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鲁肃归降了刘备,又是关羽的谋士。周瑜讽刺鲁肃,就等于在讽刺自己,正所谓“打狗还要看主公”。孤傲的关羽,自然不会允许。

    周瑜被关羽呛了一句,不好发作,只好冷哼一声:“好啊,那本督倒想听听,子敬你到底能有何奇谋。”

    被周瑜连连讽刺,鲁肃心里不好受。但表面上却云淡风轻,丝毫不以为然。

    “其实也算不得奇谋,肃只是在想。颜良方取江东未久,就移师淮南,其留在江东之兵,必然不多。既有如此破绽。我们何不善加利用一下。”鲁肃语气有几分诡秘。

    周瑜眉头微微一动,似是猜到了鲁肃的意思,马上又表现出不屑。

    “江东诸将死的死,降的降,颜贼还废了私兵之制,江东豪强诸将,均再无私兵,子敬你想挑动江东人造颜良的反。他们手中无兵,又能掀起什么波澜。”

    面对周瑜的否定。鲁肃淡淡笑道:“公瑾想错了,江东豪强固然再无私兵,但公瑾不要忘了,三吴之地,尚有另一股力量可以一用。”

    另一股力量?

    周瑜狐疑片刻,眼眸陡然一动,“你的意思是,莫非想要煽动山越人造反不成?”

    鲁肃微微点头,淡然的脸庞间,流露出几分得意之色。

    周瑜明白了,那眼神之中,对鲁肃的讽刺少了几分,却添了些许认同。

    山越人,的确是可以利用的一枚棋子。

    山越人的组成其实很复杂,除了土著纯种山越人之外,还有许多逃亡的奴婢,破产之后不愿沦为流民的农民,以及一些在当地受豪门大姓打压,逃入山中的次等豪强。

    这些人逃往三吴的山区中,与越人聚居融合,久而久之,便成了现在的山越人。

    多少年来,汉廷一直试图把山越人变成国家的编户,山越人则一直不肯臣服。

    当初颜良曾经用重金,以及空头支票的许诺,诱使山越人反叛,迫使孙权结束第一次的入侵荆州之战。

    现今,颜良虽是攻取了江东,但对山越人的政策上却与孙权一样,都是试图让山越人臣服,以充实自己的人口。

    所以,在山越人看来,无论是颜良也好,孙权也罢,都是他们所要反抗的对象。

    今颜良重兵皆在淮南,三吴地区留兵无多,这对山越人来说,倒确实是一个复起的机会。

    周瑜的脑海中,思绪翻飞着,久居江东的他,对山越问题再了解不过,鲁肃的这条计策,的确是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周将军,本将不闻江东之事,也不清楚什么山越人,你可曾经是江东的大都督,子敬的这条计策,你以为如何?”关羽问道。

    沉默许久的周瑜,抬起头来,不太情愿的点头道:“此计倒是可以试一试,不过还需一名得力的说客,带着巨资潜入江东才行。”

    周瑜认同了鲁肃的计策,但对鲁肃却无丝毫赞词,仿佛这计策跟鲁肃一般。

    这时,那阚泽站了出来,拱手道:“泽在江东为官时,曾与山越人打过多次交道,那些山越人对泽也颇有好感,泽愿往江东一趟,必说服山越人起兵,把颜贼的后方搅个鸡犬不宁。”

