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贼平天下-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就点破事情,让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苦禅见黄枯发问,心中大喜。

    他暗暗想到,若是黄枯一席话。将两人气走,那就最好不过了。

    到时候。他出面留下王旭和张猛,让两人去他的住处做客。这样以来,他就能仔细的推敲两人的面相。苦禅坐在坐席上,神情古井不bo,心中却一阵窃喜,暗叹黄小丑是好人。知道他想什么,就说什么。

    子鱼和黄公德相视一眼,脸上lu出一丝苦笑。他们尚且不知道王旭被朝廷派人刺杀之事,故而不明白王旭为何穿着粗布麻衣。

    王旭闻言,朝黄枯笑了笑。缓缓说道:“黄公子有所不知,事情并非如此。”

    黄枯接着问道:“请文王释疑。”

    王旭解释道:“我带着si卫乘坐马车从南都城出发,半路上遇到百余死士截杀,颇为狼狈,幸得康安率领骑兵救援,才得以保全性命。由于身上的衣服沾满血迹,又破损许多,若这样上山拜见黄先生和子鱼先生,显得太失礼。故此,旭便在山脚下寻了一处人家,换上一套干净的衣衫,然后上山拜见两位先生,至于身上的衣服不合身,也是无奈之举。”

    黄枯闻言,脸上lu出一抹歉意。

    但是,他却没有向王旭道歉,而是继续坐在原地,闭口不言。

    黄公德见黄枯一动不动,并没有后退,暗叹黄枯太好强,性子不好。他想了想,问道:“文王,你遇到死士刺杀,可曾查明情况?”

    王旭摇头说道:“未曾查明情况。”

    张猛眉头微微皱起,他是知道情况的,明白刺杀王旭的人是高权和胡灵派遣的,却不明白王旭为什么矢口否认。黄公德见张猛yu言又止,说道:“文王,你的话恐怕不属实吧,你看你si卫脸上的表情分明是在说查明了情况,为何说不知?”

    王旭依旧摇摇头,说道:“黄先生,的确是未知。”

    战刀上刻有高、胡两字之事,王旭并不打算将事情扩大。故此,王旭没有打算告诉黄公德。前些天之所以让福康安将战刀带回给高权,只是王旭的一计,一是他要看看高权是否会迁怒福康安,二嘛,则是现在金山戈壁滩正在挖硝石,王旭想让高权等人分散精力,别总是盯着硝石,如果露出马脚就不好了。

    张猛见王旭还是坚持,便知道王旭自有打算,静坐在王旭身后,没有举动。

    黄公德心思通透,一听王旭的话,便明白王旭的意思。既然王旭不想言明,他也没有多管闲事干预王旭决断的想法。

    黄公德撇开话题,又谈了些其他的事情。

    如此,双方交谈得倒也非常热络。

    “咚!咚!”

    这时候,大厅外突然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黄公德听见后,脸上顿时lu出一抹喜sè,放眼望去,只见大厅外先后走来四个青年。

    为首一人,年龄约莫二十四五岁,长相英武,头戴一方璞巾,身穿枣sè长袍,面颊瘦削,双眉如剑,双目炯炯有神,却又有着一股儒雅之气。他腰间悬挂着一柄长剑,大步走进来,给人一种沉稳如山的感觉。

    王旭见青年走进来,眼睛一亮。

    眼前的青年他曾经见过,当日胡灵设宴的时候,青年就曾经在宴席上,不过坐在末尾,并没有凸显出来。王旭也是匆匆一见。此时只是有点影响而已。

    黄公德伸手指向青年,介绍道:“文王,此人名叫徐阳浩,xiong有万千韬略,囊括宇宙之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旭闻言,心中暗暗惊讶,没想到这人竟是林阳浩,燕山大贤之中,除了那黄枯以外,就是此人了。

    他盯着林阳浩,眼中lu出灼灼精光,这可是拐带人才的大好机会。(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臣则君

    若是能够将林阳浩收为己用,那王旭的整体实力又将上升一大截。这可都是军事大才,王旭现在缺的就是这种人。

    王旭拱手朝林阳浩拜道:“林先生有礼了!”

