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3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击之下,曹休不得手中银枪差点拿捏不住,更是气血翻滚,虎口发麻,一口恶血险些就要从腔口喷出。

    “久闻这老家伙的武艺不逊于颜良,没想到竟然——”

    曹休还在震惊时,黄忠已趁着他身形不稳时,第二刀拖着长长的血迹,破风而来。

    快如闪电,重如泰山。

    身位已失,心神震荡的曹休,根本来不及收枪相挡,那血染的刀锋,已横扫而至。

    噗!

    一声响闷,曹休那血淋淋的人飞,飞离脖颈,飞落在了血染的泥地上。

    黄忠一刀阵斩曹休,威势难当。那些尚自抵抗的燕军,斗志转眼就崩溃,转身望风而逃。

    “杀。杀尽敌寇——”黄忠手扬长刀,厉声高喝。

    左右的楚军将士,如狼虎扎进了羊群,铁血无情,肆意的辗杀败溃的敌卒。

    月过中天时分,虎牢关的东城,已是插上的大楚的旗帜。与此同时,西城上早已高高的飘扬着楚国的战旗。

    颜良驻马屹立城头,俯视着火光四起的虎牢关。倾听着敌人的惨叫声,欣赏着大楚将士,围杀敌贼的痛快景像。

    东方发白,天色渐明。关中的喊杀声。终终渐渐褪去。

    放眼再看虎牢关,整个关城几乎已烧成了废墟,遍都是残垣断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臭,皆为尸体烧焦的味道。

    马蹄声响起,一身浴血的黄忠,手提着曹休的人头,飞奔上城。

    “大王。曹休小儿的人头在此。”黄忠兴奋的将人头献上。

    “汉升干得漂亮,此番破虎牢关。你是当之无愧的首功也。”颜良将他这位勇猛无双的老将,盛赞了一番。

    随即,颜良又下令,将曹休的人头,拿去悬于洛阳城头示众。

    当初洛阳一战,诸路曹军皆降,唯有曹休不识时务,率众投降了刘备,继续跟颜良抗衡。

    颜良将曹休的人头拿去洛阳示众,就是为了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告诉他们,老老实实的做我颜良的臣民,谁想抗拒天威,曹休就是你们的下场。

    ……

    延津城。

    岸滩处,张飞正远望黄河,暗暗咬牙切齿。

    黄河,那十几艘楚军的战舰,正悠闲自若在他的眼前晃来晃去,肆无忌惮的炫耀着武力。

    张飞却只能站在岸边发怒,根本奈何不了楚军,没办法,谁让他们没有水军呢。

    “虎牢关的战事如何了?”张飞问道。

    “回将军,颜良用投石机猛攻了虎牢关多日,却没能撼动关城,近些日来楚军已沉寂下来,未敢再强行攻关。”

    张飞微微点头,憎恨的表情,方始缓和了几分。

    “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都没能攻破虎牢关,颜良想要破关,简直是痴心妄想,待本将想出化解侧翼威胁之计后,便定叫颜贼……”

    张飞正自发着慷慨时,一骑斥候飞奔而来,大叫道:“将军,大事不好,虎牢关已为楚军所破,曹休被斩,两万守军全军覆没!”

    张飞大惊失色,满脸的狰狞,转眼被这惊人的消息击碎。

    十八路诸侯都无法攻破的虎牢关,竟然就这样,在不到半月的时间里,被颜良攻破了!

    大惊失色的张飞,半晌才回过神来,急叫道:“快,速派小船渡河,告知大王。”

    ……

    江北,河内郡,平皋城。

    军府大堂中,刘备着紧皱着眉头,与众文武商议着渡河之计。

    正当这时,陈到喜匆匆而入,拱手道:“启禀大王,邺城传来喜报,刘夫人为大王诞下了一位小王子,恭喜大王啊。”

    听得这个消息,刘备顿时大喜,原本深皱的眉头,也笑颜松展。

    大堂中的众文武,也纷纷的向刘备道贺,堂中沉重的气氛,也因这喜讯,变得轻松了不少。

    “恭喜大王喜得王子,此等喜兆,预示着我军此战,必会得胜。”诸葛亮也拱手道贺。

    嘴上虽道贺,但诸葛亮内心中,却颇不是滋味。

    刘夫人那是谁,那是袁绍的后妻,出身河北大族,她背后的拥护者,乃是司马懿等河北士人。

    近年以来,刘备重用河北士人,对刘夫人十分宠爱,原先那位徐州的陈夫人,只因为刘备育有一子,才勉强保得不失恩宠。

    如今刘氏也为刘备生下了儿子,刘备对其的恩宠,必然倍增。

    刘氏得宠,河北士人自也更会受到重用,而这形势,却是身为徐州人的诸葛亮不愿看到的。

    诸葛亮无奈,却也只得硬着头皮,佯作开心。

    刘备老来又得一子,自是喜不自滋,此刻的刘备,浑然忘了中原的战事,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

