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防护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这也是我们大明帝国的重甲军为什么没有扩编,而是逐渐没落的原因。”那名军官指了指一套铠甲上的几个窟窿对王珏介绍道:“只要步兵能够打中这些人,往往都能贯穿铠甲,只是步枪手害怕慌张,无法保持瞄准再射击的状态罢了。”

    “不过有这样的防具顶在前面,后面的金国普通士兵就能更从容的射击开火,配合这群不要命的家伙,互相掩护肆虐在战壕内。”王珏用手摸了摸那些冰冷的盔甲,开口带着一丝不屑的味道,讽刺道:“最终我们想到的是用发动机来代替人力,而叛军这群野蛮人,就只能用这种笨办法。”

    除了这些防具之外,王珏还在交火的物资里面看到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枪支武器。其中竟然有带着枪托,加长了枪管的手枪,作用和明军装备的冲锋枪有些像:依仗着可以连发的优势,在正常交战距离上跟没有护甲的明军互相射击用的。

    剩下的东西王珏也提不起什么兴趣了,比如排列整齐的各种长刀,这些刀具和整个时代使用的先进枪械比较起来显得格格不入。还有一些长柄的铁锤、榔头之类的打击武器,听说一下就能破坏钢盔,起到杀伤的效果。

    加上还有一些短矛之类,很合适堑壕战的时候发挥的冷兵器,王珏甚至觉得自己走进了200年前天启皇帝在京师设立的战争博物馆,看到的都是一些宋朝元朝甚至是缴获自努尔哈赤时代的破铜烂铁。

    很快,当汽车装甲车配合坦克形成突击力量,可以在一次突破敌军防线之后,就展开连续突击,让筑垒和防御无法重新被部署构筑起来。那个时候这些古老过时的东西就再也没有任何施展的空间了,那个时候战争将变成真正的艺术,而不是陷在泥泞中的血腥和残酷。

    “选几样看的过眼的,还有缴获的那些满人身上的珠宝首饰之类的,我要带回京师去给陛下看看新鲜。”王珏将一柄看上去品相相当不错的长刀放回到一列武器当中,看着刀柄上缠绕着的布条,还有上面镶嵌雕刻的一些花纹点缀,开口对负责看管还有分析这些武器的军官吩咐道。

    “是!司令官!满人镶黄旗的军旗,辫子军统帅的指挥刀,一些保存完好很漂亮的佩刀,还有一些手枪长枪等武器,都已经给您准备好了。”那名军官笑着对王珏汇报道:“还有从柳河一路打到调兵山,我们新军俘虏的整整54面各种叛军的军旗!”

    王珏点了点头,满意的向门口走去,结束了这一次如同时空穿越一般的参观,走到门口钻进了前不久才分配上的汽车。他一直觉得应该将所有的汽车都配属给前线的士兵们使用,可是随着新1集团军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他这个指挥官的威望越来越高,再骑着战马赶路,就让手下们有些无地自容了。

    所以王珏和王建军以及郭兴和王琰,都分配到了属于自己的汽车,这让整个世界上最先进前卫的新军集团军指挥部,终于有了一丝变革的气息。(未完待续。)

138战争让穷国走开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时代,也是一个变化探索的大时代!这个时代里有天空中轰鸣着引擎飞过的机器,有海面上巨大无比的钢铁战舰;也有着长刀盔甲这样已经过时的玩具,子弹横飞的战场上竟然还可以看到骑着战马呼啸而过的骑兵。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未来的战争中,侦查手段以及打击手段的逐渐丰富,让战争成了纯粹技术上的较量,缺乏了一丝灵动和变数。而这个时代之前,战争因为武器等条件的制约,同样缺乏真正的美感。

    新军从盘锦城下参战,一路上战凌海,占台安,渡柳河,夺法库,血战调兵山,将叛军全数压回了辽河以东。可谓是战功彪炳,让人不得不叹服。就连在辽北蠢蠢欲动的王甫同,现如今也变成了老实人,甚至还夺下了几个吉林境内的村庄,报了一个辽北大捷给朝廷。

