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镜-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奔放,再一个恍惚,又直坠深海,体验到玄武沉厚之力,而这一切,往往都有青龙星域的勃勃生机游走其中。

    如此变化,直令人眼花缭乱,照应不及。

    余慈好不容易筛下这些迥异的特质,还原星力之本,探索气机交互作用的机理,倒是很自然地想起了心内虚空中的星辰天。

    那自高而下,垂落四方的天穹结构,就像是一个倒扣的海碗,其实任何一个修炼天垣本命金符的修士,其最终的气机运化结构,都应该是这样的。

    只不过,直接步入三垣的修士,是“由上而下”,从三垣“溢”往四象天域,算是顺天而为;不幸移宫归垣的修士,则是“由下而上”,从四象天域反推上去,最终才能在三垣中搏一个位置。

    和先入三垣,轻而易举控制四方星域的修士不同,移宫归垣的修士必须接受一个基本事实:即未归垣之前,只能用“碗沿”上的某一点承重,注定很难找到平衡,聪明的做法是:舍弃整体,只留一部,比如在白虎星域就与白虎真意混化,不论其他,才能避免尾大不掉的局面。

    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进入“归垣”阶段,只有在中央星域找到支撑点,才能最终平衡四方星域的气机,将天垣本命金符推上圆满境界。

    说来简单,做来却难。

    苍茫而辽远的星空,任何人都无法把握,想要通过四方星域那粗陋的气机联动,找准支撑点,需得是将每一个“移宫”步骤都做到尽善尽美,用后天的艰苦磨炼,达成相对的平衡,这时才好捕捉天机,锁定目标。

    余慈现在,其实也只是移转三宫,最后的朱雀星域,只凭气机锁定。有此指引,日后修行确实水到渠成,但现实是,他无法以点代面,真正把握到朱雀星域的气机运化,“平衡”一说,无从谈起。

    可从另一个角度看,星空无垠,心内虚空的星辰天域却是有限的。

    某种意义上,星辰天既是余慈修炼法门的显化,又是天人交感的映相——这就是星空在心湖的倒影,当余慈在其中找到了四方星域的位置,向中间、向上方延伸,大致的位置总能找到。

    当然,只是大致而已。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他不可能凭借这个法子,精准锁定某个星辰的位置,只能确认,那里就是三垣没错。

    竟然已经到三垣了!

    余慈觉得自己应该表示喜悦什么的,可问题是,残缺简陋的感应,不可能帮助他“跳”上去,如今他的生死玄机依然寄托在招摇星上,在三垣星域的,充其量就是个投影。

    而且,是一个没有明确寄托对象的,孤魂野鬼般的投影。

    修殊胜行愿无量佛光依然照下,成为支撑他移宫归垣的最大力量,似乎永无休止,就是一个投影,也足以运转四方星域,有圆满之意,硬生生将他的层次再度拔高。

    可这时,余慈生出警觉。

    他以前一直注意,将天垣本命金符的提升和移宫归垣结合在一起,因为后者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前者,他必须要借助升阶时力量,才能完成那一次等若星空迁徙的跳跃。

    可现在,移宫归垣的进度首次超过了天垣本命金符,余慈估计着,这和他贯通“筋络”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使得本命金符的结构更紧密、更完备,甚至蕴藏着一些奇妙的、难以解释的神通。

    可是,他现在不需要任何不确定的东西。

    生死大事,容不得半点儿随意疏忽。现在的情况,分明已经不在计划中了,他必须做出选择:

    继续,还是转移目标?

    余慈没有任何迟疑,转移!

    移宫归垣从来都不是本身修为的决定因素,它只是决定修为的“品质”和“可能性”,所以上清宗有“三垣”方可登步虚的传说,余慈当然想进“三垣”,也必须进“三垣”,但未必非要现在钉上钉子。

    不计损耗地使用佛光,他在顷刻之间,就将近十个符箓,磨成了种子真符,这本应该是常人四五十年的修行,佛光再强,也有底限,但他必须为接下来的程序留下余量。

    比如,湛水澄给予的心法,想做到尽善尽美,没有佛光加持,怎么能成?

