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的,孙方也是面带微笑,仿佛之前根本就不是对方扬长而去一般:“特使先生说的真的是太好了……我们要面对和平!争取它,最终把它放进自己的口袋。”

    东南半岛上的战斗已经停歇,第5第4两个集团军,包括王珏手里的其他部队,都已经停止进攻,这本来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至于吕宋岛上,锡兰海军甚至默许了大明帝国的物资补给,只要检查确定船只上是粮食,就会放行而不是击沉对方。

    可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绅士的战争。大明帝国的运输船在锡兰战舰的目送下,把粮食卸载到吕宋岛上,再挂着白旗离开……

    而吕宋岛的高地上,一面一面大明帝国的龙旗,却始终飘扬。锡兰士兵看着那些旗帜,没有任何进攻的**,任由着它们随风招摇。

    “英国还有法国方面的特使已经在路上了,对方要乘坐草原铁路,到达蒙古似乎还要有一段时间。”德国特使开口,说出了英国特使的行程。

    孙方摆手说道:“不着急!战火已经停歇,我们大家都有等待的耐心。为了实现和平,多几日也无妨,也无妨!”

    比起之前几天双方的碰面,今天两个人之间的交谈气氛简直友好到了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程度。

    因为外交人员没有到齐的原因,所以孙方还有德国特使两个人也没有说太多有关谈判的事情。

    两个人开始谈起茶道,说起了产自武夷山的上等茶叶,又借着武夷山聊起了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信仰。

    跟在两个人身后的德国大使汉纳森也时不时跟着妙语连连,几个人相谈甚欢笑声很是爽朗。

    陪在几个人左右的是奥斯曼帝国的特使,还有奥匈帝国的大使与特使先生。这些使节都是来调停的,自然不会留恋和谈的话题。

    真正关键的人,现在还都在路上了,包括锡兰的特使,日本的使节,还有英国的特使先生。

    这些人才是这一次和平谈判的关键人物。在调停人的“努力”下,他们要签署和约,结束这一场血腥的战争。

    “我听说,日本特使现在已经到了天津?”几个人聊够了有关茶叶和道家文化的话题,奥匈帝国的特使突然提起了日本特使。

    听到了对方的话,孙方也不隐瞒:“日本使节确实到了天津……只不过他们的身份太敏感,用什么样的礼仪接待,我们还在考量。”

    因为大明帝国一直没有承认过日本是一个国家,对日本的态度也是处理反叛地区的态度,所以日本使节实际上不能与德国特使法国特使一样,作为使臣按照惯例接待。

    同样的问题实际上锡兰特使,身份也差不多。对于大明帝国来说,锡兰也只是一个犯上作乱的故土,完全不是可以轻易割舍的异国他乡当然它也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地区罢了。

    “我倒是觉得,礼仪无非就是一些场面,和平才是我们外交官追求的理想。”奥斯曼帝国的特使摇头晃脑的说了这么一句。

    “你说的对,不过既然是和平谈判,还是应该给对手一些体面的。”德国特使把玩着面前的茶杯,挑起眉毛看着孙方,开口建议道。

535退堂鼓

    当山口次郎踏上天津港的港口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似乎被成千上万把钢刀,给逼住了自己的喉咙。

    港口上矗立的大明帝国锦衣卫,穿着改进的飞鱼礼服,站在那里笔直并且仿佛不带灵魂那都是最阴森可怕的狂信徒,大部分人都愿意为大明帝国去死。

    山口次郎看了一眼走上前来,声称接待他的大明帝国礼部官员,看着对方不怀好意的眼神,觉得自己的后背仿佛有蚂蚁在爬。

    这是日本外交官为数不多正式踏上大明帝国的国土,当然辽东还有朝鲜这些地方不算。

    看着号称迎接自己,却和看押自己没有什么两样的山口次郎,吞了一口唾沫,抬脚向前走去。

    然后,他身边的锦衣卫军官,就举起了自己的长剑,竖在了自己的鼻尖上。他身旁的锦衣卫士兵,同时抽出自己的长剑,竖在了自己的眼前。

    上百把长剑,就仿佛是一个人抽出的一样,只听到锵的一声,就明晃晃的竖在了那里,在日光下夺人眼目。

    不由自主的,山口次郎眯起了眼睛,然后对着礼部的外交官挤出一丝微笑来:“贵国的仪仗队……真是威风啊。”

