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贼平天下-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之前蔡文卓宁愿招募二十万新兵,也不用这十万精锐的原因。

    “这个,文王的意思,本相明白。不过。。。段时间内,我实在无法凑齐十万大军啊,这样行不,我们北郡出五万?”

    杜厄微笑道:“文卓兄,据我所知。这王城内就有十万精锐,何以不用啊?”

    “这。。。。”蔡文卓很为难。

    思索片刻,杜厄道:“文卓兄,你看这样行不,距离我西都大军正式投入宝安郡战场的时间,最少也有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新募兵马啊,募得多少算多少,不够的就用精锐士兵补上,反正筹够十万人,这对你们地广人多的北郡来说,不算什么吧?”

    也只有这样了,蔡文卓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好吧,杜兄请说第三条要求。”

    杜厄面露微笑,轻铭了一口香茶:“这第三条嘛,还用我说吗,以文卓兄的聪明才智,早就应该猜到了吧。”

    蔡文卓的嘴角微微抽搐,这第三条要求,肯定就是白银或者是粮食了,而根据前段时间王旭刚得到两亿多白银来判断,这一次,王旭肯定不会要白银,而是需要粮食!

    北郡的粮食倒是不少,蔡文卓这几年实行屯田制,存了很多,但是他本想着宝安郡战事结束之后,用来扩展大军的,现在看来,要先应付王旭了。

    蔡文卓缓缓伸出了一根手指头,说道:“这个数怎么样?”

    “文卓兄,你不觉得十万旦粮草有点少吗?我们此次可是出动了二十万大军啊。”杜厄道:“我们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那文王要多少?”蔡文卓试言问道。

    杜厄暗自窃喜,王旭并没有说粮草之事,而看现在的情势,似乎能要到很大一笔粮草费用,看来这一次能立大功了,哈哈。

    清了清嗓子,杜厄正色道:“这样吧,一口价,二十万旦军粮,如何?”

    其实杜厄这个数字兵部算多,王旭出兵二十万直接支援宝安郡战场,而且攻下宝安郡后还不要一城一县,二十万粮草确实不多。

    “成交!”

    想了想,蔡文卓面色发苦的答应了下来。

    二十万旦军粮,对于北郡来说,还承担的起,再说了,如果不这样,还像现在这样攻打宝安郡,时间一长,所需要的粮食,说不定还不止二十万呢。

    “文卓兄真是爽快,好,那我这就回去禀报文王,之后,调集大军东进,两月后,对宝安郡发起总攻!”

    蔡文卓点了点头,之后起身,将杜厄送出了北都。

    。。。。。。。。。。

    数日后,西都。

    永和宫,王旭正在和王祯几个儿女玩耍,杜厄前来复命。

    王旭摆了摆手,让杜厄过来。

    “主公,大喜啊。”杜厄哈哈笑着跑了过来。

    王旭怀里抱着王曦,看向杜厄道:“什么喜事啊?你的事情办妥了?”

    杜厄道:“回禀主公,事情不但办妥了,而且蔡文卓还答应了我们三条要求。”

    杜厄如此一说,他也来了兴趣,说道:“哦,你说来听听。”

    杜厄道:“第一,出兵十万,协助攻打宝安郡。”

    王旭点了点头,这是他吩咐过的条件,这有这样,攻打宝安郡的实力才会无限大。这也是韩书画踢出的计策。

    “第二,蔡文卓答应,此次我军东进的粮草、军费,全由他们承担。”

    这条一说完,王旭喜形于色,虽然他现在不缺粮食,但是二十万大军出征,所需要的也不少,如果由北郡出,那更好,那西都就可以节省很多的军粮,留待日后扩军之用。

    “那第三条呢?”王旭道。

    杜厄笑了笑:“敢问主公,这第三条,主公想要什么?”

    王旭哈哈一笑:“如果非要给嘛,那就给我来个二十万粮草。”

    “主公真是英明睿智,蔡文卓正是答应,给我们二十万旦粮草!”杜厄激动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一章 都察院

    “真的?”

    王旭先是一惊,随即大笑了起来,这还真是意外之喜啊,他本来只是随便一说,没想到蔡文卓还真舍得给,二十万啊,连眉头都不眨一下,北郡真有钱。

    看到杜厄郑重的点了点头,王旭笑道:“好,杜先生此次可谓是立了大功啊,你说吧,想要什么?”