    二十八宿级别的十二道灵符,已经汇入天垣本命金符中,而投影进入三垣,那运转四方的圆满真意也反馈回来,将根基进一步夯实,余慈元神之上所悬符珠,放出千丝万缕的气机,重塑形神联系。这些变化在形体上还不显,但在元神处,就像是在表层镌刻下一层精致的花纹,又像是肌体纹理,使之更具质感。

    此乃先天纯阳显化之兆。眼下余慈若是阴神出窍,几可等若实质,不用符法,硬碰硬灭掉几个通神修士,等闲事尔。

    余慈睁开眼睛,神光打闪,香案上的碧游香便点着了火头,青烟袅袅而升。

    碧游香需要纯阳真火才能催发,余慈纯以目力点燃,这已经远超出还丹修士的层次了。

    无需呼吸收摄,青烟氤氲于室内,形成一个由烟气构成的圈子,地脉窍穴透入的灵气,经由烟气圈过滤、染化,自然变动,与他体内元气交流,感觉就大不一样,明显更有效率,也更具玄妙。

    按照无名香经上的说明,这就是长生中人的吞吐天地元气的效果,妙用无穷。果然,刚刚显化纯阳之兆的神魂颇是受益,因为佛光速成而略有虚浮的根基渐渐稳固。

    余慈将瓷瓶持在手中,却不即刻打开,瓶中的化液玄真太珍贵了,还是用做压阵才好。

    他默颂法诀,借助那特殊的元气吐纳之术,将身体调整到最适合的状态,然后就联系碧落天域的承启天,以形神物象的变化,影响那边的元气流转。

    在冲关之前,余慈早吩咐了虚生老道,此时承启天中,一个真灵投影都不见,最是安静,没有任何干扰,一年来,储存起来的至粹玄真,以法坛为中心,化为一道光束,冲霄而起,在天穹之顶嘭然散开,化为朦朦光雾,充斥百亩天域。

    余慈本体这边,立刻有了感应,泥丸宫中,元神双眸大睁,放出纯阳金光,有破空穿云之力,与九霄云外的那处虚空遥相呼应。

    先天元气乃是元神存立之根本,莫看元神如今纯阳显化,金光焕然,却正如湛水澄所说,虚火旺盛,外表光鲜,残余的那一点儿根基,虽是千锤百炼,却固而不稳,本能地渴求雨露滋润。

    越是如此,余慈越要定心。

    死魔劫数无穷无尽,往往在希望到来之时,给人致命一击。余慈完全是把当前的情形当成劫数来对付的,他稳定心神,只是在运转心法,让那宝贵的光雾,一点点渗入天域,为其吸收,再汇聚成河,偏又加一个拦截的“大坝”,使之不至于立刻反馈到本体。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七星天衣 九五叱雷(上)

    余慈记得湛水澄的告诫,也深刻了解当前的情况,如果把至粹玄真丝丝缕缕地加进去,就是最标准的“添油”战术,“灶”里的虚火,足以将他一年来的成果毁于一旦。

    所以,还是要蓄成势子,一气而下,方为正解。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湛水澄传授的心法显现出了效果,承启天中,至粹玄真的吸收比例,一开就达到了五成,这比最初的试验足足高了两成,而且这个比例还在迅速上升。

    不必再说,梵呗妙吟声里,七色宝光连绵刷动,转眼将湛水澄提供的法诀提升到了余慈理解上的极限,吸收比例最终稳定在七成左右,已经和最初的结果整个地颠倒过来。

    很快,承启天内,收集了整整一年的至粹玄真尽都消化,稍稍蓄势,便如天河般倾泄下来。

    泥丸宫中,元神自发掐了个印诀,身外金光收卷,将那“天河”纳入其中,内里自然还有“虚火”作祟,不过在法诀和余慈本人的钳制下,这里的损耗最多也就是一成,也就是说足足有六成以上的至粹玄真被余慈吸纳,这已经是余慈预料中的一倍。

    这个“一倍”,算到最后,可能是几十年的寿元!

    随着“天河”倾泄,滔滔大势也将虚火压住。这是个此起彼落的关系,初时还要在虚火上虚耗一成,后面就越来越少,几乎有全面压制的势头。

    只是这虚火连着燃髓咒、连着魔劫,又如何会善罢干休?眼看着要一压到底,那边就串起了死魔劫数,要来一个内外交煎。

    余慈哼了一声,感应到天地阴邪之气,化为一道燥热的风,吹了过来。

    只是外围有四极天星神禁先挡了一挡,随后又碰到碧游香的烟气圈子,不可避免有了空当,没能与内在虚火同步勾连。反而因为这燥风,碧游香中,长生者加持的灵光自然调整,拿出来了应对魔劫的“本能”,吐故纳新的方式,又是一变。