    正当刘备得意之极时,亲军匆匆再入,拱手道:“禀大王,翼德将军从延津发来急报,虎牢关失守了。”

    “什么!”刘备惊呼一声,那一脸的春风得意,瞬间冰销瓦解。(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八章 金雀台

    刘备很郁闷,极度的郁闷。

    自己方才得了个儿子,刚刚享受点春风得意,转眼间,虎牢关就没了,所有的得意都被颜良无情的击碎。

    惊诧的刘备,怎么也不敢相信,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天的虎牢关,如何能在这般短的时间里,就给颜良所破。

    直到斥候将张飞所报中,颜良如何用心理战,搅得虎牢守军自相残杀之事,默默的道来时,刘备才不得不接受这残暴的事实。

    “世上最坚固城池,也最易从内部瓦解,颜贼这一招,果然够毒。”就连诸葛亮,这时也不得不称道颜良的计策。

    刘备咬牙切齿,脸色阴晴不定,眼眸中闪烁着不知所措,早把自己有了儿子的喜事,忘得一干二净。

    “军师,虎牢已破,本王现在该如何是好啊?”刘备无助的向诸葛亮求援。

    诸葛亮沉吟半晌,无奈一叹道:“眼下虎牢已失,颜贼极有可能趁势东进,臣以为,当大王当速令翼德还军濮阳,命南岸诸军坚守城池,绝不可出战。”

    这时,赵云却道:“听闻颜良军中有一种叫作破城炮的投石机,此物攻击力甚强,连洛阳城都能轰破,臣只恐我南岸诸城,无法抵挡这破城炮的轰击啊。”

    一语,令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就连诸葛亮也一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以应。

    “那依子龙之见,该当如何?”刘备沉眉问道。

    赵云也不犹豫。坦然道:“依臣之见,虎牢已失,南岸诸城屏障已无。再死守下去只是空耗军民之力,不若将南岸之地统统弃了,将军民迁往河北,在北岸重新构建防线,据河自守。”

    刘备的身形一震,赵云的这条建议,乃是要他放弃中原啊。

    可是。如果不放弃南岸诸城,将来面对着楚军的水陆并进,难道还能守住吗?

    刘备的眼神中。开始闪烁起动摇来。

    这时,诸葛亮却厉声道:“子龙此计,当真乃误国也!”

    赵云吃了一惊,不解道:“军师何出此重言?”

    “中原象征着正统。我大燕的旗帜。只要在南岸树有一面,就意味着大燕没有放弃中原,大王这汉室的正统,仍怀有收复中原,扫灭叛逆的雄心。倘若大王弃了南岸诸城,就等于向天下子民宣告,大王已放弃了中原正统,如此。岂非寒了天下人之心,更有损大王的威名。”

    诸葛亮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把刘备这个大汉皇叔,直接捧成了大汉正统的位置。

    这话说言下之意,便是在说刘备乃是汉朝社稷的正统,除了长安的刘协之外,只有刘备才有成为大汉天子。

    嘴上这般慷慨,诸葛亮的私下之意,却苦于无法道出。

    徐州乃至中原,乃是他诸葛亮这些北渡士人的根基,诸葛亮的内心中,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助刘备重新夺回徐州,如此一来,他诸葛亮在刘备麾下,才更有发言权。

    倘若今刘备用赵云之计,弃了河南诸城,就等于完全的陷入了据河自守的境地,他日再想突破黄河南下,便是万难。

    如此,则收复徐州的希望,也将极为渺茫。

    便是因此,无论出于冠冕堂皇的大义,还是私人利益,诸葛亮都非得站出来劝阻不可。

    什么大汉正统,什么天下人心,诸葛亮几顶大帽子一扣,刘备顿时便情绪激荡,自觉自己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起来。

    诸葛亮到底是会拿捏人心,把刘备的心思摸得透彻。

    刘备负手于后,踱于堂中,眉头深思。

    半晌后,刘备点头道:“军师所言极是,子龙所言,实在浅薄之见也,中原断不可弃。”

    一句浅薄之见,直把赵云听得心中一寒,剑眉也微微而凝。

    心中虽有不悦,但赵云却隐忍不发,拱手道:“诚如是,若不弃守中原,又当如何自守?”

