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真是不好打啊……王珏,我知道你还有招数没用出来呢,我在这里等着你!”几乎同时,他和王珏一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

    龙灵今天生日,求月票推荐票打赏收藏……拜谢诸位的支持和厚爱!感谢大家这么长时间的不离不弃!谢谢你们!(未完待续。)

391过河卒

    锡兰的首都,被天启皇帝命名为大吕宋岛的澳洲最繁华的城市,东京拓州(就是堪培拉),缪晟晔看着窗外温暖如春的天气,一脸的阴郁。

    刚刚传来的消息,德国已经暗中和大英帝国通了信息,它将在这场大战之中,保持善意的中立。

    这虽然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而且英国舰队也确实正在抽调兵力进入印度洋示威游行,大明帝国如果不做针对性的反应,那这场示威很可能变成真的进攻。

    但是缪晟晔还没高兴几分钟,就被另一个消息给影响了心情:大明帝国进攻东南半岛,双方已经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第一天的战斗可谓是中规中矩,大家都没有捞到什么便宜。

    锡兰这一边丢了小块防御阵地,大明帝国那边损失了一些坦克。两边都有付出最终结果也容易让大家接受。

    可是另一件事让缪晟晔恼怒了,朝鲜半岛上日军再一次丢失了自己的防线,现在安州已经被大明帝国的军队合围,显然日军没有能力解救自己被围困的部队。

    “北边的天气,应该很寒冷了吧?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作战,似乎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啊。”缪晟晔对着自己面前的玻璃窗自说自话。

    虽然日本方面一再保证,安州内的日军会死守到最后一兵一卒,缪晟晔也相信凶悍的日军能够做到他们指挥官的要求。

    可是即便是两万日军在安州和新安州这些地区坚守阵地,他们还是确确实实的被合围了起来。

    很快他们就会消耗掉自己储备的弹药,伤亡惨重无法支持自己的防线,最终在城市巷战里被消灭干净……

    缪晟晔自己都能简单的脑补出朝鲜半岛上日军的画面,大明帝国的进攻能力他已经有所了解了,当然也清楚,这样的进攻不是日本人能够抗住的。

    安州一旦沦陷,顺川的核心防御就暴露在明军的进攻正面上,那里究竟能守多久,让缪晟晔非常不放心。

    那里可是平壤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让大明帝国的军队占领顺川,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攻占平壤,日军就差不多被赶出了朝鲜北部。

    没有了朝鲜北部山区作为地利优势,大明帝国的装甲部队会驰骋在朝鲜半岛南部,很快把日本人赶下海。

    这个过程没有人知道需要多久,缪晟晔自己估计,自己如果是明朝的指挥官,他掌握如此优势的情况下,大概会用一个月的时间左右。

    而一个月的时间里,东南半岛附近的战斗胜负未分,锡兰还有大英帝国根本没有办法抽调自己的海军北上……

    “无论怎么计算,朝鲜半岛这一次都要丢了……”缪晟晔很是不甘心的叹息了一声。

    丢了朝鲜半岛,等于说间接的判了日本死刑。取得了这个进攻日本的前哨战,大明帝国除非海军尽失,不然迟早有一天要拿日本开刀。

    “报告!”一名军官走进了缪晟晔的办公室,进来之后立正敬礼:“议长大人,刚刚传来的消息,朝鲜战局更被动了。”

    “什么?”缪晟晔皱着眉头,语气里带着一丝愤怒。难道日本就这么烂泥扶不上墙?难道他们就真的是狗肉上不了酒席?