    在颠簸的汽车上,王珏看到了即将补充给新军的武器装备运输部队,和自己擦肩而过。20辆刚刚改装完毕的100毫米口径自行火炮,还有10辆75毫米口径的1号无炮塔突击型,伴随着新到前线的各种越野卡车,以及2辆实验用的装甲车,在数百名骑兵的保护下,浩浩荡荡沿着公路开进着。

    在道路的两边,有开向前线的步兵看到车门上画着集团军标志符号的汽车开过,有些军官向着王珏的汽车敬礼,更多的士兵却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他们正在将一门大炮从田野里拉出来。

    这天上午的一场小雨让道路变得泥泞,辽东这种战乱的地方,道路状况本来就不好,现在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部队经过,就变得更加不堪入目了。

    那些士兵喊着整齐的口号,配合着四匹蹄子同样陷入到泥泞之中的战马,使劲的推动着这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经过这里的20辆自行火炮那些敞开着的战斗室内,负责操纵这些自行火炮的跑兵们,好奇的探出脑袋来,看着远处自己的同行们,在田野里艰难的前行。

    “越是现代化的军队,越是装备了各种先进重型武器装备的部队,就越是依赖身后这些公路和铁路的运输线路。”王珏看着汽车车窗外面,那些给自己的汽车让路的卡车还有马车,对身边的杨子桢参谋长说道。

    “是啊,我代替王琰接替整个新军的参谋工作以来,感触最深的就是有关后勤补给的庞大和复杂。我们一个集团军的补给问题,差不多和以前两个甚至三个集团军一样多了。”杨子桢坐在王珏的身边,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

    这些大规模的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骑兵部队和炮兵部队,简直就是吃人的老虎。他们在飞快前进的过程中,也在吞噬着更多更多的补给物资,比起其他部队来更快也更夸张。

    同样的一桶汽油,想要运输到前线去,就要占用火车上的宝贵空间,然后再卸载到汽车上,能够送到前线作战部队的手中,至少要消耗掉这样同样的一桶汽油。简单的换算就是,为了运输这些物资,几乎要在路上消耗掉同样数量的物资。

    当然,你可以说,汽车烧掉一桶汽油的过程中,不可能只运输一桶汽油。是的,可是同样的,前线的部队也不会只消耗汽油这一种补给物资:人的食品,牲畜的吃食,汽车坦克的油料,弹药物资的消耗,战斗中的各种损失补充……

    新军在火力打击密度上,在突击能力机动能力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因为这个飞跃导致的物资消耗总量,也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飞跃”。经过几次三番的大战,还有高强度的训练,有一批武器需要更换,又有很多很多的装备需要生产还有补充。

    战争开始变了模样,后勤补给还有国家内部的武器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等等,已经在这种变化下不声不响的开始影响到前线战争的胜负。随着各式各样的新式武器投入战争,决定胜负的天平开始向消耗以及物资储备等方面倾斜,底蕴雄厚的大明帝国终于看到了解决边境问题的新曙光。

    以往的战争,大家都在平面上,依靠战壕这种廉价的设施,消耗对手昂贵的战争资源。这就让金国这种并不强大的势力,有了依靠拖延来在局部上战胜大明帝国的可能。可是现在科技改变了战争模式,战争开始向技术还有资本方向靠拢,资源还有储备以及综合国力,变成了真正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

    这个时候,金国上上下下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没有储备也没有底蕴,在这种层面上和大明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一较高下,即便是有其他国家时不时的支援和“打赏”,他们也没有实力去完成整个战争体系变革,去和强大的大明帝国发展军备竞赛。

    以往两国之间的较量,大明帝国在边境部署十条枪,金国只要多部署一条两条就可以了。这都是相对来说技术含量不高,价钱便宜的武器装备——现在不同了,大明帝国开始玩坦克和装甲车这类大家伙了,金国再也无法凭借那残缺的国力,去弥补和大明帝国之间的军事差距了。

    即便有锡兰出力,金国也没有半点可能在辽东部署一支超过200辆坦克的作战部队,更何况金国上下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坦克怎么制造。即便是知道如何制造了,就连粮食都需要依赖进口的金国,拿什么维持这支坦克部队?要知道这些武器装备会消耗损失的,还会如同其他武器一样更新换代的,可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一次性的投入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的。