    诸葛亮却摇着羽扇,淡淡道:“自所谓水来土淹,我大燕正义之士,岂惧颜良残暴之兵,颜贼若是敢犯我南岸诸城,我大燕军民,自当齐心协心,拼死抵御。”

    此番话虽然慷慨激昂,但却有些空洞,并无实际的御敌之策。

    诸葛亮也办法,这个时候他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只能用漂亮的口号来振作刘备的精神。

    果然,刘备的热血跟着就沸腾了起来,毅然道:“本王心意已决,南岸必当死守,本王绝不会把中原黎民百姓,拱手葬送于颜良的虎口!”

    怒吼之下,群臣激愤,就连诸葛亮也挥舞着手听羽扇,附合着刘备的豪言壮语。

    赵云却只能暗暗叹息,默默无言。

    ……

    虎牢关。

    从洛阳征集的民夫,已经担土抬石,在废墟上重新修筑大火重创的虎牢关。

    攻陷虎牢未久,颜良在关城象征性的逗留了几天,便归往了洛阳。

    是日,颜良在洛阳王宫召集众文武,向他们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从即日起,颜良将把大楚国的王都,从江东的应天,正式迁往洛阳城。

    这个突然性的决定一宣布,大殿中一片惊臆,众文武们竟是无人料到,颜良会有此重大决定。

    “大王,洛阳虽乃汉廷故都,但眼下却位于我大楚北境,曹刘二敌三面虎视,以洛阳为都,似乎有些不太安稳。”庞统当即表示了担忧。

    众文武们纷纷附合,皆认为迁都洛阳,有些冒险了。

    自古以来,都城之所在,往往择处安之地,洛阳眼下却直面敌人,尤其是北面,隔着一道黄河就是刘备的地盘。

    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光从地图上来看,就给人一种不安全感。

    颜良却不屑一哼,反问道:“洛阳三面环敌又如何,我大楚雄兵数十万,难道尔等没有信心保得洛阳之安吗?”

    一句反问,把众文武们都给逼了回去。

    大堂中,众人一时不知如何以劝。

    这时,颜良却高声道:“本王知道你们的心意,但本王迁都洛阳,就是要告诉天下人,本王非乃偏安之君。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正是用兵之地,本王迁都洛阳,就是要把洛阳变成本王西灭曹操,北扫刘备,全取天下的前进基石,尔等明白吗。”

    这一番话后,众臣们心头一震,猛然明白了颜良的意图。

    应天虽安如磐石,但距中原却在千里之外,当初国境在淮河一线时,以应天为都,四方征伐还算方便。

    但现在的国情却是,大楚的边境已推进至了黄河一线,若再以应天为都,颜良每每率军亲征,就要从应天都,不远万里的奔赴北方,如此一来,大战未起,光是行军的疲惫,就足够将士们受的了。

    倘若迁都洛阳,颜良便可随时随地,对曹刘二敌发动进攻,这样的话,对他统一天下的战争,将更为有利。

    至于安危问题,如今曹刘势弱,自保都显实力不足,又如何敢威胁洛阳。

    经过几番的思想斗争后,众臣的思维,渐渐的便被颜良给扭转了过来,开始由反对,转变为支持。

    庞统沉吟片刻,拱手道:“大王志在天下,诚如是,定都于应天,确实不如定都于洛阳这般,利用对四方用兵,臣赞同大王的决策。”

