁王,皇上又下令清剿,定然会让天下百姓寒心,还请皇上三思。”

    赵构有些不悦,淡淡道:“若是真是仁王本人,朕亲自前往道歉,李丞相可满意?”赵构已经下定决心将赵谌处决,一劳永逸之后,安心做自己的皇帝。

    李纲自然对赵构的想法心知肚明,劝谏道:“赵谌手下近而是万雄兵,虎视关中,若是朝廷对仁王不利,定然会引发兵变,到时候,西有西夏,吐蕃和秦凤军,北有金人,我华夏百姓定然又要再次经受战火的洗礼,还是请皇上先派使者,探明情况,再行决断。”

    听闻李纲的劝谏,赵构心中也有些犹豫,若是西大门洞开,西,北夹击之下,的确很难应对,就在赵构有些动摇的时候,黄潜善急忙抢站在李纲前面道:“皇上不可啊,若是让假扮仁王的宵小之辈走脱,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啊,仁王说不定会以为是皇上故意置之不理,怀恨在心,而领军攻伐朝廷,到时候为时已晚了。”

    赵构一惊,黄潜善说得很明白,言下之意,若是赵谌逃离,再次领军而来时,朝廷能不能抵挡兵强马壮的赵谌,就不好说了,唯有先下手为强才是上策。

    赵构双眼一冷。问道:“何人可为帅?”

    黄潜善急忙道:“大将韩世忠可领军出征。”

    赵构面色顿时露出喜悦的表情,兴奋的道:“朕怎么忘记了韩将军,快快宣上殿来。”

    李纲叹了一口气,站在一边默不作声,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赵谌,让其速速离开。

    很快,韩世忠便应诏上殿,其实黄潜善早已将韩世忠找来,在宫外候着,宋朝武官没什么地位。何况黄潜善位高权重,韩世忠自然不会去得罪,果然很快皇上便传旨让韩世忠上殿。

    韩世忠,字良臣,南宋朝名将,是历史著名的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韩世忠出身贫寒,十八岁便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身先士卒,从一个兵卒,一直凭借战功成为大将。其人胸怀韬略,深通兵法,在抗击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韩世忠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拜为太师,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韩世忠上前跪地道:“末将韩世忠,参见皇上。”

    “ 韩将军请起,朝廷为难之间,唯有韩将军才能解朕心中之忧愁,韩将军可愿受命?”

    “为皇上分忧,自然是末将的荣幸,只是不知向何处进军,金人一惊北撤,汴京有宗泽帅驻守,可谓是固若金汤,而舒州之反贼,有岳飞领军前去剿灭,末将实在想不出,该向哪里进军,还请皇上明示。”韩世忠应道。

    “韩将军可知道仁王到达了杭州之事。”

    “末将有所耳闻。”

    赵构忽然厉声道:“而上任之人并非仁王本人,而是居心叵测之徒欲控制杭州府,而真正的仁王早已回到了秦凤城,杭州府有驻军一万五千人,若是被此人调动,后果不堪设想,朕调拨给你两万大军,定要提着此人的脑袋前来,不得有违,韩将军可清楚。”

    韩世忠有些错愕,皇上居然不分青红皂白便要下令清剿,似乎十分急切,虽然韩世忠心中十分疑惑,但既然圣旨已下,自然只能奉命行事,跪地道:“末将定然不辜负皇上重托。”

    赵构忽然嘱托道:“此人定然会声称自己乃是仁王,不管其如何巧舌如簧,定要取其脑袋。”

    “是,末将明白。”韩世忠接了圣旨,也不耽误,准备退朝之后前去点兵,准备出发。

    赵构心满意足,和黄潜善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赵构之所以让韩世忠前往,是因为知道韩世忠此人虽然十分强悍,但却对朝廷极为忠诚,圣旨一到,就算知道是赵谌本人,韩世忠也定然会上前捉拿,只要拿下赵谌,是生是死还不是他赵构说了算。

    李纲忽然出言道:“韩将军请留步。”

    韩世忠虎头一看,抱拳道:“原来是李丞相,不知有何事?”

    李纲面带忧色,出言道:“韩将军可否称病几日,或是沿途让前进速度慢下来?”

    韩世忠一愣,疑问道:“丞相何意,难道!”

    李纲道:“韩将军猜测的没错,我已知晓到达杭州府的乃是仁王本人,皇上为保住皇位,欲斩仁王永绝后患,还请韩将军看在大宋国运的份上,听老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