    对于林阳浩,王旭可谓是放低姿态,以‘先生’称呼。这个时代,先生一词,字面的意思是指父辈兄长,年龄稍长的人。但是也用于对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王旭以先生称呼林阳浩,无疑是将林阳浩认定为有学问的人。再则,以王旭如今文王之尊,这礼数足够了。

    林阳浩拱手回了一礼,然后在大厅中坐下。

    紧随林阳浩,又有一名青年走了进来。

    这青年面白无须,cun红齿白,黑发如墨,身穿一袭黑袍,神sè严肃,行走间显得有些拘谨。他走进来后,黄公德立刻介绍道:“文王,此人名叫石韬,他性情拘谨,做事中规中矩,是郡守、丞相之才,不过他若入朝为官,担任御史大夫最佳。”

    王旭听得黄公德评价,心中顿时ting直身体。

    能得如此评价,是了不得的人才呀。王旭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ting直身体,拱手道:“石先生有礼了。”

    石韬拱手道:“见过文王。”

    说完后,石韬才一板一眼的走到坐席上坐下,紧挨着林阳浩。

    石韬和林阳浩,本就是同乡,都是南郡人,两人关系极好,一起来到燕山住在黄公德和子鱼门下学习。虽然两人都没有拜师学艺,和黄公德之间是以友人称呼,但事实上两人和黄公德之间,又有着师徒之谊。

    在石韬之后。又走进来一名清癯瘦高的青年。

    这名青年身穿白sè儒袍,长相清奇,颇有古风。不等黄公德介绍,青年朝黄公德和子鱼拜道:“学生拜见黄先生、子鱼先生。”

    旋即,他又朝王旭揖了一礼,说道:“景辽孟建。拜见文王。”

    王旭惊喜道:“孟先生是古西郡景辽县人?”

    孟建点头回答道:“正是!”

    王旭哈哈笑道:“孟先生有所不知,旭也是景辽县人,没想到和孟先生竟是同乡。”王旭脸上带着浓浓的惊喜,有了这一层身份,招揽孟建的时候,便有了一层台阶,能更顺利的招揽到孟建。

    黄公德笑道:“文王,你可是有一个好同乡啊,孟建才华出众。足以胜任郡守之才。”

    孟建一撩衣袍,坐在坐席上。

    最后一名青年身穿皂布袍,衣袂飘飘,颌下有着三缕短须,生得是剑眉朗目,丰姿俊爽,容貌轩昂。他头上戴着一方逍遥巾,透出一股飘飘yu仙的感觉。好似是山中隐士,从尘世中来。往山中去。

    黄公德指向青年,介绍道:“文王,此乃李钧。他和林阳浩、石韬、孟建一样,都是xiong有万千韬略,有郡守之才,可以牧守一方。端的是良材啊。”

    王旭又拱手道:“旭拜见李先生!”

    李钧点后颔首,回了一声,便回到坐席上坐下。

    王旭目光扫过四个人,又看了眼一脸笑意的黄公德和子鱼,心中有些疑uo。黄公德如此郑重的介绍。是想要他们出仕西都么?若真是如此,王旭可就要满载而归,将胡灵的底子掏空了。想到这里,王旭眼中便闪过一丝灼热。

    这么多贤才,都成为他彀中之物,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黄公德坐在上方,目光掠过几个人,笑说道:“今日文王来燕山,是我燕山之幸。将你们几个人找来,是给你们介绍文王,有道是以文会友,文王才思敏捷,xiong有韬略,你们能够和文王交谈一番,可谓是一大幸事,要好生把握。”

    这番话,其实就是让王旭和林阳浩几人交流一番。潜意思里面,黄公德就是在向林阳浩等人推荐王旭,让他们试探王旭,看是否符合出仕的条件。

    但是,王旭能否经得住几人的考验,还得看王旭自己的能耐了。

    林阳浩、石韬、孟建、李钧,性格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林阳浩儒雅有侠气,多了一丝英武之气;石韬拘谨守规矩,少了一丝灵活多变;孟建清奇而多智,有古之贤人之气;李钧淡泊而自傲,为山中隐士。四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却又互为好友,惺惺相惜。

    然而,每个人心中又有一把尺子,衡量自己的底线,决定着未来的出路。

    黄公德一番话,几人已经明白过来。

    是否出仕,全在个人意愿,机会摆在眼前,黄公德和子鱼已经做了该做的事情。事到如今,黄公德和子鱼已经把路铺好,剩下的是林阳浩等人的事情,是否愿意走出山林,入仕为官,全凭个人决断。

