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他原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火商人,而军火商人获利的春天,无非就是国家进行战争的时候!蚩尤公司的大炮,还有瓜分来的坦克生产项目,为他捞取到了无数的好处,而眼看着战争接近尾声,他拿到的订单却不减反增,甚至连出口的订单都来不及去处理了。

    这一次他不仅仅在辽东的鞍山铁矿拿到了15%的生产份额,还在奉天郊区以及长春拿到了不少好处,吞并了几家规模不大的金**工企业,最主要是拿到了不少熟练技工,壮大了他的工人队伍。

    另一个在这场战争中闯出了自己一番天地的,是杨玉恒这个汽车生产商了。如果说之前大明帝国的汽车生产公司都是二流企业的话,这场辽东之战,彻底奠定了汽车产业在大明帝国新的地位。

    杨玉恒用先期投入的材料,生产出来的汽车,从大明帝国的军方换来了无数的好处。他获得了新的钢铁厂10%的股份,还得到了大明帝国在生产资料上的倾斜协定。有了这些东西,他可以扩大自己的产能,一直扩大到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而更让所有人眼馋的一点是,不仅仅是战争,还是在国内,杨玉恒的汽车订单,都在呈井喷式增长。明年他要生产整整20万辆汽车,才能够完成今年拿到的各种订单,至于明年大明帝国需要多少辆汽车,最乐观的分析师认为,是整整300万辆。

    军方的判断似乎印证了这个乐观的说法,有小道消息声称,经过装甲部队研究办公室的测算,让大明帝国的军队完成初步机械化,需要大约50万辆各种型号的汽车……要不是没有足够的经费,大明帝国的军队差不多会把汽车的采购总量再翻一倍。

    坐在谭锦成另一边的,是在座的人里地位最低的一个,韩氏布业集团的董事长,韩万里。他虽然也姓韩,可却不是石油大亨韩凯的本家,两个人除了姓氏之外毫无联系,身价也绝对不在同一数量级上。

    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全是因为韩氏布业集团在辽东战争中,被皇家拉着下了水,差不多赌上了全部的身家。因为王珏奇迹般的扳回了辽东战局,韩万里的投资一夜之间翻了倍,才让他勉强有资格坐在这张桌子上。

    因为背景不够雄厚,自身实力也不足,所以他在这次瓜分胜利果实的晚宴上,获得的实际好处最少。可是即便获得的好处不多,他也已经心满意足了。毕竟辽东的十几个金国的纺织厂,百分之九十进了他的口袋,也让他彻底坐实了大明帝国布业大王的宝座。

    每一个在座的商人都成为了这场战争的赢家,因为他们不仅仅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以往难以想象的庞大利润,更让他们疯狂的,是因为他们在大明帝国的官方获得了自己的话语权。

    谭锦成还有杨玉恒分别在工部还有兵部拿到了一个员外郎的职务,各自分管一个办公室。虽然他们没有在大朝会上发言的权力,却拥有了旁听和向皇帝的秘书处提交奏章以及研究报告的资格。(未完待续。)

242攥在手中

    不仅仅是谭锦成和杨玉恒,还有韩凯,也拿到了一个国家战略资源办公室副主任的官衔。虽然在五品大官遍地走的京师里,他只能算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吏,可也确实拿到了有品级的实权官职。

    这些人原本只能靠收买和扶植朝廷官员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或者只能依靠官僚集团来拟定有利于他们的国家政策。可是现在,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做官的可能性,也就拥有了让后来的商人们坐上首辅位置的可能性!

    “诸位!帝国皇室,向帝国发展银行借贷低息贷款700个亿!”王剑瑞给自己面前的酒杯倒上了一口价值连城的低度白酒,然后站起身来,高举起自己的酒杯,开口说道:“想必这比钱,都要进到诸位的口袋里了,我在这里,提前祝各位仁兄,财源滚滚!”

    “好!为帝**方3000根火炮炮管,1000门新式火炮,还有3000辆坦克的订单!干杯!”谭锦成也站起身来,高举起自己的酒杯,自豪的炫耀道。

    杨玉恒更是野心勃勃,同样站起身来,举起了自己的那支酒杯,不等其他人说话就一饮而尽道:“为了10万辆各种型号汽车的订单!大明帝国万岁!”