    “这是卑职的本份,卑职不需要任何赏赐。”杜厄拱了拱手,微笑道。

    王旭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杜厄谦虚,文人嘛,脸皮都薄,不好意思说,但是这并不是人家不想要,尤其是像杜厄这样的文渊阁大学士,有能力,但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他的才能不会地域留部官员,同是大学士,可是别人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地位了,而他呢,还在文渊阁刘勇,确实不合适。

    王旭想了想,道:“杜先生请放心,等这一战打完之后,本王给你一个能媲美留部官员的官。。。不,应该是比留部官员的官位更大,能让西都的官员一看到你就胆寒。”

    王旭一说完,杜厄心里猛然一惊,能让留部官员都胆寒的官,那是什么官啊?听起来,似乎很牛啊。

    “主公疏忽可以小小的头颅一下?”赖不住心中的好奇,杜厄小声道。

    王旭摆了摆手,说道:“好吧,给你说说也无妨,其实这个部门我早就想成立了,只是近日来西都诸事繁多,才耽搁了,等我们攻下了都督,即成立这个部门。”

    王旭道:“这个不猛的名字就叫‘督察院’,他的任务是。监察天下所有的官员,凡是有贪赃枉法的、作恶多端的,欺压百姓的,你们督察院都有全力和义务进行盘查,并且逮捕交由刑部、顺天府处置。”

    “而你,就是督察院的最高长官。身份和六部尚书一样,也归军机处掌管。”

    王旭一说完,杜厄兴奋异常,照王旭这样说来,这个位置,确实能让天下的官员胆寒,而且,不论大小官,尤其是那种贪官。

    这事情一听就很有意思。

    “多谢主公。卑职一定尽心尽力!”

    王旭微笑道:“好,你先下去吧。”

    杜厄高兴的离去,没想到升官这么容易。

    。。。。。。。。。。。

    “父王,我要下去玩。”

    小王曦在王旭怀里动了动,说道。

    王旭呵呵一笑:“好,小王曦自己去玩吧。”说着,它将王曦放到了地上。

    王曦已经五岁多了,完全是个小调皮。小捣蛋,一下王旭的怀抱。立即跑到一个羽林军的面前去抢那羽林军手上的长枪,不过那羽林军威武不凡,离奇颇大,他站在那一动不动,小王曦拉都拉不动。

    王旭看了一会,哈哈笑着走出永和宫。

    “是该给孩子们找个老师了。否则这样下去还了得。”

    。。。。。。。。

    早在五天前,王旭已经调兵的命令下达到河西郡,以及前线孙钰都接到了增援宝安郡的命令,所以,出兵之事。不用他管,像这些军事上的调动,一切有兵部和军机处呢。

    在西都势力里,除了王旭以外,贾恢和黄权都有全力调动兵马,不过不同的是,他们权限不同。

    就比如黄权,他只能调动每个县城的县兵,以及西都内的顺天府兵马;当然,其他兵力也能调动,不过不能直接调兵,而是要提交军机处,由贾恢裁定,只有同时盖上了兵部和军机处的大印,这调兵命令才能成立。

    而军机处,可以调动任何兵马,不过涉及县兵、驻防军的调动,则要兵部的印玺,所以,只有兵部和军机处相结合,才能调动天下所有的兵马。

    如果是王旭,就百无禁忌了,想什么时候调兵,就什么时候调兵,而且,不但是他本人,就连亲笔写的旨意,只需短短的几个字,就能调动任何兵力,或者是那把王剑,那柄剑就如同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尚方宝剑,能生杀大权,见剑如见王旭,权力很大,现在这柄剑就掌握在张猛手中,由张猛掌管。

    军事上的事,不用王旭太过操心,他来到了文渊阁,准备解决自己儿女的教育问题,给儿女请个老师。

    。。。。。。。。

    文渊阁内。

    韩书画正带着上百个文渊阁行走在那忙着,他们就像是在考试一样,桌上摆着一份竹简,而他们手上拿着一本空白的书本,在那抄着。

    这就是王旭说的,将竹简文字,全部写到纸上,变成现代的书本,其实王旭是想发明印刷技术的,可是他琢磨了半天,也无法琢磨透,最后只能放弃。

    “主公,您怎么来了。”