    “日军在元山外围与明军决战,两个师团被击溃,明军第2集团军已经靠近了元山,日本东部防线有崩溃的趋势。”那军官一五一十的交代了清楚。

    显然,缪晟晔关注的安州防御,其实也是日本守军指挥官三井孝宫关心的主要方向。

    可是在朝鲜半岛上的明军是双管齐下的攻击方式,另一个明军的进攻方向上,日军缺乏防御的兵力和装备,场面打得更加难看。

    缪晟晔从军官的身上挪开了自己的目光,双眼盯在了他摆在办公桌上的象棋棋局上,脸上阴鸷的表情仿佛要吃人一般。

    从很多年前,缪晟晔就是一个极其骄傲的人,他指挥作战几乎没有遇到过对手,正面抗住了葛天章的压力,也没有被压垮。

    所以他讨厌这种事情不在自己掌握的状态,他讨厌日本在朝鲜半岛打得如此难看,他也讨厌南面的王珏还有京师的朱牧,竟然比起葛天章来还要难缠。

    看着棋盘上,那个已经过了河界的卒子,缪晟晔半晌没有开口说话,他在权衡自己究竟要不要插手遥远的朝鲜半岛战事,或者说他有没有能力去顾及朝鲜半岛上发生的一切。

    这是一个让人郁闷的事情,无论是取还是舍,这都是一个让人感觉到沮丧的决定,在缪晟晔看来,他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已经是他输了。

    “派人去联络一下我们在印度安插的那些暗子,试试看能不能先动摇一下大明帝国的属国印度。”缪晟晔打算做一个交换,一个打破他目前被动局面的交换。

    如果可以让印度成为另一个牵制大明帝国的力量,那朝鲜半岛上的损失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交换一下的话,似乎对锡兰来说,距离更近也更有利一些。

    他一边说,一边抓起了棋盘上的马,直接吃掉了属于他的过河卒:“你吃掉了我的朝鲜半岛。”

    然后他又动了自己的边路车,吃掉了对方的一个没有过河的小兵:“现在轮到你们了,看看怎么办吧……”

    ……

    大明帝国的首都,孙方挥手送两名外交官员离开,他们将乘坐飞机,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属国印度去。

    锡兰希望可以让印度作为牵扯大明帝国的新势力,大明帝国当然也看出了印度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紧急应对。

    朱牧希望可以安抚一下印度,至少在英国舰队占领印度洋的时候,印度可以拒绝为英国提供港口和生活补给。

    这样可以牵扯一些大英帝国的精力,让他们顾及到印度的威胁,不敢全力进入东南半岛附近海域。

    剩下的事情,就看印度这个有意思的地方,在英国舰队的压力下,究竟要做什么样的选择了。(未完待续。)

392没有和有

    请输入正文缪晟晔希望用朝鲜的这颗过河卒,换掉大明帝国的印度属国。这是他的计划,也是一个对于锡兰来说,稳赚不赔的计划。

    可大明帝国如此多的官员,怎么可能看不出现在英国人和锡兰在搞什么样的阴谋诡计?

    王剑锋背着双手,走在紫禁城内那百年间被更换过数次,但每一次都执拗的只用一种款式的巨石。

    这些斑驳的巨石每一块都很巨大,铺设在这里无声无息,用最质朴的沉默,衬托或者说承载着,它身上的宏伟和壮观,绚烂和辉煌。

    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或者说从大明帝国迁都北京之后,这数百年的时间里,这些巨石上踩过去的鞋底无穷无尽,多少状元探花,多少将军勇士,都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足迹。

    有些人,名垂青史在惜字如金的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有些人遗臭万年同样在历史的车轮上留下了自己的血迹。

    不过,更多的人,是默默无闻匆匆而过的过客,他们很少被人提起,也很少被人记得。

    他们就好像是沙漠瀚海之中的沙砾,到处都是却并不起眼。他们就好像是建造巨大建筑物的砖石,并没有什么特别,却缺一不可。

    并非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如同张居正那样的耀眼,也并非所有人都如同刘瑾八虎那样邪恶。

    即便如此,那些没有留下名字,或者留下了名字却根本不被人记得的人,一样重要。

    没有他们,大明帝国如何能度过这数百年?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难道就能有张居正王安石等人如同彗星一般的光芒么?

    经过巨石铺就的地面,穿过了长长的走廊,王剑锋这个大明帝国的首辅大臣突然停下了脚步。

    他停下的地方是长廊末端,用来悬挂一些功臣名臣的画像的地方。在这里,有一个并没有官爵的天子家臣的画像,站在那里满脸堆笑。

    和天启朝那些或许威严,或许随和的名臣们不同,这个人微微弓着腰,笑的满脸谄媚,一副对谁都亲如儿子的表情。

    可是,王剑锋认识这个人,知道这个人为什么挂在这里——魏忠贤,天启皇帝陛下的家奴,一个把一生都奉献给天启皇帝的忠仆!

