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的皇帝陛下,则永远为禁卫军总司令,此仪式由今年开始,定为后世永例。”朱牧一边指着那些宣誓的士兵,一边对身后的东厂厂督陈岳说道。

    陈岳微不可察的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开口轻声回答道:“殿下,这锦衣卫原本有一部分职责是监察刑讯……如今又给了这么大的兵权,臣恐怕日后会影响到帝国皇室之……”

    太子朱牧摆了摆手,打断了这位近臣的话:“你呀,想说什么直说就是了,我不愿意费脑子和时间在你们这些弯弯绕上,不就是怕东厂失了势么?下次说话不要绕圈子了,我累你也累。”

    他说完之后用眼角撇了一眼有些尴尬的陈岳,又看了看远处脸色并不怎么好看的锦衣卫指挥使李恪守,继续开口吩咐道:“你们东厂的职权,我也要给……从这一次辽东乱局上看,东厂和锦衣卫的情报工作实在太差了。”

    陈岳听到了朱牧这么说,赶紧弯腰想要下跪喊那句耳熟能详的罪该万死,朱牧却伸手把他拦住了:“别急着喊,如果真要去死,一死也就罢了,我上哪里去杀你第二次去?锦衣卫现在忙着禁卫军的事情,这情报工作我就交给东厂了,把你的手伸到国外去,别只盯着家里这点儿盆盆罐罐,太小家子气了。”

    “是!臣这就整肃所有情报人员,必定为殿下您擦亮耳目……”陈岳刚才要跪,也就顺势弯腰应承道:“东厂数百年,这情报底子还在,只需要几个月时间,臣一定……”

    “去办!先祖天启皇帝能够在那种条件下中兴大明,我朱牧虽然愚笨,却也要效仿先祖,为子孙后代争一个太平盛世!”

    这边朱牧还在和陈岳两个人商量如何重振当年大明帝国那个让全世界都闻风丧胆,神出鬼没的东厂情报网的时候,一名内侍快步走到了朱牧身边,弯腰贴在朱牧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什么?怎么会用孝悼?”朱牧拧起了眉头,盯着来传消息的内侍,拍着一直的扶手站起身来,咬牙切齿的开口缓缓问道:“究竟是暂时商量草拟的,还是内阁以及宗室代表那边已经定了?”

    “殿下……这是内阁会议里面商量出来的,宗室那边虽然没有发话,可是这种时候,谁会为了这种事,去驳内阁首辅次辅的面子?”那内侍是朱牧的心腹,听到朱牧发问,赶紧低头回答。

    “欺我年幼!”朱牧冷冷的哼了一句,就看向身边的陈岳,一边向太液池的方向匆匆离去,一边开口吩咐了一句:“去办!”

    陈岳立刻弯腰应承,朱牧头也不回的继续向校场外面走去,那些站在远处等着宣誓的锦衣卫士兵都看到了太子殿下急匆匆的离开,都在心中猜测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情。这边的动静也惊动了主持宣誓仪式的李恪守等人。

    他们看着太子殿下远去,不知道自己站在这里做这些近似于闹剧一样的事情,究竟还有什么意义。不过只过了十几秒钟,跟在太子身边的内侍就折返了回来,他跑到李恪守的身边,宣读了太子朱牧的旨意。

    “殿下让你继续主持宣誓仪式,他要去和阁臣们商量要紧的事情,办妥之后就会赶回来继续观看。太子殿下不在的时候,我在这里看着,仪式不可废止。”那内侍说完之后,就站在了李恪守的身边,不再多说一句。

48锦州外围

    一队骑兵在公路上奔驰着,这些骑手们大都一人双马,背着骑枪带着干粮,这让他们的身上看上去有点儿过于凌乱了。这些骑兵来自远东叛军,也就是所谓的金国部队。他们一路上从撕开的奉天突破口向西疯狂突进,人困马乏筋疲力尽才赶到现在的位置上。

    比他们还要倒霉的,是那些负责拖拽榴弹炮的部队,这些部队驾驶着马车,拖拽着100毫米口径的牵引式榴弹炮,那种炮兵更加劳累,甚至有一半左右都没有能够跟上骑兵的推进速度,至今还在半路上挣扎。

