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当天夜里在部队清点坦克部队数量的时候,发现抵达最前方能够继续作战的坦克,只剩下了62辆。其余的13辆坦克都因为各种各样的故障,包括人为的和自身的故障,瘫痪在了追击的路上。

    毕竟坦克在目前来开还是一种非常新式的装备,集合了各种新科技成果的原因,最直接的下场就是可靠性略微的降低了。加上因为紧张,不少士兵将坦克开到了复杂的地形中,导致坦克变速箱损坏,履带崩断,倾覆之类的故障出现。

    比如说一辆坦克在渡河的过程中因为敌军火炮的干扰,掉入河畔浅水中,最后才拖拽上来,几乎报废。有士兵将坦克冲到阵地战壕内倾覆——总之战时故障率,似乎比实验的时候要高出很多。

    另一方面,最后一辆被击毁的坦克损失,原因同样是因为火力不足的问题,在陷入到敌军防线上对坚固防御工事的苦战之后,因为久战不下被叛军击毁。

    这也暴露出了一个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问题来:坦克的火力在坚固防御工事面前,还真的不一定够用。20毫米口径的机炮在对付普通阵地和裸露步兵的时候,简直就是神器一般的存在,可在针对敌军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尤其是加装了钢板的防御工事面前,存在一定程度的火力不足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也非常棘手,部队要求至少应该发展一类攻坚用的坦克,装备更厚重的装甲和更强劲的火力,来针对敌军的坚固防御体系。

    在进攻的过程中,也不是任何问题都没有出现,至少很多士兵反应,在伴随坦克作战的时候,传统的步兵和乘坐卡车的步兵,并不能很好的配合坦克部队。很多汽车在追击的时候损毁,步兵伤亡多达2000余人,很有必要专门设计一种兵器,来配合坦克部队展开快速突击。

    还有同样发生在追击过程中的问题,就是明军的现有火炮装备,很少有能够跟上坦克部队伴随作战的。好不容易有100毫米口径和75毫米口径的火炮被拖拽着跟上了坦克部队,也只是明军所有火炮的一小部分而已。等150毫米口径的火炮渡过柳河的时候,明军的坦克已经在大柳屯和叛军叶赫郝战部打起来了。

    空军方面同样让王珏不太满意,明军的无线电设备大多数用在了新军步兵和坦克这类新式武器上面,飞机上并没有装备,虽然明军已经开始实验单翼飞机,前线的双翼飞机却还没有裁汰下去。

    所以明军在这场战斗中,也没有能够在空中支援上获得什么可靠的情报,至于说用那种老式的根本没有多少准确度的双翼轰炸机,支援地面作战,大家更是不抱什么样的希望了。

    而且在整个战斗之中,装甲部队的数量不够,无法进行更彻底的突击作战,损失承受能力有限。说白了就是一个装甲师80辆坦克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装甲师独立作战的需求。必须加强到至少200辆,才可以作为未来战场上独立作战的核心部队使用,而战斗中出现的因为部队编制太过庞杂导致的混乱,也让指挥官们颇为头疼。

    首先就是装甲营这个编制,在战斗中根本无法进行协同作战。明军部队创造的装甲营编制了一个炮兵连,这个连装备了4门100毫米牵引式榴弹炮,在实战中这个连在架设好火炮阵地之后,就再也无法跟上坦克部队的推进速度了。

    相对于表现较好的是装备了各种卡车的后勤保障连,但是坦克作为新式武器存在的可靠性偏低的问题,让后勤保障连成了最忙乱的部队,整个连被到处牵扯,同样根本无法伴随坦克部队全速前进。

    弹药卡车就更不用说了,它们因为缺乏防护能力,也不敢和坦克一起推进,只能等骑兵或者其他卡车步兵赶上来,才敢向前移动。当然他们也找不到,或者说追不上自己所在的坦克部队,只能为撞上的友军提供部分补给。

    剩下的营直属的机械化步兵连,就是在这场追击战中,表现最好也是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了。虽然这个连的规模要比正常的连规模更大一些,所以连同司机在内有200多人,可是缺乏基本的防护,还必须跟上坦克的进攻速度,让这支部队损失掉了差不多一半的部队。4个装甲连近1000名官兵,阵亡了差不多一半。