    认真一些说,这个人没有一点儿真正的本事,他能够站在这里,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位置,清楚的知道他就是天启皇帝的狗,一条忠心耿耿的疯狗。

    要说这个魏忠贤,可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臣,也不是一个能臣。可是他是一个把自己一生都交给天启皇帝,并且从未背叛过的太监。

    如果,王剑锋想过如果,天启皇帝没有做下这一番伟业,这个魏忠贤可能就是一个和文臣撕破脸,被钉上历史耻辱柱,如同刘瑾一般的恶人。

    可是他现在被挂在了功臣长廊里,弓着身笑的那样的谦恭,只看这幅画像,没有人能想到这个画中人,是天启皇帝麾下,杀人如麻的东厂厂公。

    朱长乐在世的时候,曾经带着他亲信的大臣们一起来到这里,那个时候赵宏守还是首辅大臣,王剑锋年纪还轻。

    朱长乐端详了这幅画很久,然后对当时的两个人说了一番自己的想法:“天启皇帝命人把他挂在这里,是想对后人说,即便是奸邪如此,也是能用的人吧……”

    今天,王剑锋站在这里,停在这里,抬起头看着魏忠贤那人畜无害的笑容,心中却是另一番想法:这种人都可以挂在这里,自己如果被埋没在历史长河里,岂不是悲哀?

    “想要拿印度来换朝鲜半岛?我王剑锋虽然不才,可也不是你缪晟晔说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的蠢货!”他轻声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迈开了自己的脚步。

    他继续前行,路过了天启大帝身边的五虎上将,路过了那些历史上留下名字的赫赫名臣,最终走出了长廊。

    冬日的阳光照在他尚且乌黑的头发上,照在了他披着的那件被貂绒修饰得华美无比的大麾上。

    柔顺如瀑布一般的貂绒在阳光下泛着透亮的光芒,掩住了王剑锋原本挺拔的身形。

    “来人啊,把王剑山叫来!对了,如果户部尚书大人李明义大人有暇,也请来!算是……算是召开一个小会吧。”他随口吩咐道。

    身后跟着的秘书赶紧点头,对着一名亲兵挥了挥手,那名亲兵立刻敬礼,然后退开两步,转身去通知首辅大人要见的人去了。

    “我虽然不是葛天章,执三尺剑上阵杀敌不如我儿王珏……”他笑了,在冰冷的阳光下笑的很开心:“可我入内阁执掌国力十年,又怎能没有自己的本事?”

    “大明帝国啊……可是不养闲人的!”他一边继续往前走去,一边小声自说自话:“你们都认为这就是大明帝国的极限了?远远不到啊!远远不到!”

    ……

    “首辅大人,不知召见下官,所为何事?”户部尚书李明义走进王剑锋的办公室,把身上的大麾递给了身后的侍者。

    同样的,王家的老三,王珏的三叔王剑山也走进了屋子,把大麾解下就丢给了身后的侍者,全没有李明义那样的拘束。

    “李尚书,我离开户部,入内阁任职也已经十年了……”王剑锋开口回忆起自己三十五岁就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入阁成了内阁大臣的往昔。

    李明义眼帘垂着,不知道是个什么表情,半梦半醒一般站在那里,却不开口接王剑锋的话。

    王剑锋也没有等他接话的意思,径直开口说道:“无论用什么办法,挤出300个亿,用来扩军,有问题么?”

    王剑山一愣,然后看向自己身边,如同站着睡着了的李明义,不知道自己的大哥究竟在搞什么事情。

    “大人……”思考了快要一分钟之后,李明义突然睁开了自己的双眼,抬起胳膊一抱拳回答道:“如果大人问,下官只能回答‘没有’!”

    不等王剑山开口,他又补充了一句:“如果是国家在问,下官舍去命不要,也凑的出这笔钱!”(未完待续。)

393有点儿意思

    王剑锋究竟要做什么呢?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大明帝国的南北两条战线上同时增加兵力。

    虽然这种办法是最笨的办法,却是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皇帝陛下要向北增兵,同时又要在东南半岛上开战,那就同时向两个方向上增加兵力。

    作为帝国的首辅大臣,王剑锋就是要在先夺下东南半岛,还是先夺下朝鲜半岛的选择题上,给全世界一个大明帝国的答案。

    同时进攻!大明帝国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改革内政,发展工业,用积累的工业维持着国内的高速发展,为的不就是今天?