    “没赶上好时候啊……老皇帝当时带兵起事的时候,许了辽东全境减三成的地租税金,我父亲那个时候,要不是明朝经常打过来抢东西,比现在可强多了。”骑在马背上的一名骑兵,对自己身边的战友抱怨道。

    更远的地方,成千上万匹战马正在翻越丘陵,翻越满是硝烟的林地,沿着平原一路西进,仿佛要燃烧尽整个大地。他们曾经都是汉族的先民,熬过了苦寒的迁移,和当地的女真人通婚生存,将脚下的大地变成了自己的家园。

    然而,当他们拿起武器,为一少部分而战的时候,为了一己私利站在了自己祖国的对立面。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汉人,却满脸不屑的讥讽和自己一样黄皮肤黑眼睛的同胞们,称这些人为南狗、明狗。

    而就在他们如同蝗虫一样过境的时候,他们眼中的那些所谓的南狗们,却已经将手里的武器对准了这些号称身经百战的骑兵们。锦州城下并非是毫无准备的一盘散沙,而是王珏这头食人的幼虎。

    原本这位托德尔泰将军是打算奔袭锦州的,结果却带着他疲惫的骑兵部队一头撞在了比凌海还要坚固的防线上。王珏带来的新军部队,包涵了集团军军部在内的3万多人,而真正被王珏丢在正面上的部队,就只有他直辖的集团军军部8000多名士兵。

    这些士兵是还没有扩建成第3师的部队,他们的训练已经完成,每一名士兵都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素质最高的战士,而他们操纵的武器,也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精良的战争机械了。

    “火炮已经找平!”拿着水平仪,一名新军士兵对身边的军官汇报了最新的调整数据,这些150毫米口径的重炮都是由列车拖拽而来的,正是因为这些巨大的武器占用了铁路,所以大部分新军士兵才只能乘坐汽车和马匹赶往前线。

    王珏花了海量的金币武装他的部队,而这支部队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和传统的旧式军队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他们都是职业军人,而且是这个世界上素质最高的职业军人。这些士兵可以学习操纵最新最强大的武器装备,而且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足以成为一整支军队的骨干支撑起数百万大军。

    当然,除了人员之外的区别,这支部队在装备上也绝对可以突破以往所有人对军队的印象——仅仅一个传统的步兵师就编制了整整30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这要比其他国家的精锐部队多出三分之一。

    加上集团军军部直属的6门200毫米口径的重炮,还没有完全整编完成的第3师已经到位的30门同样150毫米口径的火炮部队,王珏在锦州城下调集的重炮部队比托德尔泰估计的要多出差不多三倍。

    “冯平章将军在离开锦州的时候,留了15门100毫米口径的大炮作为支援火力,我们的步兵团手里也有这样的火炮,都已经部署在敌军进攻的防线上了,如果托德尔泰攻击锦州,他可能这辈子都会记得今天的损失。”王琰在汇报部队布防的时候,对王珏难得的开起了玩笑来。

    “我花了整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打造出手里的这支部队,如果今天这支部队不能让我看见未来胜利的希望,会比丢掉锦州更让我绝望。”王珏站在锦州城附近古老的城墙上,这些城墙现在都已经荒废了数十年,如今只能当古迹去凭吊了。

    “报告!”一名军官跑到了王珏和王琰两个人的身边,立正站好之后敬礼说道:“叛军已经开始对我第一道防线发动攻击,邓晓飞上校请两位长官返回指挥部。”

    “区区一个托德尔泰,还用不着我亲自上阵指挥。”王珏笑着对赶过来的军官说道:“告诉郭晓飞上校,这场战斗我交给他指挥了……要吃下锦州城,须得让叛军崩掉一嘴牙才行啊。”

    “开火!”在两到铁丝网之后的散兵坑内,一名大明帝国的军官对自己的手下们下达了攻击的命令,那些驱赶着战马向锦州城飞奔的叛军们也在同时发出了呼喝声。一时间枪声开始密集起来,子弹呼啸着在双方之间来回穿梭,鲜血飞溅战马嘶鸣,大片的麦田一瞬间就变成了人间地狱。

    “开火!”坐镇指挥部的邓晓飞上校是王珏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指挥官,他的军衔升迁几乎就是伴随着整个新军的壮大变化的。可以说比起一些半路加入的军官来说,他对整个新军的感情,不在司令官王珏之下。

