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4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诸葛亮这个跟刘备一样,也是极重名声的,杀害妇孺这种大损名声的事,诸葛亮按理是绝不会做的。

    况且,赵云是实实在在被刘备和他诸葛亮抛弃,不得已而归降自己,诸葛亮应该有愧在心在事,如今赵云为诸葛亮性命设想,劝他投降,诸葛亮就算不领情,也不至于做出此等狠毒之事来。

    震惊之下,颜良不及多想,当即出营,策马飞奔,率领数千虎卫亲军,直抵邺城之下。

    当颜良飞奔而至时,正瞧见又一名老妇被斩断绳索,从城头上摔下来,摔成了粉碎。

    而城墙下边,已经横七竖八的躺了十几具尸体,赵云的家眷,已有过半被诸葛亮所杀害。

    “吁~~”

    颜良勒马壕边,指着城头厉声喝道:“诸葛亮,还不快给朕住手!”

    城头的汉军士卒,眼见神一般的颜良到来,虽明知颜良伤不着他们,却均如见魔鬼一般,吓得脸色发白。

    曹仁则是恨得咬切齿,恨不得即刻杀出城头,跟颜良拼个你死我活,以为他曹家报仇。

    诸葛亮见是颜良到了,眼中瞬间也闪过一丝惊怖,但他连摇羽扇,很快就将恐怖强压了下去。

    面对颜良的喝斥,诸葛亮更加疯狂,喝令军卒再将绳索砍断。

    军卒们这下却不敢动了,城外颜良带给他们的强烈恐怖,竟是压过了诸葛亮的军令威胁。

    趁着这时,颜良强压下怒火,高声道:“诸葛亮,朕今天为了子龙,就退让一步,只要你不伤害子龙所余的家小,朕在此承诺,即使你顽抗到底,城破之后,朕也会留你一条性命。”

    似诸葛亮这样顽抗之徒,往往城破之后,无不是为颜良折磨至死。

    如今颜良能为了救赵云的家小,饶诸葛亮死罪,已经算是格外的开恩。

    赵云见颜良做出如此让步,心中对颜良不禁是充满了感恩。

    而此时,城头上的诸葛亮,非但没有感到庆幸,反而觉得颜良所谓的“让步”,乃是对他莫大的羞辱。

    他冷笑了一声,一把夺过士卒手中的大刀,提刀来到了赵云之子赵统跟前。

    望着城下的颜良和赵云,诸葛亮目光阴冷,阴森森的说道:“颜贼,有我诸葛亮在,你想攻破邺城,简直是痴心妄想,我今天就是要杀光赵云的家小,你能奈我何啊,哈哈~~”

    狂笑声中,诸葛亮手中大刀猛然斩下。

    哐!

    飞溅的火星中,绳索斩断,赵统惨叫着从数丈高的城墙坠落于地。(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七章 颜良之怒

    那一刻,赵云痛叫一声,胸中气血狂涌如潮。

    气血攻心之下,赵云闷哼一身,整个人晕厥过去,“扑嗵”栽倒于马下。

    左右楚卒们急是跳下马去,将赵云从雪地上扶起,此时的赵云已是急怒攻心,昏得不醒人事。

    城头上,诸葛亮见得赵云气到坠马,却是得意万分,禁不住狂笑起来。

    笑了半晌后,诸葛亮却才意识如此狂态,有失自己的风度,赶紧干咳几声,强行的收住了笑声。

    血肉护城河那边,血肉模糊的赵统,看着城头得意的诸葛亮,颜良脸色阴沉如铁,紧握的五指,骨节正嘎嘎作响。

    “把子龙送回大营去吧。”颜良沉声下令。

    一众士卒赶将把赵云扶上马,护着赵云急急忙忙的奔往大营。

    颜良抬起头来,怒视着城头,喝道:“诸葛亮,你可知道,你这是在自寻死路。”

    “好个自寻死路,真是好笑。”诸葛亮大笑几声,不屑道:“颜良,别人怕你,本相可不怕你,你有胆的话,尽管来攻我邺城便是,本相必叫你折戟城下,后悔终身,哈哈~~”

    狂笑声中,诸葛亮再挥刀锋,将余下的几段绳索,统统的都砍断。

    赵云残存的家小,一个个惨叫着坠下城来,摔得粉身碎骨。

    左右周仓等楚军将士,眼见诸葛亮的嚣狂,无不是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搏死杀上城去。