    在所有人都认为大明帝国只能做一个选择的时候,大明帝国将会用它雄厚的国力,打破出题者的规则,霸气了把单选题变成了一道多选题来做。

    “大明帝国数代人的积累,无数大臣们辛辛苦苦积累下的这一搏之力,我王剑锋今天拿出来挥霍了。”他缓缓开口,对李明义说道。

    李明义脸色郑重,抱拳回答道:“大人,这件事事关重大,恕下官不敢现在直接答应您……”

    “我知道!我会上奏皇帝陛下,召开内阁会议,决定这件事之后,再来找你讨要这笔钱!”王剑锋挤出一丝笑容来,对李明义说道。

    这本就不是王剑锋一个人能够决定事情,毕竟这是一场赌国运的战争,如果失败,可能大明帝国就再没有逐鹿天下的资本了。

    所以这件事,必须要让内阁来表决,并且由皇帝陛下亲自主持召开内阁会议,商讨之后进行表决才行。

    甚至,因为事情过于慎重,内阁和皇帝加起来的所有人,都拥有一票否决权。在这件事情上,这种否决只要能说出道理来,都是被承认的。

    “那下官就回去听候消息了,如果通过,下官会立刻打开暗库,将储备的黄金拿出来使用。”

    这笔钱是当年大明帝国从世界各地掠夺回来的财富的一部分,虽然大部分金银财宝都被之后大明帝国的建设和发展消耗掉了,可始终历代皇帝都保留了一些积蓄。

    庞大的财富被称为暗库,是被封存并且轻易不允许动用的储备金。这是当年继承天启皇帝位置的崇圣皇帝定下的规矩,他到死都没有忘记自己被英国人击败的血仇。

    这个还算兢兢业业的皇帝输掉了大明帝国至关重要的对英国的战争,也输掉了一统世界的机会。

    随意他到死都念念不忘,嘱咐他的儿子击败大英帝国。

    可惜的是,他的儿子陷入内斗之中无法抽身,报仇的事情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但是崇圣皇帝留下来用于报仇的钱却被这个儿子封存了起来,并且规定后世子孙只能拿这笔钱对外扩张之用。

    时间过去了一年又一年,大明帝国丢掉了西西伯利亚,丢掉了日本和朝鲜半岛,丢掉了东南半岛和大吕宋……却没有一位皇帝能够对外扩张成功。

    于是,这笔钱也就这么存放在了暗无天日的地下,成了一个历代皇权和内阁交割,都必须叮嘱却无人敢动用的一笔死钱。

    即便是被天启皇帝改造过的大明帝国,即便是一个已经被资本主义化的大明帝国,可这个国家的高层依旧还是保有了一些落后的习惯,比如说封存一笔巨款留给后世子孙这样的蠢办法。

    不过,还是要感谢那些愚蠢的祖先,不然现在的大明帝国,又如何能有力量,在这种关键的时刻爆发呢?

    仁智殿内,皇帝朱牧捧着一本有关朝鲜半岛的历史沿革的史册在读,这是他每天休息时候必然会做的事情,代表着他的勤奋和态度。

    每天他只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还被分成了四个等份,这半个小时是其中的一段,是他读自己喜欢的书的时间。

    剩下的时间有半个小时是练字用的,还有半个小时是用来小憩的,另外半个小时,他要做适当的锻炼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当皇帝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至少他没有工资,而且一生之中可能只有短暂的几个假期可以真正用来放松和休息。

    整个帝国都离不开他,他也不敢放下整个帝国去真正休息——因为如果一个不小心,这个帝国就可能出现问题,搞不好帝国的姓氏,都要被处心积虑的人改了。

    实际上只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中庸评价的帝王,他们的工作都是非常苦闷和繁杂的。相比较起来,可能闲散王爷的日子更好过一些。

    他们的权力被内阁制约,多数时候也不敢放肆的随心所欲的下达命令。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却只在史书上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