    “走吧……”礼部派出的官员,看了一眼山口次郎,冷冷的说了这么一句,就走到了山口次郎的前方。

    这本来是极端无礼的事情,可放在这里却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大明帝国还没有承认日本的地位,所以也犯不着对他如何客气。

    英国至少还有强大的海军,锡兰好歹现在还维持着战局……而日本,却是已经被踢出局的一个可怜虫。

    大明帝国的礼部开会讨论过无数次,基本已经可以确认,日本因为朝鲜半岛上战况已经非常明显成为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输家。

    当然,英国也不会为了日本,在朝鲜半岛的问题上,过于与大明帝国纠缠。那里已经没有任何争议,实际上大明帝国也从未承认过有任何争议……

    如果不是当年辽东叛乱,实际上那里根本就是大明帝国的领土。现在那里物归原主,至少在名义上是这样的。

    此次到来,山口次郎主要目的也不是让大明帝国把朝鲜半岛吐出来,而是用朝鲜半岛,换日本这个安全的地方……

    借着英国海军取得的优势,借着大明帝国急于与列强和谈的优势,浑水摸鱼以日本海峡作为屏障,求大明帝国一个承认。

    至少,在这么多国家的注视下,大明帝国不可能太过坚持,按照日本国内的想法,最后一定会给日本一个结果。

    天津也是一个大港口,往来的船只多到不计其数。帆船还有轮船穿梭在码头间,一片繁忙的景象。

    那硝烟弥漫,血腥可怕的战争,距离这里实在是太过遥远了。这里的人们忙着绫罗绸缎,忙着醉生梦死,根本就仿佛没有发生过战争一般。

    横跨大半个亚洲的大明帝国实在是太庞大了,它从北面寒冷的北极圈,一直延伸到南面炎热的丛林。

    这个巨大的国家在南面的战争,根本就无法影响到最北面的平民生活。即便是调遣军队,从北走到南也要几个月的时间。

    哪怕有火车等运输装备,一个庞大的军团从准备到启程,沿途上的物资补给还有列车车次的安排,也足够上千名沿途军官头疼许久。

    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巨大的国家,它能够维持基本的运转,保持自己不分崩离析,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也算是汉文化是一个包容的多民族融合文化,它足以支撑起这个国家扩张,而不是因为自身的局限导致一个帝国的毁灭。

    “还没有请教,您的官衔还有名字……”追上了抬脚先走的礼部官员,山口次郎低头顺目的恭敬问道。

    日本这个民族一直都是如此,当一个国家把它打败,并且踩上一脚,用皮鞭抽断它的脊梁之后,它立刻就能学会顺从,谦逊有礼到让人刮目相看。

    可如果给它站起来的机会,它就会学习先进的一切知识,然后每天都梦想着超越别人,再把那些他超越的国家毁灭。

    它是一头恶狼,即便大多数的时候像一条狗,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骨子里依旧是一头狼,一头养不熟的恶狼……

    “我也就是个接你的小官,送你到京师之后,自然有人接待你……至于我的名字官衔……叫我钱员外即可。”那官员头也不回,就给了冷冰冰的这么一句回答。

    礼部员外郎多如牛毛,这个员外和历史上的对地主老财的敬称可是有本质性区别的都是员外,一个是官,一个就是类似“大官人”这类的恭维了。

    码头的尽头上,听着一辆礼部的马车,上面挂着车牌,一个写着礼字和083号的号码。

    礼部尚书孙方乘坐的马车,号码是001,这就可想而知,来迎接日本人的马车,也只是礼部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一辆马车罢了。

    坐上了马车,山口次郎又看了一眼远处站在码头上,自始至终,都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的锦衣卫仪仗队。