    同样的,韩凯也是志得意满的将自己的酒一饮而尽,笑着高声喊道:“为了我这一百万桶原油的增产协定,自然是要干上一杯的!来!诸位干杯!”

    一个接着一个酒杯举起,一个又一个因为战争暴富的神话诞生。站起身来,在谭锦成身边却不敢说一句话的韩万里端着自己的酒杯,同样跟着所有人将酒水一饮而尽。他知道在这场酒宴之后,他算是真正搭乘上了,大明帝国新财阀集团的末班车。

    “干杯!”壮起自己的胆色来,他高声说了一句干杯,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他也知道,在这样的宴会上,他只是一个陪衬,一个随着所有人做出的决议,一条路走到尽头的那种陪衬。不过他明白,虽然危险,可这条路的尽头也不一定是粉身碎骨,也有可能是富贵荣华,成为这个帝国最有权势的那些人之一。

    ……

    “陛下,这一口气提拔如此多的资本家和财阀,是不是会引起大臣们的警惕和不满啊?”陈岳站在朱牧的身后,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是不是要缓一缓,分两次或者三次安排,妥当一些?”

    朱牧放下了手里批复奏章的笔,伸了一个懒腰然后打了一个哈欠,才开口回答了陈岳的问话:“朕哪来的时间和这群大臣耗着?这一次辽东之战,朕欠了这些人一屁股债,如果不清偿好了,给所有人竖一块朕值得信赖的牌子,朕要损失的东西更多。”

    他看了看手里的那份奏折,里面的内容是吏部提交的官吏考评报告。显然真正的报告是一份厚厚的统计记录,自然有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去审核,提交给皇帝陛下的,只是一份皇帝想看的“重点内容”罢了。

    而这份“重点”内容,其实就是皇帝让罗浩然提交给吏部尚书陈玉的那份晋升人员的名单。陈玉因为被白飞点拨过,所以也做得光棍的很:他直接全盘接受了皇帝的要求,将名单上所有的人,都安排到了皇帝想要的位置上。

    这位日理万机的皇帝,目光停留在陈玉写的这份奏章上,一字一句看了个清清楚楚。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而感到高兴,而是在内心深处弥漫起了疑惑和反思。

    首先,他有些摸不准为什么陈玉会如此配合,他不知道这是官员集团搞出来的欲擒故纵的把戏,还是因为无计可施来了一招以退为进。

    其次,他从这份奏章里,看出了大明帝国的朝廷,也就是官僚集团对付他这个皇帝越来越有章法,这不是一个好的苗头,如果作为主官被下面的人摸透了脾气,绝对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最后,他也在自我反省,他在考虑自己如此让大明帝国的权力快速落入资本财阀手中,究竟是好是坏。他正在心中反复的权衡,权衡着自己这么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不在他自己的掌控之中。

    “首先,要沉着下来,这些官员们开始摸透了我的脾气了,他们在这里让了我一步,这是想要让我在辽东人事安排上,给他们一个回报啊……”嘀咕了一下自己内心的想法,朱牧又抓起了另外一份奏折,这份奏折也是吏部提交上来的,却是郎中而不是侍郎尚书。

    奏章的内容也很清楚,写满了吏部推荐前往辽东任职的各级官员的名字。不出意外的是这份名单和朱牧给吏部的那份名单如出一辙,只不过里面都是科班出身的官员罢了。比起朱牧的蛮横来,这份来自吏部郎中的奏章就文雅多了,里面的人都是做老了秘书或者文员的正统科考出身的公务人员,理政经验老道,而且政绩都还算能让人入眼。

    捡起了面前的笔,朱牧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将后面那个他亲自写上去的“重新拟定”的批复给划了下去,然后停下笔来仔细的思考着,自己究竟要给辽东的资本财团们戴上多大的一顶紧箍咒,又要给官僚集团多大的人情。