    唯有颜良。看着那一个个坠城而亡的生命,却再未被激起狂怒,那张英武的脸上。只有冷峻如刃。

    颜良知道,诸葛亮已经疯狂,无论自己威胁也好,让步也好,发狂的诸葛亮,都会杀光赵云的家小。

    他再说任何的话,只会助海诸葛亮的嚣张。让他从残杀弱小中寻找到快感。

    注定已死的人,颜良又何会废话,让诸葛亮从中获得痛快。

    诸葛亮的心思。全都在颜良的洞察之中。

    他如此狂杀,就是想激起颜良的怒火,而颜良那种狂怒,却又束手无策的表情。正是诸葛亮想要看到的。

    但诸葛亮一番杀戮后。却见颜良冷峻如冰,不起一丝波澜,如此平静的态度,让诸葛亮从杀戮中获得的快感,顿时大打了折扣。

    而城上,左右的汉军士卒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诸葛亮,那般惊诧的表情,仿佛不敢相信。眼前几近疯狂的诸葛亮,会是他们那位儒雅的大汉丞相。

    就连曹仁。也满脸的惊色,那般眼神,似乎在看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一般。

    左右这般怪异的目光,把诸葛亮看得是极不自在,心中的得意也因之而迅速的瓦解。

    “诸葛亮,真有你的,看来朕果然没看错,你到底跟刘备是同样的货色。”

    颜良冷哼了一声,接着,一字一句,高声道:“传朕旨意,城破之后,诸葛亮的家眷,男丁统统阉割,五马分尸喂狗,女子全都发配往妓营,永世为娼。”

    “至于诸葛亮。”颜良的冷绝的目光,扫向了城头,“一定要给朕捉活的,朕要折磨到他生不如死。”

    下完这道残酷的旨意,颜良再无多言,转身拨马而去。

    数千虎卫亲军,亦如风一般,追随着颜良而去。

    诸葛亮握着刀,气喘吁吁的站在那里,怔怔的看着颜良如风而去,直到楚军消失在视野中时,诸葛亮才回过神来。

    想起颜良最后那冷酷之言,诸葛亮不禁暗打了一个寒战。

    他知道,颜良绝不是在空口威胁,自己今日之举,算是彻底的惹恼了颜良,城破之后,自己的一家老小,必会遭到灭绝人性的打击。

    心中虽寒,诸葛亮却故作无畏,反是一脸的不笑。

    楚军退去,警报解除,众汉军们紧绷的神经,这才稍稍松缓下来。

    “曹将军,现在你还怀疑本相对大汉的忠贞吗?”诸葛亮冷视着曹仁,言语中充满了讽意。

    曹仁咽了口唾沫,勉强的推起几分笑意,拱手道:“丞相对天子的忠诚,人所共见,仁方才一时情急,错怪了丞相,还请丞相莫怪。”

    曹仁服软道歉,诸葛亮愈加的得意。

    “子孝啊,现下邺城被围,你我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正当同心协力才是,你可要打起精神来,千万别再中了颜贼的离间之计,千万千万啊。”诸葛亮语重心长的教育道。

    曹仁心中不爽,却只得面带愧色,拱手道:“丞相教训得是,仁谨记。”

    诸葛亮这才满意,点了点头,摇着羽扇下往城去。

    曹仁站在那里,目送着诸葛亮扬长而去,当诸葛亮消失在视野中时,曹仁马上换上了一副不屑的面孔。

    下得城去,诸葛亮坐着马车直回相府。

    坐进入马车,左右无人时,诸葛亮才长松了一口气,整个人如虚脱一般。

    他的脑海之中,不断的浮现起自己方才杀人时的样子,那种疯狂之态,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心有余悸。

    “我怎么会如此失态呢,杀人这种有损风雅之事,岂是我这大汉丞相该沾染的,实在是不该啊。”

    “不过,这也是为颜良所逼,不得已而为之,总归结底都是颜贼的错。”

    “赵云的家小啊,本相非是故意要杀你们,这一切都是颜贼所造就,你们泉下有知,也该怪颜贼才是,莫要怪在本相头上。”