    王珏坐在自己的汽车里,一路上看着自己麾下的部队绵延在公路上,断断续续看不见尽头。他嘴角边挂着胜利者的微笑,双方的差距已经拉开,下一场争霸战争,不是穷鬼们能参与的了,那将是一场帝国列强之间,真正的较量!(未完待续。)

139老将军改革

    汽车最终在新民县城的火车站内停靠了下来,王珏钻出汽车的时候,附近已经被新军第1集团军的指挥部警卫部队隔离了起来。他看着远处站台上正在等待乘坐火车返回关内的士兵,心中有些淡淡的惆怅。

    靠近他所在的位置上,放眼望去都是担架,上面躺满了各式各样的伤患。这些担架整齐的摆放在站台上,还有护士在这些担架间穿梭,时不时停下来,为这些负伤的士兵查看一下伤口。

    其中一部分士兵的担架上还卡着输液支架,有些伤势较轻的士兵坐在担架上,好奇的用自己的双眼或者单眼望向王珏这边。他们都是和王珏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只不过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担任的并不是王珏这样决胜千里的角色,而是负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冲锋陷阵。

    比起已经火化掉,只剩下一坛坛骨灰的牺牲掉的士兵们来说,能够躺在这里的人,其实已经算是一种幸运了。幸运的是他们在血腥残酷的战斗中只丢了自己的胳膊或者眼睛,却没有丢掉自己的性命。

    更远的地方是轻伤士兵的队伍,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吊着自己的胳膊,不过因为距离较远,这些人没有好奇看向王珏这边的。毕竟他们已经获得了回家的资格,身上带着从战场上得到的伤疤,他们需要看好自己的行李,还有帮助一些行动不便的战友登上火车——这比抬头看什么大人物重要的多。

    王珏刚刚想要收回自己的目光的时候,他看见人群那边,有一名年轻的士兵正用清澈的眼睛看着他。这名士兵坐在担架上,看样子两条腿的膝盖以下,似乎都已经被截去了。不过这名士兵坐在担架上对着王珏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将它握拳按在了自己的胸前。

    即便对方没有站立起来,王珏依旧看得出来,对方是在向他敬礼。于是王珏转过身来,正对着这名向他敬礼的士兵,右手握拳按在了自己的胸前。他很少这么郑重的敬礼,即便是在朱牧面前也从未如此郑重过,可是他还是这么做了,而且觉得这么做非常有意义。

    当他如此郑重的敬礼之后,他看见那名远处的年轻士兵笑了,脸上的笑容很腼腆,也很稚嫩。王珏冲着他点了点头,然后就迈步走向了属于他的那节专用的列车车厢,因为新军的规定,王珏的车厢并非只有他一个人,还堆满了要运回京师的各种东西,包括那面含金量最高的金国镶黄旗军旗。

    就在王珏登上南下的火车,准备赶往京师的同一时刻,在台安的指挥部内,司马明威开始了他的变革之路。首先就是安排从新1集团军借调来的300名特训军官,开始集中培训15集团军内部的所有指挥官以及读过书的士兵。这些人竟然被破天荒的混编起来,取消了军衔打乱之后重新评估。

    这是司马明威展开革新的第一步,也是因为王珏在这些天里给他展示出来的道理的基础:新军是在提高士兵素质的基础上,再进行革新和创新的。必须让整个军队的士兵都专业起来,才能够达到质量上的飞跃。

    司马明威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看出来王珏真心希望新军体制能够在军队中扩散并且延续下去。而他司马明威心悦诚服的准备推行新军改革,王珏没有必要在新军建设上欺骗他。而且司马明威是聪明人,他有聪明人的自信,他相信没有人能够在军事训练上,骗得了他。

    王珏比司马明威想象中的还要更加急切,他急切的希望新军体系能够扩散开来,在旧陆军中形成自己的势力,最终替代传统旧陆军,成为大明帝国的陆军精髓。所以王珏比司马明威预料的还要支持15集团军的改革,他甚至大度的分了20辆1号坦克给15集团军,开始培养这支部队对新式武器和新式作战体系的理解。

    “所有士兵都必须在训练之余进行技能培训!”司马明威对他的参谋还有其他军官训斥道:“指挥官必须知道他们的手里究竟有什么样的武器,才会知道他们可以打什么样的仗!如果他们连坦克加满油后能开多远都不知道,还能指定出什么像样的作战计划来?”