    阚泽极富智谋,他这般一站出来,周瑜与鲁肃俱是微微点头。

    当下,周瑜便允了阚泽之请,命他带了巨金,化妆成为商人,绕道潜入江东。

    与此同时,关羽则又从徐州调了五千兵马,增援寿春,准备死守此城,跟颜良死磕到底。

    ……

    三日后,颜良水陆五万大军,越过芍陂,浩浩荡荡的杀奔了寿春城南。

    而此时,凌统所部亦攻取了兵力微弱的六安,解除了侧翼的威胁,率一万兵马向寿春靠扰。

    进抵寿春一线的颜良,遂于寿春城东南十里,择险要之地下寨,与周刘联军形成了北南对峙之势。

    此时寿春城中,尚有周军六千,而城东的关羽旱营,经过增兵之后,兵马数量达到了一万。

    以一万六千人,对抗颜良近六万之众,光纯兵力上来看,周刘联军处于相当的劣势。

    不过,周瑜和关羽的优势。却在于拥有寿城这样一座坚城,以做为他们最大的倚重。

    自当年周瑜攻陷寿春之后,孙权为了将寿春城。打造他北进中原的基地,便是大发淮南人力,对寿春城进行了加固与修整。

    经过几年的修筑,寿春城的坚固程度,已不亚于天下任何一座坚城,光是那高不可及的城墙,就比当初的秣陵城。还要高出三分之一。

    以坚城做为依靠,北面又背靠着徐州,有用不完的粮草。源源不断的从泗水南下,由淮河运抵寿春。

    很显然,周瑜正是算准了自己有这些优势,才决心死守寿春。

    当然。周瑜也别无选择。寿春若失,他除了与城共存亡之外,就只有选择随同关羽逃往徐州。

    而没了地盘的周瑜,也将再无选择,只能沦为刘备的麾下之将。

    高傲的周瑜,又怎甘心成为一个织席贩履之人的部下,即使没有关羽的援助,他也必会死守寿春。

    周瑜和关羽摆出死守的架势。颜良这下就有些犯难了。

    尽管士气旺盛,兵力数倍于敌。但面对着依城死守的敌人,颜良却没有太好的办法。

    安营已毕,颜良遂以优势兵力,对关羽的旱营发动了几次进攻,但关羽凭借着营垒的坚固,以及其出色的统兵能力,均是成功的击退了颜良的数次进攻。

    关羽坚守不出,颜良便又使出激将法,试图诱使关羽盛怒之下,出营一战。

    但关羽经历了上次的失败,这一回倒是学乖了,对于颜良发来的挑战书,干脆直接撕了,以免看了生气。

    而对于颜良在营外的挑衅,关羽也只当假装没看见,忍着一口气,就如同受惊的乌龟一般,就是不肯出战。

    不知不觉,秋末冬初,天气渐寒,寿春的这场鏊战,已是持续了将近一月。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北方的形势,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韩猛的归降,使得刘备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洛阳,惊喜的刘备,当即举兵向西,抽调数万大军进入河南郡和对岸的河内郡。

    刘备窃取洛阳,封住了曹操东进的路线,曹操颇为震怒,便是发兵向河内郡,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

    刘备方面则毫不示弱,以张飞、赵云分驻要害,对进犯的曹操予以坚守的反击。

    曹刘两方,在洛阳一线,形成了剑拔弩张之势。

    而此时,北方的袁谭,则集中大军,对困守巨鹿一线的袁尚,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打得袁尚是连战连败,地盘日渐缩小。

    曹操和刘备起了冲突,这自然是颜良所乐见的。

    现在刘备为曹操所牵制,主力尽集于北方,便无暇南顾,颜良便有充分的时间,来收拾周瑜和关羽。

    但就在这天的军事会议上,一道来自于江东的急报,让在场的诸将原本高昂的情绪,转眼间都受到了打击。

    根据许攸的急报,盘踞于山中,沉寂多年的山越人,忽然间尽起反叛,数万山越军从山中而出,向丹阳、鄱阳、会稽等诸郡发起进攻。

    留镇江东的魏延和陆逊所部,虽然对山越军展开了坚决的反击,但因兵力不足,而山越人所攻诸郡范围又广,一时有些应付不及。

    “主公,江东腹地,断不容有失,当速速派兵回援才是。”凌统急道。

    朱桓也道:“今时已入冬,我南方将士不适北方寒冬,寿春之战无所进展,江东山越又叛,依末将之见,不若暂且回师江东,平定叛断,待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再攻取寿春不迟。”

    朱桓的提议,得到了不少将领的支持,尤其是江东藉将领们的支持。

    这时,颜良却将目光转向了庞统,“ 士元军师,山越忽叛之事,你如何看待。”

    “统倒是以为,山越人在这个时候叛乱,多半是受了周瑜的暗中煽动,这帮越人一叛,倒确实是件头疼之事,不过……”

    庞统话锋一转,眼眸中闪过一丝诡笑,“不过统窃以为,山越之叛,反也给了主公一个绝佳的机会,现在,正是实施主公那条计策的时候了。”

    经得庞统的提醒,沉静如水的颜良,心头微微一震。

    沉吟片刻,颜良的冷峻的脸上,亦如庞统那般,流露出了一丝冷绝的诡笑。(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七章 颜良的奇迹

