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守听到陈岳竟然退让到了一边,没有急着高兴,而是习惯性的在脑海里转了一圈,看看这件案子究竟有没有陷阱或者深坑,否则陈岳为什么不抢这份功劳。而他身边的陈岳似乎也看出了李恪守的这份忌惮,哈哈大笑之后说道:“这事儿没那么多陷阱,你仔细查就是了,我们东厂啊,最近太忙,不方便插手……”(未完待续。)

123愚蠢的犯人

    东厂最近可真是太忙太忙了,忙到陈岳从辽东前线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精力去管辽东军火亏空案这种震惊天下的大案子。他奉了朱牧的命令,开始招手恢复大明帝国在海外的间谍网络。

    陈岳原本就管理着一部分分散在世界各处的间谍网络,不过因为不够重视,很多间谍网络甚至已经好几年都没有联系过了——也正因为这些间谍网络大部分都处于瘫痪状态,所以保密程度无与伦比,陈岳恢复起来也更加方便一些。

    可是这毕竟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陈岳虽然是位有能力的厂督,可是也被巨大的工作量给淹没了。虽然赵宏守的案子看上去诱人美味,可陈岳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和李恪守争这点儿功劳:朱牧答应他,如果他能恢复帝国在海外的间谍网络,为帝国提供可靠详尽的情报,他的东厂将会得到从前几十倍的扩编,得到上百倍的活动经费……

    有什么诱惑能够和这种事情相提并论呢?陈岳一边下台阶一边对李恪守说道:“不仅仅是这个案子,今后国内的案件和侦缉,东厂都可以让,只要你给我必要的知情权,让我登记造册有个交代就行……”

    李恪守听到陈岳这么说,先是一愣,然后抿着嘴点了点头,接着才赞同道:“两个谍报机构,确实功能上重叠了。从前是因为通信不便利,皇帝担忧才让我们互相监督,现在分工一番,都有发展的空间……”

    他说完之后,就把目光看向了陈岳,然后郑重的承诺道:“陈都督既然决定先让一步给锦衣卫,锦衣卫上下感谢陈都督的这番美意。我会安排人带着东厂兄弟侦缉案件,以确保厂督对皇帝陛下负责。”

    这可不是简单的分工或者退让,李恪守当然瞬间就意识到了这恐怕是锦衣卫数百年后壮大发展的一次机会。东厂让出来的国内的情报空缺,锦衣卫自然要出面接手下来——需要扩编人数,需要扩大机构,甚至需要更多经费!

    一开始李恪守从皇帝陛下分锦衣卫亲军,成立禁卫军这件事情上,还觉得朱牧这个年轻的皇帝是要削弱锦衣卫。不过现在看来,朱牧这个皇帝显然是要扩建两个谍报组织,而不是削弱。顿时李恪守对朱牧就更加好感了起来,甚至觉得自己遇到了明主。

    分锦衣卫出去,编练新军培养亲信嫡系部队;拉拢资本财阀,打压官僚抢回权力;扩建锦衣卫和东厂两个特务机构,打造庞大的情报网络……怎么看,朱牧这个年轻的皇帝,都要比他那个短命的老爸,要更加有君王的品相,也更值得别人效忠,不是么?

    毕竟李恪守也不是傻子,他也没有愚蠢到陈岳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两个人一边向紫禁城外走,一边随便说着一些事情,偶尔提到爆炸案的案情,也都是点到即止。一直到两个人分开,双方也没有再提一句有关分工的事情。

    李恪守需要的只是观察和等待,还有就是在这件爆炸行刺案上调查清楚,将事实的真相报告给皇帝朱牧。至于其中有什么陷阱之类的,他自信还没有什么阴谋能够瞒过锦衣卫的缇骑。

    ……

    之前有关盗卖军火的案子,一直在各方势力的有意回避下,让大家讳莫如深。可是赵明义这一次干掉自己的老爹,是在仓促的安排下,草率进行的荒谬犯罪,所以破案根本就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道路上炸弹爆炸形成的弹坑专业的锦衣卫破案高手随便一看,就知道炸弹并非是埋在道路上,而是直接在汽车内引爆的。虽然汽车被大火烧毁,可是从残留的框架等东西上,可以看出爆炸位于前排副驾驶的座椅下面……