    这个年轻的军官在听到了王珏给他的命令之后,就从容的抓起了电话,对着另一端的炮兵阵地,下达了开始攻击的命令:“一个弹药基数,按照预先试射覆盖区域攻击。”

    放下手中的电话听筒,新军的各个炮兵阵地上,指挥官们开始下达一个接着一个的命令,旗语兵在不停的挥舞着手里的旗帜,所有的炮手都在摇动的手里的摇柄,将火炮调整到最佳的射击角度。

    然后装填手们就抱着炮弹将这些危险的东西塞进炮膛之中,随后炮手就熟练的闭合了炮闩。一连串的战术动作一气呵成,甚至大多数炮手们都是在同一个时间完成了准备工作,他们安静的单膝跪地或者站在火炮的两侧,面无表情的拉响了身边冰冷的火炮。

49炮声轰鸣

    一瞬间的平静之后,火炮那黑洞洞的炮口喷射出了闪耀的火焰,巨大的爆炸将地面上的灰尘都震动得弥漫起来,冲击波让整个炮兵阵地上都蒙上了一片灰雾。然后震耳欲聋的射击爆炸声才传到耳中,仿佛是巨人的怒吼一般,飘散到天空中久久回荡,无法平息。

    “角度下调0。2度!覆盖式攻击,射击……准备!”随着军官的大声命令,旗语兵们再一次迅速的挥舞起手里的旗帜来,他们的动作规范并且流畅,每一下都带着力量,美感十足。

    看到旗语的炮手们简单的调整了一下火炮,掀开了炮闩散去内部燃烧蒸腾起的烟尘,然后装填手们就将早就抱到一旁的炮弹塞进了大炮内,退到一边等待着炮手们继续操作。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高技术兵种,所以他们面对敌人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勇气和毅力,只需要按照训练时候那样,将他们的战术动作一次接着一次的完成,就可以了。而他们如此从容的开始自己的战斗的时候,他们给敌人造成的压力,却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支部队。

    因为当他们规范操作,装填好第二枚带发射的炮弹的时候,甚至第一枚发射的炮弹还没有落在敌人的头顶上,这种倾泻弹药的速度,绝对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我的天,他们能用这么点儿时间打光手里的一个弹药基数的炮弹?”一名驻守在锦州城内的大明士兵面露惊讶的看着远处那些随着节奏一次又一次装填弹药的新军士兵们,在如此高强度的炮击下,这些士兵竟然有时间在射击的间隙中单膝跪地休息体力。

    另一名士兵则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更远一些的地方,那里停放着随着这些炮兵一起到达的列车车皮,整箱整箱的炮弹存放在那里,堆放的整整齐齐:“怪不得他们带着这么多炮弹,看来带少了,还真不够用啊……”

    原本看到王珏带来的部队只有万余人的时候,这些驻守在锦州的第29军士兵们还有些不以为然,他们以为王珏带来的兵少,根本不足以扭转锦州的战局。可如今看到新军在火力上拥有着明显更强的压制力之后,他们就知道叛军想要夺下锦州,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对于自己人来说,这样训练有素的军队绝对算得上是强而有力的支援,在这些友军的耳中,如此密集而且有规律的炮击声简直就如同天籁一般动听。

    而对面与之为敌的对手们,现在的感受就没有那么美妙了。此时此刻正站在高地上,看着炮弹落入进攻的部队头上的托德尔泰,现在的心情就说不出的纠结。

    他带着自己的骑兵,或者说金国几乎所有的骑兵,一路赶到了这锦州城下,他们奔波劳累,辛苦万分。不过现在眼前的一切证明了,这么多天来他们奔跑到这里来,仅仅只是为了让明国的军队屠戮的。

    “轰!”又一枚炮弹落在了阵地上,这些炮弹如同犁地一样,规律甚至有些显得呆板,不过这种蕴含着节奏的炮击让眼前的这位金国名将托德尔泰彻底的产生了错误的估计。他的手紧紧的按在自己腰间的指挥刀上,仿佛要捏碎上面的刀柄一样。

    根据经验判断,在锦州城内的明军部队,能够打出如此密集的炮火,只要应该有5万人以上的部队。看来明朝不仅仅反应迅速,第一支成规模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了前线,金国想要速战速决,将明军压缩在狭小的锦州地区,是不可能了。

    对方有一支整整5万人的部队,他现在身边的骑兵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仅仅3万多人,怎么可能击败据称而守而又训练有素的敌军呢?况且他带来的部队,现在人困马乏,甚至连溃败都跑不出原本应该能够跑出的速度了。

    “听炮声,对方至少应该有300门以上各种口径的大炮,而且绝大部分都是100毫米口径以上的……”有些不相信自己猜测的托德尔泰看向了自己身边的副官,难以置信的问道:“锦州城内有至少一个军的兵力?3个师?”