    看着皇帝陛下停住了笔在那里思考,陈岳也如同老僧入定一般站在那里没有了声音。这位现如今大明帝国情报机构最大的头子,每天要处理的情报也不少。可他厉害的地方就是几乎在皇帝身边寸步不离,却有时间去翻阅那如同瀚海一般的情报文件,并且对它们了若指掌。

    听说陈岳每天下午四点多皇帝回了乾清宫,才回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情报,找手下人开会部署任务,一直要忙碌到深夜才会安睡几个小时,然后第二天皇帝上朝,他就要起床并且随侍左右。

    传说中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才会对无数情报牢记于心,每每皇帝问起,他都能对答如流。可见能够做上陈岳这个位置,也是需要辛苦和天赋的。

    “听锦衣卫的人汇报说……王剑瑞谭锦成杨玉恒等人,在王府天地酒店的天字号包房里办了场酒席?”突然间,朱牧没头没尾的就问了这么一句。

    陈岳的眼皮抬了抬,却没有半分犹豫就开口回答道:“是!今天中午的事情……到现在,臣还没有接到他们散席的报告。具体情况,如果皇上您不着急,明天能有报告。如果皇上您着急的话,臣这就去查……”

    “不必了!”朱牧显然对那些个商人酒席上说了什么并不感兴趣,他摆了摆手,在那份有关吏部提交的辽东人事安排的奏章上,写下了自己最终的想法:“换二三个温和的,凡事要以国事为重!”

    他前脚刚刚帮商资派在大朝会上谋取了几个席位,回过头来就在辽东的官员安排上,给在辽东占了便宜的商资派带上了一个官员集团的紧箍咒。在两者之间他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也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中,拿捏到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个节点。

    “对了,陈岳……趁乱送到朝鲜半岛的100名间谍,你安排的如何了?”朱牧在写完了自己的批语之后,合上了那份奏章,丢在了办公桌边“已阅”的那一摞奏折之上,然后侧过头,开口问道。

    陈岳赶忙回答:“陛下!这件事是臣亲自安排的。一共150人过江,携带通信设备30台,至少有一半传回了安全抵达的消息,情报网络已经初步建立。”

    “恩!办的不错。”朱牧对自己的情报网络非常满意,至少目前看来,陈岳的工作让他逐渐变得“耳聪目明”起来。比起大明帝国之前对辽东的一问三不知,现在大明帝国对朝鲜半岛至少做到了略知一二的程度。

    “日军正在向朝鲜半岛增兵,北海水师在奉命解除了封锁之后,日军已经向鸭绿江方向增派了至少5万名士兵。”陈岳将最近得到的一些情报汇总起来,汇报给了朱牧道:“日军更换了主帅,将三井孝宫调回了国内……”

    “哦?连主帅都更换了?看来还真是想在朝鲜半岛,和我们大明帝国对峙下去了。”朱牧嘴角扬起了一丝微笑,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想法不错,可惜就是有些夜郎自大了。这一次不收拾你们,是因为朕准备不足而已,下一次,你们还以为自己有这么好运气?”

    他一边说,一边抬起头,看向他办公室对面,那张巨大的世界地图,目光落在了朝鲜半岛还有日本本土这些地方。心中雄心万丈的想着:等朕集聚好力量,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大明帝国丢掉的所有领土,朕都会统统拿回来!像天启皇帝曾经做到的那样,把天地攥在手中!攥在大明帝国的手中!

    ………

    大家十一国庆节快乐!感谢诸位的打赏和支持!龙灵骑士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因为欠更,不好意思讨要月票,所以只说说感谢的话吧!谢谢大家了!感谢你们的不离不弃!(未完待续。)

243容易和不容易的开发

    在活塞发动机作为飞机动力的时代,坦克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之间的技术有很大一部分是通用的。只不过因为使用环境还有动力要求的不同,两者之间也确实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区别。

    比如说,航空发动机在发动机排量上,对比坦克发动机就有超过一倍的差距。两种发动机都由一个祖先发展而来,所以在原理上有着共通之处,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两者之间的区别也终于开始显现。

    航空发动机的排量逐渐上升,上升到了27升这样一个崭新的高度;而同时坦克的发动机却并没有提高到这种水平,例如大明帝国现阶段正在试验的坦克发动机排量,只有11升多一些。