    还没等王珏对这种混编装甲营的效果做出评论,基层士兵们就已经用鲜血证明了这种编制缺乏实战的检验。炮兵跟不上推进速度,步兵损失惨重,坦克部队问题多多,让王珏的这场柳河之战虽然拿到了胜利,却充满了阴影。

    按照前线部队反馈来的信息,装甲营连一半的战斗力都没有发挥出来,自身的问题多到简直可以写一本书来总结。可是王珏也从一个侧面看到了这种新式武器给战局带来的影响——只是这么一支问题多多的部队,就已经可以把对手打得落荒而逃了。

    “让部队保持速度继续向新民方向前进,给冯平章的29军发电报,让他接管柳河沿线,确保我军后路畅通。”王珏这个时候还没有时间去理睬有关部队编制缺陷的问题,他站在柳河河边,对自己的部队下达了继续开进的命令。

92明军的提高

    另外一件事情同样让王珏有些无奈,新军第1军编制内的禁卫军第1师,在渡河战役中损失惨重。这个部队虽然因为忠诚和狂热在渡河的过程中一直死战不退,可因为训练与经验实在有限,导致了自身伤亡的成倍增加。

    等侧翼的坦克冲过来掩护他们的时候,这些莽撞的明军士兵才冲上了河岸,结果一个师1万多人的部队,竟然在河里就拼光了1000多。他们的损失也直接抬高了新军在柳河防线上的损失,让这场第一次坦克实战明军的伤亡,达到了6500多人。

    这还是明军出其不意,以弱击强,投入新式武器之后达到的战果,如果放在之前,6500多人的伤亡也许连柳河都无法强渡。对比一下叛军的损失,也许明军这些伤亡还算是好的,因为溃败叛军被俘超过5万,阵亡也差不多有6000多人。

    从伤亡数字上可以看出来,如果不是坦克在之后的战斗中打开了局面,叛军的柳河防线几乎不可能被突破。柳河防线上阵亡的叛军士兵,就连明军损失的三分之一都没有,如果不是丢了防线导致他们被迫撤退,明军就算付出2万人,也未必能够取得现在的战果。

    第二天凌晨,大柳屯附近的明军部队继续向新民县一带前进,他们的正面,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的脚步了。而在这个时候,叛军金国的辽河防线总指挥部内,终于得到了柳河防线全线崩溃的消息。

    明军士兵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突破了还算坚固的柳河防线,这让叛军指挥官托德尔泰震惊无比,他甚至不敢相信消息的真实性,一直到亲耳听到了新民县城附近的金国守军,发来了明军兵临城下的电报,才总算是确认了这个惊人的消息。

    “派飞机去查!给我查!看看明军究竟有多少兵力渡过了柳河!”托德尔泰咆哮着对手下人下达了如此命令之后,在自己的指挥部内焦躁的转来转去,突然他停下了脚步,恶狠狠的盯着柳河防线地段,大吼道:“叶赫郝战!你这个罪该万死的蠢材!”

    柳河防线虽然不比辽河防线那么重要,可也是侧面金**队的一道重要的屏障。丢了新民和彰武,叛军这一次冒险策划的辽东之战,成果就只剩下奉天附近的一小块区域了,这一点点蝇头小利和十几万大军的损失比较起来,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如果丢掉新民,那奉天这座占领区,差不多也就等于说是把辽河以西丢给了明军。这对于已经舍命一搏的金国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明军如果可以撕毁柳河防线,那辽河防线还会不会如同以前那样固若金汤,实在没有人敢妄下结论了。

    “日本盟友那边,已经抽调兵力前往辽河防线的北段了,如果可能的话,日军的第3师团2万多人会越过辽河,增援新民的我军。”一名军官看到托德尔泰将目光盯到了地图上,赶紧介绍了最新的部队调动情况。

    他也知道因为消息来的太晚,现在才起身调动部队去支援柳河防线,已经是来不及了,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看看能不能稳住新民,然后在新民组建一条新的防线,阻止明军的继续推进。

    “将军!既然明军能够渡过柳河,那难保他们没有能力直取新民啊!”一名军官站在托德尔泰身后,开口提醒道:“在大洼的时候,明军就打穿了叶赫郝战的防线,这一次又打穿了,这绝不是偶然吧?”