    “所有人都要亲自去理解自己麾下的那些武器装备!士兵要理解武器的原理、结构、性能、参数!培养他们对通信侦查甚至是指挥方面的兴趣,我需要的是10万名其他部队的班长排长!这么说是不是更好理解一些?”作为新调任15集团军的指挥官,司马明威提出了自己上任后最苛刻的要求。

    他看见过新军的战斗部队,那些部队已经是被扩充和补充过的,即便是“掺了水”的新1集团军,司马明威依旧能够看到这支部队的强大和专业。仿佛看到了一支部队的灵魂,司马明威认为这样的部队才是真正的强军,才是真正的铁军,而他想要的,就是这么样一支部队!

    虽然缺少武器装备,但是司马明威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庸才,他借鉴王珏的办法,将自己手里的各种武器装备集中在一起,按照新军编制组建了两个“示范师”,这两个师的火炮密度,还有卡车已经马车的数量,都借鉴了新1军第1装甲师的规模。

    他将武器装备集中起来,组建好两个师的架子之后,却让这两个师内的人员流动起来,反复用老兵带新流动进来的新兵,使用这些武器装备,配合新军来的教官们,训练士兵适应新编制和新的战斗模式。

    甚至连杨子桢知道了司马明威的办法之后,都惊叹的称赞其“老将军智慧谋略过人,我辈不能及也。”然后新1集团军也开始效仿改革的新2集团军,用这种办法让尽可能多的部队,接触到装甲部队的大部分训练内容,以便日后更好的配合作战。(未完待续。)

140豪华的站台

    同样是一座站台,不过这个站台却要比之前任何一个地点出现过的站台都要巨大。是的,巨大,抛开富丽堂皇等形容词,这座站台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那无与伦比的规模。

    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一个车站是如此的庞大和耀眼,也似乎没有哪个车站,用如同星图一般散发出去的铁轨,连通着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车站。这个车站叫做京畿总站,是世界上现有的规模最为庞大的火车站。

    当然这也是全世界最为豪华的一个火车站,甚至有“火车站里的紫禁城”这样的美誉。这个车站的皇室专用通道内,甚至挂着来自法国和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大师真迹——当然是在很久之前,从这些国家那里拿回来的。

    这里的每一个站台都雕梁画栋,头顶上遮风挡雨的每一寸地方都有名贵的壁画或者名家的雕塑。因为皇室需要传统需要怀旧,所以紫禁城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大明帝国洪武皇帝当年的那种原汁原味的气韵,而后来出现的一系列现代建筑物,大明帝国却开始向整个世界炫耀起自己的强大的富有。

    就比如说19号站台上中央巨型玻璃拼接起来的如同花房一样的装饰内,摆放的那个面容慈祥的佛像,就是4000多大明火枪兵,从尼泊尔的寺庙里想办法运回来的。听说当地为了这尊佛像能够顺利到达大明京师,一路上死了成千上万的奴隶。

    再比如说,整个站台上的遮雨棚顶,距离地面最高的地方有44米高,可以说是当时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建造的时候聘请了全世界所有顶尖的设计师,采用了各种新型的建筑方案。建造出来的站台棚顶绵延起伏近500米,却只用了很少的柱子去支撑,来到这里的游客无一不啧啧称奇,为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物赞叹不已。

    这还只是车站沿着铁轨的纵向长度,而横向排列起来的一个接着一个的站台,近百年来增加了几倍的数量。从远征英国的时候开始,大明帝国极其重视铁路的发展和建设,从远征失败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也促使大明帝国不断的建造铁路线,以便巩固其对幅员辽阔的领土的统治。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那些曾经站在这里,等待着爬上火车,前往遥远的地方为国家征战的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