    他们还那么笔直的站着,昂着自己的下巴,带着大明帝国独有的那种桀骜不驯,那种让人称为风骨的奇怪气质。

    看了这么一眼,他就仿佛是品尝到了罂粟一样,被那种他从未在日本街头巷尾见过的气质给深深的吸引了。

    于是,他挪不开自己的双眼,看着远处那些锦衣卫,一直到马车开始颠簸,再也看不到那些军人,他依旧还没有收回自己的目光。

    心底突然弥漫起一个奇怪的想法似乎,日本的军队输给对方,一点儿也不冤枉……

    收回了自己的诛心想法,山口这才发现礼部的那名官员,坐在他的对面,已经闭起眼睛,半点说话的机会也没有留给他。

    轻轻的叹息了一声,山口突然觉得,这一次大明帝国的行程,估计不会那么顺利。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想要喊一声停车,他想要回日本去,把这个倒霉的差事,丢给别人去干。

536像个孩子

    “咳,咳咳……”王珏捂着自己的嘴巴,却压抑不住自己咳嗽的声音。他好不容易停了下来,皱着眉头看了看桌子上的药。

    来到东南半岛之后,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王珏的感冒似乎就一直没好。他咳嗽越来越频繁,喉咙里还有浓浓的粘痰。

    思绪已经被咳嗽打断了,他只能无奈的抓起水杯,然后将药吞服下去,送了一口水下肚。

    然后,秘书就走了进来,对着王珏汇报道:“司马老将军还有王琰将军已经在门外了。”

    “让他们进来吧。”王珏挥了挥手,示意自己的秘书去把人请进来,他自己将水杯放在了一边,整理好了桌子上的地图。

    现在这张地图,和之前大明帝国的东南半岛地图,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原来的前线在河内一带,现在的防线,已经被推进到了岘港。

    大明帝国原本控制的地区,大概在北纬21度线附近。经过这一场战争,现在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已经在北纬16度附近了。

    锡兰失去了大量的山区,丢失了一些重要的矿产,当然也损失了人员物质,还丢失了最重要的战略缓冲区域。

    没有了山区还有丛林,东南半岛剩下的地区,就如同不设防一样,裸露在大明帝国的装甲部队面前。

    如果有下一次战争,从山区出发的大明帝国部队,很快就可以突破面前的防线,杀入到水网平原之中。

    这也是大明帝国取得的最实际的战略优势锡兰原本稳固在山区之内的防线,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司令官!”第一个走进门的,是第4集团军的司令官王琰。他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喜欢叫王珏司令,而不是称呼他其他什么。

    “长官!”第二个进来的是司马明威,他因为不是王珏培养起来的,所以称呼就变成了职务。

    王珏是大明帝国东南半岛前线总指挥官,司马明威归他节制,所以司马明威将军叫王珏长官,并且敬了一个军礼。

    “老将军不必多礼!”王珏回了一个军礼,然后就示意两个从不同前线赶回来的将领坐下说话。

    他看着两个人在铺着地图的桌子边坐下,伸手指了指地图道:“我们现在的防线还没有确定……不知道最后会不会让我们后撤。”

    因为皇帝陛下朱牧已经决定要谈判,所以军队的所有行动已经暂停。包括侦查还有其他,都已经无法继续。

    司马明威的部队一直都在进攻,在进攻停止的命令传来之前,他已经夺下了毛淡棉等城市,几乎可以说拿下了差不多整个缅甸地区。

    如果再给他一些时间,他的第5集团军也许可以杀入今天的泰国地区,攻占当地首府曼谷,也说不定。

    而中路的王琰,虽然攻击速度并不快,却一直稳扎稳打。他的部队掩护了王珏还有司马明威的侧翼,算得上是战功彪炳。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等京师,给我们下达下一步的作战命令了。”王珏把手按在地图上:“二位将军回来前,已经做好准备了吧?”