    紧接着,再分析能够提前接触到汽车的人,就能将嫌疑犯确定在少数几个身上。毕竟首辅大臣赵宏守已经死了,抓赵府几个家丁对于锦衣卫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所以李恪守回到锦衣卫的办公大楼内之后,没过多久就派出了100多缇骑,前去将赵府包围起来,不许一个人离开。

    而就在这些缇骑们骑着高头大马冲向赵府的时候,赵府上上下下还沉浸在一片失去了顶梁柱的哀痛之中。好不容易,赵宏守的弟弟赵宏才从自己的府邸赶过来,正在家中帮着自己的嫂子曹氏准备丧葬的事情——赵宏守遇刺身亡这件事已经传开了,悲痛欲绝的赵府上下,现在还没回过神来,没有想起追查凶手这回事呢。

    别人都在准备白纱还有其他出殡的东西,赵明义这个赵府现在的主事人,却在想办法为自己杀掉父亲的蠢事擦屁股。他带着另一批亲信去了赵府停放车马的地方,将那边负责将炸弹偷偷装进赵宏守汽车的那几个人,给干掉了。

    这边还在伪装现场,那边锦衣卫的缇骑也到了前门,赵宏才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的哥哥死的蹊跷,估计和家里的仆人也分不开干系。于是他赶紧配合缇骑前去抓人。这边几十个拎着手枪的缇骑冲进了停放车马的院子,那边赵明义带着的人还没摆平现场,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直接开战。

    首辅赵宏守死后还没过两个小时,赵府就又爆发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枪战。虽然赵明义从另一个方向逃了出来,没有被包围上来的锦衣卫缇骑抓住,可他的手下最终有4个人负伤落网,还被干掉了七八个。

    用不着仔细审问,就可以从其他仆人的嘴里,掏出有用的关系来:这些人明显都是赵明义的心腹,毕竟这在赵府里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赵明义也知道要不了多久,自己就会暴露在锦衣卫的视野之中,于是他也不回自己的房间,直接带着几名心腹,趁着锦衣卫注意力都在围剿车马棚的机会,干掉了后门两名锦衣卫缇骑,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活。(未完待续。)

124鸡飞狗跳

    “赵侍郎,我们奉命到首辅老大人的府上调查首辅大臣遇刺一案。这还没等着办差呢,就有人跳出来开枪拒捕……你叫我如何是好?”看着一脸寒霜的赵宏才,负责此事的锦衣卫带队的少校军官皱着眉头质问道。

    赵宏才可没有赵宏守那种资历和身份,面对锦衣卫的时候也不得不顾忌一二。而且赵宏守这个靠山现在已经被证实遇刺身亡,赵宏才也没了平日里那种蛮横的气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那可是开枪拒捕啊!那可是对着锦衣卫开火啊!这如果真的较真起来,可是形同谋反的大罪。而且一直到现在,赵宏才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赵府内的仆人,带着武器行凶。

    自己的哥哥赵宏守究竟在家里养了多少贼人啊?自己遇刺身亡不说,还留下这么混乱的一个局面来……赵宏才来不及分辨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好硬着头皮先推脱起来道:“这是我哥的宅院,我平日里又不住在这里,今天也是刚刚赶来帮忙,具体究竟是个怎么回事,我现在也弄不清楚!”

    那少校看了赵宏才一眼,然后一挥手大声的命令道:“那就不要怪我僭越了!来人啊!给我搜!让全府上下在院子里集合,我要清点人数,登基在册……封锁所有出口,一切等指挥使大人到了,再做定夺!”

    “大人!后门有我们的人的尸体!”一名缇骑拎着手枪,浑身上下带着戾气走了过来,低头开在带队的少校耳边,开口说道:“对方没开火,用的是匕首!我们死的两个人配枪都不见了,我在那边留了4个人……”

    “什么?还有人逃了?”那名少校看向自己的手下,然后从对方的身上挪开了目光,看向赵宏才说道:“立刻清点人员!把赵家的人和仆人分开!每一个都要仔细的盘问,有检举揭发的单独请进屋子!快!”