    变化就是最好的提示,碧游烟的信息打入余慈元神,激起了他的灵感。口鼻间一道灵光喷出,化成与他一般无二的人影,这是太乙星枢分身。

    这时余慈修为长进,分身倒似血肉筑成,与常人无异。

    那分身化为一道光芒飞去,其气机运化,和余慈无比雷同,当下就引偏了死魔劫数,“哧”地一声长音,还未飞出洞府的分身被魔劫逮个正着,拟化出的血肉之躯,瞬间苍老、腐朽,直至化灰。

    死魔劫数误中副车,余慈当机立断,头顶一道金光射出,阴神出窍。

    此时他纯阳显化之兆愈发明显,身外金光便是先天纯阳和湛水澄所授法诀共同作用的结果。

    金光如火,但这火又不是虚火,而是纯阳火,本就是元神真性的物化,火光扫过,蓄势而下的至粹玄真便给分解成最纯净的先天元气,依序纳入。也在此时,余慈打开了手中瓷瓶的塞子。

    一道银光射出,飞上静室之顶,又被纯阳火扫中,当即化为细雨香露,淅沥垂落。

    “雨露”观之轻淡,实则腻如脂膏,为元神汲纳,便是轰地一声响,如火上添油,一下子将纯阳火的势头引爆。

    化液玄真的功效,果然远非余慈那些粗糙收藏可比,余慈只觉得阴神剧烈颤动,纯阳火的纯度和烈度在其引导下,一下子拔升了好几个层次,阴神仿佛是给丢进了火窟里,受那高温炙烤,可所化入的先天元气,又是浓稠到了极致,如此浓度,他已是吸收不及,似是栽进了深水中,呼吸都困难。

    水火交煎,余慈阴神简直给揉捏到不成形状,只有把持本心不动,才不至于给搓化成烟。

    啧,弄巧成拙了。

    湛水澄给他化液玄真,又传授法诀,是以常理观之:显然那猫不认为余慈初学乍练,就能把法诀吃透,吸取效率有限,故而给出的化液玄真,留了一部分余量。

    谁成想,余慈有修殊胜行愿无量佛光,一下子就把法诀推至极限,而且自己还蓄积了部分至粹玄真,几处加起来,就超出了余慈的吸收能力。

    “瓶口”就那么大,就算里面能装再多,一股脑儿地塞过来,也要进得去才行!

    受此刺激,本已经势弱的死魔劫数,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且是能从先天元气的勃勃生机中,汲取力量,迅速壮大——过犹不及,本就是取死之道!

    遭此反复,余慈并不慌乱,既知症结,就有应对的办法,只要舍得,将多余的“斩”去就成。

    他便要动手,可在此时,静室中金光大放,湛水澄所授法诀推至极限之后,倏然间竟多出了一层变化。

    跃动的气机,就像是一根风筝线,扯着了与之相关的东西,向下一拉!

    心内虚空中,平等天波荡起伏,稳居其中的太玄封禁,竟在余慈未曾“请动”的情况下,自然生发,化为一道冰寒真意,凭空加持。

    因其主动,余慈没有什么消耗,阴神周围,粘稠的先天元气便让这天下无双的封禁之术封锁,并纳入其进一步衍化的轨道。

    阴神感觉一轻,随后又被什么东西蒙上来,便披上了一件衣服,事实也确是如此:一圈光芒洒落,凝如实质,随元气波荡而摇摆,形如鹤氅,上有天星图案,又有符纹连缀,玄奥神妙。

    阴神得这件“法衣”,便有灵光闪动,又化一道光芒,重归形骸。

    余慈身上亦是骤沉,全身百节轰鸣,窍穴齐齐打开,连成一串,有一股外烁的力量,像是推挤一层薄膜,从余慈毛孔中涨开去,光华凝结,化为一件与阴神上同样形制的法衣,遍由光线织就,静如纱,动如烟,稍一颤动,便抖落星光。

    法衣当中,七星连曜,主持中枢,自然与天上星辰暗合,星力如水,倾注而下。

    余慈修炼天垣本命金符,对此最是熟悉,运用起来,绝无滞涩。心念一动,便有星光连动,内照玄关。死魔劫数吃星光一照,便似在头顶压了一座山,蠢蠢欲动的势头,转眼封死。

    死气将尽,阳气初升。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七星天衣 九五叱雷(下)