    由此也可以看出,黄公德虽然不喜王旭,但是不得不承认,王旭是一个明君,也正因为此,他才将这四人介绍给王旭,他也是希望燕山俊杰能辅助明君,一生所学能有的放矢占。

    黄公德恩怨分明!王旭打压世家是一回事,但是王旭对百姓好,他佩心生敬佩。

    王旭面带微笑,静坐在坐席上,等待着几个人轮番上阵。面对林阳浩、石韬、孟建和李钧,王旭就像是一个前去面试的人,等候着几个人的轮番轰炸和考察。

    主君求仙的情况,在乱世当中最为普遍。

    乱世出英才,出雄才,文武之人,纷纷登场。天下纷乱,便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君择臣,臣亦择君,有才的人都待价而沽,想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人,林阳浩等人便是如此。不过黄公德对王旭青睐,给了林阳浩几人出仕的机会,同时也是给了王旭招揽贤才的机会。

    这件事,本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子鱼看向林阳浩,微不可查的点点头。

    见此,林阳浩深吸口气,瘦削的面颊上lu出严肃的神情。

    他也是知道王旭的事迹,能免除百姓所有的赋税,着实令人惊异,林阳浩调整好心中思绪,拱手问道:“文王,阳浩曾经去过西都,对文王的育民之道深为佩服。”

    林阳浩先是夸奖一番,然后话锋一转,直接说道:“阳浩虽然钦佩文王的人善之举,但是心中却有些许疑问,请文王不吝赐教。”

    王旭摆手道:“请!”

    这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王旭知道这是招揽林阳浩的唯一机会,若是这次和林阳浩擦肩而过,肯定再也无法招揽林阳浩。因为事情已经摆明,而且是在黄公德和子鱼在场的情况下,王旭若无法拿出一点本事出来,不仅不能折服眼前的几位,还会显得黄公德和子鱼有眼无珠,看错了人。(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刁难

    林阳浩站起身,缓缓说道:“文王免除了天下百姓的赋税,实乃难得的明君,纵观历代君主、郡王,也是不及;不过阳浩观西都之地,地狭民贫,粮饷难支,自保且难,难有作为;若想成就大业,难矣!”

    林阳浩说的意思很明确,无疑是说王旭太冲动了,如此做派是笼络了天下人心,但是同时也将自己陷入了困境。

    说的好听点,王旭这是体恤民情,说的难听点,王旭就是意气用事,没有量力而行,长此以往,西都将入不敷支。

    林阳浩说的很好,一句话就道破了西都眼下的处境。

    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人是傻子,都是才学过人,xiong中有韬略之辈。林阳浩话语中的意思,都明白。无疑是想听听王旭有何治国之策。

    王旭拱手回了一礼,并没有回答林阳浩问出的问题,反而直接问道:“林先生,您熟读诗书,可听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

    话说到这里,王旭便没有继续往下说。

    林阳浩闻言,微微一笑,没有继续发问。

    他脑袋一偏,朝石韬微微点点头,示意石韬说话。见此,石韬心中升起一丝疑uo,刚刚林阳浩的问题非常简单,换做是略通谋略的人,都能够回答出来。林阳浩问了一个如此简单的问题,就不继续询问,让石韬惊愕不已,这厮太敷衍了事。

    然而,石韬却不知道林阳浩此刻心中所想,他早就想着出山入士,王旭一心为民,这正是林阳浩期待的明君。所以,他不会故意为难王旭。只是稍微问一问即可。他对王旭颇有兴趣。如今王旭礼贤下士,寻访人才,他便借坡下驴,虚晃了一枪。

    石韬不明所以,却将自己的思绪理清楚,问道:“敢问文王。若亲族犯事,当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很宽泛,也很简单,因为涉及西都律法的问题。石韬一双眸光闪烁着道道精芒,仔细的盯着王旭,期待王旭的答复。

    王旭说道:“天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何况是百姓亲族,一旦出现亲族犯事。影响百姓安定,按刑律处罚。”

    石韬点点头,便没有继续发问。

    接下来,则是孟建。

    孟建此刻也明白了林阳浩和石滔的意思,这是故意放水啊,放的太明显了。

    他并不是第一位,排在第三位说话,早已考虑好问什么问题。轮到他上场的时候。孟建拱手问道:“建早就听闻文王文武皆被,才思敏捷。曾经在西都所作之诗赋,建此刻还铭记于心。有道是诗明志,就请文王以‘天下兴亡’为题,赋诗一首,可否?”