    “怎么,不欢迎我啊?”王旭微笑道。

    韩书画呵呵道:“哪里哪里,主公请上座。”

    “不用了,我随便看看。”王旭摆了摆手,来到屋内看着那些正在工作的文渊阁行走。

    韩书画点了点头,也不在理睬王旭,他继续指挥着手下的人,在那忙着。

    王旭随意的在屋内奏折,不得不承认,那些文渊阁行走,写字写的很好看,成为书法大家也不为过,这些人,恐怕是韩书画在文渊阁内找的写的最好的了。

    “书画,你跟我来一下。”看了一会,王旭突道。

    。。。。。。。。

    不多时,两人来到了一间雅静的房中。

    “书画,文渊阁的事忙的怎么样了?”王旭面带笑容道。

    韩书画道:“主公请放心,卑职已经将有关竹简都郑立出来了,现在正在着手写,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有所成效。”

    王旭点了点头:“我今天来这里,是有一事需要你帮忙。”

    “你在文渊阁当了这么久的主事,肯定对文渊阁的情况比较了解了,你觉得除了你以外,谁的知识最渊博,最适合当老师?”

    王旭一说完,韩书画便明白了起来,他是何人啊,一点即通,这肯定是王旭在替几个孩子找老师。

    “主公,此事事关重大,关乎我西都的未来,卑职觉得,应该慎重慎重更慎重!”

    王旭点点头,韩书画说的不错,他有四个孩子,除了王曦以外,剩下的三个都是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西都之主,教育问题,很重要!

    韩书画想了想,突道:“主公,卑职到有一个人选。”

    “说来听听。”

    韩书画道:“林阳浩!他本来是以前孙钰军中的军师,后来孙钰东进,他就留在河西郡协助郡守治理河西郡,将他调来西都,肯定能教好各位世子。”(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 大会战即将开始

    “林阳浩?嗯,倒是个很好的老师。”

    王旭深吸了一口气:“自他来我西都效力,好像有点被忽略了,好吧,就是他了,我现在就去传令。”

    说完,王旭大步走出文渊阁。

    。。。。。。。。。。。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便是两月之后。

    在这两月里,天下间又发生了很多的大事,首先是在吴郡战场,高权收罗了很多药店的硝石,制作了上百个秘密武器。

    加上之前的百余台投石机,还有五十万精锐,他一路东进,可谓是一路碾压,将余渊所部打的节节败退。

    余渊在吴郡战场,原本有二十万兵力,加上地方武装,顶多三十万人,可是这一年来,他消耗了十几万兵力。

    而如今,他手上只有二十万人不到,要面对胡灵五十万精锐,他实在是无能为力,而且,胡灵手上有秘密武器,所有的城墙门,全被炸开。

    守也守不住,打也打不过,无奈之下,他带着十几万残兵败将一退再退,直到现在,彻底的退出了吴郡的地界,进入东郡防守,而在东郡,有朝廷的五十万精锐驻防,加上余渊的兵马,才堪堪止住胡灵的进攻锋芒。

    高权率兵攻占了吴郡,立即建好就收,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无菌后,所有精锐回到南都,他们此次的目标已经达到了,战事即告平息。

    本来高权是想像王旭一样,施行仁政的,可是他实在无法办到,因为南都已经开始缺粮食了,随即,高权下令。在吴郡地界上,大肆征粮,百姓们苦不堪言。

    名为征粮,实际上就是抢!

    和土匪没什么区别,高权也是没有办法,要养活几十万大军。不这样怎么行呢,他攻打吴郡的目的就是弄粮食,这是最终的目标。

    不过高权决定,从现在开始,要休战!