    “什么狗屁的偶然!叶赫郝战那个饭桶!蠢货!根本就不懂军事韬略,只知道玩女人的猪猡!”托德尔泰把所有自己能够想到的词汇都用来咒骂叶赫郝战了,不过骂着骂着他也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叶赫郝战虽然不是什么厉害的将领,但是之前也参加过对明军的战斗,进攻虽然不足,但是防守应该有余才对。

    可是在大洼和柳河两次战斗中,叶赫郝战都被明军打败,这应该不是叶赫郝战不用心——他已经败过一次了,如果再败叶赫郝连也不会饶他,结果又败只能说明一件事:明军在攻坚战上应该有了提高,至少是能让叶赫郝战措手不及的提高!

    想到了这里,托德尔泰突然意识到如果这个推测属实,那么整个辽河防线也就变得不再安全了。于是本能的他赶紧回头,对自己手下的一群军官吩咐道:“快!你们立刻给我去前线!把能加固的防线地段,全部加固!再所有的防线后面,再加修一条防线!”

    ……

    叶赫郝战丢了柳河防线的消息,也在第二天一早的时候传回到了奉天金**队前线总指挥部内,刚要吃早餐的叶赫郝连听到了消息,差点没把桌子掀了。在他下令处死侍奉他的几个侍女之后,才下令召见叶赫郝兰,商讨这场战争善后的事情。

    现在这场由金国日本锡兰甚至英国在背后推动的削弱大明帝国的战争,已经注定不会取得什么像样的结果了。在成功的操作了日本叛乱之后,锡兰这个华人组成的国家,终于在扰乱大明帝国东北地区的战争中,看出了大明帝国并非是一个吹一口气就倒塌的腐朽国家。

    金国企图通过一场战争来捞取好处稳固自己占领区的打算,彻底的失败了。相反他现在要面对的是一个似乎已经找回了当年战争感觉的大明帝国。没有人比叶赫郝连更能感受到那种巨大的压力,仿佛他面前盘踞着一条巨龙,正用双眼盯着他让他无法挪动半点。

    叶赫郝连需要发泄,发泄心中那种不曾有过的恐惧,大家都看到了大明帝国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输多赢少,却忘记了它曾经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国家。

    “派到大明帝国去的使者还没有到么?朕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明朝的军队都要打到朕的寝宫里了!他们还有心思在路上磨蹭?”见到叶赫郝兰之后,这位原本还算沉稳的皇帝,声嘶力竭的吼叫道。

93接连苦笑

    “大捷!大捷啊!陛下!”一名军官在建极殿接到了来自前线的电报,给皇帝的秘书处打了电话之后,赶紧拼了命的向皇帝所在的仁智殿赶,一见到皇帝朱牧,就高声汇报这个足够鼓舞人心的消息。

    他站在已经面露喜色的朱牧面前,开口当着首辅和次辅的面,大声说出了来自辽东的最新消息:“王珏率领新军已经突破了叛军防线,正在向新民县猛攻。一战擒获叛军十万之众,相信很快就有正式的书面文件从前线返回。”

    朱牧在刚才就已经从秘书处那边知道了前线大捷的消息,他正在和首辅还有次辅讨论有关借贷一部分欠款,用来生产更多武器的可行性。现在朱牧因为和某些大资本家们妥协,手里已经有了一大笔钱款。可是他并不想直接动用手里的这笔钱,而是尽可能的再打一打国库的主意。

    赵宏守那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尽快结束辽东用兵,战争每时每刻都在如流水一般花钱,最近上报过来的武器采购清单,已经让他这个首辅大臣,觉得有些对不起户部尚书李明义李尚书了。

    王剑锋这个时候却也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这让朱牧都有些意外。因为王剑锋一直的施政主张,都是先富国安内再对外用兵,这一次王珏在辽东虽然打得不错,却也在另一方面,打光了王剑锋准备用来兴建国内3条铁路的钱款。

    “听说禁卫军在前线,打出了朕的威风,想来这禁卫军与新军在一起混编训练,自成一军的事情……兵部那边也要给个表态了吧?赵首辅去和葛尚书商议此事,朕准备继续扩练新军,兵部和陆军方面不得阻碍。”朱牧知道现在是他提出条件的时候了,携着辽东前线的大胜,他和兵部讨价还价的底气足了许多,禁卫军在辽东听说骁勇无畏,被王珏特别提到并且赞誉有加,让朱牧的心情非常好。