    刹那间,客厅中的目光都聚集在孟建身上。

    好狠!

    不管是黄公德、子鱼。还是林阳浩等人,都lu出哑然的神情。他们知道王旭文武双全,可即使如此,却不一定表明王旭就能够赋诗。再者,诗赋一道讲究天赋和才华。并不只是熟读书籍,就能够赋诗的。

    众人的目光先落在孟建身上,再转移到王旭身上。

    王旭瞥了眼孟建,心中暗自诽腹道:话说孟建还是景辽人,这哪是同乡应该问的问题?按照孟建的说法,不仅要能够赋诗,还要能和‘天下兴亡’沾边才行。否则,纵然王旭拿出李白、杜甫写出的传世篇章,也无法让孟建满意。

    问题刁钻,非常困难。

    最重要的是,王旭没有足够的时间考虑。

    王旭虽然熟读兵法,却没有时间去考虑怎么做诗?怎么做诗?王旭看着众人的目光,知道决不能在这里怂了,否则挖刘表墙脚的事情很可能要泡汤。

    他站在大厅中央,背负着双手,缓缓走路。

    一步!

    两步!

    ……

    一连走到第五步,依旧没有找出符合‘天下兴亡’的诗。幸好王旭每走出一步,都要沉吟一下,思虑一番,再迈出第二步。否则按照往常的速度,早已经迈出十步有余了。他微微低着头,不停地搜索关于天下兴亡的诗。

    此时,大厅中,寂静的落下一根针都能够听见。

    “呼!呼!”

    大厅中,淡淡的呼吸声响起,传入耳中,格外的清晰。

    黄枯睁大了眼睛,好奇的望着王旭。他听说过王旭的名声,知道王旭的事迹。现在亲眼见王旭赋诗,心中有些ji动,但也为王旭担忧。林阳浩、黄公德、子鱼等人也都是面sè忧虑,唯独孟建老神自在,坐在坐席上静候王旭佳音。

    “有了!”

    突然,王旭嘴角勾起,脸上流lu出一抹笑容。他的声音不大,却在客厅中回dàng,让所有人都听见他说的话。

    孟建拱手道:“请文王颂来一听!”

    王旭深吸口气,缓缓走到大厅门口,望着岘山巍峨的山峰,以及俯瞰着环绕在山脚下的汉水,吟道:“峰峦如聚,bo涛如怒,山河表里南都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洪周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孟建听后,仔细咀嚼一番,脸上lu出惊愕的神情。

    不仅是孟建,坐在大厅中的其他人,都lu出震惊的神情。

    一句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尽了千古百姓的真实处境。虽然王旭赋‘诗’很另类,不是时下流行的诗体,甚至可以说是不符合。然而,大厅中的几人都没有追问这个问题,而是考虑着王旭赋‘诗’中的含义,仔细的思考着。

    “啪!啪!啪!”

    黄公德抚掌称赞,说道:“好,好,好一句‘百姓苦’!”

    孟建更是长身揖了一礼,拜道:“文王大才,建心服口服。”

    此时,已经有林阳浩、石韬、孟建问话,三人都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也只有孟建刚刚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却被王旭一席话吸引住。

    李钧看了眼王旭,脸上lu出复杂的神情,沉默良久,最终说道:“文王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是难得一见的明主,钧亦是心中佩服,然钧早已寄情山水,不问世事,此生惟愿隐居山林,请文王见谅。”

    王旭闻言,顿时傻眼了。

    刚刚装逼正舒服,还没兴奋完,一盆冷水立刻就泼下来。王旭心中叹息,快速恢复过来,心中刚刚翘起的一点小辫子,消失得干干净净。他望着李钧,见李钧神sè坚毅,说得斩钉截铁,叹口气道:“人各有志,旭也无法勉强。若李先生愿意入西都,王旭扫榻以待。”

    李钧拱手道:“拜谢文王!”

    溜掉了一条大鱼,王旭心中有些不愉快。

    但是,想到还有三条大鱼已经入彀,王旭心中便非常的高兴。他目光扫了扫,最后停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