    失了死魔的掣肘,余慈心神猛然一畅,对至粹玄真的汲纳,自然步入正轨。只觉得阳气蒸腾,生机流动,便如荒山之上,嫩芽破土,绿竹拔节,转眼之间,满眼青翠,生趣盎然,郁郁葱葱。

    想那玄武含蕴玄冥之法,意主藏敛,而藏至极处,阴极生阳,便要生发。如冬去春来,惊蛰雷鸣,万物复苏,正合了青龙真意。

    岂不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余慈便听到了那隆隆雷鸣,震荡四肢百骸,连成丹道基都颤动起来,若说震波如水,那已经将他全身重洗一遍。

    之前,他生死玄机投影三垣,生就的圆满真意,已将因佛光催化,而显虚浮的根基初步稳固,这雷音一起,由内而外,又是一轮洗换,夯基固本,自不必说。

    一年来,他求的便是稳固根基,抵御魔劫,这一下势头翻转,竟是转守为攻,在夯实的根基下,死魔栗然,虽是不能扫尽,他却隐约感应到其脉络源头,但想要进一步锁定,就有天机蒙蔽,难以捕捉。

    他也不以为意,这阴极阳生,产生的连锁反应,远非道基稳固、死魔慑伏这两项。形神变化尚不够直观,但一路雷鸣,在心内虚空,尤其是显化的承启天,却已具气象。

    承启天中,风云变色,雷电交加,这便是阴阳反复导致的元气动荡,在中央法坛之上,几件法器投影也还罢了,惟有那鱼龙外相,昂头望天,漆黑长躯微微颤动。

    鱼龙外相,含蕴的就是太古天龙真意,而此时他生死玄机寄托在青龙星域,同为“龙属”,焉能没有相通之处?

    尤其是雷声一响,所谓“吐云郁气,喊雷发声”,原就是龙之天性,又有“甲木”在东,为天干之首,普化万物,其象在天,为雷为龙,正可贯通真意,那鱼龙外相再也按捺不住,飞腾而起,在虚空中往来盘旋,沐浴雷火,深浸星光,与东方星域遥相呼应。

    以余慈的性子,万物生发之力,体会未必有多深,但掌控雷火,运转枢机,却是他修道以来,比较擅长的一路,天人相合,浑化同一,几在眼前。

    然而另一方面,龙行九霄,风云激荡,当此天龙真意勃然而发,鼓阳正之气,与天地元气共鸣,百亩大小的承启天,倒是有点儿招架不住,一时间动荡不休。

    余慈正体会青龙威煞,也不管他,慢慢这雷光便有溢出,在碧落天外激闪,引来一行人的注意。

    三道人影呈品字形,从碧霄飞过。

    居于右翼的是莫枭,这位阴山派出名的剑手,很是躁动,自从他领了这份儿差事,就是如此了。

    阴山派中,他与浑燎是出了名的死敌,都是步虚级别的剑手,都是前途不可限量,他却在一次“切磋”中,被浑燎将肉身重创,不得不转成鬼修,此仇可说不共戴天。

    去年得知浑燎死在黄泉秘府外的消息,他欣喜若狂,这喜悦一直持续到几天前,阴山派突然又发现了浑燎的踪迹,但这时的浑燎已经六亲不认,杀伤了阴山派多人,突围而走。对此,莫枭更兴奋了,不管浑燎是发了什么疯、出了什么事儿,他现在有了光明正大将其手刃的机会!

    然而一路追来,他看到的是浑燎如神鬼般的剑术。他们这一行人,由宗门内有数的鬼修真人王九泉领头,还有四个步虚高手,却是徒劳无功,昨日,就在王老泉眼皮子底下,老魑还丢了性命,莫枭不得不怀疑,若是他真得到与浑燎放对的机会,他还有没有胆气,正面迎上。

    越是这样怀疑,他心思越是烦躁,尤其见不得风吹草动,偏在这时,勾老九一惊一乍地叫起来:

    “那是什么?”

    不算那些要人命的磁光磁火,碧落天域还是非常澄静的,可从他们这边看去,那处虚空像是蒙了一层乌云阴翳,里面偏又电光闪烁,特别明亮的时候,甚至能照出里面的模糊影像。

    观其大概,面积约有百亩,与他们相隔也不过十来里路,三个步虚强者,事先竟然没有半点儿感应。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