    赵宏守苦笑了一下,只好点头答应下了此事,毕竟新军刚刚在前线打了胜仗,扩练也是应有的举动。而且听说新军战斗力惊人,装备新颖,参谋制度也革除了旧陆军的各种弊病,算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确实值得推广。

    想到了这里,他也没有多做阻拦,直接答应道:“臣领旨,新军现如今兵力十万有余,扩建到二十万,想必没有什么问题……在编制上给个正式集团军的头衔,在指挥权上划归陆军……”

    新军集团军的级别其实早就给下了,可是因为时间仓促,又是老皇帝时候的事情,正式的公文只提到了“按正式集团军例”。早先不直接给集团军编制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新军规模一直不大,即便出征辽东的时候也没满十万人,显然不具备一个集团军的级别,现在给定一个正式集团军的编制,算是落实了这个决定。

    而现在这个新的集团军统辖的部队至少有15万之多了,甚至包括第29军这种旧陆军在内。王珏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集团军司令了,而这个时候他才刚刚只有20岁的年纪。在其他的军队中,这个年纪的军职记录,是一名以20岁年纪升任实缺少校。

    “王珏这个集团军司令,还只是一个少将,是不是应该晋升一下?他手下的军官也该提一提了,免得别人看了,以为朕薄情寡恩!”对于自己的好友,一个能给自己争取到胜利,并且带来无尽荣耀的好友,朱牧觉得应该给予最优厚的褒奖。

    不过这个想法,立刻就被一旁许久没有存在感的次辅大臣,王珏的父亲王剑锋阻止了。他迈开步子,急急上前开口劝谏道:“王珏年仅20岁,已经是一军主帅……如果陛下再要加恩,恐怕失了爱护臣子的初心……”

    这官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脸上都要笑开花了,嘴里还要喊着浩然正气,用奇怪的理由推迟一番,做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模样来——朱牧知道这种情况今后他还会看到无数次,那种在学校里和王珏在一起的时候,单纯率真的笑容,只能是儿时的一片段记忆了。

    “赵首辅,这事朕也为难,你顺便也给兵部送去吧,让他们论,仔细好好的论!要拟出一个让朕,让朕的将军们,都满意的章程来!”索性朱牧也不帮王珏操这份心了,直接丢给兵部去,让葛天章还有程之信两个顽固去伤脑筋吧。

    赵宏守用自己的余光看了一眼坐在办公桌后面,对这个国家政事越来越熟稔的新皇帝,脸上露出了一个欣慰的表情来——这个皇帝现在虽然还年轻,可却要比老皇帝更加聪明英武,想靠原来侍奉老皇帝的那一套来对付新皇帝,恐怕是讨不得好去了。葛天章还有程之信这两个兵部的大臣,现在看来已经被新皇帝记挂起来了,究竟谁能够占得上风,还真是一出值得欣赏的好戏呢。

    “这份奏折,是北海水师司令张如德将军送来的,武夷山号战列舰沉没,北海水师损失严重,日本方面也必须我们给出一个说法来……他奏请建造3艘新式战列舰,两位卿家有何看法?”处理完了辽东陆地上的事情之后,剩下的就是拿捏不准的北海水师问题了。

    北上驰援张如德的两艘战列舰,现在因为兵部葛天章的授意,暂时驻扎在青岛水师基地内,进行所谓的声援。在这里驻扎也是为了一旦南海水师有变,可以更迅速的转道南下支援。

    这就让张如德的北海水师无法针对日本海军进行有效的反击,也就是这份奏折的起因。张如德的奏折也不是异想天开,只是增加一部分军费,将正在设计建造的新式战列舰多造一艘,并且全数拨给北海水师罢了。

    不过王剑锋和赵宏守,包括朱牧都不得不苦笑一下——这全国上下哪里都要钱才能办事,他们手里可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来,投入到战争之中去消耗。

94天启功过

    严格意义上来讲,天启皇帝并非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好皇帝,他虽然扭转了历史上满清壮大吞并华夏的结局,却带着大明帝国还有华夏人民走上了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