    院子里,原本哭嚎着乱成一团的赵家上下,立刻被锦衣卫的人给包围起来了。加上听到枪声赶过来的另一队锦衣卫,赵府已经被200多人的锦衣卫缇骑给围了个水泄不通。当然因为请求了增援,还有另外100多人正在赶过来。

    赵宏才这个时候站在自己嫂子曹氏的身边,看着那些嚎啕大哭的侍妾,一脸的厌恶感。而曹氏根本就顾不上往日里恨之入骨的那些赵宏守的侍妾们,左顾右盼的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儿子的身影。

    “我说宏才……你看见明义了么?”最终,这位老太太还是没能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熟悉的那张面孔,忍不住的出声问道。她现在是彻底没有了往日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质,落魄得就好像是一位普通的妇人一般。

    这个时候赵宏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似乎许久都没有看见赵明义这个侄子了。他恨铁不成钢的跺了跺脚,怒骂道:“这明义也真是的,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见个人影?他爹遇刺了,他这个儿子……”

    一时间赵宏才还没有能够反应过来,心里还在咒骂着自己的这个侄子太不懂事。结果骂了一半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震惊的目光转回到了曹氏的身上:“嫂子……这紧要的关头,明义不应该不见人影的……快派人去找!快去找到他,不然锦衣卫可……”

    他的话还没说完,那边锦衣卫的破案高手们就已经在仆人那边打开了突破口。一名仆人哭着跪在地上,请求锦衣卫开恩,他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出来。结果他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只是说死去的拒捕者有一人跟他住在一个屋子里,是个护院,算是赵明义的心腹。

    “首辅大臣的儿子赵明义?做商人的那个?”一名老刑侦摸着自己满是胡茬子的下巴,皱着眉头嘀咕了一句。而不远的地方也有了一些进展,越来越多的人被认出来,死掉的家丁似乎都带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和赵明义有些私下里的往来。

    “赵明义!”带队的少校也意识到自己似乎从来到赵府就没有看见过这个理应赶回来为自己家主持大局的现任赵府主人:“首辅大人的儿子赵明义何在?赵明义何在?”

    听到锦衣卫的喊声,赵宏才觉得事情已经向着不受自己控制的方向发展了,赶紧上前一步,对喊赵明义名字的锦衣卫头目解释起来。平日里的官威也摆不起来了,只是略微踌躇了一下,就低声下气道:“这位……大人。我那侄子今日似乎外出有事,还不知道他父亲的事情……今天我还没见过他……”

    “哦?”那锦衣卫少校看向了上前辩解的赵宏才,又把目光转移到了赵宏才身后已经魂不守舍的曹氏身上,开口冷冷的吩咐道:“难道赵府上下都觉得,老首辅大人遇刺这种事,还不如赵明义的事情重要?”

    说完这位似乎已经明白了一些什么的锦衣卫军官,冷笑了一声之后大手一挥,开口命令道:“全城寻找赵明义,请他回家祭奠他自己的父亲大人!如果找都找不到的话,赵宏才大人,这事儿就必须你来给个合理的解释了!”

    “至于赵家的仆人们嘛,全部都带回去!严加拷问,核对口供,不得放过一个细节!”一边说着比寒风还要阴冷的命令,这位锦衣卫军官一边将自己那如同野兽一般的目光,扫向了院子里的那些仆人们。

    “大人!冤枉啊!我见过少爷!半个时辰前,众位大人冲进来之前不久,我还见过少爷!”一听说要被抓回去严刑拷问,立刻就有不坚定的仆人跪地求饶,他这么一喊,赵宏才立刻就变了脸色。他刚才可是撒了谎的,现在立刻被揭穿了,还是欺骗锦衣卫的缇骑……这事儿可不太妙。

    而随着这一段呼喊,赵府家属那边的人群里,突然也传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喊:“老夫人!老夫人!来人啊!老夫人晕倒啦!”(未完待续。)

125高层变革

    皇极殿内,大朝会上弥漫着一股悲凉的气氛。首辅大臣赵宏守已经被证实遇刺身亡,留下了无数事情需要善后结尾。大明帝国实行的是半实权的内阁理政,很多事情首辅大臣是有权决断或者召开内阁会议讨论的。

    原本内阁辅政的大臣一共有六个,首辅大臣拥有两票的表决优势,这么设计原本是希望内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商讨一部分国家大事,可惜这政策却在不同皇帝执政期间,变化出了不同的模样来。

    执行这套政策的第一位皇帝,是天启皇帝。不过在他执政的末期却开始分化瓦解内阁权力,给自己的儿子复辟造势。同样的事情反复出现,强势的皇帝经常控制内阁,软弱一些的就再把内阁制度恢复起来——孝悼皇帝朱长乐驾崩之前的内阁,算是比较强势的内阁了。