    ……

    一路上,诸葛亮都在自我安慰着,马车回往相府时,下得马车的诸葛亮,已经完全从方才的心理阴影中走出,又恢复到从容自若。

    入府后,诸葛亮归入房中。连灌了几杯压惊酒,心情才真正的平静下来。

    诸葛亮便枯坐在那里,一边喝着闷酒。一边琢磨着对应颜良之策。

    他知道,今日惹恼了颜良后,不日必将遭到颜良疯狂的报复,城楼上面,诸葛亮叫嚣的猖狂,现今冷静下来后,却难勉有些后怕。

    正当诸葛亮沉浸在忧虑当中时。下人来报,言是太夫人召他前去有话要问。

    诸葛亮赶紧起身,几步来到了后院的一间佛堂。理了理衣容,步入了那佛堂中。

    “儿见过母亲大人。”诸葛亮躬下身来,向着佛堂中那念经的妇人,恭敬的施了一礼。

    那妇人转过身来。微笑道:“亮儿。快快起来吧。”

    诸葛亮这才起身,抬起头时,正对向妇人的面容,那般风韵犹存的脸庞,不禁令诸葛亮心头微微一动。

    他不敢再多看一眼,赶紧将目光移向他处。

    诸葛亮幼年尚母,其母诸葛珪娶泰山郡女子宋氏为续妻,这宋氏生得貌美。虽为诸葛亮的后母,但其年龄也不过年长诸葛亮十余岁而已。算算年龄,今也不过四十出头而已。

    原本这宋氏跟随诸葛瑾居于江东,后诸葛亮投奔刘备,宋氏不习江东风土,思念家乡,便北渡投奔了诸葛亮。

    宋氏虽年长诸葛亮无多,但却有着他后母的身份,诸葛亮自不敢怠慢,便一直供养于府中。

    “未知母亲召儿前来,有何事吩咐?”诸葛亮拱手问道。

    宋氏幽幽一叹,问道:“适才府里下人都在相传,说是亮儿你在南门上面,处决了赵子龙的二十余口家眷,不知可有此事?”

    诸葛亮一听此言,眉头微微一皱,便想后母乃信佛之人,听闻自己亲自处死了赵云家眷,也难怪会把自己叫来相问。

    “母亲听到的传闻是真的,儿确实是亲手处决了赵云的家眷。”诸葛亮也不隐瞒。

    宋氏那清艳尚存的脸上,顿时流露出几分悲天悯人之意,叹道:“战争之事,死伤再所难免,娘也理解,可是亮儿你身为一国之相,却又何必非亲手杀生呢?”

    宋氏的言语中,隐约有几分怨责之意。

    “母亲有所不知,这都是颜贼的奸计,亮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如此呀。”

    诸葛亮万般委屈,当下便将颜良派赵云来说降,使得曹仁生疑,以及自己为了证明清白,不得不如此的之事,向宋氏诿诿道来。

    宋氏听罢之后,脸上的怨意渐渐隐去,却又道:“看来这件事确实与亮儿你无关,这个颜良啊,他怎么能这么坏呢。”

    “母亲是信佛之人,自然心怀仁慈,这个颜良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儿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了天下苍生,除掉这个祸患。”诸葛亮感慨之余,不忘自表心志。

    宋氏连连点头,附合着儿子,对颜良也是一番的痛斥。

    片刻后,宋氏话锋一转,却道:“只是眼下这颜良势大,邺城被围得水泄不通,万一邺城破了,以颜良对亮儿你的恨意,为娘只怕他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啊。”

    显然,宋氏也从下人口中,得知了颜良在城外下的那道,要阉尽诸葛家男丁,要让诸葛家女人永世为娼的毒旨,担心城破之会,会被殃及。

    这十余年来,颜良灭了多少诸侯,而那些顽抗失败者的妻女,多遭惨烈的处置,关于这些传闻,宋氏岂能没有过听闻。

    正是因此,她才会有些担心。

    这时,诸葛亮不屑一笑,傲然道:“母亲放心吧,有儿在,颜贼绝无可能攻破邺城。”

    见得诸葛亮这般有信心,宋氏却才微微松了一口气,那保养极好的白净脸庞上,不禁浮现出一抹释然的浅笑来。

    那一笑,散发着一种动人心魄的美。

    诸葛亮心头又是一颤,赶紧将脸移开,不敢正视,而他的脸庞,却悄然掠过一丝晕红。(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八章 给我拆!