    (连续十一天三更,今天气温高得吓人,没空调,没风扇,都尉热得头都有点晕,今晚第三更就不更了,容都尉缓缓,大家体谅哈。)

    除了几位智谋之士外,并没有人看出颜良的眼神有异。

    眼下后方有失,几乎大部分将领所想的,都是尽快回援江东。

    “文远、子明何在?”颜良忽然一喝。

    “末将在。”吕蒙和张辽双双出列。

    颜良高声道:“江东有危,不可不救,孤决定命你二人率五千步骑,迅速南回江东,务必要平定山越人之叛。”

    “诺。”二将齐声领命。

    张辽倒没觉什么,智谋如吕蒙,眼眸之中,却闪过了一丝孤疑。

    安排了还援之时,颜良并未对是否退兵做出决断,便即结束了这场军事会议。

    诸将皆告退,颜良却以安排具体平叛事宜为名,将吕蒙和张辽二将给留了下来。

    人去一空,大帐之中,只余下主臣三人。

    “子明,方才孤看你一脸狐疑,似乎是有什么话想说吧。”颜良笑问道。

    被颜良看穿了心思,吕蒙神色微微一怔,露出了一丝不好意思的笑。

    吕蒙便拱手笑道:“实不瞒主公,末将确实有些疑惑,恳请主公能够开释。”

    “说吧。”颜良摆手道。

    吕蒙干咳了几声,缓缓道:“今山越群起而反叛,为祸郡县颇广。若想尽快平叛,必当多调兵马回援才是,今主公却只给了末将和文远五千兵马。末将私以为,这点兵马似乎有些少了。”

    “是啊,主公,倘若想尽快平叛,末将以为,至少也得派一万五千兵马才够。”

    这时的张辽,经吕蒙这般一说。也反应了过来。

    两员良将的共同看法,便是光派五千兵马回江东绝不够,必须要加派兵马。

    颜良耐心的听完了二将的进言。回应他们的,却是一抹自信而诡秘的笑。

    那熟悉的笑容,让二将感觉到了,他们主公这一次的任命之中。似乎还另藏有深意。

    “你二人跟随孤也算久了。你们以为,孤若真想全力平叛,只会给你们五千兵马吗?”颜良反问一句。

    那二将心头一震,彼此相觑一眼,眼眸中的疑惑之色更浓。

    “主公让我们率军回江东,不是平叛,还能是什么?”吕蒙不解道。

    颜良冷笑了一声,缓缓道:“孤此次派你们南归。平叛是假,抄袭关羽之后才是真。”

    抄袭关羽之后?

    张辽糊涂了。智谋如吕蒙,这时也糊涂了。

    关羽之后?那不就是徐州么,想要袭取徐州,又如何能越过寿春的周刘联军?

    况且,就算真要让他去袭击徐州,也当派他们北向,怎反过来却要派他们南归江东。

    吕蒙和张辽面面相觑,心中的疑惑非但没有开解,反而是愈加的困惑。

    二人望向颜良,一脸的茫然不解。

    “孤在出兵淮南之前,已在会稽郡沿海布下数十艘战船,孤今命你们回江东,其实是打着平叛之名,掩人耳目,尔等去往会稽后,便乘船出海,由海路去袭取徐州,自然便能抄袭关羽之后。”

    颜良也不再卖关子,终于道出了他的计谋。

    吕蒙与张辽恍然大悟,不禁大吃一惊,尽皆为颜良这计策的奇妙而感到震惊。

    张辽还罢,熟悉战船的吕蒙,惊讶之余,却马上道:“主公此海路偷袭徐州之计,的确是神妙无双,那周瑜和关羽万万不会料到,只是恕蒙直言,此计的风险却实在太大。”

    “怎么个**?”颜良似乎早料到了吕蒙会有此反问,只笑问道。

    吕蒙忙道:“我水军之战船,在长江纵横自是畅通无阻,但大海之风浪,却远胜于江湖,船行海上,必是凶多吉少,稍遇风浪便会倾覆,这也是自古以来,鲜有从海上进兵的原因。”

    顿了一顿,吕蒙又道:“再则,今我五千兵马乘船出海,若是稍有不测覆没,末将等为主公牺牲倒是无所谓,但无故损了数千兵马,只怕会对我军士气造成巨大的打击,这却是有些得不偿失了。”