    要整顿内政,大量屯田,发展军事力量,他现在已经雄踞三郡之地了,人口上千万。如果发展的好,养个一百万精锐不成问题,到时再加上秘密武器,正可谓是天下无敌,连西都军都不用怕了。

    而在吴郡发生这些事情的同时,在宝安郡战场,也发生了大事。

    西都李智、兰关之外的孙钰、以及河西郡雷言,共计大军十八万。悍然东进,已经到达了前线。而赵龙;得到王旭的调兵命令之后,他不敢迟疑,当天带领三万精锐水军顺江而下,经过两个月的航行,到达了宝安郡与东郡之间,也就是那所谓的长江防线。

    这一天。战事正式打响。

    宝安郡陆地战场上,各路兵力到达汇集,共有七十五!分扎了七座大营,和对面的朝廷大军遥遥相对。

    在北军的主营内,所有的将军召开了最高层会议。军师由蔡文卓亲自担任,他这一次也是下血本了,他又给前线增添了十万兵马,而且还都是精锐!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蔡文卓对宝安郡是志在必得!

    会议人员多达一百多,雷言、孙钰、以及许许多多的北军将领,都参加了会议,而参加会议的,最少也是将军一级,连偏将都没有参加会议的资格。

    会议进行了三个时辰,最后有蔡文卓拟定了进军方略。

    其实方略很简单,就是猛攻猛打!

    先用四十万兵力猛攻朝廷左右营寨,等那两座营寨的敌人承受不住了,中军大营自然会前去增援,只要一增援,那到时北军所有的兵力都压上,全部攻击中军,只要中军一破,那就大功告成了!

    为了激励所有的将士,蔡文卓制定了很多的**制度,凡是杀敌有功的将领,都会得到相迎的奖励。

    。。。。。。。。。

    这里的动静,身处帝都的杨明岳早就知道了,他这几天都在担心,已经多次劝谏皇帝迁都,可是,没有被恩准。

    杨明岳手下有暗影,早在两月前,王旭的这个计划一拟定之时,他就知道了。

    和韩书画说的一样,杨明岳胆小如鼠,一力主张迁都。

    金殿。

    皇帝高坐主位,所有大臣跪下行礼。

    “陛下,宝安郡的贼军猖獗,我们确实应该暂避锋芒啊,这帝都城,不能再住了,还是前往东郡吧,我们有长江防线在,不惧贼军,能更好的防御。”

    杨明岳一说完,皇帝又是一阵唉声叹气,其实他知道,杨明岳说的不错,可是他就是舍不得帝都,尤其是这刚建好的晶水行宫,那可是他多少年的心血,岂能拱手让人。

    “难道我堂堂天朝,百万大军也抵不过区区蔡文卓等辈?”

    杨明岳道:“陛下,这一次可不只是蔡文卓zhe一路大军啊,还有西都的王旭,他出兵二十余万来援,连河西郡的水军都顺江而下,攻击我宝安郡长江一线,如果我们的水军营寨被攻破了,我们连迁往东郡的机会都没有了。”

    “还有南郡的胡灵,他门已经攻下了吴郡,实力大增,如果此时携大胜之势东进,那我们。。。。”

    杨明岳话未说完,皇帝便发上了火。

    “朕意已决,绝不迁都!反贼们若是有本事,就达到帝都来,我有百万大军在,何惧尔等。”

    “退朝!”

    皇帝愤怒的一甩袖袍,然后离去。

    杨明岳叹了口气,他心里很担心,一旦宝安郡的大军战败,一切都晚了,连迁都都来不及。

    回到丞相府,杨明岳又找来了个大将军。

    “本相给你二十万兵马,赶快去调集兵,驻防宝安郡北侧,和之前的那二十万人形成相互策应之势,一定要守住东迁的道路,不能让敌人全站宝安郡!”

    “丞相放心,末将定不负众望!”

    。。。。。。。。。。

    长江之上,雾气沉沉,朦脓一片。

    赵龙的水军犹如蛟龙出海,气势非凡,虽然只有区区三万人,但是没有人敢小视!

    在宝安郡,有五万水军,而东郡,就更多了,有十万!不过,东郡的水军不会轻易的过将来,因为杨明岳下令,那十万水军是朝廷最后的希望,是以后的屏障,不可轻动。

    所以,赵龙的敌人,只有宝安郡的五万人!

    三万对五万!

    这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想当年,他还歼灭了马兰上十万水军呢。(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 总攻

    带着三万大军来到朝廷水军的营寨前,赵龙手握利剑站在一条巨型大船上,他的身后,跟着一众副将、校尉。

    “将军,主公怎么不让我们攻下敌军营寨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