    虽然依旧有六位内阁大臣,可基本上是唯赵宏守和王剑锋两人马首是瞻。王剑锋虽然得宠,内阁里却被赵宏守压制,整个朝堂也相对稳定,没有出现过什么巨大的纰漏。

    朱牧这个新皇帝上台之后,虽然一直想要建立起自己的朝堂势力来,也确实通过王珏拉拢了王剑锋,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真正改变朝堂上的力量对比。现在赵宏守阖然长逝,也给了这位年轻新皇帝陛下一个动手的机会。

    “首辅大臣立即由王剑锋接任。国家在战争期间,政事和军事都耽搁不得。”坐在自己龙椅上的朱牧用最简明的话语明确着自己的立场——他需要一个听话而且支持他的内阁,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支持他为自己的父亲报仇雪恨!

    次辅大臣接替首辅大臣,这是许久以来的惯例,王剑锋作为次辅大臣一直以来表现出的能力都备受赞扬,所以这个提议很快就被通过。不过接下来皇帝陛下宣布的事情,就有些让人摸不清头脑了。

    首先是两位默默无闻的内阁大臣自己站出来请求致士,而这两个人满朝文武都知道,都是支持赵宏守的。他们一起退出内阁,就必须要有人补上去,如果补上去的人是皇帝陛下的心腹,那么整个内阁对于朱牧来说,也就形同虚设了。

    这两位阁臣并没有什么太过强硬的背景,不过是为赵宏守冲锋陷阵的马前卒罢了。现在赵宏守已经彻底倒台,那他们两个被皇帝陛下挤走,也是应有之意,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再形象不过了。

    然后朱牧选择的新内阁大臣,却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只见坐在龙椅上的朱牧高声继续说道:“次辅由内阁大臣马斯元担任,第三阁臣由黄尧担任,第四阁臣晋兵部尚书葛天章,第五阁臣晋礼部尚书张淮,第六阁臣晋吏部尚书白飞!”

    听到这个任命之后,下面站着的大臣们登时就交头接耳起来:礼部尚书张淮晋升内阁大臣并不奇怪,毕竟礼部尚书说白了就是内阁大臣的预备人选,历来有小阁老之称。不过葛天章已经年老体衰,在这种时候晋升成内阁大臣,看来皇帝陛下是铁了心要在兵部安插自己的人手了。

    果不其然,在后来的人事任命上,最近在外交斡旋上功勋彪炳的礼部侍郎晋升成礼部尚书,并且受命主管帝国外交事宜,原本的尚书工作,却由后补充上来的礼部侍郎何禹希代理。而兵部尚书也依照程序,留给了葛天章信任的兵部侍郎程之信——只不过后补上来的侍郎沈延,却不是原本的兵部郎中,是由朱牧直接任命的。

    至于吏部尚书白飞,原本就是皇帝朱牧的支持者,也正是有了吏部的支持,朱牧才一直能够稳稳把持着太子的位置,同样在一上台就得到了大量基层官员们的拥戴。让白飞进入内阁就等于皇帝自己把手伸进了内阁,这样算上王剑锋在内,皇帝陛下已经在内阁拥有5票甚至6票的绝对统治力,即便葛天章再如何神通广大,也做不到逆转乾坤了。

    白飞空下来的位置自然有吏部侍郎陈玉接替,陈玉空下来的位置则直接丢给了原本的郎中罗浩然。这也是比较正统的晋升程序,只不过接替罗浩然的人却是个无名之辈,唯一值得称道的背景,就是此人身后是江南财阀。

    葛天章因为年纪关系,坐在御赐的帛凳上,抬头看着龙椅上那个年轻的皇帝,最终还是在身边程之信的搀扶下,站起身来作揖谢过了这个有名无实的晋升。程之信拿到了兵部尚书,对于葛天章的战略安排来说,至少不是最坏的结果。

    因为赵宏守的离去,空出来的位置需要大量的官员去填补。这一次大朝会上受益的还只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随之而扩散下去的位置,至少能让百余人获得晋升。这也是朱牧安排自己亲信心腹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这一次变动算得上是半个大明帝国中央政权的重新洗牌了,不同的发面自然嗅出了不同的味道来。就比如说动得最大的兵部,隐约就透出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