    虽然不太正确,但是这完全可以由今天人们选购的汽车排量,来对比分析一下两者之间的技术关系。2。0升排量的汽车,动力性能上就要略逊于3。0升排量的汽车,同时在几乎相等的负重情况下,也更省油。

    当然,这种省油的前提,是在单位重量没有超越一定数值的情况下,才成立的,我们这里也不必深究这方面的数据。总之航空发动机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可以选择更大油耗更大排量的发动机,而地面上的设备却不可以。

    其实道理很简单,飞机往往有两三个小时的航程,就能到达1000公里之外的地方了,可如果只给坦克两三个小时的行驶时间,它的活动半径可能只有短短的100公里——这显然是所有坦克指挥官们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另一方面,天空上发动机的进气是相当纯净而且始终如一的。即便是沙漠等极端环境,天空中的空气也要比地面附近的更优质一些,所以飞机发动机可以设计的更精密,坦克发动机却要顾及到故障率等问题,采用更加保守一些的设计方案。

    而且,对于坦克来说,超出实际需要的发动机就意味着要烧掉更多的燃油,携带更多的油料就要增加更多的车体体积,增加了更多的体积也就往往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装甲重量,解决这些就要上更大更沉重的减震器和更宽的履带……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终得到的不过是一个超重型坦克,并非是一辆跑的更快的坦克,这和采用强劲发动机的最初追求是相悖的。

    所以,在大明帝国实际拥有了一款1000马力发动机的现在,设计2号坦克底盘的张世扬根本不愿意更换最初为2号坦克准备的ths型发动机和配套的变速器。

    更何况在目前的条件下,ths型发动机在2号坦克底盘上表现的非常不错,至少在很多方面满足了军方的各种需求。事实上现阶段的军方需求也是非常模糊非常不明确的,没有人知道坦克会在未来发展成什么模样。

    不过,大明帝国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丰富的坦克作战经验,也拥有着新军这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军队体系,所以大明帝国的坦克研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至少在设计经验上,拥有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

    比如说,张世扬和他的研发团队,几乎在2号坦克的底盘诞生之后,他们就拿出了很多相应的坦克或者说支援车辆的设计。

    2号突击炮是在2号坦克底盘的基础上,直接粗暴的扣上了一个更大的固定战斗室,加上一门75毫米口径的长身管火炮——和1号突击炮的设计方案如出一辙,只不过是换装了一门更大威力的火炮而已。

    同样的,2号坦克的支援型火炮设计方案也在几天内就被拿了出来,这方案也是同样的潦草和简单粗暴:工程师们直接把1号100毫米口径自行榴弹炮的设计方案扩大,安装上了一门150毫米口径的大炮,就算是完成了相应的设计。

    这两种武器比起2号坦克来,在设计上根本没有任何难度,它们比2号坦克还要更早一些问世,等到2号坦克的底盘开始量产,就直接生产成了2号突击炮直接交付给了大明帝国的军队。

    当然,这一切已经都是后话了,现在张世扬正在努力的将2号坦克的总体设计完成——包括那个技术含量颇高的炮塔,还有那门让他很是纠结的50毫米长身管火炮,以及相应的穿甲型弹药。

    这些设计都是按照军方要求,准备对抗莫须有的所谓“敌对国家坦克装备”研发的武器。它们的首要目的就是在面对敌军坦克的时候,负责摧毁这些武器,保证自己方坦克和其他车辆以及人员的安全。

    基于同样的理由,大明帝国的2号坦克车体,在经过了更改和加强之后,最终选用了50毫米厚度的正前方装甲,为的也是在未来的战斗中,给对方装备了反坦克武器的军队一个“惊喜”!

    可以说,张世扬在设计的2号坦克,就是专门针对未来敌军坦克的一种“坦克杀手”。它是以对方坦克作为假想敌的武器,也是1号坦克的扩大和终极强化版。

    之所以强化,是因为即便在辽东战场的后期,落后的金国和日本陆军部队也找到了很多反坦克武器,对大明帝国的1号坦克和1号突击炮产生了相当大的威胁。显然这些廉价的反坦克武器,会在今后大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