    “将军!我不觉得明军有这么多兵力,不过两个师应该还是有的……”副官吞了一口唾沫,然后回答了托德尔泰的问话。他说话之前看见一名士兵大约在一千米之外,被明军的炮火击中,战马都断成了两截,鲜血四溅惨不忍睹。

    很快,明军的野战防御工事就阻止了叛军骑兵继续进攻。机枪还有战壕在现在这个时代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防御能力,防守方处于天然优势。这也是金国为什么可以在蓟辽防线后面苟延残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是大明帝国的几次进攻损兵折将,在吉林耀武扬威的叶赫郝连早就被绞死在紫禁城门口了。

    “锦州已经拿不下了,我们在这里的攻击至少损失了1000人……再打下去,也是徒增伤亡,留下伤残士兵,其余各部,向凌海撤退吧。”托德尔泰听到自己的副官也是这样分析,更加坚信了他私下里的判断。如果强攻坚固设防的阵地,金国根本不可能和大明开战,放弃锦州保存现有的实力才是首要任务,如果在这里损失数万大军,那才是断了金国的国运。

    托德尔泰刚刚想要下达撤退的命令,就看见远处一名军官慌慌张张的跑过来,甚至连自己的钢盔都不见了。对方脸上被烟熏得难以辨认,想来这一路上他经历了不少倒霉的事情。他一边跑,一边向着托德尔泰叫喊:“不好了!将军!不好了!将军!出大事了!”

    感觉不妙,怕对方喊出不应该说的事情,乱了军心的托德尔泰想要出言阻止对方继续说下去,可已经为时太晚了。只听到对方一边哭丧着跑过来,一边喊道:“将军!一支大明帝国的军队夺了后卫部队的辎重,正向这边杀过来!”

50溃败

    听到这个消息,托德尔泰大惊失色,他刚刚还在犹豫是否要撤退离开,返回凌海与助阵的日本陆军汇合起来。结果还没过多久的时间,现在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手里的数万金国骑兵,带回到安全的地方了。

    旋即他就开始推想起各种问题来,首先是这支袭击他后队的大明士兵究竟来自哪里。如果是从凌海方向回撤的大明帝国第29军的部队,那是不是意味着日本人在凌海已经得手了?

    但是他转念又一想,这推测又似乎并不合理。他率领金国的骑兵部队绕过了凌海,目的就是日本人和他都不愿意在凌海附近的明军防御工事上消耗兵力,没有理由日本人再他走后,又开始猛攻不计损失猛攻凌海了。

    既然不是日本人攻击凌海得手,明国29军溃败下来的残兵,那就只有两个可能性了——来自蒙古的明国骑兵部队,或者是日本人在凌海那边撤了围,让冯平章有条件抽调军力来拦截他的后路了。

    也不怪他没有考虑到明朝其他地方援军到来的可能性,因为用时间来推算的话,明**队能够最快速度赶到战场上的,无非就只有几支部队,并没有可能平白无故的变出人来。

    于是他只好将目光转向了来报信的人,开口咬牙切齿的问道:“明国的部队是骑兵?还是步兵?”

    ……

    张建军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手有些微微的颤抖,即便他这样的军官在明朝里面已经算是比较出众的,可是却依旧无法改变他初经战阵的事实。缺乏作战经验的他,在指挥新军第1师击溃了叛军的辎重部队之后,突然发现战争已经真的变了模样。

    只要固定阵地没有时间被建立起来,那么类似如今这种大规模远距离的突击作战就会变得越来越多,而这种突击打破了兵力等传统衡量事态优劣的数据,取而代之的是一支部队进攻的速度,与保证进攻速度之下维持战斗力的水平。

    而张建军发现,现在他手里的部队,可能是这个世界上能够完成这样任务的最好的部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