    作为首席谋士,庞统都附议了颜良的迁都决定,其余众臣更有何异议。

    当下,大殿中的众臣们,纷纷改口,转而拥护起了颜良的决策。

    众臣更无异议,颜良遂是传下王令,正式迁都洛阳。

    王令直抵应天,自王妃黄月英以下,颜良二子,几位侧妃,以及铜雀台的众美姬们,皆由应天起程,向着洛阳而来。

    与此同时,应天的百官家眷,也陆陆续续上路,前来洛阳定居。

    当年董卓虽一把火烧光了洛阳,但经过曹操、袁氏的十余年重建,洛阳城已虽不及战乱前巍峨繁华,但至少也恢复了原先三成的规模。

    这样一座洛阳城,足以容纳迁的百官定居,而旧有的皇城,也足以与应天的楚王城相媲美。

    当然,颜良不可能只满足这般“简朴”的环境,在他的蓝图中,洛阳皇城早晚要恢复到汉时的富丽堂皇,那时才满足自己享乐的需求。

    不过眼下才刚刚迁都,重要的是扫灭曹刘,大兴土木之事,先缓一缓也没什么。

    颜良可以不大兴土木,营造宫室,但这并不代表他就过放低自己的享乐品质。

    黄月英、孙尚香这等正式侧封的妃子,住进洛阳王宫中是合情合理,但铜雀台的那些美人们,却没有资格入住王宫。

    那些来自天下各地的美姬,虽容貌绝美,但她们的身份,则或为南夷,或为敌人家眷,她们的身份,决定了颜良不可能给她们正式的地位。

    这些女人,在颜良看来,只不过是她享乐的工具而已。

    而这些女人既无法正式入住王宫,颜良自然需要为她们另建一处别院,以供自己随时方便时,便可前往享用。

    于是,为了收纳这些美姬,颜良便即下令,征调数万民夫,在洛阳王城附近,营建一座“金雀台”,以取代应天的“铜雀台”,作为颜良收纳群芳,放纵享乐的风月圣地。(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九章 金丝雀们,给本王跳起来

    金雀,金雀,金丝雀也,象征着金雀台上的美姬们,都是笼中的金丝雀,专供颜良一人享乐。

    如今天气渐热,大楚的将士自近冬以来,连战数月,确实也到了体力的极限。

    故颜良在攻取虎牢关,确保了洛阳东面的安全后,便暂时息兵休养,一面忙碌迁都诸事,一面为下一步的用兵,积蓄实力。

    盛夏时分,金雀台尚未营建完毕,几名铜雀台的美姬,便已先抵达。

    离开应天有数月,颜良也算久未偿芳露,如今既是几名美人已到,颜良当然巴不得发泄一番。

    是日近晚,颜良高卧于洛阳王城的寝宫,正吃着果品,饮着冰酒。

    左右处,几名艳丽的宫女,正摇着孔雀扇,为颜良扇着风。

    坐榻的两侧,还摆着着几块大冰块,这些冰块皆是王宫冰窖中所藏,专为夏天取暑之用。

    颜良喝着冰饮,吃着水果,享受着两侧扇来的清凉之风,根本感觉不到夏日的酷暑。

    “怪不得人人都想当帝王,果然是爽啊。”颜良尽情享受着,心中感慨不已。

    正惬意间,殿外侍卫来报,言是几位夫人到了,正在外面候见。

    颜良懒洋洋的抬了抬手,命将她们宣入。

    片刻后,阵阵的芳香扑鼻而入,颜良抬头一瞄,却见几位美人盈盈而入。

    “臣妾拜见大王。”几名美人盈盈上前,齐齐跪伏于地。娇声拜见。

    榻前所跪的几个美人,乃是大乔、小乔,还有甄宓。

    “都起来吧。”颜良摆了摆手。

    几名美人都站了起来。低眉含笑。

    颜良眼露邪意,扫了几人一眼,向她们招手道:“还站着做什么,都坐过来吧。”

    三名美人岂敢违逆,皆扭着腰枝,步态妖娆的移近前来,沉甸甸的身段。便是坐在颜良旁。

    颜良把腿一伸,身后一仰,摆出了一副大爷的姿势。

    三名美对视了一眼。很快便明白了颜良的用意。

    于是,小乔便爬到了颜良的身后,为他捶起了肩膀,大乔则半跪在地上。为颜良揉着腿。而甄宓则又是奉酒,又是递果子。

    小乔自不用说,本是妩媚,大乔和甄宓的矜持之态也收敛了许多,服侍起颜良来,虽仍不免羞意,但比从前已是大方了许多,不再那么扭扭捏捏。

    颜良享受着美人的服侍。忽然间,又起了邪念。

    “天气这么热。尔等穿成这样,不嫌热吗,速去把衣服换了吧。”颜良摆手令道。

    换衣服?

    三名美人一怔,一时有些茫然。

    这时,一名宫女上前道:“三位夫人这边请,大王已为夫人们添置了新衣。”

    小乔三人只道这是颜良的赏赐,心中皆喜,便随着宫女去往隔壁的偏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