    听到王珏的问话,王琰点了点头回答道:“司令官,我已经把坦克和装甲车撤回到了二线,作为反击力量保存了起来。”

    “我也是。”司马明威跟着说道:“一线留给了步兵,简单的布置了防御工事……随时可以撤退离开。”

    战争现在已经停止,他们这些将领们都感觉到了一丝落寞。大明帝国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作为一名皇帝,朱牧已经做到了他父亲朱长乐,没有做到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本身开疆拓土的心就会淡去,因为朱牧所做的,已经算得上是振兴大明帝国,足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如果换成保守一些的皇帝,镇压辽东叛乱,夺回朝鲜半岛,开疆拓土于东南半岛,这样的功绩足够他炫耀一生了。

    王珏当然知道,朱牧绝对不是一个可能安分下来,蹉跎一生的皇帝。他熟悉的那个帝王,可能是天启皇帝之后大明帝国最有侵略性的一个皇帝。

    可是王琰不知道,司马明威不知道,还有在朝鲜半岛上打出了名气,已经被世人所重视的张建军还有杨子桢不知道。

    仿佛被放逐在塞外,默默无闻却没有落下半点晋升速度的第3集团军的司令官郭兴,可能也不知道。

    “皇帝陛下才二十多岁,不要太悲观了。”王珏看着王琰,出口安慰道。王琰身边的司马明威挑了挑眉毛,没有开口问出自己想问的问题。

    他真的不敢相信,和皇帝陛下最熟的王珏,竟然在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确信,下一场战争一定会爆发了。

    “不要有什么顾虑。”王珏看着欲言又止的司马明威,开口说道:“英国人插手,这场战争依旧还是我们占了便宜……以皇帝的性子,下一次还会远么?”

    “……”看着年纪轻轻的王珏,司马明威觉得自己看到了曾经的葛天章,那个上疏给皇帝,年纪轻轻就为帝国定下了先南后北的那个葛天章。

    而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似乎是比葛天章还要厉害的角色。想到了这里,司马明威笑了,不是为自己还能继续为帝国征战发笑,而是为帝国能够拥有这样年轻的才俊而欣慰。

    在葛天章看来,只要不出意外,十年之后,或者二十年之后,这些年轻人成熟起来,帝国将变得比现在更强!

    而更加强大的帝国,会比当年天启皇帝陛下的时候更有攻击性。未来属于这个国家,这个强大而古老的帝国。

    “也许,我看不见帝国纵横天下的时代了……不过你们,如果有这个机会,请到我坟前来,与我喝一碗酒。”司马明威郑重的开口,对面前的两人说道。

    “你自己喝吧,十年而已,你好好养身,又不是见不到。”王珏阳光的笑着,就好像一个孩子,一点儿也不像是指挥百万大军的将军。

537执拗的大明外交

    英国的特使先生名叫布朗,这个外交官是一个典型的英国贵族。他启程从德国一路上沿莫斯科公国的铁路东进,最终目的地是大明帝国控制的蒙古地区。

    说是蒙古,实际上这里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西伯利亚。在这里只有一条铁路可以使用,也就是这条大明帝国和莫斯科公国修建的贯穿亚欧的大铁路。

    看着窗外荒凉的景色,英国特使布朗端着咖啡享受着最后的平静时刻。等到他走下火车的时候,属于他的战争就开始了。

    大英帝国还有锡兰以及日本,与大明帝国之间的和平,都要靠他这张嘴,与其他很多很多张嘴来实现了。

    “听说……当年修建这条铁路的时候,动用了很多欧洲劳工?”不知道从何说起,布朗开口问了一个有关蒙古铁路的历史问题。

    当年,大明帝国修建这条铁路的时候,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还都在大明帝国的影响之下。那个时候大明帝国确实拥有很多从欧洲掳掠来的奴隶,当然还有别处的。

    建设大明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依靠的是全世界人民的鲜血。天启大帝的那个年代,大明帝国消耗着其他各个地区的人口。

    不过,这条铁路虽然动用了许许多多的劳工,大部分却不是来自欧洲。那个时候大明帝国征调最多的,是来自朝鲜还有日本的“更廉价的奴隶”。

    可惜的是,天启皇帝在这条铁路没有修建完成的时候,就突然驾崩了。连带着他的那个征服世界的梦想,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留下的这条铁路,在天启皇帝的儿子,还有他的孙子手里继续建造,却失去了原来“远征欧洲报仇雪恨”的战略意义。

    多年之后,这条铁路越修越缓慢,甚至有几年完全停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