    吕蒙不厌唇舌,将走海路的风险大述了一番。

    原本没当回事的张辽,这般一听,不禁也是神色一惊。

    似张辽这般骑将,一生就没坐过几回船,也是归顺于颜良之后,才见识到了江南的巨舰。

    先前听颜良道出这计谋时,他还觉得颇为可行,但听得吕蒙这么一解释后,方才知战船航行于大海,竟与航行于江湖有着如此大的区别。

    明白过来后,张辽心头也是一凉,忙道:“主公,子明所言无不道理,还请主公慎重考虑才是。”

    他二人的反应,颜良早有所料,他只面带着微笑,耐着性子的听他二人道完劝谏。

    然后,颜良才淡淡道:“孤喜好用险,但却非是那种让尔等将士白白牺牲之主,子明所提到的风险,孤又岂有不知。你们就尽管放心的去往会稽吧,等你们看到那些战船时,一切自有分晓。”

    颜良那言词,那气势,都无比的自信,仿佛所有的变化,都已在他预料之中。

    主公的这种强烈的自信心,感染了吕蒙二将,尽管他们仍怀有疑惑,但却还是暂时按下狐疑,接受了颜良的军令。

    ……

    心怀着狐疑,张辽和吕蒙二将,次日天一亮便率一千骑兵,四千水军南归。

    五千兵以一路沿肥水南下,越芍陂与巢湖,出濡须口入长江,进入了江东地界。

    一路继续南下,经丹阳、吴郡,十天之后,吕蒙二将,率领着他们的五千步骑,抵达了会稽郡。

    进抵会稽的二将,打着平叛的旗号,去往了会稽郡治山阴城北的海边,在那里,果然如颜良所说,建有一座水营。

    而整个水营的方圆十里之地,都被设为了军事禁区,不许任何闲杂人等进入。

    手持着颜良的密令,吕蒙二将方始得率领着五千兵马,进入了这座防备森严的水营。

    一入大营,二人却惊奇的发现,迎接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主母黄月英。

    主母黄月英?

    她不是应该在应天城的吗,怎么会出现在此?

    二将满腹狐疑,一时间竟是忘了见礼。

    “两位将军莫非因一路辛苦,太过疲惫,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吗?”黄月英淡淡笑道。

    二将这才省悟过来,忙是躬身见礼,口称“见过夫人”。

    黄月英微微点头,遥指栈桥方向,笑道:“二位将军既有夫君密令,想来夫君是打算派你们去偷袭徐州,事不宜迟,走吧,先去看看你的战船。”

    黄月英连从海路,袭击徐州之事都知道,这让吕蒙二人,愈加的感到惊奇。

    他二人便是怀着一腔的疑惑,跟随着黄月英来到了栈桥,在那里,已经停泊了数十艘巨大的战船。

    那些战船,乍一看有点像是斗舰,但近了仔细一看,却发现这战船,无论是桅杆,还是船身,都与寻常的斗舰,有着颇不相同之处。

    张辽看不出来门道,但精通水战的吕蒙,却很快看出了殊异之处,而且是越看越惊奇。

    “夫人,这些战船,莫非是……”吕蒙的脸上,已是涌动出了兴奋之色。

    黄月英微微点头:“不错,这些斗舰皆是经过了改装,与原先的斗舰相比,这些改装过的战船,更适合于海上航行。”

    听得此言,看着眼前的战船,此时的吕蒙方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为何他的主公,敢让他们冒险从海中去攻打徐州。

    原来,颜良早就有所准备。

    其实这海上偷袭徐州之策,颜良早在发兵淮南之前,就已有所酝酿,也正是因此,他才会用激将法,诱使关羽发兵前来淮南援助周瑜。

    关羽一旦抽兵来淮南,他所留守的徐州必在就会兵力空虚,那个时候,便正好给了颜良从海上偷袭的机会。

    而走海路,虽可瞒天过海,出其不意,但最大的困难便是当今的战船,不适于航海,稍有不慎的,他的偷袭兵马就有可能覆没有海浪之中。

    颜良早想到了这一节,故是他才决定把部分江船,改装成为海船,以供浮海偷袭之用。

    造船是个很复杂的活,颜良本人对于怎么造船完全是个门外汉,但他却有着跨越时代的知识,他自然知道江船与海船相比,有着诸如桅杆,船底等差别之处。

    于是,他便将这些想法告诉了黄月英,让妻子凭借她的工艺才华,将这些想法加以消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