    数天后,大雪停歇,气温已是降到了滴水成冰的地步。

    如此天气,正是楚军发挥水龙炮优势的大好时机。

    颜良遂传下旨意,命诸军尽去,将两千架水龙炮架在邺城四门,不分昼夜的向着邺城进行大水攻击。

    于是,无数股白花花的水流,从四面八方,呼啸着飞入邺城,无情的击洒向城头的守军。

    饶是汉军对此早有准备,多备了避水防寒之物,但在此密集的攻击下,仍有不少汉卒被冻死冻伤。

    经过两天的攻击,城池一线已皆被坚冰所布,地面光滑难行,稍有不慎就可能从斜梯上滚落,摔成重伤。

    城墙一线被冰封后,楚军又调整了水龙炮的射程,将射击的目标锁定向城内。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两千架水龙炮,轮番的对沿城一线的房舍进行轰击,将离城墙三十余步范围的房舍,尽皆冻成了冰屋。

    诸葛亮此前虽已有所准备,下令迁移了离城十余步范围内的军民,但他却没料到,楚军这回用的水龙炮,与黎阳之时所用大不相同,而是经过改进之后的水龙炮,其射程至少多出了二十余步。

    便是因此,准备不足之下,不少平民都被冰水所伤,一时间城中是嚎声大作,鬼声昼夜不停。

    此时的邺城,正在像黎阳城一样,奔着冰雪鬼城的目标一路狂奔。

    颜良却不着急,只围炉品酒。笑看着诸葛亮受难。

    而几天后,甄宓、大乔和小乔三位姬妾也抵达了前线大营,颜良的日子便更加爽快起来。

    白天里。颜良除了处理军务,视察攻城情况之外,便是肆意的与几位美姬寻欢作乐。

    入夜后,外面是寒风瑟瑟,而在御帐内,颜良宣泄之后,则可以搂着三个人肉火炉。如沐春风一般的舒舒服服入睡。

    颜良在外面舒服着,城中的诸葛亮,还有他的汉**民就惨了。

    城中粮食尚可支撑四五个月。诸葛亮现在犯愁的不是粮草问题,而是取暖的问题。

    取暖必要烧柴,而柴禾这种东西体积远比粮草要大,自然不能如粮草那般。一口气囤积上四五个月的量。

    围城之前。城中各家各户所屯的柴禾,最多也只够半月之用,平时所用的柴禾,多是靠城外的农民,进城来贩卖所得。

    现在邺城被围,柴禾的供应就此绝断,城中无论是军队还是平民,都只能动用储存的柴禾。

    气温骤降后。当囤积的柴禾都已经用光时,他们就只能拆桌案等器物。这桌案家具也拆光时,就只能拆窗户拆门,除了房梁之外的所有能烧之物,统统都被他个拆了下来塞进火炉。

    门窗拆了后,就只能用帘子来代替,却又怎能挡住瑟瑟寒风无孔不入的侵袭。

    围城进入深冬之后,邺城之中,终于出现了冻死的情况。

    诸葛亮唯一庆幸的是,入冬后,楚军所掘的沟壕封冰,等于成了无用的摆设,邺城与外界的联系,似乎又可以重新恢复了。

    但让诸葛亮感到郁闷的是,颜良在河水冰封前的个把月时间里,不慌不忙,从容的又在沟渠外围,修筑了一道近两丈高的土墙,将外围一个个碉堡连接了起来,形成了第二道严密的围线。

    汉军可以轻易越过冰封的沟渠,但第二道的土墙,他们却再难逾越。

    如此一来,邺城跟外界的联系,依然不能通畅,诸葛亮仍不知邯郸的刘备,报有着什么关的想法。

    而城中不断出现的冻死现像,却搞得是人心埋怨,士气低迷。

    老百姓们被冻死,尚能够忍受,但士卒们却耐不住寒冷,开始闹腾起来。

    一连数日,各营都传来士卒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柴禾,彼此间自相厮斗,甚至还出现打死人的情况。

    楚军尚未攻城,汉军便有内乱的征兆,这自然是令诸葛亮心焦不已。

    是日,相府。

    诸葛亮踱步于堂中,这天寒地冻的,他仍然在摇着羽扇,但眉头却是紧皱,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脚步响起,仆人来报,言是曹仁在外求见。

    曹仁此来,必然没有什么好事。

    诸葛亮眉头微微一皱,犹豫了一下,还是令将曹仁招入。

    他便还坐在了主位,轻摇着羽扇,恢复了一派淡然从容的气势。

    片刻后,曹仁匆匆而入,满脸的焦虑。

    见礼已罢,曹仁沉声道:“丞相,近日军中因争柴而频起械斗,死者近百,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再这么下去,只怕军心早崩要崩溃,还请丞相拿个主意才是。”

    曹仁带兵打仗有一套,但面对这般非军争的难题时,他却无能为力。

    “军中柴禾不是已经实施配给制了么,为何还有人要争抢?”诸葛亮反问道。

    曹仁叹了一声,无奈的道出了实情。

    汉军中,现下除了城头值守的士卒,白天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